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直线圆椭圆曲线.docx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平面解析几何一、直线与圆1.斜率公式 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 (4)截距式 1x y 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21212||,l l k k b b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 < ②1212120l l A A B B ⊥⇔+=;4.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5.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圆心⎪⎭⎫ ⎝⎛--2,2E D ,半径r=2422F E D -+. 6.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 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 其中22B A CBb Aa d +++=.8.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二、圆锥曲线1.圆锥曲线的定义(1)椭圆:|MF 1|+|MF 2|=2a (2a >|F 1F 2|);(2)双曲线:||MF 1|-|MF 2||=2a (2a <|F 1F 2|).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1)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焦点在x 轴上)或y 2a 2+x 2b 2=1(a >b >0)(焦点在y 轴上); (2)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焦点在x 轴上)或y 2a 2-x 2b 2=1(a >0,b >0)(焦点在y 轴上). 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焦距为2c ,三者满足a 2=b 2+c 2,顶点为(a,0),(0,b),焦点为(c,0),离心率e=ac ,准线c a 2±=x (X 型). (2)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 ,焦距为2c ,三者满足a 2+b 2=c 2,顶点为(a,0),焦点为(c,0),离心率e=a c (e>1),渐近线为x ab y ±=. 4.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b y ±=. (2)共轭双曲线: 12222=-b y ax 与1-2222=a x b y 渐近线一样. (3)等轴双曲线:若双曲线与12222=-by a x 中a=b ,(e=2,渐近线为y=x ±). 5.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F x =+.准线:x=2p ,离心率为e=1.(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点到准线的距离).。

高二数学直线圆椭圆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圆椭圆知识点

高二数学直线圆椭圆知识点直线的基本性质: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且沿着同一方向延伸。

2. 直线的方程:直线可以用一般式方程、点斜式方程或两点式方程表示。

其中,一般式方程为Ax + By + C = 0,点斜式方程为y - y₁ = k(x - x₁),两点式方程为(x - x₁)/(x₂ - x₁) = (y - y₁)/(y₂ -y₁)。

3.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公式求得。

斜率公式为k = (y₂ - y₁)/(x₂ - x₁)。

4. 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的相交点称为直线的截距。

直线与x轴相交时的截距为x轴截距,直线与y轴相交时的截距为y轴截距。

圆的基本性质:1. 圆的定义:圆是由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固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2. 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为(x - h)² + (y - k)² = r²,其中(h, 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3. 圆的弧长:圆弧的长度称为圆的弧长。

圆的弧长可以通过弧度制或度数制来计算。

4.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πr²来计算,其中π取近似值3.14。

椭圆的基本性质:1.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2. 椭圆的焦点:椭圆的定点称为焦点,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3. 椭圆的长轴与短轴:椭圆的长轴是通过两个焦点并且垂直于焦点连线的线段,短轴是通过椭圆的圆心且垂直于长轴的线段。

4. 椭圆的离心率:离心率是椭圆焦点与长轴的距离之比,每个椭圆都有一个离心率,离心率大于1时,椭圆变成双曲线,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变成抛物线。

总结:数学中直线、圆和椭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们有着各自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直线的方程可以用一般式方程、点斜式方程或两点式方程表示,而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是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剖析 平面解析几何.doc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剖析 平面解析几何.doc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八、平面解析几何(一)直线与圆知识要点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k=tg α,直线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范围是[0,π],但斜率不一定存在。

牢记下列图像。

斜率的求法:依据直线方程 依据倾斜角 依据两点的坐标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能根据条件,合理的写出直线的方程;能够根据方程,说出几何意义。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够说出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斜率相等还有可能重合)4.两条直线的交角:区别到角和夹角两个不同概念。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6.会用一元不等式表示区域。

能够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7.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会由几何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8.圆的标准方程:(x -a)2+(y -b)2=r 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Ey+F=0 注意表示圆的条件。

圆的参数方程:⎩⎨⎧+=+=θθsin cos r b y r a x 掌握圆的几何性质,会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会求圆的相交弦、切线问题。

圆锥曲线方程(二)圆锥曲线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三角函数问题。

点的坐标,把问题转化 可用参数方程设在椭圆上时,当点椭圆的参数方程,焦半径的几何意义,准线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哪个轴上)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第一定义、第二定义P b y a x e c b a ,sin ,cos )(θθ 2.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焦半径,渐近线的几何意义,准线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哪个轴上)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注意与椭圆相类比)第一定义、第二定义(e c b a 3.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与焦点有关的结论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几何意义)四种形式哪个轴上,开口方向,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化为到准线的距离。

)焦点的距离问题经常转 (抛物线上的点到中的灵活应用定义,以及定义在解题p 直线与圆锥曲线:⎪⎩⎪⎨⎧面积。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代数与几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直线1、直线的倾斜角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 π),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直线的斜率,记为 k =tanα。

当倾斜角为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y y₁= k(x x₁),其中(x₁, y₁)是直线上的一点,k 是直线的斜率。

(2)斜截式:y = kx + b,其中 k 是斜率,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y y₁)/(y₂ y₁) =(x x₁)/(x₂ x₁),其中(x₁, y₁),(x₂, y₂)是直线上的两点。

(4)截距式:x/a + y/b = 1,其中 a 是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5)一般式:Ax + By + C = 0(A、B 不同时为 0)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两条直线斜率相等且截距不相等,即 k₁= k₂且 b₁ ≠ b₂。

(2)垂直:两条直线斜率的乘积为-1,即 k₁k₂=-1(当一条直线斜率为 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也垂直)。

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 P(x₀, y₀)到直线 Ax + By + C = 0 的距离 d =|Ax₀+ By₀+ C| /√(A²+ B²)二、圆1、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x a)²+(y b)²= r²,其中(a, b)是圆心坐标,r是半径。

(2)一般方程:x²+ y²+ Dx + Ey + F = 0(D²+ E² 4F > 0),圆心坐标为(D/2, E/2),半径 r =√(D²+ E² 4F) / 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d < r。

