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0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目录
01 内容简介
02 图书目录
基本信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2006年9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顾海良、梅荣政。 本书主要论述了自1848年《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 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等内容。
第4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拓展
4.1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的理论 4.2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4.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阐述 思考题
第5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
命运 5.1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5.2德法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论争 5.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 思考题
第2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1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2.2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 2.3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思考题
第3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
索 3.1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科学探索的崎岖道路 3.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理论创新 3.3劳动价值论上的科学革命 3.4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 3.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探索 3.6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预测 思考题
谢谢观看
第9章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
第10章对当代资本主 义发展及其特征和阶
第12章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历程及其
意义
第11章苏联东欧剧 变与马克思主义的
命运
第13章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的最新
发展
第1章导论
1.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 1.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 思考题
第12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通过对历史渊源的研究和社会现实的观察,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出发,探讨其历史渊源,并对其发展和演变进行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

马克思(Karl 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他们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深入研究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剥削,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平的存在。

因此,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革命理论,力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他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并最终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等。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自己的解放,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它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利润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的不平等。

4. 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方案。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历史长河中出现!想想看啊,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不就像一堆干柴等待着烈火点燃吗?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出来,用他们深刻的思想给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遭受着残酷剥削,这时候马克思主义挺身而出,为他们发声!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那简直就是在狂风暴雨中前行。

它不断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可就像顽强的小草,咋样都能扎根生长。

就如同在面对保守势力的打压时,马克思主义者们依然坚定地传播着真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这就好比不同的花朵在各自的土壤里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俄国的十月革命,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开出的绚烂之花吗?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4.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影响,那简直大了去了!它就像是一股汹涌的浪潮,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

看看那些曾经被压迫的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比如一些国家工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那可是永不停歇的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不断有新的源泉注入。

从列宁到毛泽东,再到后来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都在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吗?这是多么值得赞叹的传承啊!6.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像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你会看到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身影,听到他们激昂的呐喊。

这难道不让人热血沸腾吗?不信你去了解了解那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肯定会被深深打动。

7.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啊!它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光芒会越来越耀眼。

尽管会有困难和挑战,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想想未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我的观点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充满了奋斗、创新和希望,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学习,去感受它的伟大魅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到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初创阶段、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

1. 初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创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俄国和德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中心。

列宁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德国,马克思主义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它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21世纪的世界。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LOGO
2.思想开始转变(1841年9月—1842年年中)
1841年8月以后,恩格斯阅读了费尔巴哈的 《基督教的本质》,一方面维护黑格尔的辩证法, 另一方面开始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在 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唯物主义。
LOGO
3.“两个转变”的实现(1842年底—1844年2月) 1842年底,恩格斯到曼切斯特深入调查英国经济与政治状 况,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了解,并参加各种工人集会。他 还经常同英国社会主义者与宪章运动活动家交往,同流亡 在英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密切联系。同时搜集资料 ,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量著作。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第1期、第2期合刊上 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者 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LOGO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1820—1895年)
1.思想初步形成(1838年—1841年8月)
1838年,无意经商,关心民主主义政治思想,主动了解工 人阶级的疾苦、斗争和愿望,并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 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 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程,与青 年黑格尔派交往。撰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的启 示》等小册子,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 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பைடு நூலகம்格斯全面论述唯物史观
对于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述,是这一时期马克 思恩格斯对理论工作的一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彻底清算了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了“物质生 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强调了人类实 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贡献了许多对社会科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观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发展阶段,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考与合作之中。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他们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这些著作揭示了私有制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限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创作的《资本论》。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方式。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通过对国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探讨,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探讨和丰富,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独特而复杂的历程,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情的变革。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探索。

五、当代马克思主义阶段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也在不断调整和丰富。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探索在当代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并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等新情况进行思考。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传播与发展、中国化和当代五个阶段。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归纳考研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与思想交流,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纲领和目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

《资本论》则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法持久的发展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石。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例如,在中国,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在其他国家,亦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危机、社会变革等问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

例如,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一种社会理论和革命思想体系,它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历史沿革:1. 初始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始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末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然趋势。

2. 第二国际时期:20世纪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第二国际组织。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逐渐成熟,涌现出一批理论家和领导人,如列宁、托洛茨基等。

此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扩展,特别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问题的重要观点。

3. 第三国际时期: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它是一场有组织的国际工人革命运动的起点。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布尔什维克思想相结合,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

列宁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于革命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改革: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出现了一些修正和改进。

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政治领导人通过实践和思考,发展了新的理论,如毛泽东思想、斯大林主义等。

当代价值:尽管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它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 解析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方法。

