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引言机构运动是指由几个刚性连杆组成的机械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机构运动在机械设计、工程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臂、自动化装置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

为了不断推动机构运动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索新的机构构型和运动控制方法,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运动精度。

通过开展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并为机构运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运动任务,设计适合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考虑传动机构、杆件长度比例、驱动方式等因素,以满足运动要求。

2.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预测机构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性能指标。

3.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可以采用经典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器,或者使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神经网络控制或模糊控制等。

4. **系统搭建与实验验证**:根据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和控制方案,搭建机械系统实验平台。

通过实际实验验证运动性能和控制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步骤1. **确定运动任务**:在实验前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任务要求,包括运动轨迹、速度要求和精度要求等。

2.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运动任务要求,采用创新的思维设计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构型,也可以探索新的构型。

3.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机构运动方案的数学模型。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对机构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4.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1. 了解机构运动学原理和机构设计思想。

2. 学习利用机构设计工具进行机构运动设计。

3. 掌握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设计方法。

实验设备和工具:
1. 机构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ADAMS等)。

2. 电脑
实验过程:
1. 确定机构的运动任务和基本运动形式。

2. 选择适当的机构类型,并利用机构设计软件进行建模。

4. 评估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采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机构设计与分析。

首先确定了一个机构的运动任务和基本运动形式,选择了适当的机构类型,然后进行建模,对机构的动力学行为、约束和
机构零件的尺寸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优化。

最后评估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针对机
构运动任务的需求创新了机构运动方案,将新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验证。

通过实验的设
计和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验通过机构设计软件进行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探讨了机构运动学原理和
机构设计思想,学习了利用机构设计工具进行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掌握了机构运动方案
的创新和设计方法。

在机构设计方面,设计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满足不一样的场景需求,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障方式,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对于推动运动的开展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效果。

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的时间和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种机构纷纷推出运动方案,希望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运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1. 制定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制定运动方案的目标,例如提高员工的体能水平、减轻工作压力、增进团队合作等。

2. 设计内容: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运动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伸展放松等,同时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状况。

3. 创新亮点:在设计运动方案时,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如团体比赛、健身挑战赛、健康讲座等,以吸引员工的参与度。

4. 引入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健身APP、智能手环等,来监测员工的运动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指导。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我们在某公司进行了实验。

实验组实施了创新设计的运动方案,对照组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运动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比对,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员工的运动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大,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2. 实验组的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3. 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工作压力得到缓解,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在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促进团队合作、缓解工作压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运动方案设计,为员工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共同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机构运动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构运动是指通过构建一系列架构、链接和驱动来实现物体的特定运动方式。

本实验旨在开发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以提高机构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实验目标1. 设计一种能够实现特定运动方式的机构系统,并验证其效果。

2. 通过对机构系统的优化,提高其运动效率和性能。

3. 分析机构系统的运动原理和特点,探讨其应用前景。

三、实验方法1. 设计和构建机构系统:基于机械原理和运动学知识,设计并构建一种机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运动方式。

2. 制作实验样本:使用3D打印技术或其他材料制作出机构系统的实验样本。

3. 进行运动实验:通过施加外力或输入动力,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过程,并记录关键参数。

4. 优化机构系统:根据实验结果,对机构系统的结构和驱动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其运动效率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得到了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

通过调整机构系统的结构和驱动方式,我们成功实现了特定的运动方式,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参数记录,我们得到了机构系统的运动特点和性能。

与传统的机构运动方式相比,我们的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 精确度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机构结构和驱动方式,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更精确和稳定的运动,减小误差和波动。

2. 高效性:通过改进机构系统的传动和驱动机制,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3. 可控性和可调节性:我们的设计方案允许用户对运动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运动要求。

4.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基于我们的设计方案,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改进机构系统,以适应更复杂和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五、结论和展望本实验成功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效果和性能。

我们的设计方案在精确度、稳定性、高效性、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 1. 引言
### 1.1 背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机构运动的创新设计方案,提出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机构运动的效率和准确性。

### 1.2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实验评估该方案的效果
和可行性。

## 2. 方法
### 2.1 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
- 电脑
- 编程软件
### 2.2 实验步骤
1. 确定机构运动的问题和需求;
2. 研究已有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3. 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包括机构结构的改进、控制系统的优化等;
4. 使用编程软件对创新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实验;
5.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创新设计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6.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3. 结果
### 3.1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创新设计方案的模拟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 提高了机构运动的效率;
- 提高了机构运动的准确性。

