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乐学论文
语文课中乐学教学浅议论文
![语文课中乐学教学浅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87ef277375a417866f8fbe.png)
语文课中乐学教学浅议摘要:现在的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对这些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在“乐学”一词上下功夫.愉快引入法、以动引趣法、分层引趣法、变式引趣法、情感激励法,是其主要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乐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19-01现在的小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厌学的心理,对于这些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老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硬往他们的大脑中灌,这样会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将来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的学习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都在“乐学”这一词汇上下功夫.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和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变“苦学”为“乐学”。
我现在就对语文课堂中“乐学”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愉快引入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之初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快乐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良好的效果是一节好课的关键。
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入。
如故事引入、表扬引入、悬念引入。
实物引入等多种形式.要选择适合儿童特点,引起他们兴趣方法引入,这是乐学的前提。
二、以动引趣法从长期的从教中我发现,好多孩子特别爱上音、体、美课,在这些课堂上都笑得合不拢嘴,而对语文、数学的兴趣就没有那么浓了,表情也是相当的严肃。
究其主要原因是音、体、美能满足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而语文、数学课堂则显得过于正规.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既能满足儿童好动的特点,又减轻他们学习的疲劳,同时又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习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这也会使他们更有成就感,从而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分层引趣法同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由于智力不同,基础差异,学习习惯的不同,接受新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所以课堂教学要分层次。
课堂提问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难度不同的问题,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总是优等生唱独角戏的局面.课堂练习也要分层次,有梯度,同时要兼顾到针对性、多样性及趣味性.照顾到多层次的学生,一般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时可留一些机动题给那些有余力的学生选作.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内驱力.辅导学生更要分层次,优中等生可以大面积的辅导,而后进生由于学习障碍点比较多,则必须进行个别辅导才能真正把他们存在的障碍排除.这种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从中产生一些积极的,甚至强烈的学习情趣,这些情感都会成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出现乐学的良性循环.这种方法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
让语文教学轻松愉快起来论文
![让语文教学轻松愉快起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6a074d69eae009581bec74.png)
让语文教学轻松愉快起来语文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
为了使语文教学能捉高效率,达到加强素质教育的目的,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探讨: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就没有学校”。
让学生“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被看作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
我在教学中,努力发挥教材的优势,认真改革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力求做到“实”(基础知识扎实)、“广”(知识覆盖面广)、“活”(学生思维活跃)、“新”(教学手段新),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如:我在上第一册《我在家里贴字卡》识字时,我先把字卡写好(电灯、电视、电话、闹钟、沙发、书架、茶壶、茶杯、写字板、小刀、椅子、山水画),让每一个学生动脑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想学、乐学,既学习了字词,又获得了知识。
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直观以外,还可以用图景的直观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一旦融人了情境,感受到美,爱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鸟的天堂》一课前,先让学生到校外观察、收集家乡的柳树的资料,画在活动的胶卷上。
上课时,我将学生自己制作的图片通过幻灯片在银幕上再现。
这些柳树各有特色,同学们看了自己收集的成果,都很高兴,学习的劲头就来了,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我再抓住学生的这个兴趣高峰期以文人情,引导阅读课文,调动他们的感觉知觉,揣摸品味那些表情达意得较深刻的词句,悟出美妙,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是描写柳树的内容,语言优美、文情并茂。
我让学生抓住柳树的特点:茂盛、生命力强。
看投影上的柳树,不留一点缝隙。
品味语言文字: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颜色,那么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
![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dcb381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8.png)
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启发学生乐学,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一堂优质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乐学,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
所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就包含着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品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同样是课堂,有的学生视为畏途,有的学生视为乐园。
同是一篇课文,这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那位老师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忽而哈欠连连,忽而神思游离,纠其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
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问题。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
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
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
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
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
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有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例如他在讲张志和《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时,对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下面请大家打开大脑电视机。
”同学们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状态,魏老师便接着说:“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
