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件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N
N p (BT Rsi Bg ) (We Wi W p) Gp Bg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BTi
(1 m) 1 Swc
(C
f
CwSwc )P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
N
N p (BT Rsi Bg ) (We Wi W p) Gp Bg
第一节 物质平衡方法
弹性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形成条件: 无注水,有边底水,无气顶,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
m 0; Rp Rs Rsi ;Wi 0;
N
N p (BT (Rsi Rp )Bg ) (We Wi W p)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步骤:
历史拟合
动态预测
校正完善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的三个阶段:
历史拟合:利用已生产的开发资料,再现油田已开发的历 程,寻找油田开发的规律;(排除干扰)
动态预测:将拟合建立的动态描述方法用于规划和预报以 后的生产,并对调整措施提供帮助;
校正和完善:将预测指标和实际生产资料进行对比,校正 和完善动态变化规律。(识别偶然因素的影响、纠正错误、 校正因不周而出现的偏差)
NRsi

mNBoi Bgi

Np

Rp
(N

N p )Rs Bg

3)水侵入区体积 (We Wi Wp )Bw
Bw 1
(We Wi Wp )
4)孔隙体积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压力变化导致
NBoi 1
1 Swc
m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油藏开发与采收
1
水热取油
2
探索水热取油技术,包括热采和注
水技术的原理和实施。
3
压裂技术
4
介绍压裂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以提高产量。
天然气压采技术
介绍天然气压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以提高采收率。
水驱采油
研究水驱采油方法,以增强油田的 产能。
油藏管理与评估
油藏应力状况评估
油藏开发方案评估
了解如何评估油藏应力状况, 以优化产能。
地震储量和确定地下结构。
井下地震
了解井下地震技术的原理 和应用,以优化油气生产。
油藏数学模型
黏度模型 压力模型 渗透率模型
分析不同黏度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并选择 合适的生产方法。
研究油藏中的压力变化,以预测生产效率 并优化采收方案。
评估油藏渗透率的影响,以确定适当的采 收措施。
评估不同油藏开发方案的成 本效益和可行性。
产量预测和优化
使用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预 测油气产量,并优化采收。
结论
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以及油藏工程在油气开采中的重要性。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本课程将介绍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油藏概论
油藏的定义
了解油藏的定义和其在能源行业中的重要性。
油藏分类
探索不同类型的油藏,包括常见的均质和非均质油藏。
油藏地质特征
研究油藏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组成和构造。
油藏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
探讨岩石物理学对油藏工 程的影响,包括孔隙度和 渗透率的测量。

油藏工程课件第2章

油藏工程课件第2章
三口井测压资料, 三口井测压资料, 分别有三个测压点 A,B和C A,B和 B层位三个测压点 层位三个测压点 数据在一条直线上 声明层位B 声明层位B各个油 层处于同一压力系统. 层处于同一压力系统.
图2-5 三口井测压示意图
图2-6 三口井压力梯度曲线
四,利用压力降落资料判断压力系统
利用压力降落资料,也可以判断压力系统. 利用压力降落资料,也可以判断压力系统. 由示意图分析:层位B 由示意图分析:层位B三条压力降落曲线下 降规律大体一致, 降规律大体一致,说明该层位各个油层处于 同一压力系统. 同一压力系统.
2 开发地质研究 开发地质研究 2.1 储层压力系统的划分 一,压力概念
主要有四个问题
1,原始地层压力:记为Pi,由第一口探井测得的 原始地层压力:记为Pi Pi,
地层压力.(图2-1和图2-2 ) .(图 和图2 地层压力.(
2目前地层压力:记为PR,某一时刻的地层压力. 目前地层压力:记为P 某一时刻的地层压力.
田开发状况的重要标志. 田开发状况的重要标志.
压 力 符 号
P
国际单位制 ( SI 制) 单位 中文 符号 含义 bar 或Pa 巴或帕斯 卡 2 1 牛/m =1 帕(Pa) 6 1 兆帕=1Mpa=10 Pa
工程单位 (矿场制 ) 单位 中文 单位 中文 符号 含义 符号 含义 atm 标准大气压 at 工程大 2 (kgf/cm) (kgf/cm ) 气压 物理大气压 1atm =0.1013Mpa =0.1Mpa 1atm =1.033227at 1at=0.0980665Mpa =0.1Mpa =1.033227× 0.0980665 =0.1013Mpa
( 公式中的T是地层温度) 公式中的T是地层温度) 可求出水井压力数据C点所在直线的斜率, 可求出水井压力数据C点所在直线的斜率,根 据点C和斜率也可画出一条直线. 据点C和斜率也可画出一条直线.