### 3.2 改进意见和建议
鉴于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和建议:
- 进一步优化机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运动效果;
- 考虑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以提高机构运动的自适应性。

## 4.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设计了一个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机构运动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目前的实验结果,我们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机构运动的创新设计。

## 5.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1
2. 参考文献2
3. 参考文献3。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形式;2.掌握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方法;3.通过实验研究,设计出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二、实验原理1.机构运动原理:机构运动是指利用固定的机构构造使物体在规定的轨迹上进行运动的方法。

根据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构造形式又分为平面机构、空间机构、举重机构等;2.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方法:(1)确定需求:需求分析是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第一步,通过深入了解所需机构的特点、机构的应用场景、操作人员需求等,明确设计方向。

(2)设计构思:通过对需求的深入理解,团队成员可以进行设计构思,提出各种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选型建议。

(3)原理评估:对每种机械运动方案进行工作原理评估,选出最为合理的运动方案(4)仿真设计: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对设计进行仿真和模拟,检验所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数据精度、较差,以及运动可控性。

(5)实验验证:经过仿真、模拟的机构运动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实验验证,验证其实际的性能和适用性。

三、实验过程1.确定需求:本次实验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的简单跳板机构,可用于乒乓球发球机,模拟手动发球,可适应多个方向的运动。

2.设计构思:本次实验为踢踏课程设计的简单跳板机构,设计适用于Pedal sports课的,故设计一种简单、轻量化、易于携带和使用的机构。

经过讨论、比较,最终确定了一种名为“两杆三组件”的跳板机构。

该机构由两杆杆件和三组组件构成:小滑块、卡门和支架,通过卡门与滑块的收放实现运动控制。

该机构可以通过拆卸、组装来实现机械结构的快速调配,适合于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使用。

3. 原理评估:对机械运动方案进行评估,最终选出两杆三组件的方案。

该方案由于结构简单,控制灵活,且构造方便,易于集成,故符合所需的基本要求。

4.仿真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进行模拟,确保所造出的样本在直线区间符合前后合理选段。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do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do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篇一: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十三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成绩:一.实验目的二.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并在简图中标注实测所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三.简要说明机构感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杆组的简图四.根据你所拆开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要求用简图表示出来。

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篇三: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年月日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设备及工具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方法与步骤2六、实验结果1、所拼接的机构运动简图2、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分析其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3。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探索新的运动机构,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2. 分析现有机构运动方案的优缺点;3. 提出并验证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三、实验方法1. 文献调研: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综述;2. 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运动特性;3. 实物制作: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制作实际的机构运动方案;4. 实验测试:对实际制作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测试和评估。

四、实验步骤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2. 仿真模拟:利用SolidWorks等软件,对现有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仿真;3. 仿真结果分析:对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优缺点;4. 创新设计:基于仿真结果和文献调研,提出新的机构运动方案;5. 实物制作:根据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制作实际的机构样品;6. 实验测试:对实际制作的机构样品进行运动测试和评估;7. 结果分析: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现有机构运动方案存在的问题:某些机构运动方案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和能量损失;2.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减小摩擦力和能量损失;3. 实验测试结果: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在实验测试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六、讨论与分析1.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是否满足了设计要求?2. 新的机构运动方案相比现有方案有何优势?3. 新的机构运动方案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七、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验证了其在实验测试中的良好性能。

这一创新设计有望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方案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机构为了关爱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综合素质,需要设计一种创新的运动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2. 缓解员工压力,改善心理健康;3.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4.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三、方案内容1. 晨间瑜伽晨间瑜伽是一种非常适合上班族的运动方式。

机构可以在公司场地或者室内空间设置专门的瑜伽区域,每天早晨定时开展晨间瑜伽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员工上班前的紧张情绪和身体僵硬感。

2. 午间跑步午间跑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

机构可以安排午餐时间后,在公司周围或者附近公园开展集体跑步活动。

通过跑步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和增强心肺功能。

3. 晚间舞蹈晚间舞蹈是一种有趣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机构可以在公司场地或者室内空间设置专门的舞蹈区域,每天晚上定时开展晚间舞蹈活动。

通过跳舞可以缓解员工一天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4. 健身房健身房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可以满足员工不同类型的锻炼需求。

