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合集下载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金属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采矿活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矿山废弃地土壤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阐述了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植物修复技术和对各种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的植物研究现状。

关键字:矿山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超富集Reviews on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contaminated soil in mining areaHuang Wei ,Wang JunSchool of resource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2Abstract:Metal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were caused by mi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Mining activities destructed the ecological balance, caused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waste soil of serious mine. Using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to treat the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and difficulty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mine,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status of hyperaccumulation plant for different kinds of heavy metals have been expounded. Keywords:Min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Phytoremediation, Hyperaccumulator前言随着矿业的迅速发展,矿区乃至矿业城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之一[1-3]。

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营造研究_以湖南冷水江锑矿区为例.kdh

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营造研究_以湖南冷水江锑矿区为例.kdh

0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工矿废弃地对土地的侵占和环境污染加剧了人地矛盾,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并且因开采冶炼而产生的废气,通过大气循环后沉淀溶解于土壤,从而导致对土地的生境严重破坏而形成限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子,使得废弃地成为不毛之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个惜地如金、以人为本的年代,对采矿废弃地进行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巨大现实和研究意义[1-3]。

由于废弃地土壤结构差,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及生长元素都逐步消退,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又较高,因此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国内外在废弃地复垦研究上也有了一些成果。

但关于有色金属矿山废弃地植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7sx13)。

第一作者简介:李斌,男,1983年出生,湖南涟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造景、景观规划设计等方向研究。

通信地址:410004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E-mail :bobo13410@ 。

收稿日期:2009-12-22,修回日期:2010-01-25。

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营造研究——以湖南冷水江锑矿区为例李斌1,陈月华1,童方平2,李贵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410004;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长沙410004)摘要:锑矿废弃地主要为重金属污染林地,植被恢复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植物生长的生境,其中最关键的是改良土壤环境。

基于土壤环境改良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结合生态学要求构建近自然群落,增强物种多样性,通过生态学、景观设计学,使原有破碎化景观“变废为宝”。

通过对国内外采矿废弃地复垦技术的研究以及冷水江当地乡土植被群落调查及锑矿区的现场踏勘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类似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修复手段,并结合植物造景原理提出可持续景观营造模式。

湖南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

湖南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

湖南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
胡晓先;任伯帜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前沿》
【年(卷),期】2016(006)002
【摘要】金属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湖南锰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土壤遭受严重破坏,并且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本文结合当今湖南锰矿区的资源开采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全面介绍了当前的各种修复措施: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植物修复等,并着重介绍了联合修复技术,同时指出了各项措施的进展、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对螯合剂-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不仅能够节约修复成本,又能够降低生物毒性以及环境风险性。

【总页数】9页(P13-21)
【作者】胡晓先;任伯帜
【作者单位】[1]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1]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
【相关文献】
1.八一锰矿恢复区(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J], 唐文杰;邓华;李蘅;周玉婵
2.湖南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探究 [J], 胡菲菲
3.锰矿农作物恢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模糊综合评价 [J], 赖燕平;唐文杰;邓华;李明顺;于方明;李艺
4.湘西北锰矿床成矿模式研究--以湖南花垣民乐锰矿床为例 [J], 杨绍祥;劳可通
5.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重点污染企业影响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J], 徐源;师华定;王超;费杨;于靖靖;舒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农业大省,农业种植业占据了湖南省绝大部分土地。

随着农业生产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土地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已成为当前湖南省农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湖南省针对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VIP+n”修复措施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耕地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据统计,湖南省耕地面积为3532.5万亩,其中有近30%的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其中主要受到镉、铬、铅、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成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VIP+n”修复措施的提出针对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VIP+n”修复措施。

“VIP”代表着“植物修复、石灰矿石复合修复和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修复”,而“n”代表了“外源物质修复”,包括有机质、微生物等。

这一修复措施综合运用了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和外源物质修复等多种手段,以期能够更加全面、高效地解决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

