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汇报材料的格式【旅游局民主评议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的格式【旅游局民主评议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的格式【旅游局民主评议汇报材料】旅游局民主评议汇报材料在区效能办、纠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于8月启动,通过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较好地完成了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形成了务实、活跃的评议气氛,并在各个方面初步体现了政风行风建设的成效,为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现将第一阶段开展评议工作情况及第二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全区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启动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把民主评议工作当作全系统的一件大事来抓,于8月13日召开了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区旅游系统评议工作。

为确保旅游系统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局机关各股、室、大队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此项工作。

通过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联系人,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机构,为抓好评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为了保证民主评议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上级要求,制定了《***区旅游局20xx年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对旅游系统的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和部署。

工作方案着力突出行业特色,与当前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广泛动员,加大宣传,深入一线,边学边议边改,以评促改,注重实效,转变作风,积极探索有效的服务方法,认真听取意见,我们以行评工作为契机,诚心诚意解决各旅游单位难题,认认真真提高服务质量。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重点突出,使评议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广泛动员,提高认识。

8月8日,组织召开由各A级景区、星级宾馆、旅游企业负责人、局机关干部职工共40多人参加的旅游系统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动员大会。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前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地域特征,决定了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需要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

2010年11月,中共武威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市情认识,从武威生态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处于全省发展后进阶段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武威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新建高等级公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打破城乡和行政区界限,在优势地区聚集要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聚集、促进公共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发展、富裕群众生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为了科学指导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设,在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为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东南至古浪县大靖镇的带状区域。

包括中心城区,29个乡镇(丰乐镇、金山乡、永丰镇、怀安乡、五和乡、永昌镇、金沙乡、和平镇、柏树乡、金羊镇、中坝镇、发放镇、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武南镇、河东乡、东河乡、谢河镇、黄羊镇、吴家井乡、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大靖镇、西靖乡、民权乡、裴家营镇),黄羊河农场及马路滩林场。

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

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

目录一、新农村布局结构 (1)1.新农村社区基本单元结构 (1)2. 社区基本概念 (2)3. 社区布局 (2)3.1一般要求 (2)3.2地域特色 (3)3.3院落布局 (3)二、新农村规划控制 (6)1. 用地控制 (6)2. 住房建设标准 (6)2.1住宅类型 (6)2.2住宅组合形式 (7)2.3用地指标 (7)2.4日照标准 (8)2.5住宅层高 (8)2.6控制指标 (8)3. 建筑设计 (8)3.1概述 (8)3.2建筑平面 (9)3.3 建筑外观 (10)3.4 节能 (18)3.5 建筑色彩 (19)三、新农村住宅建设推广示范户型 (20)1.高层户型 (20)2.多层户型 (21)3.低层户型 (22)4.藏区户型 (25)5.商业农宅 (26)金色大道沿线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为按城乡融合的思路和办法指导全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乡村特点和地域特色,传承武威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最终实现武威市城乡融合、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导引。

一、新农村布局结构1.新农村社区基本单元结构新农村社区基本单元包括住宅建筑、社区中心(包括村委会、小学、幼儿园、活动中心及活动场地、卫生站、警务室等设施)、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住宅建筑社区中心金色大道图1-12.社区基本概念新型农村社区是本次规划的新农村基本单元,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相对集中、共享公共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聚居点。

社区中心是居民集中活动的地方,包括村委会、小学、幼儿园、活动中心及活动场地、卫生站、警务站、小型商业设施等设施。

3.社区布局3.1 一般要求1)地理位置相近、服务产业相同或相关的村庄应尽量集中布局形成社区,按聚集规模配套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形成整体统筹的新农村社区。

