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中,学生们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古代文明两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探索最早的华夏文明,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学习到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思想与贡献。

而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通过了解这些早期文明的发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学生们将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如秦汉、南北朝、唐宋等时期。

此外,还将深入学习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时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理解其中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规律。

三、地理与社会地理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在九年级上册的地理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地球与地球运动、大气与水圈、地表与地壳构造、人口与资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与法治社会与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社会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们将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社会与法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新中国的成立与土地改革(一)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重大事件(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新的政治协议会议。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北平改为北,作为首都。

国旗: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新中国成立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1、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2、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3、意义:(1)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4. 性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1.目的、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3.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的中朝联军(总司令:彭德怀);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6.意义:1)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打击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

7.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8.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两弹一星”。

(一)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精心整理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文艺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o伽马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提
交流
;促。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第一单元】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

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时间:15—17世纪。

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

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

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章:人类史前文化与早期人类社会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人类从非洲大陆开始扩散到其他地区,并逐渐形成文化和社会组织的过程。

2. 人类的生活与工具:介绍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工具制作技术和狩猎、采集、渔猎等经济活动。

3. 旧石器时代文化:讲解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包括生活方式、艺术创作和宗教信仰等。

4. 新石器时代文化:介绍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定居生活的出现以及与旧石器时代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古代文明与古代社会1. 早期文明与城市国家:探讨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文明等)的形成和城市国家的兴起。

2. 战国争霸与秦统一:介绍中国的战国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事件。

3. 古希腊文明:讨论古希腊城邦制度、哲学、文学、艺术和奥运会等方面的发展。

4. 古罗马文明:介绍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筑艺术和军事征服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1. 封建社会的特点: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政治制度、社会等级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

2. 中古时期的政治:探讨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推行和文人士大夫的地位。

3. 中古时期的文化:介绍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包括诗词、绘画、科技发展和宋代的科技制造业等。

4. 明清时期的政治:讲解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法律和科举制度的衰落等方面。

第四章:世界的变化与交往1.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时代的开启:探讨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殖民地的开拓和奴隶制度的形成。

2. 文艺复兴运动:介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3.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讲解人文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导致的宗教分裂。

4. 近代科技革命与工业社会: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工业社会的出现和城市化进程。

第五章: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末封建制度的危机:介绍19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

2.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讨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9年纪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9年纪上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主要事件梳理中国历史: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振兴中华的意思)此后,各地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革命一词源于邹容的《革命军》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后在《民报》中,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思想”在国民党一大中变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

同盟会边宣传革命的理论与主张,边发动武装起义。

主要的起义有:1911.4黄花岗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是20世纪初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这是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尝试,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政府还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政体是仿效美、法等国,所有辛亥革命是制度的变革。

1912年2.12,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清灭。

1912.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不久,他将临时政府迁到北京,强迫过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中国开始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为1912——1927共计15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15年袁世凯称帝。

随后爆发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不久死去,中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割据的时期。

由于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九年级(上)第2课157.汉谟拉比法典背景: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影响(意义):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第3课 158.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内容: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b5E2RGbCAP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西方文明之源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159.日本大化改新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p1EanqFDPw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

