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

合集下载

如何做到系统观念

如何做到系统观念

如何做到系统观念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好的系统观念,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

所谓系统观念,就是指能够看到事物的整体、结构和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事物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做到系统观念。

一、学会把握大局系统观念的核心是要学会把握大局,即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局限于眼前的细节,容易忽略整体和宏观的视角。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整体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型活动、了解各种社会信息和交流经验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范围,从而更好地把握大局。

二、建立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体系要做到系统观念,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目标和任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确定自己的愿景和使命,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

2.制定计划和方案:接着,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包括时间、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安排,以确保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3.执行和监控:在执行计划和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时,还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顺畅运行。

4.总结和反思:最后,我们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三、注重细节和实施除了把握大局和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要做到系统观念还需要注重细节和实施。

细节是构成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逐步完善整个系统。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实施,即把计划和方案付诸实践。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第1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参考-3

自然辩证法参考-3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1)主要内容: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②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系统的演化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

系统的演化表现出大量的协同与竞争的特性。

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存在竞争,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

③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④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2)特征: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的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存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2、人工自然观:(1)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生态自然观:(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1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1)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

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2)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和规律, 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4)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一步一步地)完善起来从而有了自身的面貌。

——这样一种“面貌”,并不是在一个早上突发奇想完成的。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观:贝塔朗菲(系统论中的相关性原则,把握联系成为一般系统论的最关键的思想之一,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局化的,既是随机的又是系统的)(2)自组织自然观:自组织是在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过程和体系。

2、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看看):(1)、产生原因:生态危机。

(2)、科学根据:生态学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

(3)、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自然界的构成:(1)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a、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界b、人类观测所及(可直接或间接观测到的自然界),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手段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2)人工自然:a、人工控制的自然 b、人工培育的自然 c、人造自然物4、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a、根据物质形态在某些基本特性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可以把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形态归结为实物和场这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

b、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能否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c、根据物质形态的聚集状态,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超密态等五种聚集状态。

5、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系统性:物质系统的含义:贝塔朗菲(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出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理解: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关系。

6、自然物质系统的类型:a、从系统内进行的实际过程分类,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命系统b、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c、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类: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d、从人系统的认识程度,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e、从人与物质系统的关系,分为人工系统、天然系统、复合系统7、物质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1、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8、物质层次结构的因果链:1、纵向因果链双向因果链:上向、下向。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郭贵春课后题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郭贵春课后题答案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系统观念要把握的五种关系 -回复

系统观念要把握的五种关系 -回复

系统观念要把握的五种关系-回复主题:系统观念要把握的五种关系导言:系统观念是一种关注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世界中的问题。

而要理解系统观念的核心,就需要了解和把握其中的五种关系。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这五种关系的问题,为读者带来全面的了解。

第一种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整个系统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关系。

一个系统由各个部分组成,而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

这种关系强调整体的稳定性和韧性,以及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和依赖。

第二种关系: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件或现象引起另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关系。

在系统观念中,我们认识到事件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研究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预测和干预系统的运行。

第三种关系:循环关系循环关系是指系统中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循环闭环。

在这种关系下,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而其他部分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原始的部分。

这种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可以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并且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第四种关系:动态平衡关系动态平衡关系是指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系统观念中,我们认识到一个系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负反馈和正反馈机制,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五种关系:目标与约束关系目标与约束关系是指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受到各种约束的制约和调节。

一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具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但同时又需要与其他部分协调合作,以实现整体的目标。

这种目标与约束关系需要通过协同合作和有效的管理来实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结论:系统观念要把握的五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因果关系、循环关系、动态平衡关系和目标与约束关系,是理解和应用系统思维的重要基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自然观主要有三种: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它们之间存在著辩证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系统自然观,是以泛泛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力求在一定范围内系统总结自然之
规律的科学观点。

它认为宇宙是运动的统一,人的社会离不开自然客观规律,人是自然中的一个不可知的英雄,应当学习自然,运用自然理论解决社会问题。

人工自然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以人为本,认为自然是人类发明创
造的,人对自然和社会具有干涉、参与和创造功能。

其实质是一种理论性的把握,意在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关系的重要性,主张以循证法思维来解答自然界的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共美好的局面。

