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证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医治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途经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医治。
二、相对禁忌症:有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各类原因所致头颈部不能充分后仰者、颈部较大肿瘤者。
三、长处1)颈部易于保护,不易感染,使历时间相对较长。
2)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
3)血栓形成和血管狭小发生的机缘少。
四、缺点1 穿刺时对体位要求较高。
2 不够美观、影响头部活动。
3穿刺部位前路: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
触及颈总动脉,旁开~1.0cm。
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3~5cm。
颈总动脉前外侧。
后路: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针点(锁骨上缘3~5cm)。
五、操作方式1、器材准备,20~40mg/dl肝素生理盐水、双腔留置导管全套、局麻药、注射器、消毒用物、无菌手套。
2 、体位: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例,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3 、穿刺点选择选择中路法进针部位。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用含必然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进针进程中边进边回抽。
有冲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进针深度一般~3cm,肥胖者2~4cm,置管长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儿5~8cm。
7、维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8、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常规输液或给药后10ml: 输注TPN后:20ml 输血或血制品后:20ml 取血后:20ml 儿童病人常规维护:3ml 儿童病人输血或取血后:6ml 注意使用脉冲式方法冲洗。
特别限制生理盐水入量的病人减半
:如果有抽血、输血或输注其它粘滞性药物,应先用
20ml生理盐水,用脉冲方式冲管后再接其它输液。
六、导管移位或脱出:主要是由于导管固定不 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 预防的重点:在于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 导管呈“S”形成弧形固定。已利于导管外力牵 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应注意 向心端揭开敷料,置管后做好记录,每次更换 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脱出。 此外,还要重点加强宣教,指导病人置管侧肢 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再次洗手,打开无菌换药包, 戴好无菌手套 用酒精清洁皮肤三次,直径达10cm 碘伏消毒三次,直径10cm,两侧至臂缘 贴好新的贴膜注明更换敷料时间和姓名 用纱布敷料应24h更换。
常见的并发症与预防
穿刺处渗血 机械性静脉炎 导管堵管 导管相关感染 血栓形成 导管移位或脱出
时间短 不精确
流速
选择血管要求 穿刺时病人体位 适应症
较慢
肘部静脉条件良好 上臂外周90
较快
无特殊 仰卧头低脚高位 重症急诊病人
°
稳定状态输液
PICC的全称: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
3、准备插管
打开无菌包,建立消毒区 将导管等无菌物品打入无菌区 在注射器中抽足量生理盐水
4、预冲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助手视角
术者视角
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 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 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
二、右颈内静脉解剖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右胸锁关节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 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
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 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
穿刺时注意:
(1)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 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 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 针深度约为1.5-3cm,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 者2~4cm。
3、血胸: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 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 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4、液胸: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此路 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 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 脏。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鼓励企业、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市场机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需求的增加,经皮置管技术市场将持续扩大。
法规与伦理挑战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技术挑战
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培训与教育挑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04
CHAPTER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由于置管过程中皮肤穿刺或导管维护不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
长时间置管或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导管内或周围血管形成血栓。
由于血液、药物残渣等堵塞导管,影响液体输注。
导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症。
感染
血栓形成
导管堵塞
静脉炎
严格无菌操作
定期维护导管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目录
引言经皮置管技术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CHAPTER
引言
阐述经皮置管技术的定义、分类
分析经皮置管技术的优缺点
探讨经皮置管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前景
经皮置管技术是一种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插入体内,以达到治疗或诊断目的的医疗技术。
感染处理
血栓形成处理
导管堵塞处理
静脉炎处理
轻度感染可局部消毒、更换敷料,严重者需拔除导管并全身抗感染治疗。
尝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无效则拔除导管重新置管。
可使用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外敷药物等缓解症状,严重者可使用抗炎药物治疗。
血管通路建立PPT课件
• 中心静脉导管是各种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 通路之一。主要有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
• 导管置入的部位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 骨下静脉。
适应证
• 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 •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 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 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 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 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需临时血液透析。 • 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缺点
• 穿刺时对体位要求较高。 • 不够美观、影响头部活动。
操作方法
• 体位:以右侧为例,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 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 定位:B超定位;盲穿定位 • 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
1%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麻。 • 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及穿刺针 • 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
腔,并盖好肝素帽。
• 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 • 局部行无菌包扎。 • 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 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定位-前路法
• 定位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胸锁乳 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 及颈总动脉,旁开0.5~1.0cm。
• 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角,针尖指 向同侧乳头, 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
侧乳头,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如 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 固定穿刺针并送入用扩张器沿引导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 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
• 插入导管:沿引导丝插入中心静脉。 • 抽出引导丝。 • 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 • 用0.2~0.4mg/mL 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
3 穿刺一个点未成功,可选择其他穿刺点或改用其 他方法,否则可造成血肿及感染。
4、留置导管要固定牢固防止脱出,术后定期穿刺点
消毒。
精选PPT课件
14
常见并发症
一、气胸:气胸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在颈内静脉穿刺时,穿刺针与额面角 度大于30度易穿破胸膜发生气胸。如在穿刺时 或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或抽出 气体,就要考虑此并发症的可能。处理:病人立 即去枕平卧,吸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拍摄胸 片。如气胸在15%-20%以下,可以观察病情, 让气胸自行吸收,如果气胸大于30%就要穿刺 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
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
赣州民生结石病医院 麻醉科 钟小军
精选PPT课件
1
一、何谓中心静脉?
