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学-考前辅导

地籍管理学-考前辅导
地籍管理学-考前辅导

《地籍管理学》考前辅导材料

一、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地籍管理》具有很强的实际性,测试学生的动脑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实用价值。今年3月份的考试,主要考核知识点如下(其中划横线的部分更重要):

1.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测试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填空、选择和问答题方面。

2.要会区分几种相近概念的异同点。如土地变更登记和土地注销登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的区别。

3.理解地籍管理的发展。包括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到多用途地籍的演变。

4.掌握几种重要登记的特点和基本流程。

5.掌握灵活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权属纠纷、登记问题等。

二、关于使用的教材及考试方法

1.认真阅看录制的《地籍管理》课件。

2.使用的教材:《地籍管理》(国家级重点教材),林增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本课程共分九章: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第二章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第三章地籍调查、第四章土地登记概述、第五章初始土地登记、第六章变更土地登记、第七章土地权属的确定及争议的解决、第八章土地统计、第九章地籍档案管理。

4.考试方法:

①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②考试题型:1、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2、简答题(共40分。主要以简答为主,有计算题。)3、案例分析题(共30分。结合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具体现象。)。

三、各章学习时需掌握的要点

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

1、掌握地籍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特别是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

途地籍。

2、了解地籍管理的概念、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掌握地籍管理制度所

包含的内容。

第二章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1、了解地籍产生的基本制度背景,即国家出现——〉征收土地税赋——〉

地籍产生。

2、了解我国地籍发展的基本过程,掌握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地籍制度的内容、

特点。

3、综合理解不同地籍制度在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地籍调查

1、了解地籍调查的目的和类型,掌握地籍调查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2、了解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理解重点阶段和重要工作内容。

3、理解土地权属调查的概念内容,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分类体系。需要注

意的是,课堂补充讲授了《全国土地分类体系》(试行):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

4、理解宗地和界址点编号基本方法。

5、了解权属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实地调查中如何处理争议、指界人缺

席或不签字等问题。

6、了解地籍测量的概念、内容、原则、方法。与普通测量不同的是,地籍

细部测量成果经审核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分摊土地面积。

7、了解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内容、分类、特点和基本程序。

第四章土地登记概述

1、了解土地登记的概念、性质、意义、种类和原则,理解土地登记的作用

和对象。

2、理解三种基本土地登记制度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3、了解我国土地登记制度的特点。

