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概论课件)6人文科学的现代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4f66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b.png)
新技术对人文科学的影响与挑战
新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 快速发展,对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和挑战。
改变研究范式
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人文科学研究范式 发生变革,数字化、数据驱动的研究
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保护人文价值
在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同时,需要关注 人文价值的传承和保护,避免技术对
人类文化造成冲击。
详细描述
人文科学研究人类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通过研究这些领域 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和意义,探究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 等。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在学科交叉和相互影响方面 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人文学科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文素 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可以提升教 师的整体素质。
人文学科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人文学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传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人文学科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探索 文化创新的可能性,推动文化的发展。
提高文化素养
人文学科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培养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人才。
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跨学科研究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产生 更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学科交融的优势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可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学 术研究的综合性和应用价值。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 学术共同进步。
人文学科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全球化视野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7人文对象与科学对象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7人文对象与科学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9b84fd208e9951e79a89274b.png)
但从人文角度来看,作为产品,它是人的创造性对 象化的确证物;作为商品,它是人与人之间人性交 往、互通有无的伦理中介;作为消费品,它又成为 人享受自然与社会的恩泽并进一步体验人与物、人 与人融合境界的人文对象。
2)未来对现在和过去的支配,在信仰主义时 代赋予现在崇高的激情;但在信仰主义衰落 的时代,一个贬低过去、抛弃现在、轻视过 程的未来,抽空了现代人的生存依托。
3)日益抬头的个体自我意识把未来对现在的 吸引看作是异在他者对自我的催迫。由此产 生了现代性特有的焦虑(进步能量的期待性 积累与压迫感)和虚无感,并导致了对未来 的攻击。
3)伴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基督教神学 救赎历史观的逐渐衰落,兴起。这种历史哲学预示着人对自 然的征服以及文明疆域的扩大具有无限的前 景。历史必然进步成为现代人主体性的宏观 信念条件。
五、人文主体性与现代时间的冲突
1、必要劳动时间与自然生命的冲突。 以社会必要劳动实践度量和要求生命,是现
取缔未来曾是现代思想史和社会文化运动激 进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欧美个体生存主 义运动一个象征性的行为就是砸碎钟表;尼
采重估价值的目标和出发点,就是反基督教
指向未来的直线进步时间历史观,要求回到 古代循环重复的时间历史观。
1)第二国际的经济史观强调经济生产对社会 意识的规定性;
2)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强调肢体动作和操作 优先于意识;
3)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对意识和自我个体的规 定性;
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揭示了自我意识的 深层结构,它的意义体现在:第一、精神分 析学把自我意识区分为理性“自我”和无意 识的“超我”及“本我”,实质否定了近代 哲学单一理性的自我意识;第二、社会关系 性“超我”和自然生命体的“本我”深层地 先在地规定了“自我”,这又是对自我意识 理性本体地位的否定。
人文社会科学概述 PPT
![人文社会科学概述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771bc30b4e767f5bcfce0a.png)
规律; 语言学探究的是人类语言的奥秘;
• 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 • 人类学考察人类的生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 社会学讨论人类的群居生活方式; • 经济学解释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
消费等活动; • 管理学研究人的组织和管理。
• 人类学:
• 祖父辈: E·B·泰勒、G·弗雷泽 • 父辈: F·博厄斯、B·马林诺夫斯基
时间:1879-1900 时间:1910-1920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
• (一)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 为什么? •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的社会活动。 • 马克思主义学说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 18世纪末到19世纪,哲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纷纷 从人文社会知识总体中分离出来,各自 以特殊的社会现象为探索对象,实验、 比较、心理分析、行为分析、定量分析 等各种研究方法被普遍使用,加速了各 门新学科专门知识体系的形成。
• 经济学:
• 祖父辈:亚当·斯密、T·马尔萨斯、D·李嘉图 时间:1776-1810
人文科学通常又叫“人文学”,指关于人本身 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 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 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对人的本质的阐释和研究是人文科学基本命题!
