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及肝外胆道应用解剖要点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培训课件
G1isson系统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10
肝脏分叶及分段
右半肝 肝脏(正中裂)
肝叶(五叶)
左叶(左叶间裂)
左内叶S4
左外叶(左段间裂)
尾状叶S1
肝段(六段)
上段S2 下段S3
尾状叶左段 尾状叶右段
左半肝
右叶(右叶间裂)
右前叶 右后叶(右段间裂)
(1983年中国超声诊断会议通过)
肝静脉左支 肝静脉中支 肝静脉右支 门静脉肝门部 肝外胆管 胆囊大小
均值 8.7 9.7 10.67 11.5 4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95%范围 6.7-10.7mm 8.8-10.6mm 8.7-10.5mm 9.0-14.0mm 3-6mm <4×9cm
42
肝脏
胆囊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26
胆囊管的变异
• 胆囊管经肝总管前 或后与肝总管呈锐 角汇合(61%),
• 胆囊管与肝总管平 行至十二指肠上部 之后汇合(36%),
• 胆囊管与肝右管汇 合(3%),
• 胆囊管很短或缺如。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பைடு நூலகம்27
肝内胆管:肝管 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
• 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在胆囊管汇入点 下方呈但 胆总管。根据胆总管行程,可将其分为以下4段:
腹腔干celiac trunk是腹主动脉发出的第一个无
对(奇数)支,在膈肌稍下方,约平第十二胸椎处起
于腹主动脉的前壁。长约2-3厘米,发出胃左动脉、肝
总动脉和脾动脉等三支。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35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肝胆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肝胆解剖学知识点总结一、肝脏的解剖结构1. 肝脏的位置和外形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呈楔形,上窄下宽。
左侧为锐角,右侧则有一个圆钝的外缘。
2. 肝叶的构成肝脏由左右两叶组成,右叶又分为前叶和后叶。
每个叶内有很多的肝小叶,犹如发泡水泡一样。
3. 肝窦和肝藏管系肝脏内有较为复杂的管系:肝纤维支架支撑着和包裹着肝小叶,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在肝小叶内,可见由肝中动脉和门静脉排列成果实状的肝内窦状结构,而这些窦状结构汇入中心静脉,形成小肝叶再汇入肝静脉。
4. 肝门区结构肝门区是指肝脏中所有的管道汇合处,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胆道。
在肝门区结构中,门静脉、肝动脉和胆囊管结合处为维尔森三角。
5. 肝脏的功能肝脏是个重要的代谢器官,它有着非常多的生理功能:原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排泄代谢。
此外,肝脏还有很多与调节机体内环境相关的功能。
二、肝脏的血液供应1. 肝脏的血液供应肝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动脉侧,主要通过肝动脉供血;②静脉侧,主要通过门静脉供血。
2. 肝门静脉门静脉是肝的主要提供血液的动脉,占据了肝脏总血流量的75% - 80%。
3. 肝内血管系统肝内血管系统主要包括肝中动脉、门静脉和肝动脉。
它们在肝小叶内形成彼此交叉的分支网,更好地保障了肝小叶内的毛细血管的供血。
三、肝的解剖形态1. 肝实质及血管系统肝实质主要包括实质脉管系统和胆道系统,以及与之形成的胆小管-肝窦-内胆管系统。
而这些系统是血管系统的支持和血管系统用来传递新的营养和废物代谢产物的工具。
2. 肝叶的结构和功能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生化功能、排泄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
同时,每个肝小叶也拥有这些功能。
其结构和功能皆由肝窦来提供便利的通道。
3. 肝脏的神经支配肝脏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所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改变肝血管的张力来调节肝脏的血液供应。
四、胆囊的解剖结构1. 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胆囊为一个类似梨形的囊袋状结构,位于肝脏的下表面。
肝脏和胆囊的解剖和功能
肝脏和胆囊的解剖和功能作为消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器官,肝脏和胆囊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是消化系统最大的器官,而胆囊则是肝脏的辅助器官。
两者密不可分,对于身体的影响也非常大。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肝脏和胆囊的解剖和功能。
一、肝脏的解剖结构肝脏位于腹腔内,呈楼梯状,左右有两个叶,表面有膜覆盖。
肝脏的下缘向前突出,形成肝门。
肝脏外部由纤维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肝叶,而内部的细胞则由肝窦间隔隔开。
