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
![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0baa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a.png)
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死者的离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面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对死者的送别方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从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的角度探讨,以展示不同文化对死者的独特表达方式。
一、西方社会的葬礼传统在西方社会,丧事一般注重举办仪式,以向死者致敬。
常见的葬礼形式是追悼会和告别仪式。
追悼会通常在死者去世后的几天内举行,属于一个公开的仪式,以便亲友们前来悼念。
告别仪式则是更加庄重和隆重的仪式,主要目的是给予死者一个得体的告别。
在告别仪式中,会有发言人回顾死者的生平,并分享与死者的纪念,以此来缅怀和告别逝者。
在西方社会,还有一种传统的送别方式是墓地葬礼。
墓地葬礼是将死者骨灰或尸体安放在专门的墓地中,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葬礼通常包括告别仪式和墓地仪式,墓地仪式是一个更为私密的环节,只有亲友们参与。
此外,在西方社会,人们可能还会选择火葬作为送别方式。
火葬是一种将尸体火化,然后将骨灰保存在遗体艳墓中或进行散骨的方式。
火葬被认为是一种环保的方式,并且可以节省用地。
二、东方社会的葬礼传统东方社会在对待死者的送别方式上,体现着浓厚的宗教和文化色彩。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葬礼通常注重家族的连续和延续。
一般来说,中国人会选择将死者安葬在祖先陵园或家族坟地中。
葬礼过程倾向于庄重和隆重,注重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葬礼中,常见的仪式包括守灵仪式、告别仪式和入殓仪式。
守灵仪式在死者离世后的一段时间举行,家人和亲戚会守夜,为死者祈祷和悼念。
告别仪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亲友们会向死者致意、祈福,并举行相应的纪念活动。
而入殓仪式则是将死者入殓的仪式,通常由专业人士或宗教人士负责。
此外,东方社会也有一种特殊的送别方式,即水葬。
水葬是将死者的尸体放入水中,或将骨灰撒入江河海洋中,以使死者的灵魂与大自然相融合,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体现了各自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比较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28be453804d2b160b4ec0b5.png)
2
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 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
3
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 程序是,先把棺材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 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 地或火化场。
4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在葬礼后 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 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An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Funeral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 funeral customs are as old as civilization itself. The contrastive difference on funeral custom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caused b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annotation to death.
Different ethical culture
Different color cultures
Different present culture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
Different religious culture
China :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 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 丧礼为主体,融 合了佛、 道二教的丧葬礼仪“ 隆 Western countries : 丧厚葬”的出现。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 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 葬礼俗 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 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 关 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 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 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1d32869caaedd3383c4d364.png)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 临终和死亡的仪式, 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 的诠释。任何一种文 化在如何处理逝者的 问题上,至少有3点是 相同的;遵循某种丧 葬习俗或宗教仪式; 为逝者精心挑选墓地; 对逝者的缅怀。但是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无不带有本民族的烙 印。
中国的“隆丧厚葬”
• 亲人亡故后的丧葬礼仪包括停尸、报丧、 招魂和送魂、做“七”、吊唁、入殓、丧 服、出丧择日、哭丧和下葬十种仪式。
「子午相冲,金木相克」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克; 孕妇与婴儿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 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 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去 除不祥之气; 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在举行入殓 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 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 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 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忌七月时出葬
西方的“简丧薄葬”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 丧、宴谢、祭奠等程序 ,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 其中。
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枢旁沉思默祷, 而 不捶胸顿足、嚎陶痛哭, 并且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庄严肃穆的 气氛,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魂的安静。参加葬礼的人,要向 死者献唐菖蒲花, 以示对死者的哀悼。下葬时,随土撒入一 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束鲜花,亲友就可 以默默离开坟墓了。
西方人也有祭奠亡 者的风俗,在居丧的第 九天、第二十天、第四 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 祭亡灵仪式。届时,亲 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 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中西方葬礼的不同共17页文档