油藏工程课件第1章

油藏工程课件第1章
a 储层流体性质 b 不稳定流动试井资料的采集及应用 c 稳定流动试井资料的采集及应用 d 定生产方式采气资料的采集及应用
(6)试采井试井计划
a 预期目的 b 试采井试井方案逻辑构思 c 试采计划
(7)试采对采气、净化和集输的要求
a b c d 试井仪器仪表 井场流程 试采装备 低渗井改造
(8)试采总结 (9)组织领导、队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0)生产测井、试井所需经费
二 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
钻井工程
油 田 开 发
地面工程 油藏工程 石油工程 采油工程
对象 钻井工程 采油工程 油藏工程 一口井 地层 一口井 油层 油藏
手段 钻机 钻杆 钻头 井口 管柱 布井 能量补充 生产压差 增产措施
产品 进尺 产量 速度
4 井口
井 1
集输站
3
2
地层
井底
油藏流体流动过程: (1)地层 井底:油藏工程 (2)井底 井口:采油工程 (3)井口 集输站:集输工程 (4)井: 钻井工程
探明储量:在详探完成后 计算的地质储量。它是编制 油气田开发方案及油田建设 投资决策的依据。
二 试采(p3)
(一) 定义
从试油获得工业油气流的井中,选出一 部分井,进行试验性的采油称为试采。
(二)目的
为了取得油井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各项 资料,确定油田的产油能力、压力变化和掌 握生产变化规律,为编制正式开采的开发方 案提供依据。
在第一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后,开 发工作早期介入,使开发工作向勘探阶 段延伸,及时掌握情况,逐步加深认识 ,参与详探井部署,并按开发要求取好 资料,编制概念设计,对油藏进行初评 估,并对可能采取的开发方法及开发前 景进行预测,提出下一步详探、试采或 先导试验及录取资料的要求;在掌握了 一定数量的动、静态资料,并对油藏地 质条件和开采特征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 上,编制油藏开发设计方案。

油藏工程PPT课件

油藏工程PPT课件

I II
III
I-上产阶段 II-高产稳产 阶段阶段 III-递减阶段 RD
第5页/共118页
2、统计规律 1)高产稳产期限限的经验预测法
取第二阶段的平均无因次速度:
VD=(0.8+1.0)/2=0.9(中值),则得第二
阶段的期限为:
• RD=0.5(下限),即R=0.5Re • RD=0.6(上限),即R=0.6Re
即:* 第二阶段结束时,大约采出可采储量的50~ 60%。
** 稳产期大约可采出可采储量的50%。 第6页/共118页
例: 已知地质储量N(如为4亿吨) 估算采收率Re (如30%) 计算可采储量(1.2亿吨) 估计稳产期内累产油量: (Np=0.5ReN=6000万吨) 按设计的稳产期的年产量估算稳产年限: (T=0.5Nr/Q年)
比,即高产、稳产阶段采油速度或年产油量愈高,第三阶段的递减率愈大。 • 与油田采收率成反比,即油田储集层及流体物性愈好,油田开采工艺技术效果愈好,
油田递减率就愈小。
第12页/共118页
下图说明上述情况:
Q
t
第13页/共118页
第二节 产量 递减分析
该方法仅适用于已进入递减 阶段且有较长递减历史的油气田 或油气井。
lnQ
直线的斜率
为递减率a
截距为lnQi t
第24页/共118页
递减周期概念:
设在某一时间T0时,油田产量正好降为初始产量的1/10,则递减周期T0满 足:
aT0=2.303 即: T0=2.303/a 半周期T1 (产量降为初始产量之半)满足:
T1=0.69315/a
第25页/共118页
• 求累积产油量Np: 积分结果为: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

