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规范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各种自然灾害、人为失误、恶意攻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的瘫痪,给业务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和损失。
这一规范涵盖了从预防灾难到恢复系统的全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备份策略、恢复计划、测试与演练等多个方面。
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的基础。
通过对可能面临的各类灾难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火灾、水灾、地震、电力故障、网络攻击等,确定每种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这有助于企业或组织了解自身的脆弱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备份策略是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资产,因此必须定期进行备份。
备份的方式可以包括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本地备份通常速度较快,但在灾难发生时可能会同时受损;异地备份则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传输延迟。
此外,还需要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确定合理的备份周期和保留策略。
恢复计划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的核心内容。
它详细描述了在灾难发生后,如何逐步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
恢复计划应包括恢复的优先级、人员分工、资源调配、技术方案等。
例如,对于关键业务系统,应优先进行恢复;同时,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恢复过程中的职责,确保协同工作的高效性。
测试与演练是检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实际的测试和演练,才能发现恢复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测试和演练可以模拟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灾难场景,检验系统的恢复能力和人员的应对能力。
在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时,还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过度的投入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投入不足又可能导致恢复效果不理想。
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资源配置方案。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范本模板】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并指导我公司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保障持续运营,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应坚持“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等级灾备”的原则,平衡成本与风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灾难恢复为生产系统灾难恢复。
灾难恢复工作是指,为保障生产系统持续运营,防范灾难风险并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第二章总体工作要求当生产系统及相关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应立即启动灾难恢复需求的再分析,并根据最新的灾难恢复需求分析重审和修订灾难恢复策略。
根据灾难恢复策略定期复审和调整灾难恢复技术方案、灾难恢复预案,并定期开展灾难恢复预案培训和演练工作. 加强与业务密切相关的机构间的协调,共同评估面临的风险,协同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和灾难恢复能力.第三章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1.管理组:小组人员:职责: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2。
部门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
计算机恢复组:小组成员: 职责: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
损坏评估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
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
5.安全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
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6.设备支持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的故障进行排除,制定相应解决重建方案。
7、数据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各平台数据进行恢复,并制定相应数据恢复方案.8、市场和客户关系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制定相应应急措施应对客户疑问等。
6、信息化系统灾难恢复管理制度
6、信息化系统灾难恢复管理制度信息化系统灾难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科学应对系统、网络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遇到重大网络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导报告,以便于統一调度、减少损失。
2、综合协调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3重点突出应急处理的重点放在运行着重要业务系统或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后果的关键网络系统上。
4、集中备份通过网络设备备份和配置参数备份等措施,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
应以必要的投资,购置必要的备用设备,并在备用设备上按要求预先配置好各种参数,当发生故障时能直接上线运行。
5.快速恢复网络管理人员在坚持快速恢复系统的原则下,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协作,必要情况下与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共同谋求问题的快速解决。
6.及时反应,积极应对出现网络故障时,网络维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抢修、及时控制,积极对业务网络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向应。
7.防范为主,加强监控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综合保障水平。
加强对网络应用的日常监视,及时发现网络突发性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二章应急和灾难恢复工作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应急和灾难恢复工作组织职责(一)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掌握网络故障事件的发展动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动态;对有关事项做出重大决策: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和调度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
领导小组组长:高乃春领导小组成员:张喜平、王晶晶(二)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负责定期了解外部支持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其技术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快速响应网管系统发现的网络故障事件、业务部门对网络故障的申告;执行网络故障的诊断、排查和恢复操作;定期通过网管软件、网络运行报告等工具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尽早发现网络的异常状况,排除网络隐患。
QSY 1332-2010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Q/SY 1332—2010 3.7
