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
泵 泵
煤渣吸附滤池 泡沫分离塔
泵 PAC
达标排放水
絮凝反应罐
泡沫处理:
泵 气水分离器 破泡器
污水
格棚井
泡沫分离塔
煤渣吸附滤池 煤渣外运
污泥处理:
石灰粉
泥汞
污泥絮凝罐 带式压滤机 干污泥外运
24
斜管沉淀池
污水浓缩池
废水处理设备 泡沫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是利用高速水流的强化涡流 作用,使气/水充分混合, 并在水中产生大量的细小气 泡,由于气泡表面张力的作 用,使水中的重金属、蛋白 质、纤维、残铒及粪便的细 小颗粒和粘液等有机质吸附 于气泡表面,泡沫分离器再 利用气水比重之差,将带有 污物的气泡浮选分离,从而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四 泡 结 构
若是三个以上,如四个气泡聚集在一起时,最初可 能形成十字形或其他结构,但它是不稳定的,在相邻气
泡间的微小压力差作用下,膜会滑动,直至转变成三泡
结构的稳定形式。这也是泡沫层内排液的主要原因。
三、泡沫分离的设备
泡沫吸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对 象物质的吸附分离和收集两个基本过 程。与之相对应,实验设备主要包括 泡沫塔和破沫器两个部分。 泡沫分离的基本流程有间歇式和连 续式两种。
3.分离固体粒子
由于分离的对象是含有固体粒子的悬浮液,可以加入合
适的表面活性剂,捕收固体颗粒,使它们获得疏水性。然后
再加入适当起泡剂,利用 空气鼓泡,根据矿石粒子和脉石 粒子性质的差异,使脉石下沉,矿石随气泡上浮,从而达到 分离目的。 这种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 产 中。
4.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
泡沫的形成与性质
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多相非均匀体,是由极薄的液膜所隔开
泡沫分离
当溶液中含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时候,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的n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有关。
在浓度C很低时(如图中a以下)由于表面活性组分量少, 溶液的表面张力几乎不变,因此吸附量很少,吸附溶质 的表面浓度τ 接近于零,分离强度很低。在中间浓度区 (图中a,b之间),表面张力r随活性组分的加入而减 少,因此r-C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相应部分的τ-C关系 接近于直线(可近似用τ =KC表示)。
1 间歇式泡沫分离过程 被处理的原料液和需加 入的表面活性剂置于塔 下部,塔底连续鼓进空 气,塔顶连续排泡沫液。 原料液由于不断的形成 泡沫而减少。为了弥补 分离过程中表面活性物 质的减少,可在塔釜间 歇补充适当的表面活性 剂。 间歇式操作既适用于溶液的净化,也适用于有价值 组分的回收。
2 连续式泡沫分离过程
3 多级逆流泡沫分离过程 和其他分离过程一样,泡沫分离也可以把一组 单级设备串联起来操作,如下图:
4 泡沫分离与精馏过程的比较
泡沫分离与精馏过程非常相似,两者可以在以下几方 面进行类比: 1.精馏中的液相相当于泡沫分离中产生泡沫的液相主 体; 2.精馏中的气相相当于泡沫分离中的泡沫; 3.精馏过程中的雾沫夹带相当于泡沫层中所夹带的主 体溶液; 4.精馏中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泡沫分离中单 位时间所产生的气—液相界面。
就扩大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能用于非表
面活性物质的分离。
现在,泡沫分离技术还可用于许多可溶的和不可溶 物质的分离和富集。例如溶液中的无机阴离子、金
属阳离子的分离富集。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资源
综合利用的要求,泡沫分离的工作将不断扩大范围,
其工业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根据Karger等人提出的理论,凡是利用“泡”来进行 物质分离的方法统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法。并提出下图 所示分类法: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
及发展大致可以看出,泡沫分离 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本身为非表面活性物质(如铜、 锌、银、镉、铁、汞等金属类物 质),需通过配位或其他方法使 其具有表面活性,这类体系被广 泛地下用面本于文工将业就泡污沫水分中离技各术种及金其在属离 子质的分离分蛋离白回质中收的,应以用作及一海个水简单中介铀、 钼绍、铜等的富集和原子能工业中
第2页/共13页
含放射性元素锶的废水的处理; 另一类是本身具有表面活性的物
蛋白质和酶的分离浓缩
泡沫分离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具有一定 的表面活性能够吸附于气液界面,因此知道能够 利用泡沫分离技术分离提取的蛋白质首先应具有 一定的表面活性,但并非拥有表面活性的蛋白质 就能够用泡沫分离法进行分离。目前能够利用泡 沫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出的蛋白质有:磷酸酶、链 激酶、蛋白酶、血清白蛋白、溶菌酶、胃蛋白酶、 尿素酶、过氧化氢酶、明胶、大豆蛋白、卢一酪 蛋白、抗菌肽类等一系列蛋白质。
泡沫分离技术的操作方式
第6页/共13页
分离技术的基本流程:间歇式和连 续式
连续式泡 沫分离装 置与间歇 式没有什 么本质区 别,只是 含表面活 性剂的料
第7页/共13页
第8页/共13页
• 应用连续型泡沫分离装置,便于工业化、自动化生产。