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梳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梳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各国争夺殖民地1.原因根本原因2. 列强扩张的表现A.美、日B.德国(最强烈)(1)原因(2)表现C.法国3.结果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1.原因(目的):2.表现:3.特点: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 形成2.根本原因2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二、战争的焦点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是指引燃“火药桶”的“火星”是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1.导火线2.战争的爆发时间战争的爆发标志3.作战的双方4.战争的扩大5.主要战场6.三条战线7.主要战役8.战争结果9.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四、战争性质五、战争的影响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科技的关系1.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2.一战的特点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巴黎和会1.背景(目的)2.概况(1)时间、地点(2)参加国(3)操纵国(三大巨头)(4)参会国的地位(5)列强各国的打算(6)会议焦点(7)会议重点3.凡尔赛和约(1)时间(2)主要内容(3)评价二、凡尔赛体系1.形成2.影响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一、列强对中国的控制1.政治上2.经济上在华投资最大的经济领域方式目的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1.收回铁路权的表现2.成长因素3.代表人物三、知识分子的成长与革命思想的宣传1.传播中心2.代表人物及作品四、孙中山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革命的先行者(1)人物(2)原因五、清政府的改革就和努力1.同盟会(1)宣传革命的理论与主张(2)发动武装起义(时间、名称)2.清政府(1)新政和立宪(2)实质、弊端: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保路运动1.背景:2.概况:3.影响二、武昌起义1.直接原因:2.时间:3.经过:4.影响:提醒:191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所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从地理位置看:从经济发展看:从革命基础看:三、中华民国的创建1.准备:2.成立:3.统治措施:四、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1.背景:(1)南北议和:(2)清帝退位2.窃取革命果实:五、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2.意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1.袁世凯独揽大权的措施说一说总统权力及地位发生的变化,与君主专制统治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2.袁世凯称帝(1)时间(2)结果(失败)(3)原因二、北洋军阀的混战1.北洋军阀的分裂2.影响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 生活中的变化1.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二.头脑中的变化 1.精神生活的变化2.民主思想观念的变化从“驱除鞑辱”到“五族共和”一、感受“多元一体” 1. 中华民族的组成1. 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转折2. 民族意识的觉醒3. 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扩张4. 振兴中华三、走向“五族共和” 1. 含义2. 原因3. 形成4. 影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一、爆发背景1.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状况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1)口号2)时间3)结果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1)列宁的革命活动:(2)代表人民利益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日益扩大,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很多地区的苏维埃领导权。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过程1、创建中国兴中会时间:口号:性质:2、创建中国同盟会时间:性质:革命纲领: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3、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4、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1、1 地点:职务: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宪法性质)二、辛亥革命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三、辛亥革命意义:1、性质:2、失败原因:3、经验教训:四、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时间、事件:指导思想: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A.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B.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3、北伐的三个对象:4、北伐中共产党的成就:5、孙中山的历史功绩:P43《练习精编》《工农武装割据》1、一次果决的起义——南昌起义(时间、地点、人物、意义)2、一次及时的会议——八七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内容)3、一次知错就改的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4、一个到多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最大的、共性特点)5、一次相见恨晚的会师——井冈山会师(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6、一个革命新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内容、启示)《红军长征》1、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10——1936、10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长征的进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和甘肃5、红军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1935.10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10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1、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制度方面(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器物层面(两次工业革命)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日本开始侵华A、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影响) B 、一二八事变(时间、地点) C 、华北事变(1935)2、中共抗日之举: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时间、口号)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3、国民党反应A、蒋介石不抵抗B、十九路军坚决抵抗C、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4、人民群众抗日之举A、一二九学生运动B东北抗日义勇军C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时间、地点、影响)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影响、迁都)2、日军所犯滔天罪行:A、南京大屠杀(时间) B、细菌战、毒气战C、轰炸后方城市D、潘家峪惨案F、对抗日根据的进行“大扫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廖延军1.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的国家及领导人,重要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时间:1945 年2 月。

国家及领导人;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杜鲁门]英国[丘吉尔]内容:A)商讨有关部门战后的重大问题;B)商讨建立联合国;C)签订了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D)商讨了欧洲战事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等意义: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北约和华约建立的时间,性质,影响各是什么?时间:北约——1949 年。

华约——1955 年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没有参加北约和华约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有哪些?北约:“两瑞两兰”华约:“南奥”4.“冷战”的时间,标志,事件及影响是什么?时间:开始的时间——1946年“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 年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结束的时间一一佃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解体。

事件:“柏林墙”事件;核军备竞赛[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越南战争。

影响;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根源。

5.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冷战”6.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意图称霸世界,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是其称霸的主要障碍。

7.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战争是什么?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侵越战争8.战后,具有世界意义的变化有哪些?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其他: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9.最先走上民族解放运动的是哪个大洲?主要有哪些国家?亚洲越南北部;朝鲜;中国;印度[最大的殖民地] 10.“非洲独立年”是哪一年?为什么是独立年?1960 年.因为那一年有17 个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