关键业务功能 critical business functions 如果中断一定时间,将显著影响业务运作的服务或职能。 [GB/T 20988-2007,定义 3.6] 3.8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 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GB/Z 20986-2007,定义 2.1] 3.9 生产系统 production system 支持企业日常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包括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处理系统、生产数据存储系统和生产 网络系统。 [GB/T 20988-2007,定义 3.16] 3.10 生产中心 production site 生产系统提供运行环境的数据中心,也称为主中心。 [GB/T 20988-2007,定义 3.15] 3.11 灾难备份中心 alternate site 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生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数据中心,包括备用数据 处理中心、备用的工作环境、备用生活设施和技术支持及运行管理人员。 [GB/T 20988-2007,定义 3.1] 3.12 灾难备份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 为了灾难恢复而对数据、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 备份的过程。 [GB/T 20988-2007,定义 3.2] 3.13 灾难备份系统 backup system for disaster recovery 用于灾难恢复目的,由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的网络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 [GB/T 20988-2007,定义 3.3] 3.14 数据备份策略 data backup strategy 为了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目标所确定的备份步骤和行为。通过确定备份时间、技术、介质和场外存 放方式,以保证达到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 [GB/T 20988-2007,定义 3.7] 3.15 灾难恢复预案 disaster recovery plan 定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过程中所需的任务、行动、数据和资源的文件,用于指导相关人员在预定的 灾难恢复目标内恢复信息系统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 [GB/T 20988-2007,定义 3.10] 3.16 业务连续性规划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BCP) 灾难事故的预防和响应机制,是一系列事先制定的策略和规划,确保组织在面临突发的灾难事故时,
灾难恢复行业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正式出台
灾难恢复行业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正式出台2007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编制的《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正式升级成为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 )。
这是中国灾难备份与恢复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并于2007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审批、实施和管理。
《规范》具体对灾难恢复行业相应的术语和定义、灾难恢复概述(包括灾难恢复的工作范围、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灾难恢复的规划管理、灾难恢复的外部协作、灾难恢复的审计和备案)、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包括风险分析、业务影响分析、确定灾难恢复目标)、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包括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要素、灾难恢复资源的获取方式、灾难恢复资源的要求)和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包括灾难备份系统计数方案的实现、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专业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灾难恢复预案的实现)等内容作了具体描述。
同时,在附录A对灾难恢复能力作了等级划分(共6级:第1级基本支持,第2级备用场地支持,第3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第4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第5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第6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附录A对灾难恢复能力等级评定原则、灾难备份中心的等级等也作了规范要求。
附录B对灾难恢复预案框架、附录C对相应行业RTO/RPO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的关系比例作了规范要求。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与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各行业可根据行业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能力等级要求和指标体系。
2005年4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银行、电力、民航、铁路、证券、税务、海关、保险等国内八大重点行业及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政府和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正式出台。
灾难恢复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灾难恢复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 背景灾难是指突发的、引起很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不幸事件。
本公司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制定了灾难恢复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
3. 操作程序3.1 预防措施为降低灾难发生的概率,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参数设置:对各类系统参数进行规范设置,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定位漏洞:准确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进行修补;- 数据备份: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应急预案:建立各类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预案,以规范和指导灾难恢复过程。
3.2 灾难恢复在灾难发生后,公司应根据应急预案,启动灾难恢复计划,并依次进行以下操作:- 评估灾难:对灾难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灾难的范围、影响、损失等;- 通知领导:通知公司领导,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启动应急机制:指派专人负责灾难恢复,召集有关人员开展救援操作;- 恢复数据:按照备份计划,恢复受损数据;- 处理异常:对恢复后的系统进行测试,处理可能产生的异常问题;- 形成报告:对灾难恢复过程进行总结,形成灾难恢复报告。
3.3 规程制定和更新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应由信息化负责人主持,经公司领导审定后实施。
公司应每年对本规程进行一次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
4. 职责公司领导应明确相关部门的灾难恢复职责,并监督各部门履行职责。
5. 管理要求公司应依据本规程的要求,列出灾难恢复措施清单,明确每项措施的时间节点、执行人员及预算。
同时,公司应指定专门负责灾难恢复的人员,并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6. 罚则对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公司应根据违规情况采取纪律处分、调整岗位、降职或开除等措施,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7. 结论本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应认真落实本规程,不断完善灾难恢复机制,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并指导我公司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保障持续运营,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工作应坚持“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等级灾备”的原则,平衡成本与风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灾难恢复为生产系统灾难恢复。
