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照射剂量学
《电子束剂量学》课件
学习收获和总结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 纳。
直接使用Monte Carlo方 法模拟剂量沉积过程
通过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 电子束在组织中的剂量分布。
采用解析和半经验模型计 算剂量
利用解析和半经验模型计算电 子束在组织中的剂量分布,加 速剂量计算过程。
评估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 适用性
对不同的剂量计算方法进行比 较和评估,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剂量分布和剂量计划设计
1
成像和剂量分布的可视化
通过成像技术可视化剂量分布,帮助医
剂量引导治疗计划的制定
2
生制定更准确的放疗计划。
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制定
个性化的剂量引导治疗计划。
3
治疗剂量分配和剂量修正方法
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对剂量分配进行调 整和修正,确保治疗效果。
剂量学应用
放射治疗基本原理
了解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在肿 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体定位与规划
掌握靶体定位和治疗规划技术, 确保精确的治疗。
剂量学应用的优势
了解剂量学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价值和优势。
结束语
电子束剂量学的未来
展望电子束剂量学的发展前景和新技术的应用。
已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总结电子束剂量学领域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 就。
行业前景
《电子束剂量学》PPT课 件
这份《电子束剂量学》的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电子束剂量学的基础知识、 剂量计算方法、剂量分布与剂量计划设计、剂量学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
了解电子束剂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剂量计算和剂量分布的技术。
电子剂量学概要
电子剂量学及临床应用电子束的产生、电子束的特点、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剂量学:1.PDD 2.电子束的能量(模体表面的最大可几能量、模体表面的平均能量、平均能量和深度)3.输出因子4.射程5.OAR和Profile 6.平坦度和对称性7.等剂量分布8.射野的均匀性和半影9.虚源射野的设计:1.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2.斜入射3.不均匀组织4.补偿5.射野衔接6.挡铅特殊技术:旋转照射、全身电子线照射高能电子束特点1.有限的射程2.易散射皮肤剂量高3.电子束限光筒随到皮肤距离的增加,射野均匀性迅速变劣,半影变宽。
4.PDD在射野小的时候变化明显5.不均匀组织对PDD影响显著6.拉长源皮距,输出剂量不按平方反比定律计算7.不规则射野计算仍存在问题8.主要治疗浅表或偏心的肿瘤和浸润的淋巴结。
电子线模式时:X射线靶和均整滤过器从电子射线束范围内移去电子束强度比产生X射线所需电子束小2-3量级笔形电子束引出窗:金属铍(铍的低原子序数使电子束的散射和韧致辐射很低)散射箔:1.单一散射箔(射束展宽,先经过准直器再经过限光筒)2.双散射箔(射束展宽和使射线变的均匀)磁场扫描:射束展宽(优点:1.能谱窄,剂量跌落更为陡峭。
2.减少X射线污染3.较易形成电子束不规则调强射野)电子限光筒:封闭式(弥补边缘射线剂量不足,能谱变宽,改善射野的均匀性)。
边框式(仅起到限定射野的大小)射野跟随系统改善了剂量分布特性,减轻电子限光筒的重量。
PDD曲线:韧致辐射尾部Ds:入射或表面剂量Dm:最大剂量点深度(Zmax)Dx:电子束中X射线剂量Rt:有效治疗深度R50:50%Dm或半峰值深度(HVD)Rp:电子束的射程Rq:剂量跌落最陡点的切线与Dm水平的交点的深度最大射程:中心轴剂量曲线尾部外推与本底辐射相交的深度实际射程Rp:最陡的切线与本底辐射相交的深度约等于E(Mev)/2的值深度R90(治疗射程):E(Mev)/4称为有效深度有时候也放宽到R85R50(半峰值深度)深度Rq:通过剂量拐点的切线和最大剂量水平线相交的深度。
电子束全身照射的实施和剂量学研究
英 国产 F R R 50剂 量仪 ,. c2 7 A ME 2 7 0 6 c5 1石墨 电离 室 ,
美国 ME D—T C公 司生产 MO FT多通道半导 体剂量仪 , E SI 多 用人体仿 真体模 , 国柯 达 E R一 美 D 2慢感 光胶 片 , 国 P O 美 R . C E K胶 片分析软件 , 国 E E T H C 英 L K A公 司 pei rcs e三光 子直 线加速器 , 有多档电子线 能量 ,、0 1 、5 1 、0 E 具 8 1 、2 1 、82 M V。
维普资讯
20 o 7年 8月
第 1 5卷第 8
・
17 ・ 19
放 疗 技 术 夺
电子束 全 身 照 射 的实 施 和剂 量 学 研 究
吴湘阳, 李 勤, 常晓 彬 , 军安 张
【 指示性摘要 】 自行设计 了全 身电子线 照射 ( S I 的患者 固定用标准体 位架 , TE ) 以及可 以人工 3 0度 旋转 的 6 特制旋转盘 。分别应用剂 量仪 、 仿真石蜡 固体 体模 、 固体水 , 柯达慢感光胶 片 , 片分析仪 等多种 剂量测试 胶 工具 , 对开 展该 技术所需 的临床剂量学参数 进行系统的数据采集 , 并加 以分 析 。总结 出一 套对 临床行之有
