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基于胡适作品的《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基于胡适作品的《差不多先生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64bb2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a.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差不多先生传》的内容。
分析并掌握胡适的语言风格及文章寓意。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胡适与其他作家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胡适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的识读与理解。
深入挖掘文章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胡适及其作品《差不多先生传》。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思考“差不多”的含义。
二、文本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生僻字词。
2.教师对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文章,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胡适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探讨胡适的写作风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寓意。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寓意,思考“差不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供一篇关于“差不多”的作文题,让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课堂讨论,修改并完善作文。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差不多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a2008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9.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差不多先生传》,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差不多先生传》是现代著名作家胡适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发表于1919年。
作品通过描写差不多先生的生活琐事,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和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2. 人物分析:差不多先生,原名马虎,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他对待事物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得名“差不多先生”。
3. 情节梳理:课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描述了差不多先生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深入剖析作品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胡适及其作品《差不多先生传》,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作品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个与差不多先生类似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下周分享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其对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心得的质量,了解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思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651a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第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教案)《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学习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板书课题、作者)全班齐读课文,熟悉文本。
二、由题目入文问:同学们看看标题《差不多先生传》中的“先生”俩字用好还是不用好?预设:用好,理由是贬义词,表现讽刺的心情;尊称,表敬意不用好,理由是小结:差不多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在第一节告诉我们了是一个名人,了不起的人。
对名人表示尊敬。
差不多先生死后那么多人称赞他,所以我们更不能对他怠慢了,所以这个“先生”还是用比较好。
三、分析第一段问:第一段作者问“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让作者这么一问,我也有点纳闷了,你原来知道还是不知道?预设:小结:不说不知道,同学们这一说还觉得我们的生活中还真有这样一个人。
那差不多先生长的什么模样?他住在哪里?你是在哪里认识他的?作者在接下来的两段中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请大家齐读2、3节,四、分析2、3节,学生齐读籍贯:各省各县各村,什么意思?住在我们班吗?相貌:一双眼睛,不很清楚两只耳朵,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不很讲究脑子也不小,不很细密“不很”什么意思?差不多(从作者对差不多先生的外貌描写中,我们看出差不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预设:马虎,懒惰,不认真等)小结:差不多先生一生不和别人计较,是为德行很高的人,死后大家还给他取个法号叫作圆通大师,这差不多先生很伟大,不过作者好像忘记告诉我们了,这差不多先生有多大,你知道吗?不,你一定知道,说说看。
年龄:和你和我差不多,任何年龄段的都有(婴儿是不是?不是,婴儿是纯洁的,1 像一张白纸,他不是) 小结:也就是说大家都认识差不多,都知道差不多,都见过也都听说过差不多先生的事情,现在请大家脑子转一转,回忆差不多先生的做过的一件事或说过的一句话,看看他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注意说的时候,你有两种说法:可以这样说他多大多大的时候做了什么事;也可以这样说有一天,他做了什么事?预设:事例1、有一次,我们默写“侍候”这个词,有同学少了一笔,我找他订正,他跟我说“老师,不就少一笔吗,多一笔少一笔差不多。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1).doc](https://img.taocdn.com/s3/m/6d7c189f9ec3d5bbfd0a74d6.png)
《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直隶.()焦.急()懒.人()一撇.()陕.西()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
从从容容:②何必太精明..呢?精明:③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精细: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一命呜呼: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两只耳朵,但听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细密清楚讲究)4、文学常识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点击思维〗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两个读音,此处应该怎么读呢?2、注意体会句中“从从容容”“一命呜呼”这两个词语的讽刺意味。
3、“精明”“细密”、“分明”“清楚”是两对含义相近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这些词的细微差别。
4、你知道吗?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找来读一读吧。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差不多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相貌和个性特点按时间顺序记叙事迹死后人们称赞、效仿〖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之所以把国人的劣根性讽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
例如,差不多先生临死时说的话没有意义,文中却把它称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没有功德,文中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却称他为“圆通大师”。
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点〗一、文章主旨课文作于1924年,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报)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64fbc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3.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共3篇
![《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a8b13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8.png)
《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共3篇《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1《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每节课我都会精心备课,打算教授的内容、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都要考虑周全。
在教授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时,我将学生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输。
首先,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的内容。