数值模拟法
总结词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模拟油藏的开发过程,预测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详细描述
数值模拟法是油藏工程中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油藏 的开发过程,预测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油藏的开发效果,为制定合理 的开发方案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发展趋势二:大数据技术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数据整合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油藏工程涉及的各种数 据,包括地质、工程、生产等方面的数据, 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油藏工程决策提供 有力支持。
数据驱动的决策
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实现数据驱动的油藏 工程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发展趋势三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Part
04
油藏工程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油田的油藏描述
总结词
详尽的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详细描述
该案例对某油田的油藏进行了详尽的地质特征分析,包括储层结构、物性参数 、流体性质等,为后续的油藏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案例二:某油田的油藏模拟
总结词
基于数值模型的油藏动态预测
详细描述
该案例利用数值模型对某油田的 油藏动态进行了预测,包括油藏 的压力、温度、产量等,为油田 的开发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Part
06
油藏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一:人工智能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 技术,对油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预 测分析,提高油藏工程决策的准确性 和效率。
自动化与智能化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油藏工程过程 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 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VS

油藏工程设计与油藏工程方法课件

油藏工程设计与油藏工程方法课件

2.4开发实验
4.4油田调整分类
PPT学习交流
8
前言
油田开发设计内容:

油藏工程设计
见前

研 究
钻井工程设计 钻井完井方法


推 荐
测 试
采油工程设计
采油工艺技术 增产措施
分 析
方 案


集输网络

地面工程设计 净化装置 供水供电通讯
PPT学习交流
9
前言
三、油田开发方案 概念:
根据油田地质、地理等客观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
PPT学习交流
23
前言
五、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
1 油田的概况:位置,地下,地面位置。油藏的概况,层系, 储量,油水性质孔隙度、渗透率分布。
2 开发简历 开发阶段描述,分天然能量,低、中、高、特高 含水阶段。每个阶段的生产指标,以及采取的相应的主要对策。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面、层间、层内的矛盾、井网适用、 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征。 4 主要采取的措施 根据问题提出措施,具体的实施内容。 5 支持基础 实施前的准备,过程的检测,实施安排。
PPT学习交流
14
前言
四、油田开发程序 概念:
油田开发程序是指把油田从勘探到投入开发的过程 划分成几个阶段,合理地安排钻井、开发次序和对油 藏的研究工作,尽可能用较少的井,较快的速度,取 得对油田的基本认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指导油田 逐步地投入开发。
PPT学习交流
15
前言
实例—以大庆油田为例介绍整装储量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6 效果预测 开发效果的改善状况,增油情况,水驱效果的改
善,经济效益等。
PPT学习交流

第四章中国地质大学油藏工程ppt课件

第四章中国地质大学油藏工程ppt课件

这种油藏具有广泛分布的边底水,原始 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油藏开采过程中, 驱油动力是边、底水的弹性膨胀力,以及油 藏的弹性膨胀力。
根据这种类型油藏的特征,知道其满足 以下条件
Pi Pb
Gi Wi o
mo
Rp Rs Rsi
BoBo i BoC iop
因物质平衡方程式的通式为:
N
N
N pB o