• 三种不同的连续型泡沫分离装置分别为浓缩塔(精 馏塔)、提取塔(提馏塔)、复合塔(全馏塔),可 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塔。
泡沫分离的简介
泡沫分离,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用来分离金属离子、 胶体、分子及沉淀等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方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 作为一种单元操作加以研究。至今为止,泡沫分离技术不但在矿物浮 选的应用上已经相当成熟,并已成功应用于很多表面活性物质(诸如 蛋白质、酶、胶体、合成洗涤剂等)的分离。近年来,科学研究者们 仍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环保、适于工业化操作的泡沫分离操作方式, 并不断尝试分离新的活性物质以满足现代社会及工业的需求。继用泡 沫分离技术从溶液中回收微量金属离子的相关研究开始之后,随着对 整个分离过程的原理、机制、操作方式、分离条件的深入研究,泡沫 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蛋白质、DNA、酶等各种生物活性 物质以及合成洗涤剂的分离。其环保、温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无疑将 使其在有关生物、环境、食品、化工等工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泡沫分离法
22
23
浓缩塔:表面活性剂的料液连续加入塔中的鼓泡 区,在塔顶设臵回流。将凝集的泡沫液部分引回 塔顶,以提高泡沫液的浓度即塔顶产品浓度,故 像精馏塔中的精馏段。除了外回流外,上升泡沫 中气泡聚集所形成的内回流同样具有提高塔顶产 品浓度的作用。但对残液的去污效果不好。 提取塔:料液从泡沫塔顶加入,这样的操作可以 达到很高的去污系数。故相当于提取塔。 复合塔:料液和部分表面活性剂由泡沫段底部加 入,塔顶也采用部分回流,故相当于复合塔。
泡沫分馏用于分离溶解物质,它们可以是表 面活性剂如洗涤剂,也可以是不具有表面活 性的物质如金属离子、阴离子、蛋白质、酶 等,但它们必须具有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 剂结合的能力,当料液鼓泡时能进入液层上 方的泡沫层而与液相主体分离。由于它的操 作和设计在许多方面可与精馏相类比,所以 称它为泡沫分馏。
5
Γ为吸附溶质的表面过剩量,即单位面积上吸附溶质 的摩尔数与主体溶液浓度之差,对于稀溶液即为溶质 的表面浓度,可通过 σ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c(溶 质在主体溶液中的平衡浓度)来求得;Γ/c为吸附分配 因子。 如果溶液中含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则
11
n为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有关的常数。例如为完 全电离的电解质类型n=2;在电解质类型溶液中还添 加过量无机盐时n=1。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和 表面过剩量Γ的相互关系可用 右图表示。在b点之前,随着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增加, Γ成直线增加:
20
A.间歇式泡沫分离过程 气体从塔底连续鼓 入,形成的泡沫液从塔 顶连续排出.原料液因 不断形成泡沫而减少, 可在塔的下部补充适当 表面活性剂,以弥补其 在分离过程产的减少。 间歇式操作可用于溶液 的净化和有用组分的回 收。见下图:
21
B.连续式泡沫分离过程 这种过程料液和表面活性剂连续加入塔 内,泡沫液和残液连续从塔内排出。 按照原料液引入塔的位臵不同,可将连 续泡沫分离分为浓缩塔(或称精馏塔)、提馏 塔和两者叠加的复合塔.可分别得到不同的 分离效果。见下图中(a)、(b)、(c)。
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Jeong, G.-T..Ind.Eng.Chem.Res.2004, 43, 422-427
Feng, B.; Powder Technology 2019, 342, 486-490.
Hu, N.; Li, Y.; Yang, C.; Wu, Z.; Liu, W., J Hazard Mater 2019, 379, 120843.
泡沫分馏法脱除水中残留铬 水中镓的浮选分离
背景介绍一基本条件
泡沫分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 所需分离的溶质应该是表面活性物质或者是可以和某种活性物 质相络合的物质, 它们都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
2. 富集质在分离过程中借助气泡与液相主体分离, 并在塔顶富集
➢ 传质过程的主体部分在鼓泡区中, 所以表面化学和泡沫本身 的结构和特征是泡沫分离的基础
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获得成功 ✓ 1977 年报道泡沫分离法用于DNA.蛋白质
以及液体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 ······
矿物浮选工作原理图
背景介绍一原理
泡沫分离的原理
当溶液中需要分离的溶质本身为表面 活性剂时, 利用惰性气体在溶液中形成 的泡沫, 即可将溶质富集到泡沫上, 然 后将这些泡沫收集起来, 消泡后即可得 到溶质含量比原料液高的泡沫液
3展 望
➢ 水处理 ➢ 金属浮选 ➢ 蛋白质分离 ➢ 反应器结构优化
研究进展一水处理
之前存在的问题: 泡沫不稳定 气液界面吸收效率低
添加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吸收阶段有利于泡沫的稳定, 有利于气液界面的 传质, 提高了LAS的吸收效率, 在回收阶段提高回收效率, 降低成本
Hu, N.; Li, Y.; Yang, C.; Wu, Z.; Liu, W., J Hazard Matபைடு நூலகம்r 2019, 379, 120843.