1.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在“VIP+n”修复措施中,植物修复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关研究表明,一些植物具有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如铜绿微量植物、拟南芥等,可以通过植物修复来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湖南省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耕地上进行了植物修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某些污染土壤中种植铜绿微量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镉、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2. 石灰矿石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针对湖南省酸性土壤和铜、铅等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的情况,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石灰矿石复合修复技术。

该技术通过投入适量的石灰矿石和其他修复剂,来中和土壤酸度并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抗多元重金属植物的有效筛选及生态修复研究——以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区为例

抗多元重金属植物的有效筛选及生态修复研究——以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区为例

抗多元重金属植物的有效筛选及生态修复研究——以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区为例高洁;周举军;李桂芳;蔡玉;魏德良;邓斌;雷华平【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应矿区生长的抗多元重金属植物.[方法]将采集的样品干燥、研磨,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重金属Cu、Pb和Zn的含量,计算出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从而挑选出抗性强与转运效果佳的植物.[结果]柿竹园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植被覆盖率低.三棱草和木贼对Cu、Zn、Pb都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和较强的转运能力,适合作为修复植物.葛根、蛇葡萄对Cu、Zn、Pb有很好的耐性,适合作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及提升植被覆盖率的植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重金属治理提供科学依据.%[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multivariate-heavy-metal-plants adapted to the growth of mining area.[Method]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dried and ground.Then the microwave digestion technique 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ions Cu,Pb and Zn in the samples.Finally,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enrichment factor were calculated,and the plants with strong resistance and good effect were selected.[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avy metal contents were high in the Shizhuyuan mining area with low vegetation coverage.Pinellia ternata and Equisetum hyemale on Cu,Zn,Pb have better enrichment ability and strong transport capacity,and they were suitable for soil restoration.Radix puerariae and Ampelopsis sinica have good tolerance to Cu,Zn and Pb,and they suitable for enriching biodiversity and improving vegetation cover.[Conclusion]The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mining are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7【总页数】4页(P90-92,242)【关键词】柿竹园;先锋植物;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作者】高洁;周举军;李桂芳;蔡玉;魏德良;邓斌;雷华平【作者单位】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药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药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药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药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X53郴州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拥有大面积严重的有色金属废旧矿区。

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植物修复研究

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植物修复研究

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来清除污染物的环境修复技术。

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到植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园区、矿区和农业区等不同污染环境的修复项目中。

研究表明,一些植物生长适应性强,能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生存,并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植物被称为超富集植物,如拟南芥、金合欢、柳叶菜等。

超富集植物特别适合用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植物修复研究。

超富集植物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超富集植物本身,直接将其种植在受污染区域,通过吸收和转移重金属来修复环境;另一种是使用非超富集植物,但是将超富集植物的基因转移到非超富集植物中,使得非超富集植物也具备超富集植物的超净化能力。

目前,使用超富集植物进行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的热点之一。

植物对于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具有吸收和转移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受到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的影响,还受到土壤环境的影响。

研究发现,超富集植物在重金属富集方面存在着物种选择性。

不同的超富集植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有不同的吸收效率。

例如,拟南芥对镉的吸收效率最高,而柳叶菜对铜的吸收效率最高。

此外,土壤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超富集植物的富集效果。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pH值、水分含量等都会影响植物的富集效果。

因此,在进行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时,需要选择适合本地土壤环境的超富集植物,并结合土壤环境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调整。

除了生理环境的影响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安全问题。

在进行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时,需要选择植物的生长周期短、生长结构简单、不具有毒性的植物,并确保超富集植物的富集量不会超过生态安全的极限。

总之,超富集植物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获得了广泛关注。

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超富集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效率、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安全问题。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恶化问题逐渐凸显。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湖南省这样的农业大省中更是备受关注。

据统计,湖南省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有铅、镉、汞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现象,对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1.2 研究意义VIP+n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减轻耕地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提高土壤的品质和生产力。