N pB o
B oC io pB o iC w 1 S w S w iC if p B o iC oC w 1 S w S w iC if p
N N p Bo
Ct
BoiCt p
2.未饱和油藏的天然弹性水压驱动
第四章 物质平衡法
把一个实际的油气藏简化为封闭的或不封闭的( 具天然水侵)储存油气的地下容器。
在该容器内,随着油气藏的开采,油气水的体 积变化服从质量守恒原理,依此原理所建立的方程 式称为物质平衡方程式。
由于物质平衡方程式本身并不考虑油气渗流的空 间变化,故又将它称为两相或三相的零维模型。
物质平衡法的主要功能
时,叫做饱和油藏.
在确定油藏饱和类型的前提下,根据油藏的原始边外 条件,即有无边、底水和气顶的存在,将油藏的天然 驱动类型划分如表4-1所示。
封闭型未饱和油藏——封闭型弹性驱动
未饱和油藏
不封闭型未饱和油藏——弹性水压驱动
无气顶、无边底水活动饱和油藏——溶解气驱动
饱和油藏
无气顶、有边底水活动饱和油藏——溶解气驱和天 然水驱综合驱动
=+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在综合驱动条件下, 地层油的原始体积与原始气顶自由气体积之和 等于开发到某一时刻时剩余油体积与气顶气体 积和水的增加体积之和。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3-7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油藏课件-油藏工程3-7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CD
C
2 hCt rw2
2
4.83102 0.1516.151.422103 0.08782
290
第四步:图版拟合。已经算得 CD, 2我90们只需在接近这个数值的 C曲D 线组,即那 CD 一 1组00样板曲线中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实测曲线与 该组中的样板曲线相重合,拟合点为(图5-4):
pD 0.78 p 1MPa
Kh
1.842 103 qB(
pD p
)M
➢ 地层系数:
Kh
1.842
103
q
B(
pD p
)M
➢ 有效渗透率:
K
1.842103
qB
h
(
pD p
)M
第七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 由时间拟合值计算储能系数:
hCt
3.6Kh 1
rw2
(tD t
)M
➢ 由曲线拟合值计算井筒存储系数C 和表皮系数S :
2
CD
) 0.80907 ln(CDe2s )]
pD'
dpD d ( tD
)
1 2( tD
)
CD
CD
pD' tD 1
CD
2
第七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3、压降分析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初拟合 ➢ 绘图:在比例尺寸与图版相同的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实测压
力和压力导数曲线Δp~t ,Δp't~t
➢ 拟合:实测曲线与图版拟合,找出一条与实测曲线相吻 合的样板曲线 (初拟合) ,并读出其 CDe2S 值;
Ce 2 s
2Ct hrw2
tD 7.2 Kht
CD
C
第七节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简介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1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使用说明课件

1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使用说明课件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模板绝密!请勿外传!一、油藏地质特征1.1油藏目标地层,构造特征目标地层:研究区延长组沉积时,随着湖盆的侵入,沉积特征以及演化规律总体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相似,沉积了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粉细砂岩、粉沙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地层,下部长10-长8以河流中、粗砂岩沉积为主,中部长7-长4+5均为一套湖泊一三角洲为主砂泥互层沉积,上部长3-长1为河流相砂泥岩沉积。

沉积物北粗南细,地层北薄南厚。

岩性呈韵律变化,并发育多期旋回性,这些变化在区域上有较强的可对比性,依据延长组中凝灰岩、页岩、炭质泥岩或煤线等标志及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将延长组自上而下细分为十个油层组。

构造特征:盘古梁长6油藏分布于陕北斜坡带,区内构造简单,主要为西倾单斜背景上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一系列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鼻状隆起,鼻状隆起轴线近于东西向,宽度近5km。

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砂体相配合,形成了良好的鼻隆背斜型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1.2油藏储层物性长6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类孔隙,岩芯观察裂缝不发育,因此其储集类型为孔隙型储层。

盘古梁地区取芯井少,因此储层物性分析的样品并不多,根据收集的新3井、新平10井、ZJ2井、ZJ11井和ZJ30井的资料,长4+5油层中的858块岩心孔隙度最大为17.47%,最小为1.00%,平均孔隙度为12.05%,从孔隙度的分布直方图上,大部分样品的孔隙度分布范围在10%~14%之间;渗透率最大为181×10-3μm2,最低为0.0049×10-3μm2,平均为0.125×10-3μm2,渗透率直方图上大部分样品则分布在0.1 ~1×10-3μm2之间,根据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开发储层分类标准,长4+5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范畴。

从盘古梁油田油层常规岩芯分析得到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图上可以看出,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满足指数变化关系,并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孔隙度越高的岩心,其渗透率的值也越大。

高等油藏工程 ppt课件

高等油藏工程 ppt课件


的储集层叫储油气水层,简称油气层 ;等等 。



储层流体是指油气藏中存在的主要流体,它们就是通常

流 体
所指的油、气、水。








ppt课件
8


油 藏
什么是储层流体高压物性?




