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1 范围JB/T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 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理解:(1)适用对象包括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2)检测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3)A级AB级B级系指检测技术分级,不是底片质量分级。
2 、应用:(1)对不同的金属材料透照的厚度不同例如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透照厚度2-400mm(5.1.1)铝及铝合金透照厚度2-80mm(5.2.1)钛合金2-50mm(5.3.1)(2)不适用范围;锻件、管材、棒材。
T型焊缝、角焊缝、堆焊层一般也不宜采用。
(使用原则4.2.2)3 、注意:如承压设备的支承件或结构件也采用该标准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参照》同时应有委托方的确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19348.1—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48.2—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HB 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JB 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 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共计10个)1、理解:(1)JB/T4730直接引用了文件中的某些条款(2)在工作中要执行这些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JB4730.3-2005超声波标准和ASME标准对照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ultrasonic [ʌltrə′sɔnik]标准修改介绍以及与ASME标准对比JB/T 4730。
3—2005标准条款及技术内容4.2 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4.2.1 范围本条适用于承压设备用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
本条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等粗晶材料锻件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半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国外标准的对应条款及技术内容,技术差异的简要评述【1】对应条款:ASME2004-SA388-1.1【2】相关技术内容:ASME规定:操作方法包括用直射波和斜射波技术对大型锻件作接触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检验程序。
直射波法包括DGS(距离—增益—当量)法。
【3】简要评述:JB4730对适用范围作了限定,ASME没有那么明确.JB/T 4730。
3—2005标准条款及技术内容4.2.2 探头双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5MHz。
探头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单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5MHz,探头晶片一般为φ14~φ25mm.主要修改内容:①探头2005版增加了有关探头的内容,即:双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5MHz。
探头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单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MHz~5MHz,探头晶片一般为φ14mm~φ25mm。
解释:1994版没有对探头做出规定,选择余地较大,由此也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不一致,2005版对此作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锻件双晶直探头的检测范围是45mm.一般而言,用一个双晶直探头较难覆盖45mm,可能需要一个以上焦点不同的双晶直探头。
国外标准的对应条款及技术内容,技术差异的简要评述【1】对应条款:ASME2004—SA388-4。
2,7。
2【2】相关技术内容: ASME规定:a)对于直射波扫查可采用换能器的最大有效面积为650mm2,其最小尺寸为20mm,最大为30mm。
【特种设备高级考试】JB4730 MT最终稿 周志伟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磁粉检测部分)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周志伟前言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
该标准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94年5月1日实施。
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4730-94标准。
JB4730-94标准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
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2000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锅炉局及全国锅容标委决定对JB4730-94标准进34行修订,现将磁粉检测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章范围1.检测范围JB4730-94标准(磁粉篇)检测范围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件。
JB4730-2005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
2.标准编制依据在20世纪60年代,国内不少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检测是采用苏联50年代的操作规范,有的是按1964年机械部无损探伤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测。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 范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及其技术应用
承压设备标准体系(压力管道)
1、工业管道: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235-97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 接工程及验收规范》、SH3501-97《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185-9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HGJ8-87<化工管道设计规范> 、 SHJ502-86《钛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化工部《化工企业压力管道检验规 程》、SHS01005-92《工业管道维护检修规程》等,目前正在制定《压力管 道规范 工业管道》。
2
承压设备管理、监察规程