通过这个过程,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题,并为讨论做好铺垫。
在介绍了文章内容后,我也让学生们展开短暂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思考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课堂上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第二步我将学生们分为三个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成员并自愿正式表态。
每个小组由4-5个学生组成,然后我在课件上放了一个五分钟的倒计时,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为这个活动准备好。
这个小组合作的环节,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的思维。
这样,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互相探讨、发言,达到思想共享、理解共识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让那些比较腼腆害羞的学生也可以有机会通过这个活动展现自己。
第三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在小组活动完成后,我让每个小组派送一名代表,让他们在讲台上向全班进行分享。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每个小组有机会分享和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互相交流中,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思想启示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四步,进行课堂总结。
接下来,我将集中讨论学生们提出的各类见解和观点,同时我也向他们公开了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告诉学生们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可能会不同,但是我们最终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甚至当自己不同观点与他人不同时,也应该学会尊重和接纳。
通过这个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策略、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差不多先生上课教案
![差不多先生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58ae5eefdc8d376ee32d5.png)
差不多先生上课教案差不多先生传一、教学目标:1、构建问题链,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深层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三、课前准备:朗读课文三遍,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并查找关于作者胡适的材料。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课题导入关注人物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
2、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与小说不同的是,纪实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我们学过《陈涉世家》也了解了司马迁的《史记》,在你们的理解中传主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3、经过预习,你对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有何整体印象?1、明确课题。
2、传主多为成就及影响力较大的人物。
3、不认真、不计较、敷衍塞责,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结合学生学过的传记,感受传记的一般特点,并通过对人物的整体评价,为核心问题的提出打基础。
聚焦核心分解问题1、综合传记的特点以及你阅读过的传记中的传主的特点,同时与这篇传记的传主的比较,你会有什么问题?2、解决核心问题,分工合作,引导学生分解问题。
1、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人为“先生”并为他立传?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核心问题,构建有层次的问题链。
聚焦人物深化理解1、从文中圈画差不多先生的外貌、语言等描写及主要事迹,分析“差不多先生”的言行思考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
2、提出劣根性这一概念。
3、找出“差不多先生的”的影响,从“差不多先生的家人”以及“牛医王大夫”的行为的原因入手,并结合“他是中国最有名的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4、明确这种言行是民族以及国人敷衍塞责、不深究、不认真的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1、朗读、圈画文章中关于差不多先生的外貌,概括主要事,分析产生以上行为的原因。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ff3a613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1.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胡彦杰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人的通病,希望国人觉醒,革除陋习。
教学重点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1、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2、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懂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马虎从事的危害。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创设二、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师:同学们,《差不多先生传》,作者是谁?生:胡适师:谁能帮助老师上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生:上黑板板书。
师:文章的主角是谁?生:差不多先生。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看屏幕,思考、回答,带着疑问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局部探究,概括归纳(一)概括人物生平事迹(二)分析材料内容的安排(三)把握人物性格:(四)深入探究差不多先生的死因。
师:今天早上,我又得到了一个最新消息,差不多先生又带着他的子孙离家出走了。
可今天天寒地冻的,他们此时一定是又冷又饿吧。
同学们,我们帮帮他们,贴一个寻人启示吧。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分别复习文章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外貌(眼、耳鼻、嘴)、记忆力、思维、口头禅、封号。
老师检查学生板书的课题、作者。
师: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什么?生:传记师:传记是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那么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有什么所谓的光辉事迹呢?请同学们读文章的第5--10段。
概括其生平事迹。
师:本文记述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这五件事的顺序可否调换?师:结合文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具体事件和起言行,说说差不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师:谁应该对差不多先生的死负责?请分别阐述理由。
差不多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e671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e.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2. 通过分析差不多先生的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生理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差不多先生传》全文。
2. 教学重点:差不多先生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传达的人生理念。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胡适及其作品《差不多先生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差不多先生的形象特点,如:懒惰、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心等。
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差不多先生的行为对自己人生的启示,并进行分享。
5.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否具有差不多先生的特点,并讨论如何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差不多先生传》。
2. 参考资料:关于胡适的生平介绍、相关论文和案例。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差不多先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其行为的严重后果。
2.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差不多先生与其他人物的行为,凸显差不多先生的特点。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点,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差不多先生的行为对自己人生的启示。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2).doc](https://img.taocdn.com/s3/m/aaaac13d9b6648d7c1c746d6.png)
《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直隶.()焦.急()懒.人()一撇.()陕.西()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
