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CLIL六步教学法
语文(心得)之关于“六步教学法”的思考
![语文(心得)之关于“六步教学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60beb3765ce0508763213f7.png)
语文论文之关于“六步教学法”的思考一、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要把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转变那种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教师不要担负着整个课堂的“主角”,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才是学习知识的载体。
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兴趣,让他自己想学,自己动手、动脑去做。
就像有句话讲的: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果实才香甜。
那么一样,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到的知识,才能够扎根在他的头脑中,才会形成牢固的意识。
而以往那种填压式的教学,只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
不仅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
学生有一种被强迫、无可奈何的感觉,对知识的接收是十分被动、甚至于是十分厌恶的。
教师也往往认为学生难教,无从下手。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下瓦水学校的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恰好是《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育理念的诠释,她们在课堂上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并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课前所设计的运行目标,老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却是圆满的、成功的,她们做到了“放而不纵,离而不散”。
学生在一种十分融洽、相互合作的浓厚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教师也达到了自己课前预先设计的教学预期目标,真正地做到了先“传道”,再“授业”,最后“解惑”这一古老的天职。
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例如,在肖夏欣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帮助的效果就很好,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在小黑板上写下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地去钻研课文,学生是不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其他的学生也不能够解答出来。
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问题都说出来,写出来,小组间共同来探究、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既能够让优差生之间的距离缩小,特别是差生也能够体会到自己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浅议六步英语教学法
![浅议六步英语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aa1fcb6c85ec3a86c2c567.png)
浅议六步英语教学法摘要:英语教学法的改革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因素。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认真研究各种英语教法及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传统英语教学法中的不足,不断探索符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特色的英语教学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六步教学读写结合前言:很多时候,老师都会问很多小学生,学习英语感觉怎么样吗?几乎有一半学生忍不住沉重地叹息一声:“我太难了。
”这个说明了老师只有掌握正确的英语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更容易学进去。
一、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讲授的重点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现在,我谈一下我对英语教学的一点浅显认识:英语六步教学法,听----读----说----写----演----评。
1、听英语教学首先着眼于听,无论是对单词、对话、还是课文,我们首先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感受纯正的英语,激起学习的兴趣。
不过,我们要事先设计好听力问题,问题不易多,也不能难,最好能听一到二遍就可解决.在听的时候,最好不让学生看书,否则,就达不到听力效果。
?如果时间充足,在课前也可让学生听听英语歌曲或故事,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听力技能。
2、读读是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大量的英语知识都是靠读获得的。
在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单词要读准,读准语气;二是读通,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所读的内容。
读的方式,根据所学内容,可多种,自读,齐读,竟读,分角色阅读。
教师一定要做及时,具体的指导。
通过这两个环节,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输入过程。
3、说说的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自主说话,可采用Duty Report,小组讨论,情景对话,Guessing Games等活动,不断给学生提供多说的机会。
至于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有错必纠,而是多表扬,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避免出现“哑吧”英语。
六步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
![六步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0d5a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2.png)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六步教学法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这种教学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六步教学法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六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六步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六步教学法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 引入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发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3. 研究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等活动,验证假设,解决问题。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6. 应用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二、培训过程中的收获1. 教学理念的更新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六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使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的改进六步教学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4. 教学资源的整合培训期间,我了解到如何利用网络、图书、实验设备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中的体会1. 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实践过程中,我努力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理论基础
![“六步教学法”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5d19ce74afe04a1b071deac.png)
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步教学法”理论基础2012年教育局提出今年是教学改革推进年。
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依靠科学,有效地推广“六步教学法”。
什么是“六步教学法”呢?方法是:“六步教学法”包括:“明确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探究交流”“展示释疑”、“以学定教”、“训练提升”。
运用这种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在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习。
一、坚信“六步教学法”是高效的教学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检验一种教学法的优劣,其标准也就是看它的应用价值,效果好才是好的方法。
北社中学的实践证明:“六步教学法”教学法是高质量、轻负担的法宝。
只要坚持推广并灵活运用“六步教学法”,就能解放“学习力”,既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生存靠什么?靠质量。
要想取得高质量,就必须大胆创新。
我们坚信:只要运用“六步教学法”教学法就一定能够快速提高质量,走出困境”。
为什么运用这个教学法能够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呢?原因主要有这样五个:1、运用这种教学法,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增强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像考试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
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地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静悄悄地看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紧张地动脑,学习),学习效率就特别高。
如果从上课至下课满堂问,你发言,他评价,热热闹闹,其实学生不动脑,轻轻松松,学习效果就不理想。
2、运用这种教学法,能够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读书后,进行检测,检测就暴露出了问题,再通过教师后讲(学生更正、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精讲),能当堂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
就必然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果,课上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CLIL教学法
![CLIL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eac03225c52cc58bd6bef6.png)
Distinguishing the dimensions allows us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why CLIL is implemented in diverse European contexts.
