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此外,学生在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小组的展示效果并不理想。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叙述顺序和详略,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将课文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
举例:新闻中的导语“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坚强的意志、英勇的斗志,横渡长江,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江南大地。”,学生需要理解导语的概括性和引导作用,以及如何从导语中提炼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2.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拓展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新闻作品中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创作热情。
4.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了解课文历史背景,传承革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新闻报道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消息二则【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统编教材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二则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在参加渡江战役时,主席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军渡江的情况,集中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两则消息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气势豪迈,是学习消息这种文体的典X。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自主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二则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洁以及富有的感情色彩。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勇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提示】(1)我搜集的资料(背景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1)新闻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分别是什么?(2)在阅读消息的过程中,从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军是详写?哪路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这两则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5)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一)齐读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说说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某某的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不过,这篇课文不是诗歌,而是属于一种新的文体,就是消息。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积累生字词:锐不可当()要塞()溃退()摧枯拉朽()荻港()阻遏()2.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新闻报道的结构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新闻报道,对标题、导语、主体等概念感到陌生。我通过逐步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到新闻报道是如何将事件有序呈现出来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3.学习课文中关键词语和精彩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2.增强历史与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了解渡江战役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新闻报道手法,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强调标题的概括性、导语的引导作用、主体的详细描述等,使学生明白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
-对于生词和短语,如“百万大军”、“横渡”、“英勇善战”等,教师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在语境中运用。
-在讲述历史背景时,强调渡江战役对国家解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学设计
主备人:蒋淑歌老师消息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基本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品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以前教学多是教师先把新闻这种文章体裁向学生作一个简要的知识性的介绍。
然后逐一对照各知识点解析课文。
这种教法学习起来会很枯燥,而且认识不深刻,所以本节课准备采用先深入课文再汇总得出新闻知识的方法。
另外对时代背景要做点介绍,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找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无所适从。
通过看插图、幻灯片,增强感官认识。
或听录音带,反复朗读,以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案一、预习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新闻概念: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它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今天下午2点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的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消息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师: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生活,走进语文。
这张大家一定很熟悉。
(屏显及文字介绍。
生读。
)4月10日中午,我校七年级全体师生齐聚操场,参加“寄语中国梦,立我少年志”签名活动。
同学们在白色的签名条幅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此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引领同学们树立高远的志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向上。
师:我是如何了解到这个消息的?生:通过新闻。
师:是的,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新闻,了解新闻,共同学习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走近新闻:新闻筹备会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要变换不同的角色,走进新闻工作室。
首先,我们来召开一个筹备会。
我想,今天的筹备会上一定会有很多人才被发现。
(屏显。
)会议要求:走进新闻工作室的每位同学,都要变换不同的身份,筹备此次新闻报道。
1.播音员。
师: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这份新闻稿时的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
请大家开始练习播音。
(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从大家的朗读和表情中,我发现大家的心情很好。
谁能把这个“好”说得具体一点?生:就是心情有些激动,因为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读起来就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
师:看来,这个新闻的标题就很吸引人。
生:读起来很振奋。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胜利在望,很是振奋人心。
师:好一个“胜利在望”,你的表达很严谨。
播音员除了要把握语气之外,还有什么要求?生:不读错字,流畅地读。
师:字音要读得准确,语气要连贯,对播音员的要求的确很高。
(屏显。
生开火车读。
)读准字音:芜湖泄气击溃歼灭管辖锐不可当要塞师:谁来强调一下重点字词,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寻找新闻六要素,梳理文章内容;2.掌握消息这一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3.品读语句,体会消息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4.揣摩作者的情感,理解消息的客观叙述与主观情感;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了解新闻中消息的特点,明确其结构的组成;2.品读语句,体会消息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学习难点:揣摩作者的情感,理解消息的客观叙述与主观情感。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含“长江”的诗句: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②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③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
(二)写作背景经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第1篇】一、设计思想:新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文体,电视、报纸、网络都是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但是,学生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并没有真正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结构,所以,我想通过让学生模拟新闻播报的形式,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去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明显,容易分辨。
再由学生模拟“天气预报”讲解员来讲解各路军的渡江经过,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明、准确的特点,感受这则消息给当时中国军民的巨大鼓舞作用。
印象会更加深刻。
并以此文为例文,学习消息的写作,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特点和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战争题材的文章,让学生理解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的深挚愿望。
这则新闻是第一篇课文,《课标》上要求只需初步了解新闻文体,学会读新闻,体会课文洋溢的胜利激情。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也初步具备了,因此,我想更多的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理解本则新闻的巨大鼓舞作用五、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2、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4、难点,体会这则消息对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学生引导学生,学生挑战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总结。
七、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预习朗读指导:朗读时应庄重,平稳,略带喜色,标题要读出气势;语速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要注意标题、导语、主体部分之间及主体部分三个层次之间的停顿。
关键在于把握节奏。
2、教师:研读教材,立足文本,力求问题深入浅出、准备投影仪、小教鞭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找班上朗读较好的男女生各一名,模拟《新闻联播》的新闻主播,播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读到导语部分,停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 .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批注一、导入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
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二、介绍相关知识1.新闻新闻的特点:(1)传播性;(2)真实性;(3)时效性。
2.消息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2.解释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投影或板书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何时:是1949年4月22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2.小结。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一):消息二则》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一):消息二则》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分享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加深对消息基本知识的认识。
2.梳理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事实,了解消息的结构特点。
