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翻译
收藏知乎网友总结的23种英文文献翻译软件,助力文献阅读
01搜狗翻译搜狗翻译的文档翻译功能有三个优点:第一,可以直接上传文档,流程操作简单化,这才是一键翻译哇,我之前只能说是很多键……;第二,在线阅读翻译结果时,系统可实时提供原文与译文的双屏对照,方便对比查看;第三,译文可直接免费下载,方便进一步研读或分享。
02Google Chrome浏览器假设一个情景,你想在PubMed上找到以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的施一公教授的文章,那么,可以在Chrome浏览器上,登上PubMed,搜索格式为Yigong Shi Tsinghua University,即可找到其发表的文章。
接着,看上一篇蛮不错的,点击进去看看,然后,还是全英文。
这时候,你可以试下Chrome自带的网页翻译,真的可以秒翻译,将英文翻译为中文,而且还可以快速转换中/英界面。
03Adobe Acrobat笔者在这里给大伙介绍另一款秒翻译PDF文档的神器(笔者使用的Adobe Acrobat Pro DC,至于具体的下载和安装方式,读者可自行百度)。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这是Adobe Acrobat,而不是Adobe Reader。
在这里,请应许笔者介绍下开发出Adobe Acrobat的公司——Adobe。
Adobe,在软件界绝对是巨头中巨头的存在。
打个比方,我们常用的PS、PR、AE、In、LR等,无一例外都是领域中的顶尖水平,而且都是Adobe家的。
其中,Adobe家中就有一款几位出色的PDF编辑及处理软件——Adobe Acrobat。
(据说PDF作为国际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也是依它而起)OK,进入主题,Adobe Acrobat是长这个样子的。
它可能干嘛呢?PDF 转word、图片合拼为PDF、编辑PDF等等,可以说,与PDF相关的,它都可以搞定。
那如何使用它来帮助我们翻译文献PDF呢?第一步,用它打开文献PDF文件;第二步,点击使用界面上的“文件”,接着点击“另存为”,选择存储格式为“HTML”,如下图;第三步,PDF文档在导出完成后,会得到两个文件,一是将PDF转为HTML格式的网页文件,另一个则是支持网页文件里面的图片(若删,网页里面的图片显示不出来)第四步,找到网页文件,打开方式选择Google Chrome浏览器,接着,结合Chrome浏览器的网页翻译,即可秒翻。
英文文献pdf翻译成中文
英文文献pdf翻译成中文
对于将英文文献PDF翻译成中文,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实现。
首先,你可以使用在线翻译工具,如Google翻译或百度翻译,直接
上传PDF文件并选择需要翻译的语言。
这些工具可以快速将整个文
档翻译成中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动翻译的限制,可能会出
现一些翻译不准确或不通顺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专业术语或复杂句子。
其次,你也可以雇佣专业的翻译人员或翻译公司来完成这项任务。
他们可以提供更准确、流畅的翻译,尤其是对于专业领域的文献,这种方式会更可靠。
然而,这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时间,因为翻
译人员需要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并且可能需要进行专业术语的翻
译和校对。
另外,如果你自己对英文和中文都比较熟悉,也可以考虑自行
翻译。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但需要花费较多
的时间和精力。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翻译文献需要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尤其
是对于学术文献或专业领域的文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将英文文献PDF翻译成中文。
外文文献及翻译
外文文献及翻译1. 文献:"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翻译: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The author discusses various studie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topic, and presents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laim that exercise can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mental well-being. The article also examines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exercise affects mental health, such as the release of endorphins and the reduction of stress hormones. Overall,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exercise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and recommends incorpora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to daily routines.摘要:本文探讨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讨论了在这个主题上进行的各种研究,并提出证据支持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的观点。
该文章还探讨了运动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如内啡肽的释放和压力激素的减少。
总的来说,作者得出结论,运动是改善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并建议将体育活动纳入日常生活。
2. 文献: "The Benefits of Bilingualism"翻译:双语能力的好处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benefits of bilingualism. The author presents research findings that demonstrate the cognitiveadvantages of being bilingual, such as enhance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improved attention control.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enefits of bilingualism, such as increase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dditio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bilingualism on mental health, highlighting its role in delaying the onset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in providing a buffer against age-related memory loss. Overall,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bilingualism offers a range of advantages and recommends promo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摘要:本文研究了双语能力的好处。
文献全文翻译
文献全文翻译
文献全文翻译
文献翻译是指将一篇文献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手段。
因此,文献全文翻译尤其重要。
在展开翻译前,我们需要考虑到几点。
首先,需要确保翻译时的准确性。
由于学术术语多样,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其次,翻译者需要被动学习。
翻译者要掌握文献中存在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语言上的特殊用法。
因此,通过对文献的深度理解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此外,翻译者也要注意文献的精神。
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原文精神,避免自行添加或删减任何信息,从而改变原文精神。
同时,文献的翻译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常,翻译者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然后完成对源文的翻译、评审和检查。
最终,确保翻译结果比原文更加贴近原文精神,但又保持其正确性和流畅性。
文献全文翻译是一个繁重的任务,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只有在做到所有规定的要求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精准的文献全文翻译。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和引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和引用翻译和引用文献是学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和引用。
一、文献翻译1. 理解原文:在进行文献翻译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原文。
对于专业术语和句子结构要有清晰的理解,确保翻译结果能精准传达原文的含义。
2. 保持风格和语气一致: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气,力求忠实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同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进行必要的修饰和调整,使翻译结果自然流畅。