The 2001 survey report was a first step towards describing CLIL types which follows the work on situational and operational variabl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reported by Mackay(1970) and Spolsky, Green and Read(1974)
The dimensions reported do not denote specific types of CLIL. They concern the goals underpinning CLIL models.
1. The culture dimension A. building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B.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 … 2. The environment dimension A. preparing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B. enhancing school profile … 3. The language dimension A. improving overall target language competence B. Deepening awareness of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 4.The content dimension A.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to study content throug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 preparing for future studies and/or working life … 5. The learning dimension A. complementing individual learning strategies B. increasing learner motivation … (Marsh, Maljers and Haritiala, 2001, p.16)
我谈“六步教学法”
![我谈“六步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2544dd33687e21ae45a900.png)
我谈“六步教学法”在新科改的影响下,我校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我认为这一举措很好,既适应了新形势,又为老师们指明了教研的方向,也为老师们适应新课改提出了新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年来,多少人都在为之而不断地思考,都在为之而不断地探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
不过,千说万说,我以为主要还是应该着眼与下列几个方面:一、“六步教学法”应该着眼于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新课改也好,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好,学生都应该是处在主体的地位。
过去,就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制约下,学生的思维围着老师转,甚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结论都必须想方设法向老师所期待的结论靠拢。
因此在教师的意识中,能够准确回答出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记住老师教给的现成结论的学生被视为好学生,导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发展。
而“六步教学法”的提出,绝对应该是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否则,“六步教学法”的提出与实施就显得没有半点意义了。
二、教学过程中应该定位好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六步教学法”组成部分来看,师生是处于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之中。
这个设计不错,但我认为,关键是我们的师生能不能做到互动,老师们能不能驾驭好课堂。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避免了教师唱主角,正是由于老师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展示自我才能的自由环境,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进行方法的引导,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六步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应该要求老师必须掌握学情、吃透教材,具有机智应变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已的业务素养,否则是无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
论CLIL六步教学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CLIL六步教学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d99881b307e87100f696b9.png)
种弊端,迫切的需要一种高效的外语教学模式来推进目前的双语教学。
在这样的境况下,CLIL 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欧盟语言白皮书的规定①欧盟委员会的关于“Teaching and Learning(教授和学习)”的白皮书中明确指出:“精通三种社会语言”是欧洲语言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鉴于目前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双语或者是多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早在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初,欧盟委员会就通过一些基金的项目在大学里调查了语言教师的培训以及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
调查发现:那些“基于内容的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语言支持的科目学习法(Language supported subject learning)”、“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以及“双语或多语教育(bilingual/plurilingual education)”的语言教学法都是语言学习和另外一门科目的学习相结合的。
所以CLIL 的教学模式就在1994 年被提了出来,UNICOM 在1996 年被正是确立。
这样,CLIL 在欧洲就被作为一种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方法推广开来。
(二)概念界定术语“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首先是1994 年在欧洲被提出的,是为了描绘并制定出好的实践方案以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学校环境下教授学习一种额外语言的目标。
①但是目前对于CLIL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同的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的:马什(Marsh,D.)认为CLIL 是一个增加了一种额外语言的“双焦点”的伞状术语,这种额外的语言不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第一语言,而是被作为教授与学习一门非语言课目的媒介; ①科伊尔(Coyle,D.)认为CLIL 是一个包含课目和语言的双重焦点的、可以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多样化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且“课目学习和和语言学习”是不分主次,同等重要的;①还有一些学者把CLIL 看做一个通用的术语,是用来描述所①Steve Dar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A European Overview [J] Online Paper.2006①Coyle D, Hood P, Marsh D.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3①David Lasagabaster &Juan Manuel Sierra. Immersion and CLIL in English:more differences than similareties[J].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Journal 2010:10 :64/4①Coyle D. ‘CLIL --- a pedagogical approach from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in N.Van Deusen-Scholl andN.H.Hornberger(eds),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2nd Edition,Volume 4: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97-111.©2008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跨学科的方法)为起点是有很大不同的。