其修复原理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可以较快地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VIP+n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可行性的技术途径。

通过大量的实地试验和研究,不断优化和改进VIP+n修复技术,提高了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VIP+n修复技术在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和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湖南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VIP+n修复技术介绍VIP+n修复技术是一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手段,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可溶性或难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VIP+n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

VIP+n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三种方法。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蓄积或转化,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溶解度,使其转化为不活性或难溶态化合物。

物理修复则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修复,如土壤深松、覆盖等。

VIP+n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

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与研究进展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粮仓,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省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围绕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介绍其修复措施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一、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据统计,湖南省耕地面积为3347.7万亩,其中有一部分受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砷、镉、铬、铅等,它们具有较强的毒性和生物富集性,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湖南省,随着农业化肥、化学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的大量使用,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二、VIP+n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VIP+n修复技术是指基于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植物提取”(V)、“刺激植物吸收”(I)、“激活土壤微生物”(P)、“修复土壤环境”(n)四个步骤组成。

在湖南省的实践中,VIP+n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植物提取,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种植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实践证明,有些植物如韭菜、苜蓿、大豆等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通过刺激植物吸收,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

湖南省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然后,通过激活土壤微生物,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还原、吸附和解毒作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湖南省开展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研究工作,发现了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性和解毒能力的微生物种类,并将其应用于土壤修复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修复土壤环境,可以综合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减轻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2 4 00 1
)1


到 了 一 定 的 提 升 并 且 作 为 将 汞 向 日g ( 0 ) 还 原 并 且 将 [ j 因 此 很 多植物 能够从 土壤 中吸 收一 定的大 量的 其 发挥 2
,
一 定的 经 济收益 严重的 污染
,
;
但是
,
,
这 些 有 色金 属 的 存 在 也 对 土 壤 造 成 了
湖 南省有 色 金属矿 区重金属污 染土壤 的植物修 复
胡伟杰 湖 南 师范 大 学 附属 中学 ( 摘 要 湖 南 省 有 着 金 属 之 乡 的 称 号 这 也 表 明 了 其 有 色金 属 的 含量 比 较 多 对 于有 色 金属 来 说 对其 合理 利 用 能够 获 得
:
, 。 ,
湖南
长沙


, ,
,
,
善 这种 污 染现状
,
从 而 能 够使 得 土 地 性

质得 到积 极 的 改善
;
,

因 素与条件

,
使 其能够积 极发挥 自身的作 用

,
,
Hale Waihona Puke 使 土 地得 到 一极 发 挥 自身 的 作 用 关 键 词 : 有 色 金属
前言
,
;
湖南省
;
重金 属 污 染
,
植 物修 复
定 的改善 ( 三 ) 植物稳定 所 谓 植 物 稳 定 主 要 是 合 理 借 助 植 物 根 系 的作 用 植 物 根 系 的 吸 收 能 力 比 较 强 而 且 表 面 积 比 较 大
,

, ,

土 壤 中 的 重 金 属 会 向 下 渗 透 这 又 对 地下 水 造 成 相 应的 污 染 问 题 另 外 由 于 污 染 的 土 壤 受 到 一 定 暴 露 借助 土壤颗 粒物 的形式 有毒 的重金属 来说

浅谈矿山生态修复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以湖南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生态修复为例

浅谈矿山生态修复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以湖南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生态修复为例