1、法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第一层次) 2、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二层次) 3、规章(管理规定、办法):《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进出口特 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特种 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特 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 》等。 (第三层次) 4、技术法规(第四层次)
目前全球的承压设备法规和标准事实上包括两大体系:一是广泛覆盖美洲和亚 洲的ASTM体系;二是目前已经形成规模,通行于欧洲并且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欧洲体 系。承压设备的国际流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我国政府对承压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十分重视,设置专门的机构,建立安全监 察制度,制定专门法规,实施安全监察(法、法规、规章和技术法规)。国内同时成 立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1<锅炉压力 容器技术委员会>取得实质性的联系(GB,JB)。目前国内承压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 准体系的协调和覆盖在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统一规划和布置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试验技术条件》等。
10
承压锅炉
一、锅炉主要参数:
1、容量(输出功率):
额定蒸发量:蒸汽锅炉指每小时产生的蒸汽量(吨/时);
额定热功率:热水和有机热载体锅炉指每小时输出热量 (兆瓦、MW)。
2、额定压力:锅炉出口处的工作压力。(兆帕、MPa)
3、额定温度:锅炉输出介质最高温度。(摄氏度、℃)
二、锅炉分类:
GB5100-94《钢质焊接气瓶》、GB11638-89《溶解乙炔气瓶》、
GB/T11640-2001《铝合金无缝气瓶》、GB/T13005-91《气瓶术
语 》 、 GB16164-96《 小 容 积 溶 解 乙 炔 气 瓶 》 、 GB15380-2001
《小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GB17258-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
1、按用途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生活锅炉、机车 锅炉、电站锅炉;
2、按出口介质分为: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 锅炉;
3、按压力分为:低压锅炉(≤1.6MPa)、中压锅炉 ( 2.5~ 3.9 MPa )、高压锅炉( ≥ 9.8 MPa )、超高 压锅炉( ≥ 14 MPa ) 、 亚临界锅炉( ≥ 17 MPa ) 、 超临界锅炉( ≥ 22.4 MPa ) 。
8
承压设备标准体系(锅炉)
一、锅炉产品标准:JB/T10094-99《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 件》、JB/T6696-93《电站锅炉技术条件》、JB/T7985-95 《常压热水锅炉通用技术条件》、JB/T6503-92《烟道式余 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GB/T1921-98《热水锅炉参数系 列》、GB/T3166-88《工业蒸气锅炉参数系列》、 JB/T7090-93《余热锅炉参数系列 氧气转炉余热锅炉》 JB/T6508-92氧气转炉余热锅炉技术条件》等。
JB4730.3-2005超声波实用标准和ASME实用标准对照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ultrasonic [ʌltrə′sɔnik]标准修改介绍以及与ASME标准对比JB/T 4730.3-2005标准条款及技术内容4.2 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4.2.1 范围本条适用于承压设备用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
本条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等粗晶材料锻件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半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国外标准的对应条款及技术内容,技术差异的简要评述【1】对应条款:ASME2004-SA388-1.1【2】相关技术内容: ASME规定:操作方法包括用直射波和斜射波技术对大型锻件作接触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检验程序。
直射波法包括DGS(距离—增益—当量)法。
【3】简要评述:JB4730对适用范围作了限定,ASME没有那么明确。
JB/T 4730.3-2005标准条款及技术内容4.2.2 探头双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5MHz。
探头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单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5MHz,探头晶片一般为φ14~φ25mm。
主要修改内容:①探头2005版增加了有关探头的内容,即:双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5MHz。
探头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单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MHz~5MHz,探头晶片一般为φ14mm~φ25mm。
解释:1994版没有对探头做出规定,选择余地较大,由此也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不一致,2005版对此作了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锻件双晶直探头的检测范围是45mm。
一般而言,用一个双晶直探头较难覆盖45mm,可能需要一个以上焦点不同的双晶直探头。
国外标准的对应条款及技术内容,技术差异的简要评述【1】对应条款:ASME2004-SA388-4.2,7.2【2】相关技术内容:ASME规定:a) 对于直射波扫查可采用换能器的最大有效面积为650mm2,其最小尺寸为20mm,最大为30mm。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培训(2011.12.22)解析
呈现出磁性。
3)磁粉和磁悬液及其特性 磁粉:磁粉是由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细微的铁磁性材 料粉末组成的。正常情况下不显磁性,在微小的磁场作用下容易被 磁化而被吸引。
一般使用的磁粉有:
黑磁粉:Fe3O4 红磁粉:Fe2O3
白磁粉:包敷白染料
荧光磁粉:包敷荧光染料 磁悬液:磁粉悬浮于载液中形成磁悬液。 一般使用的载液有: 轻质变压器油、煤油、水
超声波:频率>20000Hz,人耳听不到
2)超声波的主要特性 —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定向发射
—传播过程中会因扩散和介质吸收和散射而发生衰减
—在异质界面上能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型转换 —频率高能量高,在大多介质中传播能量损失小,穿透厚度大。
3)超声波的类型
按波形分类 纵波法(垂直法)
横波法(斜角法)
后乳化型渗透法 预清洗 施加渗透剂
乳化
水洗 干燥 水基式湿显象
干粉显象
观察 后清洗
干燥
观察 后清洗
3)渗透探伤材料 渗透液—由染料、溶剂、乳化剂及多种改善渗透液性能的附 加成份组成。
