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的理论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的理论
Co 3d74s2: Co3+ 3d6: 在配位后, CoF63-:
6F-
sp3d2 在CoF63-中, 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3d2, 配离子有4个单电子, 显 顺磁性, 为外轨型配合物(也叫电价配合物)。 6CN- Co(CN)63-: d2sp3 在Co(CN)63-中, Co3+中心离子以d2sp3杂化轨道成键, 配离子 没有成单电子, 显抗磁性, 为内轨型配合物(也叫共价型配合物)。
d 轨道的分裂并非纯粹的静电效应,
其中的共价因素也不可忽略。
2. 配合物高低自旋的预言
对于一个处于配位场中的金属离子, 其电子排布究竟采用高自 旋, 还是低自旋的状态, 可以根据成对能和分裂能的相对大小来进 行判断: ●当P>△时, 因电子成对需要的能量高, 电子将尽量以单电子 排布分占不同的轨道, 取高自旋状态;
3 拉长的八面体 在拉长八面体中, z轴方向上的两个配体逐渐远离中心原子, 排斥力下降, 即dz2能量下降。 同时, 为了保持总静电能量不变, 在x轴和y轴的方向上配体 向中心原子靠拢 , 从而 dx2 - y2 的能量升高 , 这样 eg 轨道发生分裂 。在t2g三条轨道中, 由于xy平面上的dxy轨道离配体要近, 能量升 高, xz和yz平面上的轨道dxz和dyz离配体远因而能量下降。结果, t2g轨道也发生分裂。①dx2-y2, ②dz2, ③dxy, ④dxz和dyz。
将一些常见配体按光谱实验测得的分裂能从小到大次序排列起来, 便得光 谱化学序:
这个化学序代表了配位场的强度顺序。由此顺序可见, 对同一金属离子, 造 成△值最大的是CN-离子, 最小的是I-离子, 通常把CN-、NO2-等离子称作强 场配位体, I-、Br-、F-离子称为弱场配位体。 须指出的是, 上述配体场强度顺序是纯静电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例如OH-比H2O 分子场强度弱, 按静电的观点OH-带了一个负电荷, H2O不带电荷, 因而OH-应 该对中心金属离子的 d轨道中的电子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 但实际上是OH- 的 场强度反而低, 显然这就很难纯粹用静电效应进行解释。这说明了
第4章 配位化合物(修改稿)
cis — 二氯二氨合铂 棕黄色,µ > 0 棕黄色, S = 0.2523 g/100g H2O 具抗癌活性(干扰 具抗癌活性 干扰DNA复制 复制) 干扰 复制
trans — 二氯二氨合铂 淡黄色,µ = 0 淡黄色, S = 0.0366 g/100g H2O 不具抗癌活性
Ca 5 (PO 4 ) 3 F (磷灰石 )
Al 2 (SiO 4 )F2 (黄玉 )
配合物(络盐):若复盐在晶体中和水溶液中都有配离子存在, 则属于配合物。如:Na3AlF6(冰晶石)在水溶液和晶体中都存 在AlF63-,是配合物。
4-3 命名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原则 配酸:×××酸 配酸:×××酸 配碱:氢氧化××× 配碱:氢氧化××× 配盐:先阴离子后阳离子,简单酸根加“ 配盐:先阴离子后阳离子,简单酸根加“化”字,复杂酸根加“酸”字 复杂酸根加“ 配体数 以二、 以二、 三、四 表示 中心元素名称(氧化态值) 配体名称 合 中心元素名称(氧化态值 不同配 体“•” ” 分开 以罗马数字 Ⅱ、Ⅲ、 Ⅳ 表示 按照中国化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制定规则命名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它解释一些实例; 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它解释一些实例; 3.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4.了解配合物的稳定性; 了解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稳定性 5.了解配合物的应用 。 了解配合物的应用
SiF62−
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1价金属离子 价金属离子 Cu+ 2,4 Ag+ 2 Au+ 2,4 2价金属离子 价金属离子 Ca2+ 6 Mg2+ 6 Fe2+ 6 Co2+ 4,6 Cu2+ 4,6 Zn2+ 4,6 3价金属离子 价金属离子 Al3+ Cr3+ Fe3+ Co3+ Au3+ 4,6 6 6 6 4
基础化学: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1
配位药物化学
顺铂 (Cisplatin)
卡铂
奥沙利铂
奈达铂
乐铂
铂类抗癌药物
❖ 4.1 配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 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
1. 定义
➢ 由配体和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按一定组成和 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体(L):能够给出示有 SO42-
未能查出Cu2+ X射线晶体衍射证明为
[Cu(NH3)4]SO4
配合物
配合物的应用广泛
➢ 人体内胰岛素:锌的配合物 ➢ 植物的固氮作用:铁、钼的配合物 ➢ 植物光合作用:镁的配合物 ➢ 维生素B12:钴的配合物 ➢ 人体血液中传送氧气的血红蛋白:铁的配合物 ……
血红蛋白
H2OO2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
❖ 4.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4.2 价键理论 ❖ 4.3 晶体场理论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过量氨水 CuSO4溶液 +过量氨水 CuSO4溶液 +过量氨水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Cl2溶液 NaOH溶液 无水乙醇
示有Cu2+
示有 SO42-
(3). 配体的数目用一、二、三、四等表示
(4). 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后、金属前缀以“合”字 (5). 当中心离子具有多种氧化态时,在该原子
后用括号注明(罗马数字) (6). 若配体名称较长或为复杂配体时,配体名
称写在配体数目后的括号中
[Co(NH3)3(H2O)Cl2]+ 二氯•三氨•水合钴(Ⅲ)离子
➢ 中心原子(M):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 电子的空轨道的离子或原子
配位键
14第4章-配位化合物
赤血盐
—— 银氨配离子
最后,可以指出,事实上往往不是用名称而是用 化学式来表明配合物。这样既简单又明白。
§4 -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与立体异构
结构异构 配位异 构现象 立体异构 对映异构 几何异构
2 —1
结构异构
组成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异构现象称为结构异构。
例如:组成为CrCl3· 6H2O,但它有三种不同结构:
例:[Pt(NH3)4]2+、[Pt(NH3)2Cl2]:
在配体作用下,2个成单d电子归并成对,腾出1个d轨道来 进行dsp2杂化,平面正方形。
5d 6s
dsp2杂化
Pt2+:
2+
6p
H3N H3N
Pt
NH3 NH3
H3N H3N
Cl Pt Cl
顺式
H3N Cl
Cl Pt NH3
反式
配位数、杂化类型、立体结构的关系
径式 面式
紫色
绿色
2 —3
对映异构