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 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置管术是指经皮穿刺颈内将导 管插入上腔静脉以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进 行治疗。是抢救急危重病人广泛采用的 方法之一。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7
物品准备
中心静脉穿刺包:内有中 心静脉留置管,穿刺针、导管 钢丝、扩张管、固定夹,针线、 注射器、无菌切口膜,肝素帽; 另备、无菌手套,肝素、利多 卡因,生理盐水 。
精选PPT课件
8
操作步骤
一、定位: 颈内静脉在解剖上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梢靠 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 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 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缘,共同围成 一个三角形,称胸锁乳突肌三角,颈内静脉正 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在三角形的顶端处 约离锁骨上缘2-3横指作为进行点。通常进路 有三种方法:前路、中路、后路。上面讲的定 位是中路法。因为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 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静脉穿刺置管术
静脉穿刺置管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静脉高能营养的支持、血容量的监测、快速输血补液、血液净化治疗、长期输液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又因为操作方便、护理便利、不易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3年来笔者进行了1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5月~2005年5月间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120例,男8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10.6)岁,均为神志清醒能配合者。
其中手术108例,非手术12例。
置管目的:监测心功能,长期输液、输血。
1.2穿刺部位及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两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
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锁骨下路进针法。
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下缘0.5~1cm处。
(1)为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两肩胛之间脊柱正中垫一小柱形枕,使穿刺侧肩关节尽量下垂,术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
从胸锁关节向外三横指处(约5cm,即锁骨下缘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进针点。
(2)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打开无菌包,戴手套,铺洞巾,抽取1%利多卡因5ml作局部浸润麻醉。
(3)用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4ml后与穿刺针相连,排尽空气。
(4)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针梗紧贴锁骨下缘。
进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咳嗽,如有咳嗽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胸腔或损伤肺组织而引起气胸。
(5)进针时,针头向后内上方进针,深度为3~4cm,边进针,边抽回血,见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抽出即停止进针,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
(6)皮肤进针处以75%酒精再次消毒,局部进行固定,外表覆盖纱布,封闭成功后用一次性贴膜封闭。
血液净化临时导管护理
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护理
(2)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取标本的方法如下。 ①取下敷料,充分消毒置管伤口及其周围皮肤,确认无肉眼可见的血痂或残
胶,消毒液待干。 ②洗手,戴无菌手套;以无菌剪拆除缝线后,拔除置管,无菌纱块压迫穿刺
点·注意导管切勿碰触到纱块或皮肤。 ⑧打开无菌容器,导管垂直于容器上方,用无菌剪刀剪至少5cm导管置人容
• 妥善固定管道,整理床单位。
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护理
(2)留置导管的封管护理
①封管液的配置:用2ml注射器吸取普通肝素50mg加 生理盐水1ml,共备2支。
②封管方法:透析结束后,断开动、静脉端,消毒管口, 取生理盐水各10ml正压注入动、静脉端,然后取上述 含肝素溶液的注射器连接置管管口,注意必须拧紧注射 器,一手打开置管导管的夹子,另一手保持注射器针芯 固定,按管腔标识的内径大小推注肝素溶液,推注完所 需剂量后用一次性肝素帽旋紧管口。