由于各个治疗 中心在 放疗 设备 、 称治疗 距 离 、 标 限光 筒大 小 等 条件 不同 , 很大 的差别 , 要 实测得 到。我科 采取 的测 有 需
电子线全 身皮肤 照射技术 , 最早 由美 国斯 坦福 大学发 明 并 实施 , 已开展多年 , 内中 国医学 科学 院肿瘤 医 院也较 国 早 开展 了此 项技 术 。但 由于该 技术 需 要特 定 的辅 助 设 施 。 我院从 临床需要 出发 , 临床 、 在 放射物 理 、 工程技术 以及模 室 协 作的基础上 , 自行设计 、 制造 了该技 术所需相 关辅 助装 置 , 并 完成 了相应的剂量学测试 , 为临床开展该 项技术 提供 了理 论依据 。使该技术 的适 应证 患者 能够 有机会 得 到相应 的治 疗, 同时也 为准备 开展此项 技术 的医疗单位提供结 论。
放疗高能电子线知识学习ppt
电子线放疗剂量的计算方法
利用物理模型计算
根据电子线能量、照射野大小、源轴距离等参数,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剂量 计算。
利用剂量计算软件
利用专业的剂量计算软件,输入相关参数,进行剂量计算。
电子线放疗剂量的校准与验证
校准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剂量,建立剂量校准曲线,用于确定治疗计划的剂量输出 。
验证
通过测量实际照射时的剂量,验证治疗计划的准确性,确保治疗的剂量与计划一 致。
05
电子线放疗未来发展
电子线放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研究新型电子线剂量分布特性
利用科研成果,进一步了解电子线剂量在人体内部的分布特 点,为制定更精确的放疗计划提供依据。
研究电子线能量与剂量关系
研究不同能量电子线的剂量学特性,探索电子线能量与剂量 的相互关系,为电子线放疗设备的能量选择提供依据。
电子线放疗设备的更新换代
发展高能电子线放疗设备
研发更高能量的电子线放疗设备,拓展电子线放疗的适应症范围,提高肿瘤 的治疗效果。
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电子线放疗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放疗过程中设备故障对肿瘤治 疗效果的影响最小化。
电子线放疗在影像引导下的应用
影像引导下的精准放疗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实现肿瘤的精确定位和追踪,提高电子线放疗的精准度和有 效性。
2023
放疗高能电子线知识学习 ppt
contents
目录
• 电子线放疗概述 • 电子线放疗设备及技术 • 电子线放疗剂量学 • 电子线放疗临床应用 • 电子线放疗未来发展 • 结论
01
电子线放疗概述
电子线放疗定义
电子线放疗是指利用高能电子线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一种 方法,也称为电子束放疗。
【精品】电子线照射剂量学
第七章电子线照射剂量学高能电子线在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表浅肿瘤(深度小于5cm)的治疗,其射野设计的简明和剂量分布的优越使之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高能电子线因其剂量特性而能避免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这是电子线优于高能X 线的地方,也是电子线最重要的剂量学特点.据统计,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10~1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应用高能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浸润的淋巴结。
高能电子线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开始由电子感应加速器产生,后来发展为由直线加速器产生。
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除提供两档高能X 线外,通常还提供能量范围在4~25MeV 之间的数档高能电子线。
第一节电子线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类似于X 线,对电子线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深度剂量分布,和高能X 线的区别以及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是在临床使用之前必须掌握的。
一、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的基本特点高能电子线的中心轴深度剂量定义与高能X 线相同,归一化后称为百分深度剂量,用PDD 表示,形状显然有别于高能X 线,见图7—1,图中照射野大小均为10cm ×10cm ,SSD 为100cm 。
与高能X 线相比,高能电子线具有更高的表面剂量,一般都在75%~80%以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很快在最大剂量深度max d 达到最大剂量点(表面至max d 段称为剂量建成区);在max d 后形成高剂量坪区;然后剂量迅速跌落(剂量跌落区);最后在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X线污染区).