又称手性异构、旋光异构、光学异构。是一种立体异构现象。
§4-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 -1 价键理论 1.配位键的本质
⑴.配位键形成条件:
①.中心离子(或原子)具有空轨道。 ②.配位体具有孤对电子(或π 电子)。
如:[Cr(NH3)6]3+
Cr:3d54s1
Cr3+ :
二乙二胺合镍(Ⅱ)
H
H
H
H
CaY2-
叶绿素
血红素
1 -4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法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a.酸根是简单的阴离子,便叫做“某化某”。 b.酸根是复杂的阴离子,则称为“某酸某”。 c.外界为氢离子、配阴离子的名称之后用“酸”字结尾。
4配合物
NH3 H3 N
H3 N
Pt2+
NH3
配 离 子 的 结 构
直线形
NH3
NH3
平面正方形
NH3 NH3 NH3 Co3+ NH3 NH3
[Cu(NH3)4]2[Fe(en)3]Cl3 [Ag(NH3)2]OH H2[PtCl6] [Co(NH3)5]SO4
四氨合铜(II)离子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铁(III) 氢氧化二氨合银(I) 六氯合铂(IV)酸 硫酸五氨合钴(II)
配体命名顺序:
(1) 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PtCl2(Ph3P)2] K[PtCl3NH3] 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 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2) 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中性分子 (3) 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字母顺序排列。
K2 [PtCl6] [Cr(H2O)6] Cl3 (2) 螯合物 环状结构 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环状配合物螯合效应, [Fe(H2O)6] Na[AlF6]
如, 二乙二胺合铜, EDTA的应用。
H2C H2C NH 2 NH 2 H2 N H2 N CH 2 CH 2
2+
Cu
Cu(en)2 2
[AlF6 ]3 [AlCl4 ]
中心离子 [BF4][AlF6]33.静电作用: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C.N.max 4 6
◎中心原子的电荷越多,有利于生成配位数大的配离 子 [PtCl4]2-、[PtCl6]2◎ 配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配体间的 斥力就越大,配 位数相应变小 [Ni(NH3)4]2+、[Ni(CN)4]2[ZnNH3 6 ]2 [ZnCl4 ]2
4.1.2 配合物的组成
有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与配位理论
有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与配位理论配位化合物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在催化反应、生物活性、药物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以及与之相关的配位理论。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有机配体配位于过渡金属离子或主族金属离子上而形成的化合物。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配位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配体,可以是有机分子亦可是无机分子;2.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中心通常带有正电荷;3. 配位键通常由配体提供;4.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受到配位数、配位方式和配饰配位位置的影响。
二、配位理论的发展及基本原理配位理论是解释和预测配位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
以下是配位理论的主要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1. 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主要应用于过渡金属离子的八面体和四面体配合物中,解释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和磁性性质。
2. 电子对斥力理论电子对斥力理论主要应用于解释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化学键,通过分析和计算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和能量,来预测和解释其性质。
3. 反键理论反键理论是配位化合物中配体分子内电子的激发和反键形成的理论,可用于解释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化学反应机理等。
4.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可用于预测和解释配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几何构型。
三、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配体取代反应通过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取代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
例如,利用氯化铂与氰基配体反应生成四氰合铂酸盐。
2. 配体加合反应配体加合反应是指配体与金属之间进行化学键形成,生成配位化合物。
例如,乙烯与二茂铁反应生成茂金属配合物。
3. 配体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配体中的氧化态,从而形成不同的配位化合物。
例如,二次胺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配合物。
四、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领域配位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介绍其中几个主要领域:1. 催化反应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理论
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理论在化学中,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中心原子或离子和一些其他原子或离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组成的复合物。
鉴于这些原子或离子占据了中心原子或离子周围的特定空间,它们被称为配位体。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一直是化学界探索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19世纪末期,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配位理论,它是研究和理解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基础。