肝脏的血液供应及排泄则有肝门提供门静脉血、门肝动脉血和引流胆汁的肝管。
肝门处的肝细胞汇聚成小叶,小叶之间有小的通道互相连接,形成肝胆管。
肝细胞的功能包括肝糖原贮存、转化及合成、蛋白和血红蛋白分解、胆红素代谢、酶分泌、糖、脂肪吸收等。
二、肝脏的功能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系统器官,拥有多种生理功能。
1、代谢能力强肝脏是人体代谢的最主要器官之一,能处理多种物质并分解代谢。
肝脏对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具有转化、合成、储存和排泄等多种功能,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2、解毒能力肝脏能够分解体内以及外界的多种有毒物质,例如酒精、药物、环境污染物等。
通过肝细胞内的酶促反应,这些物质会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或者被改变其化学性状后从尿液或粪便中排泄出去。
3、合成能力强肝脏的合成能力极为出众,它能够合成胆汁、蛋白质、血浆蛋白、荷尔蒙等。
4、药物储存和排泄肝脏对道入药物储存、代谢、转化、蓄积、释放和排泄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再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的。
三、胆囊的解剖结构胆囊是人体中一个小的、囊状的器官,位于肝脏下表面。
胆囊相对肝脏而言较小,是萎缩的囊状结构,形似一枚针状葫芦。
胆囊的大小因为膈的升降而不断变化,容积一般为30-60ml。
胆囊上部是胆囊床,床面上能略微感觉到胆囊的位置。
胆囊内部有许多细长的小泡,这些小泡的内壁有许多细胞。
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排泄胆汁。
四、胆囊的功能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由肝细胞产生的,存储在胆囊中。
肝与肝外胆道的局部解剖课件
一
。
三支主肝静脉将肝分为四个扇面
I
VI
VI
IV
Ⅲ
Ⅱ
VI
V
右半肝
左半肝
Intrahepatic Vascular and Duct Systems
Schema
Hepatic vein
Sublobular vein, Sinusoids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左段间裂)
肝左叶(左叶间裂)
(肝左静脉) 左外叶下
段 左内叶
右前叶
正中裂 肝右叶(右叶间裂)
右后叶上段
(cantlie's线)
(肝右静脉 右后叶(右段间裂)
(肝中静脉)
)左段
尾状叶
右后叶下段
右段
Liver Segments and Lobules
Parietal Surface
Lateral View
Liver covered by diaphragm. pleura and lung (peroussion dullness)
Diaphragm
Gallbladder Inferior margin of liver
Lver covered by diaphragm and pleura (peroussion flatness)
肝与肝外胆道的局部解剖
Regional Anatomy of Liver and Extra hepatic Biliary Ducts
一、形态、位置、毗邻
二、肝脏的韧带 膈面 1、镰状韧带
2、左冠状韧带前、后层 左三角韧带
3、右冠状韧带上、下层 右三角韧带
肝胆胰外科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概要问题解答
肝胆胰外科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概要问题解答胆道系统包括哪些?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肝内胆道: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在临床上通常以左、右肝管开口为肝内外胆道系统的分界点,即左、右肝管开口以上为肝内胆道系统,开口以下部分归为肝外胆道系统。
(2)肝外胆道: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
肝总管全长2~4.cm,直径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右缘,下端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3)胆道系统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胆管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肝总动脉和肝右动脉,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胆管壁周围相互吻合成丛状。
胆囊的淋巴引流入胆囊淋巴结和肝淋巴结,并与肝组织内的淋巴管有吻合。
肝外胆管的淋巴引流入肝总管和胆总管后方的淋巴结。
胆道系统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腹腔丛发出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胆囊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胆囊是一个囊性器官,呈梨形,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相当于肝右叶与肝方叶之间,右上腹肋骨下。
胆囊长5~8cm,宽3~5cm,容量为40~60mL。
胆囊为分底、体、颈三部。