从从容容:②何必太精明..呢?精明:③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精细: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一命呜呼: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两只耳朵,但听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细密清楚讲究)4、文学常识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点击思维〗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两个读音,此处应该怎么读呢?2、注意体会句中“从从容容”“一命呜呼”这两个词语的讽刺意味。
3、“精明”“细密”、“分明”“清楚”是两对含义相近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这些词的细微差别。
4、你知道吗?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找来读一读吧。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差不多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相貌和个性特点按时间顺序记叙事迹死后人们称赞、效仿〖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之所以把国人的劣根性讽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
例如,差不多先生临死时说的话没有意义,文中却把它称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没有功德,文中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却称他为“圆通大师”。
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点〗一、文章主旨课文作于1924年,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报)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十二差不多先生教案
![十二差不多先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779e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3.png)
十二差不多先生教案第一篇:十二差不多先生教案十二《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反问、设问等修辞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作者塑造差不多先生的动机和寓意。
方法与过程:在阅读感悟过程中,注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凡事敷衍了事、不肯认真的害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反问、设问、反语等修辞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作者塑造差不多先生的动机和寓意2难点: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凡事敷衍了事、不肯认真的害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印发“作者简介”、字词预习及修辞方法学习资料,并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作者简介”资料了解作者,完成字词预习及修辞方法的学习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一)检查预习1形似字注音组词赔撇瞪账倍瞥橙帐焙蔽凳伥蓓弊澄胀2解释下列词语从从容容:①不慌不忙;镇静、沉着②(时间或经济)宽裕精明:机灵聪明精细:精密、细致一命呜呼:指死。
这种说法通常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德行:道德和品行圆通:(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学生解词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在文中表达的含义,并学会区分多义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作者介绍学生结合课前作者资料,填空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_____,现代_____,_____。
原名_____,字_____。
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期间,发表__________,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__________,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__________,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
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__________月刊。
1932年主办《独立评论》后,政治上依附了国民党当局,一生著作宏富。
1962年病逝于台湾(个别学生完成填空,不足处其他学生补充)(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作家奈斯比也说过类似的话,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可是中国人的因循怠惰,也同样远近驰名,为了革除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胡适先生杜撰了“差不多先生”这个带有寓言色彩的人物形象并为他立了传。
2024年差不多先生传的说课教案
![2024年差不多先生传的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c01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c.png)
2024年差不多先生传的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差不多先生的形象,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差不多先生的形象。
2. 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胡适及作品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猜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差不多先生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2)教师讲解人物描写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5. 联系实际(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差不多先生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差不多先生的形象特点及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差不多先生的作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物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3).doc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3).doc](https://img.taocdn.com/s3/m/aafb78280740be1e640e9a20.png)
《差不多先生传》〖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直隶.()焦.急()懒.人()一撇.()陕.西()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
从从容容:②何必太精明..呢?精明:③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精细: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一命呜呼: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两只耳朵,但听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细密清楚讲究)4、文学常识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点击思维〗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两个读音,此处应该怎么读呢?2、注意体会句中“从从容容”“一命呜呼”这两个词语的讽刺意味。
3、“精明”“细密”、“分明”“清楚”是两对含义相近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这些词的细微差别。
4、你知道吗?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找来读一读吧。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差不多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相貌和个性特点按时间顺序记叙事迹死后人们称赞、效仿〖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之所以把国人的劣根性讽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
例如,差不多先生临死时说的话没有意义,文中却把它称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没有功德,文中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却称他为“圆通大师”。
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点〗一、文章主旨课文作于1924年,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报)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998a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5.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差不多先生传简介作者胡适)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过度语:寻找人我们应该告知别人什么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
2.学生交流完成的内容。
三.重点研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引导我们找到了差不多先生,可是作者却说“他就是全国人的代表”这又做何解释?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语句,找出不懂的语句小组交流讨论。
1.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并点评。
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小结。