配位理论建立在一个基本概念上,即“配位键”是由于一个原子或离子“捐赠”其上未成对电子(又称作孤对电子)形成的。
通过这种方式,配位体与中心原子或离子形成了一种新的化学键,而中心原子或离子被称为大配位离子(或配位中心)。
多数情况下,大配位离子包含过渡金属离子,但它们也可以是某些非金属离子。
同样的,配位体也可以含有金属或非金属原子或离子。
所谓的“配位数”是指可以与大配位离子形成化学键的配位体数。
例如,在六配位络合物中,其中有6个配位体附着于配位中心。
根据维尔纳的配位理论,配位体的种类和数目决定了特定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化学和物理性能。
最简单的例子是六氨合铜离子([Cu(NH3)6]2+),其中铜离子是六配位的,六个氨分子是配位体。
这种复杂结构可以很好地解释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其性质和行为。
除了基本的配位理论外,还发现了其他理论,例如强场弱场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这些理论解释了配位体和配位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解释了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性质变化。
另一个有趣和实际应用的方面是亲电性和酸化度等相关属性的研究。
例如,在生物化学中,一种名为“辅因子”的分子(例如维生素B12)、性质和活性如何受到空间排列的影响的研究,以及修饰和改变这些分子的方法是该领域中很重要的课题。
最后,配位化合物的理论是一个令人着迷和有趣的研究领域。
随着新的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理解更多与这些分子的性质和行为相关的细节。
第四章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B称电子对给予体。A称电子对接受体。配离子中,中心离子是 电子对接受体,配体是电子对给予体。配位键用一个指向电子对 接受体的箭头“→”表示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成键原子中的一个原子的价电子层有孤对电子
——另一原子的价电子层有可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
2023/2/19
2023/2/19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配合物的定义 1980年, IUPAC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 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原子或离 子(统称中心离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形成的化合物称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Ag(NH3)2]OH
氢氧化二氨合银(Ⅰ)
[CoCl(NH3)5]Cl2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PtCl(NO2)(NH3)4]CO3
碳酸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铂(Ⅳ)
[CrCl2(NH3)4]Cl•2H2O
二水合一氯化二氯•四氨合铬(Ⅲ)
[Cr(NH3)6][Co(CN)6]
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
例,Fe3+与SCN-配位,随着SCN-浓度增加,可形成配位数为1~6 的配离子
2023/2/19
12
(五)配离子的电荷
是中心离子电荷和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例,Zn2+与CN-形成[Zn(CN)4]x,电荷数x为x=2+4(-1)=-2,故为 [Zn(CN)4]2-配离子,[Zn(NH3)6]x的电荷x为+2
第4章 配位化合物
配体数--配体名称(不同配体名称之间以中圆点(· )分开)—“合”
示)。
1. 配阴离子配合物 氢配酸的命名次序是:⑴阴配离子⑵中性分子配 体 (3)中心离子 (4)词尾用氢酸,氢字通常略去。例如, H[PtCl3(NH3)]称三氯一氨合铂(II)氢酸,或略去氢字 称三氯一氨合铂(II)酸。 氢配酸盐的命名次序同上,但词尾用酸而不用氢 酸,酸字后面在附上金属名称。例如, K3[Fe(CN)6] Cu2[SiF6] 六氰合铁(III)酸钾 六氟合硅(IV)酸亚铜
K2[Co(SO4)2]
二硫酸根合钴(II)酸钾
2. 配阳离子配合物
命名次序是:(1)外界阴离子 (2)阴离子配体 (3)中性 分子配体 (4)中心离子。例如: [Pt(NH3)6]Cl4 四氯化六氨合铂(Ⅳ)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CrCl2(H2O)4]Cl•2H2O 二水合一氯化二氯• 四水合铬(Ⅲ)
离子,如I5-([I(I2)2]-)中的I-离子和S92-([S•S8]2-)中的S2-离子都
是阴离子形成体。
中心离子一般为过渡金属,特别是铁系、铂系、 第IB、IIB族元素。
此外具有高氧化态的P区非金属元素,如SiF62中的Si、PF6中的P、BF4-中的B也是较常见的中心离
子。具有8电子构型的S区元素的离子,如K+ 、Na+ 、
5. 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电荷数与配
体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4-1-3
复盐与配合物的区别
复盐(double salt):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组成盐。
4章配位化合物-杨莉
4-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化合价理论。 符合化合价理论的化合物:简单化合物。 复杂化合物:配位化合物。 4-1-1 配合物的定义 一、定义
1、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演示
2
BaCl2溶液
CuSO4溶液
BaCl2溶液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NaOH溶液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无水乙醇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27
(4) 同类配体同一配位原子时,将含较少原子 数的配体排在前面。
[Pt(NO2)(NH3)(NH2OH)(Py)]Cl 氯化硝基·氨·羟氨·吡啶合铂(II) (5)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也相 同时,按结构式中与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 号的英文顺序排列。 [Pt (NH2)(NO2)(NH3)2] 氨基·硝基·二氨合铂(II) (6)配体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 SCN, NCS)时,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多核配合物: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的 配合物。
OH2
OH2
2+
N
O
O
N
Ni
Ni
O N
OH2
O N
OH2
-草酸根·二(二水·乙二胺合镍(II))离子
8
2、配位体
a、定义:提供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 子的离子或分子。
配位原子:在每个配位体中,直接提供孤 电子对的原子.