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形成人类 生活共同体。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 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主干学科有: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 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新闻传播学、体育科 学、情报与文献学、地理学。
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08ae0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4.png)
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要(一)课程性质“人文科学概论”属于教育部新设立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学术专业性质属于哲学。
(二)教学目的它提供区别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原理,包括人文科学的现代性起源、人文科学的对象与方法观等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对传统文史哲诸人文学科提供统一原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提供知识发生学与价值观背景,同时还对作为社会思潮的人文精神与个体人生观提供现代学理。
因此,本课程属于跨专业的知识整合型与素质教育课程。
可作为基础理论课在大学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三)教学内容课时:60学时(四)教材与参考书:尤西林著《人文科学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
讨论题:见教材。
二、正文绪论一、教学目标与要点概略了解本课程的问题域:研究对象与范围、学科性质、学习意义、学习方法。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1.“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人文主义”(Humanism)三概念。
2.“人文科学”观念与现代性:论域的现代性问题背景、人文科学的现代意义。
3.人文科学概论的原理性。
4.人文科学概论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人文科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教学目标与要点了解人文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问题背景。
重点是:1.“现代性”理论(难点是“现代性”对于“现代化”既支持又批判的对立统一关系)。
2.自然科学的知识范型地位及人文科学的回应。
3.人文科学的“科学”涵义分析。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1.古罗马“七艺”与先秦“六艺”的古典人文学科特性。
2.近代科学的起源及其文化观念前提。
3.以自然科学为范型的近现代科学—知识观。
4.“科学”—“科学精神”—“唯科学主义”。
5.唯科学主义与现代危机的代表形态。
6.“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
7.人文主义现代思潮的代表形态。
8.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性阐释。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4现代主义与现代人文主义思潮运动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4现代主义与现代人文主义思潮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ed05abf856a561253d36f4b.png)
五、人文主义思潮
1、总述
1)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尼特哈麦最早提出 “人文主义”这一词语。
2)人文主义思潮是社会思想运动。
3)人文学科、人文科学是学术、学院建制。
4)人文主义思潮拥有社会心理源初而自发的 时代问题背景。
5)以肯定人的现世价值为旨趣的人文主义和 作为现代化科技工商主义批判对立面的人文 主义,具有深刻的区别。
3)欧洲浪漫主义(18、19世纪) 欧洲浪漫主义超越科技知性思维而崇尚自然美,明确
区分了人文教养性质的“文化”和物质享受性质的 “文明”。
4)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潮运动中最有根
底的代表形态。
5)工业艺术运动与技术设计 6)自然生态思想 十八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已含有生态思想。
三、现代主义
艺术流派与特定的思想运动中 都存在“现代主义”或“现代 派”。但广义的“现代主义” 包括所有为现代化方向辩护或 倡导推进的意识形态。
四、现代性
1、含义
现代性是在现代(包括现代化的 过程和结果)条件下,人的精神 心态和性格气质,或者说文化心 理及其结构。
2、全面认识
1)“现代性”不是作为客观对象看 待的“现代”或“现代化”的属性。
自然生态思想是最具正当合法性的当代人文主义思潮 运动。
7)人本主义管理模式 8)存在主义运动 9)现代物理学革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人文规范呼声
二、现代化
1、含义
现代化是指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从古代向现 代的转型变化,这属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 存在的变化,但是还包括经济基础之外的 上层建筑部分。
2、若干指标
1)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2)从自给自足 向商业经济的转型;3)城市及其居民比 例的增大;4)民族国家的确立;5)从血 亲专制向民主法制的转型。等等。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一及答案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ded07c102de2bd97058879.png)
《人文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10分)1、现代人类的知识与思想体系,大体上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__________三大学科类型。
2、人文科学的主体是文学、史学和__________这三大学科。
3、人文科学为人类的生活世界开拓一个既立足于现实社会而又具有__________的精神、情感、审美的天地。