生态自然观,主要针对自然环境的恢复及重修,认为自然及其本质仍然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础,自然和社会是一个联结的整体,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进行统筹调整,形成一种创新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确保持续发展的基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为人类关
系自然界、发展新型社会提供了不同方法论,其辩论关系展示了一种兼容并包的理念,以宽容开放的思想视野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发展有利合理的自然观,调节其中之间的关联,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发展实践,促进共生共荣、行之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之目标。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

)自然辨证发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科学——技术——社会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创立:自然科学与哲学共同进展的产物发展:列宁的贡献、前苏联的贡献、多译文出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兴起、科学的推进。

在中国的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辩证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更换着存在的形态,在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

我国学科门类划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

哲学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特色:1、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2、提出了人工自然理论。

3、突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育功能。

4、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

学习自然辨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3.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和成长有什么意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哲学的挑战和自然科学的冲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自然辩证法相关(仅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相关(仅供参考)

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观点:自然界构成的系统性;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时间的不可逆性;自然历程的交替和循环性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和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进行的概括与总结。

观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观点:生态自然观即把自然界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整体,它是一个生命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的特点。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如何把握以上三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答案1-10题

自然辩证法答案1-10题

1、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2022年法宣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套题及其答案含答案-精品

2022年法宣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套题及其答案含答案-精品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单选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根据项目性质、投资规模等分类规范投资审批程序,精简审批要件,简化技术审查事项,强化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落实的协同,实行()oA.与相关审批在线一共办理B.与相关审批在线分别办理C.与相关审批在线并联办理D.与相关审批在线集中办理正确答案:C2、(单选题)国家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

对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事项,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的方式办理。

A.告知承诺B.公开宣誓C.证明D.公示通知正确答案:A3、(单选题)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o A.不予处罚B.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C.予以减轻责任I).予以免责正确答案:B4、(单选题)国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一企业登记业务规范,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服务接口,采用()进行登记管理。

A.统一社会注册号B.纳税人识别号C.组织机构代码D.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正确答案:D5、(单选题)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规定,市场主体认为地方性法规同行政法规相抵触, 或者认为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书面提出审查建议,由有关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A.市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C.县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正确答案:B6、(单选题)国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检查应当通过()的方式进行。

A.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进行检查、抽查事项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B.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事项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C.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事项及查处结果及时向被检查单位公开D.随机进行检查、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正确答案:B7、(单选题)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的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针对其性质、特点分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留足发展空间,同时确保质量和安全,不得简单化予以禁止或者不予监管。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2013.01.09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6-P20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10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P22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P257.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1.★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4.★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5.★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P5316.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P55、571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观察和理论是怎样的关系?)P6119.★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P59、6020.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P62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P672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P752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P792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P79)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P8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7.★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P9628.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P9529.★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P10030.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31.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P10332.★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9.12.14(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中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其中,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简单来说,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存在及演化的观点,人工自然观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而生态自然观则是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事先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无疑要归功于人类有意识、有计划改造自然的活动。

但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不可预知的影响。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在这里恩格斯强调了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过度的盲目和自信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无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总之, 所谓的科学技术一体化, 并不是指科学与技术的完全融合, 必须在严格区分科学与技术的前提下去谈论科学技术一体化。

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 生产实践、生产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我们认为, 科学发展的动力应从下述两个方面加以分别考察。

首先, 从宏观来看, 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应包括两大内容: 一是物质需要; 二是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首先是发展生产。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 生产需要的确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过的: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整个流体静力学是由于十六和十七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

事实上, 一切应用科学都是在物质需要的直接推动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 从微观来看, 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推动科技工作者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动力,因而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科学研究是一种脑力劳动, 和其他脑力劳动相比更复杂、更艰难、更需要持久性。

但为什么有的科学家能在十分艰难、无人支持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研究呢?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不可否认, 科学家对他所研究的间题有着特殊的兴趣和爱好, 是起着相当作用的。

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需要”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教师。

亚里士多德在《论哲学》中提到远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逐渐累积起来各种智慧(技术)
“需要”包括多个方面,有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己的需要、他人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
需要的产生是由矛盾引起的,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人和自然的矛盾。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用工具的形式。

目的与手段是相对而言的,又互为条件。

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西方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前,科学与技术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从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至今,科学走到了技术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工程——生产——产业——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的双向交叉过程,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简称“研究与开发”应为缩写为“R&D”)已成为核心。

文化对技术发展的张力作用
文艺复兴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在我国清朝时期,蒸汽机从西方传入国内,人们基本上持抵制的态度。

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促进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共同进步。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一、分析与综合
二、归纳与演绎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