例:NH3分子的N原子是配位原子。 通常能做配位原子的元素多为非金属原 子。见书169页。
例如: CsRh(SO4).4H2O, 其水溶液和 晶体中存 在
第四章 配位场理论
第二节 晶体场理论
一、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1)络合物中心离子(M)和配位体(L)的相互作用 看作类似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
(2)当L接近M时,M中的d轨道受到L负电荷的 静电微扰作用,使原来能级简并的d轨道发生分 裂,分裂方式取决于L静电场的对称性。
(3)d电子重新排布在分裂后的d轨道能级中,使 体系的总能量下降,络合物更加稳定。而引起电 子排布及其他一系列性质的变化,据此可解释配 位化合物的各种性质。
3 Ee 5 T 2.67Dq
2 Et2 5 t 1.78Dq
3. 平面正方形场( D4h )
dx2-y2
dxy
dz2
x
y
x
y
dxz, dyz
dx2-y2
dxy
D4h场
5 个 d 轨道在不同配位场中能级分裂情况的示意图:
三、d轨道中电子的排布
——高自旋态和低自旋态
1.分裂能和成对能 (1)分裂能:当一个电子由低能的d轨道进入高能d轨道时 所需要的能量,用表示。
(2)成对能:
▪ 指本来是自旋平兴奋占两个轨道的电子挤 到同一轨道上自旋相反,能量增高,这增 高的能量称为成对能,用P表示,P越小, 电子越容易成对。
2.高自旋态和低自旋态
当 < P 弱场 高自旋态,即分占各个轨道 当 > P 强场 低自旋态,即尽可能占低能轨道 (1)八面体场:d轨道分裂为高能的eg和低能的
配位离子的电子组态和几何构型
配位离子 Fe(CN)64-
3d
Co(NH3)63+
Co(CN)64-
Ni(CN)42FeF63Ni(NH3)62+
4s 4p 5s
第4章 配位键及配位化合物
配位原子:配体中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 H,C,N,P,As,Sb,O,S,Se,Te,F, Cl,Br,I
单齿配体: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 分类 多齿配体:含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
常见的单齿配体及名称
中性分子配位体及其名称 H2 O 水 F 阴离子配位体及其名称 氟 NH2 胺基
NH3
4.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4.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中心离子 (原子)
[Cu(NH3)4]SO4
定义:以具有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和离子为中心, 与一定数量的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组成
和空间构型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体
配位键的形成:中心离子(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位体上 的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
(1) 简单配合物 单齿配体——一个配位原子 (NH3, H2O, CN-) (2) 螯合物 多齿配体——两个(含)以上 配位原子 (en, EDTA)
H3N Cu H3N
H2 CH2N CH2N H2 Cu
NH3 NH3
2+
2+ H2 NCH2
NCH2 H2
(3) 特殊配合物
金属羰基配合物 Ni(CO)4 簇状配合物 有机金属配合物 大环配合物
↑↓ ↑↓ ↑↓ ↑↓
3d
[FeF6]3↑ ↑ ↑ ↑ ↑ ↑↓ ↑↓
4d
3d
F- F- F-
F-
F- F-
Fe3+的一条4s三条4p二条4d轨道sp3d2杂化,形成6 条sp3d2 杂化轨道,与F-形成6个σ配位键,配离子 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
(2) [Fe(CN)6]3(d2sp3杂化) Fe3+(3d54s04p0) 4p 3+ 5 4s Fe 3d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continue…
H2O<OH-<F≈RNH2 ≈ py ≈ NH3<Cl-<Br-<SCN- ≈ I- ≈ NO2- ≈ C6H5-<SC(NH2) 2 ≈ CH3-<NO ≈ H- ≈ PR3<C2H4 ≈ CN- ≈ CO
• 反位效应可用以指导合成一系列的几何异构体. • 例:以K2PtCl4为原料,按不同的次序先后用氨分子或亚 硝酸根离子取代,结果得到两种不同的几何异构体: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continue…
• • • •
H2O<OH-<F≈RNH2 ≈ py ≈ NH3<Cl-<Br-<SCN- ≈ I- ≈ NO2- ≈ C6H5-<SC(NH2) 2 ≈ CH3-<NO ≈ H- ≈ PR3<C2H4 ≈ CN- ≈ CO
反位效应(trans effect) ≠ 反位影响(trans influence) 反位效应 --- 动力学现象,是指内界配体对它反位上配体取代速率的影响. 反位影响 --- 热力学现象,是指平衡状态时,内界配体对它反位上配体和 金属离子间化学键的削弱程度. 例:在图所示的三种铂(II)的配合物中,Cl、C2H4和PEt3配体对它反位上PtCl键长的影响不同,它们使Pt-Cl键长依次递增,即键强依次递减.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continue…
• 共它一系列铂(II)的中性配合物和反-Pt(Py)2C12的亲核 反应活性常数nPt0之间的关系可用式表示:
S为亲核区别因子.它随配合物的不同而异(表). *各种中性铂(II)配合物S值的差别并不大.即它们的亲核反应活性常数差别不大.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continue…
陕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章-配位化合物
4.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4.2 配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4.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4.4 配位物的晶体场理论
* 4.1 配合物的基本概
念
一. 配合物的形成
例: NH3(aq)
NH3(aq)
CuSO4 蓝色 深蓝色溶液
NH 3aq
BaCl aq
无 [Cu 2 ]很小 白色 BaSO4
[FeCN6]3 [FeCN6]4 NiCO4 [CuNH3 4 ]2
五、配合物的种类 :
1.单核配合物: ● 简单配合物 :
* 配合物的总电荷等于中心离子的电 荷与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因而,配 合物的总电荷也可以为零
[Cu (NH3)4]SO4 , K3[Fe(CN)6]