机构可以在公司内部或者附近租赁场地建立健身房,提供器械、瑜伽、有氧等多种锻炼方式。

四、方案实施1.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机构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详细计划,包括运动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

2. 建立专门小组建立专门小组负责运动方案实施和管理,包括人员安排、场地布置等方面。

3. 宣传推广通过内部通知、宣传海报等方式宣传推广运动方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4.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运动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方案效果1.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2. 缓解员工压力,改善心理健康;3.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4.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通过创新的运动方案设计,可以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促进机构发展。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构运动指的是由机械结构驱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式。

在工程领域,机构运动常用于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机器人。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与分析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探索机构运动领域的新颖解决方案和创新。

二、设计目标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为:设计一种机构运动方案,使得物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并且具有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设计步骤1. 运动分析:首先,对所需完成的动作进行运动分析。

确定物体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以及中间可能涉及到的障碍物和限制条件。

2. 机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和结构。

可以使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摆线传动机构等不同的机构形式,根据具体需求综合考虑有关因素选择。

3. 参数确定:根据机构设计,对相关参数进行确定。

例如,连杆机构中各个连接杆的长度以及关节位置,齿轮机构中的齿轮参数等。

4. 动力学分析: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验证所设计的机构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力学仿真分析,评估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力学性能。

5. 优化设计:根据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机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可以调整参数、改变结构,或者采用其他机构形式等方式进行优化。

6. 制造与实验:根据优化设计的结果,制造所设计的机构,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如运动时间、准确度、可靠性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以上设计步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该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通过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我们改进了齿轮齿数、连杆长度和关节位置,提高了机构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五、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具有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基于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结合应用,提高了机构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

实验九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的机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参看“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组件清单”)1)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为28、35、42、56,中心距组合为:63、70、77、84、91、98;2)凸轮:基圆半径20㎜,升回型,从动件行程为30㎜;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00㎜;4)槽轮:4槽槽轮;5)拨盘:可形成两销拨盘或单销拨盘;6)主动轴:轴端带有一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或移动副);7)从动轴:轴端无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副或移动副);8)移动副:轴端带扁头结构形式(可构成移动副);9)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用于三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或形成转动副+移动副;11)复合铰链Ⅱ:用于四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12)主动滑块插件:插入主动滑块座孔中,使主动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13)主动滑块座:装入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形成往复直线运动;14)活动铰链座Ⅰ: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移动副;15)活动铰链座Ⅱ: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16)滑块导向杆(或连杆);17)连杆Ⅰ:有六种长度不等的连杆;18)连杆Ⅱ:可形成三个回转副的连杆;19)压紧螺栓:规格M5,使连杆与转动副轴固紧,无相对转动且无轴向窜动;20)带垫片螺栓:规格M5,防止连杆与转动副轴的轴向分离,连杆与转动副轴能相对转动;21)层面限位套:限定不同层面间的平面运动构件距离,防止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22)紧固垫片:限制轴的回转;23)高副锁紧弹簧:保证凸轮与从动件间的高副接触;24)齿条护板:保证齿轮与齿条间的正确啮合;25)T型螺母26)行程开关碰块27)皮带轮:用于机构主动件为转动时的运动传递;28)张紧轮:用于皮带的张紧;29)张紧轮支承杆:调整张紧轮位置,使其张紧或放松皮带;30)张紧轮轴销:安紧张紧轮;31、32、33)螺栓:特制,用于在连杆任意位置固紧活动铰链座Ⅰ;34)直线电机:10㎜/s,配直线电机控制器,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调节两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齿条或滑块往复运动距离,但调节距离不得大于400㎜;注意:机构拼接未运动前,应先检查行程开关与装在主动滑块座上的行程开关碰块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换向运动能正确实施,防止机件损坏;35)旋转电机:10r/min,沿机架上的长形孔可改变电机的安装位置;36)实验台机架37)标准件、紧固件若干(A型平键、螺栓、螺母、紧定螺钉等);2、组装、拆卸工具:一字起子、十字起子、呆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以提高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和效率。

机构运动是一种通过机构体系来实现复杂运动目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

目前,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方法,存在效果不理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尝试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方法,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1. 引言机构是指由多个构件通过连接点连接而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

机构运动方案是指通过设计机构体系来实现特定运动目标的方案。

机构运动在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基于经验和简化的方法,限制了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为了改进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方法,本文进行了创新设计实验。