![中西方葬礼的不同共1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38267150722192e4536f6cd.png)
My opinion
Comparison of culture in funeral
The difference of Religions The difference of ethics(伦理) The difference of color The difference of gifts
Prayers
Actors involved
Salvation of soul + guidance to life after dea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uneral practices
funeral appliance: -Chinese: shroud, paper goods, coffin - Western: holy water, candle, cross
Difference: - Chinese Culture: Educate individuals in filial piety
-Western Culture: Disconnect the last tie between soul & body Rest in peace and heaven Salvation from God
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
![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fd91ea81a37f111f1855bc3.png)
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人文学院11级对外汉语班李冬冬201103415;摘要: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2、伦理文化不同;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3.颜色文化不同;4.礼物文化不同;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作为西方文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人文学院11级对外汉语班李冬冬2011034159摘要: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美丧葬礼俗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中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仍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 中西文化; 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27851c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b.png)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是不同的,眼下,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在丧祭礼仪这个话题上,以此来窥探中西文化差异之一。
首先,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从最基础的环节看起,中西方在认定死亡的标准上,存在着相当差异。
对于西方人而言,主要是通过心跳和呼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判断一个人死亡的标准有:心跳、呼吸、瞳孔放大、肌肉松弛等,比西方更全面、更丰富。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的停止,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神灵身心全都在停顿。
这也影响到了整个文化在丧祭礼仪上的表现方式。
其次,中西文化在亲属丧世后的哀悼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哀悼的方式也更加笼统化。
比如,常常会选择在遗体处理后的一周或更长时间内何时来安排葬礼,而葬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家中举行的,仪式较为庄重。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会过分强调尊重、合适,需要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仪式,追求规矩节制的精神与能量、日子、配角十分繁琐。
最后,中西文化在亡者灵魂和来世的态度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将来世的问题抛到一边,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灵魂的转世转生。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不止在人间,同时也在另外一个世间。
因此,丧祭礼仪中的基本礼仪与灵性信仰及各项礼仪上均关乎祭祀、钱财甚至包括每岁谷雨之前的清明祭日。
这个传统对于一些中国家庭来说依然很重要。
不难看出,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方面的差异之大。
虽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贡献了这些差异,但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差异中,看到各自文化性格的不同之处。
清明节扫墓与西方哀悼礼仪的对比
![清明节扫墓与西方哀悼礼仪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668d1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e.png)
清明节扫墓与西方哀悼礼仪的对比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而在西方文化中,哀悼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习俗。
本文将对清明节扫墓和西方哀悼礼仪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异同。
一、形式上的对比1. 清明节扫墓在中国,清明节是扫墓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整理墓碑和墓地,焚香祭拜祖先。
同时,人们还会给祖先上供,供品包括水果、食物、酒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有祭祀仪式和祈福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2. 西方哀悼礼仪在西方文化中,哀悼礼仪通常是在亲人去世后进行的。
西方人会举行葬礼,将逝者的遗体安葬于墓地。
葬礼通常包括追思仪式、宗教仪式、致辞和悼词等环节。
人们会穿着黑色的服装,佩戴黑纱,以示哀悼之情。
在葬礼结束后,家人和亲友会共进晚餐,以慰藉彼此的伤痛。
二、意义上的对比1.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清明节扫墓是中国人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和思念之情的表达。
通过扫墓,人们希望能够与祖先的灵魂进行沟通,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同时,也是对祖先的感恩之情的一种表达。
清明节扫墓还有助于人们回顾家族的历史,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文化。
2. 西方哀悼礼仪的意义西方哀悼礼仪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
通过举行葬礼和哀悼活动,人们可以共同悼念逝者,表达对其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同时,葬礼也是家人和亲友们共同面对亲人离世的方式,能够减轻他们的悲痛和伤感,帮助他们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
三、两者的异同1. 形式上的异同清明节扫墓和西方哀悼礼仪在形式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清明节扫墓更加注重对祖先的祭拜和供奉,强调与祖先的沟通和联系。
而西方哀悼礼仪则更加注重对亲人的追思和哀悼,强调对逝者的纪念和尊重。
2. 意义上的异同清明节扫墓和西方哀悼礼仪在意义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清明节扫墓强调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是对家族血脉和文化的传承。
而西方哀悼礼仪则强调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是对逝者的纪念和悼念。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d4f1c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8.png)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