泡沫分离技术
应用
生物医学
回收废水中铜锌
环境保护 废纸脱墨 土壤清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一、可冷态下操作(热敏和不稳定物质有特殊意义)
二、低浓度下分离有效 三、1.泡沫分离设备简单,易于放大; 2.操作简单,能耗低; 3.可连续和间歇操作; 4.在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初期使用,处理体 积 庞大的稀料液; 5.可直接用于处理含有细胞或细胞碎片的料液; 6.只要操作条件设计合理,可获得很高的分离效率。
仍将占主导地位。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矿石 选别的要求,药剂间的组合使用势在必行,也 是一条挖掘传统药剂潜力的有效途径。由于不 同矿石对药剂的组合内容要求不同,导致目前 药剂的组合种类、组合方式种类繁多,做好各 种药及组合与各种矿物之间的对应统计工作, 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四)有机调整剂
在浮选过程中,常常也会添加一些有机调整剂来提 升浮选效果。这些有机调整剂通常为高分子化合物,能 够起到抑制和絮凝沉降的作用。例如淀粉和纤维素就可 以用做非极性矿物的抑制剂和赤铁矿的选择絮凝剂。
淀粉
纤维素
(一)浮选机
将复杂体系(通常为矿浆)装入浮选机内部,然后浮选 机会通过机械搅拌的抽吸作用或充气管道充入空气。空气与 矿浆在两相混合区迚行混合,机械叶片不断搅拌产生泡沫, 然后从泡沫区出口排出成为泡沫产物。
入选粒度:在泡沫浮选中,浮选物质的粒度过粗时,待分 离物质不易浮起,分离效果不好;浮选物质的粒度过细时, 待分离物质不易与气泡结合,同样不易于浮选分离。
体系组分(矿浆)浓度:矿浆浓度是指复杂体系中固体的 质量分数,对于浮选过程中药剂、溶剂、能量的损耗以及待 分离物质的回收率及品相都会有很大影响。
(一)捕收剂(collector)
捕收剂常常用来提升待分离物质的亲水性和可 浮性,在泡沫浮选分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捕收 剂含有亲水基以及疏水基。当捕收剂中的亲固离子 与待分离物质中的离子同名时,可以对它迚行捕收。
第六章泡沫分离法
气泡借助浮力上升,冲击溶液 表面的单分子膜。
某些情况下,气泡可以跳出液体表面, 此时,该气泡表面的水膜外层上,形成 与液体内部单分子膜的分子排列完全相 反的单分子膜,从而构成了较为稳定的 双分子层气泡体,在气相空间形成接近 于球体的单个气泡。
许多气泡聚集成大小不同的球状 气泡集合体,更多的集合体聚集在一 起形成泡沫。
第六章 泡沫分离法
(Foam Separation)
泡沫分离技术(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 1915年用于矿物浮选 ➢ 50年代用于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 ➢ 60年代采用泡沫分离法脱除洗涤剂工厂污水中
的表面活性剂获得成功; ➢ 1977年报道泡沫分离法用于DNA、蛋白质及
液体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泡沫分馏用于分离溶解物质,它们可以 是表面活性剂,或者可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的 物质,当料液鼓泡时能进入液层上方的泡沫 层而与液相主体分离。
泡沫浮选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按照 被分离对象是分子还是胶体,是大颗粒还是 小颗粒等,又可分为矿物浮选、粗粒浮选、 微粒浮选、离子浮选、分子浮选、沉淀浮选 和吸附胶体浮选。
形成泡沫的气泡集合体包括两个部 分:一是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泡; 二是泡与泡之间以少量液体构成的隔 膜(液膜),是泡沫的骨架。
2.泡沫的稳定及层内排液
泡沫不是很稳定的体系,气泡与气 泡之间仅以薄膜隔开,此隔膜也会因彼 此压力不均或间隙流的流失等原因而发 生破裂,导致气泡间的合并现象;
由于小气泡的压力比大气泡高,因 此气体可以从小气泡通过液膜向大气泡 扩散,导致大气泡变大,小气泡消失。
表面活性剂的CMC一般在0.001~ 0.02mol/L左右,泡沫分离最好在低于CMC下 进行。
二.泡沫的形成与性质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一、摘要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试液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产生气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离子、分子、胶体或固体颗粒)吸着或吸附在其上面并随着气泡浮到液面,从而与母液分离,收集后即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矿物分离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分析化学的分离富集物质中取得显著的成绩。
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及跟其它测试手段的使用。
泡沫浮选技术必将在稀溶液的分离,有价物质的回收方面有更加广泛的使用。
二、基本概念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在化工、生化、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
目前一般只能分离溶液中ppm 量级的物质。
高纯金属中微杂质的分离亦有采用此法的。
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
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简称泡沫分离技术。
按分离对象是溶液还是含有固体例子的悬浮液、胶体溶液,泡沫分离可以分成泡沫分馏和泡沫浮选两种分离方法。
泡沫浮选分离就是利用某种物质(如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悬浮微粒),表面活性的不同,可被吸附或粘附在从溶液中升起的泡沫表面上,从而与母液分离的技术。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它的优点是使用的分离装置简单并易于放大,可连续和间歇操作并能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操作。
三.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有富集(吸附)在气/液界、泡沫浮选的简单原面(溶液中气饱表面)的倾向,它在气泡表面是定向排列的,分子带电的极性端朝向气-液界面的水的一边,这时表面活性剂将与一种或一类的离子由于物理的(如静电引力)或化学的(如络合作用)原因相互作用而联结在一起,被气泡带至液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第七章泡沫与絮凝分离技术
• 泡沫浮选: • a、矿物浮选:主要用于矿石等粒子的分离,自然界中的矿 物多以硫化物形式存在. 表面活性剂 鼓泡 表面吸附 富 集。 • b、微粒浮选:粒子直径在1um-1mm的微粒,如胶体、高 分子物质、矿物液等难以用通常的浮选法进行浮选分离: 担 体加入 吸附 浮选分离。 • c、沉淀浮选: 絮凝剂 沉淀 加入表面活性剂鼓泡 吸附 浮选。 • d、离子浮选与分子浮选:适用于分离非表面活性物质的分 子或离子:浮选捕集剂 与待分离组分形成难溶或不溶的 沉淀 泡沫分离。 • e、吸附胶体浮选: 胶体粒子(捕集剂) 吸附 • 鼓泡浮选分离。 •
7.2: 泡沫分离的基本原理
• 7.2.1:表面张力 •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r可定义为将液体表面扩大1cm2时所 需做的功。r= dW/dA • W为功的单位,A为面积单位. • r与物质的性质、表面温度、压力和组成有关,对于一个纯 液体,r越大,即扩大其表面积时所要作的就越多,因此就 越难起泡。反之,r越小,液体就越容易起泡。因此表面 张力r亦即是表示在指定条件下液体单位面积的内能、焓、 自由焓、自由能。 • 7.2.2: 表面活性剂 • 某种液体,在温度、压力一定时,其表面张力也一定,在液 体中加入少量的其它物质,如果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降的 话,这类物质就称为表面活性剂.