3. 注意语法和拼写:在进行文献翻译时,要严格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并注意拼写的准确性。
避免使用机器翻译或者不熟悉的翻译软件,以免产生误译或语法错误。
4. 保留原文译名和引文:对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特定词汇,应尽量保留原文译名,同时在文中适当加注原文的拼音或者音译,方便读者查证和理解。
对于引用的文献,在翻译后的文中应添加适当的引文标注,包括作者、标题、出版年份等信息。
二、文献引用1. 引言中的引用:在引言部分,可以通过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的方式引用文献。
直接引用时,要用引号将原文括起来,并注明出处。
如果引用内容过长,可以使用缩略号表示省略部分内容。
2. 正文中的引用:在正文中引用文献时,可以使用上标或者括号标注作者和年份。
例如:“根据 Smith(2010)的研究结果显示……”或者“研究结果显示……(Smith,2010)”。
3. 参考文献列表:所有被引用的文献都应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格式应符合学术规范。
具体的格式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引用风格(如APA、MLA等)进行调整。
每一条文献引用应包括作者、标题、期刊或书籍名称、出版年份等信息,且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4. 避免抄袭和剽窃:在引用文献时,要注意避免抄袭和剽窃现象的发生。
当引用他人观点时,应加注出处,并在文中对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评价,以显示自己对该观点的理解和思考。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和引用是学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翻译外文文献
如何翻译外文文献在科研过程中阅读翻译外文文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领域高水平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翻译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特殊原因我翻译外文文献的机会比较多,慢慢地就发现了外文文献翻译过程中的三大利器:Google“翻译”频道、金山词霸(完整版本)和CNKI“翻译助手"。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先打开金山词霸自动取词功能,然后阅读文献;2.遇到无法理解的长句时,可以交给Google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猛一看,不堪入目,可是经过大脑的再处理后句子的意思基本就明了了;3.如果通过Google仍然无法理解,感觉就是不同,那肯定是对其中某个“常用单词”理解有误,因为某些单词看似很简单,但是在文献中有特殊的意思,这时就可以通过CNKI的“翻译助手”来查询相关单词的意思,由于CNKI的单词意思都是来源与大量的文献,所以它的吻合率很高。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最好以“段落”或者“长句”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这样才不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导。
注:1、Google 翻译google,众所周知,谷歌里面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还算是比较详实的。
我利用它是这样的。
一方面可以用它查询英文论文,当然这方面的帖子很多,大家可以搜索,在此不赘述。
回到我自己说的翻译上来。
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吧比如说“电磁感应透明效应”这个词汇你不知道他怎么翻译,首先你可以在CNKI里查中文的,根据它们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来做,一般比较准确。
在此主要是说在google里怎么知道这个翻译意思。
大家应该都有词典吧,按中国人的办法,把一个一个词分着查出来,敲到google里,你的这种翻译一般不太准,当然你需要验证是否准确了,这下看着吧,把你的那支离破碎的翻译在google里搜索,你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文献或资料,大家都不是笨蛋,看看,也就能找到最精确的翻译了,纯西式的!我就是这么用的。
2、CNKI翻译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站不需要介绍太多,可能有些人也知道的。
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是什么
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是什么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是什么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文献翻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文献翻译是指将外文文献转化为母语的过程,旨在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这些文献中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和专业知识,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首先,文献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
翻译者需要熟练掌握目标语言和源语言,准确理解文献中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母语。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注意语法、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准确性,以确保翻译结果的质量。
其次,文献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专业知识。
毕业论文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领域,因此翻译者需要对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后,翻译者才能准确理解文献中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母语,使读者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信息。
此外,文献翻译还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例如,翻译者可以采用对等翻译、意译或加注说明等方式来处理一些难以准确翻译的内容。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以确保翻译结果的整体性和可读性。
此外,文献翻译还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对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翻译者需要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献,了解文献中的背景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献中的内容。
最后,文献翻译还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
毕业论文的撰写通常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因此翻译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献翻译的任务。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校对和修改,以确保翻译结果的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翻译技巧、研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
只有在具备这些能力的基础上,翻译者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文献中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母语,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这些信息。
论文外文文献翻译流程
论文外文文献翻译流程论文外文文献翻译是研究工作中常见的一项任务,其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文献:首先,需要从相关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或其他学术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外文文献。
在选择时,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确保所选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 阅读理解:在开始翻译之前,要对选定的外文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这包括理解文献的结构和核心内容,获取对于自己研究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 翻译规划:在开始翻译之前,需要制定一个翻译计划。
这包括确定翻译的时间安排、分工和所需的翻译工具,以确保翻译的高效进行。
4. 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逐句翻译的方式,将原文逐句翻译成目标语言,注意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如果遇到词汇或表达不明确的地方,需要进行相关的查询和澄清。
