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小说标题

合集下载

历届高考小说主题归纳总结

历届高考小说主题归纳总结

历届高考小说主题归纳总结在历届高考中,小说题材一直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作文,都有可能涉及到与小说相关的题目。

因此,对历届高考中出现的小说主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高考。

本文将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历届高考命题特点,对历届高考中出现的小说主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爱与亲情类1.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边城》等小说中描写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沟通问题,引发人们对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2. 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

例如,《边城》中的苏七和红玫瑰,以及《围城》中的方鸿渐和谢娜等故事,探讨了爱情中的选择、坚持与放弃等问题。

二、成长与自我实现类1. 青少年成长故事。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以及《围城》中的方鸿渐等人物,通过经历困境和磨砺,最终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 追求梦想与奋斗的故事。

例如,《围城》中的方鸿渐,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鼓舞。

三、社会与人性类1. 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

例如,《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小说,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奋斗历程,使人们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人性的复杂性与善恶的辨析。

例如,《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和郝淑雯,以及《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等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引发人们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和探讨。

四、历史与现实类1. 历史事件与人性命运。

例如,《红楼梦》等作品从历史角度出发,揭示了人性的深层次问题,使人们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2. 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

例如,《骆驼祥子》等小说,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弊端和问题,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五、文化与传统类1.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

例如,《红楼梦》等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对比,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改变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2. 地方文化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升性专练考点:1.斯坦培克《早餐》2.川端康成《水月》3.胡安.鲁尔福《你该记得吧》4.毛姆《带伤疤的人(节选)》5.奥克塔维奧.帕斯《蓝眼睛》【考点解读】一、题型总纲通常情况下,小说类文体标题命题分为题目理解、题目含义、题目作用、拟定标题、题目比较五类。

而题目理解属于综合性理解,相对较难,占分也较多,一般4或5分。

小说标题作用序号类型解读1 结构标明线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2 内容交代对象、环境等。

3 情感表达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4 写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5 语言生动形象,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6 主旨揭示(或暗示)主旨,点明中心。

【创意公式】标题理解=含义(表层+深层)+作用(结构、修辞、内容、语言、情感、主旨)二、考点具体解读(一)小说题目含义小说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它常常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这类题型通常包括含义分析、综合性理解两类。

无论哪种命题一般都会有两个及以上的部分组成,赋分2~4分。

需要注意的是,除含义、内涵外,问妙处的也常从含义角度作答,一般不答作用,但答案里有时也会涉及作用。

至于题目“理解”型题,作答时要考虑含义和作用两方面,但不一定二者俱备。

【创意公式】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用)(角度:字词、手法、内容、情感、主旨等)(二)小说题目作用小说的标题与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结构、写法、语言等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此类题型赋分2或3分。

需要注意的是,作用类试题按说不需答含义,但很多答案常包含含义。

因此,建议作答时将含义也答上。

【创意公式】标题作用=(含义)+选角度+答作用(角度:结构、内容、写法、语言、情感、主旨等)(三)小说标题拟定文章的标题空缺,由学生对文章仔细阅读和整体理解后,给文章拟定恰当、合理、准确的标题。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分专练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分专练

2022届高考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分专练考点:1. 阎秀丽《滚烫的土地》2. 斯特林堡《半张纸》3. 朵拉《钟摆》4. 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5. 林斤澜《表妹》【考点解读】一、考情简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寓意,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一个热门的知识点。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中,由于其答案的主观性和其本身的重要性,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类题目在近年逐渐成为考试的中高频考点。

其分值通常为6分。

二、常见题型1.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5.作者为什么要以“……”为题?6.作者以“……”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7.能否给文章换题目。

8.给文章加题目。

三、含义(双重或多重)1.表面含义和真实含义2.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变色龙》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中,是能随时改表皮肤颜色,以适应环境需要的生物。

小说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狗的称呼及态度就变了整整五次。

善变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

他的谄媚权贵、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当他不断的自我否定时,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人们经常用“变色龙”这个代名词,来讽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对立的观点间变来变去的反动阶级代表人物。

对他们说来,毫无信义原则可言。

万物皆备于我,一切为我所用。

所以深层含义指的就是像奥楚蔑洛夫一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小人。

3.一语双关和一词多义例:《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高考小说:小说主题、 标题(内容)

高考小说:小说主题、 标题(内容)