● 螯合物 :
en: NH2CH2CH2NH2 EDTA: (CH2COOH)2NCH2CH2N(CH2COOH)2
例1: [Cr(NH3)2(H2O)2Br2]+ 二溴•二氨•二水合铬(Ⅲ)
l-和d-异构体,二者互为镜像。 例2: l-尼古丁(天然) 毒性大
d-尼古丁(人工)毒性小
手性异构体:成双成对互为镜像 在三维空间不能重合
例1:MA2B2C2型配合物
m
A
A
C
A
M
B
B
C
A M
B
C
A A
C
C AM
A C
BB B
MB B
C C
注意:四面体配位的配合物只有当4个配体完全不同时
才会出现对映异构,否则不可能有异构体。
图解: D
D
DD
M
C
A
B
M
B
A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1、举例说明什么叫配合物,什么叫中心离子(或原子)。
答:配合物的定义是: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位体(阴离子或原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一个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结构单元,凡是由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例如中心离子Co3+和6个NH3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Co(NH3)6]3+复杂离子,由[Co(NH3)6]3+配离子组成的相应化合物[Co(NH3)6]Cl3是配合物。
同理,K2[HgI4]、[Cu(NH3)4]SO4等都是配合物。
每一个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都有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离子,这个离子称为中心离子或称配合物的形成体。
2、什么叫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它同哪些因素有关。
答: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影响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半径、电荷)来决定。
(1)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吸引配位体的能力越强,因此配位数就越大,如Pt4+形成--PtCl62,而Pt2+易形成PtCl42,是因为Pt4+电荷高于后者Pt2+。
(2)中心离子半径越大,其周围可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多,配位数就越大,例如Al3+的半径--大于B3+的半径。
它们的氟配合物分别是AlF63和BF4。
但是中心离子半径太大又削弱了它对配位体的吸引力,反而配位数减少。
(3)配位体的负电荷增加时,配位体之间的斥力增大,使配位数降低。
例如:[Co(H2O)6]2+-和CoCl42。
(4)配位体的半径越大,则中心离子周围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小,配位数也越小。
例如----AlF63和AlCl4因为F半径小于Cl半径。
2、命名下述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中心离子的氧化数?根据配合物分子为电中性的原则,由配合物外界离子的电荷总数确定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氧化数。
解:配合物命名配离子电荷数中心离子氧化数[Co(NH3)6]Cl3三氯化六氨合钴(Ⅲ)+3+3K2[Co(NCS)4]四异硫氰合钴(Ⅱ)酸钾-2+2Na2[SiF6]六氟合硅(Ⅳ)酸钠-2+4[Co(NH3)5Cl]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2+3K2[Zn(OH)4]四羟基合锌(Ⅱ)酸钾-2+2[Co(N3)(NH3)5]SO4硫酸一叠氮·五氨合钴(Ⅲ)+2+3[Co(ONO)(NH3)3(H2O)2]Cl2二氯化亚硝酸根·三氨·二水合钴(Ⅲ)+2+33、指出下列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位数:配离子中心离子氧化数配位数(1)[Zn(NH3)4]2++24(2)[Cr(en)3]3++36-(3)[Fe(CN)6]3+36-(4)[Pt(CN)4(NO2)I]2+46-(5)[Fe(CN)5(CO)]3+26(6)[Pt(NH3)4(NO2)Cl]2++46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的配离子、中心离子及其配位数。
第4章配位化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也可以用试样反应完一半所用的时间来恒量反应 的速率。对单分子取代反应的一级反应而言, 这个时间 记作t1/2, 称为半衰期。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X/dt=kX -dX/X=kdt X t 反应时间由0到t 及X由X0到X积分 X dX / X=-k 0 dt ln X-ln X0=-kt ln X/X0=-kt 或 ln Xo/X=kt lg Xo/X=kt/2.303 当试样反应一半时, X=X0/2 t=t1/2 于是 t1/2=2.303lg X0/(X0/2) /k =2.303×0.3010 /k =0.693 /k
3 配位场理论解释 如果取代反应中的活化配合物中间体的几何构型 是已知的, 则可以用配位场理论去预测过渡金属配合物 的活性和惰性。 从起始的反应配合物到活化配合物过程中 , 配位场 稳定化能的变化可看作是对反应活化能的贡献。 假定反应按两种机理进行: (1)离解机理: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八面体配合 物离解出一个配体变成一个五配位的四方锥或三角双 锥中间体。 (2)缔合机理: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八面体配合 物同进入的配体结合成一个七配位的五角双锥中间体 。
对于A机理, 第一过渡态是通过缔合模 式而得到的活化配合物, 这时形成了一个 新键, 生成一个配位数增加的中间体, 接 着经过第二个过渡态即离解活化模式的 活化配合物之后变成产物。
对于D机理, 能量曲线与A机理相同, 只是刚好与A机理相反, 第一个过渡态是 通过离解模式而第二过渡态是通过缔合 模式所产生, 而中间体是配位数比反应物 少的物种。
(1)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 SN1
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1)也称为离解机理, 或D机理。 MLn MLn-1+L (慢 ) MLn-1+Y MLn-1Y (快 ) 离解机理的特点:首先是旧键断裂, 腾出配位空位, 然 后Y占据空位, 形成新键。 其中 , 决定速率的步骤是离解 , 即 M - L 键的断裂 , 总 反应速率只取决于MLn的浓度, 与配体Y的浓度无关, 因此, 此类反应为一级反应, =k[MLn] 其中,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