• 7.1.2:泡沫分离技术的分类 • 凡是利用泡沫进行分离的方法,都可统称为泡沫分离 法。泡沫分离一般又可分为泡沫分馏及泡沫浮选,前者 用于分离溶解的物质,由于其操作费用和设计等在许多 方面与精馏过程相似,所以叫泡沫分馏或泡沫精馏,但也 可以笼统地称为泡沫分离。后者主要用于分离难溶解 的物质(包括胶体和小颗粒物质)。
7.3:泡沫的形成过程及其性质
• 7.3.1:气泡的形成过程 • 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多相非均匀体。 • 液体中泡沫的形成有两种方法: – 一种是将气体通过连续相-液体时采用搅拌或通过细孔 鼓泡的方法被分散而形成泡沫, – 第二方法是先将气体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于液体中, 然后设法使这些溶解的气体从液体中析出而形成大量的 泡沫。例如啤酒或汽水中的泡沫就属于后一类。 用气体向水鼓泡时,能产生很多泡沫,但这此泡沫处于一种不稳 定状态,会很快消失,当水中存在有表面活性剂时,形成的泡沫 就比较稳定。 气体分散在溶液内部形成被液体包裹住的气泡,表面活性剂在 气泡表面作定向排列:
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
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首先呢,泡沫分离技术就是利用泡沫来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那它为啥能这么干呢?其实啊,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在泡沫中的行为不太一样。
比如说,有些物质容易吸附在泡沫表面,而有些物质就不咋喜欢呆在泡沫上。
这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有的喜欢凑一块儿玩,有的就自己单独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泡沫呀。
怎么产生泡沫呢?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设备或者添加一些特定的物质来让溶液产生泡沫。
我觉得这一步其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方式,毕竟不同的场景可能需求不太一样嘛。
然后呢,那些容易吸附在泡沫表面的物质就随着泡沫被带到上面去了。
这个时候,就好像是坐电梯一样,它们被泡沫这个“电梯”给带到了另一个地方。
不过呢,这里面也有一些小窍门。
根据经验,控制好泡沫产生的速度和质量对整个分离过程影响还挺大的。
要是泡沫产生得太快或者太粗糙,可能就会影响分离的效果哦。
那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地用泡沫来分离物质呢?这是因为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很有效率。
对于一些微量物质的分离或者一些特殊体系下的分离,泡沫分离技术有着它独特的优势。
虽然刚开始了解这个技术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但是习惯了就好了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分离需求来调整一些参数。
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到底要调整哪些东西。
比如说,改变溶液的浓度或者调整一下产生泡沫的条件之类的。
最后呢,把泡沫里面的目标物质提取出来就大功告成啦!这一步要特别注意!要是不小心的话,前面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大概就是这么个事儿啦。
希望我的解释能让你对这个技术有个初步的了解哦!怎么样,是不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呢?。
第十三章泡沫分离技术
(四)泡沫分离的应用
A.蛋白质和酶的分离浓缩 泡沫分离可应用 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分离。 B 皂苷的富集和浓缩
到浓缩,液相主体被净化。
溶媒浮选是在溶液顶部置有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溶 剂,用它来萃取或富集由塔底鼓出的气泡所吸附的 表面活性物质。
泡沫浮选: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根据被分离对象
是分子还是胶体,是大颗粒还是小颗粒,分为:
1 矿物浮选
用于矿石和脉石离子的分离;
2 粗粒浮选和微粒浮选 用于共生矿中单质的分离,其中粗粒浮选粒子直径大 约为1~10mm内,微粒浮选对象为直径1m~1mm的胶 体、高分子物质或者矿浆;
泡沫的形成
泡沫的稳定性一般与溶质的化学性质和浓度,系统温度 和泡沫单体大小、压力、溶液pH值有关。表面活性剂 的浓度愈是接近临界浓度,气泡愈小,气泡的寿命愈长。
(三)泡沫分离的操作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泡沫分离的操作是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1 待分离的溶质被吸附到气-液界面上;
2 对被泡沫吸附的物质进行收集并用化学、热或 机械的方法破坏泡沫,将溶质提取出来。 因此它的主要设备为泡沫塔和破沫器。
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A.待分离物质的种类 B.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值对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C .表面活性剂浓度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宜超过临界胶束浓度, 但也不能太低,使泡沫层不稳定,太高则使分离效率下降。 D.温度 首先温度应达到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温度,保持泡沫 的稳定性,其次根据吸附平衡的类型来选择温度的高低。 E.气流速度 F.离子强度 此外,泡沫的性质、层高、排沫方式、搅拌等也是影响泡沫 分离的因素
异。
表面活性剂表现出表面活性和界面性质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 多余的分子形成胶束 溶于溶液中
泡沫分离技术
目录
一、环境领域 二、生物工程领域 三、轻工食品领域 四、泡沫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水、鞣革 废水中分离和回收金属离子。最有价值的是 从照相、电镀和宝石的生产废水中回收有价 值的金属成分。
用泡沫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溶液 中的Cu2+ 等离子 通过单因素比较法得到Cu2+的最佳 分离条件为: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 硫酸钠(SDS),浓度为0.3CMC, 进气速度0.08m3/h,硫酸铜初始液浓 度为0.01g/L,装液量500mL,分离 时间10分钟,此时富集比为1.45,回 收率达45.5%。
尽管泡沫分离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但是它也存 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 1.表面活性物质大多是高分子化合物; 2.消化量较大, 有时也难以回收; 3.泡沫塔内的返混严重影响分离的效率; 4.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难以控制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泡沫分离技术在一 种物质的分离往往需要几种分离方法才能 达到分离的要求, 泡沫分离常常与萃取、 沉降、生化等方法共同应用于化工、生化、 食品、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 用以达到 更加广泛的使用领域。
