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b520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e.png)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0dd7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c.png)
•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 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 丢失,必须重新发送。
•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 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 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 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 ,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 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 ,或简称为 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 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互联网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 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 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 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 ,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 据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用于点对点链路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多协 议封装、链路配置、身份认证
等功能。
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面向比特的同 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具有帧 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功能。
•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 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 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 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 ,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 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 ,或简称为 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 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互联网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 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 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 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 ,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 据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用于点对点链路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多协 议封装、链路配置、身份认证
等功能。
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面向比特的同 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具有帧 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功能。
01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01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899f5d81c758f5f71f6711.png)
Page 20
表1-1
因特网的发展情况概况
网 络 数 主 机 数 用 户 数 管理机构数
1980
10
102
102
100
1990
103
105
106
101
2000
105
107
108
102
2005
106
108
109
103
Page 21
由于因特网存在着技术上和功能上的 不足,加上用户数量猛增,使得现有的因 特网不堪重负。 “下一代因特网计划”, 即“NGI计划”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
Page 13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因特 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 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族作为 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Page 14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 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或企业网)。
Page 24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 工作
1992年,因特网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 因此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做因特网协 会ISOC (Internet Society),以便对因特 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 发展和使用。
Page 25
ISOC下面有一个技术组织叫做因特网 体 系 结 构 研 究 委 员 会 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因特网有 关协议的开发。IAB下面又设有两个工程部。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表1-1
因特网的发展情况概况
网 络 数 主 机 数 用 户 数 管理机构数
1980
10
102
102
100
1990
103
105
106
101
2000
105
107
108
102
2005
106
108
109
103
Page 21
由于因特网存在着技术上和功能上的 不足,加上用户数量猛增,使得现有的因 特网不堪重负。 “下一代因特网计划”, 即“NGI计划”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
Page 13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因特 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 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族作为 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Page 14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 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或企业网)。
Page 24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 工作
1992年,因特网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 因此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做因特网协 会ISOC (Internet Society),以便对因特 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 发展和使用。
Page 25
ISOC下面有一个技术组织叫做因特网 体 系 结 构 研 究 委 员 会 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因特网有 关协议的开发。IAB下面又设有两个工程部。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fbd2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3.png)
功能
包括帧同步、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等,确保数据的 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设备
包括网卡、网桥等,用于 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常见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 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 问/冲突检测)机制解决多节点同 时发送数据的冲突问题。
PPP协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是一种点对点通信协议,用于建立 直接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链 路。