3 矿山生态修复植物选择
3.1 矿山及周边植被调查 经过对本矿区及周边现场实地勘查,发现矿区内
的植物种类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 其中,乔木有 马尾松、 湿地松 ( Pinus elliottii) 、 柏木 ( Cupressus fune⁃ bris) 、香樟、木荷( Schima superba) 、石楠、枫香树、杉木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 杜 英 ( Elaeocarpus decipi⁃ ens) 等,灌木主要有檵木、马桑( Coriaria nepalensis) 、盐 肤木 ( Rhus chinensis) 、 白 背 叶 ( Mallotus apelta) 、 山 莓 ( Rubus corchorifolius)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插 田泡( Rubus coreanus) 、 紫穗槐、 山橿 ( Lindera reflexa) 等,草本主要有蕨类( Pteridophyta) 、白茅、鹅肠菜( My⁃ osoton aquaticum) 、狗牙根、葱兰( Zephyranthes candida) 等,藤 本 包 括 葛 ( Pueraria montana ) 、 紫 藤 ( Wisteria sinensis) 等。 从整体植物调查结果来看,在本次矿山治 理中能够利用的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乡土植物在当地世代繁衍,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演 替过程,已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融为一体,最适 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对各种自然灾害具有较强的抗逆 性[6] 。 另外,乡土树种种类多取材方便,不用长途运输 成本较低,易养护管理,在植被建设中具有其他引进植 物种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优先 选用乡土树种不仅可以避免外来物种造成的入侵风 险,而且还能更好地形成当地的景观特色和文化,一举 多得。 2.3 遵循矿山生态环境原则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根据历年来学者们对湖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主要污染来源、分布和重金属治理的主要方法及相关性研究。

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1引言近20年来,长沙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给城市土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湖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全省受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高达13 %。

魏本杰等对湘江流域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积累在土壤耕作层(0~30),下层土壤污染较轻[1]。

在各种污染因素中,重金属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又不易在生物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分解,受到有关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湖南土壤重金属的早期污染可追溯至湖南工业初期的作坊,如电镀、化工、印染、皮革、搪瓷、制药、冶炼、仪表厂等,这些作坊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二三十年来的积累效应,显著增加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

随着湖南各城市的都市化迅速发展,郊区乡镇工业兴起,加快了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以及汽车尾气等,这些已经逐渐取代农药和污水灌溉,成为现在湖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来源以及总结了相关土壤重金属处理方法。

2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按照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不同和土壤的性质不同。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土壤农化调控法、工程物理化学法及生物修复法。

2.1 工程物理化学法工程物理化学法是指通过机械法、物理化学法等手段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期应用该方法效果较好。

