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运动的世界课件ppt文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e9555b910ef12d2bf9e714.png)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点)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
讲授新课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普遍性
飞机在飞行
候鸟在迁徙
讲授新课
豹子在奔跑
运动员在冲刺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讲授新课
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
误差最佳的是( C )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为
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筏 是_静__止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甲__车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_甲__车_开得快。
讲授新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动与静【新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动与静【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41636783c4bb4cf6ecd141.png)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 唐代诗人李白 《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图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 境。从物理学的角度 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 人是 运动 的;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 静止 的。
3 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中,以路旁的楼房为参 照物,他是 运动 的;以车身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1节 动与静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飞奔的猎豹 行驶的汽车
知识点 1 机械运动
知1-讲
甲 哈雷彗星大约 乙 飞奔的猎豹 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 近造访一次
丙 缓慢爬行的蜗牛
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总结
知2-讲
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采用如下四步来分析:
一定 二选
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选择一个参照物
三分析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 距离或方位的变化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四判断 则物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
物体就是运动的
知2-练
1 (中考·贵港)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 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 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知3-练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 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 中加油的情景。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__运__动____的,“歼—10”战斗机是___运__动___的;以加 油机为参照物,“歼—10”战斗机是__静__止____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570dc89eb172ded63b7ee.png)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地面 地球 云层 在行驶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讲授新课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 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讲授新课
例2: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 青山在走
——参照物是青山
——参照物是竹排 ——参照物是云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讲授新课
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讲授新课
例3:为什么行人说乘客
运动得“真快”,而司机
却说乘客“没动”,乘客
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参照物 学生、地面 位置是否改变 改变 动或静 动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静
讲授新课
例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 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 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
万安县四中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课件新版沪科版
![万安县四中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课件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894f184afe04a1b171debf.png)
请描述正在空中给飞机加油的加油机的状态 ?
两岸青山相対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以谁为参照物 ?
例 :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 : 〞老屋离我越远了 ,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 其中 , 故乡远离了我选择的参照物是〔A 〕 A.我 B.河岸 C.老屋 D.以上都不対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 答 : 最大量程100mL。
互动新授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 答 : 分度值为1mL。
互动新授
√
×
×
互动新授
解析 : 读数时 , 要平视液面 , 使用量筒时眼 或是仰视都是错误的 , 只有甲图准确. 假设液 面(如水面) , 应读液面最低处的対应刻度 ; 面是凸面(如水银面) , 应读液面最高处所対的
互动新授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那么形状物体的体
①压入法 :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筒前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対的刻度的差值就 ②沉锤法 : 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 , 用 和钩码放入量筒 , 钩码先浸没在水中 , 记下此时 対应的刻度值V1 , 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 筒中水面所対应的刻度值V2 , 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教 学 分 析 1.掌握量筒的使用方式 , 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
2.通过实验测不规那么固体的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含义。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 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式。 教学分析
学习难点 : 会用量筒测形状不规那么固体的体积。
例题 : 甲乙两车相対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 以下说法
《动与静》运动的世界 PPT教学课件
![《动与静》运动的世界 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11eb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4.png)
动与静
温馨提示:师友互相检查,限时2分钟
知识回顾
1、什么样的情况叫做运动? 2、什么样的情况叫做静止?
