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解热镇痛药物合理使用

解热镇痛药物合理使用

精品课件
19
4. 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少数) 某些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精品课件
20
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该 药后,偶可发生严重的肝衰合并脑病 的表现
表现为惊厥、谵妄及昏迷等反应死亡 率较高
精品课件
42
复方感冒药各组分的不良反应
▪ 盐酸伪麻黄碱——缓解鼻塞
▪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抽搐。可产生 失眠、头痛。
▪ 1.甲亢、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眼压高、 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服用单胺氧化酶抑 制剂及对拟交感神经药敏感的患者慎用。
▪ 2、60岁以上患者用易引起精神错乱、幻 觉、抽搐。因而对老年人应谨慎。
精品课件
28
二、 选择性的
cox-2 抑制药
精品课件
29
塞来昔布(celecoxib)
抑制cox-2的作用是cox-1的375倍 可以用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关和
骨关节炎的治疗;亦可用于术后镇痛、 牙痛、痛经 胃肠道副作用较小 有肾脏损害作用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精品课件
30
尼美舒利 (nimesulide)
22
(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P189
精品课件
23
1.作用特点
对中枢 PG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强,对外周 PG 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缓慢而持久,强度类似
aspirin,镇痛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用于解热、镇痛及对阿司匹林过敏
或不能耐受者
精品课件
24
2.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1)本类药物中以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双氯芬酸等解热作用较好;对炎症导致的疼痛,其以吲哚美辛、双氯芬酸、氯芬那酸较好;对抗风湿,以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吲哚美辛较强。

另解热镇痛药常与组胺拮抗剂、中枢镇静药、镇咳药、抗病毒药等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的对症治疗。

(2)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应引以重视。

鉴于发热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因此本类药物仅适用于热度很高或持续发热时间较长的患者。

此类药物还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创伤性剧痛与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几乎无效。

但由于它只对疼痛的症状有治疗作用,不能解除疼痛的致病原因,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故不宜长期服用。

(3)应当指出的就是,发热就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嗜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

但另一方面,发热会使体力消耗,感觉不适,影响休息,甚至可引起惊厥,年老者、体弱者在高热骤然降下时,有可能引起虚脱。

故在应用本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老年人应适当减量,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h),同时在解热时,多饮水与及时补充电解质。

(4)为避免药品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

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高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有上消化道出血与(或)穿孔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物。

对有特异体质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慎用。

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应当慎用或不用。

(5)如患者对本类药物或其中成分之一有过敏史时,不宜再使用其她同类解热镇痛药,因为这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6)此类药物用于解热一般限定服用3d,用于止痛限定服用5d,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护理课件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护理课件
发生。
06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药研发进展
01
02
03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
随着对炎症机制的深入了 解,开发出新型非甾体抗 炎药,具有更高的疗效和 更低的副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特定炎症因子或炎症 相关靶点,开发出更具针 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复方制剂
为提高治疗效果和方便使 用,开发出多种解热镇痛 抗炎药的复方制剂。
适用症状与用途
适用症状
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牙痛等;也可用于退热, 如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
用途
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退热和抗炎治疗,是常用的药物 类型之一。
02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
药介绍
阿司匹林
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于1899年上市,是最早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之一,具有镇痛、抗炎、解 热和抗风湿的作用。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缓激肽的合成,发挥药理作用。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解热 镇痛抗炎药可分为非选择性COX 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
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COX酶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COX酶( 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 PGs)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 和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反 应
通过抑制COX酶,解热镇痛抗炎药可 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痛等 症状,缓解关节肿胀和肌肉疼痛等炎 症相关疾病。
评估患者用药史
了解患者是否曾经使用过解热镇痛抗 炎药,以及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或不良 反应,避免重复使用或误用药物。
给药方式与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合适的给药方式,确保 药物能够有效地进入体内。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

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

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类镇痛药适应症各不同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

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

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双氯酚酸)等。

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

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

如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至晚期疼痛如焚心蚀骨般难熬,寝食难安,“生不如死”。

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即缓释片美菲康与美施康定等)、什冷丁、羟考酮和丁内诺啡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依痛和二氢埃托啡。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塞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存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