染料:
红色染料:苏丹(IV)红、128号烛红、223号烛红、荧光 桃红、刚果红、丙基红等; 荧光染料:YJP-15、YJP-1、YJN-68、YJN-43。
一、JB/T4730.1-2005通用要求
1.适用范围 JB/T4730-2005的部分规定了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五 种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 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 本部分适用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与JB4730-1994相比存在的差异:
—定量有偏差
—对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 —无永久性记录
JB 4730.1-2005 通用部分 宣贯 袁榕
承压设备标准体系(压力容器)
1、产品标准: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GB12337-99 《钢制球形储罐》、GB/T15386-94《空冷式换热器》、 GB151-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GB16409-96《板式换热 器》、GB1674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JB4710-92《钢 制塔式容器》、JB4731《钢制卧式容器》、GB18442-2001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GBJ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 规范》、GB12130-95《医用高压氧舱》等。 2、材料标准:GB6654-96《压力容器用钢板》、GB353196《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JB4726-2000《压力容 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4727-2000《低温压力容器用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4728-2000《压力容器用不锈钢 锻 件 》 、 JB4733-96《 压 力 容 器 爆 炸 不 锈 复 合 钢 板 》 、 GB6655-86《多层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GB6479-2000 《高压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T9948-88《石油裂化 用无缝钢管》、GB/T12771-200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 管》、GB/T14976-94《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等。 3、零部件标准:JB/T4700-2000《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 技术条件》、JB/T4701-2000《甲型平焊法兰》、JB/T4702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特点
1、无损检测应与破坏性检测相接合:无损检测的最大特点 是在不损伤材料和工件结构的前提下检测,具有一般检测所 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无损检测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也 就是说对承压设备进行评价时,应将无损检测结果与破坏性 检测结果(如爆破试验等)进行对比,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2、正确选用无损检测时间:在进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时, 应根据检测目的,结合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检测时间。 3、正确选用最适当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都具 有一定的特点,为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应根据设备材质、 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 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4、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任何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都 不是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尽可能多 用几种检测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以保障承压设备安全运行。 此外在无损检测的应用中,还应充分认识到,检测的目的 不是片面追求过高要求的“高质量”,而是应在充分保证安 全性和合适风险率的前提下,着重考虑其经济性。只有这样, 无损检测在承压设备的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4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1 范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 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海南JB4730无损检测标准超声部分介绍
P A
0 工件尺寸 mm
图1
质量控制基本模式
7
JB/T4730标准修订--合于使用原则
合于使用原则是确保没有危害性缺陷从而保证承压设备 安全运行的一种安全评定原则,主要用于下列两种情况: ①、对按质量控制标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现的超标缺陷 作放宽处理; ②、对在用设备检查时发现的超标缺陷作安全评定。 合于使用原则主要以断裂力学为基础,对产品的焊接,材 料、缺陷和介质腐蚀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以衡量产品可否使 用及使用寿命。由于在断裂力学分析中,通常都保守地假设 所有的缺陷都是平面型缺陷,严格说来缺陷的确切性质已并 不十分重要。其主要检测参数为缺陷自身高度、缺陷性质、 缺陷位臵以及缺陷密集程度等。
4
承压设备标准体系(锅炉)
一、锅炉产品标准:JB/T10094-99《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JB/T6696-93 《电站锅炉技术条件》、JB/T7985-95《常压热水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JB/T6503-92《烟道式余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GB/T1921-98《热水锅炉参数系 列》、GB/T3166-88《工业蒸气锅炉参数系列》、 JB/T7090-93《余热锅炉参数系 列 氧气转炉余热锅炉》JB/T6508-92氧气转炉余热锅炉技术条件》等。 二、设计方法标准:JB/T8659-97《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GB9222-9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T16508-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JB/T6734-93《锅炉角焊接接头强度计算方法》等。 