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纵筋配筋表1(一层)
梁、柱最小配筋面积(㎜2)fy
梁最小配筋率f y=210N/㎜2C20 C25 C30 C35 C40a s=35㎜a s=35㎜a s=35㎜a s=35㎜a s=35㎜ρmin=0.2357% ρmin=0.2722% ρmin=0.3064% ρmin=0.3364% ρmin=0.3664% 双排筋a s=60㎜ρ=As/b*h0梁最小配筋率f y=300N/㎜2C20 C25 C30 C35 C40a s=35㎜a s=35㎜a s=35㎜a s=35㎜a s=35㎜ρmin=0.2% ρmin=0.2% ρmin=0.2145% ρmin=0.2355% ρmin=0.2565% 双排筋a s=60㎜ρ=As/b*h0梁最小配箍率(%)ρ=As/b*h0混凝土标号HPB235(Q235) f yv=210N/㎜2 HRB335 f yv=300N/㎜2一般梁三四级框架梁受弯剪扭梁一般梁三四级框架梁受弯剪扭梁0.24*f t/ f yv 0.26*f t/ f yv0.28*f t/ f yv0.24*f t/ f yv 0.26*f t/ f yv0.28*f t/ f yvC200.126 0.1363 0.147 0.088 0.0955 0.103C250.1452 0.1573 0.170 0.102 0.110 0.119C300.1635 0.1771 0.191 0.1145 0.124 0.1336C350.180 0.195 0.210 0.126 0.136 0.147C400.196 0.212 0.228 0.137 0.148 0.160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柱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中边柱 1.0 0.8 0.7 0.6框架角柱 1.2 1.0 0.9 0.8非框架柱0.6柱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0.2% 当柱主筋配筋率>3%时柱筋直径≥8㎜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0.8 0.6 0.4 0.4ρv≥λv f c/f yv柱筋非加密区配箍率不小于加密区的一半,箍筋间距对一二级抗震等级≤10d, 箍筋间距对三四级抗震等级≤15d,d为柱中主筋直径较小者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筋率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些要求,具体归纳如下:(1)非抗震设计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2.81 3.48 4.18 4.88 5.58 6.20 6.75HRB335 1.76 2.18 2.62 3.06 3.50 3.89 4.23HRB400 1.38 1.71 2.06 2.40 2.75 3.05 3.32(2)有地震组合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a)抗震等级为一级时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1.14 1.42 1.70 1.99 2.27 2.50 2.50HRB335 0.80 0.99 1.19 1.39 1.59 1.77 1.92HRB400 0.67 0.83 0.99 1.16 1.33 1.47 1.60b)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1.60 1.98 2.38 2.50 2.50 2.50 2.50HRB335 1.12 1.39 1.67 1.95 2.23 2.47 2.50HRB400 0.93 1.16 1.39 1.62 1.86 2.06 2.25(3)非地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下表: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0.24 0.27 0.31 0.34 0.37 0.39 0.41HRB335 0.20 0.20 0.21 0.24 0.26 0.27 0.28HRB400 0.20 0.20 0.20 0.20 0.21 0.23 0.24(4)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下表:a)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支座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40 0.40 0.40 0.42 0.46 0.48 0.50HRB400 0.40 0.40 0.40 0.40 0.40 0.40 0.42b)抗震等级为一级时跨中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30 0.30 0.31 0.34 0.37 0.39 0.41HRB400 0.30 0.30 0.30 0.30 0.31 0.33 0.34c)抗震等级为二级时支座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30 0.30 0.31 0.34 0.37 0.39 0.41HRB400 0.30 0.30 0.30 0.30 0.31 0.33 0.34d)抗震等级为二级时跨中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25 0.25 0.26 0.29 0.31 0.33 0.35HRB400 0.25 0.25 0.25 0.25 0.26 0.28 0.29e)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支座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0.29 0.33 0.37 0.41 0.45 0.47 0.50HRB335 0.25 0.25 0.26 0.29 0.31 0.33 0.35HRB400 0.25 0.25 0.25 0.25 0.26 0.28 0.29f)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跨中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0.24 0.27 0.31 0.34 0.37 0.39 0.41HRB335 0.20 0.20 0.21 0.24 0.26 0.27 0.28HRB400 0.20 0.20 0.20 0.20 0.21 0.23 0.24我觉得这样算欠妥当。