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语法和句子结构的准确性,以确保翻译的流畅度和可读性。
5. 校对修改:在完成翻译后,需要进行校对和修改。
在这个阶段,要比对原文和译文,检查译文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完整性。
如果发现有任何错误或不完善之处,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6. 审稿意见:在完成校对修改后,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同行进行审稿。
他们可以对翻译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表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
7. 格式调整:在翻译完成后,需要对文献进行格式调整。
这包括调整字体、段落、标点和引用等格式,以符合目标语言的学术写作要求。
8. 最终定稿:最后一步是最终定稿,将翻译后的外文文献整理成最终的版本。
在这个阶段,要检查文献的所有细节,确保没有任何错误和遗漏。
整个外文文献翻译流程需要仔细和耐心地进行,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熟悉外文学术规范和术语的使用是提高翻译效果的关键。
并且,要合理利用翻译工具和辅助资源,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终的翻译成果将为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文献翻译总结
文献翻译总结文献翻译是指将一篇或多篇外文文献翻译成母语或目标语言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精通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还需要对文献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在进行文献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保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并在传达原文的基础上,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在我进行文献翻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文献翻译的重要性和难点。
首先,对于一篇外文文献的翻译,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
翻译人员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以确保所翻译出的文献准确无误。
比如,在遇到某些特殊的词汇或构造时,我会利用在线词典或专业术语数据库查询相应的释义和用法,以及相关的领域常识。
这样做可以保证我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尽可能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其次,文献翻译还需要对原文的背景和上下文有着深入的理解。
有时一篇文献中的某个单词或短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翻译人员需要通过对原文的仔细阅读和领域知识的了解,来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者的意图。
为了做到更好的理解,我通常会阅读与文献相关的其他研究成果或者是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更全面地把握原文的内容。
此外,文献翻译还要求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翻译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一段话从一种语言转译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对于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或带有修辞手法的段落,翻译人员需要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表达方式来保持原文的意义不变,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我时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倒装等,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发挥。
另外,途中还需要防止镜像翻译。
在进行文献翻译时,翻译人员不能简单地将原文的每个单词和句子翻译成目标语言的对应词汇和句子,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进行一定的改写。
这样才能使翻译结果更加通顺自然,并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规范和文化习惯。
比如,英语中通常使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意义,而在中文中,一般使用主动句式来代替。
我在进行文献翻译时会特别关注这些细节,以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易读性。
八大英文文献翻译神器
你值得拥有的八大英文文献翻译神器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写SCI论文,开始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做课题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在看到一叠叠论文后,由于语言问题,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下面分享几款常用的文献翻译神器。
1、谷歌浏览器翻译优点:页面简洁,使用方便,随开随用,多种语言随时切换,只要有网就能翻译。
缺点:功能比较单一,排版比较乱,界面不是很美观。
2、SCI Translate9.0目前有9.0普通版以及VIP版,VIP版内置Google 人工智能云翻译引擎,翻译精准度很强;没有广告。
3、LinggleLinggle是一个可用来进行英语语法、句子写作的工具,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准确的英文写作建议。
4、NetSpeakNetSpeak是一个提供免费线上单词、词组、语句翻译的工具,其特点是可以在线搜索和比较各种英文词汇、短句、语法、单词解释等内容,并且可以统计出这个用语的变化形态,还可以分析使用频率和情境,堪比谷歌翻译。
5、CNKI翻译CNKI翻译助手是一款专业的学术翻译工具,由“中国知网”开发制作,汇集了从CNKI系列数据库中挖掘的大量常用词汇、专业术语、成语俚语及双语例句等,形成海量中英在线词典和双语平行语料库。
6、LingoesLingoes是一款简明易用的词典与文本翻译软件,支持全球超过80多种语言的词典查询、全文翻译、屏幕取词、划词翻译、例句搜索、网络释义和真人语音朗读功能。
7、有道词典有道词典是个神器,尤其是查词、划词、取词的方面特别突出,词库中有所有专业用语的补充包,可以让你瞬间翻译出各种专业的英文单词,从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到稀奇古怪的动物名,哪里不会点哪里。
8、Copy Translator比较适用于即时翻译,内置了谷歌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搜狗翻译、彩云翻译和腾讯翻译几种不同的翻译引擎,随意切换,总有一个适合你。
工具型和文献型翻译
Ⅰ工具性翻译聚焦于文本功能, 为翻译 策略选择提供功能视角。
Ⅱ文献性翻译聚焦于文本的语言构成 要素, 为翻译策略选择提供结构视角
工具型翻译使得译文读者更易于 理解, 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 文献型翻译较多的保留了汉语原 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有助于向 目的语读者传递汉语原文的语言 和文化
两种翻译综合体现相得益彰,从而 确保译文在与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 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文化。
编辑ppt
相应功能翻译
译文与源文功能 基本对应的文学
翻译
古希腊的六步格诗(hexam eter)翻译成英语的素体 诗(blank verse) 等
编辑ppt
.
文献型翻译(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强调的是源语作者和源语文本接受者 之间的交际行为。译者把源语文化呈现 给译语读者,把他们放在源语文化的背 景下,让他们感到读到的东西本身是存 在于他文化之中。
Documentary translations serve as a document of an SC (source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ST(source text) receiver.
编辑ppt
逐词翻译或逐行对照翻译(word-for-word or interlinear translation)
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 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中的可 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编辑ppt
工具型翻译 (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强调译语文本读者能无障碍地接受源语文 本所传达的信息,所接受到的信息和源语文 本信息具有同样的功能,即实现译语文本和 源语文本的功能对等。
英文文献翻译格式
英文文献翻译格式
英文文献翻译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信息:在翻译文献之前,首先要提供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标题、期刊/书名、出版日期等。
通常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排列:
[作者姓氏],[作者名字]. [文章标题]. [期刊/书名]. [出版日期].
