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无糖培养技术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及其优点
传基因相同、生理一致、生长发育正常、无病无毒的 群体植株。 2. 要求植株有高的光合能力或光独立生长能力(能利用 空气中的CO2作主要的碳源)。
二、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的优点
(一)缩短培养周期 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为种苗繁殖
改一变、了 植碳物源无的糖供培给养途快径繁小,技即术植改变株培养表基成现分,为培养生基中长不再速含有度糖;慢、徒长、发育差、生理形态
以大豆、海棠、核桃、生姜、甘薯、香蕉等20多种植物为材料的植物无糖培养试验表明,无糖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可提高10%以上,培
异常、个体差异大、变异性增加、成活率降低。 养周期缩短了2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了35%以上。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因而可使植株长势良好,生物量较有糖培养的显著增加,污染率明显降低。 一是植物体靠光合作用进行自然生长(自养) 无糖组培工艺的简单化,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和劳动作业强度,更易于在工厂化生产上推广应 用。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控制影响组培苗生长 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以更接近植物自然生长状态、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海棠无糖培养与常规培养的试验对照 二、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的优点
主要内容
一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 二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的优点
一、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
(一)提出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 术是由 设施园艺与环 境控制专家古在丰树 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 末提出的,是一种全 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
无糖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
无糖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在无糖培养基上进行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它是通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在无糖培养基上,利用植物的自身代谢能力进行生长和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的无糖培养和繁殖。
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无糖培养基的成本低、操作简单、无糖培养基对植物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小等。
因此,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基因转化、植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繁殖: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大规模繁殖。
通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在无糖培养基上,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的植株。
这种无糖植物繁殖技术可以应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对于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因转化: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基因转化。
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组织或细胞中,利用无糖培养基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化进行调控,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和功能分析。
这种无糖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虫害基因的导入和植物的遗传改良等方面。
3. 植物育种: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育种。
通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在无糖培养基上,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从而加速植物的育种进程。
这种无糖植物育种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新品种选育、抗逆性育种和优质高产育种等方面。
4. 植物生物工程: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生物工程。
通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在无糖培养基上,可以实现植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
这种无糖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植物的药用价值的提高和植物的抗逆性的改良等方面。
总之,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无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大规模繁殖、基因转化、育种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这些应用对于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植物的药用价值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
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名词解释
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名词解释1. 什么是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名词——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
别担心,听起来复杂,其实它就像我们在家里养花一样,简单易懂。
这个技术主要用在植物的繁殖上,特别是那些我们特别喜欢的、但又不容易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植物。
想象一下,养了一盆漂亮的兰花,结果它就是不结种子,气得你心里直犯嘀咕。
这时候,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就派上用场了!它通过培养植物的细胞,帮助我们快速繁殖出新的植株,真是省心又省力。
1.1 为什么要用无糖培养?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无糖”呢?说白了,这就是为了给植物一个更健康的生长环境。
糖虽然对我们人类来说是甜蜜的,但对植物来说,过量的糖分可就像是给它们喝了杯“糖水”,让它们容易生病。
无糖培养的环境能让植物在不被糖分困扰的情况下,自由生长,生出更健康的根和叶,简直就是植物界的“减肥餐”嘛。
1.2 微繁殖的秘密微繁殖就像是为植物开了一扇“快车道”的门,能让它们迅速繁衍。
简单来说,这个过程就是把植物的细胞取出来,在无糖的环境里培养,让它们在实验室里进行“聚会”,然后一窝一窝地冒出新芽来。
就像在高档餐厅里,大家一起享用大餐,吃得开心,长得更好。
实验室就成了植物的“梦想工厂”,不断制造出新的生命,真是让人惊叹!2. 无糖培养微繁殖的步骤2.1 细胞采集第一步就是采集植物的细胞。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其实就像在挑选最好的水果一样,得挑那些健康、没有病虫害的部分。