解析几何: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解析几何: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解析几何的知识点复习总结一.直线1.求斜率的两种方法①定义 : k=;②斜率公式 : 直线经过两点(x1, y1),(x2, y2),k = ______,2.方向向量 : 过两点(x1, y1),(x2, y2)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为,用斜率 k 表示也就是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①点斜式: _____ __ , 适用范围 ______;②斜截式: ______ _,适用范围 ______;③两点式: ____ __,适用范围 ____;④截距式: __,适用范围 __;⑤一般式: __,适用范围 __;⑥几种特殊的直线方程:x 轴____;平行与x轴的直线 ___________;y 轴____;平行与y轴的直线 _______ _;经过原点 (不包括坐标轴 ) 的直线 ____;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已知直线 l1 : y = k1 x + b1, l2 : y =k2 x + b2(斜率 k 存在)① l1 l 2__________________ ②l1与l2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l1与l2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 )已知直线 l1: A1 x + B1 y + C1 = 0 , l2:A2 x +B2 y + C2= 0 则① l1 // 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l1与 l 2重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l1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点(x0,y0)到直线l:Ax +By + C = 0 的距离 d_____7.两平行线l1: Ax By C10 ; l 2 : Ax By C20的距离d____8.与直线l:Ax + By + C = 0平行的直线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直线 l: A x+ B +y C=0 垂直的直线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经过两条直线 l1:A1 x B1 y C10和l 2: A2x B2 y C2 0 的交点的直线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圆1.圆的方程①圆的标准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圆心坐标为,半径为;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方程为;②圆的一般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圆心坐标为,半径 r=;2.二元二次方程Ax2 + Bxy + Cy2 + Dx + Ey + F = 0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为(1)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 ____ (3)_________3. 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M在圆C内,点M在圆C上,点 M 在圆 C 内,(其中|MC|=)4.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直线和圆公共点个数的角度:直线与圆相交有公共点;直线与圆相切有公共点;直线与圆相离公共点;(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①代数法 :由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求解 ;②几何法 :由圆心到直线距离 d 与半径r比较大小来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222 的切线问题5.圆(x- a)+(y -b) = r(1)切点已知: P(x0,y0)为圆上的点,过P的切线方程(一条切线)y0b1x0a先求出 k OP;然后 k切kOP y0,最后点斜式写切线x0a b(2) 切点未知:P(x0,y0)为圆外的一点,过P 的切线方程(两条切线)设切线方程为 y y0 k x x0或x x0,利用 d r 求 k ,并验证 x x0是否成立6.圆的弦长公式:圆 C1:(x -22= r122227.两圆的位置关系:a1) + ( y -b1);圆 C2:(x - a2)+(y -b2) = r2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8.过两圆、交点的圆系方程为,当时,方程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三.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椭圆1.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 (2a>|F1F2|)的点的轨迹定义2.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e 的点的轨迹 .(0<e<1)轨迹条件图形标准方程范围中心顶点对称轴x 轴, y 轴;长轴长短轴长焦点双曲线1.到两定点 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 2a(0<2a<| F1F2 |)的点的轨迹2.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e 的点的轨迹.(e>1)x轴, y 轴 ;实轴长,虚轴长抛物线与定点和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x轴四 .常用结论:x2y 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 2,点 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F1PF2,1.椭圆b 2a 2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2.与椭圆 x2y 21(a>b>0)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系为a 2b23.x 2y 21( a>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 2,点 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b2a 2F1 PF2,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4.①与双曲线x2y 21(a>0,b>0)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系为a 2b 2②与双曲线x2y 21(a>0,b>0)有相同渐进线的双曲线系为a 2b 2③等轴双曲线系为,其渐近线方程为,离心率e=④双曲线的渐近线为x y0 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 b3.抛物线的通径过焦点的所有弦中最的 . 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标准方程y 2 2 px y2 2 px x2 2 py x2 2 py▲▲ y▲y▲ yy图形xx x x方程:方程:方程:准准线实轴,且在两顶准线与焦点位于顶点,线准线长轴,且在椭圆.且到顶点的距离相等 .点的焦距离心率渐近线焦半径焦准距通径O O O O焦点准线范围对称轴顶点离心率焦半径五.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⑴ 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六. 判断点P(x0, y0)与圆锥曲线点 P 与圆锥曲线的位x2y2x2y2y 22px( p 0)置a2b21(a b 0)a2b2 1(a 0,b 0)点 P 在圆锥曲线内部点 P 在圆锥曲线上点P 在圆锥曲线外部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1)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的一般步骤:联立直线、圆锥曲线方程组关于 x(或 y)的一元二次方程“”:0;0;0;注:①直线与双曲线方程联立之后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则直线是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的直线,此时,直线和双曲线相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

(完整word版)椭圆总结(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椭圆总结(全),推荐文档

椭圆一.知识清单1.椭圆的两种定义:①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2a 2a F1 F2的动点P 的轨迹,即点集M={P||PF|+|PF |=2a , 2a> |F F |} ;(2a F1 F2时为线段 F1F2,2a F1F2无轨迹)。

此中两定1212点 F1, F2叫焦点,定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②平面内一动点到一个定点和必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 1 的正常数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PF e, 0< e< 1 的常数。

( e1为抛物线; e1为双曲线)d(利用第二定义 , 能够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变,定点为焦点,定直线为准线) .2 标准方程:( 1)焦点在 x 轴上,中心在原点:x2y 21 (a>b>0);a2 b 2焦点 F (- c, 0), F( c,0)。

此中c a2b2(一个 Rt 三角形)12( 2)焦点在 y 轴上,中心在原点:y 2x 21(a>b>0);a2b2焦点 F1( 0,- c), F2( 0, c)。

此中c a 2 b 2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c a 2b2而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Ax2+By2=1 (A> 0,B> 0,A≠ B),当 A< B 时,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 A> B 时焦点在 y 轴上。

3 参数方程:焦点在 x 轴,x a cos(为参数)y b sin4 一般方程:Ax2By 21( A0,B 0)5. 性质:对于焦点在 x 轴上,中心在原点:x2y21( a> b> 0)有以下性质:a2b2坐标系下的性质:①范围: |x|≤a, |y|≤b;②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为x=0, y=0,对称中心为O(0, 0);③极点:A1(-a,0),A2(a,0),B1(0,-b),B2(0,b),长轴|A1A2|=2a,短轴|B1B2|=2b;( a 半长轴长,b半短轴长);④ 椭圆的准线方程:对于 x2y 21,左准线 l 1 : x a 2;右准线 l 2 : x a2a 2b 2c c对于 y 2x 21,下准线 l1 : y a 2;上准线 l 2 : y a 2a 2b 2c c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pa 2 a 2 c 2b 2 cc(焦参数)cc椭圆的准线方程有两条,这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面,与短轴平行,且对于短轴对称⑤ 焦半径公式: P ( x 0,y 0)为椭圆上任一点。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归纳目录第一部分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第二部分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第三部分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1.椭圆知识点总结2.双曲线知识点总结3.抛物线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方程1、倾斜角定义: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α,α∈[0,π)。

