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藻类和水质的关系

合集下载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第36卷第2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2 2023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23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朱丹丹1, 陈兆祺1, 李照全1, 彭高卓2, 刘娜1(1. 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0; 2.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岳阳 414000)摘要:在洞庭湖设置16个监测断面, 收集整理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 结果表明, 2014—2018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逐年改善, 水质由Ⅳ类、Ⅴ类转变为Ⅳ类; 2018年16个监测断面TN浓度为1. 37~2. 28 mg/L, TP浓度为0. 060~0. 095 mg/L; 湖区主要污染为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洞庭湖水质.关键词:洞庭湖; 水质; 污染状况; 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2-0056-05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itsCountermeasuresZHU Dandan1, CHEN Zhaoqi1, LI Zhaoquan1, PENG Gaozhuo2, LIU Na1(1. Yueyang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2.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Dongting Lake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Abstract: 16 monitoring sections in Dongting Lake were set up to collect and collate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from 2014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in Dongting Lake had improved year by year from 2014 to 2018, with the water quality changing from class IV and Class V to Class IV. In 2018,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in 16 monitoring sections were 1.37−2.28 mg/L and 0.060−0.095 mg/L respectively. The main pollution in the lake area is the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river basi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we should improve Dongting Lake’s water quality through the strict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ivers and lakes.Key words: Dongting Lake;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0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来水, 南接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滞洪调蓄区和淡水资源储备区, 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多项功能[1~5]. 由于湖区长期淤积泥沙、人为围湖筑垸等历史原因, 洞庭湖被分割为东、南、西三个湖区[6]. 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 湖区水质与上游四水入湖水中氮磷含量密切相关[7~9]. 氮磷的外源输入和内源释放一直是影响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8~10].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湖区环境治理得到空前加强,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本文利用洞庭湖2014—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 研究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并提出防控对策和措施, 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和数据来源为全面掌握洞庭湖水质状况, 共选取16个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 包括“四水”中的4个断面(樟树港、万家嘴、坡头、沙河口)、“三口”中的1个断面(马坡湖)、洞庭湖三个湖区的10个断面和1个出湖口断面收稿日期: 2022-12-12基金项目: 湖南省生态环境万科项目(2019120525 )作者简介: 朱丹丹, 女,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水质环境监测第2期 朱丹丹,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57 (洞庭湖出口), 洞庭湖三个湖区中, 西洞庭湖区选取南嘴、蒋家嘴、小河嘴3个监测断面; 南洞庭湖区选取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3个监测断面; 东洞庭湖区选取鹿角、扁山、东洞庭湖、岳阳楼4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分布点位如图1所示. 每月上旬定期在这16个监测断面采集表层(0.5 m)水样进行监测. 本文监测数据均来源于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图1 洞庭湖水质监测断面分布1.2 测定和评价方法选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PH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氟化物、铜、锌、铅、硒、镉、砷、汞、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硫化物等21项监测指标,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各湖区水质类别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划分[11]. 其中, 利用河流标准评价入湖口监测断面总磷指标, 利用湖泊标准评价湖体和出湖口监测断面总磷指标.1.3 数据处理利用Excel 整理统计数据, 利用SPSS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利用SigmaPlot 软件绘图. 水质指标采用监测数据的年度算术平均值.2 结果与分析2.1 水质现状2.1.1 水质类别2018年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见表1. 入湖口4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 水质状况较好; 三个湖区总体水质为Ⅳ类, 其中南嘴水质为Ⅴ类, 其余断面水质均为Ⅳ类, Ⅳ类和Ⅴ类断面占比分别为90%和10%; 出湖口水质为Ⅳ类, 为轻度污染状况. 洞庭湖全湖总体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况.2.1.2 主要污染物2018年洞庭湖各监测断面TN 和TP 监测数据如图2所示. 各监测断面TN 的变化范围介于1. 37~2.28 mg/L 之间, 高于Ⅲ类标准值(1.0 mg/L), 超标0.37~1.28倍. 从各水域看, 入湖口各监测断面TN 均值低于出湖口, 三个湖区断面中西洞庭湖值最低. 从各监测断面数据来看, 湘江入洞庭湖的樟树港、万家嘴监测点和湘江航道的第一个断面虞公庙的TN 值较高.58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018年, 各监测断面的TP 变化范围介于0.060~0.095 mg/L 之间, 从各水域看,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出湖口<入湖口<东洞庭湖. 从各监测断面来看, 马坡湖TP 值最高, 其次为东洞庭湖的扁山, 东洞庭湖各监测断面整体TP 值较高, 说明该湖区污染程度较严重.表1 2018年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水域入湖口 三个湖区 出湖口四水 三口西洞庭湖 南洞庭湖 东洞庭湖 断面名称 樟树港万家嘴坡 头 沙 河 口 马 坡 湖 南嘴蒋家嘴小河嘴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鹿角扁山东 洞 庭 湖 岳 阳 楼 洞庭湖出口 水质类别Ⅱ ⅡⅡ Ⅱ Ⅲ ⅤⅣⅣⅣⅣⅣⅣⅣⅣ Ⅳ Ⅳ(a) TN(b) TP图2 2018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 2.2 水质类别演变状况2.2.1 水质类别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类别逐渐趋好(图3). 2014年、2016年Ⅴ类水质占比不高, 约为10%; 2015年Ⅴ类水质占比约为72%; 2017年、2018年没有Ⅴ类水质断面, 水质逐渐转变为Ⅳ类.图3 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类别第2期 朱丹丹,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592.2.2 总氮污染物 2014—2018年洞庭湖TN 演变状况如图4所示, TN 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年均值在1.37~2.75 mg/L 之间变化, 均高于Ⅲ类水标准值(1.0 mg/L). 从空间趋势分析, 入湖口断面中, TN 浓度年均值最高的为樟树港断面, 2015年达到最高值2.75 mg/L, 坡头断面TN 浓度年均值相对较低. 三个湖区和出湖口断面中, 西洞庭湖TN 浓度指标优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 洞庭湖出口TN 浓度最高, 东洞庭湖、南洞庭湖次之, 西洞庭湖TN 浓度最低, 三个湖区中, 东洞庭湖对全湖区TN 浓度影响最大.2.2.3 总磷污染物2014—2018年洞庭湖TP 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总体呈现为先升后降状态. 入湖口5个监测断面TP 浓度变化范围介于0.06~0.17 mg/L 之间, 其中马坡湖的TP 浓度最高, 万家嘴TP 浓度最低. 三个湖区和出湖口监测断面TP 浓度变化范围介于0.06~0.12 mg/L 之间, 分布规律较为接近, 变化规律平缓, 2015年TP 浓度达到最高, 然后逐年下降. 洞庭湖出口TP 浓度最高, 东洞庭湖水质略优于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图4 2014—2018年洞庭湖总氮演变状况图5 2014—2018年洞庭湖总磷演变状况综上分析可知, 洞庭湖为典型的过水性湖泊, 其污染状况不仅与洞庭湖三个湖区自身污染状况有关, 而且与上游来水水质有密切关系. 2014—2018年, 上游四水TN 浓度年均值由2.10 mg/L 下降至1.78 mg/L, TP 浓度年均值由0.097 mg/L 下降至0.073 mg/L, 分别下降15.2%、24.7%; 洞庭湖湖区TN 浓度年均值由1.94 mg/L 下降至1.71 mg/L, TP 浓度年均值由0. 083 mg/L 下降至0. 067 mg/L, 分别下降11. 9%、19. 3%, 与洞庭湖水质逐年变好的趋势一致.6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3 原因分析与防治建议3.1 洞庭湖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影响洞庭湖水质变化的因素较多, 包括水文情势变化、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洞庭湖氮、磷元素超标是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12,13].2015年, 洞庭湖湖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2.7×106公顷, 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对洞庭湖水体TN、TP贡献率超过70%, 是洞庭湖水体TN、TP超标的主要原因[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位推动下,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要求, 沿湖各地都制定了专项环境整治方案, 对湖区沿线的化工企业等加大了整治力度, 同时关停了大批造纸企业,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逐渐好转. 近几年, 沿湖地区对洞庭湖水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积极开展“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 促进了湖区水质改善.3.2 洞庭湖水环境防治建议(1)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有机肥种植, 减少耕地农业污染. 合理规划四水、洞庭湖沿线干线及支流畜禽养殖区、限养区、适养区, 加强区域管控. 加强水产养殖业尾水污染防治, 推广稻田养殖、清水养殖等技术.(2)防治工业点源污染.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关停湖区沿线污染重、能耗高、技术落后的企业. 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监管, 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实时监控, 对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 按照有关政策对连续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3)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加快推进对三口水系及洞庭湖部分湖区底泥开展综合整治, 净化内源污染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研究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增强河湖水体的连通与流动性, 促进水质改善.4 结束语从时间演化状况来看, 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总体趋好, 水质逐渐由Ⅳ类和Ⅴ类转变为Ⅳ类. 从空间分布上看, TN浓度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入湖口<出湖口, 变化范围介于1.37~2.75 mg/L之间; TP浓度各湖区分布规律较为接近, 出湖口TP浓度略高于其他湖区. 洞庭湖水质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水文情势变化、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2015年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 针对洞庭湖水质现状, 本文从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的防治建议.参考文献:[1]王丽婧, 汪星, 刘录三, 等. 洞庭湖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 1−7.[2]熊鹰, 汪敏, 袁海平, 等. 洞庭湖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演化[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7): 1292−1301.[3]蔡佳, 王丽婧, 陈建湘, 等. 西洞庭湖入湖河流磷的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1): 70−78.[4]吴丁, 方平, 李照全, 等. 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3−68.[5]庄琼华, 王琦, 欧伏平. 东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9−73.[6]李景保. 近数十年洞庭湖湖盆形态与水情的变化[J]. 海洋与湖沼, 1992, 23(6): 626−634.[7]王子为, 林佳宁, 张远, 等. 鄱阳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控制限值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5): 1163−1169.[8]熊剑, 喻方琴, 田琪, 等. 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J]. 湖泊科学, 2016, 28(6): 1217−1225.[9]李琳琳, 卢少勇, 孟伟, 等.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J]. 科技导报, 2017, 35(9): 13−22.[10]赵晏慧, 李韬, 黄波, 等. 2016—2020年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湖泊科学, 2022, 34(5):1441−1451.[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12]胡光伟, 毛德华, 李正最, 等.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综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5): 44−52.[13]彭莹莹. 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4]秦迪岚, 罗岳平, 黄哲, 等.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8): 193−198.。