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

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有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现状
目前,解热镇痛抗炎药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用于治疗各种疼痛、 发热和炎症等症状。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种类和疗效 也在不断提高。
市场需求与应用领域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解热镇痛抗炎 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疼痛 、发热等症状的发生率增加,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需求更加 迫切。
05
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皮疹、荨麻疹、红 斑、瘙痒等
肾损害
尿量减少、血尿、 肾功能异常等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肝损害
黄疸、肝功能异常 等
血液系统反应
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等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 滥用药物
按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药 物,避免超量使用
06
市场前景与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全球解热镇痛抗炎药市场规模 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 持稳定增长。
亚太地区成为解热镇痛抗炎药 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 国和印度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疼 痛患者数量增加,解热镇痛抗 炎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政策法规对行业影响解读
02
不同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体温调 节中枢的抑制程度不同,因此解 热作用也有强弱之分。
镇痛作用机制
抑制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 质如前列腺素等的释放,降低局部痛 觉感受器的敏感性。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痛觉向大 脑的传导,提高机体的痛阈值。
抗炎作用机制
抑制炎症反应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 反应。
剂量调整

知识拓展--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知识拓展--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临床合理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

它们在化学结构上虽属不同类别,但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将这类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主要的共同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其共同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1.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酶(COX)的生物合成。

NSAIDs的抗炎作用与抑制PGs合成,同时抑制某些细胞粘附分子的活性表达有关。

2 镇痛作用NSAIDs有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一般认为NSAIDs的镇痛机制除了抑制PGs合成外,可能还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的抗知觉作用。

3 解热作用当体温升高时,NSAIDs能促使升高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对正常体温没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此类药多数是非处方药,人们可以直接从药店买来服用,因此,滥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据统计,目前国内解热镇痛抗炎药中销售量最大的是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最为常用,因为此类药价格低廉,药效迅速,直接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但是阿司匹林又有很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加重出血倾向等;另外,吲哚美辛也是一种常用药,但是以下四类人群应禁用:哮喘患者、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此外还有芳基丙酸类的布洛芬、奈普生。

这些药主要是老年人消费,人到了老年,关节、腰腿痛比较常见,为了缓解疼痛,常期服用或随意超剂量用药,但是老年人的肾脏滤过功能仅为年青人的30%~50%,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长、不易排出体外,因此用药时要格外谨慎、要掌握好临床适应证、用药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易引起出血倾向,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限制此药的处方或零售数量、在药品包装上标明其危害性及程度等,让患者明白,所谓安全药实际上是没有的,滥用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2020版: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全文)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症状,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急诊最常见的主诉,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热时如何使用解热镇痛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热儿童何时使用解热镇痛药,如何正确使用,在一些疾病或状态下如何使用,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等。

为了规范解热镇痛药在发热患儿中的合理使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专家共识(解热镇痛药无效的发热,不在本文的范围内)。

1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1,2]1.1 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 ℃或腋温≥37.5 ℃定义为发热。

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1.2 发热的分类1.2.1 按照体温的高低分类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

以腋温为准,37.5~38.0 ℃为低热,38.1~38.9 ℃为中度发热,39.0~40.9 ℃为高热,≥41.0 ℃为超高热。

1.2.2 按发热时间长短分类按发热时间的长短又可将发热分为4类。

短期发热:指发热<2周,多伴局部症状和体征;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的可无明显伴随症状、体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原因不明的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37.5 ℃以上,经查体、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者;慢性低热: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

1.2.3 按照发热的热型分类发热的常见热型通常分为6种。

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0~40.0 ℃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 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0 ℃;弛张热:体温常在39.0 ℃以上,波动幅度大,24 h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0 ℃,但均在正常水平以上;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 d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0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0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药理学课件第十三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课件第十三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对胎儿 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有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05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学 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针对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研究,不断有新药被研发出 来,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在临床试验阶段,研究人员会进行严格的试验,以评估 新药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等方面。
并及时处理。
02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花生 四烯酸的代谢,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烷的合成,从而发挥 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的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 肌肉痛等,也可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预防心肌梗死和 脑卒中等。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防治
解热镇痛抗炎药在发挥治疗作用 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 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