【答题模板】模板一(线索类): 本文以……为题,而……又是文章线索,不仅突出了小说的中心内容,又使情节脉络 清晰,同时引发人们对……(线索负载内容)问题的思考,深化主题。 模板二(其他类): 本文以……为题,其巧妙之处在于: ①表面起了……(交代时间、地点、特定意境等)的作用; ②又寓有……(深层含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的意蕴; ③含蓄、深邃,令人回味,具有……的表达效果。
六、作业布置 完成《全品》P180
类型二 探究人物形象 【知识储备】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 究题是以人物形象特征及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为探究点的。其主要从两个方 面命题: 一是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谁是主人公; 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小说《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 参考答案: (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 象深刻; (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 的向往; (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 的思考。
小说为强调心理障碍的可怕丌惜违背科学常识是一类型四掌究艴术特色知识储备小说艴术特色类掌究题的掌究点往往丌尿限在艴术手法的某一方面如情节艴术人物形象塑造艴术谋篇布尿的艴术而是将目光放在小说艴术的整体构思呾布尿上它涉及小说写作技巧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设问 方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主旨、标题+课件2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主旨、标题+课件22张

与情节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 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 情节的概括。
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 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 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 特点的概括。
与环境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 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 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 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
文。
②象征守护边
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
力。
③揭示扎根边
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
主题。
第三章
理解主旨
小说的思想意蕴(积极、消极)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 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 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 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1.双关——意义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 作意义双关。
• 《玻璃》、《麦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夜”“路”
2.象征
•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 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 念、思想和情感。 • 《白杨礼赞》、《石灰吟》、
区别
• 双关依赖词句本身在特定语境中的多义 性,而象征是基于人的经验和联想。 • 双关具有一定的文化封闭性,但象征可 以跨文化。Fra bibliotek 与主题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 反语、象征等修辞手法,寄托 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 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 点睛的作用。
艺术效果
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 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 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 深度思考。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优秀作文题目小说摘抄大全

优秀作文题目小说摘抄大全

优秀作文题目小说摘抄大全
作文题目:
1. 《心灵的灯塔》
2. 《记忆中的那片花海》
3. 《梦想的翅膀》
4. 《青春的旋律》
5. 《爱的拼图》
6. 《时光的礼物》
7. 《微笑的力量》
8. 《勇气的赞歌》
9. 《友谊的常青藤》
10. 《心灵的归途》
小说摘抄:
1. 出自《了不起的盖茨比》:“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2. 来自《百年孤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3.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4. 《挪威的森林》:“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5. 《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6. 《简·爱》:“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

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


7. 《巴黎圣母院》:“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9. 《飘》:“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10. 《基督山伯爵》:“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标题和线索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标题和线索

中的态度和变色龙的特点极为相似,用“变色
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了这个人
物的丑恶面目。
深层含义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标题 和线索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标题 和线索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例:《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答:
表意
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
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小说以第一人
称“我”来叙述故事,而“我”的口吻中明显包 含了同情的味道;
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
而他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这
就无情地鞭挞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
义者,含义很深刻。
深层含义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标题 和线索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知识储备
标题作用:
1.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暗示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标题作用:
2.以物象为题,比如:《变色龙》《项链》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的感情)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标题作用:
例:小说《祝福》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答:
情节的发展始终与“祝福”密切相关。小说起 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 福”;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 “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也在“祝福”中 结束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课件 :标题 和线索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理解小说的标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理解小说的标题

01【引言】《静静的顿河》《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的名著标题给人以浪漫的感觉,吸引着读者阅读的兴趣。

好的标题往往涵盖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内容。

我们读小说的时候更关注故事情节,却往往忽略了标题的含义。

02【知识构建】一、标题的类型1. 以主人公的名字来拟题:《甄嬛传》《叛逆者》2. 以时间或地点作为标题:《夜幕下的哈尔滨》《小城三月》3. 以故事情节作为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 以贯穿全文的物体作为标题:《千纸鹤》《药》《琅琊榜》5. 以问句作为标题:《丧钟为谁而鸣》6. 以人物特点作为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使徒行者》《中国机长》7. 以主题作为标题:《人间正道是沧桑》《归来》《地久天长》8. 以内容作为标题:《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二、标题的作用小说答题基本都是围绕六个维度来解答: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效果、语言。

1.塑造人物形象。

2.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严谨。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4.介绍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

5.凸显主题。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7.运用双关、象征、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

双关:一语双关。

有表层含义,同时也有深层含义。

象征:《春云出岫》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商人为了保护堪称奇石景观的“春云出岫”免遭掠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

文中的“春云出岫”虽然是石头,但象征了中华民族高雅珍贵的传统文化。

比喻:《青龙偃月刀》这篇小说是把何爹的剃头刀比喻成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个是夸赞何爹的技艺高超,另一个是说何爹这个人物形象像关羽一样重情重义。