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后拓。
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
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
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以凸显。
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下面通过比较中西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
[1]一、中国的丧葬礼仪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
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
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
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1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存着不少的旧痕迹。
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
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
“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
丧葬文化差异
![丧葬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5ae1a40852458fb770b568c.png)
5.吊唁(yan)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 指亲友 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 属,死者家属 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 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 礼。一般吊唁者都携 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 面用别针挂上 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 条。
6.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 殓式。 7.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 戴丧服
• 第九:党国旗覆灵柩 邓丽君之丧礼除震憾万千歌迷心弦外, 也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多党、政、军各方 高层要员出席的艺人丧礼。 在丧礼中,总统府资政郝柏村、行政院 长连战、国防部长蒋仲苓、台湾省长宋 楚瑜、台北市长陈水扁等高层要员均有 亲身出席丧礼。 邓丽邓之灵柩更获覆盖党旗及国旗,仪 式由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和总统府秘书 长吴伯雄亲自主持,这是台湾艺人少有 的殊荣
• 第三:首名艺人丧礼作直播 台湾华视除了一力承担了邓丽君丧礼的 筹备过程外,亦都现场直播整个丧礼过程。 据台湾资深记者表示,台湾除了军政要人的 丧礼曾经试过直播外,艺人从未有过这般受 重视。电视直播丧礼,以慰丽君歌迷的思念, 亦都是台湾一个纪录。
• 第四:接近三周才出殡 香港处理红星的丧礼,通常都是采取尽快入 土为安的做法,所以七至十天便会举行丧礼。 而邓丽君由逝世至出殡,前后等了十九天, 应该算是最长的红星丧礼。 丧礼由早上七时开始仪式,采访的媒体 记者,三时许便要起床前去第一殡仪馆,而 凭吊的歌迷也要半夜三、四点便到门外排队 轮候,才能向邓丽君作最后致敬。
宗教伦理、崇尚个人与自我、 权利平等、崇尚亲爱
灵魂升华,解脱生前 痛苦
社会各阶层:重孝
1.讨论死亡时心态 不同
中:恐惧,否定、蒙蔽的负面 态度 西:生死相同,无明显心理 冲突 生:尽责 责任 死:为责任而死 皇权 忠效 信念 忘我的死 精神的升华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83774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6.png)
丧葬礼仪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礼仪,可以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提供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沟通的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同时,也可以为殡葬服务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中西方丧葬礼仪概述
科技在丧葬礼仪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科技将在丧葬礼仪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如虚拟追悼会、数字化遗产等。同时,科技也将 为丧葬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习俗内容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做七、下葬等仪式,注重孝道、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 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西方丧葬习俗
包括守灵、葬礼、追悼会等仪式,注重个人尊严、平等和宗教信仰,强调对生命的珍视 和对死者的怀念。
习俗传承方式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传承
通过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信 仰、传统文化等途径进行传承,具有历 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性强等特点。
中国丧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丧葬礼仪起源于远古时期,与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密 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灵魂前往另 一个世界的开始,因此丧葬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丧葬礼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封建社会,丧葬礼仪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同社会阶 层有不同的丧葬规格和仪式。现代社会,虽然丧葬礼仪有所 简化,但仍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仪式。
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的影响
中方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佛教的超度仪式、道教的法事等,都体现了对 逝者灵魂的超度和安抚。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36edd5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0.png)
实践创新
西方现代殡葬业推出多样 化服务,如定制葬礼、纪 念品制作、网络悼念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环保趋势
西方殡葬业也开始关注环 保问题,推广绿色殡葬和 生态葬法,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环保理念在殡葬行业中应用推广
环保殡葬概念
绿色殡仪服务
环保殡葬是指在殡葬活动中尽可能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了解文化差异
02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丧葬习俗、礼仪、价值观
等方面,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培养沟通技巧
03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便在跨文化
沟通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消除误解和隔阂。
06 总结:尊重多样性,促进 跨文化融合
历史渊源
中西方丧葬文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 源,受到各自宗教、哲学、社会制度 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中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影响,强调孝道、尊重死者、灵魂不灭 等观念。
