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道德
研究论文: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13566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音乐艺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潜移默化地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
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德育教育贯穿至“传道、授业、解惑”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德育熏陶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
音乐艺术既能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能表现人们的思想。
但它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来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它源自人的心灵,是情感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从歌词中挖掘思想性较强的音乐内容,结合歌曲背景与学生对话、融会贯通的讲解,让学生能从歌词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透过歌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传导者”。
二、在歌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既是音乐的传播者,又是教育的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真善美的人。
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音乐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欣赏音乐的生命力,扩大文化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翻唱,指挥或弹奏,作品之情便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
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道德素质的形成。
如一首《黄河大合唱》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歌中唱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音乐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音乐是一门陶冶学生情操的学科,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关键课程,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重视知识与德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课堂中,达到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养,让其能够更好地接受音乐知识,老师就需要将德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提升。
从而使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改善,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教育;教学策略一、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互作用音乐具有天生的美育功能,音乐能带给人美感,使人在音乐中体验美与爱,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
而德育是与美育共生共存的,都是人类层面的高尚教育之一,音乐带给人美的感受,同时也带来思想品德的教化,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是在培育一批未来的音乐家,而是在通过音乐教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爱国精神,培育学生的正能量的精神状态和正直、善良、诚实、坚强的品质,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的渗透策略1.开展课堂活动,提升道德素养初中音乐教学教师除了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教学形式方面进行创新,以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质,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实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各个合唱团演唱这首歌曲的视频,使学生先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强,并意识到自己与一些大型合唱团之间的差距,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教师随即可以将所有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让他们在组间进行一场合唱比赛。
音乐中的“道”与“德”
音乐中的“道”与“德”作者:李大海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李大海作者简介:李大海(1959~),沈阳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
一、音乐中的“道”音乐中的“道”——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
音乐是使用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表演艺术。
音乐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劳动,来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活,它要做到和完成的任务是抒发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和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
所以,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也是人类社会艺术及其文化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作为人类的音乐,社会的音乐,表演行为的音乐,它无不蕴涵着人们的精神品质、情感境界和道德情操,无不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联系。
“音的兴起是由人心产生的。
人心的触动,是外物作用的结果。
人心感受外物而触动,就形成了声。
不同的声相互配合,就有了变化,按一定规律排列变化,就形成了音。
乐是由音所产生的,它的本源是人心感受外物。
因此,用哀伤的心来感受外物,产生的声音就急促而衰弱;用欢乐的心感受外物,产生的声音就高亢而悠扬;用愤怒的心感受外物,产生的声音就粗壮而严厉;用敬重的心感受外物,产生的声音就正直而纯净;用关爱的心感受外物,产生的声音就温和而柔顺。
这六种表现,不是由于人天性的不同,而是感受外物之后所引发的不同结果。
”所以,任何时代的任何音乐,都是在它所处的社会背景下由一定的精神品质、情感境界和道德情操的理性之人所创作,并为其而存在。
从音乐的发展来看,总是和人类的各种社会性实践活动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音乐活动及其行为,作为社会关系性的活动,总是包含着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的社会伦理道德关系,其活动的主体是创作者、欣赏者,而使得各主体之间产生紧密联系的是音乐作品中的“道”。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音乐与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两种不同形式,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
第 二 不乱 倒饭 菜 ; 人人 养成 好 习惯 , 不带 饭菜 出食堂 ;优 良作 风 在 中学 音 乐 课 堂 教 学 中应 该 如 何 进 行 学 生 的 思想 道德 教育 常保 持 ,学 习雷 锋 好榜 样 ; 为校 争光 见行 动 ,一 流校 风 传 三湘 ”
播 种在 这 块 十壤 上 。 ”音乐 艺 术是 情感 的艺 术 ,是 人们 情感 的凝 红 军 ,新 四军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至今 。歌 中 以铁 的革命 纪 律 和优 聚 。中学 音 乐课 堂 教学 中每 一 首作 品都应 以情 感 为 切入 口,这 样 良革 命 传统 美德 唱 响 中 国的人 民军 队 。从严 要求 规 范 军队 作风 , 才 符合 艺 术 审美 活动 规 律 。感 悟音 乐 作 品的情 感 首 先要 为学 生创 锻造 出人 民的钢 铁 之师 ,赶走 日本侵 略 者 ,解放 全 中 国 。而今 把 邹 修仲 作 设 情境 ,这 是 “ 情感 化 ”的基 础和 前提 。这 就要 求 教师 必须 积 累 这 首歌 曲进 行 改编 ,在 音 乐课 堂 上来 进 行教 学 ,歌 词 (
一
