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实训室建设方案机械加工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

数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目前企业对各种数控应用人才都有大量需求,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使传统的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巨大变革,数控加工正向高速、环保、精密、多轴及高自动化发展,职业教育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离的弊病,能够将教、学、做有机的融于一体,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应此,需要一种将教室与实训、实习场所相融合的“一体化实训室”来承载相应的教学工作。这样的“一体化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室,又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实训车间,又是进行实践锻炼的企业,又是学生进行创业、科技制作的基地。

目前,对我校原有的数控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造建设,方案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构建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一体化实训室的构建必须突出教学目标,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只是通过实际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学生不能仅做简单工作,要参与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层次,高年级的有经验的学生指导低年级的初学者做简单工作。

2.与专业结合原则。一体化实训室的建立必须符合专业的发展方向,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受益面广。

3.长期性原则。实训室要有稳定的工作、研究方向,要长期坚持运行,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特色、形成亮点,逐步取得标志性成果。

4.实用性原则。采用产学结合的模式,一边进行生产一边使学生通过实习操作学会技能,生产实习两不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构建教室。同时还要有合适的师资力量来承担指导工作。

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构成

1.教学区。承担传统的教室功能,教师传授知识或学生讲述工作方案、展示个人工作成果的区域,配备有桌椅、黑板、讲台、讲桌、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2.讨论区。供学生讨论的区域,一般为圆形布置,学生围座在一起讨论方案或制定计划,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指导。

3.演示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汇报表演的区域,根据项目的功能配备相应的工作台和设备。

4.工作区。可在生产车间中进行,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区域,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要有相应的常用设备,对于贵重的设备和不常用的设备可以单独放置,供大家一起使用。但在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过程中,都要有教师参与,对其进行生产和安全指导。

三、理实一体化数控实训的教学组织

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课程知识的学习,进行拆散、分解,纳入《数控技能实训》各个生产任务(项目)的教学训练中,每个项目任务按照“明确任务---任务密切知识与技能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产品评价---归纳分析总结---拓展知识讲解---布置任务”

的环节进行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在数控中级技能实训阶段,学生分组进行任务项目训练;在数控高级技能实训阶段,则采取数车与数铣有分有合。

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四、理实一体化数控实训室设备配置

我校原有的数控实训室实训室共有经济型数控车床10台,透明数控车床模型1台。原有的设备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实训和生产要求。应此,必须增加设备类型,提高实训项目的趣味性与数量,达到理实一体化实训的要求。需购置的设备如下:

五、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评价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评价主要考察以下四方面:

能实现预定的各项目标;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利用率高。

六、实训室文化建设内容:

1、实训室规划图

2、数控实训室需做五块牌匾,牌匾的内容共5页,每页内容做一个牌匾。规格90x120cm ,材质为亚克力。背景同实训室原牌匾,以浅兰色为主。

3、数控实训室还要做一个学生作品展柜,规格80(高)x120(长)x 50(宽)cm,二层距台面高度为25 cm 。台面用8mm玻璃制作,框架用铝合金制作。

4、实训室制度见附件

附件1

数控机床发展史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

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生产了4108台数控机床,其中86%是数控线切割机床;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日本、美国等先进的数控技术,开始批量生产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使我国数控机床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十年来,我国开发并生产了数控铣床、车床、磨床、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等40多个新品种;引进和自行开发了多条柔性制造系统(FMS)生产线,并开始进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研究及探索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已达300余种,一些较高档次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也已开发出来。

目前,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多功能、复合化、智能化和开放式结构。主要发展动向是研制开发软、硬件都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智能化全功能通用数控装置。

附件2

数控技术的应用

数控机床发展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它与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自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于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出现及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数控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器件成本的降低,这些有利的条件都使得数控机床的适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加工成本不断降低,加工精度不断提高。数控系统除了用来控制金属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