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5月3日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的两篇评论

中青报:为暴打女司机叫好是戾气弥漫的体现

5月3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某十字路口处,司机张

某开车逼停女司机卢某,将其从驾驶室内暴力拉下车并拳打脚踢。张某称,卢女士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使他车内

的孩子受到惊吓,因气不过,他随后一路尾随并实施殴打。卢

女士表示,因自己对道路不太熟悉,确实在变道时突然点了一

下刹车,但当时两车并没发生剐蹭,“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男子

会一路尾随并破口大骂,最后把我逼停把我从车里拉出来毒打。”(新华网5月4日)

无论是知书达礼的小资,还是风度翩翩的白领,当他

们握紧方向盘时,都容易变得脾气火爆、乱飙脏话。这种通病

在汽车社会见怪不怪,此即所谓“路怒症”。新闻中的男司机,无疑是“路怒症”的典型患者。百度一下相关新闻报道,因

“路怒症”滋生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陕西西安,小车称公

交车挡了路,两男子逼停公交车后上车暴打司机,司机的鼻梁

骨被打断;在甘肃兰州,一辆奥迪车欲停在医院应急通道被阻拦,女司机下车用膝盖和高跟鞋狠撞狠踹保安……

相比之下,成都这名男司机无疑更残暴更凶狠。看那

视频,当事女子开车突然变道固然不对,好在并未造成任何剐蹭,该男子竟一路尾随直至将对方拉出暴打才解恨,可见该男

子心胸何等狭窄,“路怒症”暴戾之气又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若说女子突然变道让男子车内的孩子受惊,他如此暴打陌生女子,这孩子又当有何观感?

诡异的是,面对“有视频有真相”,居然还有很多网

友无视暴行甚至为之叫好。有的说“这样的女司机就该教训一下,打得好”,有的说“打打让她长点记性也好,她活该”;

更有甚者,叫嚣“女人就不应该拿驾照,开车上路就是危险因素,就应该被打”。看到这些是非不分、良莠不辨的评论,实

在让人不寒而栗。不排除某些女司机确实开车技术欠佳,但所

谓“马路杀手”真的全是女司机吗?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

黄灯、爆粗口……凡此种种,自认技术一流的男司机们哪一样

少做了?

为暴打女司机叫好,不仅是为暴行鼓掌,也不仅是性

别歧视,更是戾气弥漫的典型体现。只为一点点小事,就不惜

把对方往死里打,旁边还有一群叫好的看客,这是一个多么恐

怖的画面。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是非判断,却不能让围观者达成

基本的共识?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将交通规

则放在眼里?批评别人不文明驾驶,自己却在为暴行叫好,在

这样的双重标准下,所谓文明无非是强者给弱者定下的规矩而已。

对任何城市来说,患上“路怒症”的人越多,道路交

通必然越发拥挤,不必要的纷争、吵闹乃至社会戾气必然膨胀。为此,一方面当然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文明驾驶,另一方面更

要严惩那些动辄滥用暴力者。一个人的暴戾,既肇端于这个社会,又加害于这个社会;而要改变社会的暴戾弥漫,每个围观

者都要反躬自省。

凤凰评论:暴打女司机不对,但忍让更可悲

编委汇政委

如果指责不文明行为是一种病,那作出不文明行为的

人得的又是什么病,对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的人又是一种什么病?看着这些病不断蔓延而不去治理的人又是什么病?

遇事莫装逼,装逼遭雷劈。成都女司机被殴事件发展

到今天,随着昨天行车记录仪视频内容的曝光,民意从一开始

对男司机的愤恨,快速反转成了对女司机的一致讨伐。

像此前无数热点事件一样,老百姓对对与错的朴素判断,再次被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冠以了“社会戾气太重”“公开

为暴力叫好”的标签,中青报更是在今天发文《为暴打女司机

叫好是戾气弥漫的体现》。文中称,为暴打女司机叫好,是为

暴行鼓掌,是对女性的歧视,更是戾气弥漫的典型体现。

本委认为,中青报纯粹是在装逼,而且逼格很高,让

自己站在了最高指挥台上,而事实上,这样的文字和观点对推

动社会进程毫无益处。

仔细分析公众的情绪你会发现,并没有人为“暴力”

叫好,公众是在表达对是与非的最朴素的情绪。

在中国,最无聊的就是每次热点事件一出现,很少有

媒体、专家去就事件本身剥茧抽丝,往推动社会进程的方向努力。相反,很多媒体及所谓的专家学者更愿意在道德文章上下

功夫。

比如此次殴打事件,连小朋友都知道打架不对,却偏

偏那么多媒体站出来教育公众:男司机不该打人。很明显,公

众对是非的情绪表达被这些道德文章肤浅化、扩大化了,在这

些道德卫士看来,这起殴打事件的是与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打人了,至于你为什么打,我不跟你谈,反正你打人了。

一个社会的理性建设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每一个问题

出现之后,舆论能互相支撑着去探究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

而让政府与社会两个层面共同努力,解决这些藏在事件背后的

问题。可悲的是,中国每天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却少有人敢去

深究它的原因。但凡有深究的,必然被道德家们横插一腿,在

肤浅的层面争来吵去,从而让每一个事件都成为孤案。

在这起事件中,5月3日的殴打视频曝光,最初公众

一致痛斥男司机出手太狠,直至昨天行车视频出现后,公众对

女司机的态度才出现了反转。为什么?因为人们从对现象的简

单判定,转向了对现象背后是非的明确判断,加之长久以来道

路行驶中恶习无人治理,民众情绪借由这一事件找到了出口,

类似“这女的真欠”的表达,实质上是对恶劣驾驶行为的愤恨,并不能就此认为这就是在高度认同暴力行为,更不是什么所谓

对女性的歧视。

好比一个人横行乡里,被一名壮汉狠抽了一顿,人们

第一反应一定是特别解气,但你就此批评他们为暴力叫好绝对

是骂错了靶子,因为如果都崇尚暴力,横行者早就遍体鳞伤了。

中青报的文章说,为暴力叫好会造成崇尚暴力,以后

司机们有了矛盾就在街头打上一架还了得。本委认为,这就更

是杞人忧天了。前文已经说过,人们只是在借这一事件宣泄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