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1与8051单片机引脚
8051单片机各种引脚的用法及功能解析
![8051单片机各种引脚的用法及功能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3f661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7.png)
8051单片机各种引脚的用法及功能解析
8051 单片机各种引脚的用法及功能解析
8051 系列各种芯片的引脚是互相兼容的,8051,8751 和8031 均采用40 脚双列直播封装型式。
当然,不同芯片之间引脚功能也略有差异。
8051 单片机是高性能的单片机,因为受到引脚数目的限制,所以有不少引脚具有第二
功能,其中有些功能是8751 芯片所专有的。
各引脚功能简要说明如下:
51 单片机引脚图
VCC(40 脚):电源端,为+5V。
Vss(20 脚):接地端。
时钟电路引脚XLAL2(18 脚):接外部晶体和微调电容的一端。
若需采用外部时钟电路时,该引脚输入外时钟脉冲,要检查8051 的振荡电路是否正确工作,可用示波器查看XLAL2 端是否有脉冲信号输出。
时钟电路引脚XLAL1(19 脚):接外部晶体的微调电容的另一端。
在片内它是振荡电路方相放大器的输入端。
在采用外部时钟时,该引脚必须接。
AT89S51单片机简介
![AT89S51单片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3e04c860c22590103029d23.png)
一、AT89S51单片机简介AT89S51为ATMEL所生产的可电气烧录清洗的8051相容单芯片,其内部程序代码容量为4KB(一)、AT89S51主要功能列举如下:1、为一般控制应用的8位单芯片2、晶片内部具时钟振荡器(传统最高工作频率可至12MHz)3、内部程式存储器(ROM)为4KB4、内部数据存储器(RAM)为128B5、外部程序存储器可扩充至64KB6、外部数据存储器可扩充至64KB7、32条双向输入输出线,且每条均可以单独做I/O的控制8、5个中断向量源9、2组独立的16位定时器10、1个全多工串行通信端口11、8751及8752单芯片具有数据保密的功能12、单芯片提供位逻辑运算指令(二)、AT89S51各引脚功能介绍:VCC:AT89S51电源正端输入,接+5V。
VSS:电源地端。
XTAL1:单芯片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
XTAL2: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出端,一般在设计上只要在XTAL1和XTAL2上接上一只石英振荡晶体系统就可以动作了,此外可以在两引脚与地之间加入一20PF的小电容,可以使系统更稳定,避免噪声干扰而死机。
RESET:AT89S51的重置引脚,高电平动作,当要对晶片重置时,只要对此引脚电平提升至高电平并保持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时间,AT89S51便能完成系统重置的各项动作,使得内部特殊功能寄存器之AT89S51内容均被设成已知状态,并且至地址0000H处开始读入程序代码而执行程序。
EA/Vpp:"EA"为英文"ExternalAccess"的缩写,表示存取外部程序代码之意,低电平动作,也就是说当此引脚接低电平后,系统会取用外部的程序代码(存于外部EPROM中)来执行程序。
因此在8031及8032中,EA引脚必须接低电平,因为其内部无程序存储器空间。
如果是使用8751内部程序空间时,此引脚要接成高电平。
此外,在将程序代码烧录至8751内部EPROM时,可以利用此引脚来输入21V的烧录高压(Vpp)。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87d782e168884868762d6b9.png)
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字节按其用途划分为三个区 •工作寄存器区 •位寻址区 •用户RAM区
片内RAM低128字节的配置
30H~7FH 20H~2FH 18H~1FH 10H~17H 08H~0FH 00H~07H
用户RAM区(数据缓冲区) 位寻址区(00H~7FH) 工作寄存器区3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2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1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0区(R7~R0)
单片机硬件系统
一、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一)89C51单片机的引脚
1、电源引脚: VCC:外接+5V;GND:电源地线。 2、时钟引脚 XTAL1、XTAL2为内部振荡器的两条引出线. 3、控制引脚 (1)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编程脉冲输 入端 ﹡ ALE: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P0口输出的低 8位地址锁存,以实现低8为地址和数据的隔离。 ﹡ PROG:在EEPROM或EPROM编程期间,该引脚 用来输入一个编程脉冲。
四、复位后CPU的状态
PC:0000H
TMOD:00H
ACC:00H B:00H PSW:00H SP:07H DPTR:0000H P0~P3:FFH IP:×××00000B IE:0××00000B
TCON:00H TH0:00H TL0:00H TH1:00H TL1:00H SCON:00H SBUF:不定 PCON:0×××0000B
(2)读端口
读引脚,读引脚信号把T3打开,使P0.X引脚内容经过T3、内部总线送入 CPU。
“读—修改—写”操作