“课堂教学六步法”小论
![“课堂教学六步法”小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d5a5cea1c7aa00b52acba9.png)
“课堂教学六步法”小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精心设计、饮誉全国“课堂教学六步法”: 1.定向;2.自学;3.讨论;4.答疑;5.自测;6.自结。
这六步,我认为只能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但并不意味着这六步在每堂课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课文本身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难易程度,有的步骤可少用甚或不用。
如浅近的若能“自学”解决,“讨论”就可不用,“答疑”也可少用。
“自测”效果很好,“自结”便可省略。
六步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第一,每堂课通过定向,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效率。
第二,突出自学,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自学遇到疑难,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讨论解决,把个体的学习与集体的切磋统一起来,就能产生相互学习、相得益彰的效应,第三,自测、自结,使学生当堂能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并在总结中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实践。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角度看,这显示着:第一,把某些教学工作下放给学生,体现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民主化;第二,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第三。
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可以看出,魏书生其实是将管理扩充为教学,并将“教之法”移交给“生之法”。
“移交”的工作,主要的法子,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让学生“讲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强学习信心,这在我们的许多语教师错误地把“活”弄“死”,日复一日、一篇又一篇地执着于“讲”与“抄”的情势下,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善学,才算是好的方法。
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可见,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对学生有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
“六步法”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确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自行学习、交流、检测并总结,但这一主体地位是限定在师本意志的框子之内的,是制约之下的自主与自由。
(完整版)论CLIL六步教学法
![(完整版)论CLIL六步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3b2b6f04a1b0717ed5dd6c.png)
论CLIL六步教学法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发展而来的。
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不断地增多。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整个欧洲掀起了一股“在广泛的学习和教学的情境下整合语言和课目内容”的外语学习模式——CLIL,即“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首字母的缩写。
①一、CLIL的缘起和概念(一)缘起1、现实的需求②随着欧盟联合政治体系的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需要通过在经济、文化以及跨越国界的流动性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
目前,欧洲有27个成员国,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语言背景。
所以,欧盟要想实现真正的大一统,“语言交际”在其成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虽说英语是使用的比较多的官方语言,可一些个别国家不希望自己国家的语言在欧盟内被降低为第二的地位;并且有一些国家强烈建议在自己的国家使用母语。
所以,随着语言交流的增多,对第二或者第三语言的交流技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2、政策的推动(1)马斯特里赫条的倡导③马斯特里赫条是欧盟成员国曾一致通过了保持欧洲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
决议坚持认为想要实现欧洲大联盟这一伟大构想,首先必须保持这种多样性。
虽然这种通过维持多样性来实现统一的做法似乎过于理想化,但迫切的政治和经济需求却促使了双语制/多语制在欧盟的诞生,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年①Coyle D. ‘CLIL----a pedagogical approach from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in N.Van Deusen-Scholl andN.H.Hornberger(eds),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2nd Edition,V olume 4: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97-111.©2008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①Steve Dar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A European Overview [J] Online Paper.2006②Steve Dar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A European Overview [J] Online Paper.2006看涨,欧盟各国居民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
六步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学导式学学法
![六步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学导式学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742cce04a1b0717fd5ddcc.png)
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导式学学法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导式学学法目录:1.如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
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
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
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这一遍的阅读速度,钟1000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
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
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
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
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
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
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
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1611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5.png)