灾难恢复工作是指,为保障生产系统持续运营,防范灾难风险并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第二章总体工作要求当生产系统及相关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应立即启动灾难恢复需求的再分析,并根据最新的灾难恢复需求分析重审和修订灾难恢复策略。
根据灾难恢复策略定期复审和调整灾难恢复技术方案、灾难恢复预案,并定期开展灾难恢复预案培训和演练工作。
加强与业务密切相关的机构间的协调,共同评估面临的风险,协同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和灾难恢复能力。
第三章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1.管理组:小组人员:职责: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
2.部门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计算机恢复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损坏评估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
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
5.安全组:小组成员职责: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
IT制度灾难恢复计划管理制度(1)
IT 制度灾难恢复计划管理制度一、定义本计划书所称灾难恢复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灾难恢复计划包括:灾难备份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灾难恢复预案管理、应急响应和恢复。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总经理或者信息总监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灾难恢复需求分析和策略制订。
2.董事会参预制订和审核灾难恢复策略,保证灾难恢复策略与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3.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由信息部的管理、业务、技术等相关人员组成。
4.信息部总监负责灾难恢复预案的审批、维护和演练,负责资源准备和经费审批。
5.信息部经理负责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6.信息部主管负责灾难恢复预案的制订、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7.信息部专员负责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三、灾难等级1.第一类:信息系统短期中断会影响公司的关键业务的进行,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第二类:信息系统短期中断会影响公司部份业务的正常进行,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第三类:信息系统短期中断会影响公司某个或者某些部门业务的正常进行,可能造成间接损失。
四、灾难恢复的目标要求1.第一类灾难等级恢复要求:(1)第四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2)RTO≤36 小时,RPO≤8 小时。
2.第二类灾难等级恢复要求:(1)第三级电子传输和部份设备支持;(2)RTO≤72 小时,RPO≤24 小时。
3.第三类灾难等级恢复要求:(1)第二级备用场地支持;(2)RTO≤7 天,RPO≤36 小时。
五、灾难备份系统实施要求1.建立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系统,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系统应获得同信息系统相当的安全保护,具有可扩展性。
2.应确保技术方案满足灾难恢复策略的要求,组织开展灾难恢复技术方案和业务功能恢复的测试,并记录和保存测试结果,以保证灾难恢复时最终用户能正常使用灾难备份系统。
3.应充分考虑到灾难备份系统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网络宽带能否满足业务运作要求。
IT系统灾难恢复计划及实施步骤;
IT系统灾难恢复计划及实施步骤;第1章灾难恢复计划概述 (4)1.1 灾难恢复计划的重要性 (4)1.2 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目标 (4)1.3 灾难恢复计划的适用范围 (5)第2章灾难类型与风险评估 (5)2.1 常见灾难类型 (5)2.1.1 自然灾害 (5)2.1.2 技术故障 (5)2.1.3 人为因素 (5)2.1.4 社会事件 (6)2.2 风险评估方法 (6)2.2.1 定性评估 (6)2.2.2 定量评估 (6)2.3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 (6)2.3.1 确定评估目标 (6)2.3.2 收集资料 (6)2.3.3 识别风险因素 (6)2.3.4 分析风险 (6)2.3.5 评估风险 (6)2.3.6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6)2.3.7 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6)第3章灾难恢复策略与原则 (7)3.1 灾难恢复策略选择 (7)3.1.1 完全备份策略:对整个IT系统进行定期备份,灾难发生时,恢复整个系统。
该策略适用于数据规模较小、业务恢复时间要求较低的企业。
(7)3.1.2 差分备份策略: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仅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该策略可以节省存储空间,缩短恢复时间,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业务恢复时间要求较高的企业。
(7)3.1.3 增量备份策略: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新增或修改的数据。
该策略在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方面具有优势,但恢复时间较长,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企业。
(7)3.1.4 混合备份策略:结合完全备份、差分备份和增量备份,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
该策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效率,适用于大型企业。
(7)3.2 灾难恢复原则 (7)3.2.1 最小化业务中断原则:在灾难发生时,尽可能减少业务中断时间,保证关键业务迅速恢复。
(7)3.2.2 数据一致性原则:在灾难恢复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一旦发生灾难,将严重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个体的生产生活。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建立灾难恢复团队、灾难评估和预警、备份和恢复、通信设备和物资准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灾难恢复团队,该团队应由具备技术能力和相关经验的人员组成,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恢复专家、网络工程师等。
团队成员需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最新的系统架构和灾难恢复技术,以应对各种可能的灾难情况。
其次,进行灾难评估和预警。
通过定期的灾难演练和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灾难风险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建立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灾难信息,做好预警工作,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再次,备份和恢复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关键步骤。
对关键数据和系统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以免单点故障造成数据灾难。
同时,建立一个高效的恢复流程,能够快速恢复系统和数据,减少停机时间,从而减少损失。
最后,灾难恢复方案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
由于信息系统和灾难恢复技术在不断发展,方案中的技术和流程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定期的测试和演练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对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方案是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在灾难中快速恢复并实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灾难恢复团队、灾难评估和预警、备份和恢复、通信设备和物资准备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灾难恢复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