学习目标
交流探究Biblioteka 1.通过观察思考,掌握参照物的概念; 2.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明白运动是宇宙中的普 遍现象, 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通过实例能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运动。 (2)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但方位变化的运动。
新知探究
四、参照物定义
交流探究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乘客
参考物体 位置是否改变
地面、树
改变
司机、汽车 没改变
动或静 动 静
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当堂检测
2.拖拉机和收割机一起在田野里收割小麦,为了保证作业顺利进行,关于拖 拉机和收割机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大于收割机的速度 B.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等于收割机的速度 C.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小于收割机的速度 D.两者相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等于收割机的速度
交流探究
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飞奔的猎豹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 猎豹
地面 地面
飞快的行驶 飞快的跑
新知探究
三、 机械运动
交流探究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无论物体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 是物体的方位发生了变化都属于位置变化。
《运动与静止》
![《运动与静止》](https://img.taocdn.com/s3/m/6287ac2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9.png)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
假定不动的
(1)选取参照物
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 的。 ② 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 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
(2)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 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以 地面为参照物的,这个时候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 什么。
1、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①坐在顺流而下的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乘客静止是以船为参照物
②“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江中游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观察与思考
趣闻轶事中的“运动与静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 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 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运动不在
运动 无处不在
运动 无处不在
运动 无处不在
运动 无处不在
运动 无处不在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 每年1.8cm的速度上 升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 中国上海市的距离, 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 短2.9cm
运动 无处不在
地 壳 运 动
3、判断a、b车的运动情况
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 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384ce7102de2bd9605881d.png)
第一节 动与静
试一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描述的现象中。
青山 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竹排 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
为参照物; 参照物
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静止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运动的
;
。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动与静 内容小结
生活中的运动无处不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目录
• 动与静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快与慢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 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 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在月明星溪的夜 晚,我们在月光下散 步时,常常有月亮跟 着我们走的感觉,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天文学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l.y.)
测量单位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试练练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dm . m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
测量活动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确?(
D
)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正确
测量活动
(遵义专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
![(遵义专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f93d226f1aff00bfd51ee1.png)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本章介绍运动世界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动与静、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快慢、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和测量.本章共有4节:“动与静”,介绍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讲述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快与慢”,介绍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进行了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对于速度的教学,首先不能过于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要学生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X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长度、时间的测量工具及其测量过程,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动与静…………………………………………………………1课时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三节快与慢…………………………………………………………1课时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参照物以及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诗句和词语.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他人的协作意识.【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绘画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一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后方飞来一个“小虫”,便伸手去捉,后来发现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吗?学生:这不可能吧?师这可是事实,如果条件成熟,你也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你知道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需要怎样的条件吗?【进行新课】机械运动(1)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如: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说明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的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离我们远去;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想一想: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板书: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2)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师请你说出与运动有关的诗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学生甲: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了登楼远眺看见远方太阳,黄河流水的运动情景,读此诗,可以联想到远方正在发生的一幅绚丽多彩、气势雄浑的运动景象:一轮落日正缓缓沉下,远方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全诗含义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学生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诗句描述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高山流水》,请同学们聆听.师你们听了后各有什么感受?或你们想象音乐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师16世纪的画家和作家拉玛左在论绘画艺术时曾说过:“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星夜》你感觉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用色彩表现运动.学生乙:用线条表现运动.学生丙:用形态表现运动.老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并适当点评.师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音乐家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画家用作品的形态和色彩来描绘运动.(3)物理学中运动的描述师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多媒体播放:动画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动画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总结:“某同学”对“宣传栏”位置的改变;“汽车”对“树”位置的改变.物体对物体的位置改变了,物体就运动了.板书: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我们物理学中说的机械运动.答案:C.参照物动画3: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师“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这个人动了吗?学生甲:这个人运动了,因为他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学生乙:这人没动,因为他相对于车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师你们说的都没错,只是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板书: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师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如果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反之,则静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但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以物体自身为参照物,物体永远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常略去不提.