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
课件8: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课件8: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ab45d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c.png)
40
史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 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 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 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 的问题,只有服从”。
束缚。
28
3.政治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29
二、性质:欧洲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 运动。
三、内容 1.核心(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
26
D [根据材料“加尔文……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 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 的思想主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 D 项。]
27
考点二 理性的光辉——启蒙运动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背景
1.经济基础:欧洲资__本__主__义__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_封__建_专__制__统治和教会思想
13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 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 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14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 上的不同。
[解读] 史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这一主 张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启蒙运动教案初中
![启蒙运动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41171e9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2.png)
启蒙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 使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
2.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
3. 启蒙运动对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的阐述。
2. 启蒙运动对历史影响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以此为基础引入启蒙运动。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启蒙运动?它为什么会在欧洲兴起?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如欧洲社会的矛盾、科学革命的推动等。
2. 介绍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伏尔泰、卢梭、洛克等。
3. 阐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影響。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的意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启蒙运动是否具有局限性?为什么?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 强调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启蒙运动对我国现实社会的启示。
2. 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
![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0c3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c.png)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 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新兴阶级力量壮大科学的发展,教会的不少说教不攻自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兴起) →(高潮) →世界(进一步发展)(含义: )和天主教会主要思想①猛烈抨击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 制; ③提倡“ ”,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④法律应以 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制 ②提出 学说,权力彼此制衡; ③法律不能违背人的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①“天赋人权”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 和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④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平等只能在 之内。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纯粹理性批评》影响是法国启蒙运 动的领袖,其 思想对 18 世纪 的欧洲产生巨 大影响。
奠定了资产阶 级有关国家和 法的理论基础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近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 其理性批评哲 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人物伏尔泰 法国孟德斯鸠 法国卢梭 法国康德 德国”和社会契约思想;;(不反私有) 《《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冲击着欧洲的;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思想;①极大了鼓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的斗争; (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①核心: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②斗争矛头:集中批评封建专制制度;③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明末清初的思想批评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条件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条件缚。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715c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4.png)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启蒙运动》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从创设的历史情境、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运用材料进行学习的方法;通过探讨启蒙运动的影响,学会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塑造学生关注社会进步,自觉学习理论、求真理的精神。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学情分析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难点: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情景演艺、互问互答、点拨总结、材料分析和比较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启蒙运动》教学设计2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0666b866c175f0e7dd13786.png)
学案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课程标准】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知识整合】一、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③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十分严重,激起人们不满。
(2)序幕: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张贴《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的问题。
(3)主张:____________,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4)性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拉开了序幕;新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原因:受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影响。
(2)内容:出版《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提出_________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3)影响: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加尔文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他们以_______________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误区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待宗教态度的不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30abda941ea76e58fa04ee.png)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2)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4)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能强化课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概念1.含义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宗教改革最初出现在德国,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特殊阶段。
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3.形式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及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工具。
中世纪后期,日益腐败的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最大障碍。
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世俗王权与神学教权斗争激烈,他们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强烈不满。
3.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4.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91c5a9bceb19e8b8f6ba72.png)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理性的概念,记忆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教材的文字史料与历史图片的学习与分析,学会运用史料来理解历史问题,进而解决疑惑;通过比较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理解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学会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进行历史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并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所产生影响的分析,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学习难点:对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及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单元知识框架的梳理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发展:14世纪—17世纪宗教改革(16世纪—17世纪)成熟:17世纪—18世纪启蒙运动过渡语:公园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封建时代,基督教以封建神学禁锢着人们。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4、15世纪时,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欧社会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潮接着一潮,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意大利,因而意大利率先掀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又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
讲授新课:花两分钟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本课的重难点,再进入正文的学习:首先和学生明确“启蒙”“启蒙运动”的概念:通过设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理解这些概念,在此基础上能够回答出启蒙运动的性质及其核心。
启蒙——开启智慧、光明;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课件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课件3: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1d7c9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5.png)
3.依据材料五,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 提示: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将反 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 阶级“理性王国”上来,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 上的准备;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启蒙运动同时推动了近 代科学的发展。
3.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1) 否 定 一 切 外 在 权 威 , 判 断 是 非 的 唯 一 标 准 是 人 的
“_理__性_____”。
(2) 猛 烈 抨 击 __天__主__教__会____ , 反 对 专 制 和 愚 昧 , 提 倡
__科__学____、自由和平等。
4.代表、作品及思想主张
思想家
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 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 荣
范围 都波及了西欧的广大地区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项目
文艺复兴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形式
借助古希腊罗马的古典 文化
核心 人文主义
不
提倡“人性”,主要是
同 内容 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点