句名言: “ 兴 于诗 ,立 于 礼或 乐 。 ”可见 音 乐教 育 具有 德 育功 学 习, 团结 友爱 ,团结 奋进 ,勇往 直前 。将 德育 渗透 到 校歌 中,
能 。音 乐 教育 在学 校 的德 育 教育 中 具有 强大 的 “ 净 化 ”作用 ,这 取 得 良好 的 效果 。 同学 们之 间 团结 友 爱 ,互 帮互 助 ,师 生之 间和 种熏 陶 和 感染 ,胜 在 通过 一 种 能使 人直 接感 受 到 的形 式 来反 映人 谐 一致 ,关 系 融合 ,大 家都 心情 舒 畅,校 园 内充满 生机 和 活 力 。 的 思想 情 感 ,而不 是 枯燥 的 理论 说 教和 灌输 ,并 能 引发 学生 积极 “ 江 山 学子 爱江 山 , 文 明 就餐 作 示 范 : 第 一 排 队 不插 队 ,
浅谈音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摘要:音乐的学习对我们养成高尚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接触乐理教学模式,音乐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而且,音乐的使用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情感价值相融合,尤其是对道德与品质这种记忆性的科目,音乐资源的使用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认知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这时候的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干扰。
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聚焦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部分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但很多学生对德育教学依旧保持着刻板印象,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仍然在沿用,甚至有部分教师只给学生划出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对德育教学的开展具有不利影响。
音乐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目教学活动中,而且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强,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融合音乐资源,将德育的知识点贯穿到愉快的乐理中,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借乐理,丰富课堂活动提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氛围,大部分学生对其评价都不太高,普遍认为教学模式枯燥,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且课本内容也不容易理解。
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政治课本才进行了改革,让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但仍有部分内容晦涩难懂,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以引导。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若只按照课本流程讲解,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音乐资源的使用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课本内容用生动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利用音乐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人与社会》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情景导入的形式,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并同步展示当年奥运健儿们获奖图片,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我们都住在“地球村”这个大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境意识。
在音乐中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
综合2013·12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不仅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还可以提高道德修养,陶冶情操。
如今的孩子大都生活在温室里,身边充满了爱,而往往缺乏的是给予爱,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陶冶道德情操。
如何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笔者粗浅地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在歌曲演唱中陶冶道德情操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沁润心灵,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所以演唱一首歌曲时,一定要选择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去挖掘孩子们的道德情操。
如教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每个音符,每个乐句,都隐藏着千钧之力,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针对孩子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创设升旗情境,让学生“心中有画面”,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孩子观看升国旗视频,感受《国歌》,讨论为什么要保持肃静,立正,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标准队礼,接着播放抗战时期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国歌创作背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音乐欣赏中陶冶道德情操“倾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紧密地围绕“倾听”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情感的体验,有效帮助学生更为真切深入地领悟音乐的精妙,以此来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以欣赏课《我怎样长大》为例,这首歌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
由吴天忍作词,徐景新作曲。
故事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
教学时主要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实践中教师首先针对情感目标设计了“聆听记忆法”,也就是让孩子认真听两遍歌曲,再把印象深刻的歌词和大家分享。
浅谈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道德教育
关键词 : 乐教育 ; 音 道德教 育; 综合 素质
中图分类号 : 2 G6 1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6 4 9 2 (0 2 0 — 29 0 1 7 — 34 2 1 )1 02 — 2
进行道 德教育 ,是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 的重要 任务 之一 。在音乐教育 中 , 应紧紧结合 学科特点 、 我们 立足 学生 实际 ,使音乐教育 与道德教育 两者之 间做 到有效 渗透 、 相互促进 。 要让 音乐教育成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 的喜 闻乐见 的形式 , 我们必须注 意以下几点 : 发 现音乐教材 中的德 育元素 音乐教 材是 我们进行 德育教育 的重要载体 ,其 中
子的培养也是不够 的。这让 学生的能力得不 到实践 和 发展 。我们应该依靠 团委 、 生会 、 学 级委会或其 他一些 学生 自主性 团体去积极地 、 主动地承担 、 分享 活动的失 败或成功 , 要让学生在实践 中磨 炼意志接受情感体 验 ,
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从而实现优化德育 渗透目标。 总之 , 在我们历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传
教育学生要从小养 成 良好 的思 想品德 ,教 育他们 要通过 自身 的实践 , 去解决从知道到 能办 到的转化 。可 是 一直 以来 , 我们教师都是 扮演着 “ 保姆 ” 的角色 不敢 放手让学生去参 与活动的计划 与组 织 对活 动积极分
+ ” +
- +
一 + “ +
一 +
” +
一 +
”—一 — — -。 + +