储层流体物性是指储层内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地层
用 油
条件下的相态和体积特征。



与 动
储层流体高压物性是指储层内流体在地层条件下(高温、
(1)总学时:40学时;分布于16~20周,8学时/周。
程 :
前言2学时,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实 用
30学时学习实用油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


4学时学习新的研究成果。


与 动 态
(2) 30学时学习书本:流体物性2、岩石物性3、热力学条 件 分析2、储量计算3、井网密度计算4、压力系统分
分 析 方
第一讲:一些基本概念



藏 工
1 什么是实用油藏工程?

: 实
2 实用油藏工程的内容是什么?



3 任何学习实用油藏工程?……….


与 动
4 第一章 储层流体高压物性参数计算态分析


ppt课件
1
讲在前面:

等 油
1 学习什么:什么是油藏工程?什么是高等油藏工程?


其主要任务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油藏工程第一章 张凯(井网).ppt [兼容模式]

油藏工程第一章 张凯(井网).ppt [兼容模式]

《油藏工程》第一章油藏工程设计基础v注水开发的背景临盘油田构造图辛34块油藏剖面图v问题弹性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一、油田注水时间与时机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1.早期注水;;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动;3.中期注水,力以上,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3.中期注水;开采方式;二、油田注水方式1.边缘注水边外注水边上注水边内注水1.边缘注水1.边缘注水水采收率高。

1.边缘注水边外注水+点状注水边外注水+环状注水1.边缘注水环状注水2.切割注水2.切割注水2.切割注水3.面积注水3.面积注水3.面积注水3.面积注水1)正方形井网直线排状井网示意图生产井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直线排状井网示意图五点法井网示意图4-P1828注水井大庆嘛甸油田北西块井位图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反五点法井网示意图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反五点法井网示意图反九点井网示意图绥中36-1油田反九点井网示意图中一区Ng3-4层系Ng42水淹分布图(1982年6月)中一区Ng3-4层系Ng44水淹分布图(1982年6月)孤岛中一区井网部署图正九点井网示意图反方七点井网示意图方七点井网示意图注水井生产井2)三角形井网反七点井网示意图注水井大庆油田三厂某区块a. 四点法注水井网七点井网示意图35-1537-15交错排状井网示意图生产注水井萨北过渡带形井网:方形井网:。

油藏工程课件第5章

油藏工程课件第5章

评估油田寿命和储

通过油藏工程的方法,评估油田 的寿命和储量,为油田的未来发 展提供决策依据。
05 油藏工程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油藏工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模型和信息技术,实现油藏的精准 描述和预测,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和采收率。
智能化技术
借助传感器、远程监控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油藏的智能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油 藏工程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采收率提高阶段
总结词
提高采收率
VS
详细描述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采 收率,如改变采油方式、进行增产措施等 ,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油藏资源。
04 油藏工程的实践应用
CHAPTER
油藏工程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确定油藏类型和地质模型
通过油藏工程的方法,确定油藏的类型、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 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在勘探阶段的基础上,对油藏进行详 细的地质评价和工程评价,评估油藏 的潜力、可采储量和开发的经济效益。
开发设计阶段
总结词
制定开发方案
详细描述
根据评价阶段的结果,制定油藏的开发方案,包括开发方式、井网布置、采油工 艺选择等。
开发实施阶段
总结词
实施开发方案
详细描述
按照开发设计阶段的方案,进行钻井、采油、地面建设等作业,实现油藏的工业化开发。
油藏工程课件第5章
目录
CONTENTS
• 油藏工程概述 • 油藏工程的核心概念 • 油藏工程的开发阶段 • 油藏工程的实践应用 • 油藏工程的未来发展
01 油藏工程概述
CHAPTER
油藏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新区产能建设和老区综合调整两大方向,应用油藏工程基本原理进行新区产能建设、即产能预测是油藏工程的基本方法,也是油田正式投入开发的第一步,鉴于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学时要求,借鉴中国石油大学等石油高校课程设计内容,结合目前现场使用基本方法,编写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方式、层系的划分、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案设计及效果预测、经济指标评价等内容。