2)应充分考虑农业及产业特点,规划产业分区,预留产业发展用地。

3)应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增长因素,适当预留农房住房及配套用地。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24•【字号】武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现将《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威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24日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2月8日武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9一、“十三五”时期发展主要成效 9(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0(二)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11(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3(四)生态产业体系支撑有力 16(五)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19(六)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20(七)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22(八)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24(九)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26(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7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和趋势 31(一)发展环境 31(二)重大机遇 32(三)主要挑战 34第二章总体要求 35一、指导思想 35二、基本原则 36三、发展定位 37(一)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 39 (二)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40(三)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 41(四)西部通道经济重要枢纽 42(五)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 43四、发展目标 44第三章主要任务 49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49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9(二)加快发展生态工业 53(三)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56(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61(五)加速发展数字经济 65(六)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67二、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勇担生态报国新使命 70 (一)持续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70 (二)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70 (三)巩固提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 72(四)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72(五)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 74(六)开展科学防沙治沙 75(七)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76(八)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76(九)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79(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80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81 (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81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82(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83(四)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85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86 (一)扩大消费需求 86(二)拓展投资空间 87(三)推进供应链优化升级 88(四)推动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 89五、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89(一)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90(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92(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92(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93六、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发展新环境 94(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94(二)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 95(三)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96(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97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保障新支撑 98(一)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98(二)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 100(三)强化能源支撑保障 102(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05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新发展 107 (一)优化全市国土开发保护格局 107(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108(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09(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109(五)加强城市综合治理 110(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10(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111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事业新气象 112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12(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14(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15十、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15 (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15(二)完善和拓展口岸功能 116(三)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117(四)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117十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117 (一)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 118(二)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119(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21(四)全面推进健康武威建设 122(五)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 125(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26(七)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 127十二、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水平 128(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威 128(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129(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市 131(四)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132第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32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32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133第五章保障措施 134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34二、落实统一规划体系 135三、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135四、形成规划实施机制 136《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中共武威市委关于制定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武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十四五”时期的行动纲领,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阐明市委、市政府发展意图和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8.13•【字号】武政办发〔2019〕93号•【施行日期】2019.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武政办发〔2019〕9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市属有关企业:为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8〕155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到2022年,全市组建1个有较大影响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二、构建产业和教育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一)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产教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南向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抢占文化、通道、科技、信息、生态“制高点”。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批复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批复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7.30•【字号】甘政函〔2017〕94号•【施行日期】2017.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批复甘政函〔2017〕94号武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的请示》(武政发〔2017〕39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武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逐步将武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你市要重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84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你市要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205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8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7平方公里。

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2.12•【字号】武政办发〔2018〕27号•【施行日期】2018.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武政办发〔2018〕2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现将《武威市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2月12日武威市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27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9号),扎实推进实施《武威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武政办发〔2015〕136号),协同有序推进全市标准化战略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深入推进标准化改革(一)持续优化地方标准体系。

按照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和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意见,认真做好后续废止、转化、修订等工作。

(二)深入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工作。

认真落实《甘肃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市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100%,继续开展企业标准声明公开事中事后监管。

(三)推行团体标准试点。

推动市内社会团体制定并发布一批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鼓励在政府招投标、产业政策制定、行政管理、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工作中引用团体标准。

参会证

参会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姓名:丁国珍
姓名:韩应平
职务:镇长
职务:镇长
职称:
职称: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姓名:周天杰
姓名:刘慧忠
职务:党委书记
职务:党委书记
职称:
职称:
武威市城乡融合Leabharlann 展核心区规划意见征求会代表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姓名:张浚潭
姓名:张正龙
职务:局长
职务:局长
职称:
职称: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姓名:石夫
姓名:李恒元
职务:局长
职务:局长
职称:
职称: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代表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姓名:张玉瑾
姓名:张元
职务:副总经理
职务:副总经理
职称:
职称: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姓名:马顺龙
姓名:赵勇忠
职务:站长
职务:站长
职称:
职称: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规划意见征求会
代表证
职务:党委书记
职称:

武威城东规划方案

武威城东规划方案

武威城东规划方案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武威城东地区的规划方案。

武威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城东地区是城市扩展的重点区域。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土地利用。

本文将从城东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以及具体规划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武威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土地利用面临压力。

城东地区是武威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规划合理的城东地区可以成为缓解城市拥堵、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

二、目标1. 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通过规划合理的住宅区域,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 促进经济发展:将城东地区打造成为集商业、办公、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区域,带动经济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合理的道路、绿地、景观等,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形象。

