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 徐长青 20150805
![从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 徐长青 20150805](https://img.taocdn.com/s3/m/58193fcc5022aaea998f0fbc.png)
4
5
“不要用我 们的方式让他们去 接近知识,而是让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 接近知识” ------陈省身
围绕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观察 用学的法子教 用做的法子学
我的思考
什么是课堂教 学的正确答案?
学生为什么不 举手? 他们真的没有能 力吗?
教也要有策略才 助于问题的解决
例:长虹筑路队,修一条1200 米长的路,每天修80米,已经 修了5天,剩下的还有多少米 路没修?
●
2、从处理教材上议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 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 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 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议 议教学思路设计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 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 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感; 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 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带着什么理念走进课堂? 学习 观念一变 发现 欣赏
效果就变
带着什么心态走出课堂? 促进 交流 提升
勇敢者
承受者
智慧者
课 ----动态的以建构执行建构的活动
• 预设与生成 加强预设 重视生成 • 建构 预行建构 现行建构 反思建构 重组建构
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 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 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 • • • 学科课程(四基、文化传承) 生活课程(技能等-蓝领课程) 交际课程(规则、道德等) 适应性课程(挫折等)
●
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观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 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 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 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 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 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 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 学会新知。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https://img.taocdn.com/s3/m/1e30bd4ea8114431b90dd895.png)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作者:许贵祥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摘要:介绍了“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话题的背景、区别。
介绍了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中,“观课、议课”的研究类别及同事互助“观课、议课”模式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观课;议课;听课;评课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中,“听课、评课”是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传播,“听课”逐渐地演变成“观课”,“评课”亦由“议课”所取代。
“听课、观课”到“评课、议课”,体现了新课程观和课例研究观的根本性转变,体现出平等、发展观的落实与进步。
因为正如列奥·施皮泽所言:“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
”二、问题的阐述1.听课与观课比较(1)“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
(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强。
(4)“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等。
2.评课与议课比较(1)“评”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4)“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1410200102de2bd97058865.png)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陈大伟学会与自己对话的人们很快就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的内心是他们所遇到的最通情达理的对话伙伴。
根据动机和目的,我对进教室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有这样的分类:一是调查课堂现状,寻找未来改革方向的调研性听课;二是鉴定教学水平,判定优劣,分出等第的评课;三是锤炼教学行为,磨砺优质教学的磨课;四是讨论和交流课堂现象,研究问题和改进教学的议课。
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我以为,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课堂观察和改善手段的丰富与有效,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方式取代另一种方式。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实践工具背后是观念和文化,基于改善教研和教学生活的目的,观课议课主要强调这样一些文化观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
这构成了当下观课议课文化的整体框架和理想愿景,并由此构造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积淀观课议课的实践品性。
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首先,是对教育真理的境脉特征要有清醒的认识。
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中说:“规范的不可置疑性永远是情境性的。
”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育……,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在研究课堂教学时,“情况”和“情境”具有先在性和优先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况”和“情境”,意见的“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为“无用”或者“荒谬”的废话。
基于境脉特征的教育真理观,观课议课的对象主要是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
佐藤学说:“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真实感受和具体事实本身。
转变角色--转变观念--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转变角色--转变观念--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https://img.taocdn.com/s3/m/928e8b220066f5335a812166.png)