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强调天堂与地狱、复活与审判 等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西方国家殡葬行业政策环境介绍
01
美国
各州有独立的殡葬法规,对殡葬服务、遗体处理、墓地管理等方面进行
规范。同时,美国政府倡导绿色殡葬,鼓励采用环保的殡葬方式。
02
英国
殡葬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相关法规包括《殡葬法》、《墓地法》等。
英国政府也倡导绿色殡葬,推动殡葬行业向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ef6aa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4.png)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丧祭礼仪是不同文化中对死者的一种纪念与悼念仪式。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中丧祭礼仪的比较,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
在中国,丧祭礼仪具有悠久的传统,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而在西方,丧祭礼仪更注重对死者家庭的安慰和支持。
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丧礼仪式的形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生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对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丧祭礼仪、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态度差异、仪式差异、社会意义、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1. 引言1.1 什么是丧祭礼仪丧祭礼仪是一种在人们面临亲人或朋友逝世时举行的仪式。
这种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生者的心灵和情感。
丧祭礼仪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传统,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通过丧祭礼仪,人们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和仪式化的行为来慢慢接受逝者离去的现实。
丧祭礼仪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死亡、亲情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丧祭礼仪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
1.2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中西文化差异源远流长,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在丧祭礼仪这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祭礼仪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仪式,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礼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各种祭奠、祭拜和悼念活动。
这些仪式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死亡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丧祭礼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人通常会选择举办葬礼或追悼会来悼念逝者,通常在逝者去世之后不久进行。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739347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2.png)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丧祭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虽然不同文化的丧葬仪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向逝者表达敬意和追思。
然而,中西方文化的丧葬仪式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丧葬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古老的仪式,有着古老的传统和仪式,讲究仪容仪表和排场。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仪式更加简单,鲜花和烛光是其最基本的元素。
传统的中式丧葬场面高低有序,排场繁复,而西式则更注重教会或者祭坛的氛围。
其次,中西方文化一般都有丧葬礼仪的主持人。
在中国,往往是一位老者或者居民监督人组织丧礼程序。
西方则通常由一位牧师或者丧葬主持人领导。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由基督教会领导,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不只是一种个人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反映。
在中国人眼中,家族的祭祀和陪葬仪式,是对孝道志向的诠释,和对逝去者的表达。
其次,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含有许多传统的仪式,如烧纸钱,祭拜祖宗等。
这些仪式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不存在。
在中国希望祖先能够在天堂安息,而在我们这里的礼仪程序当中,是要更多地表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在外国,通常只有给予敬意的标志。
最后,在中国文化中,丧葬礼仪时长通常很长,并且需要家人长时间守灵,接待来访的亲朋及敬香祭拜,而且一般都意味着需要为死者办理一些手续、买墓地等。
在西方文化中,丧葬礼仪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没有那么多的仪式和手续。
通常岂止是为了安葬,也是为了表达家属的悲痛,然后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丧葬仪式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仪式。
虽然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取决于它们所采用的特定细节,但两者都遵循一个基本的目标: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追思。
两种文化的差异虽然存在,但并不影响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孝道的意义。
【VIP专享】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
![【VIP专享】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b842bf731b765ce04081421.png)
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人文学院11级对外汉语班李冬冬201103415;摘要: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2、伦理文化不同;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3.颜色文化不同;4.