胆囊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2~4cm,直径0.2~0,4cm。
什么是胆囊三角?胆囊三角有什么临床意义?将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图2-3)。
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常在此区穿过,胆道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胆囊淋巴结位于胆囊管与肝总管相汇处夹角的上方,可作为手术寻找胆囊动脉和胆管的重要标志。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肝、胆、胰的解剖ppt课件
3.解毒 肝能将吸收入体内的毒物或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转变成为无
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加速其排泄,以保护机体免受毒害,维持正常生理 功能。
6
4.防御 肝内富含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血中的异物,是机体防御系统主要组
成部分。
7
5.胚胎时期还能造血 在胚胎时期的肝脏有造血功能,正常成人肝一般已不参与造血,但仍具
有这种潜在能力,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肝可以恢复一定的造血功能。
8
二、肝的位置、外形、毗邻 位置:
大部分在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 部分在左季肋区。
9
外形
10
11
毗邻: 肝上面邻: 膈 右肋膈隐窝 右肺底 心膈面
13
肝下面邻: 食管腹段 胃前壁 十二指肠上部 结肠右曲 右肾和右肾上腺
15
三、肝的韧带和肝周间隙
37
肝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八段
左半肝 肝
右半肝
尾状叶(段Ⅰ) 左外叶
左外叶上段(段Ⅱ) 左外叶下段(段Ⅲ)
左内叶(段Ⅳ)
右前叶
右前叶上段(段Ⅷ) 右前叶下段(段Ⅴ)
右后叶
右后叶上段(段Ⅶ) 右后叶下段(段Ⅵ)
38
39
1989年 Couinaud 又把尾状叶(段Ⅰ)右侧、下腔静脉右前方和右侧附近的 肝组织称为段Ⅸ。
肝左、右管在前,汇合点最高。 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分叉点稍低。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分叉点最低。
在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 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手术时暴露第二肝门的寻找标志:沿镰状韧带向上后方的延长线。
31
在腔静脉沟的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32
五、肝的分叶与分段 肝内有四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PPT
。
肝内胆管发生阻塞时,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
03
胆囊
胆囊是一个梨形的囊状器官, 位于肝脏下方的胆囊窝内。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 胆汁,并在需要时将其排入肠 道。
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结石 ,可能导致胆囊炎和胆绞痛。
肝外胆管
肝外胆管阻塞可能导致黄 疸和消化系统症状。
肝外胆管的主要功能是输 送胆汁至十二指肠。
肝动脉为肝脏提供氧气,门静脉输送营养物质, 肝静脉负责血液回流。
胆管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肝内胆管负责输 送胆汁,肝外胆管则连接胆囊和十二指肠。
02
胆道系统解剖
肝内胆管
01
肝内胆管由左、右肝管和各级分支组成,负责输送胆汁至胆囊 和胆管。
02
肝内胆管具有分泌胆汁的功能,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胆囊炎
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可能由胆结石 、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胆囊炎的症 状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等。
其他肝脏胆道系统疾病
肝囊肿
肝囊肿是肝脏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通常为良性。肝囊肿的症状取决于囊肿 的大小和位置,可能无症状或出现右上腹不适。
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在胆管内形成的坚硬物质,可能引起胆管炎。胆管结石的症状包括 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
分泌功能
肝脏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 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能分 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白 蛋白、凝血因子等。
储藏功能
肝脏具有储存维生素、铁、 铜等物质的功能,以备不时 之需。