这些剂量学特性使得高能电子线在治疗表浅的肿瘤或浸润的淋巴结时,具有高能X线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7-1高能电子线与高能X线深度剂量曲线的比较高能电子线还有其它的一些特点:1、从加速器偏转磁铁出来的电子线可以被认为是单一能量的,在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X射线准直器和电子线限光筒等装置时,与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一方面展宽了电子线的能量谱,另一方面产生了X射线污染,在深度剂量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2、在电子线进入水模体的入射表面,定义表面平均能量E,数值小于偏转磁铁出来的电子线能量值;3、与高能X线不同,电子线能量在水模体中随着深度增加越来越小;4、一般电子线的深度剂量曲线测量采用与高能X线一致的标准源皮距概念,而事实上,电子线并非是由加速器治疗头中的一个实在的放射源辐射产生的,而是加速管中的一窄束电子线,经偏转磁铁穿过出射窗、散射箔、监测电离室及限束系统等扩展成一宽束电子线,似乎从某一位置(或点)发射出来,此位置(或点)称为电子线的“虚源"位置,依赖于电子线能量和电子线限光筒大小。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2资料
R50:为50%PDD处的深度或半峰值深度(HVD), 也被确定为描述电子线射线值的特征参数。
电子束都有确定的有效治疗深度(cm),它约为电子 束能量的1/3-1/4。
电子线的能量选择:E=3×d后+2-3 电子线射野的选择:大于PTV靶区的最大横
2.野面积和形状。
面积很小时,某深度点的受量基本上由原射线提供;
随着面积的增大,散射线量逐渐增大,深度点的受量 除了原射线提供,还有散射线提供,表现为剂量百分 值增大;
但当面积增至一定程度后,散射线的贡献趋于饱和, 百分值的增幅也就减慢。这一点在能量越低的射线表 现越为明显,当射线的能量超过22MV后,深度量几乎 不随野面积变化。
图: 高能X射线剂量分布特性
X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有:
1.射线能量。
(1)高能量射线某深度的PDD比低能量的要大。如 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5CM处, 4MVX射线为 86.0%而15MVX线为94.4%。
(2)高能射线的深度量变化比低能量的要小, 如仍 然其它条件不变5厘米和10厘米的百分深度差, 6MVX线为20.2%(86.0-65.8%)而15 MVX线为18.5%(94.4%-75.9%)。此点 从临床应用角度考虑,原则上应选高百分值射线, 这样有利于减少体积积分量,保护正常组织。
面积的影响 源皮距的影响 斜入射
小野照射时,射野内的电子易散射出野外,故深度增 加时剂量下降很快。随着射野的增加,散射出野外的 电子被射野周边的散射电子所补偿并逐渐达到平衡, 当照射野直径大于电子束射程的1/2时,其深度剂量随 射野的变化较小;
放射线的泄漏;
通过均整虑过器使照射野内获得均匀的强度分布 再由透射型平行板电离室监测射线束的品质,包括输出剂
第七章-电子线照射剂量学2资料
电子束的剂量学特征
电子束易散射,浅表剂量高,具有一定的射程,达到最大剂量 点后剂量较快跌落,临床主要用来治疗表浅、偏心的肿瘤。 从皮肤至最大剂量点称为建成区,由于入射电子直接把能量传 递给组织,故剂量建成不明显,且表面剂量(皮下0.5cm处的 剂量)高,一般在70%以上,而高能X线表面剂量在50%以下; 最大剂量点至90%(95%)剂量深度处的区域由于剂量变化梯度 较小而设为治疗区,一般将靶区后缘深度置于90%(95%)剂量 深度处。
照射技术分类:
1.腔内治疗或管内治疗:先将不带放射源的施 源器或导管置放于人体自然体腔或管道内,固 定后再用放射源输送管将施源器或导管与放射 源贮源鑵连接,遥控操作后装机导入步进源进 行照射。 适用于宫颈、宫体、阴道、鼻咽、气管、支气 管、肝管、胆管、直肠、肛管等癌肿的治疗。 传统的腔内放疗需带源操作,防护性差,现已 弃之不用。
近距离放疗放射源选用原则:
1.半衰期长短 选用的放射源半衰期不能过短,
以避免储运过程中由于衰变而丧失使用价值。同时 又不能过长,因源活度(衰变率)与核素原子数呈正 比,与半衰期呈反比,当源活度确定后对半衰期较 长的核素要求有更多的原子数,源体积相应就大, 不适用于微细腔管或组织间照射。另外,在使用上 放射源可分为永久和暂时植入两种,前者为一次性 使用,不再取出,故不能使用长半衰期核素。 2.核素丰度(比活度) 丰度低的核素欲达既定的 活度,源尺寸必须要大。
X线污染区:在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轫致 辐射拖尾,其量一般为Dm量的1.0-5.0% , 是电子束从电子窗引出过程中与均整器、限光筒等 高原子序数材料相互作用发生康普顿散射引起的。 电子线的射程(Rp):沿入射方向从入射位置至完全 停止位置所经过的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射点:射野中心轴与人体 表面的交点,位于射线进入人体的那一点) 曲线最陡处作一切线与X线污染外推直线交点的深度 称为电子束的射程,临床上根据经验公式来获得: 射程(Rp)=(电子束能量)/ 2 Rq点:剂量跌落最陡点的切线与100%剂量水平线交 点的深度。
临床放射治疗剂量学(三 中肿模板) 放射治疗学基础
3)源皮距的影响
➢ 电子线照射基本上采用等距离照射,在限光筒与皮肤表面 的距离一般预留5cm左右,但临床上有时由于曲面的缘故 而不得不提高源皮距;
➢ 必须注意源皮距改变而引起的百分深度剂量的变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3)源皮距的影响
一、百分深度剂量
➢电子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直接电离室作用,其百 分深度剂量不遵从指数衰减方式,与光子线有明显 的差异;
➢放射治疗所用的电子线能量范围为4~22MeV,一般 在组织体内平均损失大约是2 MeV⋅cm2/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电子线的最大剂量深度没有随能量的改变而改变的特定趋势
➢取决于机器的设计和限光筒的使用情况。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3)X线污染区
➢直线加速器机头处、加速器窗和患者之间的空气,受辐照 的媒介物产生的轫致辐射形成了深度剂量曲线的尾部,即 所谓的X线污染区;