些腐 败现象 避而不谈是不 客观的 ,作 为教 者则应该 联 系党 和国家近几年来所颁 布的惩治腐败 的法规 以及惩 治腐败 的典型事例 ,说 明我党对腐败 现象进行严 惩 的 决心 和力度 ,使学生对我党 取得反腐败 的胜利充 满信 心, 从而 自觉拥护党 的领导 。 五、 注重把德 育与课外活动相 结合 , 加快 素质 教 育 改革步伐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感恩、感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尊重、理解。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借助音乐教学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德育渗透对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持续加强,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关系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更能够通过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正能量,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音乐教学与德育密不可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进行传授和演绎,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背景,学生还能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对于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良性互动和双向促进。
2.3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实践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实践包括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爱由乐生——浅谈音乐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争 ,最 真 切 的 渴 望 ,最 美 好 的祝 愿 。从 小 ,一段 段 优 美 的旋 律 就 告 诉 我 们 要 爱 妈 妈 ,爱 祖国 。 后 来 ,又 教 会 了我 们 爱 自然 ,爱 生 活 , 给 我 们 一 颗 积 极 向 上 的心 , 鼓励 我们勇 敢快乐地 面对 生活, 迎 接 人 生每 一 次 的挑 战 。 所 以 , 现 在 我 站 在 讲 台上 ,也 要 用 一段 段 优 美 的 旋 律 给 我 的 学 生 一 双
格 ,它无 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 的心灵。歌德说 :音乐是情感的 “ 艺术 , 它直接针对着心灵 。” 多 贝 芬的《 命运》 ,肖邦的 《 革命》 , 冼 星海 的 《 黄河大合 唱》等乐 曲之 所 以成为经典 ,正是 因为音乐 中
饱 含 着 最 深 沉 的 爱 ,最 强 烈 的抗
在教 唱爱 国主 义题 材 的歌 曲时 , 过 教 师 的分 析 、 解 , 通 讲 引 导 学 生 深 刻理 解 歌 曲内容 ,激 发 学生的爱国情感 ,给学生讲音乐 家聂耳、冼 星海 的爱 国故事 ,使 学 生 明 白人 民音 乐家 的 爱 国精
神 和 他 们 的作 品 一 样 永 世 长 存 ,
受 、无尽 的 欢乐 ,但 真 正 让 音 乐
艺 术 永 恒 的 是 音 乐 中 蕴 涵 的 最 深 远 、最 崇 高 、最 纯 洁 的艺 术 品
感 ,加 深 对 歌 曲的 主题 “ 国主 爱 义 ” 的 深 刻 理解 和认 识 。 同 时还 安 排 一定 的 时 间进 行 讨论 ,启 发
一
行词 汇记 忆。虽然有人认为此法有点过时, 但是 , 确 实有很多学生用它迅速有效地掌握 了大量 生词 ,并
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仅仅停留在音乐技巧的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入手。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能够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和启发。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启发学生的音乐情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需要多个乐器和声部的协同演奏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在合唱、乐队等集体音乐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密切的配合和合作。
通过这些集体音乐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音乐才能,培养乐器演奏的耐心和恒心。
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信心。
音乐是一种语言,通过音乐可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合唱、独唱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自我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音乐品行来实现。
音乐是一种文化,它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身心发展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道德品质。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意识、自我表达能力和良好的音乐品行,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浅谈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
浅谈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评价中,既要有较强的基础科学素养,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要想增加自己的就业概率,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中职学生一定要自觉地加强自己的全面素质的训练,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有品德,要有才华,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并在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逐渐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因此,道德品质是中职学校评价教学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
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进一步探讨了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把音乐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以达到全面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德育;融合路径引言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目前,每年有上百万的毕业生,社会上的就业压力很大,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选拔之后,很难成功地完成了实习和工作。
所以,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推动他们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在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时,不仅注重学生的全面能力,还将“德”的品质纳入到用人单位的评价之中。
所以,在中职学校,一定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其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其具有一种科学、先进的观念,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品德素质。
一、音乐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特征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类进行感情沟通的主要媒介,它能让人类感到身体和心灵的快乐,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灵感,给人类带来精神的力量。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音乐也是一项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把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职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引导他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作用论文
浅析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的作用《礼记乐记》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凡音,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意趣的审美艺术,是透过人心与主体合二为一的情感艺术。
