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儿又未表现出质变时,它就正处在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这种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之前进行的孕育新质变的量变过程,被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
确定的先后顺序。比如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儿童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
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均存在差异,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
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的进程、内容、水平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成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心里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
情感素质主要体现(P67)
5、道德情感: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
的一种内心体验。(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6、理智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等)
7、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
验。(如自然美感,艺术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
8、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
内心体验。(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等)
9、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和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
验。(如乐群感、亲密感、归属感、宽容感等)
青少年想象发展的特点(P36)
1、青少年的向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
并能围绕目的展开象
2、青少年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占优势,随着表象内容的深刻和丰富,随着想象的
认知操作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占优势。
3、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个体的感知能力显着提高,
个体的表象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青少年的想象能更精确、完整的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较高的现实性。又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积累,青少年能很好区分现实和虚构,会主动抑制不符合现实的想象,想象中虚构成分逐渐减少。
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P56)
一、消极情绪体验增多,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延长。
二、情绪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掩饰性转变。
三、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
四、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情绪能力得到发展。
五、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恋爱萌芽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自己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通过自我直觉而产生的孤单、落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绪体验。
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对亲密感和人际交往的需求,当这种亲密感与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孤独感。
青少年孤独感的产生与其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学校支持等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缺乏家庭温暖,亲自关系疏离,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与支持,或处于留守地位的青少年必然容易产生孤独感
同伴关系不良、同学关系疏远或朋友关系疏离,潜在的孤独感就会增长。
此外,孤独感还与师生关系、环境变化等学校因素密切相关且与早期的依恋风格,人格特点等也有联系。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P74)
总的来说,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渥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P75)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
1.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2.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
3.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P76)
(1)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个体能够区分“我”与“非我”开始的,这时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的区别,以后逐渐明白自己名字的意思,代词“我”的意思,获得社会自我,也就是从他人那里了解自我,再以后才逐步进人主观化自我的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在1-3 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
来标志自己为特征;第二个是在青春期,随着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育成长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青少年个体的情绪体验和状态、人际关系的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在青少年期,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经验的增多以及对自己注意的增加,分裂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区分会使青少年产生困惑,理想自我高于现实自我,之间的适度差距会成为自我完善的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往往会使他们陷入痛苦之中。
(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征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中,更加关注个世心理品质,关注个性的完美。能反省自己个性的不同方面,把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整合起来并思考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的个性有什么样的特征。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各种不同的、不一致的甚至矛盾的表现,并能作出解释。
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P95)
(一)主体因素
1.外表吸引力: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外表。
2.性别:由儿童期到青春期,男性自尊水平趋高,女性趋低。
3.自我知觉的不一致:理想自我总高于现实自我,两者差异决定自尊水平,差
异过大,形成低自尊。
(二)家庭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孩子高兴,要使孩子达到更高要求。
2.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是青少年自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学校因素
1.师生关系:对早期青少年影响作用大,既能提高自尊又能降低自尊。
2.同伴关系: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尊发展。
3.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学业成功会提高自尊,自尊反过来会对学业成就产生影
响。
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学校客观环境
学校客观环境。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直接场所,校园客观环境的美观、宽敞与条件设置充分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持。
2.学校心理文化环境
是指学校所营造的心理文化氛围,包括校风、学风与班风,是各种条件与因素所形成的一个心理场。校园心理文化环境是侵润与滋养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气候与土壤,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较快发展,在初中阶段开始占主要地位,在高中阶段,抽象思维占绝对优势,且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辩证逻辑思维也在高中阶段到达基本成熟的水平。
1、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初中生还处于半成熟状态,高中生的思维基本接近
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高中生思
维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创造性的进行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二者创造性都不成熟,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受错误思维的影响,遇到困难易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