2、倾斜角的斜率:k=tanx(x≠90°),tan是sin比cos。

(1)过点P1(X1,Y1),和点P2(X2,Y2)的直线斜率公式:k=(y2-y1)÷(X2-X1)。

(2)已知直线的一般方程式Ax+By+C=0,则斜率k=-A÷B(B≠0)。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斜截式:y=kx+b一般方程式:Ax+By+C=0点斜式:y-y₀=k(x-x0), 不能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截距式:x/a+y/b=1(a≠0且b≠0),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两点式:(y-y1)/(y2-y1)=(x-x1)/(x2-x1)二、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以斜截式:y=kx+b举例)直线L1与L2垂直,k1×k2=-1直线L1与L2平行,k1=k2,b1≠b2(垂直和平行这两种情况重点记)直线L1与L2重合,k1=k2,b1=b2直线L1与L2相交,k1≠k2三、点与直线的公式1.中点公式:中点坐标的横坐标=(x1+x2)/ 2,纵坐标=(y1+y2)/ 2。

2.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d = √[(x2 - x1)² + (y2 - y1)²]3.点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公式: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若两直线分别为Ax+By+C1=0和Ax+By+C2=0,则距离为|C1-C2|/√ (A²+B²)。

第二部分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一、圆的三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公式:(x-a)²+(y-b)²=r²,圆心:(a,b),半径:r。

高中平面几何常用定理总结及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直线、圆、椭圆、曲线)

高中平面几何常用定理总结及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直线、圆、椭圆、曲线)