三、原则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住宅、工业、商业、行政等用地,实现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2. 环保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带,推动绿色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人性化设计: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 经济可行性:根据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规划合理的商业区和产业园区,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四、规划措施1. 交通规划:修建城东地区的主干道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规划公交线路,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2. 住宅规划:规划多个住宅区,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3. 商业规划:规划商业中心,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消费水平;建设电子商务园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4. 城市配套设施规划:规划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5.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绿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6. 景观规划:规划公园、广场等景观区域,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五、预期成果1. 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通过规划,武威城东地区将呈现出绿树成荫、交通便利、宜居宜业的城市形象。

武威城东规划方案

武威城东规划方案

武威城东规划方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武威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也需要一份全面而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来指导其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从交通、住宅、公共设施和景观四个方面,呈现武威城东规划方案,以期提供一个美观、宜居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一、交通规划在武威城东的交通规划中,我们致力于打造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系统。

首先,我们将修建一条主要干道,以连接城东区域与其他城区。

同时,为了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我们将建设骑行道和步行街,以方便居民骑行和步行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二、住宅规划在武威城东的住宅规划中,我们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我们将建设各类住房项目,包括高层公寓、联排别墅和安居型小区。

同时,我们将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公共设施规划在武威城东的公共设施规划中,我们将注重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们将建设教育机构、医疗中心、体育馆和文化艺术中心等,以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配置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四、景观规划在武威城东的景观规划中,我们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地域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我们将在城区增添绿化带和公园,提供人们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同时,我们将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的规划方案,我们将为武威城东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合理的交通规划、多样化的住宅选择、完善的公共设施和美丽的景观将共同构建一个宜居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我们相信,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武威城东将成为一个让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

(总字数:428字)。

甘肃武威『焦三牛事件』新闻调查

甘肃武威『焦三牛事件』新闻调查

甘肃武威『焦三牛事件』新闻调查202X年12月,甘肃省武威市拿出3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职位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人才。

其中,1989年出生、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的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消息一出,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质疑声在网上频频出现。

“清华大学选调生”“全国公开选拔”“破格提拔”——与网上热议相对应的,是武威市探索创新干部选拔工作的关键词。

为何是武威?“焦三牛们”又为何偏偏选择了武威?记者近日来到这个西北城市进行了采访调查。

武威要“威武”:期盼引来“焦三牛”800多名县级领导,九成以上是当地干部,经受过系统工业专业教育的,仅仅42人;“十二五”期间,各类人才缺口将达到5.24万人;202X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仅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仅10亿元……当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状况也并不乐观。

202X年以来,仅全市市直部门调离干部就达1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3人。

202X年,武威市曾拿出当地工业园区负责人等11个领导职位向全国公选,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人数仅20人,符合条件的仅12人。

武威市为此下发了《关于做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生活补贴、工作补助、配偶安置、职称评聘等也制定了专门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然而,正是这种差距给了武威市改革创新的空间,也给了青年才俊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甘肃省武威市与清华大学分别于202X年、202X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

202X年,根据清华大学、武威市合作协议,孙伟从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任上调到武威市凉州区工作,目前任古浪县县长。

202X年至202X年,甘肃省陆续从清华大学引进21名优秀选调生,其中武威引进7人。

202X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焦三牛,被安排到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当干部。

“对清华毕业生实行特殊政策,并不意味着‘歧视’其他学校毕业生。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9•【字号】武政发[2012]74号•【施行日期】2012.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武政发〔2012〕7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驻武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2〕11号),抓住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土地与劳动力供应、市场潜力、政策叠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力度,推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促进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扶贫连片开发、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等机遇,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高载能、葡萄酒及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建设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强入武,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大开放大开发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坚持项目为先,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立足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项目为抓手,注重引进一批高利税、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坚持节能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环保等行业准入标准,严控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的转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各单位:现将《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武威市《“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根据《“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一轴”贯通、“四圈”联动、“多点”协同发展格局,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河西走廊城镇带建设,加快构建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力打造金武城市经济圈,共创河西走廊合作共赢新局面,谱写统筹协同、高质高效发展新篇章。