语文乐学8法(余映潮)(教学论文)
![语文乐学8法(余映潮)(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9fcbe90b4e767f5bcfced7.png)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方法不胜枚举。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角度层出不穷。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形式多姿多彩。
这里介绍的仅仅只是快乐地学习语文的无数好方法中的若干种;不管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来学习语文,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的努力实践并在阅读的实践中体味语文学习的快乐。
1美读吟诵法美读,就是美美地朗读,就是沉浸到作品里面去,力图表现作品情感、意境、意味的朗读。
美读吟诵,是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语文实践活动。
美读吟诵,是用心来揣摩、用情来传达,这样的过程,对同学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让每一位同学放飞思绪、张扬青春、快乐心境。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朗读建议美读普希金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深沉舒缓地)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真诚亮丽地)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稳重地)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乐观地)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激动地)现在却常是忧郁。
(沉郁地)一切都是瞬息,(响亮亲切地)一切都将会过去;(平静甜美地)而那过去了的,(亲切稳重地)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意味深长地)朗读建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读一读:根据诗句后面括号里的提示体味诗情,进行吟诵。
二读:两位同学之间用“谈心对话”的方法进行“说话式”的朗读。
三读:每位同学用类似“内心独白”的方式给自己悄声地吟读。
下面再请阅读短文《“和”字10说》并请完成“美读吟诵”方案的设计。
“和”字十说郭盛永和是“和谐”。
“和”由“禾”与“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与“皆”组成,意即“人人能说话”。
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
和是“公平”。
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强弱、贫富、亲疏,都需要公平对待。
和是“友爱”。
世界的力量构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
“和”就是要互为依存,和平共处。
和是“尊重”。
对自然尊重,对环境尊重,对生命尊重,对人权尊重,是实现天人合一的“规范”通道,也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期待。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9f33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7.png)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项目负责人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生疑、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文化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参与氛围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
教师应是一名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看法。
1.培养良好班风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定位困难,角色不当,发挥不了应有的潜能,成功的体验较小,而且常常会遇到挫折情境,教师要大力表扬和鼓励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学生。
要将“鲇鱼放应”运用到教学中,特别善待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善待插嘴的学生。
其实爱插嘴的学生有些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或有独特的见解。
每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潜能,有时连学生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还会有这种潜能存在。
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爱心,要以真诚的爱心来呼唤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奋发向上的本能,让学生找到自己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角色――“最近发展处”,使每个学生都找到正式的而且有发展潜力优势的角色岗位,让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并随着才干的显示、能力的提高,寻找更高的目标。
2.激发主体意识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条件是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而真正在课堂做到面向全体却存在着诸多困难。
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站起来表达的机会,这时候如何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讨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https://img.taocdn.com/s3/m/38a0166bcc175527072208c8.png)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让“乐学”的乐章奏响在语文课堂上驾岭中心小学张乐霞摘要:“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这是明代哲学家王艮的《乐学歌》,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
《庄子》中有一佳句:“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我想,这里的“得意”,既指书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乐。
大概,这就是王艮所说的“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吧。
那么,语文课堂上,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也做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呢?关键词:乐学平等和谐兴趣陶冶方法“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这是明代哲学家王艮的《乐学歌》,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
《庄子》中有一佳句:“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我想,这里的“得意”,既指书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乐。
大概,这就是王艮所说的“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吧。
那么,语文课堂上,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也做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呢?一、平等和谐——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乐学”的课堂。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学生乐学的基础,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爱心基础上的一种人与人的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
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以爱为源,以心换心。
公平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给于更多的激励与表扬。
2、课堂中,注意言行举止。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微妙的影响,也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
不要板着脸,以灿烂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表情亲切自然,给人阳光般的感觉,举止得体大方,给人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产生共鸣,也容易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兴趣,进而也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构建语文学科乐学课堂教育结构论文
![构建语文学科乐学课堂教育结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6f5f080740be1e650e9a7d.png)