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 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 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 径;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 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柱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箍筋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柱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框架柱、 框支柱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 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 算值增加25%。 小偏心受拉纵筋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配筋率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梁柱配筋图完全解释
(2)注写方法
• 截面注写法 • 列表法 • 详图表法
①截面注写法
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上,对 所有的柱子编号,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 中选择一个截面,并将此截面在原位放 大,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轴线定位和 配筋具体数值
图名表示这张配 筋图表达的是第 6层到第11层柱
子的配筋图
特别注意: 只画竖向构件(柱、墙)√
柱子为框 架柱编号
为2
定位b边 尺寸与轴 线关系
150 450
柱子尺寸 b=650mm h=600mm
定位h边 尺寸与轴 线关系
所有纵筋位置 见断面图
角部纵筋 4φ22
b边中部纵筋 5φ22
所有纵筋(角 部、b边中部、 hh边边中中部部)纵一筋
共242φφ222
150 450
纵筋直径只有1种,全部纵筋注写在集中标注; 钢筋位置在断面图中按照实际布置画出; b边和h边不再用文字标注
不画水平构件(梁轴、网板)× 定位竖向构件
竖向构件 钢筋混凝土墙
竖向构件 柱
KZ1一共9个 其中一个放大
画断面图
KZ3只有1个 放大画断面图
LZ1一共2个 其中一个放大
画断面图
KZ2一共2个 其中一个放大
画断面图
柱上边缘距离轴 线450mm
柱子为框 架柱编号
为1
轴线定位: 轴线通过柱 子宽度中间
03G101-1P37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B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A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钢筋的做法
D、E型边、角 柱顶部纵筋构造
C型边、角柱 顶部纵筋构造
03G101-1P38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变截面纵筋弯锚构造
《16G101-1》图集梁配筋讲解培训讲义(附图)
钢筋的做法
钢筋的做法
悬 挑 端 钢 筋 下 弯 构 造
钢筋的做法
悬 挑 端 特 殊 钢 筋 弯 折 构 造
11G101-1图集中
框架梁加腋构造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构造
11G101-1 P83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加 腋筋构造
端支座加腋 筋构造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钢筋搭接区箍筋设置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
谢谢大家!
返回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 钢筋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 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 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
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受扭纵筋 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因此 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 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纵筋以后就不再 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悬挑梁与框架梁不同标高, 上部配筋相同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 第一排钢筋根数/2
纯悬挑梁
上部第2排钢筋 (不通长)
下部钢筋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 上部第2排钢筋长度: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 第1排通长钢筋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 12d 根数 度的0.75倍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 排钢筋根数的一半 4/2=2
钢筋的做法 抗震楼层框架梁
钢筋的做法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11G101-1 P80规定(抗震屋面框架梁)
11G101-1 P82规定(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11G101-1 P87图集规定
2φ20+( 2φ12) 2φ20表示上部3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在角部 (2φ12) 表示上部3跨中间位置架立筋2根直径 12mm的HPB300钢筋