2. 创新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机构运动目标,通过创新设计方法来改进传统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2.1 确定机构运动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目标。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需要实现复杂运动路径的机构运动目标。

2.2 设计新方案在传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和现代设计方法,设计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机构结构、新的连接方式或者新的运动控制方法。

2.3 模拟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新方案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分析运动路径、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指标,评估新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2.4 制造和测试样机根据新方案的设计,制造样机并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样机的实际运动效果和性能,判断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获得了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与传统方案相比,新方案在运动路径的精度、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新方案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创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的创新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性能和效率。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运动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一种改变机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方案,以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

在现代工程领域,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验验证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来解决特定的工程问题。

2. 设计目标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平行四边形机构运动的方案,以实现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功能。

具体要求如下: - 实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杆平移和连杆旋转; - 实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高精度。

3. 设计原理平行四边形机构是一种由四个连杆构成的机构,其中两个连杆平行且相等长度。

我们的设计基于以下原理: - 运用逆向运动学,确定连杆的长度和位置; - 利用驱动元件(如电机、气缸等)提供推力,使得连杆和物体能够平移; - 利用传动装置(如齿轮、皮带等)实现连杆的旋转。

4. 设计方案基于上述设计原理,我们提出了以下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4.1 平移机构设计平移机构由两个连杆和一个驱动元件构成。

其中一个连杆固定在机构底座上,另一个连杆通过驱动元件实现平移运动。

该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 - 根据运动需求和物体尺寸确定连杆长度; - 确定驱动元件的类型和参数(如电机的功率、气缸的推力等); - 利用逆向运动学计算驱动元件的位置和连杆的运动轨迹。

4.2 旋转机构设计旋转机构由两个连杆和一个传动装置构成。

其中一个连杆固定在机构底座上,另一个连杆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旋转运动。

该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 - 根据运动需求和物体尺寸确定连杆长度; - 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和参数(如齿轮的模数、皮带的宽度等); - 利用逆向运动学计算传动装置的位置和连杆的运动轨迹。

5.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我们的创新设计方案,我们进行了实验。

实验的步骤如下:5.1 材料和设备准备•搭建实验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连杆、驱动元件、传动装置等;•准备用于测量运动轨迹和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前言机构运动方案是智能机构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要素,是控制系统的灵魂。

正确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决定了智能机构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高效高质地完成设计目标任务。

本实验在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和STM32 MCU平台上对机构运动方案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以及智能机构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本实验以一个六维可调式机构腕为例,以建立Android Studio 开发环境,PC端操控界面以及STM32开发平台为目的,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

要求:1. 建立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2. PC端实现机构控制界面;3. 在STM32MCU电路板平台上实现机构控制;4. 充分考虑机构运动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实验步骤1. 搭建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利用Android应用开发环境实现用户操作界面的设计。

2. PC端实现机构控制界面。

通过C#编程开发PC端的控制界面,实现端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可视化配置。

3. 在STM32 MCU平台上实现机构控制。

利用STM32开发环境,编写程序控制飞控板控制机构运动。

四、实验结果实验中,通过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设计出的用户界面与PC 端C#编程设计实现的机构运动控制界面相结合,在STM32 MCU电路板上实现控制,最终达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目的。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Android Studio应用开发环境,PC端C#编程,以及STM32 MCU电路板实现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让机构运动更加精确,使智能机构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同时,本实验也为今后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个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以提高机构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提供适当的运动方式,帮助机构成员改善体力和耐力。

2.提供有益的运动项目,促进机构成员的心理健康。

3.培养机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沟通和协作能力。

4.提高机构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增强工作满意度。

实施步骤本方案的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需求调查和目标设定1.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收集机构成员对于运动方案的需求和期望。

2.分析调查结果,明确主要目标和特定需求,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阶段二:方案设计和策划1.根据调查结果和目标设定,设计一个多元化的机构运动方案,包括适应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能的成员。

2.结合机构成员的工作特点和办公环境,确定合适的运动项目和时间安排。

3.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包括每周运动次数、时长和强度,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确定运动场地和设备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阶段三:方案实施和推广1.向机构成员介绍和宣传运动方案的目标和好处,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愿。

2.在机构内部设立运动俱乐部或小组,组织定期的运动活动,如晨间锻炼、球类运动、瑜伽等。

3.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课程和讲座,邀请专业运动教练进行指导,提高成员的运动技能和知识。