术
从具体研究 的问题来看 ,各种 观课活动都会有 不 同的侧重点 、 不 同的主题 , 诸如 : 阅读教学 中如何 解 决费时低效 的问题 , 长文 短教 , 浅文 深教 , 作 文教 学中如何让学生把话写具体 、 写生动等等。
程。
2 . 观 课 议 课 的 界 定
f 2 、 总 结观 课 的 感 受 或体 会 f 3 、 必要 时 可 先 跟授 课 教 师作 私 下 交 流 三、 议 课 中我 们 应该 做 什 么 1 . 根据观 课 宗 旨. 把 握 议 课 方 向 — — 议 课 的 主
题
无论是主持人 , 还是其他参与者 , 在议课之前都 要清楚地知道观课 的主题 ,明确教研活动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 这样在议课中就有 了中心话题 , 围绕 中心 话题展开交流研究 , 议课就有 了明确的 目标 , 就能改 变议课 中或漫无 目标 , 或求全责备 的现象。
( 3 ) 要 认 真 研 读教 材
( 1 ) 抓 纲及 目. 有 理 有 据
在议课前要做好充 分准备 , 把 观课 的感受 、 体会
或建议 进行归纳 , 发言时做到 以纲带 目、 纲 目并举 、 有理有据 , 才能收到要言不烦 , 省时高效之效果。
( 2 ) 理性思考 , 透 视 分 析
一
4 . 针 对活动 主题 . 开 展 平 等 对 话 — — 议 课 的 态
度
“ 听 课评 课 ” 向“ 观课议课” 变 化 不 只 是 一 种 词 义 上 的变 化 , 而 是一 种 文 化 的变 化 、 观 念 的变 化 。没 有 文 化和观念 的变化 , 就没有必要进行“ 慨念的变化” , 做 空洞 的文字游戏。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bc30a49a45177232e60a20d.png)
聽課評課與觀課議課の區別光輝小學張弘在日常の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中,傳統の“聽課評課”應該改為“觀課議課”更合適。
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不只是換了一個詞語,後者強調の是一種平等民主の教學研究文化。
觀課與聽課比較:1.“聽”指向聲音,“聽”の對象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の有聲語言往來;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影設備等)收集課堂資訊。
包括師生の語言和行為、課堂の情境與故事、師生の狀態與精神等。
2.“聽”往往是一般性瞭解,而非用於研究の目の;而“觀”の目の卻指向一定の研究問題,有明確の目の。
3.“聽”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針對性,而“觀”是針對研究問題收集相關の課堂資訊,針對性強。
4.“聽”往往是憑藉經驗進行,而“觀”需要理論の指導,需要借助觀察記錄表等。
評課與議課比較:1.“評”是對課の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是圍繞觀課所收集の課堂資訊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の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の過程。
2.“評”有被評の對象,下結論の對象,有“主”“客”之分;“議”是參與者圍繞共同の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の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の“被評”地位和失語現狀。
3.評課活動主要將“表現、展示”作為做課取向,做課教師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展”為主要做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展。
4.評課需要在綜合全面分析課堂資訊の基礎上,指出教學の主要優點和不足;議課強調集中話題,超越現象,深入對話,議出更多の教學可能性供教師自主選擇。
總の來說,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資訊,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資訊,在充分擁有資訊の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の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の一種研修活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d2a18c89ec3d5bbfd0a743b.png)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之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都是从课堂教学出发,围绕课堂教学某些问题,引发思考,展开探讨,课堂教学本身成了研究的对象。
通过观课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形成共识,同时汲取他人的优点,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水准,达到预期教研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对观课与听课进行比较:比较一: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比如“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观课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进行的;听课不要求教师提前和上课教师沟通的,不需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
比较二:教师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有关资料,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果;听课往往老师是跟着感觉走,在走进课堂前还不明确要听什么。
比较三: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比较四:观课要求观课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探讨问题;而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学生后面。
评课和议课也有区别:区别一:评课侧重对教学效果作出自己的判断;议课是围绕某一约好的问题所提出自己的看法。
区别二: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地交流,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要超越“谁说了算”的局面,上课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使困惑的问题更明朗。
评课活动主要目的是上课教师展示自己教学之后,听取听课教师不同的意见,汲取他人所长,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区别三:议课活动不怕上课老师出现问题,而且鼓励上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通过教师坐下来议课,以正确对待问题为价值取向,不断求得发展。
评课则是听课教师在全面分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指出主要优点和不足,帮助上课教师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区别四:议课强调集思广议,统一认识,平等交流,促进理解,把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教学相长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经验谈读后感
![教学相长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经验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c9c494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8.png)
教学相长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经验谈读后感《教学相长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经验谈读后感》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前辈在对话。