11.殖民时代终结的标志是什么?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二战后世界格局)1、背景:《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形成标志: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形成3、结果:形成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为美苏争霸。

二、冷战(美苏争霸)1、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2、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象)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以外(手段)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目的)。

3、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4、表现: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的筑成、古巴导弹危机5、影响:威胁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1、背景:内忧外患(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2、措施:①军事:抗美援朝(1950—1953)、和平解放西藏(1950)——中国大陆实现统一②政治:肃清反革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③经济:土地改革(1950—1952)——农民获得了真正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二、发展:1、三大改造(195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1953—1957)——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三、失误:1、经济:“大跃进”(1958—1960)与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2、政治: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骄傲:1、时代楷模: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稼先等2、“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标志1、时间:19782、内容:①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核心内容)③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3、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九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知识点一、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早期人类社会的起源:早期人类社会是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部落制度逐渐形成。

2. 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飞跃。

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化动物,这使得生产和社会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古代文明的兴起:在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古代文明,如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河谷等文明。

这些文明的出现带动了城市的产生和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二、古代帝国与文明的传播古代帝国的出现和文明的传播,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将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纳入一个整体。

1. 古代中华文明:中国古代中华文明以华夏族为基础,源远流长。

从夏朝、商朝到周朝,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时期。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对政治、哲学、科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古代欧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行政、法律制度的建设,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一个封建社会盛行的时期,封建制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并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封建制度以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土地关系为核心,形成了世袭制、宗法制、农奴制等制度。

2. 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制度在中世纪晚期逐渐走向衰落。

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四、近代社会的兴起近代社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发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机器的使用取代了人力,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册的社会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这篇文章将对九年级上册社会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历史知识点1. 西方科学的兴起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西方科学的兴起。

这段历史时期以科学革命为标志,人们开始用实验和观察来解释世界。

我们了解了伽利略、牛顿等西方科学家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2. 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还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和挑战。

二、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自然地理九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地理。

包括地貌类型、气候分布、河流湖泊等。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不仅可以增加对我们国家的认知,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2. 世界的自然地理我们还学习了世界的自然地理,包括各大洲的地理特点、自然灾害等。

通过学习世界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拓宽眼界,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三、政治知识点1. 法律与公民九年级上册的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法律与公民的关系。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履行公民义务。

2. 政治体制我们还学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通过学习政治体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的运行机制,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其他知识点1. 经济与社会发展九年级上册的社会课程还包括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容。