4.注重团队合作,开展团体项目,如拔河比赛、攀岩挑战等,增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5.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成员对于运动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阶段四:方案评估和调整1.收集运动方案实施后的数据和反馈意见,评估方案的效果和成员的满意度。

2.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3.针对调查结果和评估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持续的改进和有效的实施。

预期结果通过这个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结果:1.提高机构成员的身体健康和体能水平,减少患病和伤害的风险。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设计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提升运动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1.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方案A、方案B和方案C。

每个方案在设计时考虑了运动学习和训练的特点,力求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实验对象为30名健康成年人,他们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接受一种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

2. 实验实施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前测阶段、训练阶段和后测阶段。

在前测阶段,我们对参与者的基本运动能力和技巧进行了测试,以确定他们的初始水平。

然后,参与者接受为期4周的机构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

训练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后测,对参与者的运动表现进行了再次测试。

3.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方案A组在运动技巧和表现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表现突出;方案B组在力量和耐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技巧方面提升不明显;方案C组在速度和反应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耐力方面表现一般。

总体来看,三种方案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方案A的效果最为显著。

4. 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在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运动能力和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机构运动方案,以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表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发现了不同方案在不同方面的优劣,为未来的运动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相信,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运动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一、实验背景机构运动方案是指由系统中若干机构组合而成的机械系统,其运动形式是由机构之间的副次联系所决定的。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指通过对机构之间的副次关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运动形式的差异化和优化,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效能和性能。

本次实验以单自由度平面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设计各种组合方式,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目的通过对单自由度平面机构的分析和设计,了解和掌握机构运动方案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实验器材计算机、图纸、模型等;3. 实验步骤(1)分析机构特性分析机构的类型、基本构造、自由度数目等特性,确定机构的工作特性和运动方案;(2)分析机构副次联系通过分析机构之间的副次联系,确定机构的运动形式和效能;(3)设计机构组合方式通过设计机构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4)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计算机建立机构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评估机构运动方案的效能和性能;(5)优化机构方案根据仿真结果,进一步优化机构的组合方式和结构设计,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优化和创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以单自由度平面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副次联系的分析和设计,实现了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

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机构特性以四连杆平面机构为例,分析其基本构造和自由度数目,确定其运动方案。

(2)分析机构副次联系通过分析机构之间的副次联系,确定机构的运动形式和效能。

分析发现,四连杆平面机构的机构刚度较大,机械能转换效率较高,但运动形式单一,难以实现多种工作状态。

(3)设计机构组合方式通过对机构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

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动极为驱动杆的连杆机构、滚动式传动机构、芝加哥式机构。

(4)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计算机建立机构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评估机构运动方案的效能和性能。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究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机构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构是由两个或多个连续的刚体组成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运动。

机构运动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 旋转:两个刚体绕着一个固定轴线旋转。

2. 滚动:一个刚体沿着另一个固定刚体表面滚动。

3. 摆线:一个物体沿着一条弧线运动。

4. 直线:两个物体在直线上相互移动。

三、实验步骤1. 设计一种新型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制作。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设计,但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2. 对制作好的机构进行测试,记录其运动轨迹和速度等数据。

3. 分析测试结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4. 再次测试并记录数据,比较前后结果差异并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旋转滑轮”的新型机构运动方案。

该方案由两个滑轮和一个固定轴组成,其中一个滑轮固定在轴上,另一个滑轮可以自由旋转。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机构运动速度较快且稳定,能够有效地传递动力。

通过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机构运动速度与滑轮直径、材质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将滑轮直径加大,并使用了更加耐磨的材质。

再次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机构运动速度更快、更稳定,并且使用寿命更长。

这表明,在机构设计中,合理选择材料和尺寸等因素对机构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创新设计新型机构运动方案,提高了学生对机构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机构设计中材料和尺寸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为今后的机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实施一个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和反思。

本报告将会介绍实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分析、总结。

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并且通过实验演示和评估来展示该方案的效果。

二、实验步骤1. 设计方案——在该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机械手臂作为设计方案,并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2. 搜集材料——我搜集了所有机械手臂需要的零件,并正确组装它们。

3. 测试方案——在机械手臂制作完成后,我对其进行了测试,确保每个关节的运动均顺畅,同时也演示了机械手臂完成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