书中所提到的很多关于听课、观课和评课的经验,都打开了我对于教学另外一种认知的大门。
读到关于有效听课的部分时,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听课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一个深度学习和借鉴的过程。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强调听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以及学情等。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曾经去听课,往往是很随意的就走进教室,听完课之后收获寥寥。
后来我明白了,只有做好预习般的准备工作,才能在听课过程中有更多的对比和感悟。
例如,我有一次在详略了解教学内容之后去听一位老师的课,我发现他在处理重点难点的时候,用了一种很巧妙的小组讨论然后由学生总结发言的办法,这比我自己讲授的方式效果好了太多。
如果我不是对教学内容有前期了解并且一直在思考如何教学,我就很难发现这个闪光点。
在观课的板块中,书中提到要全方位的观察课堂。
这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
我以前在观课的时候,注意力可能大部分放在老师在讲台上的表现,而对学生在下面的表现和反馈关注不多。
这就像一个厨师只注重自己做菜的过程,却不关心食客的反应一样。
从书中我学到了,观课要从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表情、发言的积极程度等来综合评判这堂课。
对于评课部分,这是最难且最需要艺术的。
作者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评课时要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
这一点对我启发特别大。
我以前给同事评课,有些时候过于直接指出缺点而忽略了他人用心之处,这可能很伤对方的心,也不利于同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如果像书中说的先赞美,把这个积极的氛围营造起来,再去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建议,不仅对方更容易接受,而且大家能在这个过程中更积极地交流教学的智慧。
读完这本书,我对未来参与教学中的听课、观课和评课活动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如果按照书中的经验去践行,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且与众多教师共同成长起来。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8476481a1c7aa00b52acb82.png)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怎样有效观课观课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因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呈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策略的展示,都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来获得;此外,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或者发现别人的问题来警醒自己,都可以通过观课来实现。
可以说观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渗透、课标的解读、课本内容的处理、教法学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多个方面。
并且,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
观课的老师就要善于通过听课来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观课前的准备1、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情况(如,学科课程标准、年级要求、教材编写、教法与学法等)2、要明确观课的目的和要求(如,本次观课的类型——观摩课、研究课;新课、复习课;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
本次观课的目的——帮助教师提高、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题研究等)3、课前要有一定的相关准备(如,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教材内容、教材编排、教学重难点、自己的教学设想等)4、要处理好观课者与做课者的关系观课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不是旁观者。
教师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观课前无充分准备,观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不能了解做课教师的意图,就无法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https://img.taocdn.com/s3/m/6c69b937580216fc700afdf3.png)
触, 这不仅仅是换了一个词语 , 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建构 。为什 设学生产生的思考方式等等 , 各抒 己见 。 听了各位教师的建议 和意
么我一下子 就喜欢上 了观课议课呢?因为观课议课让 我成了真正 见 , 我重新修整 了教 学设计 , 全体数学老师 同我一起走进 了课堂 。 的主角 , 让我感受到了合作 的愉快 , 让我体验 到了成长 的幸福… … 整堂课 中 , 有 的教师认 真地记 录着我 的上课 环节 , 每一个 提问 、 每
与者l 学生 、 执教老师 、 观课老师 ) 都有各 自的收获 。 使教研更加深入 怎 么 考 虑 的 … … ” 流 的学校必然有一流 的教 师队伍 , 要 想促 使教师队伍快 速 由于工作变 动我到 了一所新的学校。 在一次教研活动上 , 我提
一
学校改革教学和教研制度势在必行 。 教研活动 以“ 观课议课” 出了所 带科 目苏教版数学第五册{ 2 4时计时法》 教学 时的困惑 : 为 成长 , 促使每位教师不断进步成长 , 让每位 教师都感受 到共 同工 什 么一个 问题反复地讲解 , 学生 当时会 了, 第 二天又出现同样的错 为契机 , 体验成长的幸福。 误?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 难 以忘i E ? 问题一 提出来 , 大家你 作的快乐 ,
评课时 , 多数教师只煞费苦心地 找闪光点夸奖我 , 重复再重复 。虽
个全新的认识 , 更加 明白了如何挖 掘教材 , 如何从 学生的角度 出
发上好一堂课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激 发
然校领导提出了课 堂的缺点与不足 ,可是并 没有具体谈到解决的 方法与途径 。我 向向各位老师讨教 , 要么沉默不语 , 要么说 自己也 把握不好 。我心里忧愁万分 , 一再请教 , 但 大家仍 然不肯与我探讨 如何 驾驭课堂 , 如何让 课堂更精彩 ……评课之后让我焦急万分 , 茫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https://img.taocdn.com/s3/m/b97ab2027cd184254b35357f.png)
二、从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说起
虽然“听”用耳,观用“眼”,似乎两者都有局限, 但“观”作“观察”解,那就不仅包含“听”,还 具有比“听”更为丰富的内涵。因为“观察”的心 理学意义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 觉活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可借助仪器、记录,并且包含考查、分析等研究活 动。也正是在提倡研究课堂的科学方法意义上,近 年来,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合作开展实 践研究,试图将国外的课堂观察理论与技术予以本 土化,用以构建听课、评课的新范式,从而引起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可以认为,这是“观课”观 的技术化、模式化发展。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听课、评课 与 观课、议课
小组讨论:
你认为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有什么区别 与联系?