免疫功能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能产生免疫细胞和免疫分 子,对抵御感染和疾病具有 重要作用。
胆道的生理功能
储存胆汁
胆道系统负责储存由肝 脏分泌的胆汁,胆汁有 助于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肝与肝外胆道
肝左、右管
肝右管起自肝门横沟的右后上方,较肝左 管短、粗,肝右管与肝总管之间的角度较 左侧者为大(平均129°)。肝左管横部位 置浅在,横行于肝门横沟左半部,较为细 长。肝左管与肝总管之间的角度较小(平 均接近100°)。在肝门处肝左、右管位于 最前方,肝左、右动脉居中,门静脉左、 右支在最后。
五、肝内管道系统
共有两个管道系统
1、Glisson’s 系统 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在肝内的走
行一致,均被共同的结缔组织鞘膜包绕,呈树枝状分布于
肝内,此系统为Glisson’s 系统。
2、肝静脉系统 左、中、右肝静脉,肝小静脉, 短肝静脉。
六、肝的分叶与分段
基础和依据是Glisson’s 系统。
共分五个叶、六个段。
三支主肝静脉将肝分为四个扇面
Extrahepatic biliary ducts
肝外胆道
肝内、外胆道的划分是以肝左、右管开口 为界,开口以上为肝内胆管系统,开口以 下为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应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 胆囊和胆总管等。
但为了叙述和实际应用,将肝左、右管的 某些问题在肝外胆道中叙述。
胆囊胆囊长 8~12cm,宽 3~5cm,容量 约为0~60ml。
胆囊的下方与十二指肠上曲、结肠右曲 接触,胆囊炎有时可穿破于其中
胆囊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 囊管四部。
胆囊颈是胆囊的缩细部分,常以直角向左 下方弯转而续于胆囊管。位置较深,其起始部 膨大,形成Hartmann囊,胆囊结石,多嵌于此 囊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囊三角
Gallbladder triangle(Calot)
1. 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 2. 胆囊管Cystic duct 3. 肝Liver
胆道系统的解剖
胆道系统的解剖1. 胆道系统的概述胆道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胆囊、肝内、肝外胆管及胆总管。
它的功能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小肠,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2. 肝内胆道系统肝内胆道系统包括肝单位和肝小叶间胆管。
肝单位是肝脏的结构单位,由肝细胞和胆小管组成。
肝脏中的胆小管收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并将其汇集成更大的胆管。
肝小叶间胆管是由邻近肝窦的胆小管汇合形成的,它们在肝实质内部缠绕并汇集,最终形成大的肝总管。
3. 肝外胆道系统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
肝总管是肝外胆道系统的起点,它由肝内胆管的汇合形成,位于肝门部分。
肝总管贯穿整个肝脏,将胆汁从肝脏引流到胆囊或直接进入胆总管。
胆囊位于肝脏的下表面,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囊状器官。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在食物进入消化系统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释放至胆总管。
胆总管是肝外胆道系统中最大的胆管,它由肝总管与胰腺的胆管汇合而成。
胆总管贯穿胰腺后部并进入小肠,将胆汁输送至小肠,协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4. 胆道系统的血供和神经供应胆道系统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
肝动脉分为左、右和中肝动脉,分别供应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系统的血液。
门静脉主要通过肝窦和肝单位为肝脏提供血液。
胆道系统的神经供应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腹腔神经丛。
迷走神经对胆囊和胆总管有精神运动的调节作用,参与了胆汁的排放。
腹腔神经丛则负责胆道系统的感觉传入。
5. 胆道系统的功能胆道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胆汁的合成、运输和储存。
胆汁由肝细胞合成,其中包含胆固醇、胆盐、溶解脂肪的酶和溶解脂肪的物质。
胆汁经过胆管系统流向胆囊,胆囊将其浓缩。
在食物摄入后,胆囊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小肠,协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此外,胆汁还具有排泄废物、排除过多的铜、代谢药物和胆红素的功能。
6. 胆道系统的疾病和临床意义胆道系统的疾病包括胆囊炎、胆道炎、胆石症、胆道癌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胆囊疼痛、黄疸、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肝外胆道系统解剖解剖
Oddi 括约肌
• Oddi 括约肌平时保持收缩状态,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 肝总管、胆囊管进人胆囊内贮存。
