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虚词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 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 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 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 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 假设。)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 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 “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 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 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小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为”字的意义: (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 )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3)如姬为公子泣 ( )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 (5)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
(二)、指出“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它三句的是( ): A 为天下兴利除害 B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既解貂覆生,为掩户
八、所:
1.用作代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 ……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 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 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 ……”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小练习:
解释句中“何”字的用法和意义: 1、何者?俨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豫州今欲何至?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5、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三、乎: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小练习:
1、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 (1)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 ( 连 ,如果 )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寿夭而亡---连 ( ,或 ) 代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 你们 ) (4)若是其甚与( 动 , 像 )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动 ,如 )
小练习:
C 尚且 ,其它都表并列 ,而且
1、下列文句中,“且”作连词但用法不同 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A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河水清且涟漪
2、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
(1)不出,火且尽 (2)兽相食,人且恶之 (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4)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 (5)且行千里,谁人不知?
小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家祭无忘告乃翁。 4、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甚至)
五、其 :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 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 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 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 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文言虚词
——语文复习系列
一、而:
(一)作连词,表示各种关系: 1.蟹六跪而二螯。 ★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 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且:
பைடு நூலகம்
1.用作连词。 且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2.用作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小练习:
( D )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 吾无罪!”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四、乃:
1、代词,相当于“你”,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副词,相当于“才”“却”“于是”等, 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表判断,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答案:C,表被动,其余是介词 “替”
( 三 ) 解 释 句 中 “ 为 ” 字 的 意 义 和 用 法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5、因而化怒为悲。 6、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7、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1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1、为坛而盟。 1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13秦师轻而无礼。 1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余闻而愈悲。 1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7灭滑而还。 18吾尝终日而思矣…… 19而翁归。 20若欲死而父。
二、何:
1、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等,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大王来何操? 2、副词,表反问、程度等,如: 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 3、复音虚词“何如”,相当于“怎么样”或 “什么样”,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 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 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 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九、为 :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 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 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用作动词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 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 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货殖列传序》)
小练习: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7、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8、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2)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 ) (3)吾其还也。( ) (4)其若是,孰能御之?(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
(6)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7)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8)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9)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10)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1)妻跪问其故。 (12)成以其小,劣之。 (13)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4)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 (1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6)其为死君乎?
小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4、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6、朝而往,暮而归。 7、掩口胡卢而笑。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七、若:
1、代词,你(的)、你们(的),如: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2、连词,表假设,如: 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 3、指示代词,这样的,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复音虚词“若属”“若夫”“若何”: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 若夫淫雨菲菲,连月不开。(句首发语词) 若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怎样)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 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 手段、凭借、依据等。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军惊而坏都舍。
★通“如”,好像,如同。 7.吾恂恂而起。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 “着”、“地”等,或不译。 (二)用作代词: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 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复音虚词: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 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0.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 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