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翻译和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

【翻译真题回放】

1、2012年厦门中考语文卷第7题:

(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2分)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2、2011年厦门中考语文卷第8题: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3、2009年厦门中考语文卷第9题:

9. 将下列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2分)

【翻译方法】

翻译文言文,无论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要本着翻译的三个原则,其具体方法可用七个字来概括。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名、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等都须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王叔远”可不译。

又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应当保留。

【误区点拨】强作对译。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予以保留,不要强作翻译,因为这些词大都难与现代汉语对译。

2、对在实词的翻译上,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要对译为双音节词。

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翻译时把“亲”译为“亲近”,把“信”译为“相信”或者“信任”。

又如“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其中“增”“旧”“制”分别翻译为“扩大”“原来的”“规模”。

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可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误区点拨】该译不译。文句对译,要求一一对应,绝少不译的字词。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对这类词

语应拆开翻译。

如“芳草鲜美”(《桃花源记》),其中“鲜”译为“新鲜”“鲜艳”,“美”译为“美丽”,而不可以当作“鲜美”(滋味好)来理解。

这类词语在古汉语中较多,例如“妻子”“卑鄙”“交通”“前进”“无论”“虽然”等等,

在翻译时都要拆开解释。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补充的内容。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如: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2)词语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如: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又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鼓”是名词作动词,译为“击鼓”,“再”“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翻译时应在“再”和“三”之后补上“击鼓”。

【误区点拨】

(1)该补不补。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

(2)胡添乱补。一般说来,文言译句必须尊重原文意,不能根据个人的想当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

5、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或充当倒装句的标志等等,现代汉语中也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删除不译。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删除。

又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解析】“也”可不翻译。

【误区点拨】该删却留。

另外,句子中含偏义复词的,要根据文意和句意来删除其中的衬字。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可删除。

6、改如果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意时,就需要意译,即采用“改”这种方法。此时往往涉及一些典故、特殊说法、修辞手法等,若按字面意思翻译,就会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合乎情理的语言。

如文言文中的“下车”“乞骸骨”“东曦既驾”应分别理解为“上任”“请求退休”“太阳升起来了”。

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不能理解为““秦朝的明月照着汉代的关塞”,而应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塞”。

7、调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误区点拨】该调不调。在古代汉语中,有这样那样的倒装句、省略句。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说来,要将之还原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常式句。

【特别关注】

文言文翻译为中考必考题,综观近几年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六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等,常受命题者青睐。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辨别出其句式类型,然后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会出现翻译错误。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别记忆。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断句真题回放】

1、2011年厦门中考语文卷第7题: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2、2010年厦门中考语文卷第8题:

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闻者为/之缩颈

3、2009年厦门中考语文卷第8题: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断句方法】

文言断句题逐渐为命题者所喜爱,也是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下面介绍文言文断句常用的一种方法——“查标志”法。

⒈关注文言文句首常见虚词。文言文句首常见的虚词有“盖、夫、惟、凡、故、时、每、苟、寻、顾、岂、若夫、至于、至若、是故、于是、既而、是以、向使”等等,在这些词之前一般应该断开加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