• 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 缩, Oddi 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排人十二指肠腔内。
• 根据胆总管的行程,可将其分为4段:即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 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段。
胆囊颈
胆囊颈 neck of gallbladder 狭细,在肝门右端常以直角起于胆囊体,略 作“ S ”状扭转,即开始向前上方弯曲,继而转向后下方续为胆囊管。
胆囊颈与胆囊管相延续处较狭窄。胆囊颈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肝, 胆囊动脉通过该疏松结缔组织分布于胆囊。
在胆囊颈的右侧壁常有一突向后下方的小囊,朝向十二指肠,称 为 Hartmann 囊,胆囊结石常在此处存留。较大的 Hartmann 囊可与 胆囊管产生粘连,手术中分离、结扎切断胆囊管时易将此囊包入而 损伤。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或 称 Calot 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 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肝管与肝总管
肝左、右管分别由左、右半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渐汇合而成,走出肝 门之后即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 common hepatic duct 长约3cm,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并 在韧带内与胆囊管以锐角结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
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 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降 部中份; 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 道称肝胰壶腹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或称 Vater 壶腹),开口于十 二指肠大乳头,少数情况,胆总管未与胰管汇合而单独开口于十二指 肠腔。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 肌 sphincter of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包绕,在胆总管末段及胰管 末段周围亦有少量平滑肌包绕,以上三部分括约肌统称为 Oddi 括约 肌。
局解肝脏及肝外胆道正式
精选课件
胆囊
大小:(10-15)cm×(3-5)cm 容量:40-60ml 毗邻: 上—肝脏
下—十二指肠及横结肠 左—幽门 右—结肠右曲(肝曲) 前—腹前壁 分部:底、体、颈、管 底—Murphy征 颈—Hartmann囊:结石停留 胆囊管: 长—2.5-4cm
肝右缘中点
第一肝门右端
肝左缘上中1/3
左纵沟中点稍后上方 肝左静脉
背裂
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
精选课件
第一肝门
精选课件
肝圆韧带
下腔静脉
精选课件
肝蒂(第一肝门)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尾状叶:左段/右段 段Ⅰ
肝 肝左叶
正中裂 cantlie‘s线 肝静脉
肝右叶
左外叶
左叶间裂
左外叶上段
左段间裂 肝左静脉
精选课件
Heister瓣
Heister瓣 胆囊颈 胆囊体
胆囊底
Hartmann囊 胆囊管
精选课件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组成:胆囊管、肝总管、肝下面 意义:寻找胆囊动脉
动脉:一般—自肝右动脉 肝总管后面
变异—自肝固有动脉或其左支、胃十二指肠动脉 双胆囊动脉 肝总管或胆总管前方
静脉:胆囊小静脉→肝内门脉分支 肝门静脉主干 肝门精静选课脉件 右支
精选课件
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肝管 肝右管:长0.8-1.0cm 肝左管:长2.5-4.0cm
肝总管 长3.0cm 直径0.4-0.6cm
胆总管 长7.0-8.0cm 直径0.6-0.8cm(病理状态:﹥1.0cm)
精选课件
肝右管 肝左管 肝总管
精选课件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胆胰解剖结构护理课件
胰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注意观察腹部疼痛等症状,如有 疑虑及时就医。
02
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保持清淡 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
05 肝胆胰Biblioteka 病患者的心理护 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康复 信心。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肝胆胰疾病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 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肝胆胰解剖结构护理 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肝胆胰解剖概述