形成是导管功能不良的最常见原因,动脉端血栓形成表现为血流不足,静脉 端血栓形成则表现为静脉压升高。治疗导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是尿激 酶溶栓;导管纤维鞘形成多见于置管时间>3个月的患者。纤维鞘为包绕在导 管尖端的纤维 蛋白鞘,导致引血困难,但回血时无阻力。造影检查中可在导管的尖端发现 充盈缺损,这是诊断纤维鞘形成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其处理包括尿激酶 灌注、纤维鞘剥离术等,若无效可原位更换导管或重新置管。
一、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护理
临时性的静脉导管一般用于需要建立紧急血管通路的病人,应 用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早期计划 ,75%的初次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建立临时通路。
1.适应症
5.留置导管的类型
2.禁忌症
中心静脉临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处理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处理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以及给予药物和营养支持的常见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手术的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操作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体征,确认适合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
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药物,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整洁。
2. 选址定点:在颈部骨骼结构清晰可辨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选择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叉处作为穿刺点,利用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3.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穿刺置管:使用引导针穿刺颈内静脉,并通过导丝引入导管,确保导管顺利通过至心房。
5. 固定导管:导管进入位置后,固定导管并进行X线透视确保导管位置准确。
6. 皮肤缝合:结束操作后,进行皮肤缝合,并使用透明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虽然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常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感染: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的感染比较常见,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和发热等。
处理方法包括局部伤口护理、抗感染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拔管。
2. 颈内动脉穿刺: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过程中,有可能意外穿刺到颈内动脉造成出血。
如出现此情况,应迅速停止穿刺,用压迫止血,并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3. 气胸:导管插入过程中误入胸腔,导致气胸。
一旦发生气胸,应及时拔管,并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
4. 血栓形成:颈内静脉置管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疼痛和难以通气等症状,可能是因为血栓形成。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常规造影检查。
以上仅为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实际操作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操作,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医护人员在进行这一手术时务必谨慎细致,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
颈内静脉与锁骨上缘交叉点至胸锁关节内侧缘距离(cm)
左
男 3.54±0.78 (2.0~4.7)
右
3.45±0.64 (2.0~4.4)
女 3.29 ±0.65 (2.1~4.6)
3.32±0.71 (2.4~5.0)
杜湘柯等,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7):480-1
锁骨下静脉应用解剖
插入中心静脉导 管 D.退出导丝
■ 可撕开外套管的管套技术(PICC)
A.用可撕开针穿 刺
B.退出针芯、保 留外鞘
C.通过外鞘插入 导管
D.退出外鞘并撕 开
优点:方便外周 静脉插管
PICC操作步骤
■ 超声定位引导下 中心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系统 实时、二维图像、
回声 动、静脉位置 引导穿刺
● 体表投影: 耳垂 胸锁关节外侧端连线 颈内静脉下端膨大 颈静脉球下球, 其上方或静脉角附近有静脉瓣.