礼物文化不同;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作为西方文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人文学院 11级对外汉语班李冬冬 2011034159摘要: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美丧葬礼俗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中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仍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 ; 中西文化 ; 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1694a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9.png)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 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 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 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 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 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 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 帝面前“灵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 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 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 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 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 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 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谢谢观赏
17
12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 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 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 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 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 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 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被 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 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中国传统葬礼过程
❖ 小殓 ❖ 报丧 ❖ 奔丧 ❖ 停灵 ❖ 守灵 ❖ 大殓
❖出殡和下葬 ❖烧七 ❖守孝 ❖牌位 ❖扫墓
1
中国传统葬礼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沙葬 ❖天葬
❖树葬 ❖花葬 ❖网葬 ❖悬棺葬 ❖冰葬
2
中国传统葬礼习俗
两种不同民俗的对比——中西丧葬制度
![两种不同民俗的对比——中西丧葬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ee1df26b90d6c85ed3ac60d.png)
中西丧葬制度的差异与统一一个人的死去,一个灵魂的陨落,意味着一个人此生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一群人一时或一世的挂念。
衔接生与死的世界,兼顾现实的逝去与精神的永存,丧葬制度应运而生。
为了铭记逝者的过往之事,为了平复生者的悲痛之情,甚至为了追求死后的安宁与富贵,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
由于宗教影响不尽相同,中西的丧葬制度形似而神不同,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国一般称之为丧葬;而西方则多称为葬礼。
中国丧葬制度在中国,丧葬就是红白喜事中的白事。
结婚自然是喜事,然而丧葬也同样是喜事:庄子丧妻,不哭,认为死也和生一样是一种喜事,这是通晓天命的表现。
这段话很明显的体现出中国道教对死去的看法——人死并不如灯灭,反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通晓天命的结果。
然而,结合佛教思想,则意指去往极乐世界,是一种解脱,逃离现实的苦难,抑或洗尽铅华,一场轮回。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丧葬制度的郑重而又繁琐的种种都有了源头,具体的仪式如下:1.守夜报丧:逝者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守夜"。
而与此同时,报丧则是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2..头‘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头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3.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4.吊唁摆席: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花圈等,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逝者家属则要摆席来款待前来吊唁的客人。
5.着丧服:在整个丧礼过程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刘朵朵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刘朵朵](https://img.taocdn.com/s3/m/552af98ea26925c52dc5bf8d.png)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丧葬标志着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终结。
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它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等都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哀乐中国的哀乐,如同哀嚎一般,一直沉闷悲痛的旋律,似乎在挣扎说到:我不想死去啊,死亡是多么痛苦啊!而西方的安魂曲、弥撒曲就如同坦然地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音乐平静安详,浅吟低唱犹如天神的迎接,亲人没有哀嚎,有的是平静的表情或低声的啜泣,形式简单氛围平静,死亡变成了一种自然的归宿,而不是恐惧。
二、丧葬礼俗中国的丧葬礼俗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有“隆丧厚葬”的传统。
亲人亡故后的丧葬礼仪包括停尸、报丧、招魂和送魂、做“七”、吊唁、入殓、丧服、出丧择日、哭丧和下葬十种仪式,期间还要设宴招待前来慰问的亲朋,整个丧礼可以断断续续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西方受到基督教的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其礼俗相对简单。
三、墓地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看来,人死后会升入天堂,墓园则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欧美的陵园大都修建得如同花园一般,不但绿树成荫,有浪漫的艺术气息和精美的雕塑建筑。
中国墓地大多给人阴森恐怖之感。
西方人对游览墓地的热情与中国人平日里远离陵园的心态形成了巨大反差。
四、丧服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而中国则采用白色。
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ecc2c19fc4ffe473368abab.png)
西方丧祭礼仪
西方的丧祭礼仪大抵很简单,其形式基本上属宗教式的。葬礼与葬 礼弥撒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 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 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 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 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 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 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 魂安静。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综述统的丧 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 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 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 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 的灵魂的救赎.