但需要强调的是,方案的有效性还需通过定期的演练和测试来验证,以保证在真正的灾难中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信息系统恢复
灾难恢复资源要素
在明确了灾备建设中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和RTO、RPO目标之后,另一个重 要问题是在具体建设中应该考虑哪些资源要素。灾备建设的七要素:
免费提供
3. RTO和RPO目标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与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 RPO)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各行业可根据其行业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情 况制定相应的灾备等级要求和指标体系。在《规范》中,也给出了某个行业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与RTO、RPO之间关系的示例,可作为参考:
2.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
灾难恢复等级的确定是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规范》 将灾难恢复能力划分为6级:
图1. 灾难恢复的6个等级
等级一:基本支持。要求数据备份系统能够保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数据备份,备 份介质能够提供场外存放。对于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系统,没有具体要求。 等级二:备用场地支持。在满足等级一的条件基础上,要求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 部分数据处理设备,或灾难发生后能在预定时间内调配所需的数据处理设备到备用场 地;要求配备部分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设备,或灾难发生 等级三:电子传输和设备支持。要求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完全数据备份,备份介质 场外存放,同时每天多次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配备灾 难恢复所需的部分数据处理设备、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设备。 等级四: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在等级三的基础上,要求配置灾难恢复所需 的所有数据处理设备、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设备,并且处于就绪或运行状态。 等级五: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除要求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完全数据备份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外,还要求采用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实
免费提供
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的实现
1技术方案的设计 :根据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 技术方案,包含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的网络系 统。技术方案中所设计的系统 2技术方案的验证、确认和系统开发 :为确保技术方案满足灾难恢 复策略的要求,应由组织的相关部门对技术方案进行确认和验证, 并记录和保存验证及确认的结果 3系统安装和测试按照经过确认的技术方案,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 应制定各阶段的系统安装及测试计划,以及支持不同关键业务功 能的系统安装及测试计划,并组织最终用户共同进行测试 4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准则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准则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人为错误、黑客攻击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系统的瘫痪或数据的丢失。
因此,建立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准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准则和步骤,以帮助组织在灾难发生后迅速恢复信息系统。
1.风险评估和减轻在建立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准则之前,组织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评估可能导致系统灾难的各种风险,并确定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风险。
例如,可以选择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灾难应对预案等。
2.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灾难恢复计划是一个指导组织在灾难发生后迅速恢复信息系统的蓝图。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灾难恢复团队的组建:确定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灾难恢复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2) 确定关键业务功能:识别组织最重要的业务功能,并确定其在灾难发生后的恢复优先级;(3) 建立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和系统的策略,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4) 确定灾难恢复场所:选择一个备用的物理场所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在系统灾难发生后迅速恢复工作;(5) 制定通信和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渠道,确保团队成员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协调和信息交流。
3.定期演练和测试制定了灾难恢复计划后,组织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演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熟悉其在灾难发生后的角色和责任,并使其能够快速、高效地响应灾难。
测试可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灾难恢复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有效。
同时,通过演练和测试,还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整个灾难恢复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4.建立监控和预警机制监控和预警机制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响应系统灾难。
组织应该建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关键系统和数据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2007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灾难恢复概述24.1 灾难恢复的工作范围24.2 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34.3 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34.4 灾难恢复的外部协作44.5 灾难恢复的审计和备案45 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45.1 风险分析45.2 业务影响分析45.3 确定灾难恢复目标46 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46.1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过程46.2 灾难恢复资源的获取方式56.3 灾难恢复资源的要求57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67.1 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的实现67.2 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77.3 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77.4 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77.5 灾难恢复预案的实现78 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78.1 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78.2 灾难恢复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88.3 灾难恢复预案的管理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灾难恢复的等级划分9 A.1 第1级基本支持9A.2 第2级备用场地支持9A.3 第3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9A.4 第4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10A.5 第5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11A.6 第6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11A.7 灾难恢复等级评定原则12A.8 灾难备份中心的等级12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灾难恢复预案框架13 B.1 目标和范围13B.2 组织和职责13B.3 联络与通讯13B.4 应急响应流程13B.4.1 事件通告13B.4.2 人员疏散13B.4.3 损害评估13B.4.4 灾难宣告13B.5 恢复及重续运行流程13B.5.1 恢复13B.5.2 重续运行13B.6 灾后重建和回退13B.7 预案的保障条件14B.8 预案附录14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xxxxx提出。