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卢梭《社会契约论》
2.综合材料二、三、四,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 内涵。
提示:(1)材料二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用理性思考的主张; (2)材料三表明了反对贵族特权、等级观念; (3)材料四体现了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的主张。
材料五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 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 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 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 科学的重大发现。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fbde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c.png)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概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范围。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贡献。
3. 学生能够解释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和主张。
4. 学生能够分析启蒙运动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5.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评价启蒙运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的背景-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理性主义兴起- 宗教改革对权威的挑战- 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君主专制与中产阶级的崛起主要思想家及其贡献- 伏尔泰:批判封建迷信,倡导宗教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的精神- 康德:永久和平论,道德哲学核心理念和主张- 理性:强调逻辑和经验,反对盲目信仰- 自由:个人自由和表达自由- 平等:人人生而平等,反对特权- 进步:相信人类社会可以通过知识积累不断进步启蒙运动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法制定的思想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 近代民主制度和法治国家的建立-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教师提供历史背景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研究启蒙运动的不同方面,并进行汇报。
- 案例分析:通过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实际影响。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启蒙思想家,模拟当时的辩论场景。
教学评估- 口头报告:学生就启蒙运动的某一主题进行口头报告。
- 写作作业:学生撰写论文,分析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启蒙运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学生是否能够联系现实,理解启蒙运动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第29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第29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fa54efa6c85ec3a86c2c589.png)
第29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点清单]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一、宗教改革1.背景⎩⎪⎨⎪⎧ 1在文艺复兴影响下,人们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教皇在此兜售赎罪券。
2.概况 ⎩⎪⎨⎪⎧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 国国教。
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史论共识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特别强调 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它仅仅是动摇了教皇的权威地位。
二、启蒙运动1.背景⎩⎪⎨⎪⎧ 1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内容: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整体把握“三个一”归纳启蒙运动3.核心:“理性”,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知识图解理性主义4.代表人物及主张错误!5.扩展⎩⎪⎨⎪⎧ 人物:康德,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 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 之内。
6.影响错误!史论共识 1.欧洲启蒙运动既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也有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是说人生而自由并且思想也是自由的,是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启蒙。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是反专制的启蒙。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35e0de249649b6649d74708.png)
3.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突
飞猛进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封建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主张“天赋人 权”、主权在民和法治观念,敬畏事实,提倡科学。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 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 会,是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放运动。 2.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提出理论构想。 3.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的斗争 。 4.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 难 点 一 宗教改革
一读图明史——教皇地位的衰落
[解读]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 旁边站着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 们被翘起。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
4.影响 (1)宗教: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欧洲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
新教三教鼎立的局面。 (2)思想: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摧
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经济: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政治: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
2.(2018·江苏高考)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
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 16 世纪德国
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历史备课教案范文
![启蒙运动历史备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edb6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3.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思想。
2. 使学生掌握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启蒙运动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科学革命的兴起。
2. 启蒙运动的时间和地点:17-18世纪,欧洲。
3.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理性、自由、平等、人权、法治。
4. 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伏尔泰、卢梭、洛克、孟德斯鸠等。
5. 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奠定思想基础,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2. 难点: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启蒙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思想、重要人物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启蒙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启蒙运动的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启蒙运动的时间、地点、主要思想、重要人物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启蒙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如伏尔泰的《哲学字典》、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概括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其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启蒙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思想。
2. 学生能够识别并介绍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3. 学生能够分析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认识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世界历史》、《欧洲历史》等。
2. 网络资源:关于启蒙运动的百科全书、学术论文、历史资料等。
3. 视频资源:关于启蒙运动的纪录片、讲座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初中启蒙运动教案
![初中启蒙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a423f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4.png)
初中启蒙运动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家。
2. 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家。
2.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2. 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所学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运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如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然科学的进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背景。
三、主要思想家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思想家及其主张。
四、主要思想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掌握思想内容。
五、影响和意义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启蒙运动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你会支持哪位思想家的主张?”2. 学生分组讨论,写下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进行辩论。
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2.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一篇关于启蒙运动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家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启蒙运动》说课稿
![《启蒙运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f3ebc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d.png)
《启蒙运动》说课稿启蒙运动说课稿启蒙运动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现代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启蒙运动的定义、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定义启蒙运动指的是17世纪至18世纪之际,一场以理性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倡导人们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摒弃迷信、愚昧,推动人类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平等和进步。
二、背景1. 宗教改革: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教会的垄断地位,启发了人们对传统信仰的质疑与思考。
2. 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发生的同时,伴随着科学革命,诸如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3. 经济发展: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新兴的中产阶级逐渐崛起,他们对于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渴望引发了启蒙思潮。
三、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三点:1. 理性至上:启蒙运动倡导使用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和重要性。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思考,人们能够摆脱迷信和愚昧,建立起一个更科学、更公正的社会秩序。
2. 自由与平等:启蒙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启蒙思想家们反对君权神授说,主张国家政权应该以人民的意愿为基础,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3. 科学与进步:启蒙运动崇尚科学,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改造社会、改善人类的生活。
启蒙思想家们积极传播和推广科学知识,并主张基于科学的社会改革。
四、对社会的影响启蒙运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方式的变革: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从迷信、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启了一个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的认识方式。