4、了解土地登记的内容及背景。

第五章初始土地登记

1、了解初始土地登记的概念、登记程序,掌握初始土地登记的申请审查和

权属审核

2、了解权属审核的阶段,掌握复审意见中暂缓登记和不予报请批准登记的

条件。

3、了解注册登记、颁发土地证书的概念,理解注册登记的内容和《国有土

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的主要内容及颁发对象。

第六章变更土地登记

1、了解变更土地登记的概念、特点和登记程序,理解不同的类型

2、了解土地权利设定登记、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

更登记、注销土地登记,理解不同的时限。

3、了解补充讲授的其他土地登记问题,包括更正登记、土地登记的损害赔

偿、补发或换发土地证书、地下建筑物和公路线路用地的土地登记

第七章土地权属的确定及争议的解决

1、了解土地权利的确定概念、法律依据,土地权属确定的内容、一般原则

2、理解土地权利争议的内容、区别,掌握处理方式和如何防止出现新的争

议。

第八章土地统计

1、了解土地统计基本原理、内容、

2、理解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及内容

第九章地籍档案管理

1、了解地籍档案管理概念、特点、作用、类型

2、了解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理解其总体结构、技术要求、系统功能,掌握

3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作用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 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8分) 1. 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______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 A. 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 _______ 登 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 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 土地调查可分为 _____ 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 调查 D.以上都 对 5. 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________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 A. 初始地籍调查 C.农村地籍调查 6. 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7. “GIS ”的全称是 _____ A. 土地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B. 变更地籍调查 D.地籍测量 ____ 颁发。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 全球定位系统 D.以上都不对 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272326)一、单项选 择题 1.被称为现代地籍的是( A ) A.多用途地籍 B.产权地 籍 C.税收地籍 D.日常地籍 2. 在地类调绘中,地形图上耕 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是( B ) A.4mm2 B.6mm2 C.8mm2 D.10mm2 3.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C ) A.地块 B.图斑 C.宗地 D.村 4. SPOT全色影像为( B )米的 分辨率?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5. 土地 承包经营期限为( A )年? A.30年 B.40年 C.50年 D.70年 6.( A )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 要环节。 A.档案收集 B.地籍档案的整理 C.地籍档案的分类 D. 地籍档案的立卷 7.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 C ) A.国有土地使用者 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 D.他项权利者 8.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始于( C )。 A.2003 B.2005 C.2007 D.2009 9.根据《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下列用地中不属于耕地的是: ( D )。 A.水田 B.水浇地 C.旱地 D.田坎 10.下列方

法中不属于地籍测量常用方法的是:( D )。 A.解析法 B.部分解析法 C.图解勘丈法 D.求积仪法 11.( D )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A.土地面积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地籍测量 D. 权属调查 12.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 B ) A.多用途地籍 B.常规地籍 C.税收地籍 D. 产权地籍 13.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 A )。 A.4.0mm2 B.6.0mm2 C.8.0mm2 D.12.0mm2; 14.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又称为( B ) A.土地生产潜力体系 B.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C.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15. 地籍档案保管中凡在( C )内具有考查、利用、凭证作用的为长期保存。 A.15年内 B.16年—30年 C.16年—50年 D.16年—60年 16. SPOT全色影像为( B )米的分辨率?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17. 下列( C )方式需要进行变更登记 A.土地征用 B.企业兼并 C.土地使用权转让 D.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18. 下列不属于地籍图内容的是:( A )。 A.单位盖章 B.图廓线 C.坐标注记 D.图廓外比例尺的注记 1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土地登记方面的首部法律文件( B )。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1)

1. 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除 2. 有些人从某一职位退下来后,常抱怨“人走茶凉”,这反映了他们过去在单位中拥有的职权是一种(): A)专长权 B)个人影响权 C)法定职权 D)信息权 3. ()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 A)支配权 B)强制权 C)奖赏权 D)惩罚权 4. 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是() A)指导计划法 B)滚动计划法 C)网络计划技术 D)战略计划法 5. 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6. 扁平结构是相对于直式结构而言的,扁平结构相对于直式结构来说,具有如下优点:( ) A)人员少,费用少 B)信息传递速度快 C)有利于下属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D)以上都是 7. “明确而不含糊,能使员工明确组织期望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描述的是:有效目标应该是() A)具体的 B)可衡量的 C)能实现的 D)相关联的 8. 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A)领导者 B)发言人 C)企业家 D)混乱驾驭者 9.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事先控制 B)即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10. 计划制定过程通常包括:①预算数字;②评估备选方案;③拟定辅助计划;④确定前提条件;⑤确定目标等。你认为()是正确的计划步骤 A)⑤③①④② B)⑤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②③⑤①④ 11. 多数人干活都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与地位鼓励他们去工作,这种观点源于() A)“复杂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经济人”假设 12. 对于一个生产儿童饮料的企业,下例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其具体环境因素?() A)人口数量 B)儿童口味 C)家庭收入 D)计划生育政策 13. 技术创新主要涉及()等不同方面 A)材料、产品、工艺、手段 B)销售、研发

管理学试卷三

管理学第三套试卷 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领导方式是()(答题答案:A)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贫乏型 2、领导者良好的品德作风引起员工的认同属于()(答题答案:B) A、奖赏性权力 B、感召性权力 C、专长性权力 D、职位权力 3、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观点是()(答题答案:B) A、领导的方格理论 B、领导的权变理论 C、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D、领导的特性理论 4、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保健因素的是()(答题答案:C) A、工作上的成就感 B、提升 C、工资 D、责任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中,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1).安全生产。(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答题答案:A) A、⑸⑴⑷⑵⑶ B、⑸⑷⑴⑶⑵ C、⑸⑷⑴⑵⑶ D、⑸⑴⑶⑷⑵ 6、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对立面是()(答题答案:C) A、不满意 B、极不满意 C、没有满意 D、没有不满意 7、提出公平理论的是()(答题答案:D)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8、管理控制是包含三个基本环节的过程: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和()(答题答案:A) A、纠正偏差 B、系统实施 C、信息贮存 D、系统修改 9、控制系统应该及时提供信息,迅速做出管理上的反应。如果反应过于迟缓,修正措施将毫无价值。这是指()(答题答案:B) A、弹性控制 B、适时控制 C、适度控制 D、客观控制