一、百分深度剂量
1.描述参数和区域 2.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1.描述参数和区域
➢ 表面剂量比同兆伏级光子束更高,然后在一特定深度处 形成剂量最大值(最大剂量深度Zmax);
➢ Zmax之外,剂量迅速下降至低水平,形成所谓的轫致辐 射尾部。
➢在电子线旋转照射中,尤其要注意X线污染区。
单野照射的X线污染区
电子线旋转照射的X线污染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4高能电子线剂量学
(3)源皮距对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为保持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限光筒底端到皮肤之 间的正常距离:5cm 当限光筒到皮肤之间的距离增加时,表面剂量降 低,最大剂量深度变深,剂量剃度变陡,X射线污染 略有增加,而且高能电子束较低能电子束变化显著。
二、电子束的等剂量分布
高能电子束等剂量分布的显 著特点为: 随深度的增加, 低值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 高值等剂量线向内侧收缩, 并随电子束能量而变化。
deff = d - Z(1- CET) 肺的CET值平均为0.5,并依赖于在肺组织中的深度。
4、电子线的补偿技术
电子线的补偿技术用于: 1)补偿人体不规则的外轮廓; 2)减弱电子线的穿透能力; 3)提高皮肤剂量。
电子线照射胸壁的剂量分布
• 临床常用的补偿材料有石蜡、聚苯乙烯和有机玻 璃,其密度分别为0.987g/cm3,1.026g/cm3和 1.11g/cm3。 • 石蜡易于成形,能紧密地敷贴于人体表面,避免 或减少补偿材料与皮肤间的空气间隙,常被用作 类似胸壁照射时的补偿材料。
7MeV和16MeV电子线两野衔接
9MeV电子线和6MVX射线相邻野共线
临床应用电子线时应注意:
一、照射时应尽量保持射野中心轴垂直于入射表面 ,并保持限光筒下端到皮肤的正确距离。 二、电子束的一些重要剂量学参数,应针对具体照 射条件进行实际测量 。
小结
1 电子线的射野剂量特点:射程短,剂量下降快,保护肿瘤后面的 正常组织,单野治疗表浅及偏位肿瘤。 2 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特性:四个区段: 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射线污染区 3 等剂量分布的特点为: 随深度的增加,低值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线向 内侧收缩。 4 电子线治疗的计划设计 (1) 能量的选择:E0 = 3 ×d后 + 2~3MeV (2) 照射野的选择:射野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1.18 倍,并在此基础上,射野再放0.5~1.0cm。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应用高能电子线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电子线的产生主要源于电子感应加速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发展,使得该项技术在临床得以普及应用。
现在高能加速器可以提供多种能量电子线照射。
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表面和深度小于5cm的表浅病变,也可用于肿瘤手术中放射治疗。
第一节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式电子线照射介质时,由于是带电粒子,很容易通过库仑力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主要方式有: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在电子引出窗以前,能谱较窄,近似可看作是单能。
电子线引出后,它的能谱随着射线束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空气等介质,到达体模表面和进入体模后逐渐展宽,如图6-1所示。
在不同位置电子线能量有很大差别。
在临床实践中,体模表面和体模中特定深度处的能量有实际意义。
确定电子线能量的方法有3种:核反应阈值法、电子射程法和切伦科夫辐射阈值法,以电子射程法最为快捷实用,但其精确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测量时所用的电离室的直径和照射野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要用很小直径的柱形空腔电离室,照射野的直径要大于电子线的实际射程。
一、最可几能量(most probable energy)体模表面最可几能量(E p)0指体模表面照射野内电子最大可几能量,即照射野内电子能量高斯分布峰值所对应的电子能量,它和电子射程R p直接对应:(E p)0=C1+C2+R p+C3·R p 2(式1)式中R p为电子射程(图6-2),定义为深度剂量曲线下降部分梯度最大点的切线,与韧致辐射部分外推延长线交点处的深度(cm)。
系数C1=0.22MeV, C2=1.98MeV·cm-1和C3=0.0025MeV·cm-1。
二、平均能量(mean energy)体模表面的平均能量E0,表示电子线穿射介质的能力,是确定体模中不同深度处电子线平均能量的重要参数,它与半峰值剂量深度R50(cm)的关系为:E0=C4·R50(式2)式中系数C4=2.33MeV·cm-1.R50可根据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得到,为了克服射野对R50的影响,测量时应采用15cm×15cm射野或更大。
4高能电子线剂量学
4、电子线的补偿技术
电子线的补偿技术用于: 1)补偿人体不规则的外轮廓; 2)减弱电子线的穿透能力; 3)提高皮肤剂量。
