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T024—1996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V_RR_CNJ_0024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
1.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的说明
编号 名称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替代规程号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要求
是否分级 检定周期(年) 附录数目 出版单位 检定用标准物质
JY/T 024—1996
(中文)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
(英文) General rul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8.2.4 进样 进样量应适宜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并能满足待测组分两相邻谱峰的分离度及其定性定量
重复性的要求。 8.3 定性分析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标准物质(或对照物)和样品中待测组分谱峰的保留时 间,若样品中的全部组分已经确定且达到了完全的分离,组分的保留时间可作为定性的依据。 8.4 定量分析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9.1 数据处理 利用色谱工作站或数据处理机处理色谱数据时,应根据其峰处理功能设定处理方法,对
同一样品的测定,处理方法应相同。 9.2 定量值的表示方法
根据测定方法的要求,可以用百分数(质量、体积克分子数)或体积质量数表示。 9.3 计算公式 9.3.1 外标法
Xi=Ei×
Ai AE
A′i——试样中加入(或第二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Mi质量后,组分i的峰值 Aj——试样中未加(或第一次加入)待测组分i前,相邻组分j的峰值
9.4 方法误差
9.4.1 重复性(定性或定量)
同一样品应连续测定8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计算公式:
n
RAS=∑ i =1
(Xi-X-
)2/
(n-1)×―-X1
仪器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JJG(教委)024—1996高效液相色谱仪计量检定规程 的技术要求。见表1。
7 样品
样品应能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试料溶液应能保持待测组分的稳定性。
8 分析步骤
8.1 开机 按仪器操作规程开机。根据样品的测定方法或特性选定色谱条件,逐步使仪器系统达到
平衡。
编号
1 2 3 4 5 6 7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最大浓度点的洗脱时间(柱保留时间)是一定的,可作为色谱 法组分定性的依据,而组分的洗脱浓度即正比于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这是色谱法定量分 析的依据。
5 试剂和材料
5.1 色谱柱(固定相) 待测组分与相邻组分之间的色谱分离度(R)应不小于1.0。
5.2 流动相(洗脱液) 5.2.1 有机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试剂,或在满足样品测定的条件下,用其它等 级的试剂。使用前应通过0.5μm的滤膜过滤和脱除溶解的气体。 5.2.2 水: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水,或实验室自制并预先经过吸附法除去痕量有机杂质 的脱离子高纯水,使用前应经过0.45μm的滤膜过滤和脱除溶解的气体。 5.2.3 无机试剂:无机酸、碱、盐为分析纯试剂;离子对试剂为HPLC纯专用试剂。 5.3 标准样品 5.3.1 标准物质:经国家或部门许可生产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溶液。 5.3.2 标准溶液:可以直接使用标准物质部门提供的标准浓度的溶液,或按需要稀释成适用 于校正浓度的标准储备液。
对同一组分,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和线性范围内,可用外标法、内标法或叠加法进行定 量测定。 8.4.1 外标法: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和比较标准物质和样品待测组分的峰值。计 算试料中待测组分的含量。采用外标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用称量法(准确至0.01mg)配制外标溶液,其组分浓度应接近试料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b)进样量应相同,且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重复测定。 8.4.2 内标法:在已知量的样品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和比较试料中待测组分和内标 物的峰值。用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样品中待测组分的百分数,采用内标法定量,必须满足下列 条件: a)内标物在样品的全处理过程中应能保持化学稳定性。其浓度应接近待测组分的含量。 b)内标物和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应能完全分离。 c)进样量应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 8.4.3 叠加法: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试料中待测组分及其相邻组分的峰值,然后加入 一定量的待测组分于该试料中,再次测定上述两组分的峰值,用外标法计算试料中待测组分 的百分数。采用叠加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不适宜用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微量的组分。 b)进样量应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重复测定。 8.5 测定后的检查 样品测定后,应再次测定溶剂空白,以确证色谱柱在每次进样前均已达到平衡。否则, 应再次测定标准样品的峰值,其偏差应在分析误差的允许范围内。