(高中)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 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 中线长:222222a c b ma -+=.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 高线长:Cb Bc A a bc 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长:2cos 2)(2A c b bc a p bcp c b t a+=-+=(其中p 为周长一半). 6. 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7.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 8. 张角定理:AB 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 9.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 -AD 2·BC =BC ·DC ·BD .10. 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如何转化?)11.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12.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13.布拉美古塔(Brahmagupta)定理: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C⊥BD,自对角线的交点P向一边作垂线,其延长线必平分对边.14.点到圆的幂:设P为⊙O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PO=d,⊙O的半径为r,则d2-r2就是点P对于⊙O的幂.过P任作一直线与⊙O交于点A、B,则PA·PB= |d2-r2|.“到两圆等幂的点的轨迹是与此二圆的连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如果此二圆相交,则该轨迹是此二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这个结论.这条直线称为两圆的“根轴”.三个圆两两的根轴如果不互相平行,则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圆的“根心”.三个圆的根心对于三个圆等幂.当三个圆两两相交时,三条公共弦(就是两两的根轴)所在直线交于一点.15.托勒密(Ptolemy)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线之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即AC·BD=AB·CD+AD·BC,(逆命题成立) .(广义托勒密定理)AB·CD+AD·BC≥AC·BD.16.蝴蝶定理:AB是⊙O的弦,M是其中点,弦CD、EF经过点M,CF、DE交AB于P、Q,求证:MP=QM.17.费马点:定理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一点,到该三角形较近两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顶点的距离;不在等边三角形外接圆上的点,到该三角形两顶点距离之和大于到另一点的距离.定理2三角形每一内角都小于120°时,在三角形内必存在一点,它对三条边所张的角都是120°,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达到最小,称为“费马点”,当三角形有一内角不小于120°时,此角的顶点即为费马点.18. 拿破仑三角形:在任意△ABC 的外侧,分别作等边△ABD 、△BCE 、△CAF ,则AE 、AB 、CD 三线共点,并且AE =BF =CD ,这个命题称为拿破仑定理. 以△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1 、⊙A 1 、⊙B 1的圆心构成的△——外拿破仑的三角形,⊙C 1 、⊙A 1 、⊙B 1三圆共点,外拿破仑三角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分别向△ABC 的内侧作等边△ABD 、△BCE 、△CAF ,它们的外接圆⊙C 2 、⊙A 2 、⊙B 2的圆心构成的△——内拿破仑三角形,⊙C 2 、⊙A 2 、⊙B 2三圆共点,内拿破仑三角形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两个拿破仑三角形还具有相同的中心.19. 九点圆(Nine point round 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九点圆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例如:(1)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之半;(2)九点圆的圆心在欧拉线上,且恰为垂心与外心连线的中点;(3)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三角形的内切圆,三个旁切圆均相切〔费尔巴哈定理〕.20. 欧拉(Euler )线: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21. 欧拉(Euler )公式: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 ,则d 2=R 2-2Rr .22. 锐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和等于外心到各边距离的和.23.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3,3(C B A C B A y y y x x x G ++++重心性质:(1)设G 为△ABC 的重心,连结AG 并延长交BC 于D ,则D 为BC 的中点,则1:2:=GD AG ;(2)设G 为△ABC 的重心,则ABC ACG BCG ABG S S S S ∆∆∆∆===31; (3)设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过G 作PF ∥AC 交AB 于P ,交BC 于F ,过G 作HK ∥AB 交AC 于K ,交BC 于H ,则2;32=++===ABKH CA FP BC DE AB KH CA FP BC DE ; (4)设G 为△ABC 的重心,则①222222333GC AB GB CA GA BC +=+=+; ②)(31222222CA BC AB GC GB GA ++=++; ③22222223PG GC GB GA PC PB PA +++=++(P 为△ABC 内任意一点);④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重心,即222GC GB GA ++最小;⑤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重心;反之亦然(即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则G 为△ABC 的重心).24. 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c B b A a y C c y B b y A a C c B b A a x C c x B b x A a H C B A C B A ++++++++ 垂心性质:(1)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2)垂心H 关于△ABC 的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3)△ABC 的垂心为H ,则△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4)设O ,H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垂心,则HCA BCO ABH CBO HAC BAO ∠=∠∠=∠∠=∠,,.25.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内接圆圆心,即内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I C B A C B A ++++++++ 内心性质:(1)设I 为△ABC 的内心,则I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亦然;(2)设I 为△ABC 的内心,则C AIB B AIC A BIC ∠+︒=∠∠+︒=∠∠+︒=∠2190,2190,2190; (3)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其外接圆的交点到另两顶点的距离与到内心的距离相等;反之,若A ∠平分线交△ABC 外接圆于点K ,I 为线段AK 上的点且满足KI=KB ,则I 为△ABC 的内心;(4)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 A ∠平分线交BC 于D ,交△ABC 外接圆于点K ,则a c b KD IKKI AK ID AI +===; (5)设I 为△ABC 的内心,,,,c AB b AC a BC ===I 在AB AC BC ,,上的射影分别为F E D ,,,内切圆半径为r ,令)(21c b a p ++=,则①pr S ABC =∆;②c p CD CE b p BF BD a p AF AE -==-==-==;;;③CI BI AI p abcr ⋅⋅⋅=.26.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圆心,即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2sin (CB A Cy By AyC B A Cx Bx Ax O C B A C B A ++++++++ 外心性质:(1)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2)设O 为△ABC 的外心,则A BOC ∠=∠2或A BOC ∠-︒=∠2360;(3)∆=S abcR 4;(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27. 旁心:一内角平分线与两外角平分线交点——旁切圆圆心;设△ABC 的三边,,,c AB b AC a BC ===令)(21c b a p ++=,分别与AB AC BC ,,外侧相切的旁切圆圆心记为C B A I I I ,,,其半径分别记为C B A r r r ,,.旁心性质:(1),21,2190A C BI C BI A C BI C B A ∠=∠=∠∠-︒=∠(对于顶角B ,C 也有类似的式子);(2))(21C A I I I C B A ∠+∠=∠; (3)设A AI 的连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则DC DB DI A ==(对于C B CI BI ,有同样的结论);(4)△ABC 是△I A I B I C 的垂足三角形,且△I A I B I C 的外接圆半径'R 等于△ABC 的直径为2R .28. 三角形面积公式:C B A R R abc C ab ah S a ABC sin sin sin 24sin 21212====∆)cot cot (cot 4222C B A c b a ++++= ))()((c p b p a p p pr ---==,其中a h 表示BC 边上的高,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1c b a p ++=. 29. 三角形中内切圆,旁切圆和外接圆半径的相互关系:;2sin 2cos 2cos 4,2cos 2sin 2cos 4,2cos 2cos 2sin 4;2sin 2sin 2sin4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R r c b a ==== .1111;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2tan r r r r B A r r C A r r C B r r c b a c b a =++=== 30.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 、Q 、R 则有1=⋅⋅RBAR QA CQ PC BP .(逆定理也成立) 31.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 的∠A 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 于Q ,∠C 的平分线交边AB 于R ,∠B 的平分线交边CA 于Q ,则P 、Q 、R 三点共线.32.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 、CA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Q 、R ,则P 、Q 、R 三点共线.33. 塞瓦(Ceva )定理:设X 、Y 、Z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一点,则AX 、BY 、CZ 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AZ ZB ·BX XC ·CY YA=1. 34. 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与两边AB 、AC 的交点分别是D 、E ,又设BE 和CD 交于S ,则AS 一定过边BC 的中点M .35.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36.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37.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 的内切圆和边BC 、CA 、AB分别相切于点R 、S 、T ,则AR 、BS 、CT 交于一点.38. 西摩松(Simson )定理:从△ABC 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 向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 、E 、R ,则D 、E 、R 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Simson line ).39. 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40. 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1:△ABC 的外接圆的两个端点P 、Q 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互相垂直,其交点在九点圆上.41.关于西摩松线的定理2(安宁定理):在一个圆周上有4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再作其余一点的关于该三角形的西摩松线,这些西摩松线交于一点.42.史坦纳定理:设△ABC的垂心为H,其外接圆的任意点P,这时关于△ABC 的点P的西摩松线通过线段PH的中心.43.史坦纳定理的应用定理:△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边BC、CA、AB的对称点和△ABC的垂心H同在一条(与西摩松线平行的)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叫做点P关于△ABC的镜象线.44.牛顿定理1:四边形两条对边的延长线的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中点,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牛顿线.45.牛顿定理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及该圆的圆心,三点共线.46.笛沙格定理1: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7.笛沙格定理2:相异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DEF,设它们的对应顶点(A和D、B和E、C和F)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48.波朗杰、腾下定理:设△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为P、Q、R,则P、Q、R关于△ABC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弧AP+弧BQ+弧CR=0(mod2 ) .49.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1:设P、Q、R为△ABC的外接圆上的三点,若P、Q、R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则A、B、C三点关于△PQR的的西摩松线交于与前相同的一点.50.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2:在推论1中,三条西摩松线的交点是A、B、C、P、Q、R六点任取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和其余三点所作的三角形的垂心的连线段的中点.51.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3:考查△ABC的外接圆上的一点P的关于△ABC 的西摩松线,如设QR为垂直于这条西摩松线该外接圆的弦,则三点P、Q、R的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2.波朗杰、腾下定理推论4:从△ABC的顶点向边BC、CA、AB引垂线,设垂足分别是D、E、F,且设边BC、CA、AB的中点分别是L、M、N,则D、E、F、L、M、N六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时L、M、N点关于关于△ABC的西摩松线交于一点.53.卡诺定理:通过△ABC的外接圆的一点P,引与△ABC的三边BC、CA、AB分别成同向的等角的直线PD、PE、PF,与三边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4.奥倍尔定理:通过△ABC的三个顶点引互相平行的三条直线,设它们与△ABC的外接圆的交点分别是L、M、N,在△ABC的外接圆上取一点P,则PL、PM、PN与△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5.清宫定理:设P、Q为△ABC的外接圆的异于A、B、C的两点,P点的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这时,QU、QV、QW和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56.他拿定理:设P、Q为关于△ABC的外接圆的一对反点,点P的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这时,如果QU、QV、QW和边BC、CA、AB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是D、E、F,则D、E、F三点共线.(反点:P、Q分别为圆O的半径OC和其延长线的两点,如果OC2=OQ×OP则称P、Q两点关于圆O互为反点)57.朗古来定理:在同一圆周上有A1、B1、C1、D1四点,以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在圆周取一点P,作P点的关于这4个三角形的西摩松线,再从P向这4条西摩松线引垂线,则四个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58.从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向这条边所对的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引垂线,这些垂线交于该三角形的九点圆的圆心.59.一个圆周上有n个点,从其中任意n-1个点的重心,向该圆周的在其余一点处的切线所引的垂线都交于一点.60.康托尔定理1:一个圆周上有n个点,从其中任意n-2个点的重心向余下两点的连线所引的垂线共点.61.康托尔定理2:一个圆周上有A、B、C、D四点及M、N两点,则M和N 点关于四个三角形△BCD、△CDA、△DAB、△ABC中的每一个的两条西摩松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N两点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62.康托尔定理3:一个圆周上有A、B、C、D四点及M、N、L三点,则M、N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L、N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M、L两点的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M、N、L三点关于四边形ABCD的康托尔点.63.康托尔定理4:一个圆周上有A、B、C、D、E五点及M、N、L三点,则M、N、L三点关于四边形BCDE、CDEA、DEAB、EABC中的每一个康托尔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M、N、L三点关于五边形A、B、C、D、E 的康托尔线.64.费尔巴赫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和旁切圆相切.65.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常被称作莫利正三角形.66.布利安松定理:连结外切于圆的六边形ABCDEF相对的顶点A和D、B 和E、C和F,则这三线共点.67.帕斯卡(Paskal)定理:圆内接六边形ABCDEF相对的边AB和DE、BC 和EF、CD和FA的(或延长线的)交点共线.68.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定理: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n (值不为1)的点P,位于将线段AB分成m:n的内分点C和外分点D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69.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70.密格尔(Miquel)点: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71.葛尔刚(Gergonne)点:△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 、F ,则AE 、BF 、CD 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72. 欧拉关于垂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O 是三角形的外心,M 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过M 向三边作垂线,三个垂足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222ABC D 4||R d R S S EF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一.直线部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2)直线的斜率:αtan ),(211212=≠--=k x x x x y y k .两点坐标为111(,)P x y 、222(,)P x y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 (12y y ≠,12x x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一般式化为斜截式:B C x B A y --=,即,直线的斜率:B A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x x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有① 212121,//b b k k l l ≠=⇔; ② 12121l l k k ⊥⇔=-.(2)若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有① 1221122121//C A C A B A B A l l ≠=⇔且; ② 0212121=+⇔⊥B B A A l l .5.平面两点距离公式: (1)已知两点坐标111(,)P x y 、222(,)P x y ,则两点间距离22122121)()(y y x x P P -+-=.(2)x 轴上两点间距离:AB x x AB -=.(3)线段21P P 的中点是),(00y x M ,则⎪⎪⎩⎪⎪⎨⎧+=+=22210210y y y x x x . 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200B A CBy Ax d +++=.7.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002211=++=++C By Ax l C By Ax l :,:的距离:2221B A C C d +-=.8.直线系方程: (1)平行直线系方程:① 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 ② 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10Ax By C ++=.③ 过点00(,)P x y 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00()()0A x xB y y -+-=.(2)垂直直线系方程:① 与直线: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10Bx Ay C -+=.② 过点00(,)P x y 与直线: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00()()0B x x A y y ---=.(3)定点直线系方程:①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②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4)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 (除开2l),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9.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曲线1:(,)0C f x y =与2:(,)0C g x y =的交点坐标⇔方程组{(,)0(,)0f x y g x y ==的解. 10.平面和空间直线参数方程:① 平面直线方程以向量形式给出:nb y nax 21--=方向向量为()n n s 21,=→下面推导参数方程:⎪⎩⎪⎨⎧+=+===--tn b y tn a x tn b y na x 2121则有令:② 空间直线方程也以向量形式给出:nb z nb y nax 321---==方向向量为()n n n s 321,,=→下面推导参数方程:⎪⎪⎩⎪⎪⎨⎧+=+=+====---t n c z t n b y t n a x t nc z nb y na x 321321则有令:注意:只有封闭曲线才会产生参数方程,对于无限曲线,例如二次函数一般不会有化为如上的参数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几何和代数的结合,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直线、圆、曲线等图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方程。