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今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有着其它各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美,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人们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的感染下,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变得高尚起来,这是音乐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
鲁迅先生说,美和艺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学生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
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从感情上接受教化,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例如,在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时,当悠扬、柔美的音乐充盈着整个教室时,我忽然的调低了音量。
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个个竖起耳朵聆听。
那迷离的音乐和生动地语言交织在一起,牵动着同学们的思绪,将他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意境,接着我启发学生讨论:“听完《牧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学生们的立刻你一言我一语:“老师,我想到了蓝天、白云、羊群、草原。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我再利用了丰富的电教手段,播放出大草原的风光画面。
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让学生为之陶醉,不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形式,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渗透,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的人格发展。
本文将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聆听和演奏过程都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
比如,通过演唱民歌,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词中所描绘的情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通过歌曲中的情绪色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敏感性。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编排合唱、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合作演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情感交流能力。
比如,可以编排带有正能量和积极向上主题的合唱曲目,让学生集体合唱,共同传递和分享情感。
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倾听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寄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积极主题和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例如,可以选择带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理解爱国、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的讲述,向学生传递正面的道德信息。
通过讲述音乐家、作曲家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和品格,从而受到启发和感召。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美术欣赏,理解音乐作品中的道德寓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个性教育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孩子展现个性的机会。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音乐课中的品德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音乐课中的品德教育作者:花荣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1期江苏建湖高级中学(224700)花荣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静静聆听,分享他们喜欢的音乐。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打动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会触动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听韩红的这首《天路》,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一条通往雪域高原的幸福路,那些让人可歌可敬的筑路工人们,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放下儿女情长,为了祖国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听腾格尔的《天堂》,则可以从那天籁般的歌声中感受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去热爱自己的家乡。
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乐理知识和技能,多于讲解,少于感悟。
“音乐教育,不是首先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对人的教育。
”这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
因此,音乐教育中教师不可以忽视对学生品德的培育,而是应该将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紧密联系,在音乐的美育中渗透德育。
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让动听的音符来美丽校园,激发德育教育风景优美、学习气氛浓厚的校园环境,不但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素质与个性。
在校园中选择合适的音乐,如同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了调味剂。
例如,新的一天开始了,晨跑时让《奔跑》的旋律回响在操场,“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学生听着音乐越跑越有劲头,这种劲头便会不自觉转移到学习中;大课间时,可以放一些动感的舞曲,如拉丁舞曲、华尔兹等,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作文课上,可以用优雅的古典纯音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等;要熄灯睡觉了,可以让轻柔舒缓的钢琴曲伴着大家入眠,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献给爱丽丝》、《夜曲》等。
浅谈初中音乐中有效渗透德育策略