4、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人文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运用__________。
5、文学艺术不断拓展人类的精神空间和审美世界,但它需要心灵摆脱__________的羁绊而从至善至美的境界上去体悟感受。
6、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探索千年文明之演进规律,提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____________。
”7、西方哲学长于__________ ,东方哲学则偏重于人生哲学或者生命哲学。
8、文学、艺术可以用它所追求的__________来改造社会、启蒙人生。
9、近代以来,许多东方国家都发生过类似于中国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经由科技经济层面的变革到政治与制度方面的变革,再到___________这样曲折反复的现代化进程。
10、两千年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究天人之际,_________”的史学思想,成为后世的历史学家反复去探究的基本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1、我们将专门照看人类心灵的精神探索活动,以及由这些精神探索活动所产生的系统化观念、知识与理论,称之为_______。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科学D、历史学E、古典学2、人文科学是一个以_________为特征的,对真善美作永恒追求的世界。
A、理想性B、物质性C、完美性D、功利性E、超越性3、“文学作品论”以文学作品的_______等为研究对象。
A、语言B、阅读C、价值D、形象E、体裁4、人文科学家反对一切形式的__________ ,在人文科学家看来,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精神文化与历史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案 ppt课件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86b60633d4b14e852468e7.png)
(1)人文社会科学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影
响社会的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
(2)通过对政治家、政党、和政权的作用
的研究,为政治活动大纲的制定提供理论 基
础,从而指导日常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
注意: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与政治联糸的
程度不同,对政治建设的作用会有所不 同
(五)经济建设功能
ppt课件
35
1、经济建设功能的涵义 指人文社会科学所显示出来的促进事物生产、
2)产生和发展
古代:中国:用善恶的标准来解释人性
西方:智者学派
ppt课件
12
中世纪:人性=神性 文艺复兴时期:人是的感性的动物 近代:强调人的感觉和经验;人是理性的动物;
实证主义。 马克思的观点:“人在其社会性上,是各种社
会关糸的总和” 2、社会科学
1)涵义: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 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解:
3、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上
注意区别: 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同社会实践同 自然科学的关糸
(二)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 辩证统一
1、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动力的观点:
ppt课件
21
内在论:强调理论发展的动力是理论自身发展
的内在冲动,否认社会实践的促进作用
外在论:认为发展动力来自社会环境 系统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子系统,其
ppt课件
31
3、如何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正确程度 (2)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理服人,并坚 持平等对话的原则
(三)文化建设功能 1、关于文化教育的理解: (1)广义的理解: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并保 存下来的那些内容的总和。包括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二形态论) (2)狭义的理解: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af16e4be23482fb5da4c33.png)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第二节 哲学的功能
第三节 哲学的主要派别和 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 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法)维克多·雨果
第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
节
和总结。
一.哲学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
什
何为世界观?世界观,也 叫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学习哲学,是人们汲取智慧的最佳所在和 训练理论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理想-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哲学引导人们从世俗的和琐碎的事务中超
脱出来,从有限中体悟无限,从渺小中领略 伟大,使人站的高些,想得开些,去思考宇 宙、社会乃至人生的大问题和大道理,并作 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
哲学所追求的是最高的人性智 慧,是从最深层上寻求人的生命 活动的根据和价值。
苏格拉底:“如果我比人们知道 的更多一点的话,那就是我知道自 己的无知”。
德国诗人海涅:一位教授在书房里
孕育出来的哲学观念可能会毁灭一 种文明。
法国拿破仑:大炮摧毁了 封建制度,墨水则正在摧毁 现代制度。
中国古代,哲学备受统治者重视,一直在