针对这些不良反应,研究人员和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为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生在 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 情、年龄、用药史等因素,合理
选用药物。
01
药理作用
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烷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的作用。
02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也可用于
发热的对症治疗。
03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和肝肾损伤等。
塞来昔布
布洛芬
药理作用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 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花生四烯酸的 代谢,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烷的 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和解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
关键 词 : 解 热镇 痛 药 ; 不 良反 应 ; 合 理应 用 中图 分类 号 : R 9 7 1 . 1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8 — 0 0 5 1 - 0 2
药 品是 人类 用 于诊 断 、 治疗 、 预 防疾病 或 为 了调节 身体 功 能 、 提 高生 活 质量 、 保持 身体 健康 的特殊 商 品 。《 国家 基本 药物 目录 》 中收集 的 药品 具有 广泛 的代 表性 。这 些药 物 具有 疔效 好 、 不 良反 应小 、 质 量稳 定 、 价 格 适宜 、 使用 方 便 等优 点 , 深 得 广大 患 者 的欢 迎。 解 热 镇痛 抗 炎药 就是 其代 表之 一 , 据不 完全 统计 , 其 销售 量仅 次 于抗 生 素类 药物 I I 。
已成 为 了临床 应用 最广 泛 的对症 治疗 药 物 。 其 常用剂 型一 般表 现 为阿 司匹林 口服泡 腾 片或肠 溶 剂型 、 对 乙酰氨 基 酚 口服常 释剂 型 造 成肝 坏死 。 或 外 用栓 剂 、 布 洛 芬 口服 常 释剂 型 或混 悬 液 、 双 氯 芬酸 口服 常释 2 . 3 布 洛芬 : 布 洛芬是 苯丙 酸 的衍生 物 , 主要用 于风 湿及 类风 湿关
剂型 和 口服缓 释 剂型及 吲 哚美 辛栓 剂 。其 中 , 解热 作 用较 强 的有 节 炎 , 也 可用 于一 般解 热镇 痛 。 主要 特点 是疗 效 与阿 司匹林 相似 , 水杨 酸 类 、 对 乙酰氨 基 酚等 , 抗炎 作用 较强 , 对炎 症 性疼 痛 效果 比 而严 重不 良反 应发 生率 明显低 于阿 司匹林 、 美辛 等其 他多 数 较 好 的有 吲哚美 辛 、 布洛 芬 、 双氯 芬酸 等 。 但此 类 药物 长时 间使 用 N S A I D s 。 不 良反应 有 轻度 消化 不 良和皮疹 , 胃肠道 出血 和视 力模 有 一定 毒 副作用 , 尤 其是 长期 大剂 量 应用 可引 起各 种不 良反应 和 糊 少见 , 一 旦 出现视 力 障碍应 立 即停药 。 药 源性 疾病 。 2 . 4双 氯芬 酸 : 可 在关 节 滑液 中 蓄积 , 药理 作用 比阿司 匹林 强 2 6 ~ 2 药 物作 用与 不 良反 应 5 O 倍 。主要 用于 风湿 及类 风 湿关 节炎 、 骨 关节 炎 、 强直 性 脊柱 炎 2 . 】 阿 司 匹林 : 为 水 杨 酸类 一 种 , 也 是应 用 最 早 、 最广 泛 和 持久 的 等 。 不 良反 应发 生 率为 2 0 %, 大剂 量 或长期 服用 偶见 溶血 性 贫血 、 解 热镇 痛药 , 义 称 乙酰水 杨酸 。乙酰水 杨 酸解 热镇 痛作 用 温和 确 骨髓 抑制 和暂 时 性肝 、 肾功能 异常 , 连续 用药 一 般不 宜超 过 1 周。 切, 抗 炎抗 风 湿作 用 较 强 , 并有 促 进 尿 酸排 泄 作 用 , 此外 , 尚有 抗 儿童 、 哺乳 期妇 女 、 孕妇 不宜使 用 。 血 小板 凝 聚作 用 。 2 . 5吲 哚美辛 : 吲哚美辛 义 称消 炎痛 , 是最 强 的 C O X抑 制 剂之一 , 不 良反 应 :小 剂量或 短 期应 片 J 不 良反 应 较少 ,常 见恶 心 、 呕 抗炎 镇 痛作 用 强 于 阿司 匹林 。 主要 用 于急性 风 湿 及类 风 湿关 节 吐, 长 期 大量 应 用 治疗 风 湿治 病 则 不 良反 应 发生 率 较 高 , 胃肠 道 炎 ; 另外 , 对 骨 关节 炎 、 强 直性 脊 柱炎 、 癌 性 发热 及 其他 不 易控 制 反应( 上 消化 道 出血 为 主 ) 和凝 血 障 碍 ( 血 管性 紫 癜 为 主 ) 较多[ 2 1 。 的发 热也 有效 。