例如:“CPL P0.0”的执行情况如下:首先,把P0口内容(锁存器 Q)读入CPU(注意P0.0~P0.7全部读入CPU);然后,CPU把对应 位(P0.0)取反;最后,CPU把取反后的字节写入P0口,使P0.0变反, 而其它位保持不变。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结构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0fad1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a.png)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结构1.引脚布局12345678910---------------------------------------------------------------P0.0,P0.1,P0.2,P0.3,P0.4,P0.5,P0.6,P0.7,RST,P3.---------------------------------------------------------------P1.0,P1.1,P1.2,P1.3,P1.4,P1.5,P1.6,P1.7,EA/VPP,P3.---------------------------------------------------------------P2.0,P2.1,P2.2,P2.3,P2.4,P2.5,P2.6,P2.7,ALE/PROG,P3.---------------------------------------------------------------P3.0,P3.1,P3.2,P3.3,P3.4,P3.5,P3.6,P3.7,VCC,GN---------------------------------------------------------------- P0.0 - P0.7是8051单片机的Port 0,它是8位双向输入/输出端口。
- P1.0 - P1.7是8051单片机的Port 1,它也是8位双向输入/输出端口。
- P2.0 - P2.7是8051单片机的Port 2,它也是8位双向输入/输出端口。
- P3.0 - P3.7是8051单片机的Port 3,它也是8位双向输入/输出端口。
-RST用于复位引脚,当低电平施加在RST引脚时,它将复位单片机。
-EA/VPP是外部访问使能/编程引脚,用于启用或禁用外部存储器。
-ALE/PROG是地址锁存使能/编程引脚,用于与外部存储器进行通信。
51单片机引脚介绍
![51单片机引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f39f636f111f18583d05a87.png)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数据总线。
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地址总线。
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没有上拉电阻,做为输入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0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
2、做一般I/O口使用时,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3口也有两个功能:1、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
2、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
RST/VPD:1、复位,当在此引脚加上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面实现复位操作。
2、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些引脚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把P0口的输出低8位地址送锁存器锁存起来,以实现低位地址的数据的隔离。
例如,ALE与74LS373锁存器的G相连接,当CPU对外部进行存取时,用以锁住地址的低位地址,即P0口输出,ALE有可能是高电平也有可能是低电平,当ALE是高电平时,允许地址锁存信号,当请问外部存储器时,ALE负跳变,将P0口上低8位地址信号送入锁存器,当ALE是低电平时,P0口上的内容和锁存器输出一致。
在没有访问外部存储器期间,ALE以1/6振荡周期频率输出,当访问外部存储器以1/12振荡周期输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系统没有进行扩展时ALE会以1/6振荡周期的固定频率输出,因此可以做为外部时钟,或者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PROG为编程脉冲的输入端:单片机内部有一个4K或8K的程序存储器ROM。
R OM的作用是用来存放用户需要运行的程序,而PROG就是将这些程序写到ROM中的脉冲输入端。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在读外部ROM时PSEN低电平有效,以实现外部ROM单元的读操作,内部ROM读取时,PSEN不动作,外部ROM读取时,在每个机器周期会动作两次。
8051单片机引脚工作原理
![8051单片机引脚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d0ce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3.png)
8051单片机引脚工作原理8051单片机一共有40个引脚,分为四组:P0、P1、P2、P3、其中,P0端口有8个引脚(P0.0~P0.7),P1和P3端口各有8个引脚(P1.0~P1.7和P3.0~P3.7),P2端口有6个引脚(P2.0~P2.7),其中P2.6和P2.7还具有额外的功能。
P0端口可以被用来作为输入或输出端口。
当P0.0~P0.7的任意一个引脚被配置为输入时,该引脚将具有高阻抗状态(即输入模式)。
当P0.0~P0.7的任意一个引脚被配置为输出时,该引脚将具有一个逻辑电平(即输出模式)。
在输入模式下,引脚可以通过电阻连接到VCC或GND,以确定其逻辑电平。
在输出模式下,引脚的逻辑电平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控制。
P1端口也可以用作输入或输出端口。
它的工作原理与P0端口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的功能模式下,P1端口的一些引脚可能不可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引脚被用来连接外部设备或其他功能。
P2端口有6个引脚(P2.0~P2.7)。
P2.0和P2.1用于连接外部中断输入引脚(INT0和INT1)。