浅谈初中音乐中有效渗透德育策略初中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德育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本文将围绕着初中音乐中有效渗透德育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音乐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二、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育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集体合唱、乐队合作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首合唱曲或者一首乐曲的演奏。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表演的水平,还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关心、支持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音乐艺术本身具有美的特质,美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音乐中体验美的真谛,感受美的力量。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故事的讲解等方式,渗透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人文关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传递的人文关怀之美,使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奉献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美好情感。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故事的讲解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中所蕴含的善良品质和美好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中懂得感恩、懂得爱护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德育渗透音乐教研(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育人功能,使得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从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德育渗透音乐教研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内涵1. 德育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艺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渗透音乐教研的必要性1.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道德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2. 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情感等。
德育渗透音乐教研,可以使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渗透音乐教研,可以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化。
通过音乐艺术,德育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提高德育效果。
三、德育渗透音乐教研的实施策略1. 创设德育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德育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道德情感。
如通过演唱爱国歌曲、革命歌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2. 融入德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音乐作品的分析、演唱、演奏等环节。
如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道德主题、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德育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音乐讲座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培养道德品质。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德育渗透。
音乐所包含的美感和情感可以影响
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演奏、解读和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
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文化和思想内涵。
例如,当学生在演奏一首优美的曲子时,老师可以
引导学生措辞、动作、姿态以诠释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通过音乐体验美和情感的体验,有益于塑造学生的感性能力和审美情趣。
其次,音乐教学中还需要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通过音乐教学,老师
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与人的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协作
和集体荣誉感等道德素质。
例如,在合唱训练中,老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训练,引导学
生形成对集体荣誉的依赖和维护的意识。
另外还要注重敦促学生重视音乐学习中的责任感和自律,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老师可以敦促学生积极投入,刻苦学习,构建学习的自我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自我认识能力。
最后,要通过音乐教学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学习一首曲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次
的文化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详细的讲解、分析曲子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引导学生了解音乐
与文化的捆绑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提高
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质和艺术修养,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崇尚美德,同时也更好地在
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艺术与道德的交融
利用音乐课程中的 思政元素,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音乐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
选取具有思政元 素的音乐作品, 如《义勇军进行 曲》、《我和我 的祖国》等
分析音乐作品中 的思政元素,如 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道德观念 等
设计适合学生年 龄和认知水平的 教学活动,如歌 曲演唱、音乐欣 赏、音乐创作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 02 元 素
03 艺 术 与 道 德 的 交 融
音乐课程中思政元 04 素 的 教 学 实 践
音乐课程中思政元 05 素 的 育 人 效 果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歌词内容:弘扬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增强学生 的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从而增强学生 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文 化自觉性和责任感。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音乐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沟通和协调等重要技能。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音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引导学生通过音 乐学习,理解思 政元素的内涵, 培养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社会责任 感
01
0 2
03
04
结合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思政元素 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思政问题 采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思政知识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政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与道德
[摘要]由于当前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生某种偏差或断裂,音乐存在的环境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音乐所体现的道德价值也或多或少的随之改变,所以理清音乐与道德的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就被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实施,从这个角度再谈这个古老的话题便有了新的意义。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音乐教育音乐艺术道德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因此,必须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在此项工作中,音乐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道德对音乐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音乐本身必须道德,音乐需要道德——艺术道德,这些都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音乐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早在我国西周的教育中就分乐德、乐舞和乐语三个方面,其中,乐德之教为“中、和、祗、庸、孝、友”六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与道德的问题是很古老的。