构建语文学科乐学课堂教育结构摘要:培养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目标和课程都要以课堂为中介作用于学生,因此,也可以说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正道。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语文素质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教育;结构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94-01一、明确任务,激发兴趣1、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
2、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
3、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
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二、质疑评价发展思维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展现过程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乐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乐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9f23acf524ccbff1218494.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乐学”中学语文内容摘要:本文谈了几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快乐教与学的浅见,重申古希腊学者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的观点,并将之归纳为两点:一是实施寓教于乐的条件;二是实施寓教于乐的艺术方法。
并从语言艺术,绘画艺术和表演艺术三个方面重点论述。
关键词:寓教于乐效率模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
今天,这个原则,对我们的启发仍很大。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运用现代的各种教育方式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
寓教于乐突出了“乐”,提倡的是愉快教学法。
可以说,这种模式适合时代的发展,符合我们的教学规律,它的推行,必将给我们的旧式教学方式带来新鲜的血液与极大的动力,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让师生乐在其中。
那么,这种模式我们如何去实施呢?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实施“寓教于乐”原则所需要的条件:“寓教于乐”原则的实施,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在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只有老师的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的使用这个原则,创设温馨美妙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应用这个原则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第一、吃透教材: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材料,是提供给学生知识的源泉。
要想实现“寓教于乐”,把知识教给学生,对教材把握不透,你便无法实现。
因此,在课前,教者要花很大的功夫去钻研教材,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能够把教材的零碎的知识点连成串串珍珠,让学生自己去捡拾。
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处惊不变,不怕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第二、啃透学生:教材是“死”的材料,学生是“活”的对象。
他们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体。
“寓教于乐”原则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我们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每个个体的特性要胸有成竹,并能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参与其中,真正领悟到课堂的乐趣。
语文课上如何让孩子乐学论文
![语文课上如何让孩子乐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f427c7da38376baf1faea5.png)
浅谈语文课上如何让孩子乐学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使语文课堂高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趣氛围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乐学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争取学生爱上你的学科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因此我认为,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另外,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特点,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
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策略论文
![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4b908eec3a87c24028c457.png)
构建语文乐学课堂策略初探【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在导向上和教法上认真探索,努力构建语文“乐学、学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爱学,乐学,才能学好。
【关键词】构建乐学课堂策略现代社会,各种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学生对自然界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接触与认识日益广泛,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基础更好,潜在的兴趣品位也更高。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科,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到推陈出新,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索兴趣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构建“乐学课堂”呢?这对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日常生活中,新鲜事物总会激起人的好奇心和急于了解的欲望。
在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教师经常创新课堂的导入方法,课堂的的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把学生引向充满神奇魅力的知识境地,学生自然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启发性导入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启发性导入法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
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启发性的导入,教师可以一上课就先问:《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情节波澜起伏,斗争惊心动魄,同学们想一想魏、蜀、吴三国各以什么优势称霸天下形成鼎足之势?学生讨论后回答:曹操占尽天时,孙权占尽地利,刘备占人和优势,所以形成鼎足之势。
然后进一步引导分析: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中,刘备依靠人和制胜,说明民心背向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证民心背向这个道理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课堂上来。
既能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够揭示新课的内容和阐述的道理。
(二)精心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
上课开始,教师富有感染力、激发力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诱使学生以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
快乐语文论文六篇
![快乐语文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9bdd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a.png)
快乐语文论文六篇欢乐语文论文范文1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授一些一般写作技巧,然后让同学自己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此的教学方法真的可以让同学写诞生动的文章吗?现实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同学真正把握写作技巧,同时也不能引起同学对写作的爱好。