到2025年,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

祁连山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空间开发格局和组团功能定位,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 架,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凉州城中心带动作用,提升 大靖副中心城镇功能;依托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小城镇集群, 推进形成“发展核—基本单元”和组团式集群化特色城镇 化发展模式;优化调整村镇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化工、建材、能源、酿造产业。依托现有煤炭、玉米资源深加工等基础化工产 业,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类型拓展;依托传统建材工业向特种合金、碳基材料精深加工和新材 料工业扩展;依托食品初级加工产业向酿造、包装、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 区域产业集群。 依托风、光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密集率、项目开工率、土地产出率。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9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S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O 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求武 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武威实 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思路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合理 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统筹城乡人口布局、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

发挥核心区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自然环境特色, 挖掘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以
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为重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大
力发展群众文化和专业文艺,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鼓励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数字传媒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等文化创意产业。
6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4 武威市城乡融合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教育布局

着力调整教育布局,提升义务教育水平 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培育区域特色优势

公共卫生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以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为重点,以城乡公共 卫生服务共享为目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发展文体事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6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产业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突出轴向产业布局、加快中心城区产业转型、促进组团产业集聚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乡镇,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核心和小城镇集群,以组团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依据空间布局,形成中心城区、组团发展核、基本单元为主体的三级空间组织框 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产业、人口集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城区层级。以凉州城为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核心区;以大靖城区作为古浪县经 济社会重心北移的主要载体,服务范围主要覆盖核心区东南地区。 组团发展核层级。以永丰、黄羊、土门三个组团为重点,以产业园区带动就业, 以重点建制镇提供社会经济配套服务设施,促进组团内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基本单元层级。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在各组团内选取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作为组团

孵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孵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孵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1)1. 1项目概况 (1)1. 2 项目业主概况 (2)1. 3项目建设背景 (12)1.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5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1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5)2. 1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 (15)2. 2 项目区经济条件及发展概况 (16)2. 3 项目所在区园区特色产业发展 (17)2.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2. 5 项目SWO分析 (24)第三章建设条件 (26)3. 1 区位条件 (26)3. 2 自然条件及主要资源 (26)3. 3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 (28)3. 4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29)3. 5 建筑材料 (29)3. 6供水、供电条件 (29)第四章工程方案 (31)4. 1 设计依据 (31)4. 2 总体方案 (31)4. 3 建筑设计 (33)4. 4 结构设计 (34)4. 5 给、排水工程 (34)4. 6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设计 (35)4. 7 电力、电讯工程 (36)4. 8 供暖工程规划设计 (36)第五章节能设计 (37)5. 1 节能设计依据: (37)5. 2 建筑节能设计 (37)5. 3 给排水节能: (37)5. 4 采暖节能: (37)5. 5 电力节能: (38)5.6 节水措施: (38)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 (38)6. 1 分析依据 (38)6. 2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39)6. 3 对水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0)6. 4 对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1)6. 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2)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43)7. 1 设计依据 (43)7. 2 安全措施 (43)7. 3 消防措施 (44)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5)& 1建设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45)& 2组织机构设置 (45)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46)9. 1 建设工期 (46)9. 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46)9. 3 项目招标计划 (47)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9)10. 1 工程概况: (49)10. 2 编制依据: (49)10. 3 估算内容: (50)10. 4 不包括的工程和费用 (50)10. 5 工程总投资 (50)10. 6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51)10. 7 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分析 (51)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53)11.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53)11.2 一期工程财务评价 (53)11.2.1运营收入及税金估算 (53)11.2.2运行费用估算 (54)11.2.3损益估算 (55)11.2.4盈利能力分析 (55)11.2.5不确定性定分析 (55)11.2.6评价结论 (57)11.3二期工程财务评价 (57)11.3.1运营收入及税金估算 (57)11.3.2运行费用估算 (57)11.3.3损益估算 (58)11.3.4盈利能力分析 (58)11.3.5不确定性定分析 (59)11.3.6评价结论 (60)11.4三期工程财务评价 (61)11.4.1运营收入及税金估算 (61)11.4.2运行费用估算 (61)11.4.3损益估算 (62)11.4.4盈利能力分析 (62)11.4.5不确定性定分析 (63)11.4.6评价结论 (64)第十二章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65)12. 1 社会影响分析 (65)12. 2 社会风险分析 (66)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67)13. 1 评价结论 (67)13. 2 建议 (67)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 1项目名称孵化园项目1. 1. 2 项目业主某某股份有限公司1. 1. 3项目内容与规模某某股份有限公司孵化园项目占地面积1239.83亩,新建4个约100亩大厂区、16个约50亩左右的小厂区,包括配套及外网工程,建筑面积约49.6万平米。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14•【字号】武政办发〔2022〕15号•【施行日期】2022.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属在武各单位:《武威市“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14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三章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第四章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第五章提升市场开放水平第六章强化市场监管服务第七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第八章保障措施武威市“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政发〔2021〕18号)、《甘肃省“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甘政办发〔2021〕92号)、《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武政发〔2021〕17号),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商贸流通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十三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主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商贸流通业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扩大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成绩市场流通规模持续扩大。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6年的120.0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3.84亿元,年均增长5.2%;“十三五”期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