● 口径 男:12.8±0.4mm 女:12.3 ±0.4mm
■ SV周围解剖
● 上段:IJV位于ACC后外侧。 ● 下段: IJV位于ACC前外侧。 ● 后方:膈神经、椎静脉、锁
骨 下动脉、胸导管(左侧) ● 内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穿动脉容易压迫止血;血 肿容易发现,不易损伤胸 膜顶和肺尖
要求病人头后仰、头 固定,突出的下颌骨 影响操作,头部活动 不适
穿刺操作较方便,颈内静
脉体表投影欠清楚,一次 成功率不及高位前路
误穿动脉发生率较高
高位中央进路 标志尚清楚,安全性较大 颈动脉搏动欠清楚
不同颈内静脉进路的优缺点(2)
进路 低位中央进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 穿刺针与胸锁乳突肌后 静脉焦点的上方或下方 缘成15°~ 30°角,指
静疗题
一、名词解释1、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经皮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使导管尖端到达中心静脉(上、下腔静脉)的方法。
2、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
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静脉导管两部分组成,可采取经皮穿刺导管植入法和切开式导管植入法,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
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可靠的静脉通道,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或成分血,同时也可用于血标本采集。
3、外周动脉导管:是留置于外周动脉系统的一种细小的塑料管道,动脉内穿刺留置导管的技术。
4、冲管、封管:给予不相容药物和液体前后,以(生理盐水冲洗)或(肝素盐水)封闭各种留置导管的过程。
5、导管堵塞:是指血管内导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致使液体或药液的输注受阻或受限。
6、血栓性导管堵塞:指导管内部或周围形成的血栓所致。
7、非血栓性导管堵塞:由机械性堵塞所致,如导管位置不当、导管发生移位,药物或矿物质沉淀、肠外营养的脂类聚集等。
8、输液渗出: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或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9、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进入了周围组织。
10、导管相关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
二、填空题1、中心静脉置管常选用(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2、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取去(枕头低位15°~30°),头偏向穿刺对侧,肩部垫一小枕。
3、颈内静脉穿刺患者取平卧位,保持颈部近中位(左转45°),使颈部放松。
4、每周更换(2次)无菌透明敷料,纱布或纱布用于无菌薄膜敷贴下的敷料形式,应每(48h)更换敷料。
如果穿刺点有血性渗出、分泌物过多及由于出汗造成敷料松脱、卷曲、污染、破损时应(随时更换)敷料。
油性皮肤应缩短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5、中心静脉导管每次输液完毕用(125U/ml)的肝素钠盐水(5ml)封管,可有效地防止输液管堵塞。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基础与临床
5.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建议
❖根据病人体形选择进路(进针点) ❖根据穿刺进路预先设计将穿刺针进入锁骨下静脉的部位
及其体表标志
❖穿刺针靠近锁骨后面并始终与冠状面成负向10°~ 15 °
进针
❖穿刺向内、向下、向前推进,针尖不宜超过锁骨下缘和
❖ 心律紊乱 逆向置管 。注意置管深度。 ❖ 穿刺失败 遇有肥胖、小儿以及全麻后及胸锁乳
突肌标志不清楚的病人作中心静脉穿刺,定点会有 困难,穿刺失败亦属难免。
并发症的防治
心包填塞
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由于确诊和抢救难以及 时,后果严重,死亡率很高。留置中心静脉 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颈部静脉怒张、 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烦躁不安和呼吸 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心动过速、 心音低远,中心静脉压上升,尿量减少,则 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静脉、锁骨下动脉、胸导
管(左侧)
❖内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锁 骨 下 静 脉 解 剖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1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成人长 3~4cm,直径1~2cm,起于第一肋骨外侧缘, 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一肋骨,前斜角 肌厚10~15mm,将锁骨下静脉与位于该肌后 侧的锁骨下动脉分开。
概念
❖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 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股静脉、锁股下静 脉、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输液途径,也适 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即减少了反复穿 刺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减轻了护士护理工 作量,同时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
适应症及禁忌症
❖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大血管 手术
❖ 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 波动、输血量较大的手术
血液透析通路:颈内静脉置管术PPT课件
内,也极易发生导管堵塞。 • 护理:选择适当的封管液,是保持通畅的关键,
一般用2500U肝素液封管,对不宜使用肝素的患者, 可用生理盐水封管。
29
并发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增加血管的损伤。 h 麻醉充分到位,麻醉需要等一会进行穿刺 i 对于低血容量的病人,有时穿透静脉也为能抽到血,这时可
缓慢退针,边退针变回抽,往往在退针的过程中抽到回血。
22
避免空气进入 a.体位不合适,CVP低,深吸气 b.重视每一个操作环节,手指堵住针尾
23
置管深度 a.男13~15cm,女12~14cm,小儿5~8cm b.过深,心律失常、影响监测结果
推入,再以肝素盐水1-2ml推入 固定 缝线 ,敷贴
20
注意事项
a. 进针深度: 一般1.5~3cm,肥胖者2~4cm b.注意病人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 c.进针方向与角度不合适,静脉张力过低,
被推扁后贯穿 d.有回血,但导丝推进有困难,顶于对侧壁 e.导丝的刻度、弯头
21
注意事项
f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g 穿刺过程中如需改变穿刺方向,必须将针 尖退至皮下,以免
8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9
颈内静脉解剖特征
颈内静脉解剖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鞘,全程由胸锁 乳突肌覆盖
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下面,颈总动脉 后外侧 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前外方 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
10
11
12
25
颈静脉插管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9/30
适应证
PAWP>LVEDP
PAWP<LVEDP
1.正压通气
脉瓣返流
2.PEEP 左心室顺应性降低