它强调对社会阶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当代社会现象。

2. 指导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在当代,它依然激励着一些社会运动和政治组织,为实现社会公正和人类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
2.硕士学位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和良好学风;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比较扎实的 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 律;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熟悉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本 学科发展动态;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专业教学、宣传和党政工作。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 的历史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发 展的基本知识和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 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活动的中后期,他们就多次对自己的 思想历程作了回顾和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追随者,特别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 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工作,成立了专门 的研究机构,搜集并出版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表了大量论著,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我们党高度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发展史的研究,早在1964年、周恩来就提出并布署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马列主义发展史 研究所,该所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些专门人才。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以及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编译 局等国家研究机构有一批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我国学者做了更多 的研究工作。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简单概括,概括性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97-0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重大社会科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彻底而十分严整的世界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利益的学说。

马克思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调节的矛盾,同时证明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崩溃,指出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西欧国家。

其主要发源地是英、法、德三国。

因为在19世纪上叶法、英、德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科技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逐渐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进行转变,《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更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已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它吸收借鉴并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美好成果,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理论根源,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而论,原本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流派而论,原本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论,原本是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源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并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和创作,同时也需要考察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的贡献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概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848年-1894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

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宁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指导理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和思想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94年-1924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地位。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列宁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如《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1924年-今)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斯大林的兴起和苏联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也伴随着对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效果的质疑。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演变和扩展,但其核心原则和方法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的焦点。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被归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本文将重点介绍其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5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主要主题包括资本主义剥削和无产阶级解放。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扩展影响力。

此时,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在欧洲各地兴起,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主要主题包括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20世纪初,“第二国际”时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和学术争议。

主要主题包括无产阶级组织与策略、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和平与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时期(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之一是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时期。

这一阶段以苏联的建立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

与此同时,解放运动在各个殖民地国家中崛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逐渐与当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主要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全球共产主义事业和国际无产阶级团结。

第五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时代”(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斯大林时代”,苏联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并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得到了系统的理论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进展史

马克思主义进展史

马克思主义进展史
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本文将回顾马克思主义的进展史,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将社会历史解释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冲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逐渐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扩展影响力,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者将其理论应用于不同国家和社会的具体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学派,例如俄国的列宁主义、中国的等。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激励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无产阶级
革命,导致了共产主义国家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也对工人运动、民
主运动以及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思考和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马克思主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当代世界,
马克思主义者继续探索适应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并与其他学科和
思想流派进行对话和交流。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仍然具有启发性,并在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
马克思主义进展史展示了这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广
泛影响。

它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并为当代社会思考和实践提供了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创始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等地从事革命和思想研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他们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为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带领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不断发展和演变。

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在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球范围,成为各国左翼、工人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在亚非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为迅速。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像古巴和越南等国的革命运动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4. 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就研究生学习谈几点想法相信自己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尽快适应专业方向的转变;树立起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提高自身学术论文水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处理好四大关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学习与研究;学习研究与勤工俭学;知识体系与自我信仰。

▪树立四大意识:哲学意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诚信意识▪学会研究阅读原著文本;确定研究方向;收集方向材料;拟定研究论题;反复修改写作;▪人自然社会;人发展自由;劳动实践生产;资本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和谐。

▪课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历程。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重要概念范畴如实践、劳动、生产等以及基本结论如不断革命论、一国胜利论等。

3.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作客观评价。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余源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走进马克思》孙伯鍨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6.《回到马克思》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7.《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谭培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

▪研究专题▪ 1.马恩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2.马恩两种生产理论研究;3.马恩自然哲学思想研究;4.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研究;5.马恩主体性理论研究;6.马恩控制自然思想研究;7.马恩社会和谐思想研究;8.马恩社会交往理论研究;9.马恩生产与消费理论研究;10.马恩民生思想研究;11.马恩劳动与休闲观思想研究;12.马恩实践概念的逻辑生成;13.马恩人的解放思想研究;14.马恩自由观思想研究;15.马恩生态伦理思想研究;16.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17.马恩批判理论研究;18.马恩资本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 个阶段: 1、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和发展的阶段
1848年欧洲革命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受了检 验,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 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 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科学地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系统 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等问题。 从50年代开始,马克思致力于研究经济学,写出了一系列重要著 作。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性 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
下面请观看视频
谢谢!
1886年,恩格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 时代》上 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1888年出版单行本),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这本著作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进一步深化和展开。 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与书信中,阐述了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斗争方法和策略等许多方面的新见解,批驳了资 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青年派”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 化的错误作法,阐明了唯物史观的根本性质,指出历史唯 物主义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论,捍卫和发展的历史唯物 主义。
从1873年开始,恩格斯前后又用了20多年时 间,研究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撰写了《自然辩 证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恩格斯捍 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段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为宣传、捍卫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恩格斯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遗著《资本论》。1885年7月,《资 本论》第2卷出版,1894年11月,《资本论》第3卷出版。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 代社会》一书的摘要。他以此为基础,用了两个半月写出 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于1884年出版。这部 著作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 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兰州大学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研究生学习谈几点想法相信自己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尽快适应专业方向的转变;树立起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提高自身学术论文水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处理好四大关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学习与研究;学习研究与勤工俭学;知识体系与自我信仰。

