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1(42张PPT)(人教版必修1)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1(42张PPT)(人教版必修1)
大众传媒的变迁
gkxx精品课件
想一想
1.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 式获得信息?
2.看引言第二段回答:现在世界上 主要有哪几种媒介体系?
gkxx精品课件
报刊业走向繁荣
•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中国 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 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 代意义的报纸是适应社会发展需 要而诞生。
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表现: •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社会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创造舆 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gkxx精品课件
gkxx精品课件
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表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
中华报》《新华日报》《解 放日报》 社会影响:为夺取革命的胜利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 至 1996 年 10 月 31 日 , 上 网 电 脑 29.9万台,www网站1 500个,上网 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 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 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到 2000 年 底 , 我 国 互 联 网 用 户 达 到 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 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
中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也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表现主 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电视逐渐普及; 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10. 为 什 么 改 革 开 放 后 电 视 会 得 到普及?
gkxx精品课件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 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 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 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 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26张)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26张)

息链接的无限性等优点。②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多元的个
性化的信息需求。③网络传播方式以“点”对“点”双向 互动式的传播代替了“点”对“面”的单向传受。
特别提示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
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 动
释 疑
应用示例
2.和其他传播媒介相比较,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应用思考 2.电影媒介有何特点? 提示: (1) 时效性不强。 (2) 制作精良、画面清晰, 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迅速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
(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的启蒙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
互 动
释 疑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5)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 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历史·必修2 (人教版)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目标分解 1.掌握中国近现代报刊、 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发 展历程和作用。 2.比较各种媒介不同的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 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 来的巨大变化。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内容不断丰富;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
放日报》
针与锋人相对民的斗的争 生活关系日益密
切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党的舆论工具
恢复生机,欣欣向荣;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 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主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着信念; 不畏权势、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
著名记者
邹韬奋 (1895—1944)
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 江县人,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1932年,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 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创办《生活周刊》。 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 1944年7月,患耳癌逝世。 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 贡献的英雄模范。
外国人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
中反国映近代时历时代最长的,主影响题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繁荣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宣种传类改良不、革断命和增新多文化;的武器,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北京牌电视机
二、影视业不断发展
(二)电视业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 “北京电视台”节目。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26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26页)

特点,探讨它们各自对人
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栏 目 链 接
课前 预览
一、报刊业的发展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____7_0___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栏 目 链

2.近代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__维__新__思__想。

15、成功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结果 。

16、成功者学习别人的经验,一般人学 习自己 的经验 。

17、只有第一名可以教你如何成为第一 名。

18、学习需要有计划。

19、完全照成功者的方法来执行。

20、九十九次的理论不如一次的行动来 得实际 。

21、一个胜利者不会放弃,而一个放弃 者永远 不会胜 利。
毒害着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栏 目 链 接
互动 释疑
一、报刊业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方法点拨:报刊的作用要结合近现代中国报刊发展历程, 将其置于各时期进行全面剖析。
精讲阐释:(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创办的报刊
目 链
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 接


(5)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
链 接
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特别提示:报刊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信息封闭时代进 入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 活。
互动
释疑