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
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该大于 ,,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该大于,二、三级不该大于。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信外,一级不该小于,二、三级不该小于。
高规中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
“,那个地址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该大于,”,只是必要条件,不能以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确实是 ,。
而应加上“且”后面的话,才是充分必要条件。
在求x/h0时,应注意是计入受压钢筋的。
因此,在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问题上,应注意三个问题:一、不能以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确实是 ,,实际设计中和一些资料手册中,就有那个问题。
是不全面的,从而致使错误。
二、抗震时用公式pmax=Sb*a1*fc/fy,(其中,sb一级为,二、三级为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
而梁端有加密箍筋,条第二款又保证了足够的受压筋,故不能忽约。
三、更不能套用非抗震时的最大配筋率。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中,提起“配筋率”,行内人士想必都不陌生,那个地址我要紧说的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
在设计进程中,最初本人对它的概念比较模糊,并发觉工作连年的同行朋友对此明白得也有误区,因此在那个地址整理一下自己的明白得,和大伙儿分享。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中注解第3条,受压构件的全数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和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这句话我读了几十遍,照字面明白得,咱们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分母应该取全截面面积,即b?h,可是我看校对人员帮我看图的时候,验算配筋率,用As/(b?h。
)。
有人说h和h。
的差距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不大,我看未必,单排配筋时h。
=h-35,差距还不算大,而双排或双排以上配筋时h。
=h-60,如此说来,咱们还真的应该抠一下到底用h仍是h。
11G101-1柱、梁、墙、板构造
11G101-1框架柱、剪力墙、梁、板P53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 a1、新。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表格中,非抗震和抗震的基本锚固长度均可直接查得,无需再计算。
(表中,一、二级抗震等级Labe取1.15Lab,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四级抗震取1.00)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e一般均为基本锚固长度Labe(即等于查表的数据),特殊情况下乘以修正系数ζa:1)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时,乘以1.10;2)锚固区保护层厚度3d时,乘以0.80;5d时,乘以0.70;中间时按内插值。
(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3.2条一致)3、图籍注: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作为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
4、新。
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杆状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小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3.1条一致。
在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配置构造钢筋(箍筋或横向钢筋),以防止保护层混凝土劈裂时钢筋突然失锚)5、新。
钢筋种类: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 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4.2.1条: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1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HPB300、RRB400钢筋;2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P54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一)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1、板、墙15mm;梁、柱20mm。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说明一、梁代号的规定:梁类型代号跨号楼层框架梁KL ―XX(P 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非框架梁L(WL)―XX(P 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屋面框架梁WKL ―XX(P 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二、梁配筋平法的标注方法:1.集中标注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通用数值包括梁截面尺寸,梁端和跨中箍筋,梁顶和梁底纵向贯通筋.例梁代号300X700φ8—150/200(2)2Φ25;2Φ22(—0.300)则表示通用数值为:梁截面300X700,2肢φ8箍筋,加密和非加密区。