2. 翻译译者:如果是自己翻译的文献,应该标明自己是译者。
可以在文献信息的末尾加上"Translated by: [译者姓名]"或者"Translation by: [译者姓名]"。
3. 段落翻译:在翻译文献的内容时,可以将原文按照段落进行翻译,并使用缩进或者空行进行分隔。
可以使用换行符或者段落符号表示新的段落。
4. 引用翻译:如果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引用原文的内容,可以使用引号标注,同时在引用的末尾注明原文的出处。
可以使用段落符号或者引用标记来引用内容。
5. 注释:如果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添加注释或者补充说明,可以使用括号或者脚注来表示。
注释应该直接放在被注释的内容后面,使用合适的标点符号进行分割。
6. 标题翻译:如果文献中包含标题或子标题,应该将其翻译成对应的中文。
可以将翻译后的标题用加粗、斜体、下划线等格
式进行标记,以便读者区分。
7. 插图翻译:如果文献中包含插图或者图片,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翻译。
可以在插图下方或者旁边加上对应的中文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
总体而言,英文文献翻译格式应该清晰明了,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要注重原文内容的准确性,并注意译文的语法、词汇、结构等方面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文献翻译心得(优质14篇)
文献翻译心得(优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献翻译心得(优质14篇)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经历或者感受的主观认识和体验的总结,它能够反映出个人的思考和成长。
毕业论文 文献翻译
毕业论文文献翻译在现代科研领域中,文献翻译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研究者来说,文献翻译是维持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中文献翻译的重要性、策略以及常见问题。
一、毕业论文中文献翻译的重要性文献翻译在毕业论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翻译外文文献可以拓宽研究者的知识视野,了解国际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其次,翻译外文文献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深度。
通过阅读原文献,研究者能够全面理解作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并在自己的论文中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此外,良好的文献翻译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形象。
二、毕业论文中文献翻译的策略在进行毕业论文文献翻译时,研究者应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首先,研究者应注重理解原文的语境和含义,避免机械地进行直译。
其次,研究者应善于利用翻译工具,如词典和翻译软件,以确保所用词汇和句式的准确性。
此外,研究者还应注意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避免出现语义不准确或文化不通的情况。
三、毕业论文中文献翻译的常见问题在进行毕业论文文献翻译时,研究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研究者可能会遇到词汇理解困难的问题,这时可以利用词典或咨询他人的意见来解决。
其次,研究者可能会遇到句子结构复杂、语法困难的问题,这时可以采用拆解句子、调整语序等方式来解决。
此外,研究者还应注意适当使用标点符号和段落划分,以确保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流畅性。
总之,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文献翻译的准确性和优雅度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和学术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应注重文献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充分发挥文献翻译在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希望本文能对您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的文献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工作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工作毕业论文是完成学业的重要一步,而其中的文献翻译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工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文献翻译之前,有几项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首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入了解,明确自己要翻译的文献的背景和内容。
其次,要熟悉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翻译技巧。
最后,准备好翻译所需的工具,如专业词典和翻译软件。
二、文献选择与筛选在进行文献翻译之前,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选择与筛选。
首先,选择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
其次,对文献进行筛选,选择质量较高、内容较全面的文献进行翻译。
可以参考专业数据库、学术期刊和图书馆的资源。
三、翻译方法在进行文献翻译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直译、意译或译注等方法。
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要注意修辞和语法的调整,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同时,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歧义或理解偏差。
四、校对与修改在完成翻译后,务必进行校对与修改。
首先,对译文进行语法、拼写和标点等方面的检查,避免出现错误。
其次,对译文进行逐句对照原文的校对,确保译文与原文意思一致。
最后,对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进行考量,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润色。
五、引用与署名在进行文献翻译时,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版权法律。
如果引用了他人的翻译成果,要进行准确的引用和署名。
同时,要注意避免直接复制原文,确保译文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六、文献翻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文献翻译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首先,要保持耐心和细致,避免翻译过程中的粗心和马虎。
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翻译资源和工具,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注重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翻译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结起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文献翻译工作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准确性和一致性,并进行校对与修改。
同时,要遵守学术规范和版权法律,注意引用和署名。
外文文献翻译原文+译文
外文文献翻译原文Analysis of Con tin uous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Chris BurgoyneMarch 26, 20051、IntroductionThis conference is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analysis rather than the strength of materials, but the effective use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relies on an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analysis techniques with knowledg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ur. 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usually left to specialists; the unwary will either make mistakes or spend inordinate time trying to extract a solution from the various equations.There are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haviour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and that of other materials. Structures are not unstressed when unloaded; the design space of feasible solutions is totally bounded;in hyperstatic structures, various states of self-stress can be induced by altering the cable profile, and all of these factors get influenced by creep and thermal effects. How were these problems recognised and how have they been tackled?Ever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y Hennebiqu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Cusack 1984), it was recognised that steel and concrete could be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d if the steel was pretensioned, putting the concrete into compression. Cracking could be reduced, if not prevented altogether, which would increase stiffness and improve durability. Early attempts all failed because the initial prestress soon vanished, leaving the structure to be- have as though it was reinforced; good descriptions of these attempts are given by Leonhardt (1964) and Abeles (1964).It was Freyssineti’s observations of the sagging of the shallow arches on three bridges that he had just completed in 1927 over the River Allier near Vichy which led directly to prestressed concrete (Freyssinet 1956). Only the bridge at Boutiron survived WWII (Fig 1). Hitherto, it had been assumed that concrete had a Young’s modulus which remained fixed, but he recognised that the de- ferred strains due to creep explained why the prestress had been lost in the early trials. Freyssinet (Fig. 2) also correctly reasoned that high tensile steel had to be used, so that some prestress would remain after the creep had occurred, and alsothat high quality concrete should be used, since this minimised the total amount of creep. The history of Freyssineti’s early prestressed concrete work is written elsewhereFigure1:Boutiron Bridge,Vic h yFigure 2: Eugen FreyssinetAt about the same time work was underway on creep at the BRE laboratory in England ((Glanville 1930) and (1933)). It is debatable which man should be given credit for the discovery of creep but Freyssinet clearly gets the credit for successfully using the knowledge to prestress concrete.