主要包括:客土法、淋洗沉淀法等。

2.1.1 客土法客土法是以非污染土壤将污染土壤覆盖或以非污染土壤置换污染土壤,使污染土壤得到恢复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1期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V o l.26 N o.1 2006年2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FOR ESTR Y UN I V ER S IT Y Feb.2006 Ξ[文章编号]1000-2502(2006)01-0125-04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孙 健,铁柏清,钱 湛,毛晓茜杨佘维赵 婷(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 要] 随着湖南有色金属矿产的大规模开采,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随尾矿砂进入矿区周边土壤,造成大面积的面源污染,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时有发生.在综合评价湖南省主要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周边优势植物物种进行现场实地筛选和研究,论述了利用累积和超累积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从而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 环境科学;重金属;超累积植物;植物修复;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湖南省[中图分类号] X758;X53 [文献标识码] AAna lysis of the Fea sib il ity of Util iz i ng Plan ts to Repa ir HeavyM eta l-con tam i na ted So ils of Non-ferrous M eta l M i ne Area i n Hunan Prov i nceSUN J ian,T IE Bo2qing,Q I AN Zhan,M AO X iao2qian,YAN G She2w ei,ZHAO T ing (Co llege of R 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H una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Changsha410128,H unan,Ch ina)Abstract:W ith the large scale exp lo itati on of the N on2ferrousM etalM ine in H unan P rovince,a large amount of heavy m etal entered m ining area so il w ith the tailing.T he p roblem of so il’s heavy m etal po lluti on has becom e mo re and mo re severe.T h rough investigati on in the po lluti on scene,the current situati on of heavy m etal-contam inated so ils of the N on2ferrous M etal M ine w as comp rehensively app raised.T hen m any advantage p lant species around the m ining area w ere screened and studied.A lo t of app roaches have ach ieved in the investigati on and cultivati on of hyperaccum ulato r p lants rh izo sphere p rocesses and m ani pulati on,the m echanis m s of hyperaccum ulati on,to lerance and detoxificati on to heavy m etals.O n the w ho le,the paper has p 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ccum ulato r p lants o r hyperaccum ulato rs to repair heavy m etal2contam inated so ils and offered a scientific basis w ith the removal of heavy m etals from heavy m etal2contam inated so ils,reclai m ati on and eco2resto rati on of the N on2ferrous M etal M ine area.Key words:environm ental science;heavy m etal;hyperaccum ulato r;phyto rem ediati on;so il’s reclai m ati on;eco2resto rati on;H unan p rovince1 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湖南省有色金属矿藏十分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迄今为止,在湖南境内已发现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矿产17种,已探明有色金属矿床340多处[1,2].有色金属矿产的大规模开发一方面给湖南省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加重了对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色金属矿由于品位低、提取工艺复杂,固体废弃物产量大,破坏和压占了大量土地.多年积累下来,面临的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问题十分严重.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会导致大量尾矿的产生.据统计,平均每开采1t矿石将产生0.92t尾矿砂,其中包含的高浓度重金属对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将产生严重抑制和毒害作用.矿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矿山开采所排放的大量酸性矿井水和尾矿砂中所包含的高浓度重金属造成的,其中尤以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最大[3~5].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环境产生危害:(1)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向Ξ[收稿日期]2005208210[基金项目]中日合作丰田基金项目资助(Toyo ta Fund D012B32010)、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040PT02)资助.[作者简介]孙 健(1980-),男,侗族,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621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第26卷下渗透,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污染.