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浸矿菌群的选育及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期广东化工

第40卷总第243期 · 65 · 微生物浸矿菌群的选育及培养

彭阳,严国俊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微生物浸矿技术是以湿法冶金和微生物学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环境友好,反应温和,流程短,能耗低的优势。但是由于在使用微生物浸矿时菌群易受到特殊毒害因素或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降低矿石的浸出率。因此在微生物浸矿技术中,针对性菌群的选育及培养技术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文章对浸矿菌群的选育及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综合性地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浸矿微生物;选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3)01-0065-02

Breeding and Culture of Microbial Leaching Microflora

Peng Yang, Yan Guoju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44000, China)

Abstract: Microbial leaching techn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based on hydrometallurgy and microbiology with advantage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mild reaction short process,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However, the leaching rate of the ore is reduced because the microbial leaching microflora is susceptible to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 poison factors o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microbial leaching technology, the breeding and culture of targeted microflora technology occupy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paper comprehensely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and culture of leaching microflora.

Keywords: bioleaching microorganisms;breeding;culture

微生物浸矿技术是利用细菌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对矿物进行的生物化学氧化等化学作用并从矿石中溶浸目的矿物的过程。该技术反应温和,环境友好,能耗低,流程短。在矿石的日益贫杂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微生物浸矿技术将是金属元素提取、环境保护及废物利用的有效手段。由于很多矿石中含有某些特殊元素,如氟、砷、钼等元素,在用微生物浸矿技术时菌群易受到毒害影响从而降低矿石的浸出率,因此在微生物浸矿技术中,针对性菌群的选育及培养技术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1 浸矿细菌的选育

浸矿细菌的的常见选育方法主要包括菌种的筛选、驯化、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1.1 浸矿细菌菌种的筛选

目前在浸矿过程中使用的菌种约有二十几种,但其中直接有效用于浸出的仅有数种,其它多为伴生种,起促进作用。将这些菌种按温度划分,可分为中温菌种(mosophiles,温度为20~35 ℃),如嗜硫杆菌(Thiobacillus)和微螺旋菌(Leptospirillum);中等嗜高温菌种(mederate thermophiles,温度为40~55 ℃),如硫杆菌(Sulfobacillus);高温菌种(thermophiles,温度为55 ℃以上),如硫化裂片菌属(Sulfolobus)[1]。对于低品位硫化矿生物堆浸,由于含硫量极少,氧化能少,堆温低,因而中温菌种更有效;而对于高品位硫化精矿的生物槽浸,由于含硫量大,氧化能大,温度高,适于用嗜高温菌种[2]。目前,人们所开发的天然菌种仅约占微生物种类总量的5 %,因此,有望通过广泛筛选,获得更多更高效的菌种。

1.2 浸矿细菌的驯化

浸矿细菌在投入生产使用之前要进行驯化,使之适应浸矿过程中可能对细菌不利的工艺条件或对细菌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成分。对于高氟铀矿来说,有害的物质成分主要是氟,对于难浸出金精矿的细菌氧化工艺,不利于细菌生长的因素是矿浆的含固量和溶解的砷等物质。细菌驯化的办法是逐渐提高不利因素的强度之后对细菌进行转移培养,在驯化过程中,那些对新环境不适应的细菌受到抑制被淘汰掉,而某些活力较强的细菌会通过变异等途径,转变成耐受性较强的细菌而存活下来,形成对新环境具有耐性的菌株。

比如培养细菌耐氟能力的方法是:首先在装有一定体积培养基的锥心瓶中加入较低浓度的氟离子,然后接种要驯化的菌进行培养,开始是菌不适应,要较长时间才能生长繁殖,待细菌适应了此浓度的含氟离子培养基后,再将它转移到含更高氟离子浓度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使用目的矿物不断转代培养或增加有毒离子的转代培养。刘亚洁等报道[3]氧化亚铁硫杆菌经过较高浓度含氟离子培养基长时间培养驯化后,筛选到的菌株可在含氟1148 g/L的溶浸液中一昼夜即可将5 g/L Fe2 +完全氧化。吴为荣等报道[4]对T.t进行耐氟驯化试验经过多代接种驯化后,T.t的耐氟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王清良等[5]报道采用经过初步驯化的细菌进行了细菌耐酸耐氟驯化培养试验,经驯化的细菌的耐酸浓度由30 g/L提高到80 g/L,耐氟浓度由100 mg/L提高到850 mg/L。

细菌对矿浆含固量的驯化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吴为荣等报导[6]的氧化硫硫杆菌对721矿铀矿石的适应性驯化中,经过15代驯化培养,细菌的耐氟能力达到350 mg/L,固液比可达1∶3。1.3 浸矿细菌的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利用自然突变原理,通过使用诱变剂人为地提高生物的突变频率,并对人们所需性状的正突变个体加以选择和利用。对于浸矿细菌来说,大多突变研究仅限于为了选择一些有特性的菌株,或基因工程育种的原始材料,或为该菌的分子遗传学积累基本知识。利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如紫外线、亚硝基胍、微波等诱变剂) 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基因内部的碱基配对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7]。根据应用的要求,可以从突变株中筛选出某些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供科研和生产使用。一般育种程序包括菌株的选择、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处理和变异株的筛选。目前在育种实践中应用较多的诱变剂有紫外线、微波、氮芥、乙基磺酸乙脂、N —甲基—N —硝基—N —亚硝基胍和N —甲基—N—亚硝基脲,后两种的诱变效果最好。在处理方法上,往往将许多诱变剂同时使用,或一种诱变剂多次重复使用[8-9]。目前这方面的报道较多,采用的诱变手段各异,均取得较好效果。如徐晓军等报道了[10]经紫外线诱变的浸矿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比原始菌提高了46 %以上,到达浸出终点的时间也缩短了5~10 天。李广悦等[11]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作为出发菌,经紫外线诱变,考察不同诱变时间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耐酸和耐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45~60 min的紫外线处理,菌株对酸的耐受性增强到pH为1.2,对氟离子的耐受性达到0.6 g/L。

1.4 浸矿细菌的基因工程育种

来源不同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对于金属硫化矿物的浸出效果是不一样的,说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复杂的遗传特性。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良的研究己见较多报导,是今后浸矿细菌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工作都是自养菌基因工程的前期探索。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这些自养菌困难程度很大:没有足够的可供筛选的带遗传标志的菌株材料;难以转化和表达外源的DNA--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omesetal,1983;Rawingseta,1983),而重组子返回来却难在氧化亚铁硫杆菌中表达(Homes et al,1984;Rawingsetal,1984);在传代过程中易丢失其性能;可供能量的基质有限,难以固体培养[12]。在这方面,南华大学的潘文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抗氟基因flr-4,将其导入T.f1中,以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氟基因工程菌。最终构建了pJRD215-fir-4表达载体,通过接合转移将载体

[收稿日期] 2012-11-25

[作者简介] 彭阳(1987-),女,平度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溶浸水文地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