三、材料标准:GB713-97《锅炉用钢板》、GB3087-89《锅炉用碳素钢和低合 金钢钢板》、JB/T9625-99《锅炉及辅机专业卷(第二分册)-锅炉管道附件承压 铸钢件 技术条件》、JB/T9626-99《锅炉及辅机专业卷(第二分册)-锅炉锻件 技术条件》、GB13296-91《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5310-95《高 压锅炉用无缝钢管》JB2633-93《锅炉锻件技术条件》、JB/T2637-93《锅炉承压 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GB3087-99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等。 四、焊接制造标准:JBJ27-96《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Z361-89《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制造工艺》、JB160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 件》、JB/T1610-93《锅炉集箱制造 技术条件》、JB1611-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 条件》、JB/T1613-9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 技术条件》、JB/T1618-92《锅壳锅炉 受压元件制造技术条件》JB6693-93《水管工业锅炉主要受压元件制造工艺》等。 五、无损检测: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六、试验方法标准:GB/T10180-98《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GB/T10184-9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0180-88《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 GB/T13311-91《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JB/T1612-94《锅 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等。 5
JBT_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1 范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培训(2011.12.22)解析
3、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及代号 ①、射线检测(RT) ②、超声波检测(UT) ③、磁粉检测(MT) ④、渗透检测(PT) ⑤、电磁(涡流)检测(ET) 除此之外,《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还
规定了以下两种方法的考核要求: ⑥、声发射(AE) ⑦、热像/红外(TIR)
直射声束穿透法 (a) 无缺陷; (b) 有缺陷
(2)
脉冲反射法是由超声波探头发射脉冲波到试件内部,通过观察来自内 部缺陷或试件底面的反射波的情况来对试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图6-23 显 示了接触法单探头直射声束脉冲反射法的基本原理。
图6-23 (a) 无缺陷; (b) 有缺陷
(3) 液浸法是在探头与试件之间填充一定厚度的液体介质作耦合剂,使声 波首先经过液体耦合剂,而后再入射到试件中, 探头与试件并不直接接触。 液浸法中,探头角度可任意调整, 声波的发射、接收也比较稳定,便于实 现检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液浸法的缺点是当耦合层较厚时, 声能损失较大。另外,自动化检测还需要相应的辅助设备,有时是复杂的 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它们对单一产品(或几种产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检测 能力,但缺乏灵活性。
2、超声波检测(UT)
1)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机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机械波按振动频率
分为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20Hz,人耳听不到 声波:频率>20—20000Hz,人耳能听到 超声波:频率>20000Hz,人耳听不到
2)超声波的主要特性 —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定向发射 —传播过程中会因扩散和介质吸收和散射而发生衰减 —在异质界面上能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型转换 —频率高能量高,在大多介质中传播能量损失小,穿透厚度大。
7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总泽
4、JB4730标准是强制性和配套的行业标准,因此
其主要内容应遵照、依据、和满足承压设备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规定。
8
JB/T4730标准的修订原则
5、JB4730标准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技术发展的产 物。
由热壁加氢反应器国产化→ (94)标准发展。 超声检测:钢板(厚度),锻件、堆焊层,主焊 缝(厚度120mm,角焊缝); 射 线 检 测 : 焊 接 接 头 ( 厚 度 200mm , 对 接 、 胶 片); 磁粉检测:标准不完善; 渗透检测:标准不完善,堆焊层检测无标准。 由承压设备检测标准的统一和在用承压设备检测 →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4
JB/T4730标准修订工作情况
1、2000年1月成立标准修订组,3月完成了 JB4730 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报锅炉局以及全 国压力容器标委会和全国锅炉标委会,并发至行业 近80个单位征求意见。 2、标准修订组根据回函意见并广泛地征求了有关 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JB4730标准(征 求意见讨论稿),根据锅炉局及锅容标会的要求, 修订稿的适用范围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3、2001年9月按锅容委标会暨制造分会要求,标 准修订组在合肥对讨论稿进行讨论,提出JB4730 《征求意见修订稿》。 4、2002年3月根据锅炉局和锅容标会要求,在 JB4730《征求意见修订稿》加入在用检测内容, 完成送审稿(草稿)。
术要求,尽量和国际接轨。但由于中国仍是发展中 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需要增加合理和必要的技 究成果和应用经 验,参考美国ASME第Ⅴ篇和日本JIS标准规范以及 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同时也参考部分欧洲标准的 内容;
3、针对承压设备介质的腐蚀性和易燃、易爆、有毒 等特点,本标准有些技术参数要求比通用无损检测 标准的规定更为严格;
JB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磁粉检测部分》(周志伟)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磁粉检测部分)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周志伟前言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
该标准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94年5月1日实施。
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4730-94标准。
JB4730-94标准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