4. 评估方案——最后,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对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1. 设计方案——我设计了一个机械手臂,它由7个关节组成,并可以沿三个方向旋转。

2. 搜集材料——我搜集了所有机械手臂需要的零件,包括电机、齿轮、杠杆等,并根据大小和形状,将它们正确地组装在一起。

3. 测试方案——在组装完成后,我测试了机械手臂的运动性能,并演示了它的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如图所示:![image](4. 评估方案——我对机械手臂的运动性能和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a. 优点:机械手臂可以沿三个方向旋转,具有较强的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性能稳定可靠。

b. 缺点:机械手臂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和复杂,需要较大的精准度。

四、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和严格控制细节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不仅扩展了我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思路,也增强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构运动创新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 ,P L=3 ,称为II 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 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 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 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 级杆组,若拆不出II 级组时,再试拆III 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

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杆组,并按第(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杆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2-24所示机构,先除去K 处的局部自由度,高副低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组成的II 级杆组,再拆分出由构件6和7及构件3和2,构件8和10组成的三个II 级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 和机架9。

3.正确拼装杆组根据拟定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传递顺序进行拼接。

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并且使各构件的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干涉。

然后,以实验台机架铅垂面为拼接的起始参考面,所拼接的构件以原动构件起始,依运动传递顺序将各杆组由里(参考面)向外进行拼接四、实验设备及功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设备包括机架及其组件,分别详述如下1 •机架实验台机架如图右所示机架中有 5 立柱,它们可沿x 方向移动。

移动时请 推动、并尽可能使立柱在移动过程中保 状态。

立柱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用螺 柱上、下两端锁紧(*安全注意事项: 将立柱上、下两端的螺栓卸下,在移动对机将滑块紧定在立柱上。

按图示方法即可在 x 、y 平面内确定一个固定点,这样活动构件 相对机架的连接位置就确定了。

2. 其他组件(1)凸轮和高副锁紧弹簧 凸轮基圆半径为18mm,从动推杆的行程为30mm 。

从动件 为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凸轮与从动件的高副形成是依靠弹簧力的锁合,各 4件。

(2) 齿轮 模数2,压力角20°,齿数分别为34和42,两齿轮中心距为76mm 。

各4 件。

(3) 齿条 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22mm,为4件。

(4) 槽轮拨盘 两个主动销,为4件。

(5) 槽轮四槽,为1件。

根铅垂 用双手 持铅垂 栓将立 不允许立柱前只需将螺栓拧松即可)。

立柱上的滑块可沿 栓将滑块紧定在立柱上。

按图示方法即可在y 方向移动。

将滑块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用螺 x 、y 平面内确定一个固定点,这样活动构件相(6) 主动轴动力输入用轴,轴上有平键槽。