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understanding how prestressed concrete works, partly because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of thinking about it. These different philosophies are to some extent contradictory, and certainly confusing to the young engineer. It is also refl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various codes of practice.Permissible stress design philosophy sees prestressed concrete as a way of avoiding cracking by eliminating tensile stresses; the objective is for sufficient compression to remain after creep losses. Untensionedreinforcement, which attracts prestress due to creep, is anathema. This philosophy derives directly from Freyssinet’s logic and is primarily a working stress concept.Ultimate strength philosophy sees prestressing as a way of utilising high tensile steel as reinforcement. High strength steels have high elastic strain capacity, which could not be utilised when used as reinforcement; if the steel is pretensioned, much of that strain capacity is taken out before bonding the steel to the concrete. Structures designed this way are normally designed to be in compression everywhere under permanent loads, but allowed to crack under high live load. The idea derives directly from the work of Dischinger (1936) and his work on the bridge at Aue in 1939 (Schonberg and Fichter 1939), as well as that of Finsterwalder (1939). It is primarily an ultimate load concept. The idea of partial prestressing derives from these ideas.The Load-Balancing philosophy, introduced by T.Y. Lin, uses prestressing to counter the effect of the permanent loads (Lin 1963). The sag of the cables causes an upward force on the beam, which counteracts the load on the beam. Clearly, only one load can be balanced, but if this is taken as the total dead weight, then under that load the beam will perceive only the net axial prestress and will have no tendency to creep up or down.These three philosophies all have their champions, and heated debates take place between them as to which is the most fundamental.2、Section designFrom the outset it was recognised that prestressed concrete has to be checked at both the working load and the ultimate load. For steel structures, and those made from reinforced concrete, there is a fairly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ad capacity under an allowable stress design, and that at the ultimate load under an ultimate strength design. Older codes were based on permissible stresses at the working load; new codes use moment capacities at the ultimate load. Different load factors are used in the two codes, but a structure which passes one code is likely to be acceptable under the other.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those ideas do not hold, since the structure is highly stressed, even when unloaded. A small increase of load can cause some stress limits to be breached, while a large increase in load might be needed to cross other limits. The designer has considerable freedom to vary both the working load and ultimate load capacities independently; both need to be checked.A designer normally has to check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sses, in both the top and bottom fibre of the section, for every load case. The critical sections are normally, but not always, the mid-span and the sections over piers but other sections may become critical ,when the cable profile has to be determined.The stresses at any position are made up of three components, one of which normally has a different sign from the other two; consistency of sign convention is essential.If P is the prestressing force and e its eccentricity, A and Z are the area of the cross-section and its elastic section modulus, while M is the applied moment, then where ft and fc are the permissible stresses i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c e t f ZM Z P A P f ≤-+≤Thus, for any combination of P and M , the designer already has four in- equalities to deal with.The prestressing force differs over time, due to creep losses, and a designer isusually faced with at least three combinations of prestressing force and moment;• the applied moment at the time the prestress is first applied, before creep losses occur,• the maximum applied moment after creep losses, and• the minimum applied moment after creep losses.Figure 4: Gustave MagnelOther combinations may be needed in more complex cases. There are at least twelve inequalities that have to be satisfied at any cross-section, but since an I-section can be defined by six variables, and two are needed to define the prestress, the problem is over-specified and it is not immediately obvious which conditions are superfluous. In the hands of inexperienced engineers, the design process can be very long-winded.