2. 政治改革: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为后来的民主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启发了人民对政治权利的追求,为法治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文化传统的批判:启蒙运动对旧有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打破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和权力的垄断,推动了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化。
启蒙运动教案
![启蒙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a15f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1.png)
启蒙运动教案启蒙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人物。
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理解启蒙运动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是指发生在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反对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禁欲主义,推崇理性和科学,主张自由、平等和人权。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主张用理性来认识世界,反对封建迷信和神学观念,提倡科学和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的代表作品: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这些作品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启蒙运动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启蒙运动打破了封建主义和教会的思想束缚,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关系: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思想运动,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艺复兴运动推崇人文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宗教改革运动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封建主义,推崇新教教义,为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提倡理性和科学,主张自由、平等和人权,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思想运动,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历史)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历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454c829b89680202d82544.png)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历史)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品源自高考备战【考点清单】1.知道薄加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知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知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文艺复兴1.14—16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原因①经济上: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要求;③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奠定了经济基础。
2.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或地位文学但丁《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恨。
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艺术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体现人性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3.文艺复兴的核心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影响: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绚烂篇章;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3.15.31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3.15.31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a566b4f336c1eb91a375d37.png)
3.(2010 年上海单科)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 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 征是(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互相利用 解析:选 D。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 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这体现了两者相 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关系。故选 D 项。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解析:选 A。从题干材料信息“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 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可知其主 要含义是强调理性的作用。由此可知 A 项正确。
3.(2013 年山东基能)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 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 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 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思想 ) B.基督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 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
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占 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 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选 A。宗教改革反抗罗马教会的权威,否认教会和 教士在信仰中的中介作用,强调个人自由;启蒙运动反抗封建 专制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崇尚理性,重视法制保障民主制度。 故 A 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同点。
宗教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0114d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1.png)
宗教改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欧洲社会的矛盾和需求。
2. 让学生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包括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改革、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等。
二、教学重点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 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三、教学难点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2. 宗教改革的不同派别和思想内涵3. 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代表人物、思想和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宗教改革事件和人物,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内容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黑暗,欧洲社会的矛盾和需求。
2. 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
3. 宗教改革的思想和贡献:信仰称义、圣经最高、宗教自由等。
4.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改革、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等。
5. 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对个人信仰、社会道德、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末期的腐败和黑暗,引发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的矛盾。
3. 分析:分析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贡献。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如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改革和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
5. 总结:总结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宗教改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
【明白课标及考纲要求】
1、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
(一)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
(3)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引起了人们极大反感。
2.兴起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思想: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到拯救;每人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结果
(1)形成了新教各派,主要有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新教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二)启蒙运动
1.背景
(1) 自然科学的进展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自信。
(2)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历程
(1)17世纪时,在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中叶在法国进入高潮。
3.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1)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理性”。
(2)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1)欧洲: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世界:鼓舞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
(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崇尚理性和科学,反对封建宗教禁锢。
欧洲宗教改革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1)启蒙运动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本自己的“理性”
(2)明确提出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要求,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3)在反对基督教神权的基础上,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并为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种种政治设想。
概括: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理清知识的线索及结构】
线索:人文精神是整个知识的中心,宗教改革是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是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结构:
(一)宗教改革(时间、原因、标志、主张、性质、影响)。
1、时间:16世纪—17世纪
2、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2)思想: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政治: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民族矛盾。
(4)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4、主张:
⑴信仰耶稣就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⑵简化宗教仪式。
⑶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⑷王权高于神权。
5、性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6、影响:促使更多的人打破对宗教的迷信,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人文主义得
到进一步传播,导致教派分裂。
(二)启蒙运动(含义、背景、概况、高潮、影响)
1、含义
启蒙运动是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的压迫(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3、概况
时间:17世纪开始,18世纪达到高潮
地点: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领域:首先在思想领域,后发展到政治领域
核心:理性主义,理性的含义是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
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内容:①旗帜:用理性批判封建主义
②对象:批判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③目标: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
④任务:消灭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理性社会。
斗争矛头:批判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4、高潮
(1)法国启蒙运动形成高潮的原因
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对法国: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能力提升】
1、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
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
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
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5、“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
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解析】社会历史条件可从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去分析,观点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物的主张和启蒙运动的相关论述。
【答案】(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