当有外部信号触发INT0或INT1引脚时,单片机会相应地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P2.2~P2.7的引脚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如果设置为低电平,它们将成为外部总线的低字节(L0~L5),如果设置为高电平,它们将成为外部总线的高字节(H0~H5)。
P3端口也有8个引脚(P3.0~P3.7)。
其中,P3.0~P3.3是普通的IO口引脚,可以用作输入或输出。
P3.4~P3.7具有特殊功能。
P3.4和P3.5用于连接内部定时/计数器的输入引脚(T0和T1)。
P3.6和P3.7是特殊功能引脚,用于连接外部中断输入引脚(INT2和INT3)。
除了上述端口外,8051单片机还具有一个特殊的引脚,即RST(复位)引脚。
当复位引脚为低电平时,单片机将被复位,并重新启动。
通过编程,可以控制单片机引脚的工作模式和逻辑电平。
具体来说,单片机引脚的工作模式可以设置为输入(高阻抗)或输出,逻辑电平可以设置为高电平或低电平。
AT89C51的引脚功能和说明
![AT89C51的引脚功能和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c855dd576eeaeaad1f3307b.png)
AT89C51单片机各引脚图如下2-5所示:P1.0 ┫1 40┣ VccP1.1 ┫2 39┣ P0.0P1.2 ┫3 38┣ P0.1P1.3 ┫4 37┣ P0.2P1.4 ┫5 36┣ P0.3P1.5 ┫6 35┣ P0.4P1.6 ┫7 34┣ P0.5P1.7 ┫8 33┣ P0.6RST/Vpd ┫9 AT89C51 32┣ P0.7RXD P3.0 ┫10 31┣ -EA/Vpp(内1/外0 程序地址选择)TXD P3.1 ┫11 30┣ ALE/-P (地址锁存输出) -INT0 P3.2 ┫12 29┣ -PSEN (外部程序读选通输出)-INT1 P3.3 ┫13 28┣ P2.7T0 P3.4 ┫14 27┣ P2.6T1 P3.5 ┫15 26┣ P2.5-WR P3.6 ┫16 25┣ P2.4-RD P3.7 ┫17 24┣ P2.3X2 ┫18 23┣ P2.2X1 ┫19 22┣ P2.1GND ┫20 21┣ P2.0图2-5 AT89C51的引脚图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
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所示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
![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ec0ef3367ec102de2bd89a6.png)
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
1.8051的时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片内时钟振荡方式,但需在18和19脚外接石英晶体(2-12MHz)和振荡电容,振荡电容的值一般取10p-30p 。
另外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即将XTAL1接地,外部时钟信号从XTAL2脚输入。
2.Pin9:RESET/V pd 复位信号复用脚,当8051通电,时钟电路开始工作,在RESET 引脚上出现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系统即初始复位。
8051的复位方式可以是自动复位,也可以是手动复位,此外,RESET/V pd 还是一复用脚,Vcc 掉电期间,此脚可接上备用电源, 以保证单片机内部RAM 的数据不丢失。
3.Pin29:PESN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脚输出负脉冲选通信号,PC 的16位地址数据将出现在P0和P2口上,外部程序存储器则把指令数据放到P0口上,由CPU 读入并执行。
4.Pin30:ALE/当访问外部程序器时,ALE(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而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时,ALE 端将有一个1/6时钟频率的正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可以用于识别单片机是否工作,也可以当作一个时钟向外输出。
如果单片机是EPROM ,在编程其间,PROG 将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5.Pin31:EA/V PP 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线,8051和8751单片机,内置有4kB 的程序存储器,当EA 为高电平并且程序地址小于4kB 时,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指令数据,而超过4kB 地址则读取外部指令数据。
如EA 为低电平,则不管地址大小,一律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指令。
P3.6/P3.7/
ALE//VP /VP。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https://img.taocdn.com/s3/m/ad03d7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f.png)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的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而51单片机(8051 Microcontroller)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一款单片机型号,其引脚布局和功能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51单片机的引脚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引脚简介51单片机共有40个引脚,编号为P0.0至P3.7,其中P0、P1、P2、P3为4个8位的I/O端口,分别对应于32个可编程的引脚。
