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特别要关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景),
请你加以概括说明。
(2)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试简要说明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如上面题目)
(4)词的上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
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
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内容——怀古。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情景关系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解答诗歌“情景关系”类题目,首先应当明确常见的几种相关情景手法,如“触景生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有“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其次一般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景为何景,情为何情。景情的联系。此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题干中指明了“情景关系”:要答出“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每个要点分别为2分。
(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每个要点2分)
一.思维趋向
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特别提示]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等。
(三)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四)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特别提示]间接抒情还有“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喻今”等,这些手法我们将归结到“题型三表现手法”中。
二、答题模板
解答鉴赏表达手法类题目可采用下面的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简析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1.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一般而言,往往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本诗第×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诗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其表达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句。
(2011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这首诗情感丰富。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2个关键点:表达技巧赏析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分析考查诗句,找出该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表达技巧的判定是见仁见智,一首诗,一联诗可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在这里主要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只要根据平时所学加以鉴赏即可。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共3分,答出两种修辞手法即可。每种修辞手法1.5分。
(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一.思维趋向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够根据诗句作出准确判断,即判断修辞手法
时应有理有据,不可无中生有。
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1.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对诗歌中“用典”“抑扬”“象征”“虚实”“托物言志”等手法进行赏析。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试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2)试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如上面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