不 良反 应多 见 , 发 生率 3 5 %~ 5 5 %, 约2 0 %患者 不 此外 , 还有 阿 司 林 诱 发哮 喘 或 对 阿 司匹林 过 敏 引起 哮 喘 、 延 长 能耐 受必 需停 药 。 药用 剂量 下也 可 出现 中毒 , 主要有 胃肠 道反应 : 凝血 时 间 、 瑞 夷综 合征 ( 多见于/ b J L ) 、 水杨 酸反应 及 A S A肝炎等 。 恶心 、 呕吐、 腹泻 、 诱 发或 加重 溃疡 , 严重 者发 生 出血 和穿孑 L ; 中枢 禁 忌症 : ① 特异 体质 、 有 过敏 史或 哮喘 病 患者禁 用 。 ② 妊娠 期 神 经系 统损 害 : 2 5 %~ 5 0 %患 者发 生头 痛 、 眩晕 , 偶 见精 神异 常 ; 造 妇 女慎 用 , 临产 前 三个月 禁用 。③ 有 出血 眭溃 疡或 其 他活 动性 出 血 系统 损害 : 引 起粒 细 胞减 少 、 血 小 板减 少 、 冉 生 障碍 性贫 血 ; 过 血 者禁 用 。③ 血 友病 或其 他 血小 板 减少 症 患者 及 维 生素 K缺 乏 敏反应 : 常 见皮 疹 、 严 重 哮喘 ; 引起 心肌 缺血 , 出现 心律 失 常 。此 者 禁用 。 外, 吲哚美 辛还 可 引起蛋 白尿 、 管 型尿 、 血尿 、 急性 问质 性 肾炎 、 肾 药 物相 互作 用 : ① 乙醇可 加剧 本 品对 胃黏 膜 的损 害作 用 。② 乳头 坏死 等 “ 阿 司匹林 诱 发哮 喘” 者禁 用 。 若 与香 豆 素类抗 凝 药合 用 , 可 增加 f f j 血倾 向[ 3 1 。 ③ 本 品可抑 制丙 磺 3 合理 应用 舒、 苯磺 唑 酮 的促 进 尿酸 排泄 作用 , 大 剂量 尤 为明显 。 ④本 品 与水 据世 界卫 生 组织 ( WH O ) 报道 , 在 因疾 病死 亡 的患 者 中 , 约 有 杨 酸类 药 物 、 磺胺 类 降血 糖 药 、 巴 比妥 、 苯妥 英 钠 、 甲氨蝶 呤合 用 】 / 3的人死 于不 合理用 药 。 由此 可见 , 不合理 用 药不仅 对人 类 的健 时, 可增 加它 们 的作 用或 毒性 l 引 。⑤ 本 品与糖 皮 质激 素合 用 时 , 可 康 构成 了极 大威 胁 , 还造成 了全球 药品 资源 的 巨大 浪 费 。尤其 是 能使 胃肠 出血加 剧 。⑥ 本 品 与碱性 药 物合 用 , 可 促进 本 品排 泄 而 上 述 五 种均 为 O T C药 , 即非 处 方药 , 不需 医生 处方 , 患者 按 药 品 降低 疗效 。⑦ 本 品与 对 乙酰 氨基 酚长期 大 量服 用 , 有 引起 肾脏 病 说 明书就 可 自行使用 的 药 品 , 不合 理使 用甚 至误 用或滥 用 的情 况 变 的可能 。 更 加值 得 注意 。 O T C药 虽然 具有 安全 、 有效 、 使 用剂量 受 到严格 限 2 . 2对 乙酰 氨基 酚 : 对 乙酰氨 基 酚属 于苯胺 类 , 是非 那 西丁 的活 性 制 的优 点 , 但并 不意 味着 这类 药 的使用 就绝 对不会 发 生问题 。 代 谢 产物 , 有 较强 的解 热镇 痛作 用 , 但抗 炎 、 抗 风 湿作 用 很 弱 。非 3 . 1非处方 药不 合 理应 用的表 现 那 两 丁是 苯胺 类 中使 用最 早 的药 物 , 但 因其 毒性 大 , 不 良反应 大 , ① 非适应 症用 药 : 由于 O T C药 是 消费者根 据 自己感受 或经 验 目前 除少 数 复 方 制 剂 ( 如 与 阿 司 匹林 、 咖啡因制成 A P C ) 还应 用 自我诊断 身体不 适 , 自行 选择认 为对症 的药 品 , 因而 , 把握 “ 对症 下 药” 的尺度 受其文 化教��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用瑞芬太尼、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合理用药及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用瑞芬太尼、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合理用药及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用瑞芬太尼、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合理用药及注意事项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3.2 g:100 ml)1—3 岁(12—15 kg),3 mL(96 mg)/次;4—6 岁(16—21),5 mL(160 mg)/次;7—9 岁儿童(22—27 kg),8 mL(256 mg)/次;10—12 岁(28—32 kg),10 mL(320 mg)/次;对乙酰氨基酚栓(0.15 g/粒)说明:1—6 岁,一次 1 粒;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粒。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 2 月龄,每次最大剂量 600 mg 或 15 mg/(kg·次)(以两者中较低剂量为准)每日最大剂量 2.0 g 或 2 岁以下 60 mg/(kg·次)12—12 岁75 mg/(kg·d)(以两者中较低剂量为准)注意事项:轻度疼痛可以单独使用乙酰氨基酚镇痛。