(2)受污染的土壤直接暴露在环境中,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收.(3)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酸雨、施加某些土壤添加剂等因素提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使得重金属较容易为植物吸收利用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级上的生物产生毒害.(4)有毒重金属进人土壤后不易分解而转化或富集,所以它所产生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危害极大.在湖南省境内土壤重金属污染表现为以Pb、Zn2种重金属为主,同时伴生着Cd、Cu、A s3种重金属复合污染为主要特征,极大地增加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和土地复垦的难度.2 湖南省近年来由于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公害事件近年来,随着湖南省有色金属采矿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众多以个人和集体为单位的小型矿藏的非法开采、违规作业以及废水、废渣随意排放,使得矿区周围土壤和水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日益加重,由此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也时有发生.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湘江流域开矿冶金企业不断增加,使湘江一些河段水质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凡湘江河段靠近重要厂矿的区域,重金属污染都很严重,如株洲渌口河段、株洲霞湾段、长沙暮云镇河段等.在郴州市骑田岭南麓,北湖区、临武县、宜章县交界处的香花岭锡矿安源工区,近年来由于乱采滥挖,选锡洗砂过程中产生的A s、Pb、Cu、Cd等重金属已污染了当地的杨家河及武水河,沿河20万人受到污染水的影响.由于有色金属矿山和铀矿开采引起的Pb、Cd、H g、A s等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已相当严重,受污染面积达2.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部分地区土壤中Pb、Cd、H g、A s高出正常值数倍至数百倍,从而出现了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东河流域的农业土壤由于长期受上游有色金属矿的矿毒水污染,特别是1985年特大山洪将东坡120万t的尾砂坝冲垮,尾矿砂覆盖于该区域的农田上,造成农田土壤被重金属严重污染,其上生长的粮食作物和其它作物的产量明显下降,并不同程度地存在品质问题.当地群众由于长期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蔬菜、瓜果和饮用受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和河水,致使地方病流行,包括由多种重金属在人体中积累所导致的各类病症,且当地癌症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6].因此,有效地治理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促进矿区土地复垦及其生态植被恢复以实现湖南省矿业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已成为了当务之急.3 湖南省境内累积和超累积植物的调查与筛选3.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p hyto rem ediati on)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它是一门新兴起的应用技术,已被当今世界迅速而广泛接受,正在全球应用和发展[7].该项技术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可分为:植物提取(Phytoex tracti on)、植物挥发(Phytovo latilizati on)、植物稳定或固化(Phyto stab ilizati on)、植物根系过滤(R h izofiltrati on)等.与传统方法相比,植物修复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修复方法的不足,但其自身亦表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如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等.针对以上各种修复技术的利弊,不少科学家将植物修复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结合形成的植物组合修复技术克服了上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不足,为最大限度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短期内进入实际应用推广提供了可能.3.2 湖南省境内具有修复潜力植物物种的筛选及其重金属积累特性研究利用植物吸收并通过收割以去除重金属元素,是治理土壤中这类污染物的根本途径.不管是植物提取、挥发还是植物稳定、植物根滤作用,植物本身的特性是决定污染治理效率的关键.因而,累积、超累积植物对于土壤金属污染修复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寻找与筛选适宜的植物始终是植物修复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湖南有色金属丰富,矿区众多,对野外矿山开采或冶炼区进行调查研究,有望寻找到原生的重金属超积累生态型植物.在最近几年中,通过对湖南省部分有色金属矿区周边优势植物物种的筛选和其对重金属复合及单一污染抗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现已在湖南省某铅锌矿区发现雀稗P asp a lum thunberg ii、双穗雀稗P.d istichum、黄花穗S id a rho m bif olia、银合欢L eucaena leucocep ha la4个优势种植物能够成功地在铅锌尾矿上定居.研究结果表明:在这4种植物的组织中Cu和Zn的浓度,在雀稗和双穗雀稗根中Zn的浓度分别为344.2 m g kg和331.9m g kg,达到了较高浓度水平.雀稗所吸收的Pb大部分被滞留在根部,使之较少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光合作用功能及生长,从而使植物对重金属Pb环境更具耐性.相反,双穗雀稗和黄花穗所吸收的Pb则较多地被转移到便于收获移走的地上部分,因而具有较大的植物修复潜力.木本植物银合欢所吸收的重金属Pb 总量的80%以上是积累在根、茎的皮和木质部及枝条部分,只有15%左右分布在叶片中.这表明,随着植物的生长,有越来越多的Pb 被吸收和累积在更新周期较长的器官中,只有很小的比例会随着落叶而归还到环境中去.这就意味着等到植物收割后植物体内富集的大部分重金属会从污染土壤中除去,经过多次种植和收割就可以使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逐渐降低,从而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盆栽实验和大田试验,对高羊毛F estuca a rund inacea L .、早熟禾P oa p ra tensis L .、黑麦草L olium p erenneL .、紫花苜蓿M ed icag o S a tiva L .等4种有色金属矿区周边优势植物物种在原始状态和在施加土壤改良剂2种情况下对重金属元素的抗性及其富集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羊毛、早熟禾、黑麦草、紫花苜蓿在纯尾矿污染土壤或处理的尾矿污染土壤上都能生长.