本标准由xxxxx归口。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一、引言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然而,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硬件故障等,这些灾难都有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的中断,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连续性运行,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Disaster Recovery Plan, DRP),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信息系统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运行,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和损失。
2.原则:a.及时性:对灾难的应对措施要快速启动,减少业务中断时间;b.完整性:恢复后的信息系统要保证功能完整,数据准确;c.灵活性: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灾难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d.系统化:全面覆盖信息系统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e.可展示性:计划要经过测试验证,确保可行性,同时要定期修订和更新。
三、组织机构1.灾难恢复团队:由跨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3.备份和恢复团队:负责定期备份数据和恢复数据的技术人员。
四、灾难类型和风险评估1.灾难类型:包括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水灾等)、人为破坏(黑客攻击、恶意破坏等)、硬件故障(服务器故障、存储设备故障等)等;2.风险评估:对各类灾难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五、恢复策略1.数据备份: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离灾害区域的地方,确保数据可以快速恢复;2.硬件备份:备份关键硬件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以备灾难发生时使用;3.灾难恢复设施:建立备用数据中心或恢复站点,用于灾难发生后的信息系统恢复;4.人员可替代性:确保信息系统的关键人员具备备份,并培养和训练新的技术人员,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5.灾难演练:定期进行灾难演练,测试灾难恢复计划的有效性。
六、恢复流程1.灾难发生后立即启动灾难恢复计划;2.确定灾难类型和影响范围,评估影响程度;3.启动恢复设施,恢复关键硬件设备,优先保证系统运行;4.恢复数据备份,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5.恢复应用和系统功能,确保业务能够正常运行;6.持续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确保恢复后的系统稳定。
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
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引言灾难恢复是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遵从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要求,是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的基础。
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重要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单位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本指南主要从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灾难恢复的需求分析、灾难恢复等级的确定、灾难恢复等级的实现、灾难恢复预案的制订、落实和管理等方面,对灾难恢复的规划和准备活动的规范化要求进行全面描述。
本指南还以规范性附录的形式对灾难恢复的等级划分进行了描述,并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对灾难恢复预案的框架进行了说明。
1-1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对重要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重要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进行灾难恢复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对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南,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南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 部分:基本术语GB/T 5271.9—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9 部分数据通信GB/T 5271.12—2000 信息技术词汇第12 部分外围设备GB/T 5271.20—94 信息技术词汇20 部分系统开发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5271.1—2000 第1 部分、GB/T 5271.9—2000 第9 部分、GB/T 5271.12—2000 第12 部分和GB/T 5271.20—94 第20 部分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灾难disaster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通常导致信息系统需要切换到备用场地运行。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2007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灾难恢复概述24.1 灾难恢复的工作范围24.2 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34.3 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34.4 灾难恢复的外部协作44.5 灾难恢复的审计和备案45 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45.1 风险分析45.2 业务影响分析45.3 确定灾难恢复目标46 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46.1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过程46.2 灾难恢复资源的获取方式56.3 灾难恢复资源的要求57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67.1 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的实现67.2 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77.3 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77.4 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77.5 灾难恢复预案的实现78 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78.1 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78.2 灾难恢复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88.3 灾难恢复预案的管理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灾难恢复的等级划分9 A.1 第1级基本支持9A.2 第2级备用场地支持9A.3 第3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9A.4 第4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10A.5 第5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11A.6 第6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11A.7 灾难恢复等级评定原则12A.8 灾难备份中心的等级12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灾难恢复预案框架13 B.1 目标和范围13B.2 组织和职责13B.3 联络与通讯13B.4 应急响应流程13B.4.1 事件通告13B.4.2 人员疏散13B.4.3 损害评估13B.4.4 灾难宣告13B.5 恢复及重续运行流程13B.5.1 恢复13B.5.2 重续运行13B.6 灾后重建和回退13B.7 预案的保障条件14B.8 预案附录14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xxxxx提出。