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separate out the design of the cross-section from the design of the prestress. By considering pairs of stress limits on the same fibre, but for different load cases, the effects of the prestress can be eliminated, leaving expressions of the form:rangestress e Perm issibl Range Mom entZ These inequalities, which can be evaluated exhaustively with little difficulty, allow the minimum size of the cross-section to be determined.Once a suitable cross-section has been found, the prestress can be designed using a construction due to Magnel (Fig.4). The stress limits can all be rearranged into the form:()M fZ PA Z e ++-≤1 By plotting these on a diagram of eccentricity versus the reciprocal of the prestressing force, a series of bound lines will be formed. Provided the inequalities (2) are satisfied, these bound lines will always leave a zone showing all feasible combinations of P and e. The most economical design, using the minimum prestress, usually lies on the right hand side of the diagram, where the design is limited by the permissible tensile stresses.Plotting the eccentricity on the vertical axis allows direct comparison with the crosssection, as shown in Fig. 5. Inequalities (3) make no reference to the physical dimensions of the structure, but these practical cover limits can be shown as wellA good designer knows how changes to the design and the loadings alter the Magnel diagram. Changing both the maximum andminimum bending moments, but keeping the range the same, raises and lowers the feasible region. If the moments become more sagging the feasible region gets lower in the beam.In general, as spans increase, the dead load moments increase in proportion to the live load. A stage will be reached where the economic point (A on Fig.5) moves outside the physical limits of the beam; Guyon (1951a) denoted the limiting condition as the critical span. Shorter spans will be governed by tensile stresses in the two extreme fibres, while longer spans will be governed by the limiting eccentricity and tensile stresses in the bottom fibre. However, it does not take a large increase in moment ,at which point compressive stresses will govern in the bottom fibre under maximum moment.Only when much longer spans are required, and the feasible region moves as far down as possible, does the structure become governed by compressive stresses in both fibres.3、Continuous beamsThe design of statically determinate beams is relatively straightforward; the engineer can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individual cross-sections, as outlined above. A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arise when the structure is indeterminate which means that the designer has to consider, not only a critical section,but also the behaviour of the beam as a whole. These ar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Creep, Temperature effects and Construction Sequence effects.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ideas whichforms the core of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continuity were addressed at a conference in London (Andrew and Witt 1951).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nomenclature, were already in use, but to modern eyes concentration on hand analysis techniques was unusual, and one of the principle concerns seems to have been the difficulty of estimating losses of prestressing force.3.1 Secondary MomentsA prestressing cable in a beam causes the structure to deflect. Unlike the statically determinate beam, where this motion is unrestrained, the movement causes a redistribution of the support reactions which in turn induces additional moments. These are often termed Secondary Moments, but they are not always small, or Parasitic Moments, but they are not always bad.Freyssinet’s bridge across the Marne at Luzancy, started in 1941 but not completed until 1946, is often thought of as a simply supported beam, but it was actually built as a two-hinged arch (Harris 1986), with support reactions adjusted by means of flat jacks and wedges which were later grouted-in (Fig.6). The same principles were applied in the later and larger beams built over the same river.Magnel built the first indeterminate beam bridge at Sclayn, in Belgium (Fig.7) in 1946. The cables are virtually straight, but he adjusted the deck profile so that the cables were close to the soffit near mid-span. Even with straight cables the sagging secondary momentsare large; about 50% of the hogging moment at the central support caused by dead and live load.The secondary moments cannot be found until the profile is known but the cablecannot be designed until the secondary moments are known. Guyon (1951b)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he concordant profile, which is a profile that causes no secondary moments; es and ep thus coincide. Any line of thrust is itself a concordant profile.The designer is then faced with a slightly simpler problem; a cable profile has to be chosen which not only satisfies the eccentricity limits (3) but is also concordant. That in itself is not a trivial operation, but is helped by the fact that the bending moment diagram that results from any load applied to a beam will itself be a concordant profile for a cable of constant force. Such loads are termed notional loads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the real loads on the structure. Superposition can be used to progressively build up a set of notional loads whose bending moment diagram gives the desired concordant profile.3.2 Temperature effectsTemperature variations apply to all structures but the effect on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can be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other structures.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through the depth of a beam (Emerson 1973) can be split into three components for the purposes of calculation (Hambly 1991). The first causes a longitudinal expansion, which is normally released by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second causes curvature which leads to deflection in all beams and reactant moments in continuous beams, while the third causes a set of self-equilibrating set of stresses across the cross-section.The reactant moments can be calculated and allowed-for, but it is the self- equilibrating stresses that cause the main problems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These beams normally have high thermal mass which means that daily temperature variations do not penetrate to the core of the structure. The result is a very non-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depth which in turn leads to significant self-equilibrating stresses. If the core of the structure is warm, while the surface is cool, such as at night, then quite large tensile stresses can be developed on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However, they only penetrate a very short distance into the concrete and the potential crack width is very small. It can be very expensive to overcome the tensile stress by changing the section or the prestress。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与引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与引用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与引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文献翻译与引用能够确保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并且展现出学者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和承认。