项目
基线噪声 基线漂移 最小检测浓度 线性范围 泵流量稳定性 定性重复性 定量重复性
表1 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5×10-4AU ≤±5×10-3AU/h ≤±5×10-8g/ml ≥103 RSD≤±2ω×102 RSD≤1.5ω×102 RSD≤3ω×102
荧光检测器
6 仪器
6.1 仪器组成 仪器主要组成见图1。
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系统Baidu Nhomakorabea
检测器
储液器
打印绘图机
图1 仪器组成框图
色谱工作站 (或记录仪)
6.1.1 储液器:储存流动相的容器应耐流动相的化学腐蚀、方便脱除溶解于液体的气体。 6.1.2 输液系统:输液泵及其控制系统应包括流动相组成及流量梯度的程序控制部分。接触 液体的泵体材料应耐化学腐蚀、泵流量稳定无脉冲,且有足够的精度和重复性。 6.1.3 进样系统: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系统的装置,样品管应为可更换的定体积管。 6.1.4 色谱柱系统:包括保护(预)柱、色谱柱和柱恒温箱,并有足够的恒温精度。 6.1.5 检测器:通用的有紫外-可见光、荧光及折射率检测器。 6.1.6 色谱工作站(或记录仪):控制色谱仪的整机操作、采集和处理色谱数据的微型计算机 系统,或为积分仪或简单的记录仪。 6.1.7 打印绘图机:打印分析数据和绘制色谱图的打印机和绘图机。 6.2 仪器性能
×100%
(4)
式中 Xi——第i次测得的保留时间或峰值
X-——n次测得的保留时间或峰值的算术平均值
i——测量序列号 n——测量次数 9.4.2 准确度 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回收率应在90~110(ω×102)范围内。 计算公式:
回收率= WR-W ×100%
(5)
Wi
式中 WR——组分i检出量
W——组分i原含量
Wi——组分i加入量
注: 需要查阅全文, 请与出版发行单位联系.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 马卿云 陈培榕 1997 年 1 月 22 日 1997 年 4 月 1 日 无
本通则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适 用于具有紫外—可见光、荧光和示差折光率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器。 1. 定义 2. 方法原理 3. 试剂和材料 4. 仪器 5. 样品 6. 分析步骤 7. 分析结果的表述 无
(1)
式中 Xi——试料中待测组分i的含量
Ei——试料中标准组分i的含量
Ai——试料中待测组分i的峰值
AE——试料中标准组分i的峰值
9.3.2 内标法
Xi=
Ms×Ai×Fsi M×As
×100
(2)
式中 Xi——样品中待测组分i的百分数 Ms——样品中内标物的加入质量 Ai——样品中待测组分i的峰值 Fsi——样品中待测组分i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M——样品的质量
仪器稳定后,检查仪器的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以及色谱柱的主要性能,即柱的理论板 数(n)、两相邻谱峰的分离度(R)和色谱峰拖尾因子(T)即谱峰的不对称性(见附录A),均应达 到分析方法规定的要求。 8.2.3 溶剂空白
在样品测定的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溶剂色谱峰,溶剂峰对待测组分的分离不应产生干 扰,并应在样品的测定过程中将其剔除。
As——内标物的峰值
9.3.3 叠加法
Xi=
Mi×Ai×A′j M(A′i Aj-AiA′j )
×100
(3)
式中 Xi——试料中待测组分i的百分数 Mi——试料中加入(或第二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质量 Ai——试料中未加(或第一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峰值
A′j ——试料中加入(或第二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Mi质量后,其相邻组分j的峰值 M——试料的质量
≤±5×10-4AU ≤±5×10-3AU/h ≤±5×10-10g/ml
≥103
折射率检测器
≤±5×10-7RIU ≤±5×10-6RIU/h ≤±5×10-6g/ml
≥103
8.2 测定前准备 8.2.1 试料的制备:用流动相将试样稀释到适合色谱进样的浓度,试料溶液应不含有任何不 溶解的物质,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过滤或超高速离心法除去其不溶物。 8.2.2 整机检查
1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相关技术文件 备注
2.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的摘要
本通则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具有紫外—可见 光、荧光和示差折光率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3 定义
本通则等同采用GB 9008—1988 中有关液相色谱法术语部分的定义。
4 方法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体作流动相和固体微粒作固定相,待测组分在柱内的两相之间 进行高速分配和高效分离的柱液体色谱方法。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因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微 小差异,当其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后,便在柱的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导致 柱上迁移速率的微小差异。随着流动相的连续推移,这种微小的差异被不断扩大,直至出现 明显不同的迁移速率,使最终达到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在柱的出口处依次通过色谱 检测器、检测其洗脱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输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经放大后,可由记录仪直接 记录为组分的色谱峰,或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色谱峰数据变换成计算机语言,为色谱工作 站所采集和存储,然后按色谱分析的要求对各组分的色谱峰进行任选处理。