中度疼痛可以与 NSAIDs 或可待因等弱阿片药物联合应用。

其镇痛剂量高于解热剂量,但达到一定剂量后产生封顶效应。

布洛芬右旋布洛芬栓(50 mg/粒):3 周岁内一次 50 mg(1 粒);3 岁以上,100 mg(2 粒);4 h 后可重复使用。

布洛芬混悬液(100 mL:2 g):1—3 岁,10—15 kg,4 mL;4—6 岁,16—21 kg,5 mL;7—9 岁,22—27 kg,8 mL;10—12 岁,28—32 kg,10 mL。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 6月龄儿童,每次最大剂量 400 mg 或 10 mg/(kg·次);每日最大剂量 2.4 g 或 40 mg/(kg·d)(以两者中较低剂量为准)儿童创伤急救早期处理:轻度疼痛,意识清楚,生命征稳定,5—10 mg/kg;间隔 6—8 h;日最大剂量 30 mg/(kg·d)适用于 3 月以上儿童。

止痛药正确使用科普

止痛药正确使用科普

止痛药正确使用科普当遇到突然到访的头痛、胃痛、牙痛、痛经等情况时,吃颗止痛药让自己舒服点已经是不少人的常规操作,但总有人担心止痛药吃多了要上瘾。

一、止痛药类型1.解热镇痛抗炎类。

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等,因不含畜体结构,也被叫做非备体抗炎药,也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一类,应用广泛,部分属于非处方药,自己在药店就能买到。

2.阿片类。

如吗啡、曲马多、哌替党等,药效强大,属于国家管制药品,需要医生评估病情开具处方才能使用,自己在药店是买不到的。

3.其他类止痛药。

解痉类止痛药物如阿托品、山葭若碱,能缓解胃肠道绞痛等,神经病理性止痛药物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

二、止痛药常见误区1.止痛药吃多了要上瘾大家口中的上瘾,在医学中叫成瘾,也叫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大类,而不少人最担心的还是像毒品上瘾一样对止痛药产生精神依赖。

然而,大家偶尔头痛、痛经时使用的日常止痛药,一般都是在药店就能买到的非韵体抗炎止痛药,它们是不具有成瘾性的,所以就更不存在上瘾的说法。

再有,以止痛作用较强的阿片类止痛药物来说,例如吗啡,主要用于严重创伤、手术导致的剧痛以及重度癌痛的患者。

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长期服用这类药品的癌痛患者,因为止痛使用吗啡而导致精神依赖的成瘾率微乎其微。

所以,阿片类止痛药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也完全不需要担心成瘾性。

3.吃止痛药尽量选“老药”,副作用小有些人有“怀旧”滤镜,总觉得以前的东西就是好,以前的药副作用要小点。

所以当医生建议他们要服用止痛药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想尽量选“老药”,比如安乃近,但事实上这些药物的风险性较高,已经被逐步淘汰甚至被禁用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现在主流使用的止痛药就没有副作用,还是那句话,所有的药物都有相关副作用。