箍筋间距分别为:150、200,梁顶及梁底贯通筋分别为:2Φ25、2Φ22,梁顶标高低于楼层结构标高-0.300m,凡集中标注处的梁截面下均画有一横线,以表示与原标位的区别.梁截面表示: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x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xh Yc1x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高度h1与端部的高度h2不同时,用“/”分隔表示为:bxh1/h2;梁箍筋表示:梁两端箍筋加密区与梁跨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同时,用“/”分隔不同的间距,在分隔符“/”左侧标注加密区箍筋间距,右侧标注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当两者间距相同时,可以省略分隔符及梁跨中箍筋间距不标,箍筋直径符“φ”,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梁顶和梁底贯通筋表示:梁顶和梁底贯通筋用“;”符号分隔,如无特别说明,贯通钢筋放在梁截面两侧的外边.2。
原位标注原位标注表示与通用标注数值不同的标注.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3.梁纵筋的表示方法当梁下部纵筋或梁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需用符号“/"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当同排纵筋有多种直径(种类)时,用符号“+”将不同直径(种类)钢筋相联,如无特别说明,施工时直径大者放在梁两侧外边,当梁纵筋全部选用同一直径时,可以仅标出排列最前的纵筋直径,后续的纵筋直径可以省略不标.例2Φ25/3Φ25可以表示为:5Φ25 2/3。
梁的配筋计算
梁的配筋计算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15dx2)2、端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15d);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15d)3、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4、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15d)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①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②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5、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6、拉筋①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②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拉筋直径为8mm③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7、箍筋(P35)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03g101-1解释
字号:大中小03G101的权威解释梁●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架梁构造要求
抗规6.3.33款p60
高规6.3.24-62
强条
梁端纵筋配筋率As/bh0>2%,箍筋直径+2
二三级:8 梁端纵筋配筋率As/bh0>2%,箍筋直径+2
四级:6
最小箍筋
梁端纵筋配筋率As/bh0>2%,箍筋直径+2
直径
全梁
混规9.2.92款-p119
高规6.3.4-
2-p63 高规6.3.4-
梁简支计算实 际受约束,支
座上部钢筋
梁端
混规9.2.6p117
架立钢筋
全梁
混规9.2.6p117
应
支座上部As上≧跨中1/4As下(计算所需非实配)
应 跨度小于4米10mm;跨度4至8米为12mm,大于12米为14mm
项目
位置 规范
抗规 高规 力度
要求
一级:10
梁端 加密 区
混规 11.3.6-3款
应 e0≤1/4bc,理解梁宽为柱宽的一半
应
≥0.5lab+d(钢筋边到柱顶) ≥0.5labE+d(钢筋边到柱顶)
顶层梁宽高 全梁 混规9.3.8
应
ASfy/fcbbh0≤0.35β c
抗规6.3.3- 高规6.3.23款p60 4-p62
强条
max(0.2, 45ft/fy) HRB400,C40=0.214; HRB400,C35及以下=0.2; C60加0.1,受弯及大偏受心受拉扣除T形翼缘(bf'-
b)hf',轴心小偏心受拉取全面积
混规及抗规:宜 As/bh0≤2.5%
宜应
矩形hw=h0,T形h0-hf'≥450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5):剪跨比宜大于 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
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
4根螺纹18 :10.18平方厘米,6根螺纹20:18.85平方厘米,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第8.2.3条解释: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第七章框架结构配筋计算
第七章 框架结构配筋计算7.1 框架梁配筋计算7.1.1截面尺寸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梁的计算截面按如下规定计算:(1)在负弯矩作用下按矩形截面计算:边跨: b ×h 0=300mm ×515mm (h 0=h-35) 中跨: b ×h 0=300mm ×265mm (h 0=h-35) (2)在正弯矩作用下按T 形截面计算:边跨: 'f b ×h 0=1500mm ×515mm (h 0=h-35)中跨: 'f b ×h 0=1000mm ×265mm (h 0=h-35)7.1.2材料强度混凝土等级: C25 f c =11.9N/mm 2 t f =1.27 N/mm 2 钢筋等级: 纵向受力筋 HRB335 y f =300 N/mm 2箍筋 HPB235 y f =210 N/mm 27.1.3配筋率纵向受力筋: 支座截面 min ρ=0.25%(55t y f f >⨯=0.233%) max ρ=2.5%跨中截面 min ρ=0.2%(55t y f f >⨯=0.191%) 箍筋: 沿梁全长 sv ρ=0.26t yv f f ⨯=0.00157加密区 应满足规范要求。