糖液澄清
压榨得到的糖液,加入石灰以中和有机 酸并将部分金属离子沉淀后,鼓泡并加入 200~300ml/L的五氧化二磷与钙的作用形成 富集磷酸钙絮凝物的泡沫,加入絮凝剂聚苯 丙酰胺(PAN)6~mg/L,进行二次絮凝, 然后进行泡沫分离,这样去除杂质,得到较 纯净的糖液。
四、泡沫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生物工程领域
3、分离皂苷有效成分
皂苷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成 分,具有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皂苷,并 且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因此可用泡沫分离技 术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皂苷。日前,人参皂 苷和三七皂苷等中药皂苷类有效组分的富集 分离都使用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泡沫分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泡沫分离技术开题报告摘要: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中的潜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和实验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泡沫分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引言:泡沫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方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原理是利用气泡与固体颗粒或液体相互作用的特性,实现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泡沫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节能高效、设备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矿产资源回收、生物制药等领域。
一、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气泡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气泡在液体中产生并上升时,它们会与固体颗粒或液体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接触、附着、脱附等过程。
泡沫分离技术可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浓度和表面性质等参数,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二、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1. 废水处理:泡沫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和浓度,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油脂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与传统的沉降和过滤方法相比,泡沫分离技术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小的占地面积。
2. 矿产资源回收:泡沫分离技术在矿产资源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气泡注入含有目标矿物的悬浮液中,可以实现矿物与杂质的分离。
泡沫分离技术在金、铜、铅等矿石的提取和精矿的脱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 生物制药: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气泡的性质和浓度,可以实现生物颗粒(如细胞、酵母等)与培养基的分离。
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药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泡沫分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1)操作简单:泡沫分离技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超的技术,易于操作和控制。
(2)节能高效:泡沫分离技术利用气泡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相较于传统的过滤和沉降方法,能耗更低且处理效率更高。
分离方法——泡沫分离法
许多气泡聚集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气泡集合体,更多的集合体聚集在一起形 成泡沫。 形成泡沫的气泡集合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泡; 二是泡与泡之间以及少量液体构成的隔膜(液膜),是泡沫的骨架。 某些情况下,气泡可以跳出液体表面,此时,该气泡表面的水膜外 层上,形成与液体内部单分子膜的分子排列完全相反的单分子膜, 从而构成了较为稳定的双分子层气泡体,在气相空间形成接近于球 体的单个气泡。
泡沫分 离法
泡沫分离是以气泡为介质,利用组分的表面活差 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915年用于矿物浮选; 50年代用于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 60年代采用泡沫分离法脱除洗涤剂工厂污
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获得成功; 1977年报道泡沫分离法用于DNA、蛋白质及 液体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泡沫分离是以气泡为介质,利用组分的表面活性差进行 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2)、Gibbs(吉布斯)等温吸附方程
Γ为吸附溶质的表面过剩量,即单位面积上吸附溶质的摩尔数 与主体溶液浓度之差,对于稀溶液即为溶质的表面浓度,可通 过 σ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c(溶质在主体溶液中的平衡浓 度)来求得;Γ/c为吸附分配因子。 如果溶液中含离子 型表面活吸附方程
(1)泡沫分离的操作方式
泡沫分离的操作是由两个基 本过程组成:1 待分离的溶 质被吸附到气-液界面上; 2 对被泡沫吸附的物质进行 收集并用化学、热或机械的 方法破坏泡沫,将溶质提取 出来。因此它的主要设备为 泡沫塔和破沫器。
(2)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①待分离物质的种类 例如对金属离子的分离:一种方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 使其与待分离离子一起被气泡带到液面予以分离;另 一种方法是把溶液调节至适当的PH值,使待分离物质 形成沉淀,并与表面活性剂一起被气泡带到泡沫层而 分离。
泡沫分离技
泡沫分离是在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下 进行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各种洗涤作用就是根据泡沫分离的原 理。在工业生产中,泡沫分离在矿石 浮选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已有大规模的 应用。在生物物质中,蛋白质、细胞 和细胞碎片是天然的表面活性物质, 可用泡沫吸附进行分离和浓缩。