“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主要内容】“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六步教学法”构建的主要目的——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六步教学法”是在当前我省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整改转变当前的常规课堂,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科学有序地去实现学习过程,深挖学生的潜力。
这种课堂模式着力点是让学生去领悟怎样才是“会学”,怎样去思考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找到解决的方案。
它把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学生的活动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一部分,一定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还要注重学生主体在课堂中的收获与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要注重课堂目标任务的落实,打造高效课堂。
这样,统筹各个方面,吸纳国内同类学校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学情,就形成了初步的“六步教学法”的模式范畴。
具体说来,“六步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教学流程: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目标测试——反馈评价。
1、目标引领。
师生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将在学习目标引领之下展开。
为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教学活动的源头——学习目标开始进行分级,即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但不论什么方式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不得轻易请教求助,更不能干扰他人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若遇疑难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在“我的困惑”栏中。
六步教学法5篇
![六步教学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30a6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d.png)
六步教学法5篇第一篇: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根据王校长在校长培训班学得的经验构建的课堂改革模式,其模式内涵是:1、出示目标:依据“目标控制论”,师生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将在学习目标引领下展开。
为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教学活动的源头——学习目标开始进行分级,即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A教师用简短语言导入新课。
B用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分钟)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达到学、思、疑、问融为一体的学习效果。
学生进行分头自学、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题目。
认真完成自学之后,教师进行课堂调查,分清学生已经解决和没有解决的问题。
(10分钟)3、合作探究: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指导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全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组内同学互相质疑、释疑、留疑,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根据每人完成预习学案情况,组内经过质疑、讨论、探究,互帮互助解决自学疑难,并登记不能解决的疑难,留待下步提问。
教师对学生进行辨学施教,帮助他们解决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
(10分钟)4、展示提升:小组长在展示前抽题,再根据组员不同程度,分配展示题目,组内主持人组织本组成员轮流展示,并适时评价,做好衔接,提出本组疑难之处,并适时交互纠错。
根据各组展示情况,有本节课主持人带领全班各组,在展示中由其他各组随机提出各类疑难,经过各组合作探究,争相解决疑难,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展示时,教师要用余光关注学生的解答,注意对讲解学生点拨、质疑。
培养学生大胆讲话的勇气,会“写”、会“讲”。
教师更多的时间要关注没有展示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听讲课,不乱讲话,不准开小差,不东张西望。
这样做到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
“六步教学法”教学流程
![“六步教学法”教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fada3b1ed9ad51f11df22f.png)
“六步教学法”教学流程“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6个环节。
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导环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44分钟左右),下面介绍各个环节的一般操作要领:一、板书课题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在“自主学习”前,提示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
操作要领:揭示目标的方式: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可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
小学低年级可为教师口述,确保每个小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气质、情感、教学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1、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2、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认真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3、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感情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揭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的方式: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常用屏幕出示,小学低年级可教师口述。
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4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这样,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让学生立刻紧张地思维,提高自学效率。
操作要领:1、自学内容。
一般教材中有不少的知识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78cf63f5335a8102d22059.png)
“六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
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的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
”所以,他在教改实践中,在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我应用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定向。
明确提出定向的具体目标,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上课前把学习的重点,要达到的目标确定好。
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阅读课文。
在这方面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基础差异而一刀切,要求学生达到他无法达到的目标。
因为从心里学角度看,大部分人不会愿意去做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
一旦学生有了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标,就会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了。