电子线照射胸壁的剂量分布
• 临床常用的补偿材料有石蜡、聚苯乙烯和有机玻 璃,其密度分别为0.987g/cm3,1.026g/cm3和 1.11g/cm3。
• 石蜡易于成形,能紧密地敷贴于人体表面,避免 或减少补偿材料与皮肤间的空气间隙,常被用作 类似胸壁照射时的补偿材料。
3、影响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 的因素:
(1)能量 (2)照射野 (3)源皮距
(1)能量对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 表面剂量增加, 高剂量坪区变宽, 剂量剃度减小, X射线污染增加, 临床剂量学优点逐渐消失。
能量由低 到高
(2)照射野对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一般条件下,当照射野的直径大于电子束射程的二分之一时 ,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增大而变化很小。
第三章 高能电子线剂量学
高能电子线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用于肿瘤 的放射治疗,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约有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 会用到高能电子线。
高能电子线的能量
加速器产生多档能量的高能电子线,一般为 4 MeV 、6 MeV 、9 MeV 、12 MeV 、 16 MeV 、20 MeV
或 5 MeV 、7 MeV、 10 MeV、 14 MeV、 16 MeV、 19 MeV、 22 MeV
2 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特性:四个区段: 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射线污染区
3 等剂量分布的特点为: 随深度的增加,低值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线向 内侧收缩。
4 电子线治疗的计划设计 (1) 能量的选择:E0 = 3 ×d后 + 2~3MeV (2) 照射野的选择:射野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1.18
肿瘤学课件 临床放射治疗剂量学(三)
射野影响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0
当照射野的直径大于射程的1/2时, 1.8x1.8 PDD随照射野增大而变化极微。
2.7x2.7
4.5x4.5 当照射野的半径大于射程Rp,PDD 7.3x7.3 不再随照射野增大而变化。
1.百分深度剂量
1)描述参数和区域
2)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描述参数和区域
➢ 表面剂量比同兆伏级光子束更高,然后在一特定深度 处形成剂量最大值(最大剂量深度Zmax);
➢ Zmax之外,剂量迅速下降至低水平,形成所谓的轫致 辐射尾部。
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
光子线百分深度剂量
在表浅肿瘤 的治疗上, 电子束同X 线相比具有 独特的临床 优势。
2)电子线射野之间的衔接
1)描述参数和区域
➢ 表面剂量和建成区 ➢ 最大剂量深度 ➢ X线污染区
表面剂量和建成区
➢ 电子线照射野的剂量建成区远小于同样标称电压的光子 线。 因为:在电子线射束入射到体模后,由于多次散射 而导致射束在模体中偏离最初的入射方向;
➢ 电子线的表面剂量(一般在75%到95%范围)远远高于光 子线的表面剂量(一般<30%)。
外照射电子线剂量学简介
1. 百分深度剂量 2. 离轴比曲线 3. 等剂量分布 4. 电子线的临床应用
1.百分深度剂量
➢ 电子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直接电离室作用, 其百分深度剂量与光子线有明显的差异,不遵 从指数衰减方式。
➢ 放射治疗所用的电子线能量范围为4~22MeV, 一般在组织体内平均损失大约是2 MeV⋅cm2/g。
7.8第七章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2分析
近距离放疗放射源选用原则:
1.半衰期长短 选用的放射源半衰期不能过短,
以避免储运过程中由于衰变而丧失使用价值。同时 又不能过长,因源活度(衰变率)与核素原子数呈正 比,与半衰期呈反比,当源活度确定后对半衰期较 长的核素要求有更多的原子数,源体积相应就大, 不适用于微细腔管或组织间照射。另外,在使用上 放射源可分为永久和暂时植入两种,前者为一次性 使用,不再取出,故不能使用长半衰期核素。 2.核素丰度(比活度) 丰度低的核素欲达既定的 活度,源尺寸必须要大。
第七章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
电子线的剂量学特点
复习:X线模式
电子枪为加速器提供被加速的电子和微波源产生的微波功 率同时馈入 加速管 内,通过微波电子场的 电子聚束 过程,
获得能量。 电子的能量增加相对的质量也增加,这时加速电子径偏转 出射与高原子序数物质如钨制成的 靶 相互作用,韧致辐射 产生X射线。 通过 初级准直器 对射出的 X 射线准直,也用于防止及减少 放射线的泄漏; 通过均整虑过器使照射野内获得均匀的强度分布 再由透射型平行板电离室监测射线束的品质,包括输出剂 量率,积分剂量以及照射野的对称性; 由次级准直器的每对铅门以中心轴对称同步相对或独立运 动,亦可用多叶准直器替代次级准直器(见图)
剂量建成区:在表面至最大剂量点深度Dmax处 高剂量坪区:在Dmax后形成; 剂量跌落区: 90%(95%)剂量深度以后剂量曲线 快速跌落;使用剂量梯度(G)来描述剂量跌落的 程度:G= Rp/(Rp-Rq),该值约在2-2.5之间。 能量不一样,其跌落区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这是 临床选择电子线能量的依据之一.