3.胸内压↑ 脉分支减少
4.PAC不在肺III区 术、肺栓塞 )
5.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6.心动过速 7.肺血管阻力↑ 8.二尖瓣阻塞(狭窄) 9.肺静脉受压(肿瘤)
1.主动
2. 3.肺动 (全肺切除
PCWP>LVEDP
适应证
治疗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监测 a. 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b Swan-Ganz导管监测 c 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急救 a. 放置起搏器电极 b 急救用药
* 表现: a.突发紫绀,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疼痛, 呼吸困难 b.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音低远
* 急救: a.立即中止经深静脉导管注输 b.将CVC输注器的高度降之低于病人心脏水平 c.若经导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又未得到改 善,考虑行心包穿刺减压
* 预防: a.选用质软,硬度适当的导管 b.置管不宜过深(12~14cm),管端位于上腔静 脉或右房入口处为宜 c.防止导管移动,固定确切 d.注意观察导管回血情况,当测压水平面不 随 呼吸波动或显著异常,或发生房早、室早 等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病例分析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病例分析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大主要方法,可将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很好地建立起来。
该技术方便操作,实用快捷,产生的创伤比较小,所以应用的十分广泛。
文章针对这方面的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临床病例分析。
标签:血液净化;临床病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提就是要进行血管通路。
只有确保血管通路的稳定而可靠,才能进行正常的血液净化治疗。
就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建立来看,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这主要是由于其操作起来比较简洁方便,没有太大危险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针对过去两年里时间内,在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的112例患者,他们都有进行行血液净化治疗。
其中男女分别是68和44例,年龄是在19岁到73岁之间。
其中的103例是慢性肾衰竭,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存在无内瘘或内瘘闭塞。
急性肾衰竭2例,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108例是颈内静脉置管,左、右侧分别是2例和106例。
1.2 导管置管和使用方法“采用瑞典金宝GamCath(133例)和美国Arrow抗感染(90例)深静脉单针双腔透析导管。
采用Seldinger 技术进行穿刺留置深静脉导管。
”[1]在每一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之前,需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同时敷料也要更换,结束治疗之后,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来对导管管腔中的残血进行冲洗,封管选用的是2 500~5 000U/ml浓度的肝素盐水,并且要依据导管标称的管腔容量。
1.3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来比较计量资料,用非参数u 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
统计学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 软件来进行。
2 结果2.1 置管术急性并发症(1)发生5例次误穿动脉的情况。
其中分别误穿颈动脉和股动脉4例和1例;(2)出现10例有皮下血肿情况;(3)出现3例穿刺部位渗血的情况,所有都是进行了局部缝扎,最终止住了血;(4)没有气胸、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技术规范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目的: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一)适应证
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他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
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者不合作。
(三)技术医师资格:住院医师及以上。
(四)操作方法
穿刺部位:以中路最为常用。
中路法定位: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距锁骨上缘3 ~ 5 cm。
颈总动脉前外侧。
穿刺步骤:以常用的钢丝导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术)为例。
1.根据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颈内静脉采用头低仰卧位(Trendelenburg 体位)。
2.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3.戴无菌手套。
4.0.5% ~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
6.固定穿刺针并插入导引钢丝;如用套管针者,先将套管针拔出,将套管留置在中
心静脉内,沿套管插入导引钢丝,并拔出套管针。
注意插入引导钢丝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
7.应用扩张器沿导引钢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
8.插入导管取相应的导管,导管各腔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沿导引钢丝插入中心
静脉。
9.抽出导引钢丝。
10.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
11.用20 ~40 mg/dl 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腔,并盖好肝素帽。
12.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
13.局部行无菌包扎。
14.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 线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五)注意事项:
1.导管选择.成年人导管的直径一般在11---14Fr.右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2—16cm,左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4—20cm.
2.正式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
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得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往可抽得回血。
3.应掌握多种进路的穿刺技术,避免在某一部位过度穿刺。
4.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要改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则会增加血管的损伤。
5.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注入生理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
6.有条件可以在B超下穿刺,特别是在既往有多次该部位插管史或穿刺不顺利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