板书: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注意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2.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常略去不提.【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指相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板书:运动: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师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②地球同步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师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对学生列举的实例进行点评.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物又可能是静止的.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板书: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例题2“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答案:C.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也能徒手抓住飞行的子弹?【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本节课内容较少,但学生对有些基础知识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如运动是绝对的,他们容易理解,可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相对的,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把看似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例,多提出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3.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描述运动上.这样使学生亲近教师,亲近课堂,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感,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新)初中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知识详解及训练
![(新)初中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知识详解及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67deafce87101f69f319536.png)
第2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过关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物体间距离发生改变;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2.参照物(1)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2)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重点提示】(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也就是说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所以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强调“相对于某物体”,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重点知识解读1、参照物(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1】(2020·黑龙江省初二期末)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河岸D.岸边树木【重点提示】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例2】(2020·北京初三一模)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时,小桥相对于溪水是静止的B.硬币立于高速行驶的高铁的窗台上,硬币与列车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一直是相对静止的2.运动的相对性【例3】(2020·四川省初二期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英国的一位业余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那个是静止的C.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4.(2020·广东省初三其他)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物体的动与静
![物体的动与静](https://img.taocdn.com/s3/m/8ad75339bb4cf7ec4bfed0e7.png)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阅读课本第13、14、15页内容,认识物体运动形式的描述,完成下列问题: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1.如果你的一位同学和你一起并肩向前走,你认为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站在路边的人又认为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1.不要用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理论上可以任意选,但不是乱选,参照物选得恰当更容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没提到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桥梁、路边的树木、建筑物等.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的运动形式;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1.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乘客静止——以__ 作参照物.(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以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为参照物.(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月亮钻了出来——以__ 作参照物.2.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D.图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是否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能选择的参照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2.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这位飞行员能抓住呢?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分析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甲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乙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运动具有速度和方向,围绕子弹和飞机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分析.1.“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的物理知识所致.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照研究其他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3.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机中的飞行员看到乙机向上运动;乙机中飞行员看到甲机向下运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下运动,乙直升机向运动,运动得快.4.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吉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刮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为参照物的.。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1运动与静止》课件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1运动与静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520d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d.png)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内容
运动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 绝对性 没有的
所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没有 静止的 发生变化,实际上它也是运动的,只是它与参照 相对性 物运动的快慢及运动方向都相同,绝对静止的物
体是没有的
内容
运动是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 绝对的 有的
答案:以地面为参照物大车是运动的,小车是静止的.以地面为 参照物,树静止,由图知小车和树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 小车是静止的.大客车相对树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大客车是向右 运动的.
解读中考:本节主要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 取,在中考中经常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利用参照物判断 物体的运动情况,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一 般不大.
考点一 参照物的选择 教材第59页“图3-1、3-2”
图3-1 刘东坐在行驶的列车上, 树木风驰电掣般向后运动
以树木为参照物,刘东是运动的;以列车上的坐位为参照 物,刘东是静止的.
机械运动是一Biblioteka 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 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如社会经济活动, 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运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人长 高了)等不属于机械运动.
例1 (湖南邵阳中考)“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 .在小车
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 )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烟向左飘, 所以风是向左吹.根据甲车上面小旗飘动的方向可知,甲 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且 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 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方法点拨: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 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若变化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 是静止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3d4d5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b.png)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
路
程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和
时
间 用路程与时间的比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都
不
同
实质就是一个时间单位内的路程
时
速度
实质与方法1相同
速度概念与公式
速度的两个单位
1 m/s=3.6 km/h
1 km/h =
1 3.6
m/s