每课的学习重点既从本课的角度看,又要从单元、整册书以至期末学习的角度看,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来确定。
我这样确定目标关键在于成绩较好学生掌握所有的重点知识外,再自学一些新内容,成绩一般的学生掌握部分重点,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内容还要少些,使每位学生各有所为、各有进步。
二、自学。
展示目标后,学生自学前,教师提出自学指导,包括:内容、方法、要求、时间、思考题等。
自学思考题是学习目标的分解落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与学习目标脱节。
目标明确后,学生可以驾驭着自己思维的汽车沿着自学指导的方向驶向目标,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
此时教师要督查了解“学情”。
结合自己备课时的预想,掌握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操作本环节时应注意:1、自学提示要明确。
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自主探究的范围、要求、方法和时间,2、语文活动要多样。
听、说、读、写、批注、复述、想象、体验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致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d2894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9.png)
六步教学法践行“六步教学法”新课堂模式,打造高质量主讲人:张显俊一、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新时代课改的环境下,抓住了机遇,考察、借鉴了“洋思中学”、“东辰学校”等多家名校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和“引、学、交、导、练、结”深渡特色的“三环六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学过程中更有很多不完善,但是却不能掩盖它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符合了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本,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校的特色课堂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还望积极配合,切实开展课堂教学。
(一)理念:1、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精讲多练。
2、教学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发展个性。
3、学生多要素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知识是在做中学到的,能力是培养的。
5、以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二)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法:“引、学、交、导、练、结”。
1、第一步:“引”。
创设情境,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要求:①、创设情境要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教学目标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③、时间要短,3分钟内完成。
2、第二步:“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看书或读书),完成主要知识学习。
要求:①、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学生要解决的问题;②、教师组织学生看(读)书,学生要动眼、口、手(笔)、耳、脑;③、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④、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完成。
3、第三步:“交”。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解答问题,完成主要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学会迁移应用,进行拓展提升,训练思维。
学生可以分组展示,也可以个人展示,可分为口答与板演,展示学习成果与心得,主要是四点四类,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六步教学法解读
![六步教学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a86ef6fa98271fe910ef991.png)
六步教学法解读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效锋主持六步教学法总体概览一(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阅读、思考与自主学习活动)1.教师要善于把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之间是循序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四化”:问题化、生活化、活动化、系统化。
2.教师提出问题,代表着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消化”的水平,代表着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
专业能力具体体现。
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标志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深度与学习、思考问题的多种思考方式。
教师与学生能够提出思维含量比较高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进入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学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也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3.在问题与情境中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潜在的隐性知识(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自己去做事,做事就需要思考与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堂主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思维过程。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点拨、启发、引导。
课堂上要看问题是谁提出的,是谁解决的,是怎样解决的。
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5.教会学生学习从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开始。
教学中一个很值得反思的现象是——教师从不或很少引导学生使用教科书。
搞清问题的“性质”很重要。
搞清楚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学习结束之后应该是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
二观察与倾听(学生主要学习方式是交流、合作与分享)1.学生分组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感悟、困惑,以求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真正的合作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
2.通过观察与倾听,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认知方面与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支点。
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永远不要去做学生能够做的任何事情。
没有观察,教师就发现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味地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退化与动手行动能力的弱化。
六步教学发实践探讨(2篇)
![六步教学发实践探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69356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9.png)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六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六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展示交流、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对六步教学法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是六步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1. 创设情境的方法(1)实物情境:利用实物或模型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