藻类生长对水质和工艺运行的影响及措施

藻类生长对水质和工艺运行的影响及措施
表 3-1 增加混凝剂高密度澄清池出水浊度变化情况
PAC 投加量(mg/L) 10.0 15.0 20.0 25.0
高密出水浊度(NTU) 1.6
1.1
0.84 0.65
以第三水厂为例,三厂使用 PAC(聚合氯化铝) 为混凝剂,当夏季高藻水来临时将混凝投放浓度由 10mg/L 增加到 25mg/L 时高密度澄清池的出水浊度由 1.6NTU 下降到 0.65NTU,效果明显。
关键词:藻类 pH 值 变化规律 混凝 除藻
DOI:10.14143/ki.czgs.2015.03.011
绪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 增加,环境恶化和水质恶化日趋严重。各种生产废水 和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 导致地表水有机物、无机盐氮、磷等超标、浊度上升。 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特别在夏季藻类繁殖迅速,增 长量巨大。当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会使水质发生 变化,由于不易在混凝沉淀过程中除去,导致混凝沉 淀效果不好,浊度升高,甚至出现无规律的翻池现象, 混凝未能去除的藻类还会损伤滤池性能,从而干扰水 处理,会给后续水处理设备的运行造成压力。对制水
CITY AND TOWN WATER SUPPLY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藻类生长对水质和工艺运行的影响及措施
丁 彦
(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水厂,北京 100089)
摘要:为了研究藻类生长对水质和工艺运行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北京市第三水厂 2009 ~ 2013 年原水藻 类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找到其每年的变化规律。为应对每年藻类加速繁殖在时间上提供参考。藻类繁殖 会使水中耗氧量和浊度上升,水中出现异味,色度明显上升,而这些都加大了水质的处理难度。藻类的爆发 还会使源水 pH 值升高,影响混凝效果,造成矾花不够密实,沉淀去除率下降,出水浊度升高,水质变差, 部分藻细胞易穿透絮凝体,会堵塞或是穿透滤层,在这一过程中,藻类继续繁殖,使得过滤周期缩短,导致 反冲洗频繁,且反冲洗的时间加长。某些藻类所带的有毒物质,还会对人身体有害。为了能够去除藻类的不 利影响,本文通过实际生产和相关实验探索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对于混凝效果不好,可以通过加大混凝剂 的投加量,降低调解源水 pH 值,来提高混凝效果,实验证明其能够使矾花变得密实且易于沉降,澄清池出 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混凝前加入次氯酸钠和臭氧投放,可大量去除藻类数量,并去除一定的嗅和味。总之, 本文力求能够总结经验,找出措施,对今后的实际工艺生产有所帮助。

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水生环境中藻类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其存在对维持水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水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光照条件的影响光照是藻类生长必须的条件。

光合作用是藻类生长维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藻类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较好,当光照强度过强或者过弱时,藻类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当光照强度过强时,藻类的光合作用过于剧烈,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不足,藻类生长状态会受到影响。

对于部分具有定向运动的藻类,过于强烈的光照还会导致细胞的运动能力降低。

当光照强度过弱时,由于藻类需要光合作用来维持体内生命活动,缺乏光照会限制藻类的生长速度,严重时甚至会使藻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二、水温的影响水温是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藻类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生长快速,但是过高的水温会扰乱藻类体内代谢水平,影响其生长状态。

一般来说,藻类对于水温的适应范围相当广,水温在20℃-30℃之间时藻类生长最为适宜,超过30℃时,藻类的生长速度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当水温过低时,藻类生长速度也会下降。

水温较低时,藻类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会变缓,导致藻类生长缓慢。

三、营养盐的影响营养盐对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中营养物质越多,藻类的生长越快速。

但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多,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繁殖过度,导致水质污染。

其中,氮、磷是水生环境中的两种重要营养物质,是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除此之外,硅酸盐、钾、钙、镁等元素对于藻类的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光合营养条件的影响对于光合营养型藻类来说,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在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藻类的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导致生长速度减缓,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此外,CO2、HCO3-等物质也对藻类的光合营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改善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改善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改善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洞庭湖河道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环境保护成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改善的关键因素和实施环境保护的策略。

一、污染源分析要解决洞庭湖河道水质问题,首先需要对污染源进行细致的分析。

湖南洞庭湖周边的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都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排放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水等会直接流入河道,污染水质。

同时,工业排放的废水和污染物也对河道造成了严重伤害。

城市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但排放标准的限制和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二、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要改善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必须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可以及时了解河道水质变化和污染源情况。

对环境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

监测与评估工作的数据应该具有公开透明性,以便公众监督和参与。

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加强监测与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首先,应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与管理。

在农业方面,推广科学的农田排水系统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在工业方面,应加强企业的排污许可制度和监管措施,督促企业合法排放。

在城市生活方面,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

四、加强法律监管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改善工作也需要相关的法律支持。

比如,可以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废水、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此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

五、加强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环境保护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环保行动,鼓励大家从身边做起,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综上所述,湖南洞庭湖河道水质改善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会使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干扰水处理,对制水生产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混凝的影响。

在光和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且由于藻类作用,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需要投加的混凝剂增多,高藻水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剂。

此外,部分藻细胞易穿透絮凝体,破坏絮凝过程,导致出水有藻类污染物。

2、干扰过滤。

藻类物质在滤池中可大量繁殖,会使滤料层堵塞,从而缩短过滤周期,导致反冲洗水用水质。

3反过来又是微等。

)4反质。

部六:程产生破坏。

但是研究表明,常用混凝剂在除藻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混凝仍是去除藻类的重要方法。

藻细胞表面电荷为负电荷,所以如果用阴离子混凝剂作为唯一的混凝剂对藻细胞没有任何作用,在藻类去除中,电性中和是起决定作用的。

如使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会促进藻细胞对碳的吸收,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从而对混凝过程产生影响。

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当投加过量后,藻细胞表明的负电荷在中和后,又重新带上正电荷而变稳定,重新稳定的藻细胞非常难于脱稳。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水中藻类数量小于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3NTU时所需的量。

原因是黏土类胶体在§电位为﹣5mV时既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电位为0时才能脱稳。

七、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水中的天然有机物根据化学结构和树脂在不同的PH值条件的相对亲和性,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的亲水性或憎水性有机物。

⑴、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

水中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包括腐殖质、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