▪树立四大意识:哲学意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诚信意识▪学会研究阅读原著文本;确定研究方向;收集方向材料;拟定研究论题;反复修改写作;▪人自然社会;人发展自由;劳动实践生产;资本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和谐。

▪课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历程。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重要概念范畴如实践、劳动、生产等以及基本结论如不断革命论、一国胜利论等。

3.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作客观评价。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余源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走进马克思》孙伯鍨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6.《回到马克思》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7.《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谭培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

▪研究专题▪ 1.马恩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2.马恩两种生产理论研究;3.马恩自然哲学思想研究;4.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研究;5.马恩主体性理论研究;6.马恩控制自然思想研究;7.马恩社会和谐思想研究;8.马恩社会交往理论研究;9.马恩生产与消费理论研究;10.马恩民生思想研究;11.马恩劳动与休闲观思想研究;12.马恩实践概念的逻辑生成;13.马恩人的解放思想研究;14.马恩自由观思想研究;15.马恩生态伦理思想研究;16.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17.马恩批判理论研究;18.马恩资本理论研究。

教学要点▪走近马克思:谁是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分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

这个幽灵,就是马克思,就是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共产主义。

160年前,这个幽灵,使资产阶级颤抖,资产阶级视之为妖魔,为驱逐这个妖魔而结成神圣同盟。

160年后的今天,这个幽灵,却受到西方社会的热捧,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了“马克思热”。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形成、建设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作为历史科学: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也有特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

作为理论科学:它有其鲜明的理论特色、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跨时代的理论贡献;从广度、深度和历史跨度上体现出它的博大精深和强劲的活力。

二.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谁?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祉而献身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但将永恒地发挥作用并长存于世,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拥有渊博的知识;终生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终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生过着清贫艰苦生活。

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千年风云人物; 千年思想家; 最伟大的德国人; 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马克思: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哲学家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景▪(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景19世纪40年代;历史情景:自由资本主义的建立、扩充和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产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变革: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基本矛盾:——开始突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缺少革命理论的指导;缺少强有力政党组织的领导。

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情景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列宁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发展阶段,近代哲学的最后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最大成就哲学革命:批判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批判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学变革: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严密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贡献: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未来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天才的设想,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实业制度、法朗吉、新和谐村。

批判与改造: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吸取: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一)马克思主义奠基时期(1840-1895)1、酝酿阶段(1840-1844)2、创立阶段(1844-1848)3、运用和发展阶段(1848-1871)4、捍卫和传播阶段(1871-1895)(二)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酝酿和准备时期(1895-1917)(三)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连续胜利中重大发展时期(1917-1955)(四)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曲折前进时期(1956- )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理论批判以往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断地批判自身理论。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首创,并且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观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一切认识包括理论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具有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本章讨论与交流题:2,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起的思考;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1.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挑战;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

2.对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表现误解(见史不见人);肢解(破坏完整性);曲解(个别当一般);未解(神化僵化片面化);消解(无生命力过时论)。

3.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重读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热一是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和历史著作的兴趣与日俱增。

从1996 年到1997 年将近10 万册《共产党宣言》在英国销售一空。

2008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在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

卡尔•马克思又回来了,人们又重新实事求是地讨论他的思想。

”二是从1995后,几乎每年都有1—2次关于马克思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如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第1届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第1届大会,同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0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第2届大会”,每次会议都盛况空前。

当时法国的《人道报》撰文指出:“从纽约到东京,从圣彼得堡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

”三是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进行千年伟人、风云人物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是千年最伟大的科学家。

四是西方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如德里达、吉登斯、福斯特,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思潮流派。

“马克思热”现象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仍为当今时代所需要。

英国广播公司发起评选的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马克思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布莱尔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热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今天暴露的种种社会弊病;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是正确的;说明科学的理论是能够征服人心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是永葆青春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颇具影响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三是不少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是把书本做教条,而是始终站在时代和学术的前沿,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做出理论概括。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与发展;批判与继承;继往开来。

实践失误;理论教条化;宣传官方化;价值观多元化。

第二讲预习:马恩是如何实现世界观的转变的?马克思是如何探索“历史之谜”的?马克思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内容。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理论酝酿时期(1841-1844)本章主要内容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经历两个“转变”: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实现历史性转变:借助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走出唯心主义,走近唯物主义;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1、马克思思想的起点(1818-1883)中学时期(1830-1835)中学毕业论文题目:《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