还是拿常用的布洛芬等非备体抗炎止痛药来说,虽然不具备成瘾性,但长期使用仍可能会导致消化不适、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有条件的情况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来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解热镇 痛抗 炎药 ( a n t i p y r e t i c , a n a l g e s i c s a n d a n t i — i n l f a m ma t o r y 2 . 5甲芬那酸 d m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 、 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 、 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甲芬那酸别名为 甲灭酸 、 扑湿痛 、 甲芬那酸, 具有消肿 、 解热 、 镇痛 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类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阿 作用 。甲芬那酸对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消炎消肿作用, 可恢复关节活动艘 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放 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本文 血沉恢复正常。 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进行综述 。 2 . 6布洛芬 1 药理作用 布洛芬化学名为 2 — ( 4 一异丁基苯基) 丙酸, 中文别名为异丁洛芬 、 异 热镇痛抗炎药的结构差别很大, 但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一抑制合 丁苯丙酸 、 拔怒风 。布洛芬主要用于治疗 冈湿性关节炎 。B O O t s 和 成前列腺 素所 需要的环氧酶 ( c o x  ̄ 达 到解热 、 镇痛 、 抗炎的 目的 。 U P j O h U 等公司已开发了布洛芬缓释剂型 。布洛芬具有抗炎 、 镇 C O X有 C O X 一 1 和C O X 一 2 两种同工酶。C O X 一 1 为结构型, 主要存在于 痛、 解热作用适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骨关节炎 、 强 血管 、 胃、 肾等组织中参 与血管 紧张度的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 如血管 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 舒缩、 血小板聚集等的调节 。C O X 一 2 为诱导型, 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 2 . 7吡罗昔康 子可诱导其表达参 与发热、 疼痛、 炎症等病理过程。 N S A I D s 的解热镇痛 吡罗昔康化学名为 2 一甲基 - 4 一羟基 一 N - ( 2 一吡啶基卜 2 H 一 1 2 一苯 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 C O X 一 2 有关 而抗血栓作用及多数不 良反应则可 并噻嗪 一 3甲酰胺 一 1 , 1 一二氧化物, 为非 甾体抗炎药, 具有镇痛 、 抗炎及解 能与抑制 C O X 一 1 有关 药物对两种 C O X的选择性不同。现已明确这两 热作用。吡罗昔康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使组织局黼 锣Ⅱ 腺素的合成减少, 种C O X的异构形式基因编码不同。选择性 C O X 一 2 抑制剂的研制提高 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和溶酶体酶的释 放而发挥药理作用 。 了N S A I D s 对 胃的安全性。细胞膜的磷脂 中以脂化方式结合有花生四 2 . 8 尼美舒利 烯酸( a r a c h i d o n i c a c i 姒 舢在磷脂酶 A 2的作用下AA可从磷脂中释放 尼美舒利是一种非 甾体抗炎药, 具有显著的抗炎、 镇痛和解热作用。 出来 。P G E 2 、 P G F 2 、 P G I 2 及血栓素 A 2( r X A 2 )  ̄与多种生理和病理 尼美舒利与布洛芬 、 对乙酰氨基酚 相 t 匕 解热镇痛作用起效更快, 不 良反 过程 的调节, 如炎症 、 发热 、 疼痛 、 凝血等 A的另一代谢途径为经细胞 应 相 当Ⅱ o — 。 质中的脂氧酶的催化生成白三烯类 k o e n e s , I 1 l l s 】 参 与过敏反应、 诱 3用药原则 发炎症 、 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的趋化等活动。 发热是机体的防 陛反应具有积极意义发 热 3 9 ℃以上 圾生命。 2主要药物 引起4 , 3 L 发热 的病 因有很 多, 在病原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解热药, 不利 2 . 1 乙酰 水杨 酸 于身体康复, 最好在医生 的指导下, 根据疴 隋 对症下药, 才能起到病除的 乙酰水杨酸为解热 、 镇痛、 消炎、 抗风湿 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乙 效果。只有在采用物理降温无效时, 才考虑选用解热药。l 8 岁以下的青 酰水杨酸用于发热 、 疼痛 、 风湿病, 以及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 心肌梗 少年' 千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使发烧的儿童爆发雷 塞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镇痛、 解热: 可缓解轻度或 中度的疼痛, 如 氏 症候 群这是一 种 致命 性的 神经 基 病。 头痛 、 牙痛 、神经痛 、 肌肉痛及月经痛' 不能治疗引起疼痛、 发热的病 因, 参考 文 献 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消炎、 抗风湿: 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 【 1 】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 学阿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 版社, 2 0 0 3 : 1 7 9 . 物用 药后可解热 、 减轻炎症 玮嘘凇好转血 沉下降 但不能去除风湿 [ 2 ] 张按年, 梁民琦, 刘元伟主编. I l 盘 床常见非合理用药啤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的基本病理改变, 一般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 、 停用激素之前, 加用本 品治 版社 20 o 0 :3 4 8 . 疗' ’ 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 关节炎: 用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 [ 3 】 王华燕, 胡文祥, 刘接卿等. 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近况忉. 中国 炎、 骨关节炎 、 强直性脊椎炎 、 幼年型关节炎症状。 抗血栓: 对血小板聚集 抑制作用, 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 心肌梗塞、 心房颤动或其他 [ 4 ] 刘永 琼, 刘桂 桂, 刘 永红 . 布 洛 芬新 剂型研 究与应 用口 l 医药导 ̄ L1 9 9 6 , 1 5 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乙酰水杨酸主要不 良反应有较大剂量 口服可引起 ( I ) . - 5 - 8 . 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某些哮喘 [ 5 】 余琛, 陈秋潮, 洪有采等. 反相高效液相 色谙 法测定血清布洛芬含量 患者用药后可诱发“ 阿司匹林哮喘” 。 药物分析杂志, 1 9 9 1 ’ 4 . 3 4 _ 3 6 . 2 . 2 对乙酰氨基酚 网 P I ] r R E D , G R A N D I M. R a p i d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i b u p of r e n i n p l a s - 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称有百服宁、 必理通、 泰诺 、 醋氨酚等。 对 乙酰 ma b y h i g h p e r f e ma r n c e l i q u i d c h oa r mt o g r a p h y .J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 9 79 , 1 7 0" 278 - . 2 81 . 氨基 酚英文 名称 为 4 一 A c e t a mi n o p h e n o l ; N 一 ( 4 - h y d r o x y p h e n y 1 ) - A c — 1 e t a m i d e ; 4 ’ 一 h y d r o x y a c e t a n i l i d e 对 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 的非抗炎解热镇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痛药 淡 抗风湿作用。常用于感 冒、 牙痛等症。 [ 8 ] 孙 美g - , 周俊, 解家顺等. 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布洛芬胶 囊中 3 组 2 . 3 苯基 丁氮 酮 分含量佣. 计算机与药学, 2 0 0 3 2 , 7 ( 4  ̄ . 2 4 1 — 2 4 2 . 苯基丁氮酮又称为保泰松, 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主要用于治疗风 [ 9 】 焦更生, 陈养民, 王淑荣问 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药剂 中 布洛芬的含量 湿及 类 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由于苯基丁氮酮不良反应太大 已 分析化 学7 . 0 0 4 , 3 2 ( 1 0 ) : 1 4 2 0 - 1 4 2 1 . 被禁 I E 使用。 目 前 0 l 3 庄 要用于马类疾病的治疗 物可引起人 [ 1 o 】 李傀 陈学广, 张运芳. 国产尼 美舒利片剂的 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 类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度研 究叨. 中国临床 药理学杂志, 1 9 9 4 , 2 . 2 . 4吲哚美辛 【 l l 】 洪丽娟, 潘卫三, 潘裕生月 彩红. 尼美舒利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Ⅱ l 中 吲哚美辛别名为消炎痛 、 久保新 、 意施丁 、 艾狄多斯 、 运动派士等, 国新 药与临床 杂 志, 2 0 0 9 2 . 1 2 】 罗方扼 王诗明. 非甾体抗炎新药尼 美舒利叨. 广东药学, 1 9 9 8 , 2 . 外 文名 为 I n d o m e t h a c i n , I n d o m e t a c i n , A mu n o ,C o n f o r t i d ,I N T E B E N ,I n — [ d o c i n 。吲哚美辛具有解热、 缓解炎性疼痛作用, 常用于急 、 慢性风湿性关 [ 1 3 】 李傀 杨晓林, 金涌, 张运 芳, 徐叔云. 尼 美舒利 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 也可用于滑囊炎 、 腱鞘炎及关节囊炎 中国药理学通抿 1 9 9 6 , 2 . 等。