【例1】(1)(2018·宜宾)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确定 ------------------分析--------------------------判断
and
判断?是参照物
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七字诀:
①认(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 ②选(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③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⑤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⑥记(数字、单位) ⑦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湘潭中考)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1_._1_5_ cm。 2.(广东中考)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3_3_5_ s。
3.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 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 向后退去,是以_马___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 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 m/s,则大约 需要__2_0_小时。
【例2】(2019·北京)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 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
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_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_动与静](https://img.taocdn.com/s3/m/b6fc38fb6294dd88d0d26b45.png)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梵高画的《星夜》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古筝曲《流水》第一主题旋律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 月亮 月亮 公路上的树 地球 云层 飞快的行使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运动和静 止相对性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发生改 变,则称这个 物体是运动的
动与静
参照物
事先被选定作 为标准的物体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没有发 生改变,则称 这个物体是静
止的
再
见!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 却能说花花运动了呢?小明是 或窗户 为参照物发现小狗花花运 以树 ____ 动了的。
因为小狗花花相对于树或窗户 的位置改变了
通过以上分析,“运动”与“静止” 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 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 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 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
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 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根据需要和方便,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如“太阳 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https://img.taocdn.com/s3/m/0ab3cf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1.png)
返回首页
变式训练1 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返回首页
探究问题二 参照物的选择 【例2】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B) A.河岸边的树木 B.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 D.迎面驶来的轮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新知•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运动的世界
宇宙在 运动
生命在
结论:我们生活在 运动 的世界里。
运动
返回首页
知识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机械运动
。
2.参照物 事先被选作
参照标准
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称为 。
返回首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乘电梯上升的乘客,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运动 的;如果选 择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 静止 的,说明静止和运动具有
相对性 。
返回首页
重难•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例1】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 向西散步,若以人为参照物,则汽车( A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返回首页
3.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高楼上
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员惊叫狂奔。造成这
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B )
A.地面
B.乌云
C.自己
D.高楼
返回首页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 汽车(或司机)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 选定 地面 为参照物。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PT课件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941c1c1eb91a37f0115c43.png)
9
案例分析:
一个人坐在那里 一动也不动,但 他仍然要随着地 球一同运动。正 如毛泽东所说: “坐地日行八万 里,巡天遥看一 千河。”
2019/12/5 10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
2019/12/5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 系的两种错误,否认运动,只 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是形而 上学不动论,只讲运动,否认 静止是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16
2019/12/5
Thanks!
17
. 2019/12/5 18
4
2019/12/5
何谓运动?
5
2019/12/5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
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运动不仅是空间位置的变化,运动 与静止之间存在转化关系,运动存在永恒性。
6
2019/12/5
何谓静止?
7
2019/12/5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
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 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 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 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 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8
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
2019/12/5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者相互区别。运动是物质的根 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 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 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 有条件的。
2019/12/5
组员:李丽娜
陈诗莹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
前言
2019/12/5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36a875e2bd960591c67736.png)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以风洞为参照物,飞机是_静_止__的;
若以风为参照物,飞机是_运_动__的。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练习
• 1 相对于坐在向南行驶的汽车中的人来说,路边的树 木向( )运动;
• 以(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 2一位火车乘客在快要到达淮北站时,兴奋的说:“淮
难点的突破
1.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相对静止
选定的参照物 (假定不动)
位置关系不变 位置关系改变
研究对象 相对运动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 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__运_动__的;而以流 水为参照物,竹筏是___静_止___的。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2.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 山是不动的,为什 么我们歌词里面说 “青山两岸走”?
事实上: 山没有动,动的是竹排和竹排
上的人
说山在走: 是相对于坐在竹排上的人而言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科学技术上的例子
{ 同步卫星 飞机空中加油 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对接
相对静止的应用:空中加油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相对静止的条件:
(1)、 运动的快慢相同
(2) 、运动的方向相同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 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 制造的一颗子弹.请同学们根据运动的相对性 思考讨论一下,他为什么可以用手抓子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球绕着太阳转”是选择
为参照物。
3、在一条平直的东、西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
汽车向西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行三车都向西运动;以甲车
为参照物,乙向 方运动,丙车
;以乙车为参照物,
甲向
方运动,丙向
方运动。
4、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它的距离保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汽车 月亮 月亮
公路 地面 云
行驶 升起 穿行
结论:汽车、月亮相对地面、云 层是运动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 是否发生改变。
练习
1、战斗机(或远程轰炸机)在飞行途中也能添加燃料,这 是通过什么措施来解决的 ?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 验方法来描述: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 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 运动。
这里的另一个物体,即被选作参照物 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实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中穿行。
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它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
自行车是
,长途汽车是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运动的描述
诗人用诗词 如:“轻舟已过万重山”。 音乐家 用旋律和节奏表现如:《高山流水》 画家用形态和色彩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