采集完之后,把这些细胞小心翼翼地放进培养基里。
这个过程就像为它们准备一个舒适的小家,让它们在里面安心生活。
2.2 培养与生长接下来,我们就要给这些小细胞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了。
这包括合适的温度、湿度,还有必要的营养。
就像小宝宝需要父母的照顾一样,植物细胞在这个时候也需要细心的呵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它们开始分裂生长,慢慢变成小苗,活力满满地向我们招手。
3. 无糖培养微繁殖的优势3.1 快速繁殖无糖培养微繁殖最大的好处就是速度!在传统的繁殖方法中,等种子发芽、长大,可得等上好几个月,甚至一年。
植物组织无糖培养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植物组织无糖培养的实现途径和方法胡相伟【摘要】本文总结了植物组织无糖培养的5种途径和方法,包括透气盖法、强制换气法、化学物质添加法、二氧化碳捕集剂法和特殊装置培养法.【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植物组织;无糖培养;光合自养【作者】胡相伟【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生态林业试验总场,甘肃兰州73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1传统植物组织培养,依靠添加的糖进行异养或提供能量,致使植物在培养中叶片退化,叶片表皮结构发育差,气孔开闭功能差,叶片变小,叶绿素含量降低,出现白化苗等现象,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植物组织无糖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末,由日本环境控制专家古在丰树教授提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摸索,植物无糖培养基本形成了5种途径和办法。
植物组织的无糖培养实质上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光合自养,这种培养方式的改进能够提高植物组培试管苗叶片光合作用能力,能够解决组培苗易污染、玻璃化、炼苗难度大、难生根的问题,为植物组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路和途径。
1 透气盖法在植物组培常规培养中,会有培养植株徒长、弱小、玻璃化、难生根等问题,尤其是应用现代材料制成的塑料瓶,加之瓶盖不透气,在生产中造成试管苗质量差、炼苗不易成活的现象尤其突出。
此时换用相应尺寸的透气瓶盖有利于改善瓶内气体环境,促进植物组织培养在异养状态逐步向自养状态转变,使植物在继代培养中同时具备异养、自养两种状态和能力,植物试管苗叶片气孔功能不至于退化,及早唤醒无糖培养光合自养能力,锻炼植物叶片气孔的闭合、开张能力,为壮苗生根提供自养光合产物,为炼苗过渡奠定良好的无糖培养光合自养基础。
试验采用普朗特生物的单孔透气盖、北京振泰的5档透气盖,在培养的红掌、竹芋、大花蕙兰、高山杜鹃、河北杨、钙果、薰衣草、玉簪、马铃薯、草莓、美国红栌、红叶椿等组培苗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实质性生产植物组织无糖培养效果。
植物无糖组培技术研究进展
11
专 论综述
光率高、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何松林 [ 33] 在培养文 心兰试管苗时, 采用四碳氟乙烯树脂膜为材料制成的 培养容器,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4展 望
李传业等 [ 14] 设计开发的无糖组培微环境控制系 统, 可根据设定要求将固定量的高压、高纯度 CO 2 气 体直接供入组培箱, 并可对组培箱内湿度进行调控。 控制系统对组培箱内 CO2 浓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 围分别为 700 ~ 900 Lm o l/m o l和 80% ~ 92% 。王立 文等 [ 15] 设计开发的 CO2 浓度控制软件程序运行结果 表明, 从控制开始到培养, 环境中 CO2 浓度达到的目 标值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 20 m in, 而浓度误差小于 20 m g / kg。 1. 2 改善培养环境的光照条件 1. 2. 1 光照强度
参考文献 [ 1] 杨武振, 王荔, 侯典云, 等. 无糖 组织培 养技术 研究进 展 [ J ]. 云南
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9 ( 3) : 239-242. [ 2] Sha V K, K ozai P S T, N guyen Q T, et a.l G row th and net photosyn-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 一般采用容积较小的培养 容器以降低培养基中糖引起的污染。容器中的空气流 动性差, 相对湿度高, CO2 浓度低。研究表明 [ 29~ 31] , 较 高的相对湿度可导致试管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发生变 化, 蒸腾拉力降低, 影响试管苗 的正常生长。 Kubota 等 [ 32] 研究证明, 在较高的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下, 良 好的空气流动性对试管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Kozai 等的 [ 30] 实验也表明, 在无糖组培中的暗期进行降低气 温的变温管理, 同时在培养后期适当降低一定变幅内 的相对湿度, 可明显提高试管苗质量。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一、无糖组培技术原理无糖组培快繁技术是由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明。
它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环境控制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有机结合。
它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调节组培微环境的空气、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组培植物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目前,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种苗工业化生产中。
该技术于199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委托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二、无糖组培技术优势由于植物无糖组培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对植物无糖组培微繁殖中的容器换气次数、光照强度、CO2浓度、培养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并通过监测反馈结合植株生长特性建立符合植株生长要求的稳定供气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从而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污染率高、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生理功能紊乱、玻璃苗、畸形苗多等问题。
据相关资料报道,无糖组培快繁技术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苗的质量和产苗率,可缩短培养周期,种苗生产综合成本降低。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无糖组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三、无糖组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无糖培养微繁殖生产的配套设施,获得三项专利。
目前,该项技术已初步应用于非洲菊、彩色马蹄莲、灯盏花、甘薯、葡萄、满天星等植物并获得成功。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无糖组培技术培育出的苗具有抽叶多、植株健壮、节间距短、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光合自养能力强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