【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读材料,梳理新闻知识1.阅读教材第2页新闻阅读策略、《消息二则》的旁批、第9页的补白、第17页的技巧点拨等资料,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工具自主梳理消息的有关知识,了解阅读消息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一份报纸(如《人民日报》《北京晚报》等),读几则消息,了解消息的内容,试着用梳理的消息知识读一读,体会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二:读消息,概括六要素1.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勾画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任务三:读消息,明结构层次阅读两则消息,参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旁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做旁批,梳理两则消息的结构,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对比谈新发现:通过梳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的结构,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追问深化认识: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打过长江去”就意味着要解放全中国了。
可见,当时两则消息的价值和意义之重大。
对于这么重要的新闻,你读过后,如果想把这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告知他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你会如何说?新发现:综合以上问题,说说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习资源】1.课内学习资源:教材第 2 页新闻阅读策略、《消息二则》的旁批,第 9 页的补白、第 17 页的技巧点拨等资料。
2.课外学习资源:(1)《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资料。
(2)《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大决战》《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去》等经典电影片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八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1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新闻常识,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结合具体句子,体会新闻的特点及其准确、简明的语言。
3、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强敌的精神,体会作者的观点立场。
4、由课文学习活动探究阅读新闻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结合新闻常识,学会阅读消息,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体会新闻特点和作者的观点立场。
2、探究阅读新闻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阅读新闻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阅读新闻,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课第一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新闻的一般常识,为本课进一步运用新闻知识学会阅读新闻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刚刚接触新闻,学生新闻阅读量不够多,在探究新闻阅读的方法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教法个体自学、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定向由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情境导入,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个体学习1、新闻常识(阅读后提取信息,圈点关键词)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本文是消息。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篇新闻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这又决定了新闻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明。
2、自由读课文,结合以上新闻常识,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1)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然后说一说这篇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根据新闻的六要素,结合课文,完成以下填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精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泄.气(xiè)荻.(dí)港芜.(wú)湖B.要塞.(sài)督.(dū)战锐不可当.(dàng)C.业已.(yǐ) 溃.(kuì)退摧枯拉朽.(xiù)2.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渡渡江度度日B.歼歼灭纤搬纤C.溃溃退遗遗忘D.塞要塞赛比赛4、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探究案探究一:1、课文共有十七句。
请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泄.气(xiè) 要塞.(sài)签.订(qiān) 督.战(dū)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交流点拨】第1、2两句是导语部分,其余部分是主体部分。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思考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来写,并完成图表。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交流点拨】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交流点拨】准确。
①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百万”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②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③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交流点拨】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敌情一样,并且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第【1】篇〗1 消息二则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领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讲授法、朗读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让时间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
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两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背景介绍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意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
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第1 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1.识记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 2。
学习消息的写作【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确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链接】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构成。
标题是全文的眉目.导语一般是一篇消息的第一段和第一句,有人把它比作消息的眼睛。
消息的主体具体介绍报道的事实.背景指的是跟报道事实有关的情况.结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可以用小结的形式概括事实,也可以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
如果这些在导语与主体部分已表达清楚,就不必再写。
主题一:预时:8分钟学习小对子:交流与分享①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②对子间相互听读课文,并及时为对子纠错。
③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们的重大意义吗?预时:4分钟学习共同体:检测型展示展示方案一预设主题·内容理解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互动检测性展示,关注自研成果。
2.扮演主持人、专家等完成以下任务☆主持组:设计若干有价值的、大家关心的与这则新闻内容有关的的热点问题,准备分类别采访专家.1。
听老师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要求能听出五个“w"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何人)what(何事) why(何因) how(结果如何)。
2.模拟播音员语气自读.要求思考:①如果你只想简单了解新闻的内容,你应该只读哪句话?②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信息,你应该只读哪段话?③如果你想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你应该读文中哪几段话?主题二:直击现场【要有五个“w”一个“H”和标语文学科素养阶梯能力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编号: 02 【积累与运用】1. 请用正楷字抄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标题、以及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九江、安庆段”(10分)【发展与提升】2、根据下面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荻.港(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34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1 消息二则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一、导入新课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渐丰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构筑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刷刷短视频……扑面而来的就是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新闻报道。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言简意赅,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溃退”“摧枯拉朽”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背景链接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渡江战役于当晚午夜打响。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发布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2.探究活动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梳理要素。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分别圈画出两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参考答案]①何时②长江(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南渡长江④何地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⑦何故◎联读两则消息,说说你对准确概括消息六要素有哪些感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学1.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反复朗读这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芜湖()二、探究案1.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资料补充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
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学
1.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反复朗读这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
绥靖()()阻遏()管辖()逃窜()芜湖()
二、探究案
1.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2.资料补充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4.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
三、达标检测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 )正是汤恩伯到芜
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不料剩下顽固消灭
B、不料余部顽强歼灭
C、不想剩下顽强打败
D、不巧余部顽固击退
3.第⑥句中加点的“击溃”一词能否改为“击退”,为什么?
4.第⑥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四、方法总结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利用工具书及网络等完成
(1)生字关(2)词义关(3)朗读关(4)文本关
五、拓展交流
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①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③鲜明真实及时简明准确
2.略。
3.yùkuìruìwújiān sài suíèxiácuàn
【合作探究】
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2.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3.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4.第一小题,第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第2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达标检测】
1.我东路军顺利突破敌军防线,渡过南岸。
2.B
3.不能。
因为“击溃”是打垮、打散的意思,而“击退”是打退的意思,两个词表达的程度不同。
用“击退”不能突出我军的英勇善战,势不可挡。
4.不能。
因为两词含义不同,“占领”是“取得”这地方,而“控制”不仅有“取得”之意,而且有“已在我军掌握之中”之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