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 ppt 第一章 军事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战争其他保障
古代军事思想家重视战争物资储备和后方补给。《孙子兵法》 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积委则亡”,“取 用于国,因粮于敌。” 地形。《孙子兵法》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 天知敌,胜乃不穷”。 用间。《孙子兵法》指出:“三军之事,莫亲于间”。“先 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知Baidu Nhomakorabea之情也。”又说:“无所不用间也。” 还有有关阵法、守城、攻城、乡导、行军、安营、警戒等方 面的论述。
我国古代军事家特别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地 位和作用。《孙子兵法》指出:“知兵之将, 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并提出了选 拔将帅的五方面标准:“将者,智、信、仁、 勇严也。”
4、治军
古代关于治军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严明军纪 和加强训练两个方面。一是把严明军纪作为 治军的重要原则。魏武侯曾问吴起:“兵何 以为胜?”吴起回答:“以治为胜”。二是 把加强军队训练,作为治军的一个重要方面。 《吴子兵法》指出:“夫人常死其所不能, 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诫为先。”
(4)注重人事,反对“取于鬼神”、“象于 事”、“验于度”; (5)注重以”智”使“力”和趋利避害; (6)注重从总体上联系多方面地观察战争,提 出了虚实、奇正等一系列反映军事理论认识 对象的性质、范围和内容的范畴、 (7) 对军事领域内的诸矛盾关系、军事与政治、 军事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也十分深入。
(3)战争与主观指导
我国古代军事家不但清楚认识到主观指导的 重要性,而且还分为战前和战中的指导。关 于战前的主观指导,《孙子兵法》指出: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关于战中的主观指导,《孙子兵法》指出: “因利而制权”。“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3、将帅修养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 他出身于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 人。具体的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孔子同时 期,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
(二)《孙子兵法》流传与影响
1、《孙子兵法》一书,版本繁多,流传甚广。其 中,刊刻最广的是《武经七书》本,其次为《十一 家注孙子》本。《孙子兵法》早在唐代,即公元 778年传入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等国。 1772年,法文版《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开始了 《孙子兵法》一书在西方的传播。随后又相继传到 俄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到现在,《孙子 兵法》一书以近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2)二是国防建设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体现了因地形,“用 险制塞”、“限胡马之足” 以墙制骑、安边 设防的思想。 (3)三是作战指导思想有新的发展。 《卫公兵法》提出速决和持久不可偏废的观 点等。
4、系统完善时期
公元10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历经辽、宋、 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明、清(前 期)几个朝代。北宋时期,是古代兵书体系 成熟时期。宋元丰三年四月神宗辖诏校订 《孙子》、《吴子》、《司马法》、《六 韬》、《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和《李 卫公问对》,命名为《武经七书》,并雕版 刊行。这时《武经总要》、《武备志》为代 表的一些大型军事类书相继问世,明确区分 军事门类,系统整理军事资料。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争 中,手不释卷地批阅《孙子兵法》。德皇威 廉二世在一战失败后,读到《孙子兵法》的 “火攻篇”中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 可以愠而致战”时,叹惜自己在20年前没能 看到这本书。
(三)《孙子兵法》13篇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共13篇,6000余字。各篇虽自 成一体,却又前后贯通,脉络一贯;从“计 篇”到“用间篇”,篇次有序,立论有体, 从而构建了《孙子兵法》结构体系的基本框 架,形成了自己论述军事问题的突出特点。
(3)、战争的作用
《尉缭子》指出:“故兵者,所以诛暴乱, 禁不义也。”《司马法》提出以战止战的思 想。指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 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 也。”
2、战争与政治、经济、主观指导的 关系
(1)战争与政治 《司马法》指出:“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 意则权,权出于战争,不出于中人。《孙子 兵法》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 能为胜败之政”。《尉缭子》指出:“兵者, 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
这时期的军事思想是:
(1)一是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 (2)二是练兵、练战思想日益深化、系统。 随着武学、武举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对将领 的培养教育制度化、系统化。 (3)三是战略思想更加丰富、系统。 如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远程迂回,突然奔袭, 中间突破以及假道南宋的灭金方略。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2、形成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春秋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 这时期一大批兵书诞生,以《孙子兵法》为 代表,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初步确 立。
这时期的军事思想是:
(1)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 (2)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军理论,提出了一系 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奠定了古代军事哲 学思想的基础。 如《孙子兵法》反对战争的不可知论,认为 战争可先知、先算、先胜,提出了“知彼知 己,百战不殆”的观点。
三、军事思想的本质内涵
1、军事思想的真谛和最高境界是避
免战争。 2、军事思想的真谛和最高境界还在 于遏制战争。
3、军事思想的作用也在于使战争成
为真正的政治手段。 4、军事思想的作用在于实现战争的 理性化。
第二节 军事思想发展史
一、古代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简介 三、我国近代军事思想
这时期军事思想主要是: (1)对战争的看法,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 保民; (2)在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 (3)在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 想,战争实践中也注意到以谋取胜; (5)在作战指挥上,也注意到前锋和主力、 车兵和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 这时期的战争样式简单,规模小,持续时间 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尚未形成系统理论。
第一章
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论
一、军事思想的内涵 二、军事思想的作用 三、军事思想的本质