美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
谢谢观看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5、 闭锁型培养室
采用闭锁型的培养室,通过人工或自动调控 采用闭锁型的培养室,通过人工或自动调控 整个培养室环境,能周年进行稳定的生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为种苗繁殖生长提供最佳的CO 为种苗繁殖生长提供最佳的CO2浓度、光照、 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提高植株的光合 速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苗齐、苗 壮。 2、 继代与生根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培养周期 缩短了40%以上。 缩短了40%以上。 3、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 、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 生物污染率。 生物污染率。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
主要内容
一、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三、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优势 四、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限制因素 五、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 中通过输入CO 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 中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 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 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 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 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 技术。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1、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 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 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 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 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2、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 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 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 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来对植 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来对植 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 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 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植物无糖培养技术
1) 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为 种苗繁殖生长提供最佳的CO2浓度、光照、湿度、 温度等环境条件,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了 植株的生长发育,苗齐、苗壮。例如:康乃馨( Kozai,1988),烟草(Fujiwara,1993),马铃 薯(Heo,1999),咖啡(Nguyen,1997),西红柿 (Kubota,2000),等等。
到目前为止,植物无糖组织快繁技术已经在 60余种植物中获得成功。与有糖培养相比,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特 别是对于木本植物来说,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能显著改善根的质量,提高生根率,消除了 小植株生理和形态方面的紊乱,种苗质量显 著提高。
5、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应用前景
无糖组织培养微繁殖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基 础科学研究和实践生产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在无糖组织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环境调节 来促进试管苗生长。因此,可以从环境调节角度来 研究试管苗形态建成、生长发育机理等方面的基础 科学研究。 2.无糖组织快繁技术可有效解决藤木、木本植物 生根难的问题,可进行这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2) 继代与生根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培养周期缩短 了40%以上。 3) 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 污染率。 培养基中除去糖以后,微生物失去了最佳繁殖的营 养条件,污染的机率减少。由此极大 地减少了植物 的损失;并可减轻工人工作的劳动负荷,从而提高 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无糖培养中,可以允许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存在, 只有它们不是病原菌。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获 得大量的遗传基因相同、生理一致、生长 发育正常、无病无毒的群体植株。
要求植株有高的光合能力或光独立生长能 力(能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主要的碳源)。
一、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1.4 无糖培养基内的CO2供给系统 ( CO2 浓度控制装置、混合配气装置、 消毒、干燥、强制性供气装置和供气管 道等构成)
• 2. 光独立培养
2.1 除去培养基中的糖,导入大型培 养容器 2.2 调节培养器内的 CO2浓度 2.3 提高光照度 2.4 调节培养器内的 相对湿度
• 3 驯化移栽
影响植物无糖培养的因素
意义 将整个培养环境看作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 统, 1·加强对微生态系统生态指标的研究 2·提高培养容器中小植株的光合能力, 3· 使其在光独立培养及无糖条件下,试 管苗的生理和能量代谢改善,生长速度加快。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概念 及意义
• 无糖组织培养←→传统的组织培养技术 • 优点:1·动态调整优化→植株生长发育, 种苗增殖快,品质优,生长周期短。 2·培养基中不含糖,降低污染,可 使用大型培养容器,提高快繁效率。 3·种苗质量提高。 4·节省投资,降低成本。 5·简化工艺,缩短流程,便于推广。
• 1.环境控制
1.1 无糖培养室的设计 满足培养植物 生长繁殖所需的温度、光照、湿度、和气 体条件。 1.2 无糖培养的容器 组织培养苗生 长的场所,综合提供温、光、水、气、肥 的微环境。 1.3 利用反光设施提高光能利用率 主要是光源 光照强度影响因素:光源放 置位置 、培养容器大小、 形状等, 采用 PVC透明软板、玻璃钢波纹板等—1
• 6—1· 1 • 6—1· 2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意义
• 6—2
• 6—2· 1 • 6—2· 2 • 6—2· 3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环境控制 光独立营养培养 驯化移栽
• 6—3
• • • • 6—3· 1 6—3· 2 6—3· 3 6—3· 4
无糖组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_屈云慧
!"