此外,引脚还包括VCC(供电正极)、GND(接地)以及RESET(复位引脚)、PSEN(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ALE/PROG(地址锁存/编程使能引脚)、EA/VPP(外部访问使能/编程电压),共计7个特殊功能引脚。
2. I/O口的功能P0口是可用的8位双向I/O口,可以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P0口在模拟输入/输出工作状态下为双向I/O口,在数字输入/输出工作状态下为输出口。
P1口也是一个可用的8位双向I/O口,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P2口是一个不可用的8位双向I/O口,它被用作外部总线的高8位数据总线。
P3口是一个可用的8位双向I/O口,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3. 特殊功能引脚RESET引脚是用于复位单片机的引脚。
将RESET引脚拉低,即可使单片机复位。
PSEN引脚是用于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EPROM或闪存)的引脚。
当PSEN为高时,表示访问的是程序存储器。
ALE/PROG引脚在T0(定时器0)的溢出和外部中断0激活时产生外部地址锁存信号。
在程序编程时,它与PSEN引脚一起用作编程使能信号,并提供编程电压。
EA/VPP引脚是用于控制单片机是否使用外部存储器。
当EA/VPP 为低时,表示单片机使用外部存储器;当EA/VPP为高时,表示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4. 其他引脚VCC引脚是单片机的正电源引脚,需要接入正电源。
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
![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dddf8c6964bcf84b8d57b6b.png)
;.1.8051的时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片内时钟振荡方式,但需在18和19脚外接石英晶体(2-12MHz)和振荡电容,振荡电容的值一般取10p-30p 。
另外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即将XTAL1接地,外部时钟信号从XTAL2脚输入。
2.Pin9:RESET/V pd 复位信号复用脚,当8051通电,时钟电路开始工作,在RESET 引脚上出现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系统即初始复位。
8051的复位方式可以是自动复位,也可以是手动复位,此外,RESET/V pd 还是一复用脚,Vcc 掉电期间,此脚可接上备用电源, 以保证单片机内部RAM 的数据不丢失。
3.Pin29:PESN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脚输出负脉冲选通信号,PC 的16位地址数据将出现在P0和P2口上,外部程序存储器则把指令数据放到P0口上,由CPU 读入并执行。
4.Pin30:ALE/当访问外部程序器时,ALE(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而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时,ALE 端将有一个1/6时钟频率的正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可以用于识别单片机是否工作,也可以当作一个时钟向外输出。
如果单片机是EPROM ,在编程其间,PROG 将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5.Pin31:EA/V PP 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线,8051和8751单片机,内置有4kB 的程序存储器,当EA 为高电平并且程序地址小于4kB 时,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指令数据,而超过4kB 地址则读取外部指令数据。
如EA 为低电平,则不管地址大小,一律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指令。
89C51单片机引脚说明 引脚号 引脚名称 引脚说明1~8 P1.0~P1.7 8位准双向并行I/O 口 。
9 RESET 上电复位(高电平时复位)。
RESET/Vpd 复位信号复用脚,当8051通电,时钟电路开始工作,在RESET 引脚上出现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系统即初始复位。
8051的复位方式可以是自动复位,也可以是手动复位,此外,RESET/Vpd还是一复用脚,Vcc 掉电期间,此脚可接上备用电源, 以保证单片机内部RAM 的数据不丢失。
8051单片机引脚图与引脚功能简介
![8051单片机引脚图与引脚功能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ec5c1d1b14e852458fb5718.png)
8051单片机引脚图与引脚功能简介时间:2009-03-02 12:42 来源:未知作者:牛牛首先我们来连接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如果,具体功能在下面都有介绍。
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电源: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 VSS - 接地端;⒉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编辑本段复位电路简介为确保微机系统中电路稳定可靠工作,复位电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第一功能是上电复位。
一般微机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供电电源为5V±5%,即4.75~5.25V。