我们应当提倡的是让老师和同学乐观地互动,比如让同学观看一些电影,带着观影感受写文章,利用影视资源启发同学的思维,让同学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学习课本上枯燥的学问。
如此以来,课堂的氛围也不再死板,同学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制造欢乐高效课堂的途径(一)实现角色转变,融入同学当中,共同查找学习的乐趣要想让同学爱上课堂,教育工就必需做好同学的功课,首先要擅长观看,抓住同学平日里在课堂上的状态,依据每节课的课堂反应,找到同学的爱好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在平常的课堂上要留意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同时引导他们正确思维,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学问,还要擅长倾听同学的内心感受,准时猎取同学对课堂状况的反应,了解同学课后的一些反馈,同时多与同学沟通,对他们的反馈做出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他们才会爱上课堂。
1.擅长观看,抓住同学的“状态”擅长观看是指:观看他们上课时听课的状态,留意力是否集中于课堂。
学校生由于年纪小,缺乏肯定的掌握力,一节课下来很难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候教育工需要做的就是观看他们何时会消失留意力分散的状况,思索同学为何会集中不起留意力。
观看的内容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观看同学上课时的心情状态,欢快的课堂气氛,肯定是同学们都处于一种心情饱满、兴奋的状态之中的。
因此,教育工在教授学问的同时,要留意你讲课的方式是否真的引起了同学们的爱好,他们是否真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以此来创新授课方式。
(2)观看同学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对你教授的学问有着一种求知欲。
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观看同学的思维是否在与你的思路一起走,是否在乐观主动地去思索你提出的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是死记硬背,这种想法在如今已经过时。
如何让小学生乐学语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让小学生乐学语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1dae9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6.png)
如何让小学生乐学语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 就要积极调动学习兴趣, 为每位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
那么, 怎样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学语文呢?一、巧设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精彩的课文导入, 可以引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激趣, 目的就是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有迫切求学的欲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活动,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激趣抓住学生的心, 学生的神, 使学习变得易于接受。
如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的导入语是这样设置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同学们, 这张照片上的人物你们都很熟悉吧, 从图上还能看到什么呢?你知道这幅图记录的是一件什么大事吗?你们一定想知道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激动人心吧?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都认真地看着图, 积极举手发言, (图上是杨利伟叔叔, 从图上还能看到有地球、火箭、发射架和飞船)那么课题中的“飞天”是什么意思呢?“圆梦”又是指什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 认真地读课文你就会明白的。
二、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的灵性情境对于语文教学必不可少, 它是连接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感情的纽带。
在教《云房子》一课时, 当孩子们通过品读感受的了小鸟们造的云房子的可爱与美丽时, 笔者适时地创设了情景:此时, 天上还有许多白云, 让我们插上翅膀, 飞上天空和鸟儿们一起造云房子吧!你会造出什么样的云房子?学生的兴致一下被推到了极致, 如树林般的小手纷纷举起, 造出了各种形态各异的云房子。
三、运用表演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表演是一项能调动表演者各方面能力的活动, 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所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入表演的因素,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教学的优化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2b9bf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3.png)
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相关推荐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一、“认写生字”的强化激发学生感知母语魅力之情感2011版《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做了很多修订。
首先从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300字)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字+1000字)上进行了规定;接着又分学段细化了学生的认写生字(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600-1800,800-10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000)并指出了不同学段学生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如第一学段: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各学段: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分层有序、切实可行的建议。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每个学段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行款,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注重写字质量,切实提高书写水平,避免大量、机械的书写训练。
)通过学习我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有了以下认识: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遵循“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其次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让学生在认字写字过程中感受母语的美丽与魅力;同时还让我认识到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写字的规律去循序渐进地引领“识字写字教学”。
二、“阅读”的延伸拓宽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之视野捕捉“阅读教学”中修订的内容: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里不仅告诉了我们“阅读”的巨大作用,而且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外,更要关注“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不能为了“对话”而泛乱对话或曲解“编者之意”对话。
谈乐学议论文
![谈乐学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67f3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0.png)
谈乐学议论文引言乐学,即通过兴趣和乐趣来学习。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往往被迫学习无趣的课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乐学理念则提倡将学习与乐趣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乐学的概念、意义以及乐学对学生的影响。
乐学的概念与背景乐学概念最早由教育学家杜威提出。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杜威的观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后来乐学理念的基石。