专题论述
中国种业
!""# 年第 $! 期
上; 培养 ! " #$% 开始通入气流量为 #& ’ ()* 的 +,- 混合 气体, 相对湿度 /01 +,- 浓度保持在 #$$$ " #-$$(. ’ &, 培养 ## " #0%, 光照条件 3$$$ " 0$$$ &4 5 3 只日 " 201 ; 气流量为 7& ’ ()*, 光灯 6 , +,- 浓度可在 #$$$ " #-$$(. ’ & 保持不变,相对湿度在 /01 " 2$1 ;出苗前期在其它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空气流量可调至 7 " 0& ’ ()*。在整 个培养期间培养室温度保持 -$8 9 -8 。 无糖培养的组培生根苗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培生 根苗。植株生长速度快, 生长发育均匀, 根系良好, 在 工厂化组培种苗的生产中可以减化或省略驯化过程, 易于大田种植的驯化。 #$ % 自动调控专用设施的研发 在无糖培养技术中 为改善组培苗的质量,培养环境的调控是很重要的。 目前在使用箱式容器的无糖培养室内,温度由空调及 其控制器调节;光照强度取决于打开的日光灯只数 ( ;影响植株生长的湿度因子,受箱体 # " 3 只内选择) 内部的相对湿度影响,调控措施主要是增减强制性通 气的次数;人为补加的 +,- 气体通过强制性通气系统 进入箱式容器内,其浓度由限制钢瓶 +,- 气体流速及 各层的流量计来调控。在无糖培养模式中,为了确保 湿度、 温度、 植株的健壮生长, 进行培养箱内 +,- 浓度、 光照强度的自动监测及综合调控,是确保植株的健壮 生长的关键。由于各类组培种苗所需的培养条件有差 异,培养容器内环境因子对培养植物的生长及形态影 响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自动调控的无糖培 养专用设施也正在研发。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降低组培成本的技术措施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这一技术概念是在1980年提出的,其技术发明人是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技术成为植物微繁殖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也在各国开始得到推广应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事这一技术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这一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于植物微繁殖工厂化生产。
1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1.1 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
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1.2 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很少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基的配方以及激素的用量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上;而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环境湿度、温度、培养基质等)来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1.3 使用多功能大型培养容器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由于培养基中糖的存在,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说只能使用小的培养容器。
而无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使用糖及各类有机物质,极大地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培养容器,小至试管,大至培养室。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探索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在更多植物种类和应用领域中的潜 力,如濒危植物保护、种质资源保存、药用植物繁育等, 促进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快速扩繁
无糖组培技术可以在短时 间内扩繁出大量的优质果 树和林木苗木,提高造林 和栽培的效率。
农作物脱毒苗的繁育与应用
脱毒苗生产
利用无糖组培技术,可以生产出 无病毒、无病原菌的农作物脱毒 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脱毒苗具有较强的抗病抗 虫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 用量和频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
技术原理与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1.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如种子、幼苗、叶片等),进行消毒处理。
2. 将外植体接种到无糖培养基上,添加适量的激素和营养物质。
技术原理与基本流程
3. 在恒温、光照充足的培养室 内进行培养,定期观察并记录生
长情况。
4. 当植株生长至一定大小时, 进行炼苗处理,提高其适应外部
不受范围
技术优点与应用范围
农业生产
用于繁殖优良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医药产业
用于繁殖药用植物,提取药物成分。
园林绿化
繁殖花卉、树木等观赏植物,丰富城市绿化 。
科研实验
用于植物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原理与基本流程
• 技术原理: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基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 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条 件和激素配比,可以诱导植物细胞或组织进行分裂、生长和分 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保持品种特性
无糖组培技术可以确保观赏植物幼 苗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提高观 赏价值。
果树与林木的优质苗木繁育
植物的无糖组培技术
1 2
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类型的细胞逐 渐产生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细胞脱分化的概念
细胞脱分化是指分化成熟的细胞回复到未分化状 态的过程。
3
植物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调控
植物细胞分化与脱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植物激素、营养物质、外界环境等。
植物激素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激素 之一,它能够刺激细胞的伸长生长
,促进根、茎和叶的发育。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组 织分化,在根尖、芽尖和胚轴等部