点斜式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直线的一种常见方程形式,它的形式为y-y₁=k(x-x₁),其中(x₁,y₁)为直线上的一点,k为直线的斜率。

利用点斜式方程,可以方便地确定直线的位置和性质。

2.一般式方程。

一般式方程是直线的另一种常见方程形式,它的形式为Ax+By+C=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一般式方程可以直接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方便进行直线的分析和运算。

二、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是(x-a)²+(y-b)²=r²,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通过标准方程,可以直接得到圆的圆心和半径,方便进行圆的性质和位置分析。

2.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是x²+y²+Dx+Ey+F=0,其中D、E、F为常数。

一般方程可以通过配方和化简得到圆的标准方程,也可以直接得到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度。

三、曲线的方程。

1.抛物线的方程。

抛物线的一般方程为y=ax²+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抛物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曲线,通过抛物线的方程可以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重要性质。

2.椭圆的方程。

椭圆的一般方程为(x-h)²/a²+(y-k)²/b²=1,其中(h,k)为椭圆的中心坐标,a、b分别为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椭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另一种重要曲线,通过椭圆的方程可以确定椭圆的中心、长短轴长度等重要性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包括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析几何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曲线总结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曲线总结

平面解析几何曲线总结一、椭圆定义:①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一常数的平面几何曲线:即:∣MO1∣+∣MO2∣=2a② 或定义:任意一条线段,在线段中任取两点(不包括两端点)将线段两端点置于这两点处,用一个钉子将线段绷直旋转一周得到的平面几何曲线即为椭圆。

③ 从椭圆定义出发得到一个基本结论:椭圆上任意一点引出的两个焦半径之和为常数2a 。

2、椭圆性子:①由于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点距离之和为常数,所以从A 点向焦点引两条焦半径∣AO 1∣+∣AO 2∣=∣AO 2∣+∣O 2B ∣=2a 这是因为∣AO1∣=∣O2B ∣(由图形比较看出) ② 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y a x③ 椭圆参数方程: 从圆方程知:Ry x 222=+圆方程参数方程源于: cos sin 22=+θθ 所以 按上面逻辑将椭圆方程12222=+by a x 设 ⎪⎪⎩⎪⎪⎨⎧==θθcos sin Ry R x得:⎪⎩⎪⎨⎧==θθcos sin R R y x同理椭圆参数方程为:⎪⎪⎩⎪⎪⎨⎧==θθcos sin by a x 得:⎪⎩⎪⎨⎧==θθcos sin b a y x ④由于两个焦半径和为2a所以⎪⎩⎪⎨⎧==+C O C O a C O C O 21212 得:⎪⎪⎭⎪⎪⎬⎫====cC O bC O a C O C O 21得:b a c c b a 22222-=+=⑤ 椭圆离心率,来源于圆的定义: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椭圆,而圆不过是两个焦点与坐标圆点重合罢了。