1.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的说明
编号 名称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替代规程号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要求
是否分级 检定周期(年) 附录数目 出版单位 检定用标准物质
JY/T 024—1996
(中文)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
(英文) General rul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8.2.4 进样 进样量应适宜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并能满足待测组分两相邻谱峰的分离度及其定性定量
重复性的要求。 8.3 定性分析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标准物质(或对照物)和样品中待测组分谱峰的保留时 间,若样品中的全部组分已经确定且达到了完全的分离,组分的保留时间可作为定性的依据。 8.4 定量分析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9.1 数据处理 利用色谱工作站或数据处理机处理色谱数据时,应根据其峰处理功能设定处理方法,对
同一样品的测定,处理方法应相同。 9.2 定量值的表示方法
根据测定方法的要求,可以用百分数(质量、体积克分子数)或体积质量数表示。 9.3 计算公式 9.3.1 外标法
Xi=Ei×
Ai AE
A′i——试样中加入(或第二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Mi质量后,组分i的峰值 Aj——试样中未加(或第一次加入)待测组分i前,相邻组分j的峰值
9.4 方法误差
9.4.1 重复性(定性或定量)
同一样品应连续测定8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计算公式:
n
RAS=∑ i =1
(Xi-X-
)2/
(n-1)×―-X1
仪器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JJG(教委)024—1996高效液相色谱仪计量检定规程 的技术要求。见表1。
7 样品
样品应能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试料溶液应能保持待测组分的稳定性。
8 分析步骤
8.1 开机 按仪器操作规程开机。根据样品的测定方法或特性选定色谱条件,逐步使仪器系统达到
平衡。
编号
1 2 3 4 5 6 7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最大浓度点的洗脱时间(柱保留时间)是一定的,可作为色谱 法组分定性的依据,而组分的洗脱浓度即正比于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这是色谱法定量分 析的依据。
5 试剂和材料
5.1 色谱柱(固定相) 待测组分与相邻组分之间的色谱分离度(R)应不小于1.0。
5.2 流动相(洗脱液) 5.2.1 有机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试剂,或在满足样品测定的条件下,用其它等 级的试剂。使用前应通过0.5μm的滤膜过滤和脱除溶解的气体。 5.2.2 水: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水,或实验室自制并预先经过吸附法除去痕量有机杂质 的脱离子高纯水,使用前应经过0.45μm的滤膜过滤和脱除溶解的气体。 5.2.3 无机试剂:无机酸、碱、盐为分析纯试剂;离子对试剂为HPLC纯专用试剂。 5.3 标准样品 5.3.1 标准物质:经国家或部门许可生产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溶液。 5.3.2 标准溶液:可以直接使用标准物质部门提供的标准浓度的溶液,或按需要稀释成适用 于校正浓度的标准储备液。
对同一组分,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和线性范围内,可用外标法、内标法或叠加法进行定 量测定。 8.4.1 外标法: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和比较标准物质和样品待测组分的峰值。计 算试料中待测组分的含量。采用外标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用称量法(准确至0.01mg)配制外标溶液,其组分浓度应接近试料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b)进样量应相同,且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重复测定。 8.4.2 内标法:在已知量的样品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和比较试料中待测组分和内标 物的峰值。用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样品中待测组分的百分数,采用内标法定量,必须满足下列 条件: a)内标物在样品的全处理过程中应能保持化学稳定性。其浓度应接近待测组分的含量。 b)内标物和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应能完全分离。 c)进样量应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 8.4.3 叠加法: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试料中待测组分及其相邻组分的峰值,然后加入 一定量的待测组分于该试料中,再次测定上述两组分的峰值,用外标法计算试料中待测组分 的百分数。采用叠加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不适宜用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微量的组分。 b)进样量应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重复测定。 8.5 测定后的检查 样品测定后,应再次测定溶剂空白,以确证色谱柱在每次进样前均已达到平衡。否则, 应再次测定标准样品的峰值,其偏差应在分析误差的允许范围内。
项目
基线噪声 基线漂移 最小检测浓度 线性范围 泵流量稳定性 定性重复性 定量重复性