位含量较高。
赤霉素的作用
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和 细胞的分裂,还能够打破种子和芽 的休眠,促进萌发。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促进 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逐渐发现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 可以成功地诱导植物组织或细胞在体外生 长和发育。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改进,无糖组培技术 已经变得相对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植物 的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存、作物改良等 方面。
应用领域与优势
• 应用领域:无糖组培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的快速繁殖 、种质资源保存、作物改良等方面。例如,通过该技 术可以快速繁殖珍稀植物,拯救濒危物种;也可以在 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优质植物材料,为农业生产提供 支持。
作物新品种培育
高效育种
无糖组培技术可用于高效育种,通过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筛 选优良变异株系,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缩短育种周期
相较于传统的育种方法,无糖组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 高育种效率。
提高育种准确性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快繁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
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温度等环境因素,以获得最 佳的快繁效果。
病虫害防治及生物安全性问题解决方案
植物材料的保存与运
保存
将植物材料放置在适宜的温度、湿度 和光照条件下保存,定期检查其生长 状况。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植物材料的包 装完整、防止污染和失水,确保其生 命活动正常。
04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操作流程
接种前的准备与消毒工作
01
02
03
设备与器材准备
准备好接种用的培养皿、 培养基、接种工具、酒精 灯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组培瓶 或其他容器中,以备接种使用。
培养基的优化策略与实例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激素比例和种类。
输标02入题
根据培养条件和目的添加其他添加物,如活性炭、抗 生素等。
01
03
实例:以某种植物为例,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激素配 比和种类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
的激素配方和添加物种类与浓度。
消毒工作
对接种环境进行消毒,包 括空气、台面、手等,确 保无菌操作。
培养基制备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需求 ,制备适合的培养基。
接种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灭菌操作
用酒精棉对手部进行消 毒,再使用紫外灯对接
种环境进行灭菌。
切割与消毒
用消毒过的刀片将植物 材料切割成适合的大小 ,再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消毒。
植物的无糖组培技术
外植体的选择
部位
外植体的选择对于无糖组培的成功至关重要。不同部位的外 植体在遗传特性、生理状态、细胞分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影响无糖组培的效果。
生理状态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也会影响无糖诱导分化,而处于休眠状态的外植体 则难以诱导分化。
花卉无糖组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花卉的快速繁殖和种质保存,如玫瑰、百合 、菊花等。
果树无糖组培技术
果树无糖组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果树繁殖方法,可实 现种苗的快速繁殖和脱毒。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苹果、梨、葡萄等常见果树,以及猕猴 桃、火龙果等特色果树。
药用植物无糖组培技术
药用植物无糖组培技术可实现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和种质 保存,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
无糖组培技术的应用范围
无糖组培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01
02
花卉、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快速繁殖。
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高保存效率。
03
04
作物脱毒,提高产量和品质。
人工种子制作,加速新品种的推广。
05
06
生物反应器生产,生产次生代谢产物。
02
无糖组培的基本流程
培养基的制备
1 2
确定培养基配方
大量元素
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硫等对于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至关重要。这些元素可 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基本养分,同时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使植物细胞保持正常状态。
微量元素
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对植物的代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参与了植 物体内多种酶的催化反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机成分
根尖等。
茶树无糖组织培养生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以平阳特早茶树为试验材料,在无糖组织培养条件下,使用IBA 对茶树组培苗进行诱导生根试验。
结果表明,与1/2MS 培养基(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照)相比,1/2MS+0.5mg/L IBA 培养基(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平阳特早茶树组培苗不定根的发生有显著促进作用,生根率达到68%。