大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
三、含配阴离子的配合物
[ ]SO4
硫酸[ 硫酸[
]
在配阴离子与外界阳离子之间用“ 在配阴离子与外界阳离子之间用“酸”字相 连 例:K4[Fe(CN)6] 六氰合铁(II)酸钾 六氰合铁 酸钾 四、含配阳离子的配合物
[ ]Cl
氯化[ 氯化 ]
阴离子在前, 阴离子在前,配阳离子在后
例:[Cr(en)3](ClO4)3 高氯酸三(乙二胺)合铬 高氯酸三(乙二胺)合铬(III) 例:[Cr(en)3]Cl3 五、俗名命名 黄血盐, 黄血盐,赤血盐等 亚硝酰铁氰化钠 Na2[Fe(CN)5NO]·2H2O 氯化三(乙二胺)合铬 氯化三(乙二胺)合铬(III)
常见的配位数为2, , 常见的配位数为 ,4,6
配体个数× 中心离子配位数 = 配体个数×每个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个数
[Co(en)3]Cl3中每个乙二胺分子(en)中有 个配 中每个乙二胺分子( )中有2个配 离子的配位数为3× 位原子, 。 位原子,故Co3+离子的配位数为 ×2=6。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亚硝酰合铁(II)离子 例1:[Fe(CN)5(NO)]2- 五氰·亚硝酰合铁 离子 : 例2:[Ni(phen)2(H2O)2]2+ : 二水·二(1,10-邻菲罗啉)合镍 离子 邻 合镍(II)离子 合镍 例3:[Cu(acac)(bpy)(py)]2+ : 联吡啶)合铜 乙酰丙酮根·吡啶·(2,2’-联吡啶 合铜 离子 联吡啶 合铜(II)离子
周期数(离子半径) 周期数(离子半径): Cr(CN)63-, Mo(CN)74氧化数: PtIICl42-, PtIVCl62氧化数 体积大小 ( 离子半径 ) : AlF63-, AlCl4离子半径)
• 中心原子的影响
第四章 配位化学
第四章配位化学内容提要: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2.配合物的立体化学、异构现象;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要点难点:配位化学的几何异构、晶体场理论。
课时安排:6随着无机化学的复兴,大约在本世纪40年代中期配位化学便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据统计,目前一千万种化合物中大约7o%是配合物。
近年来发表的无机化学论文也有了70%左右涉及配合物。
配位化学早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无机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配位化学的奠基人是Alfred Werner。
他提出了配位学说的主价和副价概念,并因对Co(111),Cr(111)旋光活性配合物的研究而荣获了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Werner时代,人们对主价和副价的本质还弄不清楚,只有在现代化学键的电子理论提出以后,配合物的结构才得到满意的阐明。
在配位键合理论的指引下,配位化学得到了进一步蓬勃的发展。
§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什么叫配合物?按照中国化学会1980年制订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配合物的定义是: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给出弧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的空位的原子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研究配合物的化学称配位化学,配合物化学。
关于配合物的名称,我们作一简单介绍。
建国以前,配位化合物曾引用日本名称称为错合物。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根据曾昭伦先生建议,将其称为络合物。
根据中国化学会1980年制订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定名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实际上采用的是双轨制。
国际上除了使用Coordination compounds之外,还有一个通用名,即compounds或pomplex,这和我国的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络合物是对应的。
也和“络合滴定”、“络合催化”、“大环配体络合物”等概念对应。
二、配合物的组成一个配合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以[Cu(NH3)4]SO4为例:[Cu (NH3) 4 ] SO4中心原子配体配位数内界(配离子)外界Cu为中心原子、NH3为配体、4是配位数,这一部分称配合物的内界,往往称配离子,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SO42-为外界,一个配合物可以没有外界,但不能没有内界。
无机化学精品教程 第4章 配位化合物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第四章配位化合物[教学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命名,分类。
2.了解配位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概念,初步学会上述两种异构体的判断。
3.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与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的关系。
4.了解内轨型、外轨型配合物的概念、中心离子价电子排布与配离子稳定性、磁性的关系。