大分子有易被混凝去。

⑵、有机有机物。

⑶、(藻类、细pH3~5(3)、是10000液之间,去除机理主要是脱稳凝聚、聚合沉淀和表面吸附的综合作用,去除不彻底。

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亲水性强,只能靠2和3机理去除一小部分。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第36卷第3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3 2023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Sep. 2023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彭娴, 朱丹丹, 熊剑(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岳阳414000)摘要:为了解洞庭湖水体污染来源及其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在对2020年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 以2014年为基准年, 对洞庭湖入湖河流及周边等污染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 (1)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 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 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全湖属中度富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较, 入湖河流、湖体总体水质为优和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 西、南洞庭湖区域中营养水平亦未变化. (2)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 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 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 其中TN通量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 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 (3)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 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 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关键词:洞庭湖; 污染源; 污染物通量; 污染负荷; 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3-0050-07Analysi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ollutionSources in Dongting LakePENG Xian, ZHU Dandan, XIONG Jian(Yuey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water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its impact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data in 2020, a mor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the river entering the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ere carried out with 2014 as the base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2020, the main water pollution factors of Dongting Lake were TN and TP,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entering the lake was good,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lake body and the exit section was slightly polluted, and the whole lake was at a moderate eutrophic level. Compared with 2014 and 2017,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and lake body into the lake was excellent and the status of light pollution didn’t change. The nutrient level in the west and south Dongting Lake also did not change. (2) In 2014, the total pollution load of TN, TP and COD into Dongting Lake was 56.45×104t, 26.97×103t and 280.01×104t, respectively, and the pollutant flux into the lake was the main factor. Among them, TN fluxes were dominated by Yuanjiang River, Xiangjiang River and Songzi River, which account for 73.3%, 74.4% and 81.2% of the total fluxes, respectively. (3) The pollutant fluxes of rivers into Dongting Lake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ant input, and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Dongting Lak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navigation pollution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Dongting Lake.Key words: Dongting Lake; pollution source; pollutant flux; pollution load; impact analysis0 引言洞庭湖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湖,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和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及国际重要湿地. 2014年,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担负起洞庭湖区乃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近十年来, 洞庭湖区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洞庭湖氮磷持续超标、局部水域水华频发, 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5]. 为此, 2015—2016年, 湖南省环保厅组织开展洞庭湖区污染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旨在掌握洞庭湖区污染源结构状况、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 找出洞庭湖主要的环境问题, 为洞庭湖区产业结构调整、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鉴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尚未公布, 本文采用2014年为基准年的洞庭湖区污染源调查数据以及2014、2017、2020年水质基础数据来研究分析洞庭湖污染来源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收稿日期: 2023-01-05作者简介: 彭娴, 女,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水环境质量监测第3期彭 娴, 等: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51文[6~11]分别开展了洞庭湖水体污染物通量、洞庭湖污染源入湖负荷及入湖河流污染物输入、洞庭湖水环境状况与洞庭湖污染源治理对策等不同方面的研究, 但缺少对洞庭湖多污染来源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水环境影响的系统分析, 也缺少入湖负荷主要污染物COD 的分析,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在分析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洞庭湖区污染源、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以及洞庭湖大气降水、船舶航运等外来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包括COD)输入负荷组成与分布特征, 较全面分析了洞庭湖污染来源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全面了解洞庭湖污染来源, 进一步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 提升洞庭湖生态环境质量,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从而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域污染源研究区域为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3市各区和长沙市望城区, 其中包含岳阳、常德、益阳3市所属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区)、农场管理区, 见表1.表1 湖南省洞庭湖区范围地级市 县级行政区长沙市 望城区岳阳市 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含建新农场)、汨罗市、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临湘市、平江县、屈原管理区常德市 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津市市、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贺家山原种场、涔澹农场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安化县、桃江县、大通湖管理区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研究区域为入湖口、湖体、出湖口水域, 具体水质监测断面设置如图1所示.图1 洞庭湖水体水质采样断面分布图1中, 5个入湖口河流断面分别为湘江樟树港、资江万家嘴、沅江坡头、澧水沙河口、三口松滋河马坡湖; 4个东洞庭湖水体断面分别为鹿角、扁山、岳阳楼、东洞庭湖; 3个南洞庭湖水体断面分别为52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 3个西洞庭湖水体断面分别为南嘴、蒋家嘴和小河嘴; 1个出湖口断面为洞庭湖出口. 1.2 研究方法洞庭湖水体各区域水质类别、整体水质状况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进行水质类别单因子和整体水质状况评价, 其中入湖口断面的总磷按河流标准(0.2 mg/L)进行评价, 湖体和出湖口断面的总磷按湖、库标准(0.05 mg/L)进行评价.湖泊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 和透明度5 项, 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中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方法进行换算.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及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 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量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编制的《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中南区的产排系数进行核算.入湖河流入洞庭湖的污染物总量(通量)按下式计算[10]:.ij ij i F C Q =⨯其中ij F 为第i 月第j 种物质的平均通量(t); ij C 为第i 月第j 种物质的平均浓度(mg/L); i Q 为第i 月的流量通量(m 3).大气降水污染物输入按下式计算[12]:.C A h c =⋅⋅降水其中C 降水为大气降水污染物输入量(t); A 为洞庭湖湿地面积(km 2); h 为洞庭湖湿地区域范围内的年降水量(mm/a); c 为降水中污染物的浓度(mg/L).洞庭湖区污染源污染物入湖负荷=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入湖系数.洞庭湖区各类污染源的入湖系数参考文[13]确定. 污染源调查数据以2014年为基准年, 来源于洞庭湖区各区(县、市)行政主管部门, 2020年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以及2014、2017年比对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 结果与讨论2.1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2.1.1 主要污染因子现状与变化趋势洞庭湖入湖河流、周边污染源入湖主要污染物为TN 、TP 、COD, 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 、TP [1,4,5]. 洞庭湖各水域TN 、TP 、COD 现状年均值见表2, 变化趋势如图2~5所示.2020年洞庭湖16个断面TN 年均值范围在1.27~1.88 mg/L 之间, 全湖TN 年均值1.63 mg/L, 均明显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限值(1.0 mg/L). 空间分布上, 入湖口TN 年均值高于出湖口, 出湖口TN 年均值高于湖体, 湖体TN 年均值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最低.2020年洞庭湖各水域TP 年均值范围在0.040~0.078 mg/L 之间, 全湖TP 年均值0.064 mg/L, 除小河嘴外其他10个湖体断面的TP 年均值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湖、库Ⅲ类标准限值(0.05 mg/L). 各水域TP 年均值排序为: 四水<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出湖口<东洞庭湖<三口(图2).2020年洞庭湖各水域COD 年均值范围在6.0~10.8 mg/L 之间, 全湖COD 年均值7.9 mg/L, 16个湖体断面的COD 年均值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20 mg/L). 各水域COD 年均值排序为: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口<东洞庭湖<四水<出湖口.由图3~5可知, 洞庭湖水体TP 、TN 、COD 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与2014年相比, 2020年全湖TP 、TN 、COD 年均值分别下降了0.029 mg/L 、0.37 mg/L 、0.5 mg/L.与2017年相比, 2020年全湖TP 、TN 、第3期彭 娴, 等: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53COD 年均值分别下降了0.014 mg/L 、0.20 mg/L 、1.2 mg/L.表2 洞庭湖各水域TN 、TP 、COD 年均值及水质类别水域 断面名称 TP/ mg/L TN / mg/L COD / mg/L 水质类别 2014 2017 2020201420172020201420172020 2014 2017 2020入湖口 樟树港 0.071 0.078 0.070 2.54 2.10 1.8610.010.510.8Ⅱ类 Ⅱ类 Ⅱ类万家嘴0.058 0.065 0.055 2.13 2.14 1.888.27.40 6.8 Ⅱ类 Ⅱ类 Ⅱ类坡头 0.095 0.062 0.044 1.87 1.55 1.758.97.2 6.5 Ⅱ类 Ⅱ类 Ⅱ类沙河口 0.093 0.064 0.050 1.99 2.12 1.2813.010.99.9 Ⅱ类 Ⅱ类 Ⅱ类马坡湖 0.162 0.112 0.078 1.98 1.97 1.7413.311.77.6 Ⅲ类 Ⅲ类 Ⅱ类西洞庭湖 南嘴0.107 0.088 0.067 1.96 1.86 1.887.710.68.7 Ⅴ类 Ⅳ类 Ⅳ类蒋家嘴 0.084 0.062 0.060 1.76 1.61 1.33 4.6 6.9 6.0 Ⅳ类 Ⅳ类 Ⅳ类小河嘴 0.073 0.059 0.040 1.68 1.58 1.31 4.9 6.8 6.3 Ⅳ类 Ⅲ类 Ⅲ类南洞庭湖 万子湖0.073 0.067 0.053 1.69 1.60 1.27 5.78.1 6.7 Ⅳ类 Ⅳ类 Ⅳ类横岭湖 0.092 0.065 0.062 1.78 1.66 1.48 6.57.6 6.7 Ⅳ类 Ⅳ类 Ⅳ类虞公庙 0.078 0.069 0.063 2.53 2.07 1.798.19.08.4 Ⅳ类 Ⅳ类 Ⅳ类东洞庭湖鹿角 0.086 0.083 0.059 2.07 1.87 1.748.19.27.0 Ⅳ类 Ⅳ类 Ⅳ类扁山 0.080 0.084 0.068 1.93 1.93 1.679.010.29.8 Ⅳ类 Ⅳ类 Ⅳ类东洞庭湖 0.084 0.068 0.061 1.92 1.66 1.779.211.17.6 Ⅳ类 Ⅳ类 Ⅳ类岳阳楼 0.085 0.084 0.067 2.10 1.83 1.688.79.47.9 Ⅳ类 Ⅳ类 Ⅳ类出湖口 出湖口0.097 0.078 0.064 2.09 1.78 1.668.69.49.0 Ⅳ类 Ⅳ类 Ⅳ类全湖0.089 0.074 0.0602.001.831.638.49.17.9 Ⅳ类 Ⅳ类 Ⅳ类图2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TN 、TP 年均浓度分布 图3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TP 年均浓度变化趋势图4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TN 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图5 洞庭湖入湖口、湖体、出湖口COD 年均浓度变化趋势0.0200.0400.0600.0800.1000.1200.1400.1600.180T P /m g /L2014201720201.001.502.002.503.00T N /m g /L 2014201720204.06.08.010.012.014.0C O D /m g /L20142017202054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2.1.2 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2020年入湖口、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水质类别见表2. 洞庭湖5条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Ⅱ类, 洞庭湖湖体和出湖口11个断面中除小河嘴断面为Ⅲ类外, 其余10个断面均为Ⅳ类. 其中, 5个入湖口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0%, 总体水质为优. 湖体和出湖口11个断面中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1%和90.9%, 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2020年各断面水质类别与2017年相同, 与2014年相比较, 2020年水质类别除马坡湖由Ⅱ类变为Ⅲ类和南嘴由Ⅴ类变为Ⅳ类外, 其他断面水质类别均未发生改变. 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和湖体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的状况也没有变化.洞庭湖各水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与变化趋势见表3. 2020年洞庭湖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49.6, 属中营养; 各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在43.2 ~ 50.1之间. 西、南洞庭湖区域处于中营养水平; 东洞庭湖区域的东洞庭湖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1, 属中轻度富营养水平, 其他10个断面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低于50, 处于中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区域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小于50, 处于中营养水平,状态未发生变化, 东洞庭湖区域2014年各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小于等于50, 处于中营养水平, 2017年扁山、东洞庭湖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大于50, 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表3 洞庭湖各水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与变化趋势湖区 西洞庭湖 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断面名称 南嘴 蒋家嘴 小河嘴 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鹿角扁山东洞庭湖 岳阳楼 洞庭湖出口2014年TLI(∑) 48.8 44.3 45.1 46.046.347.247.948.650.0 49.3 49.5 营养状态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2017年 TLI(∑)47.2 43.8 43.8 46.247.046,648.550.150.1 49.8 50.5营养状态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轻度 富营养 2020年TLI(∑) 49.2 46.3 43.2 43.946.246.248.848.250.1 48.9 48.7 营养状态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 中营养 中营养2.2 洞庭湖污染来源与特征输入洞庭湖污染负荷总量包括湖区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污染源污染物排入量、四水三口上游河流的入湖量、大气降水、船舶航运排放的污染物, 见表4.由表4可知, 2014年入洞庭湖TN 、TP 、COD 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 、26.97×103 t 、280.01×104 t. 其中, 入湖河流TN 、TP 、COD 通量分别为49.93×104 t 、21.23×103 t 、242.11×104 t,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表4 2014年洞庭湖输入的主要污染物TN 、TP 、COD 污染负荷组成特征污染来源 TN / 104 t占比 / % TP / 103 t 占比 / % COD / 104 t 占比 / %工业源 工业废水 0.53 0.9 0.10 0.4 2.85 1.0 农业源农田径流 0.58 1.0 0.35 1.3 − −畜禽养殖 2.22 4.0 3.25 12.1 21.77 7.8 水产养殖0.33 0.6 0.58 2.1 3.17 1.1 生活源城镇生活 1.29 2.3 0.92 3.4 8.18 2.9 农村生活0.57 1.0 0.50 1.8 1.91 0.7 污染源入湖负荷合计5.52 9.8 5.7 21.1 37.88 13.5 大气降水 1.00 1.8 0.037 0.2 − −航道航运 0.003− 0.002 − 0.018 −入湖通量 49.93 88.4 21.23 78.7 242.11 86.5 入湖总负荷56.453 100 26.969 100 280.008 100第3期彭娴, 等: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来源影响分析 55如图6所示, 入洞庭湖COD通量以沅江(32.5%)、湘江(23.7%)、松滋(17.1%)为主, 占入湖总通量的73.3%; 入洞庭湖TN通量以湘江(30.7%)、沅江(29.0%)、松滋(14.7%)为主, 占入湖总通量的74.4%; 入洞庭湖TP通量以沅江(34.4%)、松滋(28.7%)、湘江(18.1%)为主, 占入湖总通量的81.2%.湖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入湖负荷TN 5.52×104 t、TP 5.7×103 t、COD 37.88×104 t,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9.8%、21.1%、13.5%. 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 两种污水中TN、TP、COD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6.3%、15.5%、10.7%. 洞庭湖大气降水、船舶航运排放的污染物占入湖总负荷的比例甚微, 其污染负荷TN占比仅为1.8%, TP占比仅为0.2%.图6 四水、三口入洞庭湖主要污染物通量分布2.3 洞庭湖输入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目前, 洞庭湖的TN和TP均出现超标, 营养状态总体处于中营养水平, 局部区域中东洞庭湖区呈轻度富营养状态[3~5]. 尽管湖南省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控制水质污染, 在大力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洞庭湖TN、TP浓度有所下降, 但是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水生态健康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从入湖污染负荷构成方面来看, 四水、三口水系输入洞庭湖TN 49.93×104 t、TP 21.23×103 t, 分别占入湖负荷总量的88.4%、78.7%, 是洞庭湖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其中, 湘江、沅江、松滋河径流量大, 氮磷含量较高, 输入洞庭湖TN 37.12×104t、TP 17.24×103 t, 分别占入湖负荷总量的65.7%、63.9%, 是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主要入湖河流. 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总量)作为湖泊污染负荷重要来源, 其入湖量的大小不仅影响湖泊的换水周期和自净能力,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湖泊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14], 体现为若入湖河流氮磷含量较高, 则对洞庭湖湖体水质有不利的影响; 相反, 若入湖河流氮磷含量低, 则对洞庭湖湖体水质有改善的作用. 根据洞庭湖水系分布, 松滋、澧水入西洞庭湖, 沅水、资水入南洞庭湖, 湘江入东洞庭湖. 2014、2017、2020年松滋入湖口TN、TP浓度高于西洞庭湖, 湘江入湖口TN、TP浓度高于东洞庭湖, 资水入湖口TN高于南洞庭湖, 对洞庭湖水质有不利影响; 2014、2017、2020年资水TP浓度低于南洞庭湖, 2017、2020年沅水TN浓度低于南洞庭湖, 对洞庭湖水质有改善作用. 因此, 加强对入湖河流流域污染源的治理尤为重要.三峡工程运行后, 洞庭湖出现枯水期水位抬升、汛期洪水位降低、减缓淤积的正向效应, 亦出现枯水期提前和延长、秋旱加剧、含沙量减少、透明度增加等现象[4,5,15]. 同时三口来水来沙量减少也使TN、TP 等污染物滞留系数增大, 湖水透明度增加, 藻类光合作用增强, 藻类更易于生长和繁殖,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风险.本地流域污染源工业结构性水污染明显, 农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对局部水域水质的影响比较明显. 虽然本地流域污染源输入洞庭湖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5.52×104t、5.70×103 t, 只占入湖负荷总量的9.8%、21.1%, 但其输入洞庭湖后会进一步加剧洞庭湖水质污染, 同时增加洞庭湖富营养化风险.由于洞庭湖水体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负荷TN占比仅为1.8%, TP占比仅为0.2%, 故可知其对洞56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因此对洞庭湖污染的控制, 在主要加强控制入湖河流输入污染物通量的同时, 不能忽视湖区工业、生活污染源及农业面源(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的影响.3 结束语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 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 总体水质为优; 湖体和出湖口11个断面除小河嘴断面为Ⅲ类外, 其余10个断面均为Ⅳ类, 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 2020年东洞庭湖区域的东洞庭湖断面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其他断面属中营养水平. 与2014、 2017年相比较, 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和湖体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 西、南洞庭湖区域为中营养水平的状况也未发生变化.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 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 分别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 其中, 入湖COD、TN、TP通量又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 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四水、三口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 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本地流域污染源对局部水域的影响比较明显, 其氮磷输入进一步加剧了洞庭湖水质污染, 同时也增加了洞庭湖水质富营养化风险.参考文献:[1]田琪, 李利强, 欧伏平, 等.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及形态组成特征[J]. 水生态学杂志, 2016, 37(3):19−25.[2]王伟, 卢少勇, 金相灿, 等.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12F): 6−10.[3]黄代中, 万群, 李利强, 等. 洞庭湖近20年水质与富营养化状态变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 27−33.[4]王琦, 欧伏平, 张雷, 等. 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843−1849.[5]吴可方, 欧伏平, 王丑明. 东洞庭湖秋季氮磷营养盐结构及水华风险分析[J]. 人民长江, 2018, 49(23): 21−26+73.[6]田泽斌, 王丽婧, 李小宝, 等. 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9): 1008−1015.[7]吴丁, 方平, 李照全, 等. 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3−68.[8]秦迪岚, 罗岳平, 黄哲, 等.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8):193−198.[9]方平, 李照全, 庄琼华, 等. 2018—2022年洞庭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6(2): 50−55.[10]郭晶, 连花, 李利强,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 40(4): 1−7.[11]朱丹丹, 陈兆祺, 李照全,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6(2): 56−60.[12]王小治, 尹微琴, 单玉华, 等. 太湖地区湿沉降中氮磷输入量: 以常熟生态站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10): 2487−2492.[13]袁正科. 洞庭湖湿地资源与环境[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4]许朋柱, 秦伯强.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J]. 湖泊科学, 2005,17(3): 213−218.[15]张细兵, 卢金友, 王敏.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影响初步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6): 640−643.。