10、有效的控制系统应有足够的灵活性去保持对运行过程的管理控制。这是指( )(答题答案:A) A 、弹性控制 B 、适时控制 C 、适度控制 D 、客观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领导影响力的权力有( )(答题答案:ABCDE) A 、法定权 B 、强制权 C 、奖赏权 D 、专长权 E 、感召权 2、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答题答案:BCE) A 、与同事的关系 B 、提升 C 、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D 、工资 E 、受到重视 3、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三种联系的判断,其中包括( )(答题答案:ACD) A 、努力-绩效 B 、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 、绩效-奖赏 E 、绩效- 个人目标 4、控制职能的必要性是由于( )因素的影响。(答题答案:ABE) A 、环境变化 B 、组织活动日益复杂 C 、组织设计 D 、人员配备 E 、工作能力的 差异性 5、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征包括( )(答题答案:BCDE) A 、前馈控制 B 、适时控制 C 、适度控制 D 、客观控制 E 、弹性控制 三、判断题 1、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任务型、乡村俱乐部、中庸之道型、贫乏型和团队型。(答题答案:A) A 、是 B 、否 2、定义为职位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包括二种类型:专长权和感召权。(答题答案:B) A 、是 B 、否 3、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 。(答题答案:A) A 、是 B 、否

土地管理学考试复习题

土地:是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地籍管理: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可持续土地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对土地的需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价格:是在土买卖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简述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 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估价法、剩余法。 如何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明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无量纲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指数测算,评价成果整理与分析。 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特点。 (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5)无限性与再生性(6)空间性与实体性 简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利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种强制性的管理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协调“吃饭”和“建设”的用地矛盾,落实土地利用总体效率最大化,消除土地利用负外部性影响,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理规划:地域分区是指依据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的分区方法。用地分区是指依据土地适宜性特点,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确定土地利用未来方向的分区方法。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过程中实行土地用途变更规划许可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的动态调整。土地用途变更是指土地利用从一种现状用途转变为另一种用途的过程。 论述土地权利登记的法律依据、内容和程序。 土地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整理)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完整版)土地管理学试卷5

土地管理学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或多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5分) 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的购买价格。 A.土地 B.土地所有权 C. 土地权利和收益 D.土地使用权 2.权重是指。 A.权利的重要性 B.评价因素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 C. 小于1的数字 D.大于1的数字 E.等于1的数字 3.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5.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6.土地管理的核心是。 A.地籍管理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利用管理 D.土地市场管理 7.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分摊面积”是指土地使用者在面积中应分摊的面积。 A.共有使用权 B.土地使用 C.土地所有 D.建筑总 8.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非耕地35hm2的,其审批部门是。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人民政府 D.所在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9.外商投资企业用地方式取得。 A.必须通过出让 B.可通过划拨 C.必须通过划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在城市人口(指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下同)为100万以上的城市,每征用1公顷菜地,缴纳: A.105000~150000元;B.75000~105000元; C.45000~75000元;D.50000~80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包括: A.土地市场主体组织B.土地市场行政组织C.土地市场中介组织D.土地市场调控组织