本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平阳特早茶树无糖组培生根的技术方案,可为茶树组培苗木繁育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茶树;平阳特早;无糖组织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定根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1-0001-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01.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Rooting Technology of Tea Tree Under Sugar-free Tissue CultureLIU Yaqi ZUO Qiaoli LU Zhanling MA Zhonglian JIAO Mengmin BAO Lu *(College of Horticulture,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Abstract The tea tree Pingyang Tezao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carry out the rooting test of tea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by IBA inducing,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gar-free tissue culture.The result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medium of 1/2MS (no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dded),the medium of 1/2MS+0.5mg/L IBA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dded)could obvi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ventitious root of tea tree Pingyang Tezao tissue culture seedling,and the rooting rate was 68%.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technical scheme of sugar-free tissue culture rooting suitable for tea tree Pingyang Tezao,which coul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the breeding of tea tre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Keywords tea tree;Pingyang Tezao;sugar-free tissue culture;plant growth regulator;adventitious root茶树无糖组织培养生根技术研究刘雅琪左巧丽鲁占领马仲莲焦蒙敏鲍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茶树为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木本植物[1]。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二、具体实例
2、4 无糖组织培养出的植物
Ophiopogon japonicus (L.f. ) Ker- Gawl.
二、具体实例
2、4 无糖组织培养出的植物
Ophiopogon japonicus (L.f. ) Ker- Gawl.
二、具体实例
2、4 无糖组织培养出的植物
Ophiopogon japonicus (L.f. ) Ker- Gawl.
Ophiopogon japonicus (L.f. ) Ker- Gawl.
二、具体实例
目前,公司应用植物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和微环境 控制技术,已完成下列各种花卉和药用植物的人工培 育和快速繁殖,并开始产业化生产。 花卉植物(牡丹、金芯丝兰、大花蕙兰、玉簪、黑竹 等)、药用植物(肉苁蓉、铁皮石斛、红景天等)、 食用真菌(冬虫夏草、桑黄、猪苓等)、经济作物 (马铃薯、西红柿、烟草、甘蔗等)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制作人:王晨曦 植保(药)07 孙伟强 植保(药)07
一、文献综述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 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 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 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 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 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 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 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
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 促进植株的生长。
通过人工或自动调
培养基质
控整个培养室环境iopogon japonicus (L.f. ) Ker- Gawl.
一、文献综述
1.3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势
1、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为种苗繁殖生长 提供最佳的CO2浓度、光照、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提高植株 的光合速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苗齐、苗壮。 2、继代与生根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培养周期缩短了40%以上。 3、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率。 4、消除了小植株生理和形态方面的紊乱,种苗质量显著提高。 5、提高了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特别是对于木本植物来说, 极大地提高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显著提 高。 6、节省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的微繁殖技术相比,种苗 生产综合成本平均降低30%。 7、组培生产工艺的简单化,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 高,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和劳动作业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 上推广应用。 8、培养不受培养容器的限制,可实现穴盘苗商业化生产,也可 实现大规模容器自动工厂化生产。
项目三 组培植物工厂化生产基本技术(任务六 植物无糖离体快繁技术)
一、植物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的来源
1
植物无糖培养微繁
殖技术来源于日本,其
技术的发明人是日本于
叶大学园艺学部环境调
节工学研究室的古在丰
树教授。
2
中国国家外国专家