政治统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学说中的 对人的教化始终被看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 理手段。自西汉时期形成的“三纲五常”, 在中国近两千年的中成为实际的人际关系规 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
人文科学概论考试资料
![人文科学概论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6374e7c281e53a5902ff28.png)
《人文科学概论》考试资料1.人文科学反对人的物质欲望吗?答:不是。
人文科学并不反对人的物质欲望,实际上人文科学是在反对传统宗教神学对人的自然天性的压制中成长起来的。
当面对中世纪那种借宗教神学权威来压制人的物质消费欲望、压制人对世俗生活幸福作追求和创造的非人性的禁欲主义时,人文科学进行过坚决的斗争.人文科学既肯定人自身,也就肯定人的物质追求同,肯定了人的自然天性,并且把人的这种物质追求与物质欲望视为人性的一部分,视为人类文明之得不断发展,以及人性走向自由和解放的动力。
事实上,从神学权威与宗教禁欲主义那里将人追求物质财富、创造物质财富、享受物质财富的能力解放出来,反对神学对人生存价值与生存方式选择排他性,反对独断与扼杀人之天性的宗教禁欲主义,倡导承认人的正当欲望的开放与多元化生活方式,正是近代以来人文科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家们曾提出“我是人,人之一切天性我都有”的口号,也提出过“人欲即天理”、“食色性也”的口号。
近代以来的人文科学,正是在解放人的物质追求与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作为“关于人及人性的科学”而发展起来的.2.试分析“历史学家面对的历史材料,其意义是确定的”这句话。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历史文献或历史事件的意义对于后人来说并不是完全确定不变的,它并不像认识自然物质世界那样排除了研究者主体性因素而独立存在着。
实际上,这些供历史学家认识研究的历史“文本”,这些历史学家对它进行主体民生阐释的时候,才得以真正确认并被人所理解。
这个解释、接受、理解前就已开成的“心理结构”如何,会对历史学家对历史文本的解释、理解、接受的过程与结果产生影响。
由于每一个历史学家都是具体的、实践着的主体性存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价值准则并不完全一样,形成的用以解释、接受、理解历史的心理结构也就会有所不同,也就对历史的解释、接受、理解不能不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因此,每一个历史文本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学家那里,就可能补赋予有所不同的意义3。
人文社科概论
![人文社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2bbc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2.png)
人文社科概论第一部分总论:人文社科概论第一章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念(1)人文科学概念: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对认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哲学、人类学、宗教学等)(2)社会科学概念: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3)、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一句话概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
例子:人文科学的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联姻,形成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法学法律史学社会学社会史学经济学历史学经济史学新闻学新闻史学人口学历史人口学2、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1)、人文社会科学是相互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同现代科学体系中另外一大科学部类就是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应。
(2)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三大类:主干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三级学科(分支学科)主干学科也就是一级学科,也可以称为门类学科,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新闻传播学、体育科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地理学。
二级学科也称为专业学科。
如军事学的二级学科有战略学、战术学、战役学、后勤学、军事系统工程等等。
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有决策科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管理计划学、部门管理学与专业管理学等等。
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支学科:如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国民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国民经济计划学、消费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等等;文艺学二级学科比较文学的分支学科:国别比较文学、历史比较文学、主题比较文学、形态比较文学、渊源比较文学等等(3)、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研究的对象或者最后目标都是“人”,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只是他们的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层次不同而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pt课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952e3d524de518974b7d2b.png)
最新版整理ppt
8
第二节 大科学与高技术
一、大科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由“小科学”变成“大科学”。 (一)大科学的诞生