高能光子的剂量学特点
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旁向散射小、骨与软组织有相似的 剂量吸收以及等剂量曲线平坦等优势。 后图为典型的光子束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由最大剂量点将曲 线分成剂量建成区和指数衰减区。 剂量建成区是指从表面至最大剂量点的区域,此区域内剂量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剂量建成区剂量变化梯度大,一 般将肿瘤区放在最大剂量点之后。 随着能量的增加,最大剂量点的深度增加,皮肤剂量下降, 在肿瘤区域内剂量曲线较为平坦,但肿瘤后的正常组织受量 稍有增加。照射野由小变大时,散射线剂量的贡献增加,到 达一定程度后趋于饱和,低能光子变化较大而对于高能光子 则变化相对较小。
临床电子线剂量学
电子束反向散射的强弱用电子束反向散射因子EBF 来表示,定义为组织-遮挡界面处的剂量与均匀 组织中同一位置剂量之比。
反向散射因子随遮挡材料的 有效原子序数的变化
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内挡铅 产生的反向散射电子在聚 苯乙烯中的衰减曲线。
反向散射因子随遮 挡介质的有效原子 序数的增高而增 大,随界面处电子 平均能量的增加而 减少。因此,临床 上为了减弱这一效 应的影响,做内遮 挡时,在挡铅与组 织之间加入一定厚 度的低原子序数的 材料。此材料本身 产生的反向散射 低,同时可以吸收 挡铅所产生的反向 散射。
电子束的源点和有效源皮距概念
加速器产生的电 子束源的位置,不同 于X射线以靶位置来表 示,也不能用散射箔 或出射窗口位置来代 替,它没有一个实在 的放射源。因此用虚 源来表示这个位置。 几何学上用反方向投 影获得具体的位置。
电子束的源点和有效源皮距概念
电子束有效源皮距f用来校正 电子束限光筒于患者皮肤之间 空气间隙的改变对输出剂量的 影响。 测量方法:将电离室放在模体 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深 度处,测出不同空气间隙g ( 0 ~ 20cm ) 下 的 电 离 室 读 数,用公式求出f。有效源皮 距随能量和射野大小变化。
I0 g = +1 Ig f + dm
电子束的源点和有效源皮距概念
有效源皮距随能量和射野大小变化
X线污染
X射线污染是由于电子束与散射箔系 统、监测电离室、X射线准直器和电子限光 筒装置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 般 , 6 ~ 12MeV , 污 染 小 于 2 % ; 12 ~ 20MeV,小于5%。 常规电子束照射时,可以忽略X线污 染,在电子线全身照射时,应测量X线污 染。
电子线的均匀性
垂直于电子束射野中心轴平面的剂量分 布用射野的平坦度、均匀性和半影来描述。
《电子束剂量学》
Reporting dose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A single electron beam
➢ Reference condition ➢ Small and irregularly shaped beams ➢ Extended SSD – air gaps ➢ Oblique beam incidence ➢ Heterogeneities ➢ Bolus
❖ 确定有效源皮距的方法是将电离室放置于水模体中射野中
心轴dm处,将限光筒末端至水模表面的空气间隙g调至不
同大小,分别测量输出量
2
I0 Ig
f
dm f dm
g
I0 1 g 1 Ig f dm
精选课件
有效源皮距与能量和射野面积的关系
精选课件
斜入射对PDD的影响
❖ 斜入射增加dm的侧向散射 ,使dm向表面移动 ,电子束穿透能力减弱
精选课件
不规则射野
用足够厚的低熔点铅制成挡块形成所需要 的射野形状,使射线束透过率降至<=5%
电子束能量 (MeV)
LML厚度
6
2.3
9
4.4
12
8.5
16
18.0
20
精选课件
25.0
不规则射野
用足够厚的低熔点铅制成挡块形成所需要的射野形状
精选课件
挡块对剂量参数的影响
❖ 射野输出剂量随挡铅射野的减小而增加。低能时增 加大约1% ,高能时增加大约6%。
➢ The point should be selected where the dose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 The point should be selected in a region where there is no steep dose gradient
9 电子束射野剂量学
有效源皮距(f)
I0 f + dm + g = f +d Ig m
I0 g = +1 Ig f + dm
2
将电离室放置于水 模体中射野中心轴 上最大剂量点深度 dm. I0限光筒接触水面, 电离室读数 Ig 不同间隙g下测 量的电离室读数
1 f = dm 直线斜率
高能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
挡铅对剂量率的影响
使用低熔点铅形成电子束不规则野形状会影响剂 量率,影响程度与不规则野形状大小、电子束能 量和测量深度有关。
固定光筒中剂量率随射野面积变化的情况
1.04 1.02 1 0.98 0.96 0.94 0.92 0.9 0.88 0 5 10 15 6MeV 10MeV 15Mev
MLCi 直线加速器 14×14 光筒
Department of Physics Wuhan University
高能电子束射野剂量学
Xiong Rui
高能电子束剂量学特点
具有有限的射程,可以有效地避免对 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
皮肤剂量相对较高 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浸 润的淋巴结
─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1.电子束的产生原理 1.电子束的产生原理 2. 电子束的剂量学特性 3 .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 .电子束射线质的确定 4.电子束的临床应用 4.电子束的临床应用
cm
mm
─ 电子束特性及应用 ─
照射野
12MeV MLCi 12 MeV 电子束 PDD
1.2 1 0.8 0.6 0.4 0.2 0 0 50 100 150
6 10 14 20 25
源皮距对PDD的影响
当限光筒到表面距离增加时,表面剂量降低, 最大剂量深度变深,剂量梯度变陡,X射线污染 略有增加。 主要原因: 电子束有效源皮距的影响和电子束的散射特性
放射治疗电子线处方剂量计算系统的研究
放射治疗电子线处方剂量计算系统的研究杨秋权;庄梅生;王继宇;潘素明;陈曙光;刘孝景【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0(025)003【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处方剂量计算,特别是电子线不规则野处方剂量的计算方法,建立其计算模型,并设计其程序.方法通过理论建立射野大小与输出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将程序计算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程序处方剂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X线<±1%,电子线<±2.5%,两者符合剂量计算误差<±2.5%的要求.结论实野长宽法可用于电子线处方剂量的计算;本处方剂最计算系统可用于放射治疗各治疗机常规外照射的物理剂量计算.