局和昆明市科技局于
1996 年邀请古在丰树
教授到昆明等地进行学
术讲座,将无糖培养微
繁殖技术传播到中国。
3
如今植物无糖培
形。
(六)试管苗驯化死亡率高
(七)生产成本偏高
由于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损 失、材料变异、生长不良、 培养瓶内植株的生根率低、 驯化期间较高的死亡率等。 各项损失加起来,得到的 数字是惊人的,造成生产
成本高。
PART 5
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的优势和限 制因素
五、无糖培养微繁殖技术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一)光自养微繁殖(无糖培养微繁殖)的优势 1.极大地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污染率大幅度降低 3.试管苗移植到外界的条件下,有非常高的成活率
马铃薯和情人草试管苗在容器内培养20天后移植到温室驯化20天的成活率
植物种类 马铃薯 情人草
处理
有糖培养 无糖培养 有糖培养 无糖培养
调查的苗 试管的成 数 苗数(株)
1500
13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00
2226
1000
852
1500
1441
成苗率 (%) 87.7
96.8
58.2
96.1
驯化成活 数(株)
1086
四、植物有糖培养微繁殖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污染
预防污染是一项艰巨而重 要的工作,能否有效控制 微生物污染是关系到种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节省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的微繁殖 技术相比,种苗生产综合成本平均降低30%。 7) 组培生产工艺的简单化,流程缩短,技术和 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和劳动 作业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8) 培养不受培养容器的限制,可实现穴盘苗商 业化生产,也可实现大规模容器自动工厂化生产。 只需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微繁殖基础上的穴盘苗生 产系统,便可进行穴盘苗商业化生产。
力,或者由于环境条件抑制了其进行光合作用。
小植株表现为生长速度慢、徒长、发育差、生理形
态异常、个体差异大、变异性增加、成活率降低。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是由日本设施园
艺与环境控制专家古在丰树教授在20世
纪80年代末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
定义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
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
小植株生理和形态方面的紊乱,种苗质量显
著提高。
5、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应用前景
无糖组织培养微繁殖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基
础科学研究和实践生产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在无糖组织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环境调节
来促进试管苗生长。因此,可以从环境调节角度来
研究试管苗形态建成、生长发育机理等方面的基础
植物无糖组培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器
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界面
以大豆、海棠、核桃、生姜、甘薯、香 蕉等20多种植物为材料的植物无糖培养 试验表明,无糖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可 提高10%以上,培养周期缩短了25%以
上,生产成本降低了35%以上。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获 得大量的遗传基因相同、生理一致、生长 发育正常、无病无毒的群体植株。 要求植株有高的光合能力或光独光合速率最高。
3.光量子通量、培养容器换气次数等环境因子均对试
管苗生长产生影响。
到目前为止,植物无糖组织快繁技术已经在 60余种植物中获得成功。与有糖培养相比,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特
别是对于木本植物来说,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能显著改善根的质量,提高生根率,消除了
植物无糖培养技术
植物体生长方式
一是植物体靠光合作用进行自然生长(自养) 二是植物体靠培养基中的糖进行生长(异养)
传统的组培中都必须加糖,为小植株提供碳
源或能源。
一般的组培苗生长不好的原因
由于小植株长期靠培养基中的糖进行异养而导致叶
片表层结构发育差,气孔开闭功能差,叶片小,叶
绿素含量降低,继而使小植株丧失了光合作用的能
科学研究。
2.无糖组织快繁技术可有效解决藤木、木本植物
生根难的问题,可进行这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3. 可进行试管苗继代、生根、驯化同步研究,缩短
培养周期。
4.可进行濒危珍稀植物及高附加值植物的人工培
育等方面研究。
5.可进行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研究。
6.随着材料科学、物理农业的发展,以及植物无
糖组织培养技术理论体系的成熟,这一技术将以低
力(能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主要的碳源)。
一、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
与有糖培养微繁技术的根本区别在于碳源
的供给方式不同而引起的植株生理、形态、
生长、发育方面有很多的不同。
在简陋的温室中都能成活,生长成本低,
能进行自动化环境控制和很少的人工操作。
1. 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
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 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 养生长。 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 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 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成本生产高质量种苗的优势,应用于植物种苗工厂
化生产。
数字植物工厂不占用农用耕地,产品
安全无污染,操作省力,机械化程度高, 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的几十倍甚至上 百倍,因此又被认为是21世纪解决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 航天工程、月球和其他星球探索过程中 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
3) 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
污染率。
培养基中除去糖以后,微生物失去了最佳繁殖的营