(2)图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音乐情境:借助音乐渲染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故事情境: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
2. 创设情境的注意事项(1)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确保情境的实用性。
(2)情境创设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3)情境创设要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渲染。
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六步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提出问题的方法(1)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
(2)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背后的原理。
(3)评价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提出问题的注意事项(1)问题应具有针对性,紧扣教学内容。
(2)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三、探究讨论探究讨论是六步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 探究讨论的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究问题。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情境。
(3)辩论赛: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培养思辨能力。
谈 六步教学法 心得体会
![谈 六步教学法 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ef26644dd3383c4ba4cd27e.png)
谈六步教学法心得体会近几天,在教研组长的指导和安排下,我们重新研读了我校课堂改革所推行的六步教学法。
从中又了进一步的收获。
一、学。
课前自学部分,一般是安排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检查学生对该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其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识记。
二、助。
合作学习互助阶段,一般是在课堂上由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共同探讨,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以弥补其在自学方面的知识缺憾或是对提高性目标的独立掌握。
而在这一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班级在小组划分上做到合理,在组员分工上做到明确。
三、展。
主要是学生对重点问题或疑惑点问题的交流和展示,能够明确的提出问题,并积极的讨论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在我认为这一环节是对老师的当堂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对学习内容有一些奇思妙想,有时甚至是跑出课题以外的内容,或偏执的见解。
对于这些,如果引导不当就会产生不良效果。
这也要求我们在课下认真、细致的备课。
四、教。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之前助、展的总结,也是对这节课的提升,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讨论不精确的内容,是一节课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
但也需要我们的精确把握,语言要做到规范,目标要做到明确,认真做好三讲三不讲。
五、达。
这是检验一节课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而忽略了学习重点、难点的检测。
并且在检查的形式上太过单一,经常是采用试卷、问题等书面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和对课堂的收获、总结。
六、思。
这是我在课改活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首先是,对于这一环节的学案设计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只注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知识层面的提升,而忽略了其对课堂学习不足点的归因和深化。
其次是过于强调小组的整体评价,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课后交流。
再次是对所设计的提升性的练习题目辅导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对这类题目的兴趣不高,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CLIL六步教学法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发展而来的。
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不断地增多。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整个欧洲掀起了一股“在广泛的学习和教学的情境下整合语言和课目内容”的外语学习模式——CLIL,即“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首字母的缩写。
①一、CLIL的缘起和概念(一)缘起1、现实的需求②随着欧盟联合政治体系的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需要通过在经济、文化以及跨越国界的流动性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
目前,欧洲有27个成员国,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语言背景。
所以,欧盟要想实现真正的大一统,“语言交际”在其成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虽说英语是使用的比较多的官方语言,可一些个别国家不希望自己国家的语言在欧盟内被降低为第二的地位;并且有一些国家强烈建议在自己的国家使用母语。
所以,随着语言交流的增多,对第二或者第三语言的交流技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2、政策的推动(1)马斯特里赫条的倡导③马斯特里赫条是欧盟成员国曾一致通过了保持欧洲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
决议坚持认为想要实现欧洲大联盟这一伟大构想,首先必须保持这种多样性。
虽然这种通过维持多样性来实现统一的做法似乎过于理想化,但迫切的政治和经济需求却促使了双语制/多语制在欧盟的诞生,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年①Coyle D. ‘CLIL----a pedagogical approach from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in N.Van Deusen-Scholl andN.H.Hornberger(eds),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2nd Edition,V olume 4: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97-111.©2008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①Steve Dar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A European Overview [J] Online Paper.2006②Steve Dar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A European Overview [J] Online Paper.2006看涨,欧盟各国居民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
但是旧的外语教学模式却存在着种种弊端,迫切的需要一种高效的外语教学模式来推进目前的双语教学。
在这样的境况下,CLIL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欧盟语言白皮书的规定④欧盟委员会的关于“Teaching and Learning(教授和学习)”的白皮书中明确指出:“精通三种社会语言”是欧洲语言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鉴于目前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双语或者是多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早在二十世纪就是年代初,欧盟委员会就通过一些基金的项目在大学里调查了语言教师的培训以及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