消除湖泊水体异味:湖水草清理与水质改善的关系

消除湖泊水体异味:湖水草清理与水质改善的关系

消除湖泊水体异味:湖水草清理与水质改善的关系湖泊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体资源之一,然而,许多湖泊常常遭受着异味的困扰,这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因此,消除湖泊水体的异味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科研人员所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其中,湖水草清理与水质改善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湖泊水体异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例如水中长期积累的有机物、藻类和细菌等。

这些有机物在湖泊的沉积物中逐渐分解,产生臭气,从而导致水体异味。

同时,湖泊内过多的藻类和细菌繁殖也会加重水体异味的程度。

湖水草清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湖泊水体的异味问题。

首先,湖水草具有吸附有机物质的作用。

湖泊中长时间积累的有机物质可以被湖水草吸附,并在其体内进行分解和降解,从而减少有机物的堆积和分解所产生的异味。

此外,湖水草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中过多的养分,减少藻类和细菌的生长,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水质异味。

然而,湖水草清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

湖水草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质条件和养分供应。

如果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少,湖水草无法正常生长,并可能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另一方面,过多的湖水草也可能堵塞湖泊的水流和氧气交换,破坏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

因此,在湖水草清理过程中,需要更科学地控制湖水草的生长和数量。

除了湖水草清理外,对于湖泊水体异味的改善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定期开展湖泊的水质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了解湖泊中各种污染物质和养分的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其次,合理控制湖泊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工业排放,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第三,可以采用生物修复、化学药剂等方法对湖泊进行治理,加快水体的净化和恢复。

最后,公众参与和科普教育也是消除湖泊水体异味的重要环节。

只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湖泊的责任感,才能够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和学校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湖泊水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消除湖泊水体异味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

水体异嗅的常见原因

水体异嗅的常见原因

水体异嗅的常见原因水体异嗅是指水体中出现的异常气味,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因素:自然界中的一些物质或生物会产生异味,例如腐败的有机物、湖泊中时常发生的蓝藻暴发等。

某些生物如藻类、细菌、浮游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如果水体中这些生物大量繁殖,就会造成水体异嗅。

2. 有机物污染:有机物是水体异嗅的主要来源之一。

例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田灌溉用水中的化学品、石油产品泄漏等都会带来异味。

有机物降解后会产生硫化物、硝化物等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使水体发出刺激性、腐臭的气味,严重影响水质。

3. 无氧条件:水体中的缺氧导致了底泥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甲硫醇等有机硫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导致水体发出类似腐败气味的异味。

4. 水质变化:当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时,也可能导致水体异嗅。

例如,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pH值的改变、营养盐的富集等都可能引发异味。

5. 病原体污染:水体中若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能产生特有的异味,这种异味通常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危害健康。

为了解决水体异嗅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曝气设备:曝气设备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供应,改善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助于减少无氧分解反应,阻止产生异味物质的形成。

2. 控制有机物排放和污染防治:对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源,应严格控制有机物排放,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建设工业厂区时,应严格遵循环境保护要求,减少有机物的污染。

3. 加强监测和管理:对于水体异嗅问题,应及时开展监测和分析,了解污染源和异常水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 增加水体自净能力:通过增加植物、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尽量避免出现异嗅问题。

5. 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提高公众对水体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防止水体异嗅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水体异嗅的常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有机物污染、无氧条件、水质变化和病原体污染等。

湖南岳阳市洞庭湖水污染严重迫切需要治理

湖南岳阳市洞庭湖水污染严重迫切需要治理

湖南岳阳市洞庭湖水污染严重迫切需要治理洞庭湖水污染问题的迫切治理洞庭湖作为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承载着千百年来岳阳市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洞庭湖的水环境逐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对于湖泊生态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水质污染现状及影响洞庭湖的水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水排放:洞庭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迅猛,大量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湖水中富营养化程度上升,水质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大量农业面源污染物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进入湖泊,严重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生活污水直排:湖泊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大量污水直接进入湖泊,对湖泊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

湖泊水质严重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也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到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繁衍和湖区植被的生长,甚至加剧了洞庭湖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二、治理措施建议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1.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加强对洞庭湖周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废水排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工业废水对湖泊的污染。

2.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对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监管力度,促使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3. 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更多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对湖泊周边地区的居民强制进行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确保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洞庭湖水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反馈湖泊水质变化情况,加大对湖泊治理的投入和专业技术支持。

三、法律法规支持治理洞庭湖水污染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中国法律文书进行规范。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会使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干扰水处理,对制水生产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混凝的影响。

在光和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且由于藻类作用,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需要投加的混凝剂增多,高藻水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剂。

此外,23反过来又4使用量,部分藻类在代谢过程或死亡后释放藻毒素,对生物体造成毒性和危害,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对毒素中常见而且危害较大肝毒素难于去除。

藻类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易造成微生物在水供给系统中重新生长。

六、混凝除藻:虽然藻细胞密度的增大使原水中PH值升高,增加了混凝剂用量,甚至有时藻细胞个体还对混凝过程产生破坏。

但是研究表明,常用混凝剂在除藻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混凝仍是去除藻类的重要方法。

藻细胞表面电荷为负电荷,所以如果用阴离子混凝剂作为唯一的混凝剂对藻细胞没有任何作用,在藻类去除中,电性中和是起决定作用的。

如使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会促进藻细胞对碳的吸收,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从而对混凝过程产生影响。

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当投加过量后,藻细胞表明的负电荷在中和后,又重新带上正电荷而变稳定,重新稳定的藻细胞非常难于脱稳。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水中藻类数量小于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电位为0中易被混凝去除。

⑶、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

天然水体中生物态颗粒有机物主要是一些微生物(藻类、细菌)及其尸体(细胞碎片),也可能有动物和后生动物。

此外,当水体受污染时水中也会出现油的乳浊液。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一样,也存在零电荷点或等电荷点,藻类等电点为pH3~5,细菌为pH2~4,油滴为pH2~5。

水源水体pH值一般为6~8,因此这类有机颗粒带负电。

八、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1)、带正电的金属离子与带负电的有机物胶体发生电中和而脱稳凝聚;(2)、金属离子与溶解性有机物分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沉淀,(3)、是有机物在矾花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