椭圆离心率为 ace =二 双曲线定义: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的平面几何图形,即:a 212=-MOMOa x -= a x =①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2222=-by ax② 由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两个焦点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 。

aAB AQBQABAQAQa AB AQ AQ 22121212==-+=-==-∴③ 双曲线的渐近线: 由标准方程知:()a x ab y a x a b y 2222222-=⇒-=程。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1)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1)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一.直线部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2)直线的斜率:αtan ),(211212=≠--=k x x x x y y k .两点坐标为111(,)P x y 、222(,)P x y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 (12y y ≠,12x x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4)截距式:1=+b y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一般式化为斜截式:B C x B A y --=,即,直线的斜率:B A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x x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有① 212121,//b b k k l l ≠=⇔; ② 12121l l k k ⊥⇔=-.(2)若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有① 1221122121//C A C A B A B A l l ≠=⇔且; ② 0212121=+⇔⊥B B A A l l .5.平面两点距离公式: (1)已知两点坐标111(,)P x y 、222(,)P x y ,则两点间距离22122121)()(y y x x P P -+-=.(2)x 轴上两点间距离:AB x x AB -=.(3)线段21P P 的中点是),(00y x M ,则⎪⎪⎩⎪⎪⎨⎧+=+=22210210y y y x x x . 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200B A CBy Ax d +++=.7.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002211=++=++C By Ax l C By Ax l :,:的距离:2221B A C C d +-=.8.直线系方程: (1)平行直线系方程:① 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 ② 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10Ax By C ++=.③ 过点00(,)P x y 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00()()0A x xB y y -+-=.(2)垂直直线系方程:① 与直线: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10Bx Ay C -+=.② 过点00(,)P x y 与直线: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00()()0B x x A y y ---=.(3)定点直线系方程:①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②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4)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 (除开2l),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9.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曲线1:(,)0C f x y =与2:(,)0C g x y =的交点坐标⇔方程组{(,)0(,)0f x y g x y ==的解.10.平面和空间直线参数方程:① 平面直线方程以向量形式给出:nb y nax 21--=方向向量为()n n s 21,=→下面推导参数方程:② 空间直线方程也以向量形式给出: nb z nb y nax 321---==方向向量为()n n n s 321,,=→下面推导参数方程:注意:只有封闭曲线才会产生参数方程,对于无限曲线,例如二次函数一般不会有化为如上的参数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点、直线和平面•点:在平面上,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对象,可以用坐标表示。

在空间中,点可以用三维坐标表示。

•直线: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无限延伸的轨迹,可以由两个不重合的点唯一确定。

•平面:由无数点在同一平面上组成。

2. 基本图形•线段:连接两点的线段,有起点和终点,可以用线段的长度表示。

•射线: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有起始点但没有终结点。

•角:由两条半直线和公共端点组成,以顶点为中心点,夹在两条半直线之间。

二、坐标系与向量1. 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一个由两条垂直的坐标轴组成的平面,用于表示点的位置。

•极坐标系:以一个点为极点,在此点设一根射线作为极轴,并规定每一个点到该射线的距离和与该射线正方向所成角度来表示该点的坐标。

2. 向量•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表示一段膨胀或者收缩的箭头。

•向量的运算:向量可以做加法和乘法运算,具备平移、缩放和旋转的特性。

•向量的表示:向量可以用有序数组、列矩阵或坐标表示。

三、直线与圆1.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方程: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斜截式方程:通过截距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两点式方程:通过两个已知点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

2.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长度。

•一般方程: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Dx+Ey+F=0。

四、曲线与曲面1. 二次曲线•椭圆:由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组成。

•抛物线:由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组成。

•双曲线:有两个定点F1和F2称为焦点,对于任意一点P的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是常数。

2. 二次曲面•椭球面:由空间中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组成。

•抛物面:由空间中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组成。

高考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整理

高考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整理

高考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数学必考的部分。

平面解析几何涉及坐标系、直线、圆、双曲线、椭圆、抛物线等内容,需要注重理论的掌握、题目的练习和解题技巧的提高。

本篇文章就高考数学中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学。

一、坐标系坐标系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需要掌握笛卡尔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笛卡尔坐标系是平面上以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确定一点的位置需要用到两个数,称为该点的坐标。

极坐标系是以圆心为原点,以极轴为基准线的坐标系。

一个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为(r,θ),其中r为该点到圆心的距离,θ为该点与极轴正方向的夹角。

二、直线直线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图形。

直线的斜率、截距和两点式都是需要掌握的公式。

斜率表示直线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两点式表示直线经过的两个点的坐标。

三、圆圆是平面上与一个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一般式、标准式、参数式都是需要掌握的公式。

一般式表示圆心坐标为(h,k),半径为r的圆,标准式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参数式表示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的圆,其中参数t在区间[0,2π)内变化。

四、椭圆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F1和F2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的集合。

椭圆的标准式、参数式和离心率都是需要掌握的公式。

标准式表示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小于1;参数式表示椭圆的中心在(a,b)处,椭圆的长轴倾斜角度为θ,离心率小于1。

五、抛物线抛物线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F距离等于到另一个定点D的距离的平方的定点P的集合。

抛物线的标准式、参数式和焦距都是需要掌握的公式。

标准式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原点,开口朝上或朝下;参数式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a,b)处,开口朝上或朝下。

六、双曲线双曲线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和F2距离之差等于常数2a的点的集合。

双曲线的标准式、参数式和离心率都是需要掌握的公式。

高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直线和角1. 直线(1)定义:直线是由点构成的,没有宽度和厚度,延伸到无穷远处的无数个点的集合。

(2)性质: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无始无终2. 角(1)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的起点组成的图形。

(2)性质:a.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射线确定一个唯一的角。

b. 角的大小:以角的公共端点为圆心,它的两边在不全在一条线上,形成的曲线叫做角度。

角的大小用角度、角分等来表示。

3. 角的度量(1)角度制:圆周平分成36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一度,用°来表示。

(2)弧度制:圆周的长度为半径的长度的多少倍,用弧度来表示。

4. 角的分类(1)锐角:小于90°的角(2)直角:等于90°的角(3)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4)平角:等于180°的角5. 角的运算(1)角的加法:若角AOC和角COB的两角相邻,那么角AOC和角COB的和等于角AOB(2)角的减法:若角AOC的两角相邻的角是角AOB,那么角AOB和角COB的差是角AOC二、平行线与射影1. 平行线的性质(1)定义:在同一平面上,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2)性质:a. 平行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b. 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与第三直线所成的内角和为180°。

2. 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若两条直线与一条串成直角的两条直线相交,那么交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构造3. 射影(1)平等与相似(2)三角形的射影(3)四边形的射影三、三角形1. 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按边角关系分类: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2. 三角形的性质(1)角的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3)角平分线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分割一个角,两部分的比等于两个小角的比相同,那么这条直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归纳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归纳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归纳高中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平面和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关系。

以下是对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平面解析几何1. 点:平面上的点用坐标系表示,有序数对(x, y)表示。

2. 直线:直线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A和B不同时为0。

3. 圆:圆的标准方程为(x - h)²+ (y - k)²= r²,其中(h, 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4.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椭圆: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²/a²+ y²/b²= 1,其中a为半长轴,b为半短轴。

-双曲线: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²/a²- y²/b²= 1,其中a为实轴半长,b为虚轴半长。