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它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只有当VCC超过4.75V低于5.25V以及晶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复位信号才被撤除,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
编辑本段单片机复位电路的类型目前为止,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四种类型:(1)微分型复位电路;(2)积分型复位电路;(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4)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ISA总线的复位信号到南桥之间会有一个非门,跟随器或电子开关,常态时为低电平,复位时为高电平。
8051的引脚定义及功能
![8051的引脚定义及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d08601efad6195f302ba605.png)
8051的引脚定义及功能图(一)图(二)图(三)1、主电源引脚Vcc和VssVcc-------电源端,工作电源和编程校验(+5v)Vss-------接地端2、时钟振荡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XTAL1和XTAL2分别用作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反相器输入和输出端,也是独立的输入和输出反相放大器。
两脚之间一般接一个1.2~12MHz的晶振,也可以接频率高达24MHz或者更高,但是频率越高功耗也就越大,常用晶振有3.58MHz、6MHz、11.059MHz和12MHz。
和晶振并联的两个电容的大小对振荡频率有微小影响,可以起到频率微调作用。
一般而言,电容可以在20~40pF之间选择。
在实际设计时,晶振和电容尽可能与单片机靠近,以减少引线的寄生电容。
(也可以采用陶瓷谐振器件,此时,振荡电容要大一些,一般在30~50pF之间,常用33pF)。
检测晶体是否起振的方法: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XTAL2输出的十分漂亮的正弦波;也可用万能表测量(档位调到直流档,这时测得的是有效值)XTAL2与地之间的电压,可以看到2V左右的电压。
①在使用内部振荡电路时,这两个端子用来外接石英晶体,振荡频率为晶振频率,振荡信号送至内部时钟电路产生时钟脉冲信号②采用外部振荡电路,则XTAL2用于输入外部振荡脉冲,该信号直接送至内部时钟电路,而XTAL1必须接地、ALE/PROG、PSEN和EA/Vpp 3、控制信号引脚RST/VPD RST/Vpp-------RST为复位信号输入端。
当RST端保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使单片机完成复位操作,实际制作是可以用同一数量级的电阻和电容代替,充电时间RC或可以直接测量,以保证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可靠。
此引脚内部已有一个50~300kΩ的电阻器接地,所以只须接一个电容器至+Vcc,即可在电源ON时产生开机复位的功能,但常在RESET引脚用一个8.2~10kΩ电阻器接地,以缩短开机复位的时间。
第2章89C51单片机引脚及其功能
![第2章89C51单片机引脚及其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d44dd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8.png)
测量等。
工作模式
03
定时/计数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灵活配置以满足不同应用需
求。
04
89C51单片机引脚应用实例
电源电路设计
1 2
电源引脚
89C51单片机通常采用5V直流电源供电,电源引 脚包括VCC和GND。
电源滤波
为确保单片机稳定工作,需在电源输入端添加滤 波电容,一般选用10~100uF的电解电容。
THANKS
感谢观看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输出端。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时,PSEN端输出一个低电平有效的选通信号。
ALE/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端。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 ALE端输出一个正脉冲用于锁存地址;在编程期间,此引 脚输入编程脉冲。
EA/VPP
外部访问允许/编程电源输入端。EA端用于控制对外部程 序存储器的访问;VPP端在编程期间提供+12V编程电源 。
等。
中断优先级
每个中断源都可设置不同的优 先级,确保重要中断得到及时
处理。
中断响应
当中断请求发生时,单片机会 根据中断优先级和当前状态决 定是否响应中断,并执行相应
的中断服务程序。
定时/计数器功能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https://img.taocdn.com/s3/m/ed3d5296dd88d0d233d46add.png)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AT89c51(含8051、80S51、8031、8751、8052等)可以说是最常用的51单片机了,下图介绍了AT89c51双列直插和smt两种封装的芯片引脚图资料.供大家查阅.管脚资料与普通的51单片机一样.部分引脚简要说明:1、 RESET:一般接2个元件:①接10K电阻到地,②接10μ电容到电源。
2、 -EA / VPP:一般情况下接高电平(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3、 ALE / PROG:一般情况下空着(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4、 -PSEN:一般情况下空着(当使用MCU内部RAM/ROM时)。
5、 P0内部没有上拉电阻。
所以必要时需要在每个引脚外接5.1K左右上拉电阻到电源。