“水质污染对蓝藻水华影响”的探究实验设计

“水质污染对蓝藻水华影响”的探究实验设计

封 口并扎 上若 干小 孔 , 放在 2 5 ℃和光照条件为 4 0 0 0 L ) 【 ( 接近湖 白天 E l 照 强度 , 光 暗 时间 比为 1 2 : 1 2 ) 的环
境 中培养 2 0 d 。 培养结 束后用光学显微镜对各个锥形瓶 中蓝藻进 行计数 , 结 果如表 I所示 : 在 相 同的培 养条 件下 , 加 入
匀后 的湖水 , 其 中 4号瓶 和 6号 瓶中加入 2 5 0 m L蒸馏 水, 作为对照组 ; 5号瓶和 7号瓶中加入 2 5 0 m L P和 N 元素浓度分别 为 0 . 1 m g / L与 2 . 0 m g / L的磷 酸二氢钾 与氯化铵混合溶液 ( 表2 ) 。将 4号瓶 与 5号瓶 放置 于
1 0℃ 和光照条 件为 4 0 0 0 L x ( 光 暗时 间 比为 1 2 : 1 2 ) 的
实验器皿 4号瓶 ( 对照 ) 5号瓶 6号瓶 ( 对照 ) 加入物质 2 5 0 m L湖水 + 2 5 0 mL蒸馏水
表 2 不 同温度条件 下蓝 藻生长情况对 比
知识的兴趣 , 结合 岳 阳市地处 于东 洞庭 湖 的地 理 区位
取洗净烘 干且 规 格一致 的 1 0 0 0 m L锥 形瓶 3个 , 编为 1 、 2 、 3号瓶 。各 加入 2 5 0 m L取 自洞庭 湖混 匀后 的湖水 ( 水 体 中伪 鱼腥 藻 数量 为 1 8 . 7×1 0 个/ L ) , 1
的速度并不明显 , 水华暴发 的可能性相 对较低 ; 而 温度 较高时 , 蓝藻会大量生长 , 暴发水华 的可 能性会大 大增
加。
培养条件 1 O℃和光照条件为 4 0 0 0 L x 培养 2 0 d后蓝藻数量 ( 个/ L ) 2 2 . 7×1 0 2 5 . 2×1 0 3 3 . 5×1 0

藻类生长对水中嗅味的影响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藻类生长对水中嗅味的影响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藻类生长对水中嗅味的影响及其去除方法研究作者:李晴淘余凤琴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5期[摘要]通过对藻类生长繁殖的研究,阐述了水中嗅味的主要来源及其分类,着重探讨了藻类生长繁殖对水体嗅味的影响因素,从水源和净水厂两方面分析了去除藻类的方法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藻类,生长繁殖,嗅味,去除方法,可行性研究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29-0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于饮用水的质量也是十分关注,特别是在2007年5月爆发的太湖水危机事件中,自来水中的浓重的不良嗅味影响了无锡市几十万人的正常饮水。

郑州大学新校区有莘莘学子数以万计,然而近期我们发现,各园区供给的日常饮用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嗅味。

根据相关查阅的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走访调查推测出热水中的嗅味是由水源地的藻类过度生长繁殖产生的,由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1、水中嗅味的来源水中的嗅味(flavor)包括嗅(气味,odors)、味(味道,tastes)和口感(mouth feel)三个,其中嗅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从饮用水的生产过程来看,饮用水中产生的嗅味可能主要来源于以下的三个过程:一是原水中含有的致嗅物质。

二是原水通过水厂以及在水厂进行处理时,此过程中投加的药剂量致嗅与投入的药剂与原水中物质反应产生的致嗅物,例如,氯味、臭氧味等。

三是水从水厂出来通过配水管网运输到用户途中由于管网系统不干净引入的致嗅物。

根据来源,原水中的藻类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常常会产生致嗅物质,导致水源的污染。