7.1.4计算公式(1)正截面抗弯200s s sc y s M MA f bh f h αγγ=→=→= (7-1) 经判断'''0()2f c f f h M f b h h ≤-,故'f b b =,计算T 形截面时只需将上公式中的b 换成'f b 即可。
(2)斜截面抗剪①无震组合下: 1000.7 1.25sv CS t yvnA V f bh f h S=+(7-2) 截面条件:00.7CS t V f bh = (7-3)②有震组合下:0010.42 1.25sv b t yv RE A V f bh f h s γ⎡⎤=+⎢⎥⎣⎦(7-4) ()010.2b c c REV f bh βγ=截面条件: (7-5)7.1.5具体配筋计算(1)抗弯承载力计算 ① 梁纵筋配筋计算表7-1 梁配筋计算表表7-3 梁配筋计算表表7-5 梁配筋计算表② 梁纵筋配筋率验算因为第五层梁的配筋最少,故只需验算第五层梁的配筋率就行边跨: 支座:5091000.31300550ρ=⨯%=%>0.25%⨯ 满足跨中:5091000.31300550ρ=⨯%=%>0.20%⨯ 满足中跨: 支座:5091000.57300300ρ=⨯%=%>0.25%⨯ 满足跨中:3081000.34300300ρ=⨯%=%>0.20%⨯ 满足(2)框架梁抗剪计算① 调整剪力b V 计算框架梁抗剪计算中,设计剪力取组合m ax V 和调整剪力b V 的较大值,b V 计算如下:()lr vb b b b Gb n M M V V l η⎡⎤+⎢⎥=+⎢⎥⎣⎦(7-6) ()10.52Gb G k k n V g q l γ⎡⎤=+⎢⎥⎣⎦(7-7)RE γ=0.85 vb η=1.1 G γ=1.2表7-6 梁端调整剪力b VV 表7-7 梁端调整剪力bV 表7-8 梁端调整剪力b② 梁截面验算在无地震作用组合下: 对于边跨梁:5151.724300w h b ==< 00.250.25 1.011.9300515459.64c c f bh KN V β=⨯⨯⨯⨯=> (7-8)所以截面满足要求对于中跨梁:2650.884300w h b ==< 00.250.25 1.011.9300265236.51c c f bh KN V β=⨯⨯⨯⨯=>所以截面满足要求在地震作用组合下: 对于边跨梁:0660012 2.5550l h ==> 00.20.2 1.011.9300515367.710.85c c RE b b f bh KN V V βγ=⨯⨯⨯⨯=>= (7-9)所以截面满足要求 对于中跨梁:0300010 2.5300l h ==> 00.20.2 1.011.9300265189.210.85c c RE b b f bh KN V V βγ=⨯⨯⨯⨯=>=所以截面满足要求③ 梁配箍筋计算在无地震作用组合下:1000.7 1.25sv cs t yvnA V f bh f h S=+ (7-10)对于边跨梁: 00.70.7 1.27300515137.35t f bh KN =⨯⨯⨯= 对于中跨梁: 00.70.7 1.2730026570.68t f bh KN =⨯⨯⨯=由内力组合表可知,边跨梁,中跨梁梁端剪力都小于00.7t f bh ,所以在无震组合下梁可以采用按构造配箍筋。
11G101-1图集
❖11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及桩承台
2021/6/20
15
目录
2021/6/20
2
梁平法
2.1 梁平法----平法规则 2.2 梁平法----配筋构造 2.3 梁平法----钢筋算量
16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021/6/20
48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 4.2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 度,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按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考 虑。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 4.3非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 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规定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 为15d。
❖ 4.4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 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 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段长度15d。
2021/6/20
49
目录
2
梁平法
2.2 梁平法----配筋构造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建工系
吕丽平
2021/6/20
2
2021/6/20
3
2021/6/20
4
2021/6/20
5
2021/6/20
6
2021/6/20
7
2021/6/20
8
2021/6/20
9
2021/6/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减少图纸量 平面表示 整体标注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表1表2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0.4LaE+15d,hc-c+15d,LaE)=max(0.4×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L1=6000+6900+1800-375-25+1045+300=15645mm=1.5645m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3+1045=2812mm=2.812m(见101图集54页)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见101图集54页)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7.39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0.5hc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见101图集54页)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见101图集24页)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见101图集54页)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3.8m(以上第一排负筋左右计算完后未计算中间搭接的架立筋,注意)8.