1.大科学概念的由来 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1961年提出。 小科学的概念定义、大科学的概念定义★(P21) 2.大科学形成的原因 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和各种社会条件的作用 3.标志性事件★ 1登9月42计年划美;国当实代施,研人制类的基“因曼组哈计顿划工最。新程版”整理是p大pt 科学诞生的标志;60年代,阿9波罗
最新版整理ppt
28
第三节 基本粒子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1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高技术的崛起
(一)高技术的内涵★
1942年12月2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运行,标志着高技术的产生。 高技术与基础科学理论紧密相连,以最新科学成就作为技术理论的基础; 它与产品、企业、产业紧密相连,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创造 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技术的基本特征★(“七高”)
(二)观察实验否认绝对坐标系存在
伽利略变换以绝对时空观的存在为前提。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绝对时空是相对于 “以太”介质静止的时空,但一系列实验证明绝对静止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从 而引发“以太”危机★ 。代表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三)相对性思想的酝酿
最新版整理ppt
21
第一节 相对论
二、运动的相对性和狭义相对性原理
最新版整理ppt
5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现代技术的结构
• 目前无公认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1.实验技术:是基础,分为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技术四种类型 2.基本技术:为实验技术提供设备,推动产业技术,也分为四类,广义机械技 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 3.产业技术:分类之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PPT演示课件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9f4dcc770bf78a652954f7.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哲学
6
列宁 毛泽东 对其他学科的浸透
7
科学主义思潮——分析哲学 人本主义思潮——存在主义 后现代主义 结构主义 新实用主义 心智哲学
8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50年代后期 启蒙教育时期; 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至文化大革命前 深入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 第四阶段: 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复苏时期 进展: 1、科学的真理标准的确立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3、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将中国当 代哲学全面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0
1、“欧洲中心论”失去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科林伍德认为历史的基础不是史实,是理解,是历史四 想;历史文献不是神圣的文字,只有通过解释和理论, 才具备历史见证的性质。
11
革命史观
2019/5/3
18
(二)20世纪宗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关于宗教本质的多元揭示 神本位 :在于对于神灵的信仰 人本位:在于信仰主体的心灵体验 马克思:颠倒的世界观 宗教,本质可归结为人们对超人、超自然力量信仰的观 念意识、情感体验和实践行为,及其相应的规范化体制 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19
2、关于宗教要素与宗教历史的研究 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 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 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 近现代的世界宗教 3、关于宗教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研究 宗教与经济的关系:受制于经济基础,有积极和消极的 作用。 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维护政治统治,造反根据 世俗道德借助宗教力量得以推广维系 加强艺术情感体验
第一讲 人文社会科学.ppt2
![第一讲 人文社会科学.ppt2](https://img.taocdn.com/s3/m/d9661a523c1ec5da50e27075.png)
人文:精神世界,终极关怀:
“应该是什么”, “应该为什么”, “应该如何做”。
可归为“应该是什么”。 求善。为人之本。
(1)一般意义的人文教育,其主 要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 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 雅。
(2)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
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人文 知识的教育。因为人文精神是可以感受而 难以言传的,它要求教育者用心去体会、 去挖掘、去展现,这对教育者自身的人文 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人文知识则是 具体而明确的,是容易传授和学习的。再 者,考试只能考人文知识,考不了人文精 神。从应试的角度考虑,教育者也容易把 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而不是人文精神作为 主要教学目标。
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 一是知识体系说,即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