加入改良剂(CaCO 3)和有机肥(菜枯)使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的4种草坪草生物量显著增加,虽然植物体中的Cd 、Pb 、Zn 元素浓度下降,但Cu 元素浓度反而上升,结果为单位面积上草坪草吸收各重金属元素的量均有所增加,从而证明了利用改良措施与草坪草相结合的方法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龙须草对重金属耐性机制的研究发现,龙须草在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也能生长,在与实际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浓度相当条件下生长正常.说明该植物的根系对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强的抗性,因而可用于尾矿砂的固定和矿区植被重建.另外,在超累积植物的发掘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薛生国等人在湖南省发现了一种锰超累积植物——商陆P hy tolacca acinosa Roxb [8];陈同斌等在湖南常德发现了超富集砷的风尾蕨植物——蜈蚣草[9];中科院韦朝阳等人在湖南发现砷超累积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 teris cretica L .[10];湖南农业大学曾清如等人在湖南郴州东坡铅锌尾矿砂的严重污染区发现并种植了对重金属有明显抗性的杨树[6].4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复垦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分析利用累积或超累积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物理、化学和其他生物修复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植物的吸收、富集、提取和挥发可以永久地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2)修复植物的稳定作用可以绿化污染土壤,使地表稳定,防止污染土壤因风蚀或水土流失而带来的污染扩散问题.(3)可以尽可能减少由于土壤清洁造成的场地破坏,对环境扰动少,减少来自公众的关注和担心.(4)经植物修复过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都会增加,一般适用于农作物种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5)修复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防止污染物质对地下水的二次污染.(6)重金属超累积植物所累积的重金属在技术成熟时可进行回收,从而也能创造一些经济效益.(7)植物修复的过程也是绿化环境的过程,易被社会所接受.(8)植物修复成本低,可以在大面积污染土壤上使用.植物修复的以上众多优点证明了利用超累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利用超累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在技术上是否可行,首先在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与修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有效,其先决条件是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重金属从根向上部分转移的能力[11].重金属在土壤中一般以多种形态赋存,不同的化学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是指能被该土地上生存的生物(通常为植物)所吸收的那部分重金属[12].植物提取的首要目标应是减少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浓度,而不是土壤重金属总量,所以植物提取技术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态的吸收.对此,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农艺调控措施或向土壤中添加改良剂、螯合剂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活化和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各种存在形态向生物有效态转化,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率.除此之外,人们还在日常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植物修复技术的强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及其他辅助措施加以实施和强化.有了技术支持并证明其实践可行性后,具体如何实施便成了主要任务.针对有色金属尾矿污染区土壤条件恶劣,在矿区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和植被恢复,首先必须筛选出对重金属具有抗性的先锋优势植物物种.当这些植物在尾矿废弃地成功定居后,通过对矿渣这种恶劣生境进行有目的地改造,植被可望在矿渣上得以恢复,再通过种植累积或超累积植物的提取作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除去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设想:(1)在矿渣上覆盖表土和增施有机肥.束文圣等[13]认为,尾矿的重金属毒性,尤其是有效态Zn 和Cd 的毒性是影响植物定居的限制因子,极端贫瘠是影响植物定居的另一重要因素.所以,应在局部地区覆盖表土使具较强生长扩散能力的草本植物恢复起来,然后逐渐扩展,加快植被的恢复重建.矿渣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毒性使植物对无机养分的利用率降低,增施某些有机肥后,可抑制一些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从而抑制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14,15].肥料本身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有机质,为植被的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的生境条件.(2)施加酸碱改良剂,调节矿渣的pH 值.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范围的酸碱度,而尾矿污染区土壤pH 值一般偏低.如尾砂微生物(如硫杆菌)氧化产生的酸性环境导致土壤pH 值降低是影响植物定居的最大限制性因子之一.王新等通过实验证明,石灰加Ca 、M g 、P 肥处理后,重金属元素形态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交换态含量减少而碳酸盐态含量增加,从而降低了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721第1期孙 健等:湖南省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821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第26卷中的迁移.