1储层地质基础数据1.1地质特征描述(1)储层沉积特征;(2)油藏构造特征;(3)油水关系;1.2储层物性基本参数(1)储层属性参数油层顶底、面积、砂厚、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2)温度压力系统1.3流体性质(1)流体高压物性参数(2)相渗关系2油藏工程设计内容2.1开发原则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1)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适应油田高速高效开发(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2.2开发方式(1)利用天然能量开发;(2)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开发,包括注水、注气等方式; (3)利用三次采油方式进行开发;2.3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有效厚度>l0m ;单井控制储量>10万吨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大庆)隔层厚度>3米(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2.4合理井网密度计算地质储量计算oi o wi B S Ah N /)1(100ρφ-=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二是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三是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四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在满足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应该采用较密井网,最大限度的控制油层储量。

在井网部署当中,加密井网有利于:(1)提高油层内部低渗透区域的波及系数及程度。

由于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时,一部分低渗条带,注水波及不利区块,加密后,加大了注采压差,提高了驱替压力梯度,可以改善这部分区域的注水波及程度;(2)加强不吸水层或吸水少层的开发。

在多油层的油藏中,由于层间干扰,一些低渗透层不吸水或吸水很少,加密后可以着重对这部分不吸水层进行注水,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根据胡斯努林法改进和完善的公式:()253.0792.0lg 16625.0698.0--⋅⎪⎪⎭⎫ ⎝⎛+=o k e k E o R μ 式中:R E 为最终采收率,小数;n 为井网密度,口/km 2;k 为有效渗透率,μm 2;μo 为地下原油粘度,mPa S ⋅。

要使井网密度达到经济上合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防止井网过密,造成不合理投资;(2)避免井网过稀,致使最终采收率降到经济合理界限以下。

合理井网密度为单位面积(1km 2)加密到最后一口井时的井网密度,在这个井网密度条件下,最后一口加密井新增可采储量的价值等于这口井基本建设总投资和投资回收期内操作费用的总和,由此则有:()()⎥⎦⎤⎢⎣⎡-⋅⎪⎪⎭⎫ ⎝⎛+⋅=⋅∆--+--253.0792.0253.01792.0lg 16625.0698.0o k no k n e e kV V E o R μμμ 式中,V —单位面积储量,t 410⨯/km 2;∆E V R ⋅—每平方公里新增可采储量,它应等于新增一口井的总费用与油价的比值。

由此,便可在计算机上用试凑法算得合理井网密度,再代回式便可反求出经济合理采收率。

从不同油价下层系细分前和层系细分后合理井网密度可以看出,随着油价的升高,井网密度逐步增大。

2.5单井初期产能确定单井初期产能的确定通常使用区块内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确定,在没有试油试采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周围类似区块开发状况,也可以根据合理井网密度、合理采油速度等指标,确定单井初期产能。

2.6注水井吸水能力确定地层破裂压力计算:H P H ⋅∂=P H :破裂压力,Mpa∂:破裂压力梯度,MPa/km ,砂岩油藏取0.0225H :平均油层中部深度,km在计算地层破裂压力时,一般取安全系数0.92.7方案指标测算及经济评价指标测算应包括以下内容:(1)井网指标:油水井数、新钻油水井数、老井归位井数、其它井数、注采井数比;井距和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单井控制原始地质储量、原始可采储量和剩余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井网均匀系数,注采对应率,注水受效率;波及体积、注水采收率等。

(2)开采指标:开发层系的年产油、年产液、年注水、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综合含水、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稳产期、含水上升率、油层压力;单井的日产液能力、日产油能力、日注水能力、生产压差、注水压差等。