通过学习经济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模式。

2. 文化与艺术我们还学习了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绘画、建筑等。

通过学习文化与艺术,我们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册的社会课程内容广泛而丰富。

九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九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九上历史与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p2⑴经济格局原因:p2⑵军事格局①军备竞赛 a.原因;b.表现 p4②两大军事集团 a.同盟国;b.协约国;c.影响;d.性质 p42.一战 1914~1918⑴一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③其他原因:a.b.c.⑵列强发动一战的目的⑶经过:①爆发②重要战役③转折④结果 p5⑷性质⑸历史影响⑹启示⑺特点 p73.巴黎和会 1919.1~6⑴背景⑵参加国⑶操纵国⑷内容⑸性质⑹目的 p81.20世纪初中国局势:⑴经济⑵政治⑶思想文化p112.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p123.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⑴活动中心和方式⑵代表 p124.革命团体:⑴兴中会成立①时间、地点②创建人③性质(地位)④口号 p12⑵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②总理③性质和地位④革命纲领⑤机关刊物⑥指导思想⑦影响 p135.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⑴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⑵经过⑶影响和结果6.辛亥革命的成果 p15、167.关于辛亥革命⑴性质⑵意义①政治②思想文化③经济④社会习俗⑶失败原因教训启示 p16 ⑷不足p448.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⑴袁世凯巩固自己势力的措施:①②③④⑤ p17、18⑵二十一条 p18⑶袁世凯复辟及其失败的原因 p18⑷军阀混战及其影响p199.社会生活的变化⑴物质变化①交通②通讯⑵精神变化⑶思想变化p20~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⑴背景(原因)⑵兴起的标志⑶斗争的矛头⑷阵营⑸内容(四提倡反对)p44⑹影响 p462.五四运动⑴背景:①、②导火索 p47 ⑵经过⑶两个阶段的对比 p48⑷结果(取得的初步胜利)⑸性质⑹意义 p49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⑴条件:①思想基础②阶级基础③组织基础 p50、51★⑵中共一大 1921.7.23①地点②内容③意义 p52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p52★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有何关系教与学p574.第一次国共合作⑴标志(国民党一大)①时间②内容③意义 p53⑵成果①创办黄埔军校②北伐战争③国民革命运动 p54、555.工农武装割据⑴南昌起义:①背景②时间③领导人④意义 p56⑵八七会议:①目的②时间、地点③内容④意义 p56⑶秋收起义:①时间地点领导人②结果p56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p57⑸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①提出②内容③影响 p57⑹土地革命(1927~1937):①背景②措施③影响6.红军长征⑴原因⑵时间⑶路线 p59 ⑷胜利⑸意义 p607.遵义会议 1935.1⑴地点⑵性质⑶内容①②③⑷意义①②③ p60中国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战争开始⑴原因:①根本原因②主要原因 p66⑵九一八事变1931.9.18①地点②经过 p66 ③影响p67⑶华北事变 1935 p67⑷一·二八事变 1932.1.28 p672.中国各阶层人民抗日具体表现⑴学生:一二·九运动①时间②地点③影响 p67⑵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⑶国民党爱国官兵:★西安事变①时间②人物③经过④结果⑤意义⑥爆发的根本原因 p683.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⑴标志:七七事变p69①背景②经过③结果④意义⑵淞沪会战:①时间②经过③结果④意义p70⑶南京大屠杀:①时间②背景③概况④评价p70⑷日军罪行:①七三一部队②轰炸城市③三光政策p70、714.全民族的抗战⑴正面战场:①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一一五师②台儿庄战役李宗仁p72⑵敌后战场:①百团大战彭德怀p73②人民战争:华人华侨捐款捐物p745.抗日战争的胜利⑴原因 p75 ⑵意义p76 ⑶地位 p76第二次世界大战1.法西斯的兴起意大利:①原因②法西斯党独裁 p77德国:①原因②纳粹党独裁 p78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轴心国集团)①形成:德国、意大利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937②发展:《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大战全面爆发1939.9⑴标志: p80⑵重要战役:不列颠空战:①时间②背景③进程④影响 p824.大战的扩大⑴苏德战争爆发:①爆发②结果③形势④战役:a.时间 b.影响p83⑵日军偷袭珍珠港:①时间②地点③影响p84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p86⑴《大西洋宪章》:①时间②影响⑵《联合国家宣言》:①时间②影响6.二战转折性战役:①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影响)②中途岛海战③阿拉曼战役④诺曼底登陆(时间、地点、影响、地位)8.二战的胜利①柏林战役:德国投降 1945.4 p89②日本投降: 1945.8.15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⑴性质⑵影响p90、911.重庆谈判: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结果 p982.内战爆发:⑴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人物、事件)p99⑵两党内战初期战略方针:p100⑶形势变化:p1003.国民党和共产党境地对比:(政治、经济)p101 土地改革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 p1025.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意义: p102新中国的诞生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①时间②地点③内容 p1042.渡江战役:①时间②战线③结果 p10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②内容p1054.开国大典:①时间②意义p106。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

九年级社会思品笔记整理社会部分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两极”:美、苏。

2、“冷战”:①1945-1991(苏联解体),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②表现:⑴东西柏林墙:东德:民主德国(华约);西德:联邦德国(北约)。

⑵美苏军备竞赛(核威慑)。

⑶古巴导弹危机:美总统肯尼迪下令载有核弹头的美军轰炸机进入古巴上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停建导弹发射场。

⑷侵越战争: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3、《雅尔塔协定》:确立五大常任理事国:苏、美、英、中、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5、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6、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根据《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集团,简称华约。

7、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8、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9、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阐述了“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10、冷战后,世界向政治多极化发展。