武威各园区简介(6月10日)

武威各园区简介(6月10日)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武威工业园区始建于1993年,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定,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开发区;2011年12月被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4月被省工信委批准为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2012年7月被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11月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坚持以液体经济、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全力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园区北临凉古公路,南靠312国道、G30高速和兰新铁路,东至武黄公路,西至天马湖东岸,距离市区中心仅5公里,属城市规划区范围。

园区核心区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7.53平方公里,按功能区分为食品加工区(I)、食品加工区(II)、生物技术区、综合加工区、商贸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和生态绿化区等八大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以核心区为中心、天马大道为轴线、东进西拓中优北展、主导产业延伸组团、整体推进园区建设”的大格局。

园区自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66亿元,目前已具备“六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现已建成道路70.1公里,排水管网46.2公里,高低压输变电线路30公里及110KV变电站一座,程控电话、无线移动通迅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天然气管道已辅设至园区主要道路,2×350MW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截至2013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1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就业人数达9100人。

福建达利、杭州汇能、青岛啤酒、鄂尔多斯美珠服饰、北京京奥港等企业先后入驻园区。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3.05亿元,上缴税金5.45亿元。

其中201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8亿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xx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根据《xx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工程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标,通过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实施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途径。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统揽,深入推进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以规划为先导,以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规范管理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坚持资源整合与功能配套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生活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农村社区,到十二五末实现全镇30%农户集中入住新型社区的发展目标。

三、建设内容(一)规划选址。

拟选址位于镇区西侧的xx村x组耕地新建xx镇xx社区,四至范围:东接xx,南靠xx,西临xx,北靠xx,社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200亩,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占地60亩,新建社区交通条件便利,公共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xx区xx镇小城镇总体规划》,按照打破村庄界限,面向全镇范围,集中建设入住的原则,新建社区总体规划建设住宅楼32栋,到2015年达到全镇30%的农户入住的建设目标,其中2012—2013年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六层住宅楼10栋,每栋3个单元36户(带地下室),共计360户,建筑面积35100㎡。

配套建设供排水、供电、供暖、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社区绿化、亮化、景观工程、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现代新型高档社区。

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社区配套建设集社区综合服务、商业、医疗、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1、集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等为一体建筑面积500㎡的二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作为典型农业地区武威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是探索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实践和创新。

由于生态环境敏感以及经济基础落后,面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城市规模小、农村面大的现状,城乡发展始终面临经济社会的“低水平均衡”发展困境。

通过交通轴串接中小城镇群、工业集中区和农业发展优势区域,促进城乡产业、资源、设施等要素加快合理流转,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和区域生产力优化布局,以较小的生态成本换取最大的城乡发展效益,以产业聚集和要素流动同步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2、金大快速通道的建设,有力扩大了城市辐射带动范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未来我国北方地区将形成三大综合交通走廊,武威正处于打通三大走廊的枢纽地位。

不仅通过连霍高速连接省会兰州,继续成为河西走廊地区汇聚多条放射状交通走廊的中心(图2)、新疆和内地的主要交通隘口,而且还将向西南穿越祁连山连接青海西宁,向东北穿越大沙漠连接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银川。