一、军事思想的内涵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
根据《军事大百科全书》定义:军事思
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 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 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概念分析: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军事活动客观规 律的认识 2.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军事斗争活动实 践经验的总结 3. 军事思想是人们在军事活动中的指 导思想
(2)、战争与经济
《孙子兵法》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孙子 兵法》中指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 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战国时期的管仲也指出: “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由 于战争对经济依赖较强,所以,《孙子兵法》中指出:“非 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和“因粮于敌”, “务食于敌”的补给原则,还提出了速战速决的战争指导原 则:“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
3、充实提高
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 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 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经 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是中国古代军 事思想的充实提高时期。
这时的军事思想的主要是:
在继承先秦传统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 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1)一是高度重视战略谋划。 在几次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一些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表现出高超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能 力。例如:楚汉战争中,汉对经营基地、收 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盟国以及正面坚持、 敌后袭扰、两翼牵制等战略运用甚为成功。
(4)先发制人
(5)集中兵力
(6)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指出:“功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 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 河。”
(7)奇正互变
(8)速战速决
历代军事家都十分强调速胜。《孙子兵法》 指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久 暴师则国用不足”,“久则钝兵挫锐”, “故兵贵胜,不贵久。”
(四) 军事思想的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 2、强烈的时代性
3、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作用
1、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军事思想,才
能正确地认识战争的本质,从而能够指 导国家或政治集团正确制定国家大计, 确立国家和军队的战略。
2、只有树立正确的军事思想,才能制
定正确的国防战略使国家经济的发展与 国防力量的增强结合起来,加强国防力 量的建设,才能遏制战争,充分保卫国 家的安全。 3、人们只有坚持正确的军事思想来指 导自己的军事活动,才有可能在战争这 种残酷激烈的对抗斗争中夺取胜利。
1、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
(1)、战争的起因。 《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 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该书虽 未能揭示战争的本质,但对我国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初期战争起因的归纳、论述是非常 精辟的。
(2)、战争性质
《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 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这时虽 然没有明显的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但已经明确指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 逆兵的界线。
1.
(二)军事思想的内容
分成两个层次: 1、军事哲学 主要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军事实践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 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等。
(三) 军事思想的分类
1、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古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2、按阶级分:分为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 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军事思想; 3、按国家分: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 思想。
2、《孙子兵法》的影响
(1)《孙子兵法》在中国的影响。它一问世, 就受到我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高度重视 与推崇。先秦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境内 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三国时期 著名军事家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 孙子所著深矣”。
(2)《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影响
《孙子兵法》对日本军事思想的影响最为深 远,被推崇为“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一度 成为日本军事思想的主体结构。一战时,日 本海军把《孙子兵法》配发到驱逐舰一级。 1941年12月7日,日军就以“出其不意”的 原则偷袭珍珠港。二战后,日本研究应用 《孙子兵法》领域不断扩宽,已经广泛涉及 军事、商业、体育等多种领域。
5、战略战术
(1)全胜战略。
《孙子兵法》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 攻城”;“以全争胜”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 略。
(2)常备不懈。
古人教重视备战工作。《吴子兵法》指出:“夫安 国之道,先戒为宝”。《司马法》指出:“天下虽 安,忘战必危”。
(3)力争主动
《孙子兵法》指出:“致人而不至于人。” 《尉缭子》指出:“故兵贵先,胜于此,则 胜彼矣。” 《白毫子》指出:“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 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必坚。”《孙子 兵法》指出:“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 分为十,是以十功其也。
四、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一、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约在夏、商、西周时期。这时有师、旅、卒、两、伍的编制, 青铜兵器广泛使用,著名的战争有甘之战、鸣条之战,牧野 之战等。战法主要是步战与车站结合。在甲骨文、金文和 《尚书》等古代史料及大约在西周时期出现的《军志》、 《军政》等书中对这时的军事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