本标准由xxxxx归口。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Disaster recovery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灾难恢复概述 (3)4.1 灾难恢复的工作范围 (3)4.2 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 (3)4.3 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 (4)4.4 灾难恢复的外部协作 (4)4.5 灾难恢复的审计和备案 (4)5 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 (4)5.1 风险分析 (4)5.2 业务影响分析 (4)5.3 确定灾难恢复目标 (5)6 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 (5)6.1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要素 (5)6.2 灾难恢复资源的获取方式 (5)6.3 灾难恢复资源的要求 (6)7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7)7.1 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的实现 (7)7.2 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 (7)7.3 专业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 (7)7.4 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 (7)7.5 灾难恢复预案的实现 (8)附录A (规范性附录)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 (10)附录B (资料性附录)灾难恢复预案框架 (14)附录C (资料性附录)某行业RTO/RPO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的关系示例 (16)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审批、实施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2001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GB/T 20984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5271.8-20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级信息系统监理师之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中级信息系统监理师之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时不时发生的信息系统灾难却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为中级信息系统监理师,我们应该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恢复。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灾难的种类,以及灾难恢复的措施和步骤。
一、信息系统灾难的种类信息系统灾难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类型。
1.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系统可能会受到设备损坏、电力中断、通信中断等问题的影响。
2.人为灾害: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管理失误等因素引起的灾难。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系统瘫痪、信息泄露等后果。
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措施和步骤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灾难,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和步骤。
1.灾难评估:在灾难发生后,我们首先需要进行灾难评估。
评估灾难的严重程度、对系统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恢复难度,以便做出相应的应对计划。
2.灾难响应: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灾难响应。
这包括紧急备份数据、隔离灾难区域、修复受损设备等操作,以尽快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数据恢复:在灾难响应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恢复工作。
这包括从备份中恢复数据、修复受损的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操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数据恢复的优先级,以确保最关键的数据能够最先得到恢复。
4.系统恢复:在完成数据恢复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恢复工作。
这包括重新部署系统、恢复系统配置、验证系统功能等操作,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5.业务恢复:在系统恢复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业务恢复工作。
这包括与各业务部门协调、测试业务流程、确保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等操作,以最大程度地恢复组织的正常运营。
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要点在进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时,有几个要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备份策略:定期进行系统和数据备份,并妥善保存备份数据。
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规范
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规范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工作包括灾难恢复规划和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维,关键业务功能在灾难备份中心的恢复和重续运行,以及主系统的灾后重建和回退工作,还涉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灾难恢复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2、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3、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4、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
灾难恢复的组织架构中的人员有管理、业务、技术和行政后勤等人员组成,一般设定灾难恢复领导小组和灾难恢复规划实施小组和灾难恢复日常允许组。
组织可以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外部专家协助灾难恢复实施工作,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外部机构承担实施组织,以及日常运行组的部分或全部工作。
灾难恢复领导小组的职责: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组长应由组织最高管理层成员担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领导和决策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重大事宜,主要如下:审核并批准经费预算审核并批准灾难恢复预案批准灾难恢复预案的执行灾难恢复实施组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灾难恢复的需求分析提出灾难恢复策略和等级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制定灾难恢复预案组织灾难恢复预案的测试和演练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灾难恢复系统实施灾难备份中心日常管理灾难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灾难恢复的专业技术支持参与和协助灾难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维护和管理灾难恢复预案突发时间按发生时的随时控制和损失评估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和业务功能的恢复。