6、 XTAL1是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XTAL2则是输出端,使用外部振荡器时,外部振荡信号应直接加到XTAL1,而XTAL2悬空(特别声明:有些文章把XTAL1、XTAL2的功能正好说反了。
而我们这里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
内部方式时,时钟发生器对振荡脉冲二分频,如晶振为12MHz,时钟频率就为6MHz。
晶振的频率可以在1MHz-24MHz内选择。
电容取20PF左右。
7、 VDD:电源+5V。
VSS:GND接地。
PDIP:PQFP/TQFP:PLCC:引脚功能说明:89C51外部引脚图:(可以直接拷入ASM程序文件中,作注释使用,十分方便); ┏━┓┏━━┓; P1.0 ┫1 ┗┛ 40┣ Vcc; P1.1 ┫2 39┣ P0.0; P1.2 ┫3 38┣ P0.1; P1.3 ┫4 37┣ P0.2; P1.4 ┫5 36┣ P0.3; P1.5 ┫6 35┣ P0.4; P1.6 ┫7 34┣ P0.5; P1.7 ┫8 33┣ P0.6; RST/Vpd ┫9 32┣ P0.7; RXD P3.0 ┫10 31┣ -EA/Vpp(内1/外0 程序地址选择); TXD P3.1 ┫11 30┣ ALE/-P (地址锁存输出); -INT0 P3.2 ┫12 29┣ -PSEN (外部程序读选通输出); -INT1 P3.3 ┫13 28┣ P2.7; T0 P3.4 ┫14 27┣ P2.6; T1 P3.5 ┫15 26┣ P2.5; -WR P3.6 ┫16 25┣ P2.4; -RD P3.7 ┫17 24┣ P2.3; X2 ┫18 23┣ P2.2; X1 ┫19 22┣ P2.1; GND ┫20 21┣ P2.0; ┗━━━━━┛引脚说明:①电源引脚Vcc(40脚):典型值+5V。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fd121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0.png)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基本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而在单片机中,引脚(Pin)则是连接外部电路和单片机内部芯片的桥梁,具有高度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8051单片机引脚的功能介绍、分类以及配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8051单片机引脚。
引脚功能介绍8051单片机共有40个引脚,每个引脚都有特定的功能。
下面是对每个引脚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P0口(引脚32-39):P0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即可以作为输入引脚,也可以作为输出引脚。
在默认情况下,P0口作为输入口;当需要将P0口作为输出口时,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寄存器将其配置为输出引脚。
P1口(引脚1-8):P1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与P0口类似,可以作为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
与P0口不同的是,P1口所有的引脚默认都是输出引脚,需要将其配置为输入引脚时,需要设置特定的寄存器。
P2口(引脚21-28):P2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
和P0、P1口类似,可以作为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
需要注意的是,P2口的引脚2和引脚3有特殊功能,可以用作外部中断引脚。
P3口(引脚10-17):P3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除了可以作为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外,还可以作为外部中断引脚。
与P2口不同的是,P3口的所有引脚默认都是输入引脚,需要将其配置为输出引脚时,需要设置特定的寄存器。
RST(引脚9):RST引脚是用于复位8051单片机的引脚,当RST 引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单片机将会被复位。
ALE/PROG(引脚30):ALE/PROG引脚既可以作为地址锁存使能引脚,也可以作为编程时的数据传输引脚。
EA/VPP(引脚31):EA/VPP引脚是扩展程序存储器访问使能引脚,用于选择程序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XTAL1/CLKI(引脚18)和XTAL2/CLKO(引脚19):这两个引脚是外部晶振的输入和输出引脚。
8051的引脚定义及功能
![8051的引脚定义及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f4539e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5.png)
8051的引脚定义及功能8051是一种经典的8位单片机,最早由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
它具有许多功能丰富的引脚,用于连接外围设备和实现各种功能。
下面是8051的引脚定义及其功能的详细说明。
1.P0口:P0.0-P0.7为8位双向通用IO口,可连接外围设备或扩展芯片。
P0口可通过对相应位进行读写来实现读取和输出数据。
2.P1口:P1.0-P1.7为八位双向通用IO口,功能同P0口类似。
与P0不同的是,P1口还具有输入/输出控制功能。
P1口的输入/输出控制位可分别设定为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
3.P2口:P2.0-P2.7为8位双向通用IO口,功能同P0口类似。
P2口还具有外部数据总线的能力,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器或其他设备。