【总页数】3页(P126-128)【作者】杨秋权;庄梅生;王继宇;潘素明;陈曙光;刘孝景【作者单位】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东,揭阳,5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1.1;R815【相关文献】1.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二)——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 [J], 张绍刚2.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参数测量与分析 [J], 翁邓胡;徐海荣3.放射治疗照射剂量计算系统 [J], 王建华;陈斌;王洵;董姣娣4.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肺前缘的剂量分布 [J], 丛也彤;亓波;王兆平5.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X射线同步推量与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比较 [J], 刘小龙;杨波;庞皓文;何丽佳;杨红茹;孙小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电子线照射剂量学高能电子线在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表浅肿瘤(深度小于5cm)的治疗,其射野设计的简明和剂量分布的优越使之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高能电子线因其剂量特性而能避免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这是电子线优于高能X 线的地方,也是电子线最重要的剂量学特点。
据统计,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10~1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应用高能电子线,主要用于治疗表浅或偏心的肿瘤和浸润的淋巴结。
高能电子线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开始由电子感应加速器产生,后来发展为由直线加速器产生。
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除提供两档高能X 线外,通常还提供能量范围在4~25 MeV 之间的数档高能电子线。
第一节 电子线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类似于X 线,对电子线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深度剂量分布,和高能X 线的区别以及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是在临床使用之前必须掌握的。
一、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的基本特点高能电子线的中心轴深度剂量定义与高能X 线相同,归一化后称为百分深度剂量,用PDD 表示,形状显然有别于高能X 线,见图7-1,图中照射野大小均为10cm ×10cm ,SSD 为100cm 。
与高能X 线相比,高能电子线具有更高的表面剂量,一般都在75%~80%以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很快在最大剂量深度max d 达到最大剂量点(表面至max d 段称为剂量建成区);在max d 后形成高剂量坪区;然后剂量迅速跌落(剂量跌落区);最后在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X 线污染区)。
这些剂量学特性使得高能电子线在治疗表浅的肿瘤或浸润的淋巴结时,具有高能X 线无可比拟的优势。
图7-1 高能电子线与高能X 线深度剂量曲线的比较高能电子线还有其它的一些特点:1、从加速器偏转磁铁出来的电子线可以被认为是单一能量的,在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X 射线准直器和电子线限光筒等装置时,与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一方面展宽了电子线的能量谱,另一方面产生了X 射线污染,在深度剂量曲线后部形成一条长长的低剂量韧致辐射“拖尾”;2、在电子线进入水模体的入射表面,定义表面平均能量0E ,数值小于偏转磁铁出来的电子线能量值;3、与高能X 线不同,电子线能量在水模体中随着深度增加越来越小;4、一般电子线的深度剂量曲线测量采用与高能X 线一致的标准源皮距概念,而事实上,电子线并非是由加速器治疗头中的一个实在的放射源辐射产生的,而是加速管中的一窄束电子线,经偏转磁铁穿过出射窗、散射箔、监测电离室及限束系统等扩展成一宽束电子线,似乎从某一位置(或点)发射出来,此位置(或点)称为电子线的“虚源”位置,依赖于电子线能量和电子线限光筒大小。
二、有效源皮距及平方反比定律高能X 线在加速器X 线靶有一个确定的焦点作为源位置,电子线则不一样,表现在射线似乎从空间中某一位置(或点)发射出来,称为“虚源”点,此“虚源”点既不在出射窗,也不在散射箔上。
对于不同的电子线能量和不同的限光筒大小,这个点都不一致,在一些需要延长限光筒到患者皮肤表面的治疗中,需要确定这个“虚源”点位置,以便算出电子线的有效源皮距eff SSD ,从而运用平方反比定律计算非标准状态下的电子线的PDD 值。
有效源皮距定义为“虚源”点到标准源皮距中心点(通常指加速器的等中心点)的距离,比标准源皮距小。
确定eff SSD 的方法很多,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变化电子线限光筒到水模体表面的距离(0~20cm),测量电子线在水模体中输出量的变化。
具体做法是,将电离室放置于水模体中射野中心轴最大剂量点max d 位置。
首先使电子线限光筒在标准状态下,读取一定跳数值的电离室读数I 0,然后不断降低治疗床,改变限光筒与水表面之间的空气间隙,直到 20cm ,得到相同跳数值不同降床高度g 的一组数据I g ,根据电子线的输出剂量率随源皮距的变化遵循平方反比定律,有:2m ax m ax 0⎪⎪⎭⎫ ⎝⎛+++=d SSD g d SSD I I eff eff g (7-1)或 1max0++=d SSD g I I eff g (7-2) 从(6-2)式可知,以g I I 0与g 成线性关系,斜率k 为m ax 1d SSD eff +,故有效源皮距eff SSD 为:m ax 1d k SSD eff -= (7-3)应用平方反比定律计算非标准状态下电子线的PDD 与高能X 线基本相同,只是将有效源皮距eff SSD 替代标准源皮距。
一些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按平方反比定律校正仅在较大射野条件下成立;对较小的射野,平方反比定律校正会低于输出剂量的实际变化。
这是因为对于较低能量的电子线,在较小射野条件下,输出剂量会由于电子线本身在空气和水模体中缺少侧向散射平衡,变化较大,而平方反比定律校正时无法给予充分考虑。
三、影响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因素影响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四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能量、射野大小、源皮距以及斜入射。
㈠、能量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分布随能量的改变有很大变化,如图7-2所示。