一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单根箍筋的长度L8=[(b-2c+2d)+ (h-2c+2d)]×2+2×[max(10d,75)+1.9d]= [(300-2×25+2×10)+ (700-2×25+2×10)]×2+2×[max(10×10, 75)+1.9×10] =540+1340+38+200=2118mm=2.118m箍筋的根数=加密区箍筋的根数(三级抗震)+非加密区箍筋的根数 =[(1.5×700-50)/100+1]×2+(6000-700-1.5×700× 2)/200-1=22+15=37根(见101图集63页)9. 第二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单根长度L9= 6200/4+1045=2595mm=2.595m11.第二跨底部纵筋 6Φ25单根长度L11=6900-700+1045×2(这里延续前面的问题)=8920mm=8.92m12.侧面构造筋 4Ф12单根长度L12=Ln+15d×2=6900-700+15×12×2=6560mm=6.56m13.第二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单根箍筋的长度L13=2.118m箍筋的根数=加密区箍筋的根数+非加密区箍筋的根数=[(1.5×700-50)/100+1]×2+(6900-700-1.5×700× 2)/200-1=22+20=42根15.悬挑跨上部负筋 2Φ25L=1800-350=1450mm<4h b=4×700 不将钢筋在端部弯下(见101图集66页)单根长度L15=6200/3+700+1800-350-25+12×25=4492mm=4.492m16.悬挑跨下部纵筋 4Φ25单根长度L16=Ln+12d=1800-350-25+12×25=1725mm=1.725m17.悬挑跨箍筋Φ10@100(2)单根长度L17= (300-2×25+2×10)×2+ [ (700+500)/2-2×25+2×10)]×2+2×[max(10×10, 75)+1.9×10]=1918mm=1.918m根数n=(1800-350-25-50)/100+1=15根试题五计算图示钢筋工程的工程量(满分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0 0.192 0.009 2.50% 0.26%
3421 不满足 0.021 2.50% 0.31%
2661 0.336 0.016 2.50% 0.31%
REM/α 1fcbh0²
第一层梁B 右端 上部筋 382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181 0.202 0.350 下部筋 476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226 0.259 0.350 左端 上部筋 175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83 0.087 0.350 687.74 下部筋 138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65 0.068 0.350 536.99 跨中 上部筋 0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00 0.000 0.350 0.00
1597.01 2056.25
2661 0.336 0.016 2.50% 0.31%
1900 0.240 0.011 2.50% 0.31%
1520 0.192 0.009 2.50% 0.26%
1520 0.192 0.009 2.50% 0.26%
1520 0.192 0.009 2.50% 0.31%
448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213 0.242 0.350 1915.78
系数α 1(≤C50,取1.0) 初算受压区高度ξ =1-sqrt(1-2α s) 界限受压区高度ξ b(二级抗震) 计算配筋面积As=α 1fcbh0ξ /fy (mm²) 实选钢筋 实选钢筋面积(mm²) 实际受压区高度ξ =ρ fy/α 1fc 实际配筋率 最大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 ρ ×100% ρ max×100%(二级抗震) ρ min×100%(二级抗震)
跨中 上部筋 36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17 0.017 0.350 136.51 下部筋 36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17 0.017 0.350 136.51
下部筋 273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130 0.139 0.350 1103.09
梁正截面抗弯配筋表(注:仅适用于单筋截面情况;弯矩项应填为正值)
截面 第一层梁AB 左端 上部筋 设计弯矩 梁截面 保护层+d/2 截面有效高度 砼强度设计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 系数α s=γ M(kN·m) 截面宽度b(mm) 截面高度h(mm) as(mm) h0=h-as(mm) fc(N/mm²) ft(N/mm²) fy(N/mm²)
1520 0.192 0.0 2.50% 0.31%
2661 0.336 0.016 2.50% 0.31%
1520 0.192 0.009 2.50% 0.26%
矩项应填为正值)
第一层梁BC 跨中 下部筋 0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00 0.000 0.350 0.00 上部筋 400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190 0.212 0.350 1682.33 右端 下部筋 138 250 700 35 665 14.3 1.43 300 1.0 0.065 0.068 0.350 5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