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1、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2、亚洲四小龙崛起: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印尼。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导语】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家查阅。

【第⼀单元】 ⼀、⽂艺复兴运动(“对⼈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利。

2.核⼼思想:⼈⽂主义(⽂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主义精神。

⼈⽂主义特点:以⼈性发对神性,以⼈权发对神权,以⾃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由,强调和发挥⼈的作⽤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是创新,是资产阶级⽂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物及作品: (1)但丁(意):⽂艺复兴的先驱。

是中世纪的最后⼀位诗⼈,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位诗⼈。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化巨⼈。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亚(英):⽂学巨匠。

“四⼤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

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的作⽤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个整体。

1.时间:15—17世纪。

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葡萄⽛。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本动机:获取黄⾦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陆(地理⼤发现)。

1492年从西班⽛(欧洲)出发,横渡⼤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海的西印度群岛)。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到达⾮洲最南端的好望⾓。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次环球航⾏。

经过的⼤洋依次是:⼤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个整体。

(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伸向世界各地。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类通过石器工具获取食物,居住在山洞或简陋的棚屋中。

2.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提高生产力,逐渐形成定居生活。

3. 河流流域的文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商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古代文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二、古代帝国和诸侯国的兴衰1. 古代帝国的特点与代表古代帝国以中央集权为特点,统一的政权控制着广大的领土和人民,如埃及的法老王朝、中国的秦朝。

2. 诸侯国的特点与代表诸侯国是指在一个中央政权统治下,各地大臣掌握一定的权力,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3. 帝国的兴衰与诸侯国的角色帝国的兴衰与领导者的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而诸侯国的存在常常是帝国衰落的表现。

三、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1. 文化的扩散和交流借助于贸易、迁徙等途径,文化在不同地区之间得以传播和交流,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 宗教的传播与信仰宗教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四、古代国家的建立与延续1. 相对孤立的古代国家古代国家往往相对孤立,地形、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了各国的独立性,如古埃及、古中国等。

2. 帝国的建立和延续在古代,强大的帝国通过征服和统一周边的诸侯国而建立,帝国的延续需要合理的政治、经济管理。

五、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1. 农业经济的兴衰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例如农耕工具的改进。

2. 商业经济的崛起商业经济在古代逐渐崛起,采用货币交换、市场交易等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如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3. 工业经济的兴起工业经济在近现代逐渐兴起,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总结: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的知识点内容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古代帝国和诸侯国的兴衰、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古代国家的建立与延续,以及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专题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34页)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和平成为主题之一的原因是什么?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4.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6.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原因是什么?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捆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恐怖主义。

8.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9.恐怖主义的危害: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10.当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是什么?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12.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造成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其他原因: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②战乱和不稳定13.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1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途径(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途径(对策):①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②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15.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应奉行怎样的内外政策?其作用何在?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36页------38页)考点34.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2.为此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6.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7.我国人口现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总说: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沉重压力。

分说:①人口数量大影响: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质偏低影响:增加了就业难度;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8.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缓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考点35.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1.我国资源状况如何?(除了总量丰富外,其他是我国的资源问题)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②资源分布不平衡`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④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3.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4 资源利用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5.我国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①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②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③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6.“开源”是指什么?“开源”指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7.节流: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8.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9.解决资源问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神七”发射目的之一)开源(“嫦娥一号”“10.科学技术在资源方面的作用何在?①利用科学技术,可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

②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11.资源问题的出现有何危害?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2.在资源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①树立人均观念和节约观点,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遵守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节水、节电、节地,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日常生活中具体行动)考点36.了解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策(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两类?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3.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气、废水及固体废气物污染4. 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危害是什么?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6.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①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位)②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国的环保方针),决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具体行动:在生态建设方面:①针对一些地区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②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力开展治沙工作③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本来面貌。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点治理大江大河的水体污染②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7.在环境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①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宣传环保。

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

(日常生活中具体如何做)考点37.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PRED四者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

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资源短缺;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的变化。

3.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地位、作用)。

人类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关系)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地位、作用)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就比较优越;否则,就会制约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6.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树立的意识是什么?(对人类有何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标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