二、泡沫分离原理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
四、泡沫分离的应用
1、应用范围:
泡沫分离可用于粒子、分子、胶体和 沉淀颗粒的分离,在选矿、废水处理 和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应用。在生物分 离领域,可以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细 胞收集以及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提 取。
2、应用优势: 泡沫分离在生物下游加工过程中具有如下优 势: (1)设备简单,易于放大; (2)操作简便,能耗低; (3)可以连续或间歇操作; (4)在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初期使用,处 理体积庞大的稀料液; (5)可以直接用于处理含有细胞或细胞碎 片的料液; (6)只要操作条件设计合理,可获得很高 的分离效率。
(4)操作条件:气体流速和气液流速 比。 气体流速增大,会使泡沫在柱中的停 留时间缩短,不利于泡沫排液,影响 浓缩率和分离选择性;气速降低则使 泡沫在柱中的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引 起蛋白质的变性,因此必须设计合适 的气体流速。在连续操作中,还要设 计合适的液体流速,达到合适的气液 流速比。
3、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在CMC以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 低,则泡沫不稳定。
(2)温度 温度升高会导致液相黏度降低,泡内 气体压力上升,气泡容易破裂。
三、泡沫分离设备与过程
泡沫分离设备主要由泡沫柱和消泡器 构成。
泡沫分离技术
3.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3.1 温度 泡沫的稳定性一般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主要是 由于随着温度上升泡内气体压力增加,而形成气泡 的波膜粘度下降所引起。 3.2 组分的化学性质和浓度 一般说,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的泡沫稳定性比 许多醇、有机酸、碱或盐的水溶液的稳定性差。现 在普遍认为在临界胶束浓度所形成的泡沫最稳定。
③离子浮选和分子浮选。用于分离非表面活性物质 的离子或分子。一般采用加入浮选捕集剂与待分 离物形成沉淀物,再用泡沫吹出。 ④沉淀浮选。加入某种反应剂可选择性地在溶液中 沉淀一种或几种溶质,然后再把这些沉淀浮选出 来。 ⑤吸附胶体浮选,将胶体检子作为捕集剂置于溶液 中,选择性地吸附所需分离的溶质,再用浮选的 方法除去。
泡沫分离可应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或分离 ,其最初是用于胆酸和胆酸钠混合物中分离胆酸,泡 沫中胆酸的浓度为料液的3-6倍,活度增加65%。泡 沫分离还可用于从非纯制 剂中分离磷酸酶,从链球 菌培养液中分离链激酶,从粗的人体胚胎均浆中分离 蛋白酶。目前能够利用泡沫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出的蛋 白质有:磷酸酶、链激酶、蛋白酶 、血清白蛋白、 溶菌 酶、胃蛋白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明胶 、 大豆蛋白、β- 酪蛋白、抗菌肽类等一系列蛋白质。
4.6.1 分离糖一蛋白质混合体系
糖的提取过程中生物体内的蛋白质 也往往随之 被提取出来,蛋白质和糖类表面活性具有较大差异 , 可以利用泡沫分离技术来实现蛋 白质和糖的初级分 离。殷钢等利用环流泡沫分离技术对牛血清白蛋 ~(BSA)、葡萄糖蔗 糖和葡聚糖 的混合体系进行分离, 实验表明在接近BSA等电点处(pH4.01蛋白质与糖, 特别是与多糖混合体系的泡沫分离效果很好,可实 现蛋白回收率 9 2 %
通过近年的研究总结出有两大类蛋白质 适于泡沫分离,分别是和质膜结合的蛋白质 与抗菌肽类,这两类蛋白质的共同点是都有 很强的疏水性,具备了吸 附于气液界面的表 面活性,但有些蛋白质容易在吸附过程中变 性并难于复性,如何保护易变性的蛋白质或 使变性的蛋白质复性是泡沫分离蛋白质技术 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泡沫分离法
HLB 的范围
HLB值范围和应用
HLB值
1~3 3~6 7~9 8~18 13~15
应用
消泡剂 W/O乳化剂 润湿剂 O/W乳化剂 洗涤剂
15~18
增溶剂
HLB值范围和状态
HLB值 在水中状态
1 ~4
3 ~6
不能分散(不溶)
粗粒子分散
6 ~8
8~10 10~13 >13
激烈搅拌可呈乳化态
呈稳定的乳化态 几乎透明的分散洗涤剂 完全透明分散
表面活性剂:
–
能使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的物质
表面张力下降原理
–在液体表面上
气液接触面积急剧下降 使表面张力急剧下降 –非极性基团--亲油基--伸向气相 –极性基团---亲水基---伸向液相
表面 活性剂 的作用
气 泡 结 构(structure
of bubbles) (正五边形构成的正十二面体)
气 泡 结 构(structure)
多级逆流吸附计算
泡沫分离过程的设计计算
塔板效率估算或选取
塔径计算:
根据塔顶泡沫液排出流率与
气体流率的经验关联求取塔径
破沫器的选型和设计:
机械搅拌、液体喷雾、破碎、加热等
泡沫分离的研究和工业应用
1915年开始应用于矿物浮选 50年代末受到重视 60年代应用于污水处理
70年代应用于DNA、蛋白质等分离
表面活性螯合剂和鳌和平衡 (chelating)
表面活性螯合剂
– 能与被脱除金属离子形成具有表面活性的络合物
被脱除阴离子与 表面活性剂的阴离子交换
交换常数
螯合平衡
(chelate equilibrium) (KA为螯合物的生成常数)
泡沫分离与膜分离技术
精选2021版课件
29
不同膜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膜材料
应用
特点
天然高分子
醋酸纤维 再生纤维
常用作反渗透膜 也可用作微滤膜和超滤膜
制造微滤膜和透析膜
截盐能力强,使用温度 和 pH 范围有限
合成高分子
聚砜 聚酰胺
无机材料
陶瓷 动态膜
主要用于制造超滤膜 常用于反渗透
制造微滤膜和超滤膜
适用温度及 pH 范围 广,但耐压能力较差 耐压能力较高,稳定性 好,使用寿命长。 机械强度高,耐高温及 化学试剂,但造价高。 透过通量大,清洗容 易,但稳定性差。
精选2021版课件
7
2 泡沫分离
2.5.2 实际应用 ①细胞的收集或去除 ②蛋白质、多肽和酶的提取分离 ③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浓缩
精选2021版课件
8
3 膜分离技术
3.1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 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 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 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精选2021版课件
22
3.2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电渗析的应用:海水和苦水的淡化、废水处理, 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的分离纯化
精选2021版课件
23
3.2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6 渗透气化 利用膜与被分离有机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亲和力不同而有选择的优先吸附溶液某 一组分及各组分在膜中扩散速度不同来达 到分离的目的.