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二是认识活动说,认为科 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三是科 学学创始人贝尔纳的观点,也即将科学看作是 “一种方法”、“一种建制”、“一种累积的知 识传统”。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科学分类
• 哲学 亚里士多德 15世纪系统分类
• 问题3:人文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 问题4:你希望从本课程中学到什么? • 问题5: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探究人类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也就是探寻人如何超越物质的 层面,寻觅人类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 有的精神。
前言:认识当前的社会与教育
前言1 图片对比
江西宜丰县潭山镇的悲剧多棵百岁古树被下药毒死 (2009年9月7日)
在公共管理方面,某位是这
么说的: “学习过以后觉 得对于群众问题,我看的 高度不高,辖区群众有问 题,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 尽可能帮助他们,而不是 不管不问。”
人文科学概论整理
![人文科学概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2c9a88e53a580216fcfe3e.png)
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
3、孔子是中国古典人文教育的奠基者:
1 2 3
孔子创办私学, 招收学生,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孔子重视并修订、解读了六经和古代文、史、哲文献。 孔子用“六艺”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知识。
”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4、 “六经 六经”
2 3
从民族的不同看;不同民族的人,对于人文科学作用的需要是不同的。 从人的素质的差异看;在同一时期、同一民族中,由于各个人的素质不
相同, 因而人们对于人文科学的作用的认识也不相同, 使得对于人文科学的作用, 提出了不同的需要恶和不同的评价。 4、人的存在与活动意义: 人的文化生命的存在与活动,是离不开价值的,可以说,价值在人的文化生 命的存在与活动中占有核心的位置;是通过文学、史学、哲学,以各自的特殊形
2 邮箱:765320564@
代表作 《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长征记》
称号 “史学之父”
压中 2013 年人文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其中 7 道
子恒倾情打造 人文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犬儒学派 安提斯泰尼
犬儒学派:该学派否定社会与文明,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 荣华富贵;要求人克己无求,独善其身,近于中国的道家。最著名的犬儒学派人 士是安提西尼的弟子狄奥根尼。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人文主义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理论, 而是一种涉及文学、 艺术、 哲学、 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时代思潮;强调以人为本,学术为本。 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学上,产生了但丁、皮特拉克、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在艺术 上,产生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在自然科学上,产生了哥白尼、 伽 利略、开普勒等,在哲学上,产生了布鲁诺、蒙田、培根等。 但丁 皮特拉克 薄伽丘 拉伯雷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布鲁尼 马基雅维利 蒙田 哥白尼、布鲁诺 培根 《神曲》 《歌集》 《十日谈》 《巨人传》 《堂吉可德》 《哈姆雷特》 《佛罗伦萨史》 (12 卷) 《佛罗伦萨史》 (8 卷) 《散文集》 “太阳中心说” 《新工具》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acd2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a.png)
文学与艺术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等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艺术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创造美的形象、表达情感思想等方式,丰富人类的 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文学与艺术的互动关系
研究方法
历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如文献考证、实地考察、 口述历史等,以还原历史 真相。
历史观
不同的历史观会影响对历 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因 此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 历史。
中国古代史概述
夏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出现了国家 、文字和青铜器等文明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 和封建制度。
02 哲学与宗教学基础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讨存在、知识、价值等根本问题, 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领域 。
哲学的派别
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理性主义 与经验主义、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 等主要派别,各派别对哲学基本问题 有不同回答和解释。
宗教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宗教学的基本概念
任务
人文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本质和规律,探讨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人类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和 理解。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历史文献、档案资料、报刊杂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揭示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和文化传承的真相和规律。