例如,放射菌所释放的极少量的分泌物可以导致很浓的异嗅和异味。

2、藻类产生的嗅味的分类藻类产生的嗅味大致可分为几种:(1)鱼腥味:鱼腥味是由有色鞭毛和硅藻产生的,实践证明,当鱼腥味明显存在时,往往意味着有机物的大量存在。

(2)霉味和泥土味:产生泥土气味的有两种化合物,甲基-异冰片和土臭素这两种化合物,即使浓度很低,只有几纳克每升也能闻到。

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

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

/. L d e(湖泊科学),2016, 28(6):1217-1225D O IIO. 18307/2016. 0607©2016by Jo u rn al o f Lake Sciences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s熊剑\喻方琴\田琪2,黄代中2,李利强(1: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岳阳414000)(2: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岳阳414000)摘要:根据1986 2015年3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湖泊水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L/)对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1986 2015年全湖1〜类水质百分比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近5年来稳定在汉类水平,影响水质的污染物为总氮(TW)和总磷(T P),全湖TW浓度、T P浓度和7L/在过去30年里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TW和T P等是洞庭湖水质类别的主要影响因子.在空间分布上,7L/、TW浓度、T P浓度和C h l.a浓度高低顺序均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且东洞庭湖TW浓度和C h l.a浓度与其它湖区差异显著.1986 2002年洞庭湖水质营养状态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与面源污染有关;2003 2007年富营养化趋势有所减缓,可能与期间工业污染下降和水环境容量扩大有关;但2008 2015年又开始明显加剧,可能是流域内工业与农业污染增加、内源污染释放与水环境容量减小造成的.30年来洞庭湖各湖区基本均处于中营养状态,但接近轻度富营养且2008 2010年和2015年东洞庭湖等部分湖区达到轻度富营养水平.洞庭湖近年来蓝藻门所占比例明显上升,部分湖区已经暴发蓝藻水华.关键词: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水华;总氮;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he evolu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condition in Lake Dongting in recent 30 yearsX IO N G Jia n1, Y U F an g q in1, T IA N Q i2, H U A N G D aizh ong2&L I L iq ia n g2""(1: Yueya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e, Yueyang 414000,P.R.China)(2:Lake Dongting Eco-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e, Yueyang414000, P.R.China)A bstract:Based on the 30 years5monitoring data in Lake Dongting from 1986 to 2015,we evaluated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condition using single factor,s evaluation and water trophic level index ( TL/).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 Dongting remained at R’ level in the last five years and the percentages o f l IE level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1986 to 2005.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 P) were the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water quality. Over the long-term preriod, the concentration of TN , TP and T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86 to 2015.It showed that TN and TP were major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water quality and TL/ in Lake Dongting. The ranking order of TN ,TP and Chl.a in different part of Lake Dongting was East>South>West. TN and Chl.a of the East part were the significantly highest.The water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flood during 1986 2002, while it tended to improve during 2003 2007 ,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industiy pollution and water ca­pacity expansion. However, it tended to eutrophic again during 2008 2015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pollution from local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endogenous pollution release and water capacity decrease.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whole lake was at the mesotrophic level, but sufferred to light eutroph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lake, which arrived at light eutrophica­tion during 2008 2010 and 2015. The abundance of blue algae in Lake Dongting increased quickly in last 5 years, while some part of the lake had outbreak blue algae bloom.Keyw ords:Lake Dongting;water eutrophication;algae bloom; total nitrogen;total phosphorus;water trophic level index洞庭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属于长江中下游浅水型湖泊夂.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不仅储存着宝贵的淡水资源,还是多种鸟类、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许多水生植物的生长栖息地,其中不乏** 2015年湖南环保科技计划项目(2015015)和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保障方案项目(W FLY-2009-01-PG05)联 合资助.2016 05 31 收稿;2016 08 18 收修改稿.熊剑( 1986〜),男,工程师;E-mail:xjtwj2005@■**通信作者;E-mail:liliqiang858@ .1218J . I aA:e Sd .(湖泊科学),2016,28(6)东方白鹳、黑鹳、鮒鱼和中华鲟等国家级珍稀保护物种.洞庭湖不仅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还具有 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作用.全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同在长江中下游的太湖、巢湖均已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部分 湖区甚至暴发蓝藻水华 '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以总氮、总磷为主要污染物的水质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国内 三大湖的共同特征洞庭湖虽未暴发蓝藻水华,但水质现状也不容乐观,湖泊整体呈中营养水平,但水质 呈现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逐渐加重51,目前,对洞庭湖的水质研究多集中于水位、泥沙淤积与环境容量 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6_81,虽然也有水质评价的研究,但时间尺度较短91.对洞庭湖的长期水质营养状况作 出全面评价与分析,并结合分析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趋势,为洞庭湖的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与监测分析方法洞庭湖监测断面共有14个(图1),即4个入湖断面,樟树港(1)、万家嘴(2)、坡头(3)和沙河口(4) ;9 个湖体断面主要包括西洞庭湖区的南嘴(5)、目平湖(6)和小河嘴(7)断面,南洞庭湖区万子湖(8)、横岭湖(9)和虞公庙(10)断面,东洞庭湖区鹿角(11)、东洞庭湖(12)和岳阳楼(13)断面;1个出湖口断面为洞庭湖 出口( 14)断面.每个断面设左、中、右3条垂线,均采样表层水样,频率为每月1次.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的24项基本指标和叶绿素a 浓度(C h L a )、透明度(S D ).本研究中参与综合 营养状态指数(71/)计算的总氮(T N )、总磷(T P )、高锰酸盐指数(CODM ll)、C h L a 、S D 的前处理、分析等均参 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101进行.采样时加硫酸至p H 矣2,采用酸性滴定法测定COD Mii;采样 时加硫酸至p H 矣2,用过硫酸盐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T P 浓度;采样时加硫酸至PH 矣2,采用碱性过硫 酸盐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 N 浓度;C h L a 浓度使用微孔滤膜抽滤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明度采 用塞氏盘法现场测定.1.2数据收集与处理所有水质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各湖区水质指标的年际变化趋势分别以年度算 术平均值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年度水质类别比例则由各断面每月水质类别比例统计而来,利用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1/对水体营养状 况进行评价IH.使用Sigmap)W 12.0和S P S S 13.0软件分别对数据作绘图和分析处理,使用O ne-w ay 单因素l l l ^112°12, 112〇30, 11204『 113°6f 图1洞庭湖采样断面示意Fig.1 The disLribuLion o ! sam pling siLes in LakeDongLing熊剑等: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1219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选用Sp e a rm a n 秩相关系数进行D a n ie l 趋势检验,使用S P SS 13.0软件进行 M -K 突变性检验,P <0.05为显著水平,P <0.01为极显著水平.2结果与分析2.1洞庭湖水质状况演变特征1986年以来,对全湖进行G B3838 2002中24项指标的每月1次常规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由1986 1990年间的n 类水质为主(占比65%〜72%)逐渐下降为20112015年的W 类(占比51%〜72%)为 主(图2),除T N 和T P 夕卜,其余22项指标均达到I 〜皿类标准,影响洞庭湖水质类别的主要污染物为T N 和 t p . 2013年以来,14个监测断面中,除4个人湖断面呈现n 或瓜类水质外,其余断面均呈现^类水质,个别 断面甚至下降为V 类水质.全湖I 〜皿类水质变化趋势D a n ie l 检验结果r s 值为-0.873,绝对值远大于0.01 显著水平临界值(#= 15时,— = 0.623),这表明近三十年来洞庭湖I 〜H 类水质百分比呈现极显著下降 趋势.图2 1986 2015年洞庭湖水质类别演变特征F ig.2 The evolution of water quality of Lake Dongting during 198620152.2洞庭湖主要污染物演变特征从1986年有T N 浓度监测数据以来到2015年为止,洞庭湖T N 浓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波动范围在 0.83〜2.03 m g /L 之间(图3a ),长期变化趋势定量分析结果(表1)表明,3个湖区在过去30年里T N 浓度均 极显著上升(^>0,户<0.01).其中1986年2002年为波动上升,2003 2007年略有所下降,而2008年以来明 显上升.在空间分布上,洞庭湖T N 浓度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且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在同 一水平,但均与西洞庭湖差异性极显著(P <0.01).洞庭湖T P 浓度变化趋势与T N 浓度较为相似,3个湖区长期变化趋势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表1). 其中1986 2002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3 2007年总体呈现小幅降低趋势,但2008年以来又开始 回升(图3b ).在空间上,3个湖区T P 浓度空间差异性较小,东洞庭湖略高于其他湖区.参与洞庭湖71/计算的其它3项指标中,CODMn 和C h l.a 浓度30年来无显著变化趋势(表1),C0DMn 在1.73〜4.76 m g /L 范围内波动变化,单项因子评价属n 〜皿类水质,C h l.a 浓度在0.53〜5.93 m g /m 3范围内波动 变化;而S D 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东洞庭湖与西洞庭湖区呈现极显著上升趋势,但30年间变化范围较小, 在0.18〜0.68 m 之间变化.在空间分布差异上,各个湖区CODMn 无显著性差异,但东洞庭湖C h l.a 和S D 均显v Y I n T n 三三三三一一一I 11I 111H 11H 1H H 111111一一三三三三一lllri iMn00908070o o o oo6 5 432 %/q -u 祀菡邾趑爷1220/.iaAe Sd.(湖泊科学),2016,28(6)著高于其它湖区(尸<0.05).2.3洞庭湖营养状态演变特征洞庭湖几/在长期监测中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图3c),除2008 2010年与2015年东洞庭湖等部分湖区7X/大于50.0,为轻度富营养化外,3个湖区在30年的监测中总体呈现中营养水平,各湖区变化趋势定量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表1) ,3个湖区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东洞庭湖与西洞庭湖上升趋势极显著.M-K突变 检验结果(图4)表明,东洞庭湖与西洞庭湖大致在1996年出现第1次拐点,水质富营养化明显加剧;全湖3 个湖区在2003年出现第2次拐点,水质富营养化均有所减缓;各湖区在2007年出现第3次拐点,各湖区富 营养化由减缓又变为加剧;在空间分布上各湖区71/总体表现为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且东洞庭 湖与其它湖区差异性极显著,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差异不大.表1洞庭湖各湖区TN、TP、CODM i,、Chl.a和7U演变特征统计分析* Tab.1The analyse of variety trendency of TN,TP,C0DM n,Chl.a and T L I in each area of Lake Dongting项目湖区r s值W p( P<0.05)W p( P<0.01)评价结果西0.5920.3060.432极显著上升南0.8170.3060.432极显著上升东0.850.3060.432极显著上升TP西0.3820.3060.432显著上升南0.4510.3060.432极显著上升东0.3880.3060.432显著上升COD m m丨西-0.2500.3060.432下降(不显著)南-0.1320.3060.432下降(不显著)东0.1510.3060.432上升( 不显著)叶绿素a西0.1010.3060.432上升( 不显著)南0.0980.3060.432上升( 不显著)东0.0290.3060.432上升( 不显著) s d西0.5930.3060.432极显著上升南0.2770.3060.432上升( 不显著)东0.5460.3060.432极显著上升TLI西0.2010.3060.432上升( 不显著)南0.6120.3060.432极显著上升东0.3540.3060.432显著上升*«>0表明呈上升趋势,™>rp表明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4洞庭湖浮游藻类演变特征2008 2015年,洞庭湖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66属,其中蓝藻门9属,绿藻门22属,硅藻门23属,裸藻门4属,甲藻门4属,隐藻门2属,黄藻门1属,金藻门1属.全湖浮游藻类年均密度为54.2x104cells/L,其中优 势种为小环藻(CyctoeHa sp.),与1986 2007年数据相比(表2),洞庭湖藻类密度近年来显著上升(尸< 0.01),主要优势藻类演替由舟形藻sP.)转变为小环藻,但均为硅藻.近年来硅藻占比有所下降,而 蓝藻数量开始迅速上升(年均占比20.2% ),极显著高于1986 2007年监测数据(P<0.01),主要因为近年来大、小西湖保护区等东洞庭湖区断面,属湖湾水域,蓝藻数量开始增多,其中2012年9月达最高值,达106x 104cells/L.况琪军等:12: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时把舟形藻与小环藻等硅藻划分为中-富营养型水生态 环境的代表种,把鱼腥藻等蓝藻划分为富营养型水生态环境的代表种.表明30年来洞庭湖水生态环境类型 总体为中-富营养型,但呈现向富营养化型转变趋势.3讨论3.1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成因及趋势分析根据各湖区TLI指数的M-K突变检验结果(图4),将洞庭湖1985 2002年(由1986 1995年与1996熊剑等: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1221图 3 1986 2015年洞庭湖各湖区T N(a)、T P(b)图4 1986 2015年东洞庭湖(a)、南洞庭湖(b)和和7X/〇)演变特征西洞庭湖(c)指数M-K突变检验曲线F ig.3The evolution of T N(a),T P(b)and T L I(c)F ig.4M-K statistics graph of the TLI index in e a s t(a).in each areas of Lake Dongting south ( b) and w e st(c) of Lake Dongtingduring 1986 - 2015 during 1986 - 2015表2洞庭湖浮游藻类概况T ab.2The status of microphyte of Lake Dongting时间年均密度/(c e lls/L)优势属门硅藻占比/%蓝藻占比/%1986 2002 年10.2X104舟形藻桂藻52.1 4.932003 2007 年8.93X104舟形藻桂藻59.1 4.122008 2015 年54.2X104小环藻桂藻30.821.62002年合并为一个阶段)分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洞庭湖多次暴发洪水:13:,1988、1996、1998和1999年4次较大规模洪水时期相应水体T P、T N与T L I明显升高(图3),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14-15:,洪水期间地表径流携带的大量悬浮物会使湖泊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升高.申锐莉等:9:研究也认为洪水明显推进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考虑到生活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季节性变化较小,只有农业等面源污染源和暴雨径流随流量和雨季的变化大:16:,说明这一时期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较严重,主要是水土流失、水产养殖、农药化肥、畜 禽粪便等污染造成的:9:.这与同在长江中下游的浅水湖泊鄱阳湖的水体富营养化规律颇为相似:17:. 1986 2002年间洞庭湖来沙量巨大,“三口”年均来沙6959\104~10021\10、,“四水”来沙1584\104~2814\10、,1222/.Lde(湖泊科学),2016,28(6)明显高于2003年以后年均值”8、而泥沙作为水体氮、磷等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吸附和释放污染物,同时通过泥沙运动,影响着水体环境质量:19:,因此这一时期内泥沙可能吸附大量污染物进人洞庭湖后释放 进人水体,湖泊污染负荷进一步加重.但洞庭湖来沙量巨大的同时,来水量也相应较大,这一时期“三口”年 均来水687x108~834x10V3/‘四水”来水1699x108~1724x108m3,也明显高于2003年以后年均值:18:,来水 量大有利于洞庭湖水环境容量增加,相应降低TN、T P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因此除1986 1988和1998 2002年等暴发较大规模洪水时期非常接近富营养水平外(其中1999年东洞庭湖几/值为49.7),1989 1997年全湖水体营养状况总体维持在中营养水平,7X/均值在45.0左右.空间分布上,南洞庭湖在此期间受影响最 小,可能因为洞庭湖来沙主要通过西洞庭湖的“三口 ”进人:18:,而且西洞庭湖区的开垦程度较大,有最大的 开垦田青山垸:20:,而东洞庭湖区受城镇人口生活生产活动影响相对最为严重:5:.所以南洞庭湖在洪水期间 受来沙、地表径流带人氮、磷等污染物以及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方面影响程度分别低于西洞庭湖和东洞 庭湖,因而水体营养状况在期间变化趋势不如后两者明显.2003 2007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内洞庭湖各湖区均在2003年左右出现突变拐点,这一时期内主要特征是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有所减缓,T N和T P等主要污染物稳定在相对低位水平,其中7X/值在42.1 ~48.4 间(图3c)波动下行,T N和T P浓度分别维持在0.872~1.92和0.082~0.132 mg/L的相对较低浓度水平(图3a,b),这一结论与秦迪岚等:21:的研究结果相符.郭建平等:22:认为,自2003年开始洞庭湖受城市工业性污 染比重开始下降,而农业面源污染比重开始明显上升.进人新世纪以来洞庭湖再未发生较大规模洪水,面源 污染影响程度与影响范围可能较为有限,不能抵消工业污染的下降效应.再加上1998年以来的退田还湖工 程、三峡工程和生态移民对洞庭湖整体水域起了扩大湖泊面积和水环境容量作用:9,22:,从而增加了水体的自 净能力.2003 2007年间,“三口”、“四水”年均来沙量相比三峡工程运行前明显减少,分别为1396x104、991x 104t,但来水量却没有明显减少,分别为682x108、1545x108m3:23:,因此期间湖泊环境容量相对扩大的同时 泥沙携带进人洞庭湖的污染物却明显减少,对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减缓影响不可忽视.在空间分布上,南 洞庭湖几/值和主要污染物浓度虽然仍处于最低值,但其改善效果最不明显.2008 2015年为第三阶段,各湖区均在2007前左右出现突变拐弯点后富营养化加剧,各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上升的趋势,7Z/、TN、T P均呈现波动上升.黄代中等:5:认为这一时期内水质变化趋势可能是流域社 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造成的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湖内沉积物释放所造成的.这一时期三峡工程的运行 和严重干旱等因素也导致了人湖水量减少并使水体交换不畅,削弱了湖泊水体净化能力:18,24:. 2008 2014年洞庭湖年均来沙量与2003 2007年相比没有明显减少,“三口”、“四水”分别为1152x104、873x104t,但来水量却明显减少,尤其是“三口”来水仅为306x108m3:18,23:(统计数据中2013年和2014年数据来自湖南水利厅水 资源公报),直接造成湖区水环境容量减小而污染物浓度相应上升,从而使水体富营养化.秦迪岚等:21:2008 年对洞庭湖污染来源调查结果表明,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为T N和TP,磷污染主要来源于洞庭湖区、沅江和 湘江,而氮污染主要来源于湘江,洞庭湖区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2008年以 来,除2013和2014年外,东洞庭湖T N浓度均处于全湖最高水平(图3a);而西洞庭湖T P浓度除2015年外 均处于全湖最高水平(图3b),这一结果印证了秦迪岚等:21:的调查结论.而这一时期内东洞庭湖富营养化程 度仍处于全湖最高水平.这可能是该湖区人类活动比另外2个湖区频繁,生产生活活动导致大量污染物进 人周边:5:.1986 2015年,全湖I ~羾类水质呈现极显著下降趋势,由1986 1990年以I ~ I类水质为主演变为近五年来以汉类水质为主,而30年长期变化趋势中只有TN、T P和7X/—起呈现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这 表明与许多富营养化湖泊类似:2_4:,t p、t n是水质主要影响因子,是洞庭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也是水体营 养状况是否向富营养化转变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大尺度时间分布上全湖从1986 2015年TP、T N浓度以及水体7X/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由此推测洞庭湖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处于向富营养化湖泊转 变进程中.3.2与长江中下游其它浅水湖泊比较分析洞庭湖水体中的N、P浓度实际已具备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与鄱阳湖一样面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 暴发藻类水华的严峻形势:25:.国际上一般认为,在静止水体中,T P浓度达到0.086 mg/L即为富营养化的临熊剑等: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1223界值1",秦伯强T在总结暴发蓝藻水华的富营养化湖泊研究资料发现,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范围大致接近,即 T N浓度在1~10m g/L之间,T P浓度在0.01~0.1m g/L之间;陈宇炜:27:总结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条件认为:蓝藻水华的适应条件是水温20^以上,水体T P浓度在100~800p g/L之间,T N在浓度2.5~3.5m g/L之间,以 及适度浑浊的透明度条件将有利于微囊藻与其他藻类竞争.张民等对巢湖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巢湖仍然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其T N浓度约为2.5 m g/L,T P浓度约为0.15m g/L.洞庭湖尤其是东洞庭湖区近五年来T P浓度最高达0.132m g/L(均值为0.119m g/L),T N浓度最高达2.37m g/L(均值为2.12m g/L),洞庭湖与太湖、巢湖同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温、气候等条件相近,S D在0.18~0.68m之间,也与太湖水体2005 2006年透明度(0.31 ~0.70m)在同一水平:3:,但很少有洞庭湖暴发蓝藻水华的文献报导.原因可能是洞庭湖为通江湖泊,换水周期快,约18 (_1左右:5:,明显快于太湖的264 (_1与巢湖的127 (1,蓝藻无法在流动的水体中生长聚集:29:.刘霞等:29:研究认为,鄱阳湖与洞庭湖主体湖泊水体未暴发蓝藻水华,关键原因在于湖泊有一定水流速度;但鄱阳湖东部湖湾主要污染物T N和T N浓度分别达到0.57 ~ 3.14m g/L(均值为1.53 m g/L)和0.02~0.29m g/L(均值为0.05m g/L),水流较缓,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已成为蓝藻的原位生长区域,其水质条件与水动力条件符合蓝藻的生长聚集.钱奎梅等1研究也表明,鄱阳湖部分湖湾区自2007年已经发现了明显水华蓝藻聚集现象,且2013 2014年水华分布区域范围增加,蓝藻生物量占浮游生物总生物量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洞庭湖藻类监测数据表明(表2),1986 2002年,洞庭湖浮游藻类(年均密度为10.2x104cells/L)以硅藻为主,占总数的52.1%,蓝藻占比为4.93%;20032007年年均密度为8.93x104 (*11S/L,仍以硅藻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59.1%,蓝藻占比为4.12%,而2008 2015年,年均密度达54.2x 104 (*11s/L,硅藻虽为主要优势种,但占比已明显下降至30.8%,而蓝藻占比已经迅速上升至21.6%,为次级优势种,与鄱阳湖相似:30:,王琦等:18:研究结果甚至发现2013年9月东洞庭湖湖面有400km2的微囊藻水华.与鄱阳湖一样,洞庭湖尤其是东洞庭湖水流较缓的湖湾区面临蓝藻生长聚集甚至暴发水华的严峻形势.但与鄱阳湖也有所不同,洞庭湖吞吐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前“三口”来水来沙量巨大,一度造成洞庭湖泥沙严重淤积:13:,其中1996 2002年来水量占比23.4%,来沙量占比79.5%:|8:.而鄱阳湖人湖泥沙负荷主要来自赣江等五大人湖河流.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长江“三口”来水来沙量明显减小,洞庭湖水位降低,换水周期变长,湖泊水体交换不杨,一方面将削弱湖泊水体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24:,另一方面,水体透明度增大,藻类光合作用增强,利于藻类生长繁殖:5:,而在水流相对静止的天然湖泊水体环境中,蓝藻比硅藻和绿藻更有竞争优势:32:.因此洞庭湖面临形势可能更为严峻.4参考文献:1: Qin Boqiang. Approaches to mechanisms and control of eutrophication of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 Lake Sci,2002,14(3) :193-20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01:10.18307/2002.0301.[秦伯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湖泊科学,2002, 14(3) : 193-202.]: 2 : Yin Fucai,Zhang Zhiyuan. Survey of Chaohu Lake eutrophication research. J Lake Sci,2003,15(4) : 377-38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01: 10.18307/2003.0413.[殷福才,张之源.巢湖富营养化研究进展.湖泊科学,2003, 15(4) :377-384.][3 ] Zhu Guangwei. Eutrophic status and causing factors for a large,shallow and subtropical Lake Taihu,China. J Lake Sci,2008, 20(1) : 21-2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01: 10.18307/2008.0103.[朱广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湖泊科学,2008, 20(1) : 21-26.][4 ] Liu Lip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ue algal bloom in dianchi lake and analysis on its ca u se.尺esearcA ^ •EraironmeniaZ Sci-ences,1999,12(5) : 36-3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刘丽萍.填池水华特征及成因分析.环境科学研究,1999, 12(5) : 36-37.][5 ] liuang Daizhong, Wan Qun, Li Liqiang et al.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and entrophic state in recent 20 years of LakeDongting■尺esearcA EnfironmeniaZ Sciences,2013,26( 1): 27-3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黄代中,万群,李利强等.洞庭湖近20年水质与富营养化状态变化.环境科学研究,2013, 26( 1):27-33.][6] W'ang Xu, Xiao Weihua, Zhu Weiyao et al. Effects of water level variation on water quality in Lake Dongting. South-to-W ortA Water 7Vans/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Anology, 2012,10(5): 59-6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01: 10.1224/.Lde(湖泊科学),2016,28(6)3724/SP.J.1201.2012.05059.[王旭,肖伟华,朱维耀等.洞庭湖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 10(5) :59-62.][7 ] Dai Shibao, Yang Shilun, Zhu Jun et al.The role of Lake Dongting in regulating the sediment budget of the Yangtze River.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 i ences,2005, 9(6) :692-698.[8] Yao Zhigang. Comparison between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geo-accumul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metal mobility insediments of Lake Dongting, Central China. Chinese Jou r na l o f Oceano l ogy and L i mno l ogy,2003, 26( 1):14-22. DOl:10.1007/ s00343-008-0014-7.[9] Shen Ruili, Bao Zhengyu, Zhou Min et al.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 Dongting, China. J LakeSci, 2007, 19(6): 677-68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l: 10.18307/2007.0609.[申锐莉,鲍征宇,周旻等.洞庭湖湖区水质时空演化(1986 2004年).湖泊科学,2007, 19(6) : 677-682.][10] Editorial Board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d. Water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4th edition.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2: 200-284(in C hinese).[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 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00-284.][11] Jin Xiangcan ed. Lakes in China. Beijing: Ocean Press, 1995(in C hinese).[金相灿.中国湖泊环境.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2] Kuang Qijun, Ma Peiming, Uu Zheng^r u et al.Study on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lake eutrophication by means of al-age biology. Journal <S a/ety and Environment, 2005, 5(2):87-9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 b stra ct).[况琪军,马沛 明,胡征宇等.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 5(2):87-91.][13] Li Jingbao, Zhu Xiang, Zhou Guohua et al.The compound effect of disastrous floods in Lake Dongting on concurrence ofecological disasters.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3): 334-34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 b stra ct).[李景保,朱翔,周国华等.洞庭湖区灾害性洪水对生态灾害群发的复合效应.生态学报,2002, 22(3):334-340.][14] Qin Boqiang, Yang Liuyan, Chen Feizhou et al. Mechan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 16): 1857-1866(in C hinese).[秦伯强,杨柳燕,陈非洲等.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通报,2006, 51( 16):1857-1866.][15] Uavens K E,Jin KR, Rodusky AJ et al.Hurricane effects on a shallow lake ecosystem and its response to a controlled ma­nipulation of water level. The Science World,2001,(1): 44-70. DOl: 10.1100/tsw.2001.14.[16] Cao Chengjin, Qin Yanwen, Zheng Binghui et al. Analysis of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and their sources of themajor input river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Sc i ence,29(2) : 310-31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曹承进,秦延文,郑丙辉等.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磷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环境科学,29(2):310-315.] [17] W/ang Shengrui,Shu Jianmin,Ni Zhaokui et al.Investigation on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oyang Lak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3,3(4): 342-34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 b stra c t).[王圣瑞,舒俭民,倪兆奎等.鄱阳湖水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 3(4):342-348.][18] W'ang Q i,Ou Fuping,Zhang Lei et al.Change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Lake Dongting and its impact analysis after the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 n the Yangtze Bas i n,2015,24( 11): 1843-184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l: 10.11870/cjlyzyyhj201511006.[王琉,欧伏平,张雷等.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 24( 11):1843-1849.][19] Yu Xuezhong,Zhong Deyu,Li Jinxiu et al.Review of studies on sediment in water environment. Jou r nal o f Sed i ment Re-search,2004,(6):75-80(in C hinese).[禹雪中,钟德钰,李锦秀等.水环境中泥沙作用研究进展及分析.泥沙研究,2004,(6):75-80.][20] Jiang Jiahu,Zhang Shen,Huang Qun et al.Analysis on the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 recoveiy of Lake Dongting by stop­ping cultivation. J Lake Sci,2004,16(4) : 325-33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l: 10.18307/2004.0406.[姜 加虎,张琛,黄群等.洞庭湖退田还湖及其生态恢复过程分析.湖泊科学,2004, 16(4):325-330.][21] Qin Dilan,Luo Yueping,Huang Zhe et al.Pollution status and source analysi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Lake Dongting. 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12,35(8): 193-19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 b stra ct).[秦迪岚,罗岳平,黄哲等.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35(8):193-198.][22] Guo Jianping,W’u Fucheng, Xiong Jian’an. Study on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ofLake Dongting. Journal <H unnan "niversity < Arts and Science,2007,32(1): 91-94(in C hinese).[郭建平,吴甫成,。