-抛物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²= 4ax或x²= 4ay,其中a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二、空间解析几何1. 点:空间中的点用坐标系表示,有序数对(x, y, z)表示。

2. 直线:空间直线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A、B、C不同时为0。

3. 平面:平面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A、B、C 不同时为0。

4. 空间几何体:包括立方体、球、锥体、柱体等。

三、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和性质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Ax1 + By1 + C| / √(A²+ B²),其中(x1, y1)为点的坐标。

2. 点到直线的距离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到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3.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公式:解直线方程组,得到交点的坐标。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相切或相离。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相交、相切或相离。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非常全)

相交 ⇔
k1 ≠ k2
A1 ≠ B1 A2 B2
垂直 ⇔
k1 ⋅ k2 = −1
A1 A2 + B1B2 = 0
2
设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l1 l2
: :
y y
= =
k1x + b1 k2 x + b2

l1 l2
: :
A1x + B1 y + C1 = 0 A2 x + B2 y + C2 = 0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
第一部分:直线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α (1)定义:直线 l 向上的方向与 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 0° ≤ α < 180°
2.斜率: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k = tanα
(1).倾斜角为 90° 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 x 轴时,
线方程: y = kx + b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y = kx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 (x1, y1 ) 和 (x2 , y2 ) 两点,且( x1 ≠ x2 , y1 ≠ y2 则直线的方程:
6(选修
4-4)参数式
x y
= =
x0 y0
+ +
at bt

t
参数)其中方向向量为
(a, b)

单位向量
a ,
a2 + b2
b a2 +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直线、圆、椭圆、曲线)(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直线、圆、椭圆、曲线)(word文档物超所值)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y y1 x x1 (3)两点式: y2 y1 x2 x1 ( y1 y2 , x1 x2 ).
注:① 不能表示与 x 轴和 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 (x2 x1 )( y y1 ) ( y2 y1 )(x x1 ) 0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
k A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
B B ,即,直线的斜率:
B.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 b ,常设其方程为 y kx b 或 x 0 .
已知直线横截距 x0 ,常设其方程为 x my x0 (直线斜率 k 存在时, m 为 k 的倒数)或
y 0. 已知直线过点 (x0 , y0 ) ,常设其方程为 y k(x x0 ) y0 或 x x0 .
① l1 // l2 A1B2 A2 B1⊥ A1C2 A2C1 ; ② l1 l2 A1 A2 B1B2 0 .
5.平面两点距离公式:
(1)已知两点坐标 P1(x1, y1) 、 P2 (x2 , y2 ) ,则两点间距离 P1P2 (x1 x2 )2 ( y1 y2 )2 .
方程为 A1x B1 y C1 ( A2 x B2 y C2 ) 0 (除开 l2 ),其中 λ 是待定的系数.
9.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
f (x, y) 0
曲线 C1 : f (x, y) 0 与 C2 : g(x, y) 0 的交点坐标 方程组 g(x, y) 0 的解.
k
y2 x2

y1 x1
( x1

x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中 平 面 解 析 几 何 知 识 点 总 结一. 直线部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 x轴 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 倾斜角[0,180) , 90 斜率不存在 .ky 2y 1( x 1x 2 ), k tan(2)直线的斜率: x 2 x 1.两点坐标为P 1( x 1, y 1 )、P 2 (x 2 , y 2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yy 1k (xx 1 )(直线 l 过点P 1( x 1, y 1 ),且斜率为 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x x 0 .(2)斜截式: ykx b (b 为直线 l在 y 轴上的截距 ).y y 1 xx 1(3)两点式:y 2y 1x 2x1 (y1y2,x1x2).注:① 不能表示与 x轴和 y轴垂直的直线;② 方程形式为:(x 2x 1)( yy 1 ) ( y 2y 1 )( x x 1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xy(4)截距式: ab注:不能表示与过原点的直线.1( a, b 分别为 x 轴 y 轴上的截距,且 a 0, b 0 ).x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 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5)一般式:Ax By C( 其中 A 、 B 不同时为 0) .yA x C kA一般式化为斜截式:BB,即,直线的斜率: B .注:( 1)已知直线纵截距 b,常设其方程为y kxb或 x 0 .已知直线横截距x 0,常设其方程为x my x 0( 直线斜率 k 存在时, m为 k 的倒数 )或y 0.已知直线过点( x 0, y 0),常设其方程为 y k( x x 0) y 0或 x x 0.(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 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 直线的斜率为 1 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 1或直线过原点.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 l 1 : y k 1 x b 1 , l 2 : y k 2 xb 2 ,有① l 1// l2k 1k 2 , b 1b2;② l1l 2k 1k 21.(2)若 l 1: A 1x B 1y C10 , l 2 : A 2 x B 2 y C 2,有① l 1// l2A 1B 2A 2B 1且A 1C 2A 2C1;② l1l 2A 1 A 2B 1 B 20 .5.平面两点距离公式:(1)已知两点坐标 P (x , y ) 、 P ( x , y 2 ) ,则两点间距离 P P( x x 2 ) 2 ( y1y ) 2 .1 11221 212(2) x轴上两点间距离:ABx BxA.x 0 x 1x 22y 1 y 2y 0(3)线段 P 1 P2 的中点是M (x 0 , y 0 ),则2.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Ax 0 By 0 C点 P(x 0 , y 0 ) 到直线 l : Ax By C 0的距离:A 2B 2.7.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dC 1 C 2A 2B 2两条平行直线 l 1: AxBy C 10, l 2: Ax By C 2的距离:.8.直线系方程:(1)平行直线系方程:① 直线y kxb中当斜率k 一定而 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② 与直线l : AxBy C0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AxByC10 .③ 过点 P(x 0 , y 0 ) 与直线 l : AxBy C 0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A(x x 0 ) B( y y 0 ) 0 .(2)垂直直线系方程:① 与直线l : AxBy C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BxAy C 10.② 过点 P(x 0 , y 0 ) 与直线 l : Ax By C 0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B(x x 0 ) A( y y 0 ) 0 .(3)定点直线系方程:① 经过定点P 0(x 0, y 0 )的直线系方程为yyk ( xx 0 )(除直线x x),其中 k是待定的系数.② 经过定点P 0(x 0, y 0 )的直线系方程为A( xx 0 ) B( yy 0)0, 其中 A, B 是待定的系数.(4)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 l 1: A 1x B 1 y C 1 0, l 2: A 2 x B 2 y C 2交点的 直线系方程为A 1 xB 1 yC 1( A 2 x B 2 y C 2 ) 0( 除开l 2 )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9.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C 1 : f ( x, y) 0C 2 : g (x, y) 0f (x, y) 0曲线 与 的交点坐标方程组 g( x, y) 0 的解.10. 平面和空间直线参数方程:① 平面直线方程以向量形式给出:x ayb方向向量为s,下面推导参数方程:n 1n 2n 1n2② 空间直线方程也以向量形式给出:x ay b z b方向向量为s, ,n3下面推导参数方n 1n 2n 3n 1n 2程:注意:只有封闭曲线才会产生参数方程, 对于无限曲线, 例如二次函数一般不会有化为如上的参数方程。