在G30线和兰新铁路单向交通线位北侧规划建设金大快速通道,一方面积极扩展了武威向西接金昌、西宁,向东通白银、银川方向的交通走势,有助于逐步改变“河西走廊一条道(G30线)”,改善国家路网布局;另一方面更加强了武威市域内部优势资源突出、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内部联通密度,大大提升了区域发展优势,将有效改变市域内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滞后的状况。

3、整合要素和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建设核心区,有利于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本区域也是未来多条交通线路的汇聚之地,在区域交通区位优势对比中明显形成了一个带状隆起地区(图3),成为武威市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的优势地区。

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区域,促进要素流动,形成经济增长极,使城乡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快速扩大,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城乡消费和内需扩大,使核心区成为带动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引擎。

4、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立足市情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实践创新。

核心区内聚集了武威市和一区一县中的主要乡镇、工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在“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总体布局下(图4),依托金大快速通道,将核心区规划范围内的8个工业园区、3个产业基地、2个现代物流中心、29个乡镇串联起来,重点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和小城镇集群,加强各乡镇和产业基地之间的联系,缩短了产业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了单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局限性,形成“市—县—镇”三级城镇化网络,为特色产业集聚和城乡劳动力的加速转移提供了重要空间组织支撑。

5、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

在区域内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组团发展,统筹和集中布局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通过经
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使广大农民通过便捷的交通,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特别是通过土地经营权规模流转、户籍等制度改革,迁入南部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大量贫困农牧民,减少农村自然村落,推进生态建设,便于形成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核心区的建设,必将有力促进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融合、城市与农村融合,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和繁荣进步。

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率先建设、率先发展、率先富裕,必将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支撑。

目前,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

加快发展核心区现代农业,是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凉州区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落后的传统农业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提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近年来,凉州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水权改革为抓手,围绕节水增收这个目标,主攻设施农业、畜牧业、特色林果业和制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严格水权配置,推进区域化种植,实施“主辅转换”战略等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与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业产业化程度依然不高。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这个机遇,借势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凉州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结合凉州区实际,我们要按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种养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要求,以节水为中心,突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特色,坚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培育”并举,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调整建立“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的大农业结构,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

一要按照增产增效增收的原则,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当前,凉州区农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就种植业结构而言,粮食作物面积大,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小;就农业内部结构而言,种植业比例大,畜牧业、林果业比例小,这些都导致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还有土地流转面窄量小,使得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不能上规模。

畜牧业养殖规模小,林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滞后等等。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就必须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主攻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大幅度压减粮食作物、高耗水作物和低效益作物,大幅度提高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酿造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玉米、瓜菜、花卉等制种为主的特色制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促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同时,突出节水高效大田农业,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和节水高效经济作物推广种植上狠下功夫。

二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要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将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格局。

并依托特色农产品,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

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上,要注重抓好“三动”:首先是典型户带动。

要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大户,使他们在种植和养殖规模、效益上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其次是专业组织联动。

逐步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变为规模化大生产;再次是服务驱动。

着力搞好农业技术服务,积极帮助各村制订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理清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化驻村指导、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驱动特色农业发展。

三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进高效农业科技化,积极采用和推广现有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动农民增收,以科技促增收、促调整。

积极推广运用设施栽培技术、特色种养技术、精深加工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资源节约技术,创新品种,创优品质,创响品牌,增强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持能力;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创出名优品牌,继续培育做大无公害
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以品牌农产品带动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外向农业发展;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平台,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普及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力度。

四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农业科技网络,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服务模式;抓好各类民营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狠抓农业信息化工程,为农户及时提供农业科技、农资、政策、法律、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优质服务。

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技术培训,重点对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领办人等进行培训,致力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创业的能力。

五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农业发展技术支撑,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推广运用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建立完
善科学有效的抗灾减灾预警机制,加强农情、灾情监测,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形成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要加快市场培育,搞好信息服务。

农业产业生产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搞活流通信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为此,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水平,开拓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的问题。

同时,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沟通市场信息,使农民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消费心理等方面,获得及时、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以此分析和判断应该种什么、养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