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的优化与升值:寻找发展与保障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资源的优化与升值:寻找发展与保障的平衡

平衡发展中的土地资源重组

土地是国家最基础性资源。30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空间资源大规模重新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又不阻碍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同时,“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和农业转移出去。在转移过程中的杠杆也是土地。在这个意义上,农村问题就是城市问题。即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解决农村问题,不可能抛开城市的发展谈农村。

主笔◎李伟

18亿亩耕地意味着什么

2011年春节后,中国北方地区的干旱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去年初的西南大旱相比,今年北方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受旱区域集中,且大多发生在主产区。截至2月中旬,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约为1.16亿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536万亩,受旱面积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2.4%。

抗旱,成为中国政府年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中国旱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如果干旱继续持续,可能会影响今年的小麦价格。世界上传统的两大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去年夏天高温肆虐,澳大利亚最近几个月洪水泛滥,已经在国际小麦市场造成震动。根据最新版的《食品价格观察》,2010年10月到今年1月的4个月间,食品价格上涨了15%。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粮食的全年产量达到了1.0928万亿斤,这是自1958年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打破了以往4年一个周期的生产规律。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仅为1.1亿吨,1996年突破了5亿吨大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联合国粮食机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的小麦产量相当于美国或俄罗斯的两倍,是澳大利亚的5倍还多。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确实成为维护国际粮食安全的重要砝码。

按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说法,能够保证粮食万亿斤产量,主要在于“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是重要资源保障条件”。5年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保证了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

如果中国粮食产量能每年维持在5亿吨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就接近400公斤,对于国内和国际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评价体系,小康水平社会人均占有粮食即为400公斤,中等水平为人均450公斤、富裕水平为人均500公斤。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小康社会的下线,跨越了温饱阶段。换句话说,每年能产出5亿吨粮食,14亿中国人的口粮就有了保障。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乃立国之根本。尤其是对于一个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度,保证粮食产量就是保障了国家的生命线。

以粮食增产1亿吨为一个台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周期性的波动中已跨上了4个台阶。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先是大幅度提高,从1978年的3.05亿吨,提高到1998年的5.12亿吨。但随后由于种种原因,粮食产量下滑,到2003年降至4.3亿吨,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之后,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粮食产量又逐年回升,到2007年回到了5亿吨以上。

改革开放之初,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承包政策的实施和对农业投

入的加大。1978~1989年,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近70%。但这种政策刺激作用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1990~2001年,粮食单产水平只提高了7.5%。目前,我国农业投入及农业技术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化肥用量已达世界第一位,接近回报递减阶段,粮食单产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谷物单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8%。但如果农业增产技术及生物技术没有重大突破,靠增加单产来提高粮食总产量会越来越困难。

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测算,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对粮食播种面积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很强的正相关性。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粮食产量则增加1.63%,所以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产量的第一前提。

土地是国家最基础性资源。30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空间资源大规模重新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又不阻碍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由此,在土地使用问题上,政府必须在保证经济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中寻找平衡点。

如果说发展与保障就像一个跷跷板的两端,承载它们的平衡木是土地资源,那么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该如何确认?红线该怎么画?

按目前生产水平和土地能力,我国目前粮食平均亩产332公斤左右。如果要维持每年5亿吨的产量,理论上至少需要15.06亿亩土地种粮食。如果考虑每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减产,那么,16亿亩的种粮田是必须要保障的。2010年,我国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约为16.48亿亩。在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下,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这三大谷物基本能实现供求平衡。

但问题是,农业自然资源有限,保住了粮食,其他农产品就会出现缺口。

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55亿亩。除了16亿亩粮食的播种面积,还剩下7.5亿亩的播种面积,蔬菜、油料、棉花、糖料大约分别占了2.7亿亩、2亿亩、8000万亩、4000万亩。在保粮的耕地利用结构下,一些农产品就无法自给,供不应求,最突出的是大豆、植物油和棉花。

2009年,中国进口4225万吨大豆、816万吨食用植物油。按照国内目前的生产水平估算,仅这两个品种,中国就至少相当于在境外购买了5.6亿亩以上的耕地。如果把大豆折算成油脂,国内植物油的60%依靠进口。

2007年我国进口棉花246万吨,约需3000万亩播种面积。进口木材、木浆,加上其他林业产品,共折合进口木材1.5亿立方米,相当于国内消费量的40%,而天然橡胶的进口已经达到了170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倍。在这个意义上,18亿亩耕地只是保证了粮食生产,大量关系民生的农林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按照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提出的食物安全目标:2030年(向富裕阶段过渡时期)我国粮食人均占有472公斤,油料人均33公斤,糖料人均125公斤,水果人均59公斤,肉类人均53公斤,禽蛋人均24公斤,奶类人均33公斤,水产品人均40公斤。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峰值,中国需要粮食1.5亿万斤。如果粮食的90%靠自给,平均亩产比现在提高10%(达到365公斤/亩),则需要18.5亿亩的耕地。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护耕地的阐述。从粮食安全的角度上,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坚守到2030年。

安全与发展——从国家全局的角度看,土地使用的矛盾已经极为严峻。

我国人均土地非常稀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是我国的2倍、6.5倍、8倍、14.3倍和26.1倍。从单纯经济学的角度研判,农业并非中国比较优势所在。近3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而发展工业、扩张城市,则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在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城市用地扩张速度,要快于城市人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