然而,许多人在进行文献翻译与引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翻译与引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确理解文献内容在进行文献翻译和引用之前,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文献的内容。
阅读文献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字典、翻译软件等,来帮助理解并翻译生词和长难句。
同时,需要注意文献中的重点和核心观点,并确保准确理解并能够准确表达。
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进行文献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等不同的方法。
直译是指将文献中的词语、句子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意译是指根据文献内容和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和转换,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三、文献的引用标准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引用,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的规范性。
通常,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引用规范,比如APA、MLA等,来进行文献引用。
在引用时需要包括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卷数、页码等信息,并标注出处,以方便读者查找相关文献。
四、注意文献的版权和知识产权在进行文献翻译和引用时,需要注意文献的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因此在进行文献翻译和引用时,需要注明原文出处,并尽量按照版权规定进行引用和使用。
同时,需要避免对文献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和传播,以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五、注重文献翻译和引用的准确性在进行文献翻译和引用时,需要注意准确性。
翻译和引用的内容要与原文保持一致,不得有删减、歪曲、增加等情况发生。
同时,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连接和衔接,确保引用的内容能够顺利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六、进行文献翻译和引用后的复核工作在完成文献翻译和引用后,需要进行复核工作。
可以请其他人对翻译和引用的内容进行检查和审核,以确保准确性和流畅性。
知网文献翻译
知网文献翻译知网文献翻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许多文献和资料需要翻译为本国语言,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利用。
下面,就从准备、翻译和校对三个步骤来详细介绍一下知网文献翻译的过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开始翻译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所翻译的文献类型和领域,例如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技术资料等。
其次,要详细了解所翻译的领域知识和专业术语,确保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需要安排好翻译的时间和流程,并确定好翻译工具和资料。
第二步:翻译翻译是整个工作的核心环节。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在翻译之前,要对原文进行仔细地阅读和理解,确保对原文的意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样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解或错误。
2.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翻译的方法有多种,如逐字翻译、意译等。
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
3.保持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语言风格的统一性,以便更好地展示原文的风采和特点。
第三步:校对在翻译完后,需要进行校对工作。
校对的目的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语言的通顺性。
在校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照原文进行校对在校对过程中,要对照原文进行校对,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措辞和用词,以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2.检查格式和排版在校对过程中,需要检查格式和排版是否规范,以便更好地展示出翻译的内容和意义。
3.修改翻译错误和不恰当的用词在校对过程中,如发现翻译错误或不恰当的用词,需要及时进行修改,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总之,知网文献翻译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
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认真实施每个步骤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献》翻译
《文献》翻译文献翻译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文献翻译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
文献翻译对于跨语言交流和学术交流至关重要。
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信达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引言文献翻译是将原始文献内容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献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还有助于把各种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文献翻译的重要性1. 跨语言交流:文献翻译使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和理解。
通过翻译,文献作者的原意能够准确传递给读者,促进了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
2.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文献需要进行跨语言的翻译。
这使得研究成果能够被更多的人阅读和引用,促进学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文献翻译的技巧1. 理解原始文献:在进行文献翻译之前,首先要深入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和意图。
只有充分理解原文,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2. 精确表达:在进行翻译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避免直译和机械翻译,而要考虑上下文和语境,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意。
3. 稳定术语翻译:对于一些特定的领域术语,应该保持一致的翻译方式。
这样可以避免术语的混淆和误解,并提高文献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4. 校对和修改:在完成翻译后,应该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
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语意不通或词汇使用不当的地方,并对翻译结果进行修正。
总结文献翻译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准确传达原始文献的意图,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信达意思。
通过理解原始文献、精确表达、稳定术语翻译以及校对和修改等技巧,可以提高文献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外文文献翻译格式
外文文献翻译格式
外文文献翻译格式一般需包括以下内容:
1. 文献翻译的题目:对外文文献的标题进行翻译,并在翻译后的题目前加上“外文文献翻译:”。
2. 文献的出处:包括外文文献的作者名称、文献标题、原文出版信息等。
3. 翻译的正文:按照文章的段落,将外文文献逐段翻译成中文。
在翻译的文本前后加上序号,以示区分。
4. 翻译的语言风格:外文文献翻译应注重语言风格的保持。
翻译时要根据文章的风格,选择适当的中文表达方式,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用法。
5. 原文和译文对照:将原文和译文对照排列,方便读者对照阅读。
可以将原文和译文分别排列在左右两栏中,或者将原文和译文分别放在不同的页面上,便于对照阅读。
6. 翻译中的注释:如果有部分内容翻译困难或有待解释的地方,在翻译文中添加注释。
注释的格式一般为在译文后面加上方括号,括号内的文字为注释内容。
7. 译者的信息:在文献翻译末尾一般会加上译者的姓名,并注明译者的专业领域或者工作单位。
总之,外文文献翻译格式需要将原文翻译成中文,保持原文的结构和风格,并加上适当的注释和对照,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专业软件及其应用》试题(考查)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学号:2014223070148 姓名:肖遥成绩:
1.网格划分:
对如下三相分离器进行网格划分:
分离器直径Φ为3m,长为14.86m;内挡板厚度为0.02m。
进口直径为0.6m,气相出口和油相出口直径为0.4m,水相出口直径为0.2m。
2.计算
三相分离器进口条件:空气、正辛烷、水的体积分率分别为0.1,0.3,0.6;处理量为600m3·d-1。
空气、正辛烷、水的密度分别为1.225,720,998.2kg·m3。
空气、正辛烷、水的粘度分别为1.7894×10-5,5.4×10-4,1.003×10-3kg·m-1·s-1。
表面张力系数为:水-空气0.07275N·m-1;水-正辛烷0.05095 N·m-1;正辛烷-空气0.0218 N·m-1。
选择合适的模型,对三相分离器的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判断此分离器是否满足需求。
3.后处理
给出切面:y=0处的三相的体积浓度分布,以及气体出口、油相出口、水相出口的体积浓度分布,计算各出口的浓度是否能够对三相流体进行有效的分离。
高级专业软件及其应用
学号:2014223070148 姓名:肖遥
一、前处理
1、用solidworks 画好三相分离器的一半。
2、导入用solidworks画的一半的三相分离器模型,File->Import Geometry->Parasolid中导入模型,更改单位为mm。
并修复模型,Geometry->Repair Geometry
3、创建Parts,Model->Parts(右键)->Create Parts,分别定义流体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水出口,壁面和对称面为INLET_FLOW,GAS_OUT,OIL_OUT,WATER_OUT,WALL,SYMMETRY.