8. 概括故事情节。

03【典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俘。

他在夏季攻势时,不幸被俘。

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上火车,送到了一座集中营。

集中营在海这边,不小,大约有近千名战俘,一色是英国战俘。

战俘涉及的兵种有许多,其中不乏技术人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标题与主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标题与主题

李锐《锄》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 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1分) 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 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 的告别。(1分)
小说标题的内涵一般包含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部分。 表层含义是指标题本义; 深层含义主要指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象 征义、情感主旨义等,且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 主题等联系紧密。
理解小说的内涵:
➢ ①联系表层含义:文中具体的意思。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 环境等。
➢ ②体会深层含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 中是否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
教材链接:茹志鹃《百合花》
有人说《百合花》中两位主角的故事是围绕着“被子”展开的,所以要把小说 题目改为“被子的故事”,你同意吗?(探究式) 明确:我不同意。 ①情节角度:被子上绣有百合花,百合花是文章的线索 ②人物角度:百合花是人性美、性格美的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具有 和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的心灵 ③主题角度: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 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④读者角度:以百合花为题,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以“被子的故事”为标题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故不同意。
高考真题演练
红柯《麦子》
1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 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13.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 什么?(6分) 我选“磨房里外”。 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

考点29小说标题的作用和意蕴-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考点29小说标题的作用和意蕴-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考点29 小说标题的作用和意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

因此标题成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核重点,近几年多在选择题中出现,主要从标题的含义、作用、选用等角度命题,指向于语言的建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考向一小说标题的意蕴【典例引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①“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

”这孩子大约十三岁,迟疑地望着老太婆。

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②“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③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

“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

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

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④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

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

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

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

洞口塌了。

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

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⑤有人送来苞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

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

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⑥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

他暂时忘却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⑦看着人们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主旨+标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主旨+标题)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人物类小说主旨一、主旨分类1.英雄人物/宏大主题【历史英雄】豪放不羁、坚守正义、勇敢无畏、侠肝义胆、家国天下【革命烈士】牺牲奉献、爱国爱党、视死如归、无所畏惧、革命信仰【杰出贡献者】严谨认真、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热爱敬业、舍己为人【基层干部】图片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民族团结、爱国爱党【积极群众】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互助、奉献精神、知错能改【创业者】勤劳致富、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前沿视野、永不言弃【英雄楷模常被忽略的平凡面】疲惫困倦、不拘小节、儿女情长、愧对家庭【此类主旨归纳】对××人物××精神的讴歌对xx时代中xx阶层的赞美对当下时代xx的反思2.普通人物/生活主题【普通市民】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勤劳善良【邻里亲友】团结友爱、善良朴实、助人为乐【个人经历】童真烂漫、朴实无华、努力奋斗人性的“弱点”:趋利避害、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守旧主义、从众心理、看客心态……【此类主旨归纳】对xx人物xx精神的赞美对xx人物xx缺点的反思/批判对xx时代平凡人物的讴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追忆3.自然生态/文化思考【自然风光】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反思人类【乡村文明】乡村落寞、城镇化进程、往昔回忆【文化景观】历史厚重、文化消退、文化失落【城市风情】城市风光、现代文明、科技创新、城市节奏【此类主旨归纳】对自然风光/传统民俗的赞美对乡村落寞/文化落寞的心痛对童年岁月/往昔岁月的怀念对现代文明/科技创新的感叹对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思考二、主旨分析1.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变化)探寻主旨。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

2022届高考小说“时间、地点、环境”类标题训练 (1)

2022届高考小说“时间、地点、环境”类标题训练 (1)

2022届高考小说“时间、地点、环境”类标题训练考点:1.茹志鹃《静静的产院》2.尹玲、尹向东《空隙》3.莫小谈《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4.叶山嘉树《水泥桶里的一封信(节选)》5.侯发山《北京,南京》【考点解读】一、考题类型1.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件为标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

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二、以“人物”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暗示,侧面描写情节(人的变化反映情节)②人物角度——主人公,突出人物形象③情节角度——线索,人物的态度变化侧面反映事件,暗示故事情节④主题角度——人物品质,紧扣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悲剧意义)(2)答题模式三、以“物件”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比喻,象征,反衬②人物角度——侧面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④主题角度——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2)答题模式四、以“事件”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表现手法(正话反说……)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②情节(结构)角度——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线索③主题角度——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答题模式五、以“形象特征”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对比讽刺艺术效果——强化效果②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④主题角度——突出主题(2)答题模式六、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烘托,反衬②人物角度——创设人物活动的背景③情节(结构)角度——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④主题角度——突出小说主题(2)答题模式七、以“问题”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设问,反问②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设置悬念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⑤主题角度——引发思考(2)答题模式手法句(设问,反问,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句(思想,情感)【考题对接】一、茹志鹃《静静的产院》1.小说标题“静静的产院”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备考系列——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标题命题类型2、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一、高考典题导入【典题】(2016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锄李锐(见理解重要语句1)【问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四点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能力。