5.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内容,八面体场中d电子的分布和高、低自旋的概念,分裂能和晶体场稳定 化能概念,推测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了解配合物的颜色与d-d 跃迁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教学难点] 配合物的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 晶体场理论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4.1 配合物的的基本概念4.1.1 配合物的定义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 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 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L→M形成配合物的条件:配体有孤对电子或不定域电子;中心离子有空轨道 配位键的存在是配合物与其它物质最本质的区别 4.1.2 配合物的组成[Cu(NH3)4]SO4配 合 物 外 界 配合物内界(配离子) 中 心 离 子 配 配 配 位 位 位 原 体 数 子K 3 [Fe(CN) 6 ]配 合 物 外 界 中 心 离 子 配配 配 位位 位 原体 数 子[CoCl3(NH3)3] [Ni(CO)4]中 心 离 子 配配 位位 原数 子 配配 配 位位 位 原体 数 子中 心 原 子 配 配配 位 位位 原 体数 子配 合 物 内 界 (配 离 子 )1. 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又称中心体。
它是配合物中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离子或原 子。
例: [SiF6]2-[FeF6]3-Fe(CO)5Ni(CO)42. 配位体与配位原子: ① 配位体(亦称配体):在配合物中提供孤对电子或不定域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new
2 分裂能
∆ο = Eeg −Et2g
注意;分裂能越大,能级分裂越明显, 注意;分裂能越大,能级分裂越明显, 电子越有可能进入t 轨道。 电子越有可能进入t2g轨道。
3 影响分裂能的因素
(1)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晶体场 (1)配合物的几何构型(晶体场 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晶体场) (2)配体对分裂能的影响
[
]
4−
[PtCl6]
2−
[Fe(CN) ]
6
4−
Fe :3d64s2
Fe2+ :3d6
3d
↑
4S
4P
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空间构型: 正八面体
3. 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
仅用外层轨道进行杂 (1)外轨型配合物: )外轨型配合物: 化而形成的配合物 如: sp杂化 sp杂化 sp3杂化 sp3d2杂化
4. 如何判断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 依据: 磁性进行判断 依据:由磁性进行判断
(1)由磁矩计算出未成对电子数 ) (2)磁矩: µ = n⋅ (n+2) )磁矩:
n 1 1.73 2 2.83 3 3.87 4 4.90 5 5.92 0 0
µ
(B ) m
例:实验测得[Fe(H2O)6]2+和[Ni(CN)4]2-的磁矩分 实验测得 别为: 推测此两种离子的d 别为:5.23Bm、0Bm, (1)推测此两种离子的 、 推测此两种离子的 电子分布情况? 电子分布情况? (2)杂化类型, (3)是外 )杂化类型, ) 轨型还是内轨型配合物? 轨型还是内轨型配合物? (4)空间构型? )空间构型? 磁矩为: 解(1) [Fe(H2O)6]2+ 磁矩为:5.23Bm ) 未成对电子数为: 未成对电子数为:4 Fe :3d64s2 Fe2+ :3d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3d74s2: Co3+ 3d6: 在配位后, CoF63-:
6F-
sp3d2 在CoF63-中, 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3d2, 配离子有4个单电子, 显 顺磁性, 为外轨型配合物(也叫电价配合物)。 6CN- Co(CN)63-: d2sp3 在Co(CN)63-中, Co3+中心离子以d2sp3杂化轨道成键, 配离子 没有成单电子, 显抗磁性, 为内轨型配合物(也叫共价型配合物)。
晶体场稳定化能
表6列出几种配位场下的晶体场稳定化能值, 为了简化, 忽 略了成对能。
表6
从表6可以发现以下几点规律:
①在弱场中, d0、d5、d10构型的离子的CFSE均为0。 ②除d0、d5、d10外, 无论是弱场还是强场, CFSE的次 序都是正方形>八面体>四面体。 ③在弱场中, 正方形与八面体稳定化能的差值以d4、 d9为最大, 而在强场中则以d8为最大。 ④在弱场中, 相差5个 d 电子的各对组态的稳定化能 相等, 如d1与d6、d3与d8, 这是因为, 在弱场中无论何种 几何构型的场, 多出的5个电子, 根据重心守恒原理, 对 稳定化能都没有贡献。
4.1.4 分子轨道理论
2.建立:其方法为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数学表达式为: Ψ=C1φ1+ C2φ2 +C3φ3+… 3. 原则:能够有效地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 应满足成键 三原则:.对称性匹配; .能量近似; .最大重叠 在第一过渡系中,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轨道是五条3d, 1条4s和 3条4p轨道, 在八面体场中, 这九条轨道中只有六条轨道(4s、4px 、4py、4pz、3dz2、3dx2-y2)在x、y、z的轴上分布, 指向配体, 因 而这六条轨道可以形成 键。而另外三条轨道 , 即 3dxy、3dxz 、 3dyz, 因其位于x、y、z轴之间, 在Oh场中对于形成键对称性不 匹配, 不适合于形成键, 但可参与形成键。 因此, 可以根据对称性对上述轨道进行分类: a1g—— 4s t1u——4px、4py、4pz eg——3dz2、3dx2-y2 t2g——3dxy、3dxz、3dyz 前三类可用于参与形成键, 后一类可参与形成键。
4.1.3 配位场理论(修正的晶体场理论)
4.1.4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
不再把原子中的电子只看作为经典粒子,而是用波函数(原子轨道) 来描述它们,波函数就是薛定谔方程的解: H Ψ =E Ψ 因此要把原子间形成键的过程看作为各个原子的波函数的变化过程。 而MO理论提供了一种系统阐述分子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的近似 解——的方法。
d 轨道示
意图
☆ 中心体M处于带电的配位体L形成的静电 场中,二者完全靠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不形成共价键。 ☆ M 在周围电场作用下,其五个简并d 轨道 发生能级分裂,形成能级不同的几组轨道。
主要特征:
1)把离子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视为点电荷,点偶极间的作用; 2)形成配合物后,中心核和配体间没有电子转移,即:金属的
一种, 取决于 t2g和 eg* 轨道之间的分裂能和电子成 对能的相对大小:若△0>P, 得低自旋的电子排布,
若△0<P, 得高自旋的排布。
d8、d9、d10各只有一种排布方式, 分别为t2g6eg*2、t2g6eg*3、t2g6eg*4。
显然, 这与晶体场理论的结果一致。