4、创建Blocking,Blocking->Create Block,更改Parts名字为FLUID。
5、划分Blocking,Split Block->Selected->Block->Edge->Split Method->Prescribed point->Point
6、删除多余的块,Blocking->Delete Block
7、进行相关线关联,Blocking->Associate->Edit Associations->Associate Edge to Curve
8、划分O-Block,先划分大的管道为一个O-Block,再将流体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四个小管单独划分O-Block,Split Block->Ogrid Block->Select Block(s)->Select Face(s)
9、设置节点,Blocking->Pre-Mesh Params->Meshing Parameters->Edge Param
10、展示网格,选中Pre-Mesh->Display
11、检查网格质量,Blocking->Pre-Mesh Quality->criterion->Angle/Determinant 2x2x2
12、保存网格,先将网格非结构化,再进行保存。
Pre-Mesh->Convent to Unstruct Mesh,输出Output->Select Solver->output solver(Fluent V6)->Apply,再write input->No->打开->output file(xiaoyao)
二、条件的设置
模型选择
FLUENT 中提供的湍流模型主要有单方程(S-A)模型、k−ε模型、雷诺应力(RSM)模型、大涡模拟(LES)模型以及分离涡模型等。
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k−ε模型,而k−ε模型又可以分为标准k−ε模型、可实现(Realizable)k−ε模型以及重整化k−ε模型。
标准k−ε模型的提出较早,优缺点很清楚,适合于初始的迭代以及参数研究等问题;重整化k−ε模型相比于前者,能够更好地计算流动中应变率较高或者存在较大程度的流线弯曲的情况,但该模型受限于完全发展的湍流流动情况。
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标准的k−ε模型。
进口边界条件
FLUENT提供的入口边界条件有很多种,常用的入口边界条件主要有质量入口边界、压力入口边界以及速度入口边界。
出口边界条件
出口边界条件主要包括出流边界、压力出口边界、排风口边界、排气扇边界和压力远场边界等。
出流边界是限制最少的出口边界条件,它适合于出口处速度
以及压力都未知的情况,因此不需要给定出口处的压力和速度值。
但是出流边界要求出口处的流动是属于完全发展的流动,即出口处的流动完全由区域内部的流动逐渐推出,而出口处的流动情况对上游没有任何影响。
该边界仅需要对出口处的出流量权重进行设置。
压力远场边界仅适用于可压缩的气体流动,它描述的自由可压流动是位于无限远处的。
该边界应该尽量远离计算区域,以得到比较理想的计算结果。
压力远场需要定义的参数比较多,包括静压、流动方向、湍动能等。
压力出口边界基本上用于出口压力为已知或者可以通过其它途径估算的情况。
该边界除了需要制定出口处的压力以外还需要设置湍动能以及耗散率、出口回流的方向等参数。
由于分离器出口处的速度待求,但其出流情况会影响到内部流场,所以不适合使用速度出口或出流边界,而分离器内油和水需要使用液位检测装置控制油出口和水出口的开闭从而控制液位,FLUENT 中没有阀控的功能,因此以压力变相实现液位的大致控制,即选用压力出口。
三、解算
导入mesh网格,修改尺寸,核查是否有小于0的体积,在General里面勾选重力因素Gravity。
选择混合模型和标准的k-epsilon湍流模型。
FLUENT对多相流的模拟主要可以使用三种模型,分别是VOF(Volume of fluid)模型、混合(Mixture)模型以及欧拉(Eulerian)模型。
Mixture模型是经过简化的多相流模型,它忽略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且假定了混合流中的各相在局部上的平衡,从而在不失精准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快的收敛计算,因此选择混合模型。
输入所需物料,找到液态水和液态的正辛烷。
设置相,将水相设置为相一,空气相设置为相二,油相设置为相三,并设置相间的表面张力,相二(油)的粒径设为1mm,相三(空气)的粒径设为0.5mm。
设置边界条件,将物料进口设置为速度进口,三个出口设置为压力出口,镜像界面设置为symmetry。
进口的湍流强度设为5%,水力直径为0.6m,进口表压为0,进口的流速都设为0.2m/s,并设置油相和空气相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3
和0.1。
气体出口的表压为0,湍流强度设为5%,水力直径为0.4m ,气体相的回流体积分数设为1。
油出口的湍流强度设为5%,水力直径为0.4m ,油相的回流体积分数为1,压力根据伯努力方程近似求得为18000Pa 。
水出口的湍流强度设为5%,水力直径为0.2m ,压力根据伯努力方程近似求得为12000Pa 。
表1 三相分离器边界条件
名称 数值 名称 数值
密度(㎏/m ³) 水 998.2 出口相对压力
(Pa)
水 12000
正辛烷 720 正辛烷 18000
空气 1.225 空气 0 入口流速(m/s) 水 0.5 出口湍流强
度%
水 5
正辛烷 0.5 正辛烷 5
空气 0.5 空气 5
入口液流方向 垂直入口方向 入口水力直径(m) 0.6 出口液流方向 垂直出口方向 入口湍流强度% 5 参考压力Pa 101325 出口水力直径(m) 水0.2:;油0.4,;空气0.4
计算方法选择默认的SIMPLE ,监控收敛,将收敛下限设置得更小,使反应更趋于平稳。
初始化,以物料进口为初始参考,设置进口的物料体积分数,然后点击Initialization 。
设置迭代次数为1000,计算。
导出tec 文件。
计算收敛图
密度分布图
静压力分布图
四、后处理
1、Z轴(对称面)水相、油相、气相体积浓度分布如下:
水相体积浓度分布
油相体积浓度分布
气相体积浓度分布2、气体出口水、油、气体体积浓度分布如下:
水相体积浓度分布
油相体积浓度分布
气相体积浓度分布3、水相出口水、油、气体体积浓度分布如下:
水相体积浓度分布
水相体积浓度分布
气相体积浓度分布4、油相出口油、水、气体体积浓度分布如下:
油相体积浓度分布
水相体积浓度分布
气相体积浓度分布
五、总结
网格划分得到203278个网格,531560个面。
进口体积流量600kg/L,调整到0.50m/s,。
忽略流体的动能,水、油出口压力,根据伯努力方程,估算为10800Pa 和18000Pa。
湍流强度:进口和空气出口为5%,水、油出口为3%。
本次计算采用的稳态收敛,计算方法为默认的SIMPlE规则。
后处理中油相出口中油的体积分数在75%左右。
本次计算收敛效果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