浅谈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浅谈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抗 风湿作用也较强 , 小剂量具有抗血 小板聚集 作用 。有 报道称 阿司 匹林可诱 发 栓剂 5 % ~ 5 的药物 由直 肠黏膜 吸收 , 0 7% 直接进 入m液循 环 , 胃肠道 刺激 小儿脑 病合并内脏脂肪 变性。 因此 , 小儿在 选择 退热 药物 时 , 应避 免应 用阿 司 减小 , 对肝脏毒性减轻 , 于小儿使用 。 适 匹林 。 分散 片遇水后 町迅速崩解形成均 匀的黏性 混悬液 , 服用方 便 , 吸收快 , 物 生 2 2 保泰松抗 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 热镇痛 作用较 弱。主要 用于 治疗风 湿 利用度高 , 良反应小 。泡 腾片含有泡腾崩 解剂 , . 不 放入水 中后 冒出神奇 的气泡 , 及类 风湿性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 。有促进尿 酸排泄 的作用 , 可用 于急性 痛风 。 崩解快 , 服用方便 , 起效迅速 , 口味佳 , 患者乐 于接受 。特别 适用 于儿童 、 年人 老 其不 良反应多且重 , 已少用 。 以及吞服 药丸困难的患者 。专家提 醒 , 乙酰氨基 酚本身是 比较安 全的解热 镇 对 23 布洛芬布 洛芬 具有较强的抗炎 、 , 抗风湿及解热 镇痛作用。其镇痛作 用 痛药 , 但不论是复方 制剂还 是缓 释制剂都 不适 合儿 童服用 , 童应 该服 用单 味 儿
般 而言体温在 3 . ℃以 上时需要服用退热 药物。儿童病 情发展 迅速 , 85 治 3 1 本类药物多属对症 治疗 , . 不能解 除疾 病的病 因与诱 因 , 有时 可因用 药 影 85 掩盖 了症状而影 响诊断。 比如发热 病人 , 用解热镇 痛药后 , 型变得 不典 型 , 疗不及时可能 引发高烧 , 响儿 童的生 发育和智力 。专家建议 町以在 3 . ℃ 热 从 时开始服用 。早 产儿 , 岁以下儿童 因肝 、 1 肾功 能发育 不全 , 应避 免使 用对 乙酰 而给诊断带来 困难 。因此 , 对诊断不明 的患者应 避免使用 。 发热 的对 症治疗 , 不能 控制病情 发展 , 日 每 3 2 老年人及身体虚 弱的患者可 因高热骤然 降温 、 . 出汗 , 引起虚 脱。故对 氨基酚 。对 乙酰氨基 酚只用于疼痛 、 用药量按体重 每次 1 5 k , 药间隔应 在 4—6小时 以上 , 0~1m g 用 退热 疗程一 般 老年人和体弱者 使用时 , 掌握适当剂量 , 要 避免大剂量过 度降温。