中国传统对道德的理解,是指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指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境界和善恶评价,甚至还用来泛指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对人们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就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而音乐恰好是能够对人的身心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如音乐能“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贝多芬语)以及“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最深处”(柏拉图语)一样,在这种条件下采取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
“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所以说,音乐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方
式之一,主要体现在:
1.音乐是最擅于抒发情感的、也是最具想象空间的艺术,所以音乐能更深入、更强烈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
人们在音乐营造的情感气氛中,因联想而产生自我情感的起伏跌宕,并从中受到熏陶,使精神世界在某些方面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因此,音乐一直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寻求心灵慰藉,满足审美需要,丰富精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音乐以审美价值为最根本的价值,它以独特的审美方式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们的欣赏与愉悦中实现包括道德价值在内的全部价值。
也就是说,音乐不是靠外力强制实现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而是人们在主动的审美体验中不知不觉去接受的。
3.音乐“是以审美的方式进入人的精神世界,能更深入、更强烈地打动人,所以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能长久留存”。
一首歌或一段旋律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便是这个结论的最好论证,所以说,音乐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是长久的、难以磨灭的。
二、音乐与道德的联系
音乐本身体现出的内容包括审美教育、道德教育、智力教育等各个方面,同时,它还能够塑造人的品德:一方面,音乐可以把人们心中的理想与人类普遍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引导个体追求崇高的理想;“另一方面,音乐可塑造个体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使积极的性格与品德得以肯定与发展,而使消极的性格与品质得以否定与转变”。
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就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来论述音乐与道德是紧密相联的,如孔子的“尽善矣,又尽美也”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以及荀子的“广教化,美风俗”和“感动人之善”的观点,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音乐教育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在《乐记》中,将这个问题阐述的更为具体,如“德音之为乐”,“乐者,德之华也”,“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在这些音乐美学思想中,都比较注重音乐对人的道德影响。
音乐作为人的精神创造物,也是人的精神塑造物,这种特殊的精神塑造物可以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人们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进而培养出一个更加完善、更加和谐的人格,有利于实现其审美价值、思想价值、认知价值,因此音乐必须要与道德价值紧密相连。
我们都知道音乐不能够直接体现出某种道德内容,更不会具体地表达出某种道德规范或道德准则,音乐是将这些道德内容融入到其内涵里,通过歌颂高尚的
品德、称赞善良的品质,抒发美好的情感这样的形式,来正确引导听者的审美指向、思想指向及道德指向进而使听者弃恶扬善、近美远丑,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一点在歌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从这个角度上说,音乐就是在劝导人们“积德行善”,激发和培养听众热爱祖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达到一定的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任务。
所以,不能把音乐课变成纯粹的道德教育课甚至是思想政治课。
因为,音乐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是通过它寓教于乐的独特手段和方式来达到对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的潜移默化。
因此,忽视音乐教育特点,违背音乐艺术规律,将音乐教育变成单纯的思想说教,均难以收到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
三、音乐自身必须道德,音乐需要艺术道德
音乐艺术道德是指“音乐从职人员在社会责任感的前提条件下,在具体的音乐职业活动中具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原则和准则”。
它在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的基础上形成,来评价和约束音乐从职人员的行为,协调音乐从职者之间,音乐从职者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在我国,音乐家们的音乐艺术道德规范在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进程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已经得以充分展现。
这是中国音乐家在最广阔的艺术实践中所遵循和表现出来的艺术道德。
它不是谁的说教,也不是谁制定的明文规定,更不是谁在一夜中的顿悟和理念。
它是时代、社会以及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需要,主要体现在:
(1)首先音乐创作者必须要有艺术道德的理念。
一件艺术作品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表现高尚的道德理念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首先就要求艺术作品本身是好的,这是问题的出发点。
换句话说,音乐本身是否道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诚然,一件艺术品从创作、发表、演出到群众欣赏、接受以及最后能收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但音乐本身必须进行道德建设,音乐的道德建设首先是创作者的道德建设,因此,艺术家们必须严肃对待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音乐创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不为商业目的所驱使,不失艺术家的艺术道德和艺术良心,坚守艺术的神圣和尊严,表达正确的人生观和精神理念。
古往今来,中外许多严肃的音乐家无一不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他们都能够严肃对待自己的作品。
实践证明,这些严肃的作品均发挥了巨大的、良好的社会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些音乐家没有艺术道德的理念,就不会严肃对待自己的作品,这就导致他的作品不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个社会效果
就包括一定的道德教育的内容。
所以说,要想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德之华”的作品,它的创作者必须具备“德之华”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