06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无线网络基本概念与技术标准
无线网络定义
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通 信的网络。
无线网络分类
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 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 (WWAN)等。
技术标准
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蓝牙( Bluetooth)、ZigBee等。
移动计算基本概念与技术发展
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原理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 安全屏障,通过控制网络访问和过滤网络 数据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入侵检测是指通过监控网络系统和应用程 序的运行状态,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和异 常活动,并及时报警和响应。
加密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加密技术是通过将敏感信息转换为密文形 式进行传输和存储,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 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HTTP、FTP、SMTP、DNS等,用于 实现不同网络应用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功能
提供用户与网络应用之间的交互界面 ,处理数据表示、会话管理、安全保 密等任务。
常见应用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支持请求/响应模型,传输层使用TCP协议。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dc2d229b89680202d8250f.png)
Tower System TCP/IP协议
UTP
图书馆 网络中心
IBM RS/6000
162.105.137.42 TCP/IP协议
物理大楼 光纤
Internet 加洲大学
CERNET
IBM RS/6000
蓝旗营
IBM RS/6000
IBM RS/6000
如何上网
2)拨号上网 拨号上网是借助公用交换电话网,
传输介质:光纤、无屏蔽双绞(UTP)
网络设备: 集线器(HUB)
交换机(Switch) 路Βιβλιοθήκη 器(Router)如何上网
集线器(HUB) 交换机(Switch) 路由器(Router)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区别
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 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 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这就意味 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 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 帧、碎片等无法有效处理,不能保证数 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 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做到同步、放大和 整形,而且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
通过电话线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 拨号上网的特点: 带宽低,接入速率最高 115.2Kbps 用户上网之前,必须先拨号连接 不受网络布线的限制,只需要电话
外线和调制解调器(Modem)。
拨号连接
Modem 115.2Kbps
99
8625002 0
E1
115.2Kbps
V.90
M
o
5300
d
e
m
Internet CERNET
PSTN
6275134 0 51340
V.34
M o d e m
2511 2511
UTP
图书馆 网络中心
IBM RS/6000
162.105.137.42 TCP/IP协议
物理大楼 光纤
Internet 加洲大学
CERNET
IBM RS/6000
蓝旗营
IBM RS/6000
IBM RS/6000
如何上网
2)拨号上网 拨号上网是借助公用交换电话网,
传输介质:光纤、无屏蔽双绞(UTP)
网络设备: 集线器(HUB)
交换机(Switch) 路Βιβλιοθήκη 器(Router)如何上网
集线器(HUB) 交换机(Switch) 路由器(Router)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区别
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 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 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这就意味 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 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 帧、碎片等无法有效处理,不能保证数 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 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做到同步、放大和 整形,而且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
通过电话线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 拨号上网的特点: 带宽低,接入速率最高 115.2Kbps 用户上网之前,必须先拨号连接 不受网络布线的限制,只需要电话
外线和调制解调器(Modem)。
拨号连接
Modem 115.2Kbps
99
8625002 0
E1
115.2Kbps
V.90
M
o
5300
d
e
m
Internet CERNET
PSTN
6275134 0 51340
V.34
M o d e m
2511 251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9f57c1bcd126fff7050bf6.png)
第34页/共49页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计算机专业教研室
➢ 环型(Ring Topology )
H
特点:
① 各节点无主从关系;
②延迟固定,实时性好;
H
H
③可靠性、可扩充性差;
H 单环结构:Token Ring(令牌环网) 双环结构: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第35页/共49页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 层次型(Hierarchical Topology )——树型 Switch
第32页/共49页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PBX
计算机专业教研室
共享式 HUB
交换式 HUB
第33页/共49页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总线型(Bus Topology )
H
H
计算机专业教研室
终端匹配 器
H
H
H
特点:①结构简单,易于扩展,易于安装且费用较低; ②各节点平等共享总线,不受某节点仲裁; ③网络效率和带宽利用率低; ④管理成本高; ⑤负荷重时,网络性能迅速下降;
H
H
第18页/共49页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计算机专业教研室
2、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
1969年,ARPANET试验成功
1986年,NSFNET建立 1989年,1.544Mbps高速替代网络
1990年,Internet
3、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1980年,铁道部进行了首次WAN试验; 1986年,CRN(CHINA Research Network)成立 1988年,制定了GB9387-88国家标准,与OSI/RM基本一致; 1989年,我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CHINAPAC出现; 1990年,建立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网;
计算机网络课件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55b6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8.png)
2. Internet是从ARPANET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世界上最 大的互联网络,称为“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它使 用的是TCP/IP协议。
1.2.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铁道部在1980年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然后,从1987年9月20 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 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各类主机、终端、其他外围设备及各种软件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 和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以及网络