1.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杜绝“差不多”的这种现象?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差不多”的现象?五.教师总结“差不多先生做事马虎,敷衍塞责,是非不分,结果一悲剧收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深刻的启示。
今天,作为21世纪的缔造者,我们要把差不多先生和他的子孙扼杀在惰性的摇篮里,凡事要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依据准确的数据,确凿的事实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
”六.片段练习结合我们今天学过的课文分析“徐州鸿济桥坍塌事件和杨利伟成为飞天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目的:初步理解通过写人记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重点:初步认识“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
难点:“事迹”与“影响”“危害”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教法:读读议议,说说写写内容与步骤: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学生发言。
明确:你们说的都不是。
中国20世纪第一个写白话诗的人,叫胡适。
他也不是最有名的人。
不过他知道这个最有名的人。
胡适还专门为其写了小传。
介绍了他的一般情况,生平事迹和巨大影响。
胡先生说这个人姓差,叫差不多。
现在请同学们看《精品阅读》106页的《差不多先生传》。
二、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4)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3b601d77be23482fb4da4ce3.png)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案例三维目标:1.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 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难点: 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教学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从内容上讲,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
在语言上,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体会他的讽刺艺术难度也不是很大。
但是,因为作者写作的时代离我们学生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在探究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的时候学生很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穿插讲解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明确作者写作的目的。
有的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将理解局限于“差不多先生”的这一种现象。
而胡适先生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性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病态的中国。
是希望通过差不多先生现象警醒国人,革除陋习。
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我有意识的设计了《我不行先生传》来达到巩固三维目标和深化文章现实意义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话说差不多1播放录音(寻人启事)板书课题、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学者、思想家胡适先生。
(指名学生寻人提供线索)(看样子,还是很难找,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具体趣事吧!)。
二、导读: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高声、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中写了差不多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板书:事件(买糖、读书、记帐、乘火车、请人医病)2、(发生在差不多先生身上的事肯定不只这五件事)发挥想象,为差不多先生补写一件事。
请学生评价学生的补白事件,并了解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师小结:由差不多先生的外貌及个性特征大家能不能帮老师再找找。
有人这样评价胡适:“胡适一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有极为可观的成就,至今无人企及。
”由此可见他在现代中国的地位。
其实他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寻人,而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三、析读: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1、指明学生介绍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一般方法?2、教师明确①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
册第三单元第12课)
胡彦杰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人的通病,希望国人觉醒,革除陋习。
教学重点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
2、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懂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马虎从事的危害。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创设
二、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师:同学们,《差不多先生传》,作者是谁?
生:胡适
师:谁能帮助老师上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生:上黑板板书。
师:文章的主角是谁?
生:差不多先生。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看屏幕,思考、回答,带着疑问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局部探究,概括归纳
(一)概括人物生平事迹
(二)分析材料内容的安排
(三)把握人物性格:
(四)深入探究差不多先生的死因。
师:今天早上,我又得到了一个最新消息,差不多先生又带着他的子孙离家出走了。
可今天天寒地冻的,他们此时一定是又冷又饿吧。
同学们,我们帮帮他们,贴一个寻人启示吧。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分别复习文章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外貌(眼、耳鼻、嘴)、记忆力、思维、口头禅、封号。
老师检查学生板书的课题、作者。
师: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什么?
生:传记
师:传记是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那么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有什么所谓的光辉事迹呢?请同学们读文章的第5——10段。
概括其生平事迹。
师:本文记述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这五件事的顺序可否调换?
师:结合文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具体事件和起言行,
说说差不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师:谁应该对差不多先生的死负责?请分别阐述理由。
明确:<1>牛医王大夫:他用医牛的方法给差不多先生治病,直接导致差不多先生的死,可见在他眼里,医牛和医人是差不多的。
)
<2> 差不多先生他自己:明知请错了大夫,但还抱着差不多的心理,没有拒绝牛医的诊治,让牛医试试看吧,最后一命呜呼。
<3>家人:在家人的眼里,牛医和人医差不多,为差不多的死埋下祸根。
<4>父母、老师、社会……
教师引出鲁迅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个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的态度。
师:对差不多先生,众人持什么态度?读11、12段。
师:对差不多先生,作者持什么态度?你有何根据?
学生默读课文5——10段,边读边勾画,思考。
学生发言,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边听边抓重点词体会差不多先生的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11、12段,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明确:教师总结:所以,我们要想不做差不多先生,首先要从思想上克服惰性,在认真做事的基础上,思考,更要反思;在认真思考反思的基础上端正态度,改正错误。
如若不
然,长此以往,懒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可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唤醒国人,革除弊病。
板书:对己——害人对国——误国
板书:唤醒国人,革除弊病
你身上有没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你是否偶尔或经常将差不多先生的名字挂在口头呢?你的周围是否有“差不多先生”呢?以此文为镜,想一想,作为一个学生怎样才能不做差不多先生?结束语: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需凭自我驰骋超越,各位同学,如若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需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於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敢於积极,能经得起考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李嘉诚《打倒差不多先生》
三级跳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谈感受
看屏幕、聆听
做检测题
做作业
板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差不多:敷衍塞责、做事马虎不认真、至死不悟、愚昧众人:称赞、学(效仿)——懒人国
作者:警醒国人、革除陋习张语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