中国丧祭礼仪
西方丧葬礼仪
西方人把对死者的安慰权交给上帝与人间的使 者——牧师,他会说:“天父,我的上主,在 地上如同在天上,请您饶恕我们,正如我们饶 恕得罪我们的人,而荣耀都是归于您的”。西 方人的丧祭仪式本着基督教的原罪和复活的概 念展开。
总结:
从中西丧祭礼仪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 的丧祭场面往往宏伟而热闹,死者亲属的悲痛 溢于言表,中国人对死亡真正痛苦的其实是族 群生命力的衰弱,而非一个唯一个体的消亡; 西方那种静悄悄的丧祭礼仪其实是一种等待和 倾听,等待着至善天国的来临,倾听天堂的回 音,在仪式中生者和死者共同领受这不同凡响 的一刻,死亡事件启示了比死亡本身更大的意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
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后拓。
[1]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
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
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以凸显。
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下面通过比较中西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
一、中国的丧葬礼仪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
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
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
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
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
存着不少的旧痕迹。
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
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
[2]
“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
人类早期的丧葬活动只是为了保护尸体,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智力的逐步增长,产生了灵魂观念,认为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
人的死亡是“灵魂”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就没有了知觉,将来,“灵魂”还会回到“肉体”里来。
因此,丧祭上才会出现各种各样为死者“上路”所准备的物品,只是希望将死者的“肉体”保护好。
2、主要的丧葬方式
在我国民间,人死后都要葬,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死去的人才能够得到解脱,或重生。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不同,葬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崖葬、天葬等。
比如,最为普及的土葬,人们认为人死后要“入土为安”,只有把死者土葬,死者才能够安息,这也表示“回归自然”。
无论哪种方式,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3、丧葬的流程
人死之后,就会举行一系列的丧葬礼仪,它表示一个人完成了他一生的全部行程,最终脱离了社会。
但因为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
人死后,灵魂不但仍能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能够投胎转世。
在这种认知下,丧葬礼仪也成为人生一项重要内容,而丧葬的流程也是很有讲究的。
主要程序是:停尸仪式——报丧仪式——吊唁仪式——入敛仪式——丧服仪式——出丧择日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做‘七’——招魂和送魂。
[3]
现代丧葬礼仪有下面一些具体礼节:成立治丧组织、发讣告、赠挽联、唱挽歌、献花圈、戴黑纱白花、守灵、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等。
4、丧后祭祀,悼念亡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也称“鬼节”,使我们悼念亡魂的日子。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迷信,每到人们缅怀已故的亲人时,上天或许也感受到了人们的思念,所以和人们一起流泪。
中国的死亡观念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族的特点: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这是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相一致的,事死如生与重生并不矛盾,事死如生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死庇生。
丧葬礼是在为死者服务,更是在为生者服务。
中国的丧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明白中国有这么一种传统民俗文化。
二、西方的丧葬礼仪
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
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
葬礼仪式多在教堂举行。
1、西方丧葬礼仪的形成
西方丧葬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
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2、主要的丧葬方式
西方的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
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
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
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
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
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
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
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3、丧葬的流程
西方丧葬的主要程序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
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
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
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
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三、中西丧葬礼仪的主要差异
1、宗教文化不同
中国: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西方: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4] 2、伦理文化不同
中国: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
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
西方: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
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除重视的对上帝的尊崇外,没有中国的那种浓重的“孝悌”思想,不是重殓厚葬,而是简丧薄葬,重在安葬灵魂。
因此在丧葬礼仪中没有了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
3、颜色文化不同
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中国:在中国,丧礼则以白色示悼念。
据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由此,人们把老人的寿终正寝看做“白喜事”。
西方: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
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
送葬人一律身着黑色系的衣服,男子打黑色领带。
参加者身着黑色的衣服或佩带黑纱,以示对逝者的哀悼。
人们需要黑色文化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并将它形象化和实在化,这是人们潜在的需要。
4、礼物文化不同
中国:在中国,丧礼是没有人送鲜花的,一般要送的是白色的祭幛,用以表示哀伤。
西方:西方国家的葬礼上,亲戚朋友悼念死者,鲜花必不可少,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要为死者献唐菖蒲花或白色的百合花,以表示哀悼。
综上,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
释。
中西方丧葬礼仪差异的根源最终在于:中华文化在根底深处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现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互补,使得现代的丧葬礼仪相互之间越来越接近,从而进一步达到真正的“中西合璧”。
参考文献:
[1]黄勇.《人生礼俗》.京华出版社.2005年5月.
[2]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丧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2月.
[3]姜越.《婚冠丧祭--传统婚丧民俗解析》.现代出版社.2010年5月.
[4]钟鸣旦著,张佳译.《礼仪的交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