四、怎样评课和议课
(一)教师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制订 、目标达成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思路设计 、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优选活用 、方法多样、改革创 新、手段运用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板书 、教态 、语言 、操作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教学效率高 、学生受益面大 、有效 利用40分钟
“课堂观察”既指观察他人(听课、评课), 也指自我观察(一边上课,一边观察学生的 反映、行为)。 因此,不论是“听课、评课”还是“观课、 议课”,其关键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其内涵 及其实用技术。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课件.ppt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5a99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7.png)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2. 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第一 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 育追求
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 的效果
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 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19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2. 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3. 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
“观”是选取教学案例;
“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问题和困惑是教学案例的核心要素。
第25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第26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①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
第11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一)观课与听课差别
“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
“观”的目的却指向研究问题,有 明确的目的。
“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 需要理论的指导。
观课是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全 面收集信息。
第12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一)观课与听课差别 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 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 演。
第29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①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
“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 堂信息提出问题。
② “评”有主客之分 “议”强调平等。
第30页,共113页。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③ “评”全面分析
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联系与区别
![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e8c7b0fba1aa8114431d958.png)
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联系与区别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一、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联系。
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都是一种教研活动,都是深入授课者的课堂,课后对本节课和学生进行评价。
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都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如一节数学公开课既可以组织同组教师听课,课后对这节数学课进行评课,又可以请专家或教研员进行观课议课。
二、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区别。
1、听课与观课比较,“听”主要指听课者通过耳朵的听或眼睛的看,来获取教学活动中的信息。
“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的信息,这里需要观课者用心去思考去分析。
“听”只需吸收课堂信息,不需要付出;而“观”则不同,观课者除了吸收,还需要结合自身经验,去分析课堂教学。
2、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做判断,下结论;“议”是针对课堂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商议解决的办法。
“评”是听课者站在指导评价的角度;“议”是观课者与献课者参与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
“评”要求全面分析课堂优缺点,面面俱到;“议”是紧紧围绕课前观察点、关注点,深入对话。
如一节数学课,听课侧重听教师讲什么数学知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如何,听教师讲的是否清楚,学生能否听懂,教师启发是否得当;看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思考并做出对本节课的判断。
评课则评论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法的运用、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
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及反思改进为核心。
对于同一节数学课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f28366927d3240c8447ef6f.png)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认为,应从“听课评课”发展到“观课议课”。
那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1、议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
“观课议课”强调防止和克服两种心态:一是把献课的老师看成表演的“戏子”,观课教师成了苛刻严厉的观众,于是,做课教师取悦观众,观众则吹毛求疵,献课老师失去了自我。
另外一种倾向是献课教师成了台上做指示的领导,而听课教师成了台下接受训示的群众,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观课老师失去了自我。
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议课,既要克服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
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
2、评课往往就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评点,议课要围绕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在对话中提升教师通过对话探究,一方面,揭示参与者背后的教育理想追求以及个人的教育动机,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教好(或不好)”的结论,而是探讨“我们想听一听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是怎样想的”?在对话中更新彼此教育观念,获得对教育的重新认识。
另一方面,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所以,议课需要从学生学习的状况入手:“我们注意到学生……,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们注意到学生……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常见的话语结构,“要达到这样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办”是将对话引向深入的关键。
3、听课评课时主题不集中,讨论不深入,各自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一节课,而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集中焦点。
其实每一个做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设计和思考,都有想表达和展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如果在课前就让做课教师说一说自己想让大家听什么,使听课老师有明确的注意指向和问题期待;上课结束以后,大家又能围绕相应的主题、结合课堂上的现象集中探讨,深入对话,相信参与者的印象会更深刻,收获将会更多。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e1d44d44028915f804dc23b.png)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光辉小学张弘在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中,传统的“听课评课”应该改为“观课议课”更合适。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后者强调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
观课与听课比较: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
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
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强。
4.“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等。