脱盐,淡水制造 脱盐,除变性剂
电渗析(ED)
电位差
荷电、筛分
脱盐,氨基酸与有机酸的分离
渗透气化(PV) 压差、温差 溶质与膜的亲和作用 共沸物的分离(如乙醇浓缩)
生物分离中最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是:超滤、微滤和反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沫分离技术综述李现荣化学工艺 20620101151492泡沫分离,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用来分离金属离子、胶体、分子及沉淀等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方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作为一种单元操作加以研究。
至今为止,泡沫分离技术不但在矿物浮选的应用上已经相当成熟,并已成功应用于很多表面活性物质(诸如蛋白质、酶、胶体、合成洗涤剂等)的分离。
近年来,科学研究者们仍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环保、适于工业化操作的泡沫分离操作方式,并不断尝试分离新的活性物质以满足现代社会及工业的需求。
继用泡沫分离技术从溶液中回收微量金属离子的相关研究开始之后,随着对整个分离过程的原理、机制、操作方式、分离条件的深入研究,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蛋白质、DNA、酶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合成洗涤剂的分离。
其环保、温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无疑将使其在有关生物、环境、食品、化工等工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一.泡沫分离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概述早在古代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物质的表面特性从矿物里面分离出金属金。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升及经验的积累,利用物质表面特性来对矿物进行浮选的工艺逐渐成熟,于20世纪初开始利用泡沫浮选技术对矿物中的金属进行浮选。
泡沫浮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泡沫分离过程机制及应用范围的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利用泡沫分离方法对离子、分子、胶体及沉淀等物质进行分离逐渐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关注,并开始将其作为一种单元操作加以研究。
研究者们最初致力于从溶液中回收金属离子的课题,前期研究了泡沫分离金属离子的可行性,然后建立了金属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扩散-双电层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采用泡沫分离法脱除洗涤剂工厂排放的一级污水和二级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磺酸盐和苯磺酸盐获得成功;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染料等有机废水泡沫分离的实验研究,1977年开始报道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泡沫分离DNA、蛋白质、液体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环境保护的普遍重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要求,泡沫分离的研究工作将不断扩大范围,其工业应用将越来越多。
二.泡沫分离技术在分离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泡沫分离技术的产生及发展大致可以看出,泡沫分离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本身为非表面活性物质(如铜、锌、银、镉、铁、汞等金属类物质),需通过配位或其他方法使其具有表面活性,这类体系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污水中各种金属离子的分离回收,以及海水中铀、钼、铜等的富集和原子能工业中含放射性元素锶的废水的处理;另一类是本身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或是各种天然/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如全细胞、酶、蛋白质、胶体分离及合成洗涤剂等。
本文主要研究微藻中各种物质的分离,因此以下主要介绍下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1. 大肠杆菌的分离用月桂酸、硬脂酰胺或辛胺作表面活性剂,对初始细胞浓度为7.2×108个/cm3大肠杆菌进行泡沫分离,结果用1rain时问能除去90%的细胞,用10min时间就能除去99%的细胞。
这个方法对小球藻(Chlorellasp.)和衣藻(Chlomydomonassp.)也是成功的。
2. 酵母细胞的分离酿成的啤酒,一般含有20~409/L酵母,含水率达75%,进行酵母的分离。
对于酵母浆的脱水,可使用许多方法,如浮选、分离、蒸发和干燥。
分离和浓缩酵母的浮选法值得特别注意。
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足够的浮选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酵母细胞的生理状态,为了获得好的浮选分离效果,必须有大的相接触表面(酵母细胞一空气),要求空气的分散作用很小。
浮选方法分离酵母较其他分离方法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可相当大地减少分离塔的数目、总投资经济等。
酵母的浮选能力受酵母的种属、细胞大小、杂质的存在影响,单枝细胞的浮选要比枝密酵母困难。
在微生物工业中使用的浮选设备在制造上有些变动。
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也可以有一级操作和二级操作。
3.蛋白质和酶的分离浓缩泡沫分离可应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分离。
最初用于胆酸和胆酸钠混合物中分离胆酸,泡沫中胆酸的浓度为料液的3~6倍,活度增加65%。
泡沫分离还可应用于从非纯制剂中分离磷酸酶,从链球菌培养液中分离链激酶;从粗的人体胎盘匀浆中分离蛋白酶。
在pH 接近等电点时,约40%~50%的链激酶失活,但在pH一6.5~7时,可回收80%的酶。
也有报道用泡沫分离法使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浓缩,或从它与DNA的混合物中把它分离出来。
从胃蛋白酶和血管紧张肽原酶混合物中分离胃蛋白酶,从尿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混合物中分离尿素酶,从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中分离过氧化氢酶等均可用泡沫分离。
胆碱酯酶可通过除去泡沫中的杂质从经预处理的马血清残余液中浓缩,其活力比料液高8~16倍,泡沫分离也可从苹果组织中回收蛋白质配合物。
另外,从猪肾中分离纤维素酶、n氨基酸氧化酶,从发面酵母中分离三肽合成酶,或从热带假丝酵母菌中分离酮一烯醇瓦变异构酶都几乎没有活力损失。
用5级泡沫分离过程处理人体脱氢酶,有5%~20%的总活力损失。
用泡沫分离法从鸡心中提取苹果酸脱氢酶时总活力损失为25%。