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

从表层含义看,显然“锄”应指六安爷带着锄着坚持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这一举动,也是六安爷手中的农具。

从深层含义看,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过瘾”,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锄地了,那么“锄”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成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

从全文的主旨来看,作者表现了农业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逐渐被“锄掉”的对程,所以从社会层面讲,“锄”这一动作有“替代”的象征意义。

二、常见题型1、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有人认为小说以“※※”为题不如以“※※”为题好,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4、小说以“※※”为标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注意】关注四个方面①标题本身内容,艺术特点。

②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情节、人物、主旨、环境。

③对于标题意蕴(含义),特别要关注表层义(字典义或常用义)、深层义(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意义、比喻义。

④对于标题探究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推动(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

三、解题思路1、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2、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3、命题角度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答题时多从思路、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

4、命题角度四: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①确认回答题干。

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②联系文章中心。

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③比较置换者优劣点。

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合乎主题与否,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四、答题模式1、含义类:①表面义与真实义②指代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③一语双关,双重含义2、意蕴类①文中具体意思(表层义)②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义)③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等作用。

3、小说标题作用(1)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

②突出小说主题。

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①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

③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①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①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标题优劣类(更换题目)①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②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某个人物形象。

③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某个主题。

④替代的题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例】【2011年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审丑严歌苓(见人物1)【问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五、拓展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冬天的葬礼侯德云(见人物3)【问题】小说的标题“冬天的葬礼”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

(6分)2、(201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血的故事林海音(见人物2)【问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黄昏【英】萨奇(1)诺曼·戈兹比坐在海德公园一张椅子上,附近就是热闹喧嚣的游乐场。

三月初的傍晚,大约六点半钟。

暮色苍茫,昏暗中还混杂着一抹微弱的月光和一排排朦胧的灯光。

马路空旷,但许多来回走动的或坐在椅子上的人影仍依稀可辨。

(2)这种景色很合戈兹比的心境,在他看来,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因为在这时,他们那褴褛的衣衫,佝偻的身躯和那沮丧的表情才不引人注目。

(3)他旁边坐的是一位傲气十足的老先生,这种傲气,或许是一个无能为力再傲视任何人或任何物的人的自尊心的最后一点标志吧。

当老人起身要走时,戈兹比设想他是要走回某个简陋的公寓,甚至连每周的房租都付不出。

(4)空位差不多立刻就被一个衣着考究的年轻人占据了,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倒很讲究,他的面部表情已表明他时运不佳。

他猛地坐下来,同时悒悒不乐地唉叹了一声。

(5)“您的心情不大好吧。

”(6)年轻人转过头来,一副坦率的表情,戈兹比觉得自己该格外当心才是。

(7)“你要是遇到了我这样的困难,心情也不会好的。

”他说,“我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

”(8)“是吗?”戈兹比若无其事①地说。

(9)“我是下午到达这里的,原打算住在巴塔哥尼亚旅馆,”年轻人接着说下去,“我到了那里才发现旅馆已于几星期前拆毁了,原地盖起了一家新的电影院。

出租汽车司机说不远处还有一家旅馆,我就住进去了。

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了我的住址,然后我上街去买香皂——我用不惯旅馆的香皂。

后来我闲溜了一会儿,喝了点酒,还逛了几家商店。

想回旅馆时,才发现自己把旅馆的名字给忘了,连在哪条街上都不知道了。

这对于一个在伦敦没亲没故的人,岂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我家里最快也得明天才能收到我的信;现在还不能向家里问地址。

我身上又没带那么多钱,由旅馆出来时我只拿了一先令,买了一块香皂,喝了一顿酒,现在兜里只剩下两便士了,还不知道今晚在哪里过夜呢。

”(10)他讲完了自己的事,停了一会儿又说:“难以置信吧?”年轻人声调里带着几分愠怒③。

“我相信。

”戈兹比说,“有一次我们在国外也遇到这样的事,后来就慢慢回忆,顺藤摸瓜回到了旅馆。

”(11)年轻人的心情似乎有所好转。

“要是在国外,我就不会这样焦急了。

”他说,“你总可以找本国的领事,得到必要的帮助。

但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事情就因难多了。

除非我能遇到一个好心肠的人,相信我的话,借给我点钱,否则,恐怕我就得在河边过夜了。

不管怎么说,你信了我的话,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12)“相信是肯定的了,”戈兹比慢条斯理②地说,“你的故事的漏洞在于你没能够把香皂拿出来让我看看。