L 为5mm、20mm、35mm、50mm各4件,L为65mm,为2件(7)转动副轴(或滑动)主要用于跨层面(即非相邻平面)的转动副或动副的形成。

L为5mm、30mm分别为6件、4件、3件。

(8)扁头轴又称从动轴,轴上无键槽,主要起支撑及传递运动的作用。

L 为5mm、20mm、35mm、50mm、65mm,分别为16件、12件、12 件、10件和8 件。

(9)主动滑块插件与主动滑块座固联,可组成做直线运动的主动滑块。

L 为40mm、55m m,各一件。

(10)主动滑块座与直线电机齿条固连形成主动件,且随直线电机齿条作往复直线运动,为1 件。

(1 1)连杆(或滑块异向杆)其长槽与滑块形成移动副,其圆孔与轴形成转动副。

L为50mm 100mm、150mm> 200mm 250mm 300mm> 350mm,各8 件。

(12)压紧连杆用特制垫片将连杆固定在主动轴或固定轴上时用。

巾6.5为16件。

(13)转动副轴(或滑块)与固定转轴块配用时间可在连杆长槽的某一选定位置形成转动副或做滑块。

L为5mm、20mm,各8件。

(14)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作滑块用,为16件。

(15)带垫片螺栓转动副轴与连杆之间构成转动副或移动副时用带垫片螺栓连接, 用于加长转动副轴或固定轴的轴长,规格M6,为48件。

(16)压紧螺栓转动副轴或固定轴与连杆形成同一构件时用该压紧螺栓连接,规格M6,为48件。

(17)运动构件层面限位套用于不同构件运动平面之间的距离限定,避免发生运动构件间的运输干涉。

L为5mm、15mm、30mm、45mm 60mm,分另35件、40件、20件、20 件、10件。

18)带轮大孔轴,用于旋转电机,为3件(19)主动轴带轮小孔轴,用于主动轴,为3 件。

(20)盘杆转动轴盘类零件或与其他构件(如连杆)构成转动副时用。

L 为20mm、35mm、45mm,分别为6件、6件、4件。

(21)固定转轴块用螺栓将固定转轴块锁紧在连杆长槽上,构件可与该连杆在选定位置形成转动副,为8 件。

(22)加长连杆和固定凸轮弹簧用螺栓、螺母用于两杆加长时锁紧的连接件,固定弹簧,M10,各为18件。

(23)曲柄双连杆部件偏心轮与活动圆环形成转动副, 且已制作成一组合件, 为4件。

(24)齿条导向板将齿条夹紧在两块齿条导向板之间, 可保证齿轮与齿条的正常啮合, 为8 件。

(25)转动副轴(或滑块)轴的扁头主要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轴的圆头主要用于两构件形成移动副,或做滑块时用,为16件。

(26)安装电机座行程开关座用内六角螺栓、平垫标准件M8X 25,巾8,各32件。

(27)内六角螺钉标准件M6X15,为2件,用于将主动滑块固定在直线电机齿条上。

(28)内六角紧定螺钉标准件M6X 6,为18件。

(29)滑块已与机架相连支撑轴,并在机架平面内沿铅垂方向上下移动,为64件。

(30)压紧立柱特制平垫已与机架相连,用于固定立柱。

巾9,为40件。

(31)固定立柱上滑块用特制螺母已与机架相连,M6,为64件。

(32)固定电机用特制螺母卡在机架的长槽内,可轻松柠紧螺栓固定电机座,为18 件。

(33)行程开关支座2件,并配内六角头螺栓平垫,M5X15,巾5,各4件。

用于行程开关与其座的连接,行程开关的安装高度可在长孔内进行调节(34)平垫片使轴相对机架不转动时用,巾17,为20件(35)防脱螺母防止轴从机架上脱出,M12,为76件。

( 36)转速电机座已与电机相连,为3 件。

( 37)直线电机座已与电机相连,为1 件。

(38)平键主动轴与带轮的连接,3X 15,为20件。

(39)直线电机控制器与行程开关配用,可控制直线电机的往复运动行程。

前面板为LED 显示方式,当控制器的前面板与操作者是面对面的位置关系时,控制器上的发光管指示直线电机齿条的位移方向。

控制器的后面板上置有电源引出线及开关,与直线电机相连的4芯插座、与行程开关相连的5芯插座和2A保险管,为1件。

( 40)带标准件,O 型,为3 件。

(41)直线电机120mm/s, 10r/min。

直线电机安装在实验台机架底部,并可沿机架底部的长形槽移动电机。

直线电机的长齿条为机构输入直线运动的主动件。

在实验中,允许齿条单方向的最大直线位移为300mm,可根据主动滑块的位移量确定直线电机两行程开关的相对间方向的最大直线位移为300mm,可根据主动滑块的位移确定直线电机两行程开关的相对间距,并且将两行程开关的最大安装间距限制在300mm范围内。

直线电机控制器使用注意事项: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通过改变离直线电机较远的行程开关,来调节齿条(相当于滑块)往复运动行程,其可调节的最大行程不得大于400mm。

故障排除当接通电源开关,电机不运行,可能是前面板上保护电机的熔断器( 2.5A) 烧断。

及时告诉指导老师更换新的2.5A熔断器。

*注意:未拼接机构运动前、预设直线电机的工作行程后,请务必调整直线电机行程开关的高度,以确保电机行程开关的灵活动作,从而防止直线电机齿条脱离电机主体,防止组装零件的损坏及人身安全。

3、工具提供M5、M6、M8内六角扳手各2件、150mm-200mm活动扳手各1件、1m卷尺。

铅笔、纸张自带五、实验步骤(1)掌握实验原理。

(2)熟悉机构组合创新实验台使用方法。

(3)选择实验教师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或课前自拟机构运动方案作为机构组合实验内容。

(4)将拟定的机构运动方案根据机构组成原理按杆组进行正确拆分,并用机构简图表示出来。

(5)正确拼装杆组机构运动方案。

(6)完成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