服务。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外层。 (1)主机 (2)终端 终端(Terminal)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装置。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由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 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实
1.3.5按传播技术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 络。
1.3.6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将网络分为:Novell Netware 网、 UNIX网、Linux网、Windows NT网等。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4.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 同频率成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1.2.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铁道部在1980年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然后,从1987年9月20 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 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各类主机、终端、其他外围设备及各种软件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 和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以及网络
服务。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外层。 (1)主机 (2)终端 终端(Terminal)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装置。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由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 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实
1.3.5按传播技术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 络。
1.3.6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将网络分为:Novell Netware 网、 UNIX网、Linux网、Windows NT网等。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4.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 同频率成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c8fc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f.png)
传输层协议比较
TCP与UDP的比较
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 UDP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而 UDP适用于实时或高速应用。
其他传输层协议
除了TCP和UDP之外,还有一些其他 的传输层协议,如SPX、ATP等,但它 们的应用范围较窄。
06
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安全
DNS协议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详细描述
DNS协议运行在应用层,通过查询DNS 服务器来将域名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 DNS协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域 名和IP地址进行映射,使得用户可以通 过域名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
SMTP/POP协议
总结词
SMTP和POP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和接 收。
ATM技术概述
ATM是异步传输模式的简称,是一种面向单元的数据传输 协议。
ATM技术的特点
ATM技术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单元和信元交换方式,具有 高速、高效的特点。同时,ATM技术还支持多种服务质量 等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数据传输的需求。
ATM技术的应用场景
ATM技术适用于需要高速、高质量数据传输的场景,如广 域网、企业网等。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技术概述
帧中继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 。
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帧中继技术采用统计复用和流量控制机制,能够在一条物理链路上 同时支持多个逻辑连接,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帧中继技术的应用场景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逻辑连接的场景,如企业 网、数据中心等。
ATM技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TCP/IP模型
总结词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是目前互联网广泛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它 简化了通信过程,并突出了传输控制和网络互联的核心作用 。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bc48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8.png)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 的几何排列,也称网络物理结构图型。
总线型
计
算 机
星状
网
络
环状
拓
扑 结
树状
构
网状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 /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为了实现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相互通信,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CCITT共同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也就是七层网络通信模型,通常称为OSI七层模型,它的颁 布促使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走向标准化,从而具备了开放和互 联的条件,即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 界上任何地方、遵循同样标准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1.4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信号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称码元 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是波特(Baud)。信号传输速率的计 算公式是B=1/ T(Baud),其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波 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
S=Blog2N (bps)或B=S/log2N (Baud)
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协同工作 通用开放标准 动态功能,高度可扩展性
1.5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IPv6
•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 网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IPv6正处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与 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总线型
计
算 机
星状
网
络
环状
拓
扑 结
树状
构
网状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 /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为了实现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相互通信,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CCITT共同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也就是七层网络通信模型,通常称为OSI七层模型,它的颁 布促使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走向标准化,从而具备了开放和互 联的条件,即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 界上任何地方、遵循同样标准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1.4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信号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称码元 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是波特(Baud)。信号传输速率的计 算公式是B=1/ T(Baud),其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波 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