管理学题目及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有效管理所应具备的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功能。 2.管理者:是指组织中管理指令的发出者,是管理活动的领导和组织者。是运用职位权力对人进行统驭和指挥的人。 3.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道德准则,组织素养,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 5.社会责任:是一种组织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且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6.管理道德:是指组织在管理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 7.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它首先由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并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 8.职能权力:是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力。职能权力是一种有约束力的权力,它只能在被授权的职能范围之内有效。 9.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和指挥下属的人数。在组织人员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大,即一个管理人员能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越多,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也就越少,所需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所需的管理人员就越多,相应的管理层次也越多。10.组织设计:亦即组织结构设计,就是对组织结构的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联接方式的设计,它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的特点,划分管理层次,确定组织系统,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的过程。 11.集权:是指组织中把决策的权力集中在较高层次的管理部门,下级的一切行动听上级的命令和指挥。绝对的集权就是最高主管把所有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因而也不存在组织,集权与分权是相对而言的。某种程度的集权和某种程度的分权,对组织都是必要的。 12.授权:就是管理者将自己的部分决策权或工作负担转授给下属的过程。授权可以使管理者不必亲历亲为,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的决策中,更好地引领下属完成组织目标。13.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领导权力的构成是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领导者的来源包括: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 14.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进行个人或群体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以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沟通确保组织内的各部门,各个人可以获得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沟通在管理人员工作中非常重要,对工作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5.激励:是领导者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16.控制:是指管理者按计划,目标,制定管理标准,并对组织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试卷3

《管理学》试卷B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四种情景中,哪一种说明组织所采取的是最为集权的做法? () A.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给销售经理杨先生下达了一个指令:把这批产品发到浙江兴发公司,我已经和他们联系好了; B.某公司总裁每天早晨都笑容可掬地在公司门口迎接大家,每人过生日的时候,总裁总要亲自向他说声“生日快乐”; C.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某公司总经理在高层会议上说:上个月我全面审查了每个部门的工作情况,我发现生产和销售都没有完成当月目标,其他部门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命令每个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目标展开工作。上月没完成目标的部门,下星期必须拿出整改方案 D.某公司总裁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员工很难看到他的笑脸。一旦谁出现差错总是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为此,员工都感觉到企业的气氛很紧张。甚至有人为此离开了公司2.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3.某甲需要一项工作,若一个人单独做需要210分钟,两个合做只需120分钟。某甲想找朋友乙来帮忙,但不知道乙是否在家,从甲的家到某乙的家往返需40分钟,根据经验,乙在家的可能性为2/3。甲需要做决定,是单独做还是找人帮忙做,该项决策属于:()A.风险型决策B。确定型决策 C.非风险型决策D。不确型决策 4.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用功学习,向小孩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95 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小孩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A.平时成绩较好,各门功课都考95分以上 B.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 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上述三种情况且时存在 5.一般认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科学管理之父、组织理论之父,分别是:() A.泰罗、法约尔、韦伯B。法约尔、韦伯、泰罗 C.韦伯、泰罗、法约尔D。法约尔、泰罗、韦伯 6.你去餐厅吃饭时,一位服务员不小心将饮料溅到了你的西服上,当你向餐厅经理反映时,餐厅经理就拿出20元让你洗西服用,餐厅经理的决策属于:()A.非程序化决策B。程序化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 7.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试验是:() A.铁锹实验B。切削金属实验 C.霍桑实验D。搬运生铁实验 8.某医院为了给一名长有三条腿的男婴“修腿”,成立了由放射科、麻醉科、骨科等科组成的多学科专家会诊小组,这种组织形式属于:() A.直成制B。职能制 C.矩阵制D。事业部制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地籍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现场查实、查清相邻权属单位的确切工作界线,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 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绘制地籍图,并计算其面积,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幵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5、土地统计:指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作为空间场所和生产资料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制度。 6、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一报表格式和保送程序,定期向国家保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 7、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8、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和。 9、土地条件调查:对土地的构成要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以便土地适宜性经济评价。 10、宗地草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调查

