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及称谓(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
、予、其、朕”等六个。其中,常用的是“我 、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 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
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 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 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 是谦称。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猥、在下”等代 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假:暂时兼任,代理某职。同“摄”。例: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权:暂代官职。例:以京官权知,三年以易。—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署:代理,也称“署理”。例:署南平教 谕。——《海瑞传》 放:委任、委派。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谭嗣同》 出:调出京外做官。例: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 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例:顺帝初,再 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古代重要官职介绍:
丞相:也称宰相,是管理国事的最高官职。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御史大夫:制定法律、政令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都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的官员。 长史:文官名,大将军的秘书。 左徒: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的官员。 典军校尉:武官名,统领皇帝卫兵的长官。 刺史、州牧、太守、知府:都是州郡的最高行 政长官。
注意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 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第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
、子、而、乃、若”等七个。其中以“女、汝 、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例 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 硕鼠》) 汝:汝是大家子 尔:尔等 若:若属皆且为所虏
中书舍人:掌管起草朝庭诏书的官员。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尚书:主管文书的官员。 司狱:提拿控管狱囚的职官。
典史: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县丞:为县令的辅佐官,地位仅次于县令。 翰林学士、翰林院编修:主要是掌管典礼、诰敕 起草、史书纂修等官员。 员外郎:一般为闲职,配于朝廷或地方辅助部门。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 等事务。
尊
称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 2、古人多用“子、足下、君、公、大王、殿 下陛下(对君王)”尊称别人,相当于“您”。 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 子·滕文公下》) ②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
辟:征招授官。例:连辟公府不就。—《张 衡传》 拜:授予官职、任命。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荐:推荐、荐举。指下级向上级推荐官员。 例: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后汉 书.黄穷传》 举:举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 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例:永元中,举孝 廉不行。《张衡传》 除:拜官授职。例: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陈情表》
擢:提升。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 京。——《谭嗣同》 简:选取。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出师表》 进:推荐、荐举。例:于是忌进孙子于陛 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领:担任,特指兼任。例:顷之,又领益州 牧。——《诸葛亮传》 摄:兼理,代理。例:羊舌摄司马。—— 《左传》 又如:摄政王
通判:由朝廷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 同处理事务。 参军:丞相的军事参谋。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 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 级官员。 都监:掌管州府军队的屯戍、训练、差使等事务 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 事长官。 侍郎、郎中:为宫廷侍卫,分掌各司事务。
徙:表示一般的官职调动。例:衡不慕当 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迁:一般指升职,但也可指降职,如“左 迁”。例:倾襄王怒百度文库迁屈原。——《史记屈 原列传》 罢:免去官职。例:徐阶罢相里居。—— 《海瑞传》 黜:罢免官职。例:屈原既黜,其后秦欲 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史记屈 原列传》 谪:贬官或被贬。如 “予以愚触罪,谪 潇水上。” ——柳宗元《愚溪诗序》
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内阁大学士:主管内阁事务的官员。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司马: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为掌管军政、 军赋的副官。 里正、里胥:古代乡官,管理乡里事务。 右拾遗:为朝廷咨询建议官员。 散骑、常侍:都是朝廷议政官。 掾(yuàn )丞、掾吏:(官名,属官通称。 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有司。 三司 :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 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
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
官职变化: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征、辟、召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示推荐的:举、荐、进、表、称 (4)表调动的:调、徙、转 (5)表降职的:左迁、谪、贬、放 (6)表罢免的:夺、黜、罢、免 (7)表示代理的:领、权、摄、假、署
(8)特殊名词:洗沐、归沐(指休假)、乞骸 骨(指退休)、 致仕(指退休)、 下车(刚到 任)、 视事(开始任职)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
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 、其”三个为常见。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 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 示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