评课与议课比较: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总的来说,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554559d1ed9ad51f11df25b.png)
《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
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
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
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
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
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
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第二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
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演变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79b42412b160b4e767fcfd4.png)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演变作者:乔娜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6期一、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的演变,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听课”和“观课”。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我们去听课时,总是把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耳朵也用在听教师讲课的声音上,这种“听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课堂教学,正由“教知识”向“教学法”转变,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只是担任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教、学双方互动活动的组织者。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包括了多种学习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和趣味展示。
如果听课教师只“听”,已经无法完成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了,因此“观课”的理念应运而生。
“观课”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也要用眼,还要用脑用心,不仅要看教师是怎么做的,更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动机,发现并体验他们的情感,要观学生、观课堂的生成,特别是优等生、中游生和后进生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这就要求观课者要做到观课前交流,形成探讨的问题或主题,带着问题或主题去观课;观课中应具备三种角色:授课者角色、学习者角色和观课者角色,而且要根据情况随时实现这三种角色的转换;课后整理观察资料,通过反思交流,双方都“审视”自己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继而获得一种突破问题的贯穿感,才能提升自己的理念,实现双赢。
“评课”和“议课”。
“评课”是指评课者在全面分析课堂效果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是终结性、诊断性的评价,侧重对课的质量好坏下结论并作出判断。
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而“议”是议论、评说,含有共同协商讨论的意思。
“议课”就是对教师的课进行协商、讨论,交流教学行为、能力、课堂设计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设想。
“议课”是在“观课”的基础上,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分享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超越现象、深入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理解观课议课”的读书笔记
城关乡孟南小学李彦毛
听课评课是一线教师参与课堂研究和改进的重要方式,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因为种种原因,现行的听课评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而是流于形式。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提出了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词语的变化,而是教育理念、内涵的变化。
看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什么是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二、为什么要观课议课,对听课评课的反思
日常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大多数流于一种形式。
听课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理解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
评课过程中“四化”现象十分突出:
1、评课过程形式化
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评课场面冷冷清清,评课有形式没内容。
2、评课内容表面化
评课教师盯住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对课堂现象不能深
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这种表面化的评课对上课及评课教师的帮助都不大。
3、评课结论两极化
一是,虚假、讲好话的评课方式,评课出现多讲优点,少讲问题,皆大欢喜的极端现象。
二是,否定、伤自尊的评课方式。
4、评课效果零散化
表面上看,评课从目标、内容、方法、技术手段,教师内在素质、外在表现,方方面面全方位涉猎,但由于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缺乏集中的主题,只能就现象谈现象,就经验谈经验。
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教师是否将评课的意见和建议用于实践,重要的不是看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只有教师接受了、理解了并愿意用于实践才能够“算”。
因此,用中小学教师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怎样观课议课
1、课前与献课者对话交流,协商观课议课的主题
缺乏课前沟通和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的话题,这样,对话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
而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理解,使献课和观课者
课前达成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有了主题就使我们观课议课的目标更加明确。
观课议课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但大致我们把它分为这几类:一是从课堂对象上可以观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二是从教学环节上看,可以观察导入、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小结等;三是从具体方法上看,主要指教学方法;四是从效果方面看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和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等。
在确立观课议课的主题时还应从献课者的说课中了解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
2、课堂中的观察和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是必备环节也是观课议课的基础。
课堂观察可分为重点观察、随机观察、全面观察、关注细节四个类别。
重点观察是围绕课前交流所确定的观课主题进行观察记录和初步分析;随机观察是在缺乏课前沟通,没有明确的观察主题,观课者就把观课和记录重点放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上,观察活动效果,初步建立联系,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全面观察包括观察教师的课堂行为(课堂管理行为和课堂教学行为)及由教师课堂行为所引发的学生课堂行为、学生活动及活动效果等;教学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蕴涵了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是通过分析关键性细节(包括成功的细节和失败的细节),去认识教学行为,理解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3、议课中的平等对话
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
在议课活动中我们需要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对议课的问题共同达成一致的解决意见。
第一是通过设身处地,(也就是换位思考)同情理解授课者的环境、条件、心情和感受,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第二是面向事实,共同探讨,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
使授课者和观课者更加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第三是平等对话,共同分享,议课的目的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这样的议课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
4、规划改进课堂教学
议课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为了实现更高的课堂效益。
因此,议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认识和体会议课的收获,并将这种收获转化为未来课堂教学实践的行为指南。
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