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2000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锅炉局及全国锅容标委决定对JB4730-94标准进行修订,现将磁粉检测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章范围1.检测范围JB4730-94标准(磁粉篇)检测范围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件。
JB4730-2005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
2.标准编制依据在60年代,国内不少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检测是采用苏联50年代的操作规范,有的是按1964年机械部无损探伤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JIS G0565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检验方法及缺陷磁痕的等级分类。
(C) ASME第8篇(2001年版)。
(D)欧洲标准EN1290:1998(等同于英国标准)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
(E) JB4730-94标准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磁粉检测部分)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周志伟
前言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94年5月1日实施。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4730-94标准。
(F)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
(G)行业上的一些建议。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由于GB/T16673无损检测引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标准已发布,因此不再用过去GB5097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增加了国内最新相关标准,如JB/T6065-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6066-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JB/T8290-1998《磁粉探伤机》。
2.标准编制依据
在60年代,国内不少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检测是采用苏联50年代的操作规范,有的是按1964年机械部无损探伤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测。到80年代,执行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的附录4(焊缝磁粉检测)和附录6(螺栓件磁粉检测)。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709磁粉检验推荐操作方法)和JB4248-86《压力容器锻件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275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制订完成后,国内锅炉、压力容器行业的磁粉检测工作,基本上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是参照ASME SE-709和JIS G0565、JB3965-85、JB4248-86等标准起草的,在压力容器行业普遍使用。JB4730-2005标准磁粉检测部分主要参考了下列内容起草:
2000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锅炉局及全国锅容标委决定对JB4730-94标准进行修订,现将磁粉检测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章范围
1.检测范围
JB4730-94标准(磁粉篇)检测范围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件。JB4730-2005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
GB/T-国家标准,JB/T-机械行业标准,“T”表示推荐性标准。
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国外无损检测标准主要是:
美Hale Waihona Puke 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美国机械工程师标准(ASME)
美国军用标准(MIL)、
欧洲标准(EN)
英国标准(BS)
日本工业标准(JIS)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德国标准(DIN)
第三章 一般要求
1.对磁粉检测人员的要求
磁粉检测人员应符合本标准第一部分中“通用要求”中的要求,但要强调的是: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标准对数视力》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探伤人员未能做到这一点。医学上对色盲和色弱是这样定义的:色盲是指全部或部分失去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色弱是指对颜色能正确认出,但表现出识别困难或辨认的时间较长。由于磁粉有多种颜色,并且荧光磁粉检测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荧光磁粉的磁痕显黄绿色荧光,所以要求从事磁粉检测工作的人员,不能是色盲,由于色弱者具备对简单的颜色辨认能力,因此本标准不再象JB4730-94那样强调“不得有色弱”。
在2004年8月的最终统稿中对磁粉检测设备的提升力作出如下要求,“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有118N的提升力(间隙为0.5mm)。直流电磁轭间距小于100mm时至少有135N提升力,间距大于100mm,小于等于150mm时,至少有225N提升力”。
本标准关于提升力的要求与JB4730-94中的规定出入较大,其中对直流电磁轭的要求是参照ASME SE-709(2001版)(见表1)。交叉磁轭的提升力在国内某些标准或文献中为88N,理由是交叉磁轭是由两个交流电磁轭组成,但两个交流电磁轭提升力的合力是矢量和,而不是向量和,为此,2003年8月磁粉标准修改组做了交叉磁轭提升力试验,在间隙为0.5~1mm且不考虑行走速度的情况下,要达到A1-7/50探伤灵敏度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注意此处间隙大小和磁轭行走速度对提升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2.磁粉检测设备必须符合JB/T8290《磁粉探伤机》的规定。
①JB4730-94标准规定的磁轭提升力指标反映了磁化规范的要求,规定磁感应强度峰值Bm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对于恒稳直流电或工频交流电通常可用磁轭平均吸力表达,其原理为:对于一定的设备与工件,磁轭平均吸力与铁素体钢板的磁导率、磁极间距、磁极间隙及运动状态等有关,当上述因素不变时,磁感应强度峰值Bm与磁轭平均吸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如磁极间距变化,将使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H和相对磁导率μ变化,因此,提升力指标中应注明磁极间距
JB4730-94标准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