4.P3口:P3.0-P3.7为8位双向通用IO口,功能同P0口类似。
P3口还具有一些额外的功能引脚,如P3.0/RXD和P3.1/TXD用于串口通信,P3.2/INT0和P3.3/INT1用于外部中断。
5.RST引脚:复位引脚,用于将单片机复位到初始状态。
在复位时,所有寄存器和引脚都会被初始化。
6.ALE引脚:地址锁存使能引脚,用于在外部总线上锁存地址信号。
在每个时钟周期的开始,ALE引脚会产生一次正脉冲,用于锁存当前的地址。
7.PSEN引脚: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用于选择外部程序存储器或内部程序存储器。
当PSEN为低电平时,外部程序存储器被选中。
8.EA/VPP引脚:程序存储器地址扩展/编程电压引脚。
EA引脚用于控制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的扩展,VPP引脚用于编程时的供电电压。
9.XTAL1和XTAL2引脚:外部晶体振荡器引脚。
通过连接外部晶体和相关电路,可以实现单片机的时钟源。
10.VCC和GND引脚:供电引脚。
VCC引脚连接正电压,GND引脚连接地。
11.ADC引脚:模拟数字转换引脚,用于连接外部模拟输入设备。
8051的ADC引脚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进行处理。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95aac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d.png)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1.P0.0-P0.7:这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也可以用作外部数据总线的低8位,或者用作低8位地址总线。
可以通过设置寄存器的方式来控制引脚的输入输出状态。
2.P1.0-P1.7:这也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但是相比P0更加通用,可以使用多种面向应用的特殊功能。
3.P2.0-P2.7:和P1相似,也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可以使用多种特殊功能。
4.P3.0-P3.7:和P1,P2相似,也是一个8位的双向I/O口,可以使用多种特殊功能。
5.RST:复位引脚,低电平有效。
当RESET引脚为低电平时,单片机将处于复位状态,所有寄存器将被清零,程序将从地址0开始执行。
6.ALE/PROG:地址锁存使能引脚/编程使能引脚。
ALE用于片内外设的地址锁存,PROG用于外部EPROM/ROM的编程操作。
7.PSEN: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用于连接外部程序存储器,一般是ROM或EPROM,当PSEN引脚为低电平时,程序存储器将被选中。
8.EA/VPP:外部访问使能引脚/编程供电引脚。
EA用于选择片外扩展的程序存储器,VPP用于对外部EPROM/ROM进行编程。
9.XTAL1:外部晶体振荡器输入引脚,用于连接外部的高频晶体振荡器。
10.XTAL2:外部晶体振荡器输出引脚,用于连接外部的高频晶体振荡器。
11.RXD:串行接收引脚,用于接收串行通信数据。
12.TXD:串行发送引脚,用于发送串行通信数据。
13.INT0:外部中断0引脚,可以通过该引脚接收外部中断信号。
14.INT1:外部中断1引脚,可以通过该引脚接收外部中断信号。
15.T0:定时器0引脚,可以通过该引脚连接外部时钟源。
16.T1:定时器1引脚,可以通过该引脚连接外部时钟源。
17.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使能引脚,用于连接外部数据存储器,一般是RAM。
18.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使能引脚,用于连接外部数据存储器,一般是RAM。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结构
![8051单片机的引脚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84b84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1.png)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OSC)
振荡周期
时钟周期
MCS-51单片机各种周期的相互关系
1.振荡周期: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的振荡源 的周期。
2.时钟周期:是振荡源信号经二分频后形成的 时钟脉冲信号。
3.机器周期:通常将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的 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片外RAM: 最大范围:0000H~FFFFH,
64KB;用指令MOVX访问。 片内RAM:
最大范围:00H~FFH, 256B;用指令MOV访问。又分 为两部分:低128B(00~7FH) 为真正的RAM区,高128B (80~FFH)为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区。如右图所示。
3.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1、复位方式
系统开始运行和重新启动靠复位电路来实现,这种工作 方式为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开机时都需要复位,以便CPU及其他功能部件 都处于一种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MCS-51单片机在RST引脚产生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 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即可实现复位。
复位电路有两种:上电自动复位和上电/按键手动复位, 如下图所示。
1.HMOS单片机的掉电保护
当VCC突然掉电时,单片机通过中断将必须保护的数据送 入内部RAM,备用电源VPD可以维持内部RAM中的数据不丢失。