由于泡沫分离技术分离效率高,且成本、操作维修费用均很低,可从许多体系中(例如生物废液、发酵液、动物组织、器官匀浆、植物萃取液、果汁等)分离或浓缩蛋白质等活性物质,若将其过程机制研究透彻,其在工业领域中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三.泡沫分离方法的原理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基于溶液中溶质(或颗粒)间表面活性的差异,表面活性强的物质优先吸附于分散相(气体)与连续相(液体)的界面处,通过鼓泡使溶质选择性地聚集在气.液界面并借助浮力上升至溶液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从而分离、浓缩溶质或净化液相主体的过程。
泡沫分离时,通过在液相底部通入某种气体或使用某种装置产生泡沫,收集泡沫就得到了某种产物的浓缩液,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要想深入理解表面吸附原理,首先需要认识一下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在清除物质性质的基础上来解释表面吸附的原理。
1.表面活性剂本文中所指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及其界面特性泡沫分离中所需的溶质。
所谓表面活性剂即在液体中加入少量这类物质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该物质的分子一般具有性质相反的两类亲性基团,如图1-1所示。
一类为疏水性或亲油性基团,属于非极性基团,它们是一些直链的或带有侧链的有机烃基;另一类是亲水性基团,属于极性基团,如:OH、COOH、NH2、一SH及SO2OH等。
图1.1 表面活性剂分子示意图图1.2 胶体形成过程示意图下面讨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内部的分布情况。
当浓度很小时,一部分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被吸附在水相表面定向排列,使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减小,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另一部分表面活性剂分子会三三两两地将憎水基靠拢而分散在水中。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分子表面膜形成的同时,表面活性剂也逐渐聚集起来,互相把疏水基靠在一起,形成亲水基朝向水而疏水基在内的,直径在胶体分散相粒子大小范围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如图1-2所示。
由于胶束的形成减小了疏水基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系统稳定。
开始形成一定形状胶束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以CMC表示。
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浓度加大的过程中,其表面张力、电导率、渗透压、密度、去污能力等性质的变化都以临界胶束浓度为分界而出现明显转折。
2.泡沫的形成机制气泡的形成与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泡沫是由许多气泡组成的,气泡之间被极薄的液膜所隔开,当气体在含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发泡时,首先在液体内部形成被包裹的气泡,在这瞬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会立即在气泡表面排成单分子膜,亲油基指向溶液(如图2-1),该气泡会借浮力上升冲击溶液表面的单分子膜。
在某种情况下,气泡也可从表面逸出。
此时,在该气泡表面的水膜外层上,形成与上述排列完全相反的单分子膜,从而构成了较为稳定的双分子层气泡体,在气相空间形成接近于球体的单个气泡。
许多气泡聚集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气泡集合体,更多的集合体聚集在一起形成泡沫。
泡沫分离技术就是利用这些泡沫具有吸附含表面活性的物质的作用将其分离的。
图2-1 气泡的形成过程四.泡沫的稳定性泡沫是由不溶性或微溶性的气体分散于液体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胶体分散体系。
泡沫分离技术就是利用泡沫的形成吸附待分离物质,进而收集泡沫液分离出所需物质的方法,泡沫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物质的采收效率,因此研究泡沫的稳定性,探索如何使泡沫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分离效率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4.1 泡沫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气/液表面吸附分子层内分子的结构与相互作用。
表面吸附分子层结构紧密、相互吸引作用强时,不仅表面膜本身有较大强度,还能使面下层临近的溶液不易流动,排液速度减慢,泡沫液膜厚度比较容易保持;此外.排列紧密的表面吸附分子还能减少气体的透过性,从而增加泡沫的稳定性。
(2)表面张力。
泡沫生成时,液体表面积增加,体系的表面能随之增大,若液体的表面张力较低,则泡沫形成时体系能量增加相对较少,该泡沫体系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就这一点来说,能够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程度大的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形成的泡沫的稳定性较好;同时根据Laplace公式,泡沫液膜的Plateau交界处与平面膜间的压差与表面张力成正比,表面张力低则压差小,从而排液速度较慢,有利于泡沫稳定。
此外,表面张力还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泡沫形成时,泡沫的液膜必须具有一定形式的弹性,以便缓冲液膜局部受力而伸展、变薄,起到防止液膜破裂的作用。
受冲击的部位液膜会变薄,周围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就会有向该部位迁移的倾向,使液膜复原,这称之为液膜的修复作用。
(3)表面粘度。
一般来说,表面吸附膜的强度越大,则表面粘度越大,泡沫寿命也越长,表面膜的强度与表面吸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相互作用大者强度亦大。
一般蛋白质分子较大,分子问的作用较强(特别是分子间可有大量氢键形成,相互作用更为强烈),故其水溶液所形成的泡沫稳定性亦较好。
一般疏水基中分支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较直链者差,因而溶液的表面粘度较小,泡沫稳定性差。
(4)液体粘度。
表面粘度大时,泡沫液膜往往不易被破坏。
这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增加液膜表面强度,二是使液膜的两表面膜临近的液体不易排出(因表面粘度大,临近表面吸附层的液体也不易流动)。
由此可见,若液体本身的粘度较大,则液膜中液体排出较为不易,液膜厚度变小的速度较慢,因而延缓了液膜破灭,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
但是液体的内部粘度仅为一辅助因素,若无表面吸附膜的形成,即使内部粘度大,也不一定能形成稳定的泡沫。
(5)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
一般条件下形成的泡沫,气泡的大小总是不均匀的,小泡中的压力比大泡大,于是气体自高压的小泡中透过液膜进入大泡,造成小泡变小,大泡更大,最终导致泡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