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五年国内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1期(总第335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理论研究▲
一、引言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自此以后,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学者们的重视。在国内,近十五年来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有许多学者做过一定的介绍和总结。如郝永泽等(2011)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着手,揭示自我效能感的本质,并对测量方法逐一进行了解释。王艳喜等(2006)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作用、测量和培养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答会明等(2011)运用文献综述法,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以及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实证研究工具、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等方面,对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李恒(2010)针对学生这个群体,对其自我效能感及其与之相关概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杜承(2015)对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其中包括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论述了这些研究方法在自我效能感研究中的运用。这都表明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们的重视。笔者也对13种我国外语类主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自我效能感研究的论文进行综述,希望对我国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有所帮助。
二、文献检索结果统计
笔者选择了13种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高级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7篇,并通过统计、归纳、对比、分析得出我国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现状。
(一)自我效能感研究趋势
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国内核心期刊上刊登的关于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是上升的,同样的(见图2),刊登自我效能感研究最多的国内核心期刊是《外国语文》(8篇,占比21.05%),其次是《外语电化教学》(7篇,占比18.42%),在其他国内核心期刊上刊登的关于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文献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研究受到了国内著名
学者们的关注。
图1 近15
年国内核心期刊登载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总体趋势
图2 近15年国内核心期刊刊登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发文量统计(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过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近十五年来国内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有30篇论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占比63.8%,并且大部分研究的关键词都是自我效能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外语学习策略;有13篇论文以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占比28.8%。其中,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仅有2篇。
就研究方法而言,学者们主要运用调查法、推断性统计的
近十五年国内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王 端
【摘要】文章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着手,对其他的四个相关热点研究进行综述,对过去十五年间(2002-2017)刊登在国内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自我效能感的论文进行了检索统计,从而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关于自我效能感可能进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我国自我效能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自主学习能力;外语学习策略
2019年第11期(总第335期)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
理论研究
相关性分析等开展实证研究,凸显了我国自我效能感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趋势。
三、自我效能感研究热点
通过统计分析,笔者把近十五年来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热点分成五大类: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自我效能理论如何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策略教学的启示。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不同的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斯塔科维奇森斯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某种任务或者要求时,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使个体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特定任务,能够调动起必需的学习动机(温胜男、张琦,2009)。Schuarzer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个体应对某个任务要求时,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信心
(沈洁,2009)。Ashton & Webb给自我效能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个体面对特定环境时做出反应的一种积极或者消极心态(王艳喜、雷万胜,2006)。班杜拉则将自我效能感解释为,个体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任务、行为的自信程度(程慧君、邹敏,2008)。
对于自我效能感的诸多界定,总的来说,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毕竟出自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但是其核心内容是相近的,都涉及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属于自我意识范畴之内的。简而言之,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力所具有的自信程度(王艳喜、雷万胜,2006)。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唐芳、徐锦芬(2011)采用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通过写作测试、效度和信度检验,调查了一所重点高校的218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结果发现:(1)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高、低写作自我效能感水平组在写作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3)写作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写作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4)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和个体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对写作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影响;(5)性别对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水平无显著影响。
仲彦、王微萍(2008)以重庆市五所高校的91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问卷调查、T 检验、ANOVA 分析和相关分析,测试、分析并研究了在网络环境下不同英语学习成就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他们的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反之,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
潘华凌、陈志杰(2007)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
江西省三所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存在年级、专业类别等方面的差异,而在学历层次、性别等其他因素上没有明显差异。
凌茜、秦润山、郭俊利(201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证明了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学习确实能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且效果显著。
(三)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刘萍(2014)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1)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主性、自我调控、学习动机、内容与环境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面对困难时,则显示出更坚强的毅力,更愿意付出努力,学习成绩也越好。
岳好平、施卓廷(2009)以问卷的形式,调查统计并分析研究了自我效能感对不同学习成就的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产生的影响。(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成绩优秀的学习者,自我效能感高,会为自己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成绩较差的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低,不能主动地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完成的任务,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任务。(2)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者努力的付出、意志的控制。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会更努力地学习,坚信自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即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冷静、沉着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适应能力差,觉得困难是不可克服的,遇到挫折时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心,情绪化很明显。
李珩(2016)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英语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行为及其四个维度(学习目标的设立、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学习动机)皆呈显著正相关,且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英语的自主性。
(四)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策略运用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影响已有策略的运用。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学习个体所具有的某种知识技能与应用这种知识的能力主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和控制。换句话说,学生只有在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效地使用已习得的学习策略时,才会付诸实际的学习活动中。由此可见,策略的运用有赖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影响运用学习策略的动机。班杜拉指出:“只有当人们认为自己能胜任某项活动,认为自己在此方面有能力,才会有从事该活动的内在动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不愿尝试运用新的策略,即使这种策略有效,并且对已习得的策略和技能的运用缺乏信心,难以根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