洞庭湖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洞庭湖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 东经 110°40′~113°10′北纬 28°30′~30°20′之间 。 西 南 有 湘 、资 、沅 、 澧四水入湖, 北有长江的藕池、松滋、太平三口流入, 湖水在北 部的城陵矶与长江相遇, 为一典型的过水吞吐型湖泊。洞庭 湖 是我国的 第 二 大 淡 水 湖 泊 , 分 为 西 洞 庭 湖 、南 洞 庭 湖 、东 洞 庭湖。
粪大肠菌群主要来源是下水粪便、杂排水等生活污水 , 另 外 包 括 由 于 降 雨 流 经 农 田 土 壤 的 废 水 、畜 牧 和 食 品 、化 学 和
中氮、磷 的 含 量 较 高 , 但 尚 未 受 到 严 重 污 染 , 其 原 因 是 洞 庭 湖 流量大, 稀释能力强, 不具备有机物的沉积条件, 一般情况下
本 文 收 集 整 理 了 洞 庭 湖 2000~2005 年 的 环 境 监 测 资 料 , 从 水 质 、底 质 两 个 方 面 对 洞 庭 湖 进 行 了 综 合 评 价 。其 中 水 质 标 准依据国家地表水 GB 3838- 2002 的Ⅲ类标准。
1 洞庭湖水质分析及评价
1.1 水温、酸碱性及含氧量 洞庭湖水温多年平 均 值 为 17℃, 变 化 范 围 在 5.5℃~27℃
平均值 /mg·kg-1
45.1 57.3 93.7 1.85 46.5
背景值、均值 /mg·kg-1 21.3 24.1 85.2 0.36 21.7
( 1) 改革现行的水务管理体制, 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 水 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必须尽快建立健全。
( 2)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 制定一个统一的 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 走可 持续发展之路, 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 应 。经 济 建 设 要 充 分 考 虑 水 土 资 源 条 件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要 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6 卷 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 26 , No. 1 2013 Jan. ,
2013 , 26 ( 1 ) : 1621. 邓绪伟, 陶敏, 张路, 等. 洞庭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藻类和水质的关系[J]. 环境科学研究, TAO Min, ZHANG Lu,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odors and algae and water quality in Dongting Lake[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DENG Xuwei, Sciences, 2013 , 26 ( 1 ) : 1621.
Fig. 1 Station locations
溶解态的异味物质采用吹扫捕集 ( Eclipse 4660 , OI 分析仪器公司, 美国 )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 GCMS, 用( P&T岛津 GCMS - QP2010Plus, 岛津公司, [21 ] 日本) 法分析 . 具体条件: 水样体积 25 mL, 采用高 纯度氮气( 99. 999% ) 为吹扫气体和气相色谱 - 质谱 联用仪载气, 吹扫流量为 40 mLmin, 吹扫时间为 12 min; 气相色谱仪进样口 270 ℃ , 总流量 14 mLmin, 柱 流量 1 mLmin, 分流比 10∶ 1 ; 炉温程序为 50 ℃ 保持 2 min, 10 ℃ min升至 150 ℃ , 5 ℃ min 升至 220 ℃ . 质 谱离子源温度 200 ℃ , 接口温度 250 ℃ , 容积切除时 间 1. 69 min, 电子轰击源( 70 eV ) . 选择离子见表 1 , 其余条件通过仪器自动调谐生成 . 水中结合态异味物质采用微波辅助吹扫捕集气 GCMS) 法分析[22]. 微波辅助系 相色谱质谱( MAPTE统由一个 800 W 的微波炉 ( APEX 微波化学工作站, 上海) 构成; 吹扫捕集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配置与溶 解态异味物质测定相同; 吹扫捕集仪程序选择无自动 进样器模式, 脱附不干燥, 烘焙不吹扫模式, 吹扫时间 为 10 min, 其余设置与溶解态异味物质分析中相同. 微波辅助装置处理过程: 100 mL 反应釜模式, 样品加 热至 70 ℃ , 加热时间为 10 min, 磁搅拌器最大转速与 将 50 mL 吹扫保 持 同 步 工 作; 所 有 的 参 数 确 定 后, 25% 的氯化钠溶液和 5 g 氯化钙加入反应釜 ( 氯化钠
NH3 等[10]. 研究者 于工农业污染直接排放, 如 H2 S 、 一致认为水体及其生态系统中天然异味物质的主要 [2 , 5, 7, 11-12 ] . 贡献者是 微 生 物, 如 藻 类、 真菌和放线菌 这些微生物的生物量又与水环境因子有重要联系 , 因 此, 在研究水体中异味物质时, 研究者常会考虑水环
言, 其水体受江流水质、 湖区人口和流域工、 农业影 [1 , 18 ] . 洞 呈中营养状态, 同时局部营养水平升高 响, 庭湖内优势藻类主要是绿藻、 蓝藻和硅藻, 其中春季 , , 以硅 藻 为 主 夏 季 以 蓝 藻 居 多 秋 冬 季 以 绿 藻 为 主 类
[1 ] [2 , 12 ]
图1
采样点分布
[5 ] ionone ( ββ紫罗兰酮) 〕 最常见 . 关于这些异味物 [6-9 ] , 少数种类异味物质源 质来源的研究有诸多报道
+ - 3- N) 、 N) 、 P ) 由微量流动注 ρ( NH4 ρ( NO3 ρ ( PO4 射分析仪 ( Skalar - SA1000 ) 测定, ρ ( TSS ) 、 ρ ( TN ) 、 ρ( TP) 、 ρ ( Chla ) 及 ρ ( COD Mn ) 的测定参考《水和废水 [19 ] 监测分析方法 》 . 水样中浮游植物定性定量分析 20] . 方法见文献[
洞庭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藻类和水质的关系
1, 2 邓绪伟 ,陶 1, 2 敏 ,张 3 路 ,谢 1* 平 ,陈 1 隽 ,张