二. 圆部分1.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x a) 2( y b) 2 r 2 (r 0).(2)圆的一般方程: x 2 y 2DxEy F 0(D 2 E 2 4F 0).(3)圆的直径式方程: 若 A(x 1 , y 1 ), B( x 2 , y 2 ),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x 1 )( x x 2 ) ( y y 1 )( y y 2 ) 0 .(D E,)注: (1) 在圆的一般方程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22 ,r1 D 2E 2 4F2.( 2)一般方程的特点:① x 2和 y 2的系数相同且不为零;② 没有xy项; ③ D 2E 24F 0( 3)二元二次方程Ax2Bxy Cy2Dx Ey F表示圆的等价条件是:①AC0; ②B 0;③D 2E 2 4AF 0. 2.圆的弦长的求法:(1)几何法: 当直线和圆相交时,设弦长为 l ,弦心距为 d ,半径为 r ,则:“半弦长 2 +弦心距 2 =半径 2( l ) 2d 2 r 2”——2;(2)代数法: 设 l 的斜率为 k , l 与圆交点分别为A( x 1, y 1),B( x 2, y 2),则|AB|1 k2| x Ax B |1 1y B |k2| yA(其中 | x 1x 2|, | y1 y2 |的求法是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消去y或 x,利用韦达定理求解)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 P(x 0 , y 0 ) 与圆 (xa)2( y b) 2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 P 在在圆外 dr(x 0 a) 2( y 0 b) 2r 2 .② P 在在圆内dr( x 0 a) 2( y 0 b )2r 2.③ P 在在圆上 d r(x 0a) 2 ( y 0 b) 2 r 2 .【 P 到圆心距离 d(a x 0 ) 2 (b y 0 )2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AxBy C0 与圆 ( xa) 2 ( y b)2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dAa Bb CA 2B 2x(或y)后,圆心到直线距离为 d() ,由直线和圆联立方程组消去所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d r 相离 0 ; dr 相切 0 ; dr相交0 .5.两圆位置关系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2,半径分别为r 1, r2,O 1O 2ddr 1 r 2外离4条公切线;dr 1 r 2内含无公切线 ;dr 1 r 2外切3条公切线 ;dr 1 r 2内切1条公切线;r 1 r 2dr 1 r 2相交2条公切线 .6.圆系方程: x 2y 2 DxEy F0(D 2E 2 4F 0)(1)过直线l :AxByC0 与圆 C : x2y2Dx Ey F的交点的圆系方程:x2y2DxEyF( Ax By C ) 0, λ是待定的系数.(2)过圆 C1 : x 2y 2D 1 xE 1 yF 10 与圆 C2 : x 2 y 2D 2 xE 2 yF 2 0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x2y2D 1xE 1 yF 1( x2y2D 2 xE 2 yF 2 ), λ是待定的系数.特别地,当1 时,x 2y2D 1xE 1 yF 1( x2y2D 2 xE 2yF 2) 0就是( D 1 D 2 )x ( E 1 E 2 ) y (F 1 F 2 )表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即过两圆交点的直线. 7.圆的切线方程:(1)过圆 x 2y 2 r 2 上的点P( x 0, y 0 )的切线方程为 :x 0 xy 0 y r 2 .(2)过圆 ( xa) 2( y b )2 r 2 上的点 P( x 0 , y 0 ) 的切线方程为:( xa)( x 0 a) ( yb)( y 0 b)r 2 .(3)当点 P( x 0, y 0 )在圆外时,可设切方程为 y y 0k( xx 0 ),利用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即dr,求出 k;或利用,求出 k.若求得 k只有一值,则还有一条斜率不存在的直线xx.8. 圆的参数方程:22圆方程参数方程源于:sincos122那么 (x a)( y b)122RR( x a)设:R sin 得:xa Rsin( y b)cosyb R cosR9.把两圆x 2y2D 1xE 1 yF 10 与 x2y2D 2 xE 2 yF 2方程相减即得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 : ( D1D 2 ) x (E 1 E 2 ) y (F 1 F 2 ) 0 .10.对称问题:(1)中心对称:① 点关于点对称:点A( x 1 , y 1 ) 关于 M ( x 0 , y 0 ) 的对称点 A(2x0 x 1 ,2 y 0y 1 ). ② 直线关于点对称:法 1:在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公式求出两点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坐标,由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法 2:求出一个对称点,在利用 l 1 // l2 由点斜式得出直线方程. (2)轴对称:① 点关于直线对称:点与对称点连线斜率是已知直线斜率的负倒数,点与对称点的中点在直线上.AA ⊥ l · 1k A A k l 点 A 、A 关于直线 l 对称 AA 中点在 上AA 中点坐标满足 l 方程 . l② 直线关于直线对称:(设 a, b 关于 l对称)法 1:若a, b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并在直线 a上任取一点, 求该点关于直线 l的对称点.若 a // l ,则 b // l ,且a, b与 l 的距离相等.法 2:求出 a上两个点A, B关于 l的对称点,在由两点式求出直线的方程.(3)其他对称:点(a,b) 关于 x 轴对称: (a,-b) ; 关于 y 轴对称: (-a,b) ; 关于原点对称: (-a,-b) ;点(a,b) 关于直线 y=x 对称: (b,a) ; 关于 y=-x 对称: (-b,-a) ;关于 y =x+m 对称: (b-m 、 a+m); 关于 y=-x+m 对称: (-b+m 、-a+m).11.若A(x 1, y 1),B( x 2, y 2),C ( x 3, y 3 ),则△ ABC 的重心 G 的坐标是x 1 x 2x 3 ,y 1 y 2 y 333.12.各种角的范围:直线的倾斜角180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 0 90 两条异面线所成的角90三. 椭圆部分1. 椭圆定义:①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一常数的平面几何曲线:即∣ MO1 ∣+∣MO2 ∣=2a② 或定义:任意一条线段,在线段中任取两点(不包括两端点),将线段两端点置于这两点处,用一个钉子将线段绷直旋转一周得到的平面几何曲线即为椭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