随着电子线能量的增加,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分布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剂量s D 增加, 4 MeV 电子线的s D 约为75%,20~25 MeV 电子线在90%以上,而高能X 线的表面剂量s D 随能量增加而降低,一般较高能量低于30%;2、一般来说,电子线的剂量最大深度max d 在较高能量时并不一定随能量增加而变大,这一点与高能X 线不同;3、高剂量坪区变宽;4、剂量跌落梯度越来越缓慢;5、X 线污染增加。
图7-2能量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高能电子线的剂量学特性,通常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提供数档高能电子线,能量范围在4~25 MeV 之间,更高的能量由于表面剂量增加、高剂量坪区变宽、剂量跌落梯度减小以及X 线污染增加等因素而逐渐丧失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优势。
㈡、射野大小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当射野较小时,相当数量的电子被散射出照射野,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而当射野增大时,较浅深度中心轴上电子的散射损失被射野边缘的散射电子补偿并逐渐达到平衡,百分深度剂量将不再随射野的增加而变化,一般来说,当射野的直径大于电子线射程的二分之一时,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增大而变化很小。
对于低能电子线,因射程较小,射野大小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亦较小;对较高能量,因射程较大,在使用小尺寸射野时,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大小的变化就较为显著。
图7-3显示了不同能量电子线的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大小的变化情况。
图7-3射野大小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㈢、源皮距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为保持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点,加速器厂家设计电子线限光筒紧贴患者皮肤表面或仅留有5cm 左右的间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照射部位体表的弯曲,或使用大照射野,都会改变限光筒到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造成源皮距的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百分深度剂量及剂量分布,而且高能电子线较低电子线变化更为显著。
图7-4显示对于不同能量电子线,源皮距的变化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几种主要参数的影响。
当限光筒到皮肤表面的距离增加时,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表面剂量s D 降低;2、剂量最大深度max d 变深;3、剂量梯度变陡;4、X 线污染稍有增加。
一般来说,如果源皮距变化不是很大,剂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有效源皮距的概念来获得;若源皮距变化很大,如电子线全身照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测量出百分深度剂量相关参数的变化。
图7-4源皮距对百分深度剂量参数的影响㈣、斜入射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治疗部位皮肤表面弯曲,或受摆位条件限制,致使电子线限光筒的端面不能很好地平行或接触皮肤表面,就会引起空气间隙,形成电子线的斜入射,当斜入射的角度α超过20°,电子线的PDD分布曲线就会产生显著的改变。
图7-5显示了不同的斜入射角度对电子线PDD分布曲线的影响。
对于较大的空气间隙,应利用电子线有效源皮距概念对剂量分布进行平方反比定律修正,并考虑斜入射对电子线侧向散射的影响。
图7-5斜入射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d逐渐从图7-5可以看出,随着斜入射角α的增大,表面剂量增加,最大剂量点深度maxd点处输出剂量增高。
对于斜入射角α较小的情况(小于向水模体表面前移,同时在max30°),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当α超过60°后,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完全变了样,电子线的剂量学特性已完全丧失。
四、电子线的输出因子影响电子线的输出剂量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准直器打开的尺寸。
对于高能X线,射野输出剂量率随射野的增大而呈单调增加。
电子线由于其本身的物理特点,如具有一定的射程、易于散射等,加上限束系统的影响,使得电子线输出剂量率随射野变化的规律变得复杂。
对每一个电子线限光筒,准直器打开的尺寸都取一个相应的数值(比限光筒尺寸大)。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因限光筒而引起的散射,使得输出剂量率能够稳定。
如果改变了准直器尺寸的设定,即使电子线限光筒不变,电子线的输出剂量率也会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低能电子线。
图7-6准直器的尺寸对电子线的输出因子的影响d处图7-6显示了对一10cm⨯10cm电子线限光筒,改变了准直器的尺寸,最大剂量点max的输出剂量随之而改变。
对4 MeV电子线的输出剂量率的变化甚至有近一倍之多。
准直器尺寸大小的设定,不仅影响电子线射野的平坦度和对称性,同时也会影响其治疗输出剂量率。
在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中,电子线治疗模式下,均采用X射线治疗准直器射野跟随系统,即随电子限光筒的插入,自动选定相应的X射线治疗准直器的开口大小,以获得最好的电子线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并使输出剂量率的变化甚小。
典型的限光筒尺寸为:6cm×6cm、10cm×10cm、14cm×14cm、20cm×20cm和25cm×25cm。
d处的剂量率与10cm 电子线的输出因子定义为电子线的不同限光筒条件下的最大剂量点max×10cm限光筒条件下的比值。
图7-7给出Philips SL25与Varian Clinac 2100加速器的输出因子,电子线能量6 MeV和20 MeV,限光筒的几何尺寸在4cm⨯4cm~20cm⨯20cm之间。
可以看出,电子线输出剂量的变化不仅幅度要大于X射线输出量的变化,同时变化也不像高能X线那样呈明显的规律性。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对本单位加速器配置的每个电子线限光筒进行实际测量。
图7-7电子线输出因子随限光筒大小的变化在对患者做电子线照射时,大多数情况选定的限光筒形成的标准照射野不能充分地保护正常组织,因此常常在限光筒的底端插入由低熔点铅制成的有一定厚度的挡扳,中有开口形成不规则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