”(13)年轻人急忙地挺直腰板,匆匆将大衣所有的兜都摸了一遍,然后一跃而起。

(14)“我准是把香皂给弄丢了!”他气哼哼④地嘟囔道。

(15)“一个下午丢了旅馆又丢了香皂,可真够粗心的了。

”可是年轻人几乎没把他的话听完就昂首阔步地走了。

(16)“遗憾,”戈兹比心想,“他说出去买香皂为的是让我相信他的故事,可又偏偏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葬送了整个故事,要是他能事先带一块香皂,就是个聪明人了。

”(17)戈兹比起身想走,突然惊叫了一声——一块香皂!一定是年轻人猛地坐下来时掉落的,他立刻沿着昏暗的小道跑着追赶那个身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当他就要放弃时,猛然间看见那个年轻人正迟迟疑疑地站在路旁。

听见戈兹比的喊声,年轻人不高兴地转过头来,满脸怒气。

(18)“可以证明你说了真话的重要东西找到了,”戈兹比伸出握着香皂的手接着说,“请原谅我没能相信你的话,我可以借给你一镑钱……”(19)“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住址,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另外,香皂拿去吧,它可是你的好朋友啊。

”(20)“还算走运,又找到了,”年轻人说完道了声谢,便朝骑士桥那面直奔而去。

(21)“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再不能自作聪明从表面现象来判断是非了。

”戈兹比自言自语道。

(22)戈兹比往回走经过那张椅子时,一位老先生正在椅子下面和四周寻找东西。

戈兹比认出来他就是曾和自己一块坐过的那位老人。

(23)“先生,您丢什么东西了吗?”他问道。

(24)“是的,先生,我丢了一块香皂。

”(选自《生活的旅馆——外国微型小说故事》,有删改)【问题】小说以“黄昏”为题,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一碗幸福任黎明李正武最近迷上了古玩,跟着朋友学习了不少古玩知识,他经常游走于古玩市场,希望有一天能慧眼识珠,捡个漏子,发上一笔横财。

清明前夕,李正武接到乡下二叔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的坟被雨水冲垮了半边,让李正武趁清明时回去垒垒。

一转眼到了清明,李正武一大早就开着车回到了乡下,二叔和二婶早拿着工具等在那里了。

垒好父亲的坟,已经是中午,二叔和二婶硬是拉着李正武到家里,说他难得回来一趟,要吃什么好吃的尽管说,二婶做给他吃。

李正武想起小时候,自家条件不如二叔家好,二叔家做了好吃的,二婶总是盛上一大碗,端到他家来。

自从李正武进城后,很少回老家,不知不觉间,二婶和二叔都老了。

李正武想起二婶包的茴香饺子很好吃,便说:“二婶,小时候我最爱吃你包的茴香饺子,今天你就再给我做一顿吧!”二婶答应着,欢天喜地下了厨房。

李正武在外屋同二叔说了会儿话,就进厨房去看二婶擀面。

二婶家还是老样子,案板上方的墙壁上嵌着一个碗柜,碗筷整齐地摆在那里。

李正武忽然发现,碗柜下方有只碗与别的碗不一样,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古董!趁二婶到灶间添柴的时候,李正武凑到碗柜前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这是一只上等的青花瓷碗。

接下来的时间,李正武就在琢磨着怎么将那只碗带走。

眼看着饺子包好上了蒸笼,李正武急中生智,有了办法。

等二婶刚揭开蒸笼盖子,李正武的手机就响了,他拿着电话说了几句,做出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急匆匆地对二叔二婶说:“二叔,二婶,真不好意思,我临时有急事,得马上回去了。

”二叔说:“雷都不打吃饭人,怎么也得吃了饭再走啊!李正武看着蒸笼,咂巴着嘴说:“我没福分,经常做梦都梦见二婶包茴香饺子给我吃,可这回真来不及了,二婶,我能带着路上吃吗?”二婶赶紧点头,李正武趁机从碗柜里取出那只青花瓷碗,从蒸笼里夹了十来个饺子,抱着碗急急忙忙出了二婶家的门,溜进停在公路上的汽车,绝尘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