养条件,污染的机率减少。由此极大 地减少了植物 的损失;并可减轻工人工作的劳动负荷,从而提高 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无糖培养中,可以允许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存在,
只有它们不是病原菌。
4) 消除了小植株生理和形态方面的紊乱,种苗 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人为的环境控制来为小植株的生长提供各种 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CO2、营养、促进容 器内空气的流通速度等生长条件,并且可以不使 用激素或只使用很少的激素,因此,在无糖培养 微繁殖中,小植株生理和形态发育正常。
2.在植物无糖组织培养中,培养基质对试管苗生长来 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Afreen-Zobayed等 (1999)对甘薯进行了琼脂、gellan gum、蛭石、 cellulose和Florialite等五种不同培养基质的无糖培养比 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Florialite为培养基质生产 的试管苗质量优于以琼脂作为培养基质产生的试管苗, 其中叶、根鲜重分别是后者的2.4和2.9倍,干重分别是
植物(海棠)无糖培养与常规培养的试验对照
三、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限制因素
1) 需要相对复杂的微环境(容器内环境)控制的知识和技巧
实际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原因就是需要应用微环境控
制方面专业的技术。没有充分理解容器中小植株的生理特性, 容器内的环境,容器外的环境,培养容器的物理或构造特性 之间的关系,将不可能成功地应用光自养微繁殖系统,使用 最少的能源和原料生产高品质的植株。光自养微繁殖控制系
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促
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苗齐、苗壮。例如:康乃
馨(Kozai,1988),烟草(Fujiwara,1993),
马铃薯(Heo,1999),咖啡(Nguyen,1997),西红柿
(Kubota,2000),等等。
2) 继代与生根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培养周期缩短 了40%以上。
种类,以CO2 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
过输入CO2 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
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 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 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植物无糖培养控制系统主体硬件构造
植物无糖组培室、大型培养箱及其环境控制系统
环境(温度、湿度、CO2)传感器
3 使用多功能大型培养容器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由于培养基中糖的存 在,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说只能使用
小的培养容器。
而无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使用糖及各类有 机物质,极大地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可以使用 各种类型的培养容器,小至试管,大至培养室。
4 多孔的无机材料作为培养基质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通常使用琼脂作为培养 基质;
1.在植物无糖组织快繁技术的应用中,CO2的供给和浓
度的调控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CO2补充方式:是在密封的容器上使用透气膜,通过
自然换气方式提供小植株光合作用所需的CO2。随着
无糖组织培养培养容器的不断增大,强制性换气系统
得到了应用。与自然换气相比,强制性换气具有CO2
浓度容易控制,操用方便,植物生长发育加快等特点。
•而无糖培养主要是采用多孔的无机物质,如蛭
石、珍珠岩、纤维、Florialite(一种蛭石和纤
维的混合物)作为培养基质,可以极大地提高
小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肖玉兰,2003)。
5 闭锁型培养室
传统组织培养中的培养室是半开放的,有许多的窗 户以利于阳光直接进入培养室,但自然光在进入培养 室的同时也增加了降温的成本,而且,一年四季、春 夏秋冬,晴天、阴天、雨天,早晨、中午、下午、光 的强度和分布是不均匀的。 而无糖培养采用的是闭锁型的培养室,通过人工或 自动调控整个培养室环境,能周年进行稳定的生产。
2 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很少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
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基的配方以及激素
的用量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上;
而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 制的基础上,根据容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 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环境湿度、温度、培 养基质等)来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 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5) 提高了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特别是对于
木本植物来说,极大地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显著提高。
情人草和马铃薯小植株在容器内培养和移植到温室
驯化后的成活率得出:马铃薯的最终成苗率,在无
糖培养的条件下是96%,在有糖培养的条件下是
72%,情人草在无糖培养的条件下是91%,在有糖
培养的条件下是62%。
统的复杂性会导致设施设计的失败,必须在充分认识和理解
了光自养微繁殖的原理后,才能取得成功。
2) 培养的植物材料受到限制 与一般的微繁殖相比,光自养微繁殖需要较 高质量的芽和茎,外植体需具有一定的叶面 积,带绿色子叶的体细胞胚也可进行光自养 生长。外植体的质量越好培养效果越佳。
四、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洁净植物无糖培养室 大型植物无糖培养装置
二、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势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改革了传统的用糖 和瓶子作为碳源营养和生存空间的技术方 法,增加了植物生长和生化反应所需的物 质流的交换和循环,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
育,实现了优质苗低成本的生产。
1) 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为种苗繁殖生长提供最佳的CO2浓度、光照、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