调查发现:那些“基于内容的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语言支持的科目学习法(Language supported subject learning)”、“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以及“双语或多语教育(bilingual/plurilingual education)”的语言教学法都是语言学习和另外一门科目的学习相结合的。
所以CLIL的教学模式就在1994年被提了出来,UNICOM在1996年被正是确立。
这样,CLIL在欧洲就被作为一种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方法推广开来。
(二)概念界定术语“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首先是1994年在欧洲被提出的,是为了描绘并制定出好的实践方案以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学校环境下教授学习一种额外语言的目标。
⑤但是目前对于CLIL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同的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的:马什(Marsh,D.)认为CLIL是一个增加了一种额外语言的“双焦点”的伞状术语,这种额外的语言不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第一语言,而是被作为教授与学习一门非语言课目的媒介;⑥科伊尔(Coyle,D.)认为CLIL是一个包含课目和语言的双重焦点的、可以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多样化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且“课目学习和和语言学习”是不分主次,同等重要的;⑦还有一些学者把CLIL看做一个通用的术语,是用来描述所④Steve Darn.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A European Overview [J] Online Paper.2006④Coyle D, Hood P, Marsh D.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3⑤David Lasagabaster &Juan Manuel Sierra. Immersion and CLIL in English:more differences thansimilareties[J].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Journal 2010:10 :64/4⑥Coyle D. ‘CLIL----a pedagogical approach from t he European perspective’ in N.Van Deusen-Scholl andN.H.Hornberger(eds),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2nd Edition,V olume 4: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97-111.©2008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有通过一门外语(或者是第二外语)来教授一门课程,但是这种语言不是用学习者们的母语。
⑧从以上学者们对CLIL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语言学习和课目学习是任何一种关于CLIL定义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分主次的,是必须同时达到的双重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比起以前的外语教学方法,CLIL教学模式是一种节省时间与资源的高效方法。
二、、CLIL六步教学法理论由于CLIL教学模式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故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目前,欧洲许多实施CLIL教学模式的学校都是根据学校的环境类型、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灵活地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但是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案也不是教师凭空自创的,而是依据CLIL六步教学法为导向基础的。
教师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计划——实施——反思”的循环方法来构建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一)理论基础我们都知道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包括准备、实施和反思三个阶段的,而实施阶段所展现给学生的教学设计的好坏又是影响这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CLIL教学模式是一个“双焦点”的目标模式,强调课目教学和语言教学同等重要,所以CLIL教师的教学方案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和课目内容的双重目标。
下面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所参照的理论基础模型。
1、4Cs参照标准4Cs是“Content、Cognition、Communication和Cultur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由科伊尔(Coyle,D.)在莫汉(Mohan, B)的早期成果以及他在1986年开发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发出的一种有粘合性概念化的参照工具。
4Cs框架参照标准与在1999年由ACTFL出版的关注于语言课程的《21世纪外语学习的标准》中所依据的世界语言教育的策略是不同的。
虽然ACTFL所提出的标准也是有一些有意义的关联,例如:交流、文化和联系,但是它把语言教育作为起点与科伊尔(Coyle,D.)4Cs参照标准中把课目内容(例如:课目、主⑧David Lasagabaster &Juan Manuel Sierra. Immersion and CLIL in English:more differences thansimilareties[J].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Journal 2010:10 :64/4题、跨学科的方法)为起点是有很大不同的。
CLIL的4Cs框架参照标准的焦点是集中于课目内容、语言交际、认知思考、自我和他人的文化意识的相互关系上来构建和整合包括了“内容与认知的学习”和“交流与文化的语言学习”后所产生的附加效益。
⑨2、语言三联图⑩语言三联图(the Language Triptych)是针对4Cs框架中的交际(Communication)部分所提出的,它主要有三个关键词:of、for和through。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这三个步骤是层层递进、循环往复的。
(1)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Language of learning)是语言三联图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基础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学习者要掌握那些关于新内容理解的基础词汇、短语以及与内容主题相关的词汇用法等。
但是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去记住一些基本词汇,而是让他们利用这些基本的词汇去定义或是构建一个先关主题的概念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是用到镶嵌在学生大脑词汇层的先关词汇,并发展学生的定义语言(Defining Language).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为了学习内容而死记硬背一些词汇的做法。
(2)学习的语言学习的语言(Language for learning)是语言三联图,乃至CLIL教学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这个步骤是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的课堂上通过使用一门不是其母语的媒介去探讨新知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们一般会使用“小组活动”、“辩论”以及“汇报”等形式来为学生达到“语言和内容”的双重标准创造条件。
(3)在学习中生成新语言在学习中生成新语言(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是语言三联图过程中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语言的学习是和认知的过程相联系的,在CLIL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计划外新的语言形式,如:新词汇、新短语以及新的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