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环境: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平衡:皮亚杰认为,认识或者说思维既不是单纯来
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于主体
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 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 图式(scheme):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 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 意外内容任务:给儿童呈现用糖果包装纸包好的小石头, 然后询问他们里面装的是什么。儿童回答完毕后,主试打 开包装纸,让儿童看了里面装的东西之后,又把它包好。
• 实际控制问题:糖果纸里实际装的是什么?(糖果还是石 头)
• 他人错误信念问题:这是小强(小红),他(她)现在是 第一次看见这个东西,他(她)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糖果还是石头)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皮亚杰的发展观
• 皮亚杰的理论属于内外相互作用的 建构主义发展观,即既强调内外因的相 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 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 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 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 主体为什么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不同。
• 图式在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的过程 中,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丰富,即低级的动作 图式,经过同化和顺应及平衡的作用而逐渐创造 出新的图式。
(三)发展阶段
1 、 感 知 运 动 阶 段 ( 0—2 岁 ) ( sensorimotor stage)
• 同化过程:T + I——>AT + E
• NOTE:T指结构,I指刺激(环境因素);A是 大于1的系数,E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 西。
例如,概念:狗+大狼狗——>“狗”+大小因素
• 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图式)以适应客体 (环境)的变化。(质变过程,引起新的图式)
例如,动作:吃奶 吃饭;用勺子 用筷子;
• 错误信念任务:哥哥小明(由男孩玩偶扮演)有一块糖, 他把糖放进蓝盒子里,出门找伙伴玩去了;淘气的妹妹小 红(由女玩偶扮演),她见到蓝盒子里有块糖,就把它放 到红盒子里。过了一会儿,小明从外面回来了。
• 实际控制问题:糖果现在在哪个盒子里?(蓝盒子还是红 盒子)
• 错误信念问题:他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找糖果呢?(蓝盒子 还是红盒子)
• 基本特征:儿童能够利用表征(心理表象、图画、 词汇、姿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 这时思维受自我中心化的限制,即专注于直觉状 态,依赖于外表,并显得绝对化、刻板化,缺乏 灵活性。
(1)泛灵论 • 对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2)自我中心化(egocentric)
• 自我中心化: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 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而不 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绪。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胡敏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 发展观。
•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 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 生和结构。“发生”可以解释为“出现”或“发 展”。
•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探索人类的认识是怎 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制约,内在结构是什么等 问题。
•Leabharlann Baidu
基本特征:儿童获得运算概念,它是构成逻辑思维
基础的内在心理活动系统。这些可逆性的有组织的运算
使儿童克服前运算思维的限制。习得守恒、类包含观点,
• 经典研究:“三座山”实验
• 幼儿坐在固定位置,实验者把布娃娃放 在模型周围的不同位置,问题:“布娃 娃看到了什么?”6岁以下儿童不能成功, 只能按照自己的角度选择。
•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对他人的 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4岁左右
•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错误信念任务、 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
液体守恒
• 经典研究:“类包含”实验 类包含:类与子类的关系,即总属关系 例如:红花、白花与花的问题;黑牛、白牛与睡着 的牛的问题。
• 类≧子类,皮亚杰认为,6、7岁以前的儿童不具备 这种推理能力。
红花多或是花多?