尽管利用植物修复和复垦矿区污染土壤存在众多优势并具有实践可行性,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例如,尾砂库的一般堆积高度大于5m,而目前所发现具有修复潜力的植物基本上是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根系较浅,它对于表层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而对深层污染的处理效果较差.对此,有人提出采用诱导性植物提取技术.就是通过添加化学螯合剂来改变植物根际土壤化学环境等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能力,或通过细菌、真菌作用提高污染物根系的库容[7,16].植物修复是以植物为载体的修复过程,无论修复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还是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最终都需要将植物累积的干物质从修复过的污染土壤上移走.而目前修复植物的生物量的处理方法还仅仅处于研究阶段,众多处理方法还存在二次污染、经济、社会认可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除此之外,尾矿砂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尾砂透气性能、根系微生物种类和环境也均会不同程度对植物生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仍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5 讨论利用累积或超累积植物修复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实践应用方面都是切实可行的,尽管目前这种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和完善,然而其以其它修复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成为了当今国内外学术界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在湖南省用累积或超累积植物治理和复垦重金属污染土壤虽然还主要集中在试验和尝试性阶段,但不乏也有一些成功的工程应用实例.例如王凯荣等人在湖南安化镉污染严重的铀矿区调整农田种植制度,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应用种桑养蚕、种植纤维作物,达到了镉污染土地的安全高效利用,农民、政府、矿区三满意的效果[17];曾清如等人在湖南郴州东坡铅锌尾矿砂的严重污染区种植对重金属有明显抗性的杨树,利用该种树生长快、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净化土壤的特点,不仅美化了环境,净化了土壤,且利用该树材质来生产火柴,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等[6].在对矿业废弃地复垦中,往往不但要求在废弃地上重新种上植物,而且还要使废弃地可以重新利用来进行农业生产.这就需要逐渐将基质中的重金属浓度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这时候累积或超累积植物就可以极大地发挥其富集高浓度重金属的修复潜力了.为了在有毒金属矿区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可自我维持的植被,可以先选择一些能够同时耐受特定金属、干旱和低营养水平胁迫的先锋植物.在这些耐性先锋种生长过一段时间或经一定程度修复后的金属污染地上种累积或超累积植物将更有助于把重金属从污染地中清除、加快矿区土地的复垦、生态植被恢复和减少地下水的污染,从而将重金属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参 考 文 献][1] 谢炳庚,李晓青.湖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地域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6,16(4):79-82[2] 谢文安,谢玲琳.湖南省有色金属概论[J].地质勘探,1991,27(7):92-96.[3] 蔡美芳,党 志,文 震,等.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危害性评估研究[J].生态环境,2004,13(1):6-8.[4] 谢荣秀,田大伦,方 晰.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2):38-41.[5] 郭亚平,胡曰利.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2):59-62.[6] 曾清如,杨仁斌,铁柏清,等.郴县东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农田的防治技术和生态利用模式[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5):428-432.[7] Salt D E,B laylock M,Kum ar N P B A,et al.Phyto rem ediati on:a novel stategy fo r the removal of toxicetals from the envirom ent using p lant[J].B i o2techno logy,1995,13:468-474.[8] 薛生国.中国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2商陆[J].生态学报,2003,23(5):935-937.[9] 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J].科学通报,2002,47(3):207-210.[10] W ei C Y,Chen T B,H uang Z C,et al.C retan B rake(P teris cretica L.):a A rsenic2accum ulating P lant[J].A cta Eco logical Sinica,2002,22(5):777-778.[11] Carlo s G,Itzia A.Phytoextracti on:a co st2effective p lant-based techno logy fo r the removal of m etals from the environm ent[J].B i o resource T echno logy,2001,77:229-236.[12] 尚爱安,刘玉荣,梁重山.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土壤,2000,6:294-300.[13] 束文圣,蓝崇钰,张志权.凡口铅锌尾矿影响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1997,8(3):314-318.[14] 傅显华,吴启堂.不同物料对叶菜吸收镉铅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5,14(4):145-149.[15] 珠 云,王子键,王文化,等.Se和环境中富里酸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及生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1997,8(4):439-444.[16] Stomp A M,H an K H,W ilbert S,et al.Genetic strategies fo r enhancing phyto rem ediati on[J].A nn.N Y A cad.Sci.,1994,721:481-492.[17] 王凯荣,陈朝明,龚惠群,等.工矿污染农田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3):97-101.[本文编校:谢荣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