教学课件: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详解

教学课件: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详解
详细描述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常见 疼痛和发热。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解热和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总结词
解热镇痛药主要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和其他类 。
详细描述
水杨酸类包括阿司匹林、美洛昔康等,苯胺类包括对乙酰氨 基酚(扑热息痛)、非那西丁等,吡唑酮类包括氨基比林、 安乃近等。其他类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
06
案例分析
解热镇痛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解热镇痛药的典型案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 牙痛、关节痛等,也可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 镇痛、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等。
非甾体抗炎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将详细介绍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 应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目标
掌握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分类和 作用机制。
了解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最新研 究进展。
熟悉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02
解热镇痛药概述
解热镇痛药的定义
总结词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和发热。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 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 等,以及发热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合适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或过
量使用。
解热镇痛药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 使用,特别是抗凝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等,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对之综合、分析和归纳。

结果:根据其药理作用特点,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结论:使用时应合理选择,做好用药交待,保证安全用药。

关键词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作用合理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通常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

一般认为,本类药物的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大。

在非处方药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也因此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对症治疗药物。

与此同时,不合理用药也影响到其疗效的充分发挥,造成了很多不良反应。

因此,掌握其药理作用特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对正确使用本类药品尤为重要。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热镇痛抗炎药的结构差别很大,但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要的环氧酶(cox),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目的[1]。

cox具有两种异构酶体,称为cox-1和cox-2。

cox-1属正常组织成分,主要负责基础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参与生理过程,而cox-2负责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下前列腺素产生。

较理想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应对cox-1的抑制极弱,而选择性的抑制cox-2。

这样才能减少药物在消化道、肾脏等部位的不良反应,使抗炎镇痛效果表现显著。

解热作用: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增强散热过程,达到解热目的。

镇痛作用:本类药物在镇痛剂量下不影响精神意识状态及其他感觉功能。

通过抑制外周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感受器的兴奋性,并同时抑制缓激肽的合成,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弱中枢前列腺素对缓激肽等致炎介质的增敏作用,使炎症缓解或消炎。

用药原则
发热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具有积极意义,但40℃以上的显著高热或持续高热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婴幼儿甚至引起抽搐和昏迷。

对未明确发热原因者,不能优先使用解热药品,以免掩盖症状贻误诊断。

只有在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搽浴等无效时,才考虑选用解热药。

发热39℃以上,危及生命,或肯能出现抽搐、昏迷的使用解热药。

持续高热患者难以耐受的使用解热药。

发热虽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疼,肌肉痛,意志障碍的使用解热药。

疼痛:①疼痛原因未明确时,不能首先使用镇痛药。

②本类药物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中等程度术后疼痛、以及肿瘤疼痛的初期效果好。

③对于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创伤剧痛,肿瘤晚期剧烈痛无效。

炎症:①本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但不能影响疾病本身的免疫病理反应而改变病程,必须与能够控制病情的药物合用。

②风湿性关节炎应选用促尿酸排泄药。

③感染性关节炎
先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

使用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多少引起过敏反应,并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故使用实时应注意询问过敏史。

过敏性哮喘患者应避免使用。

近日,美国fda在官方网站上也声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胃出血。

对于年老体弱,孕妇、合有溃疡病、慢性胃病、消化道出血、有肝脏疾患的病史,合有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及胎儿异常。

同时,应让患者知情,保证安全使用。

长期使用时,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压积等。

注意个体差异性,要正确给予用量剂量,保证用药安全性。

注意用药时间:阿斯匹林早晨用药,其生物利用度比晚间用药显著增大;消炎痛早晨7点用药,其达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较晚7:00用药快40%。

氟吡洛芬2次/日给药比4次/日给药的疗效要增强。

餐后服药或与食物同服,或加服适量制酸剂可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多配伍成复方制剂,市售的感冒药及止痛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非那西丁,乙醇可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据药理作用推测[2],使用本类药物或含本类药物的复方制剂期间,应避免饮酒。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9.
2 张按年,梁民琦,刘元伟,主编.临床常见非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