3排状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采用Buckley-leverett 水驱油理论为基础的流管法进行计算,该方法考虑了水驱油的非活塞性,忽略岩石流体压缩性,以及忽略重力毛管力作用的影响;已知油藏物性参数和流体参数,给定注采压差(常数),确定不同开发时刻的产油速度、累计产油量、含水率、累计注水量等指标,具体见水前后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3.1见水前开发指标油井初始产量:LpA S kk q o wc ro i μ∆=)(一维水驱油前缘饱和度推进方程:)(')()(0't V A f dt t q A S f x swf tw w φφ==⎰ 油水混合带压力降:⎰+=∆fL w rw wo w ro o S k S k dxkAt q p 01)()()(μμμ⎰+=)(0'')()()()()(wfw S f w rw wow ro w w oS k S k S df A t V kA t q μμφμ纯油带中的压力降:)()()(2f w ro o L L S kAk t q p -=∆μ总压力降为:⎥⎥⎥⎥⎦⎤⎢⎢⎢⎢⎣⎡-++=∆⎰AL S f t V S k S k S df AL S k t V S kAk L t q p wf w S f w rw w ow ro w w wc ro wc ro o wf w φμμφμ)()(1)()()()()()()(')(0'' 定义:无因次累计注水量D V :ALt V V D φ)(= 无因次瞬时产液量D q :iD q t q q )(= 无因次时间D t :ALtq t i D φ=DDD dt dV q =因为:LpA S kk q o wc ro i μ∆=)(总压力降方程无因次化为:⎥⎥⎥⎥⎦⎤⎢⎢⎢⎢⎣⎡-++=⎰)(1)()()()(1')(0''wfw D S f w rw w o w ro w w wc ro D D D S f V S k S k S df S k V dt dV wf w μμ 令:⎰+=)(0'')()()()(wf w S f w rw wow ro w w wf S k S k S df S I μμ定义:)()()('wf w wf wc ro S f S I S k E -=得到:1)1(=+E V dt dV D DD积分计算得:EEt V D D 121-+=DD D D Et dt dV q 211+==油井井排见水时的无因次注水量为:)(1'wf w Df S f V =油井见水时间:[]⎪⎭⎫ ⎝⎛+=-+=2)()(121)1('2'2E S f S f EEV t wf w wf w Df Df 3.2见水后开发指标总压力降为:⎰+=∆Lw rw wow ro o S k S k dxkAt q p 0)()()(μμμ⎰+=)(0'')()()()()(we w S fw rw wo w ro w w oS k S k S df A t V kA t q μμφμ无因次化为:⎰+=)(0'')()()()(1we w S f w rw wo w ro w w wc ro D D S k S k S df S k V q μμ或者:)()(1we wc ro D D S I S k V q =油井井排见水后无因次注水量为:)(1'we w D S f V =)()()('we we ro we w D S I S k S f q =油井见水后无因次累计产油量:wc we w we w we oD S S f S f S V --+=)()(1'油井见水后的开发时间:[]D we w we w D D D dt S df S f dt dV q )()(1'2'-==带入:)()(1we wc ro D D S I S k V q = 得到:[]1)()()(1)('3'=-we Dwe w we w wc ro S I dt S df S f S k 上式两端积分得到[])()()()()()()()('3'''we wc ro S f S f w w w ww wc ro De S F S k S df S fS I S k t we w wfw -=-=⎰[]⎰=)()('3''')()()()(we w wf w S f S f w w w ww we S df S fS I S F对于多层合采油藏,按照厚度加权进行油田综合指标的预测。

4面积注水开发指标预测面积注水开发近似解面积注水常用五点法、反七点、反九点等井网形式,其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注水井数比为m ,在面积注水单元内,以注水井为中心,周围均布生产井,把环绕中间注水井的生产井排转化为圆形“排油坑道”,然后流入井底。

4.1见水前开发指标(1)初始产量利用下式计算:⎥⎦⎤⎢⎣⎡-∆=619.0ln)(w o wc ro L r dP S KhK q μπ(2)注水速度三个阻力区间::注水井到油水前沿、油水前沿到排油坑道、扫油坑道到生产井底。

注水井底到油水前沿的阻力:w f wm rw wr r S KhK R ln)(21πμ=油水前沿到排油坑道的阻力:fwc ro or dS KhK R ln)(22πμ=排油坑道到生产井底的阻力:w wc ro or m d m S KhK R )1(2ln1)(23+=πμ产量为驱动力除以阻力⎥⎥⎦⎤⎢⎢⎣⎡+++∆=w f w f wm rw wc ro o w o wc ro L r m d m r d r r S K S K PS KhK q )1(2ln 1ln ln )()()(2μμμπ 油井纯产油量为m q q l o =(3)不同油水前缘对应时间])21)(ln [(22D r B A rE t f f+--= )()(wm rw wc ro o w S K S K A μμ=1=Bwr m dm C )1(2ln1+=w r A d B C D ln ln -+= 其中:or wm S S -=1当d r f =时即可求得油井见水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