2.CHMOS单片机的节电方式
CHMOS 型 单 片 机 是 一 种 低 功 耗 器 件 , 正 常 工 作 时 电 流 为 11~22mA,空闲状态时为1.7~5mA,掉电方式为5~50A。因 此,CHMOS型单片机特别适用于低功耗应用场合,它的空闲方 式和掉电方式都是由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中相应的位来控制。
AT89C51的引脚功能
![AT89C51的引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1602b7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b.png)
—【1】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个管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L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电位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电位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电位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电位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的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时,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也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INT(外部中断0)P3.2 0INT(外部中断1)P3.3 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51单片机引脚图与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时间:2009-09-11 06:43:16 来源:IEEE单片机作者: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首先我们来连接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如果,具体功能在下面都有介绍。
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电源: ⑴VCC - 芯片电源,接+5V;
⑵VSS - 接地端;
⒉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
⑴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
①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②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I/O线
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
拿到一块芯片,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连线,我们用的一块称之为89C51的芯片,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见图1,其中R1是限流电阻)
按照这个图的接法,当1脚是高电平时,LED不亮,只有1脚是低电平时,LED才发亮。
因此要1脚我们要能够控制,也就是说,我们要能够让1管脚按要求变为高或低电平。
即然我们要控制1脚,就得给它起个名字,总不能就叫它一脚吧?叫它什么名字呢?设计51芯片的INTEL公司已经起好了,就叫它P1.0,这是规定,不能由我们来更改。
〈单片机接线图〉图1
名字有了,我们又怎样让它变'高'或变'低'呢?叫人做事,说一声就能,这叫发布命令,要计算机做事,也得要向计算机发命令,计算机能听得懂的命令称之为计算机的指令。
让一个管脚输出高电平的指令是SETB,让一个管脚输出低电平的指令是CLR。
因此,我们要P1.0输出高电平,只要写SETB P1.0,要P1.0输出低电平,只要写CLR P1.0就能了。
现在我们已经有办法让计算机去将P10输出高或低电平了,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计算机执行这条指令呢?总不能也对计算机也说一声了事吧。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有几步要走。
第一,计算机看不懂SETB CLR之类的指令,我们得把指令翻译成计算机能懂的方式,再让计算机去读。
计算机能懂什么呢?它只懂一样东西——数字。
因此我们得把SETB P1.0变为(D2H,90H ),把CLR P1.0变为(C2H,90H ),至于为什么是这两个数字,这也是由51芯片的设计者--INTEL规定的,我们不去研究。
第二步,在得到这两个数字后,怎样让这两个数字进入单片机的内部呢?这要借助于一个硬件工具"编程器"。
如果你还不知道是什么是编程器,我来介绍一下,就是把你在电脑上写出来来的代码用汇编器等编译器生成的一个目标烧写到单片机的eprom里面去的工具,80c51这种类型的单片机编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必要要先装到编程器上编程后才能在设备上使用,而目前最新的89s51单片机居然在线编程(isp)功能,不用拔出来利用简单的电路就可以实现把代码写入单片机内部.
我们将编程器与电脑连好,运行编程器的软件,然后在编缉区内写入(D2H,90H)见图2,写入……好,拿下片子,把片子插入做好的电路板,接通电源……什么?灯不亮?这就对了,因为我们写进去的指令就是让
图2
P10输出高电平,灯当然不亮,要是亮就错了。
现在我们再拨下这块芯片,重新放回到编程器上,将编缉区的内容改为(C2H,90H),也就是CLR P1.0,写片,拿下片子,把片子插进电路板,接电,好,灯亮了。
因为我们写入的()就是让P10输出低电平的指令。
这样我们看到,硬件电路的连线没有做任何改变,只要改变写入单片机中的内容,就能改变电路的输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