S=Blog2N (bps)或B=S/log2N (Baud)
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协同工作 通用开放标准 动态功能,高度可扩展性
1.5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IPv6
•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 网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IPv6正处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与 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_图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232f76cc7931b765ce15c4.png)
较大范围的高速网络。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最根本的特点是:
1. 分布范围广。 2.数据传输率低。 3. 可靠性不高。使用光纤较好。 4. 广域网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电话网 等)来实现。因为单独建造一个广域网极其昂贵 。 5. 拓扑结构较为复杂。
网络分类
七、网络的拓扑结构
RESET小孔按住里面的开关不放; 2、然后再把电源插上等待几秒,此时我们去观察路由器指示灯会发
现有几个指示灯会快速闪烁,然后大约5秒后恢复平静,此时我们送 放开牙签或者圆珠笔尖等就已经实现恢复出厂设置了。 路由器恢复出厂设置后,登陆路由器地址以及用户名与密码就都默认 还原了,一般默认路由器用户名与密码均为admin,大家可以查看路 由器表面铭牌上的标注即可知道了,最后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路由器设 置才可以上网。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都不需要架设或铺埋电缆或光 纤,而是通过大气传输,目前有三种技术 :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1)微波 微波通信是在对流层视线距离范围内利
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频 率范围为 2 GHz-40GHz。
(2)红外线和激光 红外通信和激光通信也像微波通信一样
,有很强的方向性,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类:屏蔽(STP)
非屏蔽(UTP):1类,2类,3类,4 类,5类,超5类,6类,7类
12345678 T586B 橙白橙 绿白蓝 蓝白绿 棕白棕 T586A 绿白绿 橙白蓝 蓝白橙 棕白棕
在局域网,双绞线主要是用来连接计算机网卡到集线器或通过集线 器之间级联口的级联,有时也可直接用于两个网卡之间的连接或不
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
常见的网络设备-路由器
常见的网络设备-MODEM、光电转换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最根本的特点是:
1. 分布范围广。 2.数据传输率低。 3. 可靠性不高。使用光纤较好。 4. 广域网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电话网 等)来实现。因为单独建造一个广域网极其昂贵 。 5. 拓扑结构较为复杂。
网络分类
七、网络的拓扑结构
RESET小孔按住里面的开关不放; 2、然后再把电源插上等待几秒,此时我们去观察路由器指示灯会发
现有几个指示灯会快速闪烁,然后大约5秒后恢复平静,此时我们送 放开牙签或者圆珠笔尖等就已经实现恢复出厂设置了。 路由器恢复出厂设置后,登陆路由器地址以及用户名与密码就都默认 还原了,一般默认路由器用户名与密码均为admin,大家可以查看路 由器表面铭牌上的标注即可知道了,最后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路由器设 置才可以上网。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都不需要架设或铺埋电缆或光 纤,而是通过大气传输,目前有三种技术 :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1)微波 微波通信是在对流层视线距离范围内利
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频 率范围为 2 GHz-40GHz。
(2)红外线和激光 红外通信和激光通信也像微波通信一样
,有很强的方向性,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类:屏蔽(STP)
非屏蔽(UTP):1类,2类,3类,4 类,5类,超5类,6类,7类
12345678 T586B 橙白橙 绿白蓝 蓝白绿 棕白棕 T586A 绿白绿 橙白蓝 蓝白橙 棕白棕
在局域网,双绞线主要是用来连接计算机网卡到集线器或通过集线 器之间级联口的级联,有时也可直接用于两个网卡之间的连接或不
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
常见的网络设备-路由器
常见的网络设备-MODEM、光电转换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6f02dd84254b35eefd3468.png)
3.数据通信的质量指标
数据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传递衡量数据传输的质量标准是从 有效性和可靠性两方面来考虑的。
⑴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在给定的信道内所能传输的信息量大小。有效性越高的系统性能越好。 通常衡量有效性的指标是信息传输速率。在计算机数据通信中,用比特每秒(bit/s) 来表示传输速率。 ⑵ 可靠性
共享打印 机 打印服务器 客户机 客户机
文件服务 器
客户机
图1.2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如果网络中有多于十个用户,那么就应该考虑使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中的客户机可以使用目前所流行的所有操作系统,如: Windows 98、Windows NT、Windows 2000、Linux或OS/2等。
1.1.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在多维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网络应用的形式不断涌现,如: 1.网页浏览——这是网络应用最多地地方。任何人只要能连到Internet网上就能 浏览网页,看到社会新闻,企业信息等。 2.电子邮件——这应该是普遍地一种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和传统地邮递系统相比, 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3.网上交易——就是通过网络做生意。其中有一些是要通过网络直接结算,运用 电子货币。这就要求网络的安全性要比较高。 4.视频点播——这是一项新兴的娱乐或学习项目,在智能小区、酒店或学校应用 较多。它的形式跟电视选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节目内容是通过网络传递的。 5.联机会议——也称视频会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开会,实现了异地会议。 它与视频点播的不同在于所有参与者都需主动向外发送本地图像。实现数据、图像、 声音地实时传送,对网络的处理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分为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因此,对应的结构也可以 分为两部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23张)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ca9156e350e2524de5187ecc.png)
TCP/IP的体系结构
• TCP/IP的工作过程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 网络应用程序一般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Client/Server,C/S)工作。客户机和服务 器是指一次通信中的两个应用程序。
主动发起联系的一方称为客户机程序,它为用户提供 向网络请求服务的接口;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传输数据的基本过程
两主机间使用OSI参考模型交换数据的基本过程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传输数据的基本过程
经过中间节点数据传递的过程
TCP/IP的体系结构
• 因特网的概念
通过网络互连技术将现有的异构网络互连起来构成的 一个统一的一致性网络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分层的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 每个实体通常定义两种不同的接口:一个是为同
一计算机上使用它的通信服务的其他上层实体定 义的服务接口,简称服务;另一个是为另一台计 算机上对等实体定义的对等接口,即协议。
•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构成了网络
的体系结构,即计算机网络及其构成所完成的精 确定义。
• 因特网的产生
从1969年ARPAnet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从 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NSFnet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网中网”——各个 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 通过NSFnet互连起来,进而进入了以三级结构为特 征的因特网第二阶段。