表1 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5×10-4AU ≤±5×10-3AU/h ≤±5×10-8g/ml ≥103 RSD≤±2ω×102 RSD≤1.5ω×102 RSD≤3ω×102
荧光检测器
6 仪器
6.1 仪器组成 仪器主要组成见图1。
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系统Baidu Nhomakorabea
检测器
储液器
打印绘图机
图1 仪器组成框图
色谱工作站 (或记录仪)
6.1.1 储液器:储存流动相的容器应耐流动相的化学腐蚀、方便脱除溶解于液体的气体。 6.1.2 输液系统:输液泵及其控制系统应包括流动相组成及流量梯度的程序控制部分。接触 液体的泵体材料应耐化学腐蚀、泵流量稳定无脉冲,且有足够的精度和重复性。 6.1.3 进样系统: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系统的装置,样品管应为可更换的定体积管。 6.1.4 色谱柱系统:包括保护(预)柱、色谱柱和柱恒温箱,并有足够的恒温精度。 6.1.5 检测器:通用的有紫外-可见光、荧光及折射率检测器。 6.1.6 色谱工作站(或记录仪):控制色谱仪的整机操作、采集和处理色谱数据的微型计算机 系统,或为积分仪或简单的记录仪。 6.1.7 打印绘图机:打印分析数据和绘制色谱图的打印机和绘图机。 6.2 仪器性能
×100%
(4)
式中 Xi——第i次测得的保留时间或峰值
X-——n次测得的保留时间或峰值的算术平均值
i——测量序列号 n——测量次数 9.4.2 准确度 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回收率应在90~110(ω×102)范围内。 计算公式:
回收率= WR-W ×100%
(5)
Wi
式中 WR——组分i检出量
W——组分i原含量
Wi——组分i加入量
注: 需要查阅全文, 请与出版发行单位联系.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 马卿云 陈培榕 1997 年 1 月 22 日 1997 年 4 月 1 日 无
本通则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适 用于具有紫外—可见光、荧光和示差折光率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器。 1. 定义 2. 方法原理 3. 试剂和材料 4. 仪器 5. 样品 6. 分析步骤 7. 分析结果的表述 无
(1)
式中 Xi——试料中待测组分i的含量
Ei——试料中标准组分i的含量
Ai——试料中待测组分i的峰值
AE——试料中标准组分i的峰值
9.3.2 内标法
Xi=
Ms×Ai×Fsi M×As
×100
(2)
式中 Xi——样品中待测组分i的百分数 Ms——样品中内标物的加入质量 Ai——样品中待测组分i的峰值 Fsi——样品中待测组分i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M——样品的质量
仪器稳定后,检查仪器的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以及色谱柱的主要性能,即柱的理论板 数(n)、两相邻谱峰的分离度(R)和色谱峰拖尾因子(T)即谱峰的不对称性(见附录A),均应达 到分析方法规定的要求。 8.2.3 溶剂空白
在样品测定的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溶剂色谱峰,溶剂峰对待测组分的分离不应产生干 扰,并应在样品的测定过程中将其剔除。
As——内标物的峰值
9.3.3 叠加法
Xi=
Mi×Ai×A′j M(A′i Aj-AiA′j )
×100
(3)
式中 Xi——试料中待测组分i的百分数 Mi——试料中加入(或第二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质量 Ai——试料中未加(或第一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峰值
A′j ——试料中加入(或第二次加入)待测组分i的Mi质量后,其相邻组分j的峰值 M——试料的质量
≤±5×10-4AU ≤±5×10-3AU/h ≤±5×10-10g/ml
≥103
折射率检测器
≤±5×10-7RIU ≤±5×10-6RIU/h ≤±5×10-6g/ml
≥103
8.2 测定前准备 8.2.1 试料的制备:用流动相将试样稀释到适合色谱进样的浓度,试料溶液应不含有任何不 溶解的物质,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过滤或超高速离心法除去其不溶物。 8.2.2 整机检查
1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相关技术文件 备注
2.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则的摘要
本通则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具有紫外—可见 光、荧光和示差折光率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3 定义
本通则等同采用GB 9008—1988 中有关液相色谱法术语部分的定义。
4 方法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体作流动相和固体微粒作固定相,待测组分在柱内的两相之间 进行高速分配和高效分离的柱液体色谱方法。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因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微 小差异,当其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后,便在柱的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导致 柱上迁移速率的微小差异。随着流动相的连续推移,这种微小的差异被不断扩大,直至出现 明显不同的迁移速率,使最终达到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在柱的出口处依次通过色谱 检测器、检测其洗脱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输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经放大后,可由记录仪直接 记录为组分的色谱峰,或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色谱峰数据变换成计算机语言,为色谱工作 站所采集和存储,然后按色谱分析的要求对各组分的色谱峰进行任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