4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2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4.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 以洞庭湖水体中异味物质为研究对象, 开展异味物质调查, 并结合藻类结构、 水质及其营养状况等因素, 深入分析洞庭湖 DMS ( dimethylsulfide, DMTS ( dimethyltrisulfide, cyclocitral ( β异味物质的来源和变化情况 . 结果表明, 甲硫醚) 、 二甲基三硫醚) 、 βMIB ( 2methylisoborneol, 环柠檬醛) 、 二 甲 基 异 冰 片) 和 GSM ( geosmin, 土 嗅 素) 在 全 湖 广 泛 存 在, 其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到 500. 80 、 28. 80 、 21. 84 、 14. 50 和 22. 40 ngL. 结合与藻类生物量的相关分析发现, 直链藻、 冠盘藻等硅藻可能是洞庭湖中 DMS、 DMTS 和 βcyclocitral 的重要来源, 湖区土壤、 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和死亡分解的藻类是 MIB 和 GSM 主要来源. 洞庭湖水体绝大部 分处于中营养水平, 其中东洞庭湖 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为 48. 3 ) 最高, 南洞庭湖( 为 47. 3 ) 其次, 西洞庭湖( 为 42. 7 ) 最低. 异 pH、 味物质含量和水质的相关分析发现, 异味物质质量浓度与 TLI、 水温、 ρ( DO) 、 ρ( TN) 和 ρ ( COD Mn ) 显著相关, 说明水质对异味 物质含量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洞庭湖; 异味物质; 藻类; 水质营养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6929 ( 2013 ) 01 - 0016 - 06
第1 期
邓绪伟等: 洞庭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藻类和水质的关系
17
[2 ] 酸 及 其 代 谢 物 等 . 其 中 硫 醚 类 以 DMS ( dimethylsulfide, DMDS ( dimethyldisulfide, 甲 硫 醚) 、
二甲基二硫醚 ) 和 DMTS ( dimethyltrisulfide, 二甲基三 [3-4 ] ; 萜类以 MIB ( 2methylisoborneol, 硫醚 ) 最常见 二 GSM ( geosmin, 甲基异冰片 ) 、 土嗅素 ) 和胡萝卜素降 cyclocitral ( β解产 物〔主 要 包 括 β环 柠 檬 醛) 和
[1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2006FY110600 ) dxwwhu@ 163. com. 作者简介: 邓绪伟( 1985 - ) , 男, 湖北潜江人, * 责任作者, 谢平( 1961 - ) , 男, 湖北洪湖人, 研究员, 博士, 博导, 从事 xieping@ ihb. ac. cn 湖泊生态学研究,
[13-14 ] . 一般认为湖泊富营 境因子与异味物质的关系 养化导致了蓝藻水华, 而蓝藻水华能够导致大量 MIB
; 水温、 pH 和 ρ ( DO ) . 就洞庭湖而 等会直接影响异味物质的浓度 和 GSM 等异味物质的释放
[13 , 16-17 ]
[7 , 15 ]
注: 东洞庭湖采样点为 1 ~ 13 号, 南洞庭湖采样点 为 14 ~ 22 号, 西洞庭湖采样点为 23 ~ 30 号.
Relationships between Odors and Algae and Water Quality in Dongting Lake
2 2 DENG Xuwei1, ,TAO Min1, ,ZHANG Lu3 ,XIE Ping1 ,CHEN Jun1 ,ZHANG Jing4
1.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2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 ,China 3.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 ,China 4. College of Fisheri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Dongting Lak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It is for the first time to study on the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the lake. Five chemical compounds,dimethylsulfide ( DMS ) ,dimethyltrisulfide ( DTMS ) ,2methylisoborneol ( MIB ) , cyclocitral,and geosmin ( GSM ) were detected an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500. 80 ,28. 80 ,21. 84 , β14. 50 ,and 22. 40 ngL, respectively. DMS, DMTS and βcyclocitral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Melosira andor Stephanodiscus in Bacillariophyceae. This suggested that these algae probably were the sources of DMS, DMTS, and βcyclocitral in the Dongting Lake. The particlebound MIB and GSM were not detected,which suggested that MIB and GSM were probably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 in sediment,the soil around Dongting Lake or the rotten algae. The trophic state of the Dongting Lake is mesotrophication with TLI of three regions between 42. 7 and 48. 3.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five odors were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Key words: Dongting Lake; odorants; algae; water trophic st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