田野调查法
法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法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社会 法律现象的专门学科。
《人文科学论》PPT课件
![《人文科学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985a02a58da0116d174995.png)
A
6
人文科学不是个性化的 人文创造活动
• 人文科学是对个性化的人文创造活动进行研究,不是个性化的人文创造活动。 • 人文科学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科学,就在于它不是停留在个性化的人文创造和人文活动的
层面,而是探求其中的规律。 • 人的精神领域尽管有主观性、个别性,但毕竟是客观的,任何人文现象都具有客观性。 • 人文科学研究是探求人文创造活动的规律,同样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标准。
。 须看到人文与科学有着深刻的关联,看到人文与科学内在的统一性
A
4
三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 知识的划分
• 三大科学的划分,是从学科区分角度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知识的区分,不是对知识 科学性和科学化程度的分类。
• 不能以自然科学的特点作为衡量学科科学性的惟一标准。 • 如果以自然科学的特点作为衡量学科科学性的惟一标准,那么必然会认为社会科学最多
•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一性:①在文化上; ②在理性上;③在知识上;④在目的上。
A
13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一性
• ①在文化上:归根到底,自然科学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②在理性上:人文与科学在精神上相通相融,都不是局限于感性经验与常识,都贯注着理
性精神,都要对客观必然性作合理的解释; • ③在知识上:知识体系的划分是相对的,这两类学科在知识链条上总是互相渗透的; • ④在目的上:一切科学都是“由于人”和“为了人”的,一切科学都是关怀人和服务于
A
20
个体主体性的表现:人格
• 人格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是人的观念、情感、意志的总和。 • 从人的存在来说,是个体与类、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从国家来说,是人格与国格统一; • 人格具有主体性:是人独立性自觉性的表现; • 人格具有社会性:是在社会关系中获得价值观念转化而形成人格的; • 人格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二及答案
![《人文科学概论》试题二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b79fc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6.png)
《⼈⽂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填空题(每空1分,10⼩题共10分)1、⼈⽂科学追求着________的理想、价值和意义,始终坚持⼈类⽣存之理想状态的获得。
2、⼈⽂科学是对⼈的问题的理性思考与________,是⼀种以⼈的存在本质、存在价值与存在意义等“形⽽上学”、“终极性的”问题为核⼼的知识积累。
3、⼈⽂科学是⼀个⼈类科学思维与________交织汇通的天地,⼀个理性与诗性对话沟通的世界。
4、⼈⽂科学以⼈的___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
5、所谓的历史理性,就是⼀种________精神。
6、从分类原则上说,哲学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________。
7、西⽅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已逐渐形成了“爱智慧、善思辨、学以致知识”的传统,⽽东⽅哲学则⽐较早地形成了“________”的传统。
8、⽂艺复兴、宗教改⾰、________,使欧洲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得以摆脱中世纪神权专制主义对⼈的精神束缚和压制。
9、在⼈⽂科学看来,⼈类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需要更多地发展⼈⾃⼰内⼼的智慧资源,以________来替代⾃然资源的⽆节制开发。
10、从现代社会科学⾃18、19世纪产⽣和发展起来的整个历史来看,现代社会科学总体上是在________的影响下建⽴起来的。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1、________等⼈⽂学科,通过与⾃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的对话沟通,阐释着科学对于⼈类之精神世界、价值体系的特殊意义。
A、哲学B、经济学C、社会学D、⽂学E、美学2、⼈⽂学科更多的是以________的⽅式,去直观体悟⼈类的精神⽂化世界的。
A、情感B、激情C、想象D、艺术E、体验3、“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出⾃________。
A、李⽩B、司马迁C、屈原D、黄遵宪E、曹丕4、未来⼤学教育的⽬标在于实现科学精神与⼈⽂精神的互补,受教育者将更看重________等等的培养。
人文科学概论
![人文科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479f63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c.png)
人文科学概论人文科学概论什么是人文科学概论?1.人文科学概论是以人文学科为一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阐明这一知识体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原理性论说。
2.首先必须理解“人文学科”:3.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是以人自身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4.三大学科的划分是因为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知识系统。