肝的解剖位置与形 态
总结词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右上腹,分为左右两叶,呈不规则的扁 窄形和半月形。
详细描述
肝脏的位置在腹部的右上部,被肋骨包围。肝脏的左叶位于中腹,而右叶向右 伸展至右侧。肝脏通过冠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与膈肌和左叶相连,通过右三角 韧带和冠状韧带与右叶相连。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社会支持 系统参与心理护理,提供 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减 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的实践与应用
个体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心理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
团队协作与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水平,确保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效
胆囊炎
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通常由胆结石引起。护理时应注重饮食调整,避免高脂、高糖、高 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休息。
胆结石
胆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结石,可能导致胆囊炎和其他并发症。护理时应遵循医生的治疗建 议,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解剖67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解剖ppt
②无论迷走替代性肝动脉,或就是迷走副肝 动脉,她们都就是一定范围肝实质得特定供应 动脉,就是该区域肝组织得唯一动脉血得供血 管道。
肝动脉得阻滞与结扎
器官外侧支循环:主要由胃大弯 动脉弓、小弯动脉弓与胰十二指肠 前后动脉弓组成。
器官内侧支循环:由左右肝动脉 之间得吻合支组成。
2、1、3胆囊得血供 ●胆囊(Calot)三角
●胆囊动脉 ●胆囊静脉
胆囊动脉得走行
胆囊动脉得起始:
e63%—右肝动脉(胆囊三角内)
e18%—迷走右肝动脉、肠系膜上动 脉等(胆囊三角内)
e19%—左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肝总动脉等(胆囊三角外)
2、2、1肝管与肝总管 2、2、2第一肝门得结构安排
腹腔动脉→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动脉→肝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后)……
无侧枝途径
门静脉血液得分流现象
1、肠系膜上静脉得血液大部分经门 静脉右支达肝右叶。
2、肠系膜下静脉及脾静脉得血液多 经门静脉左支达肝左叶。
临床意义:门静脉血液分流现象对肝脓 肿及肝癌转移部位有一定影响。
⑤食管腹段
膈面上部
①膈 ②左、右胸膜腔
③左、右肺底
④心包、心脏
1、2、2 、2肝脏面得毗邻
右叶
左叶 方叶 尾状叶
结肠右曲、十二指肠降部上端、右肾、 右肾上腺
食管腹段、胃前壁
幽门部、十二指肠球部 网膜孔上界
1、3、1肝得韧带 1、3、2肝得固定
1、3、1肝得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右三角韧带
十二指 肠上段
左 肝固有 侧 动脉
后 方
门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前)……
腹腔动脉→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动脉→肝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后)……
无侧枝途径
门静脉血液的分流现象
1.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大部分经门静脉 右支达肝右叶。
胃网膜右动脉
胃短动脉 大弯动脉弓
脾动脉主干
迷走肝动脉
迷走替代性肝动脉:分布 到某肝区的唯一动脉,不是正 常起源的动脉,而由另一支动脉 代替。
迷走副肝动脉:分布到某肝 区的动脉,除了有正常的动脉 外,又有一支或多支附加的动脉 供应。
迷走肝动脉临床意义
①由于起点的变异,其行 程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无论迷走替代性肝动脉,或是迷走副肝 动脉,它们都是一定范围肝实质的特定供应动 脉,是该区域肝组织的唯一动脉血的供血管道。
下 界
1.2.1肝的形态 1.2.2肝的毗邻
前部
分 上部 部 后部
右侧部
膈面
肝左叶 分叶
肝右叶
肝裸区
脏面
横沟
第一肝门
沟 裂
左纵沟
右纵沟
肝圆韧带裂
静脉韧带裂 胆囊窝 腔静脉窝
分叶
肝左叶 肝右叶 方叶 尾状叶
肝缘
脐切迹
前缘 胆囊切迹
右下缘切迹
后缘
右缘
左缘
1.2.2 .1肝膈面的毗邻
膈面右侧
第8肋
e19%—左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 总动脉等(胆囊三角外)
2.2.1肝管和肝总管 2.2.2第一肝门的结构安排
2.2.3胆总管的分段、毗邻