当配位体是强电子给予体时, eg能量下降大, eg*能量上升多, 显然, △0大, 有可能使得△0>P, 得到低自旋排布。 相反, 弱的电子给予体, eg能量下降少, eg*能量上升少,显然, △0小, 有可 能使得△0<P, 得到高自旋的排布。
③第二、三过渡系金属因△值较大, 故他们几乎都是低自旋的 ④由于P(d5) > P(d4) > P(d7) > P(d6), 故在八面体场中 d6 离子常 为低自旋的(但Fe(H2O)62+和CoF63-例外), 而d5离子常为高自旋的 (CN-的配合物例外)。
关于高低自旋的简单规律
• 1.四面体配合物几乎都是高自旋 • 2.所有F配体的配离子都是高自旋 • 3.第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几乎都是低自 旋. • 4.水作配体的配合物,除Co(H2O)63+外,都是高自旋。 • 5.所有CN- 、RNC(异啨类)、phen(邻菲咯啉 )配 合物都是低自旋。 • 6.d6组态金属离子配合物绝大多数是低自旋,而d5绝 大多数是高自旋。
3 拉长的八面体 在拉长八面体中, z轴方向上的两个配体逐渐远离中心原子, 排斥力下降, 即dz2能量下降。 同时, 为了保持总静电能量不变, 在x轴和y轴的方向上配体 向中心原子靠拢 , 从而 dx2 - y2 的能量升高 , 这样 eg 轨道发生分裂 。在t2g三条轨道中, 由于xy平面上的dxy轨道离配体要近, 能量升 高, xz和yz平面上的轨道dxz和dyz离配体远因而能量下降。结果, t2g轨道也发生分裂。①dx2-y2, ②dz2, ③dxy, ④dxz和dyz。
d 轨道的分裂并非纯粹的静电效应,
其中的共价因素也不可忽略。
2. 配合物高低自旋的预言
对于一个处于配位场中的金属离子, 其电子排布究竟采用高自 旋, 还是低自旋的状态, 可以根据成对能和分裂能的相对大小来进 行判断: ●当P>△时, 因电子成对需要的能量高, 电子将尽量以单电子 排布分占不同的轨道, 取高自旋状态;
将一些常见配体按光谱实验测得的分裂能从小到大次序排列起来, 便得光 谱化学序:
这个化学序代表了配位场的强度顺序。由此顺序可见, 对同一金属离子, 造 成△值最大的是CN-离子, 最小的是I-离子, 通常把CN-、NO2-等离子称作强 场配位体, I-、Br-、F-离子称为弱场配位体。 须指出的是, 上述配体场强度顺序是纯静电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例如OH-比H2O 分子场强度弱, 按静电的观点OH-带了一个负电荷, H2O不带电荷, 因而OH-应 该对中心金属离子的 d轨道中的电子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 但实际上是OH- 的 场强度反而低, 显然这就很难纯粹用静电效应进行解释。这说明了
现在, 在过渡元素配位化学中VB理论已逐步为配位场理论和 分子轨道理论所代替。 这是因为, 价键理论有它不可克服的缺点, 例如: 1 这一理论认为配合物中所有的 3d轨道能量均相同, 这是不 真实的; 2 3d和4d的能量差较大, 但人为地时而用3d,时而用4d来成键, 至少是不恰当的; 3 它不能解释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跃迁问题。因为没有提到反 键轨道;
例2:八面体场中π轨道的线性组合
i.中心金属离子具有对称性的价轨道有: ★t2g: 3dxy、3dxz、3dyz ★t1u: 4px、4py、4pz 其中t1u已参与形成σ轨道, 不再加以考虑。 ii.分别按照与中心体价轨道对称性相匹配的原则进行组合, 成为配体群轨道。
sp3
正四面体
dsp2
正方形 6
杂化轨道 sp3d d2sp2, d4s 分子构型 三角双锥 四方锥
sp3d2, d2sp3
正八面体
根据配合物的磁矩可以计算配合物中成单的电子数并由此 确定杂化轨道的类型:
=
n(n 2)
其中n为配合物中的成单电子数, 为配合物的磁矩。
例, 实验测得Co(CN)63-和CoF63-均有正八面体的结构且磁 矩分别为0和4.9 B.M.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的理论
4.1 配位化合物的理论
配合物价键理论 配合物 化学键 晶体场理论 理 论 配位场理论 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
4.1.1 价键理论(VB理论)
☆ 1)、中心体(M)必须有空轨道,配位体(L)有
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ML , 配键。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
1.MO的基本思想: ①取出所研究分子的全部原子,剥去其电子,并将其原子核固定 在成键的位置上,建立围绕于所有核的分子波函数 (即分子轨道 ); ②将分子的所有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和洪特规则将所 含电子填入所建立的分子轨道。 换句话说,分子轨道是试图按照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来描述分子, 描述的是多中心分子。
d 轨道能级在不同配位场中的分裂
4 平面正方形场 设四个配体只在x、y平面上沿±x和±y 轴方向趋近于中心原 子, 因dx2-y2轨道的极大值正好处于与配体迎头相撞的位置, 受排斥 作用最强, 能级升高最多。其次是在xy平面上的dxy轨道。而dz2仅 轨道的环形部分在xy平面上, 受配体排斥作用稍小, 能量稍低, 简并 的dxz、dyz的极大值与xy平面成45°角, 受配体排斥作用最弱, 能量 最低。总之, 5条d轨道在Sq场中分裂为四组, 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①dx2-y2, ②dxy, ③dz2, ④dxz和dyz。 5. Jahn-Teller效应 非直线形分子的简并轨道的不对称占据会导致分子畸变,结果 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和轨道的简并度,使体系能量进一步降低, 这一现象叫做Jahn-Teller效应。
电子依然全部处于金属轨道上,而配体的电子依然在配体轨道上。
主要用于研究:
1. 晶体场中对中心核的电子结构影响,即电子组态分裂后的排布。
2.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磁学性质。
1. d轨道在正八面体场中的能级分裂
八面体场中的d轨道
八面体 场中的 d轨道
d轨道能级在Oh场中的分裂
2 正四面体场
四面体场中的d轨道
配合物分子轨道的分析
• i. 选定中心体的价轨道,并按对称性分类 • ii. 将配体的轨道,按照相对于“中心体-键轴”的方 向 分为σ、π对称性轨道。分别按照与中心体价 轨道对称性相匹配的原则进行组合,成为配体群轨道。 • iii.将中心体的价轨道与配体的群轨道组合而成为配 合物的分子轨道 产生三类键:反键轨道,能量高于初始原子轨道; 非键轨道,能量等于初始原子轨道; 成键轨道,能量低于初始分子轨道。 • iv. 将所考虑的电子按能级顺序填入配合物的分子轨 道
4 应用这一理论时, 有时需要把一个电子激发到较高能级的 空轨道, 这样就加进了不切实际的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