随着因特网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形成了多层次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即因特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状拓扑
信息传输方向固定, 传输路径固定
延迟固定,实时性 强
环路长度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 不易扩充
某一段环路的故障 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总线状拓扑
结构简单,便于扩充 信道利用率高,传输效率高 信道共享,易产生访问冲突 一个结点故障影响整个网络
Terminator
Segment
Terminator
树状拓扑
任何两结点之间无回路 树枝结点的故障对网络有较大影响
网络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 之间的媒介。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递的载体,传 输介质的性能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介质:微波、红外线
同轴电缆
特点:抗干扰特性较好,适于高速、远距离传 输,使用麻烦。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组
前言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本课程有很强的 实用性,许多用人单位需要掌握这方面理 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本课 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点分散,把握 重点至关重要。
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它设备的集合 LAN特点: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LAN技术:以太网、令牌技术、无线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
星型
环型
网状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采用的交换方式分: 电路交换:建立实际的电路连接;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不分组; 分组交换:分组,存储转发; 混合交换:在一个网络中同时采用电路
学习目的
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 有一个较全面的和系统的了解,掌握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此 基础上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 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装,调试,使 用,管理与维护方法,具备一般计算机 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
本课程共安排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教 学54学时,实验18学时。
本课程网站: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21世纪的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 化。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计算机网 络。其中发展最快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 计算机网络,Internet是自印刷术以来人 类通信方面的最大变革。
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终端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分组交换网 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采用
专门的通信处理机制,分层的网络协议。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形成 OSI/RM
IBM
IBM大型机
SNA网关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Internet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全面互连,并向宽带化,高速化和智能化
终端系统由一个主机多个终端组成,终 端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
增加终端会明显降低计算速度; 用户共享主机中的公共资源; 终端系统属于集中式控制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
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对用户透明; 分布式系统基于软件,强调整体性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综合信息服务(图像,语音,动画等)
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类。
同轴电缆的连接方式
客户机
终端 电阻
客户机
BNC T型连接器
终端 电阻
服务器
客户机
双绞线
UTP双绞线
RJ-45插座
双绞线
网络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 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 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扭绞在一起,可降低信 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 发出的电波抵消。 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如果 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在 双绞线电缆(也称双扭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 度。
道,主机沿某信道发送的数据确定无疑地只有 信道另一端唯一一台计算机能收到; 广播式网络:所有主机共享一条信道,一个主 机发出的数据,其它主机都能收到。 划分原则:是否需要访问控制。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从网络的覆盖范围分: 广域网WAN:大范围内提供数据服 WAN类型:PSTN、ISDN、X.25网、帧中继网、ATM网 城域网MAN:覆盖范围介于LAN和WAN之间 城域网划分为城域网城域部分和城域网接入部分 局域网LAN:通常指几公里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
分布处理
计算机
计算机
负载均衡
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
软件 协议
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 数据库
硬件
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服务设备 主机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逻辑上划分: 资源子网:网络中面向数据处理的资源
集合 通信子网:网络中面向数据传输或数据
通信的资源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使用的传输技术分: 点到点式网络:每两台主机间存在一条物理信
交换和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拓扑: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结点相互连接 的方法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
逻辑拓扑: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物理拓扑:结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星状拓扑
结构简单,便于管理 延迟小,误码率低 网络共享能力较差 线路利用率不高 中央结点负载过重 中央结点故障造成整个网络瘫痪。
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提高了通信水平,从而推动了计算 机网络的发展。
Internet
X.25,DDN, PSTN等
远程工作站 ISP
局域网
家庭用户上网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以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大量在地理上处 于分散位置的终端而组成的联机系统。
Modem
Modem
终端
FEP
线路集中器
中央计算机
方向发展。
WAN
LAN
LAN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 机的集合。
– 自治:每台计算机都有自主权 – 互连:通过通信介质进行连接
计算机网络是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 立计算机,用通信介质和 设备互连,辅 以网络软件进行控制,达到资源共享、 协同操作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终端系统的区别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学习任务: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描述不
同时期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
类方法。 熟悉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熟悉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及其特性。
1.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