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第六篇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创新是 (A) A 以市场为主导 B 以生产为主导 C 以成本为主导 D 以竞争为主导 2、创新 (C) A 一定会提升企业竞争力 B 一定不会提升企业竞争力 C 可以也许不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D 创新与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无关 3、创新的关键是 (C) A 领导力 B 组织能力 C 创新能力 D 竞争能力 4、创新的第一步应该 A 寻找机会 B 设(A) 计行动方案 C 等待时机 D 提出构思 二、多项选择题 1、创新也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创新受到以下哪些原因影响所致 (ACD) A 市场的不确定性 B 制度的不确定性 C 技术的不确定性 D 战略的不确定性 E 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 2、创新的破坏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哪些地方 (ACDE) A 企业丧失了原有的技术优势 B 企业用新技术替代了原来的技术 C 企业用新的但是不能正常运用的新技术替换了原来虽落后但擅长的技术 D 企业没能力利用创新的资源 E 企业虽能运用创新所得新技术但失去了市场 3、创新的主体有 (ABCD) A 全体员工 B 各级管理者 C 各方面的专家 D 领导者 E 相关利益者 4、成功的创新需经历下列过程 (ABDE) A 寻找机会 B 提出构想 C 等待时机 D 迅速行动 E坚持忍耐

三、判断题 1、所谓创新就是一种影响更大的的发明× 2、创新既有一种创造力又有一种巨大的破坏力√ 3、在企业中的创新就是企业创新,也叫管理创新× 4、创业可以保护企业原有的优势,又可以摆脱去医院有的劣势,这就是创新的破坏性与保护性特征的体现× 四、名词解释题 1、企业创新:是指从构想新概念开始,到渗透到具体的生产、操作,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从而进入市场,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的全过程 2、管理创新:就是全体管理者和员工创造一种新的管理要素组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这种新的管理要素组合具有倍增效应,存在具有放大机制的管理倍数,能更好高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3、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五、简答题 1、创新与企业创新的意义 答:意义: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可以将企业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是企业的根本。 2、简述创新与发明、创造之间的异同之处 答:创新不同于发明、创造,也不仅仅是高、精、尖、奇。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 3、简述成功的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 答: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四个阶段: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忍耐坚持。 4、简述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什么回想创新型企业发展 答:因为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可以将企业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是企业的根本。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的创新,从效率型升至质量型升至灵活性,最终成为创新型企业。 5、简述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创新型企业家是管理创新成败的的关键人物、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真正

学历管理学试卷答案

选择题答案 填空题答案 1.人际角色 2.社会文化 3.完全理性 4.时间性 5.使命 6.确立监控权 7.任务型 8.内部提升 9.动态性 10.保健因素 11.复杂程度 12.指导性 13.直线职能型 14.人际技能 15.动态环境 16.不完全信息 17.组织设计 18.法定权 19.模仿创新 20.韦伯 21.强调绩效管理 22.内在需要 23.矩阵型 24.战略计划 25.统一指挥 26.管理环境 27.组织结构系统图 28.参与式 29.巴纳德 30.保健因素 31.组织目标 32.社会文化 33.最优化决策 34.德鲁克 35.使命 36.参谋权力 37.组织的生命周期 38.管理沟通 39.模仿创新 40.霍桑试验41.效益 42.利益共同体 43.社会人 44.协调 45.德鲁克 46.项目计划 47.矩阵制 48.授权型 49.人际沟通 50.纠正性控制51.组织 52.决策活动 53.官僚组织模式 54.决策者的个性特点 55.纵向协调56.项目计划 57.确立监控权 58.民主作风 59.折中 60.熊彼特 61.计划 62.利益共同体 63.企业再造 64.监督与反馈 65.纵向协调 66.指导性计划 67.部门化 68.低LPC 69.制度分权 70.合作创新 71.效益 72.协调 73.决策活动 74.任务环境因素 75.决策者的个性特点76.指导性计划 77.法定权力 78.下属的成熟程度 79.权力需要 80.预算 名词解释答案 1.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1分),有效整合组织的 各种资源(1分),创造效益的动态过程(1分)。 2.计划:计划职能包含规定组织的目标(1分),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1分),以及 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1分) 3.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2分),或者说是理 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1分)。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考试ABC卷

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量。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 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县。 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否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土地利用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土地污染。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 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 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 (1)土地与人口 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 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2、简述我国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意义。 答:农用地用途管制就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农业用地区,根据规定的使用 条件和方式,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等进行用 途管制。对农用地利用进行管理,要针对农用地的资源和利用特性,采用适当的措 施,对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跋扈进行有效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1)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中国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 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 措; (2)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