灾难发生后的外部协作。
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标识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识别信息系统面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威胁,识别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各种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并定量或定性描述可能造成的损失,识别现有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防范或控制信息系统系统的风险。
依据防范或控制风险的可行性和残余的可接受程度,确定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业务影响分析分析业务功能和相关资源配置对组织的各项业务功能及各项业务功能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支持各种业务功能的相应信息系统资源及其他资源,明确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一、引言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运作的核心,对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无法完全排除信息系统遭受灾难的风险。
为了应对信息系统遭受灾难时的应急处理和恢复工作,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至关重要。
二、灾难恢复计划目标1.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将业务恢复到正常运作状态,以降低损失和影响。
2.保障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及完整性,确保关键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3.提供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指导及组织安排,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地应对灾难情况。
4.定期测试与评估灾难恢复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更新并优化计划内容,以保持计划的实用性。
三、制定流程1.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首先,对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灾难的风险进行评估,如火灾、水灾、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等。
根据风险的等级,对信息系统及其重要性进行划分。
2.备份策略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定期备份关键数据、数据备份存储的位置和频率,以及数据备份的可用性和完整性检测等。
3.灾难恢复团队和职责成立灾难恢复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及其职责。
团队成员应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专业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限。
4.灾难恢复指南和流程制定灾难恢复的详细流程和指南,包括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恢复流程、测试和评估等。
确保团队成员清楚明白,能够按照指南和流程高效地应对灾难情况。
5.备份设备和备份数据的存放确保备份设备和备份数据的存放位置安全可靠,避免与原始数据存放在同一地点,防止因同一灾难导致原始数据和备份数据同时丢失。
6.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处理的措施。
7.灾难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启动灾难恢复计划,实施应急响应措施。
8.灾难恢复结束后的总结和分析灾难恢复结束后,及时总结分析灾难恢复的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工作包括灾难恢复规划和灾难备份中心的日常运维,关键业务功能在灾难备份中心的恢复和重续运行,以及主系统的灾后重建和回退工作,还涉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灾难恢复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
2、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
3、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4、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
灾难恢复的组织架构中的人员有管理、业务、技术和行政后勤等人员组成,一般设定灾难恢复领导小组和灾难恢复规划实施小组和灾难恢复日常允许组。
组织可以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外部专家协助灾难恢复实施工作,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外部机构承担实施组织,以及日常运行组的部分或全部工作。
灾难恢复领导小组的职责:
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组长应由组织最高管理层成员担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领导和决策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重大事宜,主要如下:
审核并批准经费预算
审核并批准灾难恢复预案
批准灾难恢复预案的执行
灾难恢复实施组
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
灾难恢复的需求分析
提出灾难恢复策略和等级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制定灾难恢复预案
组织灾难恢复预案的测试和演练
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
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
协助灾难恢复系统实施
灾难备份中心日常管理
灾难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灾难恢复的专业技术支持
参与和协助灾难预案的教育、培训和演练
维护和管理灾难恢复预案
突发时间按发生时的随时控制和损失评估
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和业务功能的恢复。
灾难发生后的外部协作。
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标识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识别信息系统面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威胁,识别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各种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并定量或定性描述可能造成的损失,识别现有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防范或控制信息系统系统的风险。
依据防范或控制风险的可行性和残余的可接受程度,确定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业务影响分析
分析业务功能和相关资源配置
对组织的各项业务功能及各项业务功能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支持各种业务功能的相应信息系统资源及其他资源,明确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
评估中断影响
应该采用如下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各种业务功能的中断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定量分析:以量化方法(数字,统计、数学模型),评估业务功能的中断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定性分析: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评估业务功能的中断可能给组织带来的非经济损失,包括组织的声誉、顾客的忠实度、员工的信心、社会和政治影响等。
确定灾难恢复目标
包括关键业务功能及恢复的优先顺序;灾难恢复时间范围,及RTO和RPO的范围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要素:
数据备份系统
网络
备用基础实施
专业技术支持能力
运行维护管理能力
灾难恢复预案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技术方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