人文科学概论的主要任务1.人文学科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2.人文科学是对这个知识体系进行研究的学问——会提出一系列原理或理论。
3.人文科学概论的主要任务:①阐明人文学科知识体系的产生和发展;②探究人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③系统地揭示人文学科的学理内涵、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知识统一性原理。
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1.人文学科是关于“人本身”的学问,它的表现形态是知识体系,如文学、史学、哲学等;2.人文科学是在对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基础上,说明人文学科的知识原理,揭示人文学科的学理实质,使人文学科知识系统化、理论化。
3.研究对象:人文世界。
4.是关于人的生命整体存在状态的学问。
什么是人文世界?1.人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物理世界的;除了自然的物理世界,还有人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等。
2.人生活的世界既包含已经过去的历史世界,更包含未来世界。
3.人文世界是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总体分为两个层次: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精神世界); ②客观的文化世界。
最难理解的就是“人”1.人有两重生命:自然生命、自为生命;2.人有两重本性:物的本性、超物本性;3有两重性的存在:实体存在、意义—价值存在;4.人生活在两重性的世界:本然世界、应然世界;自然世界、属人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等;5.人来自于物又不能归结为物;人是生命存在,又从不满足于生命生存;人在大自然之中,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
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特点:二重化的存在1.人的二重化的存在:感性的物质的存在与超感性的非物质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物理学为范型的“science”观念下,人 性论成为低一等的知识。德国学者鲍姆加敦 1750年创立 “美学”,就是在逻辑知识下面 补充一门无法达到清晰概念科学的“感性的学 问”。
3、学科分化之前的古典人文艺术,比 如“七艺”以科目间的协作统一为特征, 从这一特征就发展了近现代文史哲等人 文学科理论的整合功能、整合方法和手 段形式。
4、具有整合功能、整合方法和手段形 式的人文学科的理论系统就是人文科学。
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1、自然科学在17世纪建立起来后,迅速以其 学科范型吸引和推动了传统学术的“科学”化。
2、“历史科学”否认一般性规律可能穷尽个别性 事物,认为个别性事物可以关涉与引伸出多种普遍 法则,个别性事物自身是无法用一般性规律法就不是形式逻辑抽象,而是个 案研究。
科学方法论意义下的个案研究是以逻辑概念 为工具的分析综合,但人文科学方法论的个 案研究,在根本上否认逻辑概念把握个别事 物的可能,因此根据人文科学原理形成了一 系列独立的方法,如直觉、描述等。
4、从浪漫主义开始,文学艺术家愤而退出科 学知识领域,声称人性的真谛不系于科学、 不是科学,而属于艺术。艺术比科学更接近 真理。由此开始了反科学主义的方向。
5、人文主义的现代性涵义是在以科学主义为 对立面的矛盾中确定的,因此,反对以“科 学”命名“人文”的势力很大。
6、事实上,古希腊时代的“哲学”,作为系 统的知识和终极的真理追求,也就是“科 学”。
五、作为文化价值论的人文科学
(李凯尔特的价值论角度)
1、李凯尔特从价值论角度区分人文科学与自 然科学。
2、自然科学对客观性、普遍性的追求包含着 一种脱离人的主观评价的真理信念。因而, 避免评价乃至避免一切主观性因素,是自然 科学的守则。即使是具有鲜明价值色彩的对 象,自然科学也要将其从价值关系中分离出 来。
3、作为通识教育的人文学科
1)古希腊全面教育的知识学方向引申,就是 “百科全书”。
2)全面教育的观念来源于人性完整的信念。
3)根据人性完整的信念,现代学科专业教育 需要某些最低限度的公共课作为起码的整合 弥补。
4)在人性完整的信念影响下,不但形成了现 代“公共课”、“通识教育”、“全人教育” 等教学分类,而且形成了这一角度下的人文 学科观念。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它 们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四、人文科学与个案性 (文德尔班争取人文科学独立地位的努力)
文德尔班为人文科学争取与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地 位,提出了自然科学无法涵盖的“历史科学”领域。
1、自然科学以一般性规律为中心:个别性事物只 有在一般性规律中才获得说明,个别性事物只有作 为一般性规律的例证才有其地位意义。
二、从“人文学科”到“人文科
学”
1、十八、十九世纪伦理学等人文学科已在事 实上表现出为自然科学模式无法涵盖的多种 特性。为这些人文学科提供论证总结,把它 们“提高”到时代知识楷模的科学形态水平, 是十八世纪以来人文科学建构努力中的重要 方向。
2、“人文学科”作为“学科”,同新兴的专 业学科一样,呈现出分化独立的发展方向; 但“人文学科”的类型根据,却又针对着分 化性专业学科而追溯完整统一性的古典人文 艺术传统。
6人文科学的现代建构
5)在资本主义科技工商异化的形势下, 艺术品更特别地成为人性价值理想的想 象对象,艺术成为培养审美素质的集中 依托形态。
6)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武术,以及 其他体育形态,尤其是艺术体操和健美 训练,都可纳入人文学科的艺术教育中。
7)和中国已中断的礼乐一体传统不同, 由于基督教文化在西方社会的普泛影响, 与圣咏、唱诗密切关联的西方音乐在西 方人文教育中享有突出地位。德意志等 民族甚至有着从幼时到老年普遍而持续 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传统。
4、作为“自由之艺”的人文学科
1)纯粹的、狭义的现代人文学科观念是古希 腊罗马“七艺”原义的“自由之艺”。
2)“自由之艺”是直接来源于古希腊罗马自 由人性观的术语。
3)“自由之艺”的“自由”,在现代特别针 对着科技专才分工对人的完整全面发展的极 大限制。
4)和“通识教育”相比,“自由之艺”带有 精英教育的特点。
3、李凯尔特强调,作为人文科学对象的“文 化”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甚至超时空的永恒 性。
4、“文化”成为“价值”普遍而客观的形态。 “文化”超越了特定时代的特定有限内容, 而升华为人类永恒共有的普遍客观价值体。
5、文化价值在根本上来源于人类自由的创造, 它不是异已于人的强制性客观规律。
6、李凯尔特对文化价值永恒普遍客观性的强 调,实质上强化了人文科学中人文理念具有 的超越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