(4)思维的不可逆性 A>B, B>C A>C;A>B, B>C C<A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
•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 与环境的平衡。
• 心理发展的过程:平衡 不平衡 (适应)
平衡
(二)心理发展的因素和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 的成熟。
(2)物理因素: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 得的知识,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
外部的动作
•
动作
目的都是适应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
同化(assimilation)
• 适应方式
顺应(accommodation)
•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 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量变过程,不 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 图式(scheme):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 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3)思维直觉性
•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 守恒: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时,物 质含量保持不变的特性。 例如:液体守恒(8岁)、长度守恒、数量守恒 (4-6岁)、体积守恒等
• 守恒的领域特殊性:不同的守恒能力发展的时间 不同,各种守恒的发展前后可相差几年,某些能 力提高而某些能力未提高,表现出领域特殊性。
• 基本特征:婴儿通过外显的行为影响世界,以 此来认识世界。
• 典型表现:开始出现自觉运动思维(拉桌布得 到玩具),通过尝试动作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把动作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 “客体永久性图式”:儿童能够意识到 个体没有直接感知的物体仍然存在的现 象。 ”(8个月以后)
眼不见,心不想
2、前运算思维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2—7岁)
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于主体
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 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 图式(scheme):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 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 意外内容任务:给儿童呈现用糖果包装纸包好的小石头, 然后询问他们里面装的是什么。儿童回答完毕后,主试打 开包装纸,让儿童看了里面装的东西之后,又把它包好。
• 实际控制问题:糖果纸里实际装的是什么?(糖果还是石 头)
• 他人错误信念问题:这是小强(小红),他(她)现在是 第一次看见这个东西,他(她)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糖果还是石头)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皮亚杰的发展观
• 皮亚杰的理论属于内外相互作用的 建构主义发展观,即既强调内外因的相 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 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 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 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 主体为什么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不同。
• 图式在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的过程 中,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丰富,即低级的动作 图式,经过同化和顺应及平衡的作用而逐渐创造 出新的图式。
(三)发展阶段
1 、 感 知 运 动 阶 段 ( 0—2 岁 ) ( sensorimotor stage)
• 同化过程:T + I——>AT + E
• NOTE:T指结构,I指刺激(环境因素);A是 大于1的系数,E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 西。
例如,概念:狗+大狼狗——>“狗”+大小因素
• 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图式)以适应客体 (环境)的变化。(质变过程,引起新的图式)
例如,动作:吃奶 吃饭;用勺子 用筷子;
• 错误信念任务:哥哥小明(由男孩玩偶扮演)有一块糖, 他把糖放进蓝盒子里,出门找伙伴玩去了;淘气的妹妹小 红(由女玩偶扮演),她见到蓝盒子里有块糖,就把它放 到红盒子里。过了一会儿,小明从外面回来了。
• 实际控制问题:糖果现在在哪个盒子里?(蓝盒子还是红 盒子)
• 错误信念问题:他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找糖果呢?(蓝盒子 还是红盒子)
• 基本特征:儿童能够利用表征(心理表象、图画、 词汇、姿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 这时思维受自我中心化的限制,即专注于直觉状 态,依赖于外表,并显得绝对化、刻板化,缺乏 灵活性。
(1)泛灵论 • 对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2)自我中心化(egocentric)
• 自我中心化: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 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而不 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绪。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胡敏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 发展观。
•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 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 生和结构。“发生”可以解释为“出现”或“发 展”。
•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探索人类的认识是怎 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制约,内在结构是什么等 问题。
•Leabharlann Baidu
基本特征:儿童获得运算概念,它是构成逻辑思维
基础的内在心理活动系统。这些可逆性的有组织的运算
使儿童克服前运算思维的限制。习得守恒、类包含观点,
• 经典研究:“三座山”实验
• 幼儿坐在固定位置,实验者把布娃娃放 在模型周围的不同位置,问题:“布娃 娃看到了什么?”6岁以下儿童不能成功, 只能按照自己的角度选择。
•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对他人的 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4岁左右
•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错误信念任务、 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
液体守恒
• 经典研究:“类包含”实验 类包含:类与子类的关系,即总属关系 例如:红花、白花与花的问题;黑牛、白牛与睡着 的牛的问题。
• 类≧子类,皮亚杰认为,6、7岁以前的儿童不具备 这种推理能力。
红花多或是花多?
(4)思维的不可逆性 A>B, B>C A>C;A>B, B>C C<A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
•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 与环境的平衡。
• 心理发展的过程:平衡 不平衡 (适应)
平衡
(二)心理发展的因素和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 的成熟。
(2)物理因素: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 得的知识,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
外部的动作
•
动作
目的都是适应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
同化(assimilation)
• 适应方式
顺应(accommodation)
•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 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量变过程,不 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 图式(scheme):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 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3)思维直觉性
•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 守恒: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时,物 质含量保持不变的特性。 例如:液体守恒(8岁)、长度守恒、数量守恒 (4-6岁)、体积守恒等
• 守恒的领域特殊性:不同的守恒能力发展的时间 不同,各种守恒的发展前后可相差几年,某些能 力提高而某些能力未提高,表现出领域特殊性。
• 基本特征:婴儿通过外显的行为影响世界,以 此来认识世界。
• 典型表现:开始出现自觉运动思维(拉桌布得 到玩具),通过尝试动作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把动作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 “客体永久性图式”:儿童能够意识到 个体没有直接感知的物体仍然存在的现 象。 ”(8个月以后)
眼不见,心不想
2、前运算思维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