大众传媒的变迁4-PPT课件

大众传媒的变迁4-PPT课件

一、大众传媒的变迁 2、大众传媒的历史变迁 原始传播时代 手抄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原始传播时代 身体、 口头语言、 简单工具
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与波斯 大军决战于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 原,希腊获胜。为了尽快将胜利 的喜讯传到雅典城内,派“长跑 能手”斐力庇第斯以最快的速度 去报信。斐力庇第斯给斯巴达送 信刚回来,未能得到休息,随即 赶回去报捷,当他跑到雅典中央 广场时,已经筋疲力尽,只说了 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 地上死了。后世为了纪念马拉松 战役和斐力庇第斯,就举行同样 距离的长跑竞赛,并定名为马拉 松长跑。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 取信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 介的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大众传媒的功能: 1) 获得消息情报:收集、储存、整理和传播必要的新闻、数据、图 片、事实和信息、意见和评论,以便人们作出反应和决定。 2) 社会化:为全社会积累知识,增强人们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意识, 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公共生活。 3) 动力:促进实现社会目标,激励人们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而努力。 4) 辩论和讨论:为取得共识和澄清歧见而提供事实与论坛,促使人 们普遍参与共同关心的国际国内问题。 5) 教育:传播知识以便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人的品格,教授各种 技能与能力。 6) 发展文化:传播文艺作品,保存历史遗产,培养人的美学鉴赏能 力。 7) 娱乐:提供戏剧、舞蹈、艺术、文学、音乐、喜剧、体育、游戏 等,使公众得到消遣和享受。 8) 一体化:使所有的个人、集团和国家得到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 息,以便相互了解和认识并鉴赏别人的生活条件、观点和愿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2.新中国 (1)电影 ①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 为电影主题。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 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 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教 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价值审视,其特殊的效果是 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2)电视 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 展。 2.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日益密切。
【问题】 报刊、影视、互联网是主要的大众媒介,试分析近代 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示:报刊、影视、互联网,这几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依次出现,给 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教材, 从总体上把握大众传媒的演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及知识、舆论宣传、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 发展,其功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 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 阅读下列材料: 《时务报》 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创刊于上海,总经理汪康年,主笔 梁启超,先后任撰述的有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以宣传 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为办报宗旨,载有上谕、 奏折、 论说、 中外杂志、 域外报译等。许多文章议论新颖,文笔活泼,深受知识界欢迎。数月 间销行增到万余份,风靡海内,“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百日维新” 期间,被清政府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于 1898 年 8 月 8 日终刊。 《时务报》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请完成: (1)《时务报》是哪一派别所办的报纸?请再列举这一派别所办报纸 一例。 (2)这一派别所办的报纸有什么特点? (3)简述这一派别的办报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邸报》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
阅的报纸。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兴起
19C中期《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西人开始 在华办报
1873 《昭文新报》创国办人的最报早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期 代表刊物 影响
戊戌变法 《时务报》宣传进步思
辛亥革命
《民报》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2)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
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 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时务报》:维新思想; 《民报》:民主革命思想;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思想 。
材料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 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中国近代 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 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 治革命。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 逐次替代的过程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 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 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 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 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 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电视:受众面广,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四大媒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习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
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 的巨大变化。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 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 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到2000年的8 725种。
电影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
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
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 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 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 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 图像。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 中国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外文: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 1833年 《东西洋每月统记传》
1872年 《申报》 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形成了。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 《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 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 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 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 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 《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 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谭鑫培在电影《定军山》
中的剧照
1905年7月,中国人 首次尝试拍摄影片。拍片 是北京丰泰照相馆进行的。 这年是谭鑫培的60寿辰。 他扮演黄忠,表演精湛。 谭鑫培是京剧界承前启后 的大宗师,他创立的“谭 派”对老生行甚至整个京 剧艺术的发展都起到重要 作用。当时谭鑫培的表演 艺术以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京城无腔不学谭”。可 惜这部电影今已不存。
日报》《解放日报》等 。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
繁 荣
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 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思考: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
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前所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 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 网……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 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 报)。 思考: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 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19C末,西方出现了电 影。不久,电影就传入了我 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 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 部电影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与敌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党政方针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 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
第十六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传媒——传递信息的载体就 是传媒。
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递 信息的载体就是大众传媒。
什么叫号外?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 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因 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 故名。
(1)古老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 传书、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 事例介绍:书籍、报纸、杂志。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05,定军山 (2).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并走向成熟:
20年代——40年代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多部影片获国际国内大奖
任景丰
1905年11月,北京 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 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 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 鑫培。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 1609年德国《报道或新闻报》
•最早日报: 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 大众化报纸:
1833年美国《纽约太阳报》
❖2.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改良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 —新文化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 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 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 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 女红牡丹》。
1931年,胡蝶在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渔光曲》于1934年6
月在上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 月,主题歌《渔光曲》哀婉 动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行 歌曲。1935年2月在莫斯科国 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 为中国第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 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 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中国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978年 报纸总数: 186家 刊物种类: 930种
请大家阅读【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报 刊业的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报纸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通达 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 和实施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 作用。
表现
社会影响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 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