2.2.4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 的血供
2.2.1肝管和肝总管
长度 (mm) 行径
右肝管 9.8
垂直位
左肝管 肝总管 16 26~40
水平位
2.2.2第一肝门的结构安排
Hartmann囊 Heister瓣
胆 囊 管 汇 入 肝 总 管 的 形 式
2.1.2胆囊的功能
●贮纳胆汁 ●浓缩胆汁 ●调节胆道内压力
2.1.3胆囊的血供 ●胆囊(Calot)三角
●胆囊动脉 ●胆囊静脉
胆 囊 动 脉 的 走 行
胆囊动脉的起始:
e63%—右肝动脉(胆囊三角内)
e18%—迷走右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等(胆囊三角内)
2.肠系膜下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液多经门 静脉左支达肝左叶。
临床意义:门静脉血液分流现象对肝 脓肿及肝癌转移部位有一定影响。
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 脉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处。
第三肝门:副右肝静脉、尾状 叶的小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处。
肝内部分
肝外部分
肝 细 胞毛 分细 泌胆 的管 胆 汁
小 叶 间 胆 管
肝静脉系统:
由左、中、右三支肝静脉组成。
两套系统的关系:
两半肝、五肝叶、 八(六、十)肝段
外上段 左外叶 外下段
左半肝
内上段
左内叶 内下段
肝
尾状叶 前上段
右前叶 前下段
右半肝
后上段
右后叶 后下段
1.5.1肝的神经 1.5.2肝的淋巴回流
1.5.1肝的神经
副交感神经
肝丛(X前干) 腹腔丛(X后干)
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上 段:胆囊动脉。
胆总管中段:肝固有动脉。 胆总管下段: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Vater壶腹部:胰十二指肠上后、下后动脉。
左、右 左、右 门V左、 肝管 肝动脉 右支
位置 前 居中 后
分叉 点
最高
最低
居中
2.2.3胆总管的分段、毗邻
十二指 肠上段
左 肝固有 侧 动脉
十二指 肠后段
胃十二 指肠动 脉、门 静脉
胰腺段
胃十二 指肠动
脉
十二指 肠壁内
段
后 方
门静脉
下腔静 脉
下腔静 脉
2.2.4肝总管、胆囊管和 胆总管的血供
左 肝 管 右 肝 管
肝 总 管 胆 囊
胆 总 管 胆 囊 管
十 二 指 肠
小
门叶
静间
脉静 脉 小
肝叶 动间
肝 血 窦
中 央 静 脉
小 叶 下 静 脉
集 合 静 脉
肝 静 脉
下 腔 静 脉
脉动
脉
1.4.2肝的分叶分段
Glisson系统:
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的各级分支,走向和分布 范围大至一致,似树状分支分布于肝实质内,并被一 结缔组织囊(Glisson囊)所包裹。为肝分叶分段的形态学 基础。
交感神经 腹腔丛
感觉纤维 右膈神经
1.5.2肝的淋巴回流
浅 膈面 组
脏面
膈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胸导管
肝淋巴结
纵隔
升干
淋巴
深
结
组
降干
肝淋 巴结
2.1.1胆囊的形态、位置 2.1.2胆囊的功能 2.1.3胆囊的血供
2.1.1胆囊的形态、位置
胆囊底 分 胆囊体 部 胆囊颈
胆囊管
体表投影
肝及肝外胆道的 应用解剖要点
1.肝
2.肝外胆道
1.1肝的位置与体表投影
1.2肝的形态与毗邻
2.1胆囊
1.3肝的韧带及固定 1.4肝的管道系统与分
叶分段 1.5肝的神经和淋巴引流
2.2输胆管道
a右腋中线—第七肋
a右锁骨中线—第五肋
上 界
a前正中线—剑胸结合
a左锁骨中线 内侧1cm--第五 肋间隙
③肝周围脏器 和腹内压的承 托作用
1.4.1肝的管道系统 1.4.2肝的分叶分段
1.4.1肝的管道系统
入肝管道
出肝管道
肝门 动静 脉脉
肝 静 脉
肝 管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小弯动脉弓
肝固有A 肝左动脉
腹
腔 动
肝总A
脉
肝右动脉 胆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胃十二指肠A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胃网膜左A 脾动脉 胃后动脉
③左、右肺底
④心包、心脏
1.2.2 .2肝脏面的毗邻
右叶
左叶 方叶 尾状叶
结肠右曲、十二指肠降部上端、右肾、 右肾上腺
食管腹段、胃前壁
幽门部、十二指肠球部 网膜孔上界
1.3.1肝的韧带 1.3.2肝的固定
1.3.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右三角韧带
小网膜
1.3.2肝的固定
①下腔静脉和肝静脉 ②肝裸区与膈的纤维性连系,以及肝的韧带
肝动脉的阻滞和结扎
器官外侧支循环:主要由胃大 弯动脉弓、小弯动脉弓和胰十二指 肠前后动脉弓组成。
器官内侧支循环:由左右肝动 脉之间的吻合支组成。
结扎肝总动脉后……
①腹腔动脉→胃左动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 →肝动脉→肝
②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肝动脉→肝
第10肋
右腋中线上的毗邻
水平
毗邻
8肋以上
膈 、胸膜腔、肺底、 胸廓下部
10肋以下 膈、右肋缘
8~10肋间
膈、肋膈窦、胸廓 下部
膈面前部
肋弓以上—①胸廓下部,②膈, ③左、右胸膜腔,④左、右肺底。
肋弓之间— 腹前壁
膈面后部
①膈
②右肾及肾上腺
③下腔静脉 ④胸主动脉末段
⑤食管腹段
膈面上部
①膈 ②左、右胸膜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