乐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学习来建构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乐学正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实践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趣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乐学的意义1. 提高学习效果乐学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乐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学习能力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乐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对学术学习有益,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自信心乐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通过乐学取得了成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会有更深的认识和信心。
这种自信心能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不畏困难。
4. 培养兴趣爱好乐学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
在乐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种兴趣爱好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乐趣,还可能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乐学对学生的影响乐学对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
1. 激发学习动力乐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习兴趣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乐学,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进而培养起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乐,语文学习之佳境]
![[乐,语文学习之佳境]](https://img.taocdn.com/s3/m/4d24525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a.png)
[乐,语文学习之佳境]摘要: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好与乐学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爱好是乐学的重要前提,细心爱好是乐学的重要保证。
乐学的课堂教学是在科学的“爱好”中生成的,在细心的“爱好”中出现的,老师能随机地进展“乐学”,让课堂在“爱好”和“乐学”中不断的优化与整合,从而演绎出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爱好语文学习乐学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从教十几年的经验,我深切地感受到初中学生的现状较前些年有较大改变,他们特性更张扬,视野更广袤,所接触的东西更多,学习渠道更丰富:电视、电影、网络、外出旅游,教师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唯一的翻开别致世界大门的引领者。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不再是被高高仰视,学生不会像以前那样,会自觉地聚集到你的身边来。
有时,我甚至有一种感觉,我是在努力与外面的大千世界争夺我的学生。
从教以来,我再也没有像此时此刻这么迫切地盼望我的课堂可以真正吸引学生的目光,除了引导学生乐学,别无他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爱好是最好的教师。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着手,是我工作的起点,在胜利的激起学生的爱好之后,让学生在学习中全员参加,有了胜利的喜悦,学生自然就会专注于学习,教师就可以更轻松的进展教学。
一、乐学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穿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语文素养。
应当亲密关注学生的开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改变,尽可能满意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须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敏捷的实施机制。
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要求语文教师与时俱进,正确把握语文课堂的时代性,正确把握学生的时代特征,注意语文与现实相联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溢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学生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乐学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乐学就是乐中有学,学中有乐的一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是以乐为突破口,以学为纽带,求质为核心,以乐学促学,以学亦乐为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如何实施乐学的创新,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以乐学促学,引发兴趣
以乐促学是把求学知识视为一种乐趣,用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组织学生自我运动,使他们主动地、自主地、快乐的地进行学习。
1、利用竞赛式教学,激发挑战性。
竞赛本是挑战性极强的一项活动,它的种类繁多,有口头赛、分组赛、级别赛等。
我用这些竞赛在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把某些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上课时分成小组,做短剧演出,看哪个组演得好,并给予公证的评价及适当的奖励。
例:教学《宴子使楚》一文,我先和学生一起把它编成剧本,然后让学生分别去做道具,再让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在欢乐的演出中,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
2、运用故事,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潜动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始发动机,对于形成实践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据此我运用讲故事的方式紧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为探求知识而
自学投入学习,例如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原尾,提出问题“想弄清蛇、田鼠、庄稼三者之间的关系吗?”设置悬念,再以座位的横列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担当蛇、田鼠、庄稼、老农等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对故事的叙述自主表演该角色,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故事情节之中,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这样,学生不仅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带来了快乐,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同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地位,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才是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上乐中有学,学中有乐的教学方略。
3、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们探究,了解自己求知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它激励着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索规律。
在教学中,利用挂图,利用实物或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快速投入探究知识奥秘的学习中去。
例如课文《田忌赛马》是一篇寓言,讲的是齐国大将田忌跟威王赛马的故事,文章数字不多,但曲折动人,哲理颇深,为了适应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满足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品尝到文中的哲理,教师利用课件排出第一二次比赛时双方的阵容之后,接着要学生思考,还能不能把出场的顺序调换一下,想出更多的阵容呢?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进行分析比较,自己动手、动脑、动眼,最后一致认为只有排出如孙膑给田忌安排的阵容才是唯一可取胜的阵容。
4、利用趣味新颖的教学方式,激起热情。
这是采用课堂富有趣味性增添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据课本知识的内容出题,利用幽默、含蓄,趣味性极强的形式传授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气氛,促进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理解知识。
如:从“找人”为题,教师出示几篇课文题目,再写出几位作者,叫同学说出哪个人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对于低年级学生拼音学习方面,变单一的拼读为快乐的游戏,如:帮助“生字宝宝回家”,教师可以讲本课的生字和拼音分开来写在卡片上,让孩子们找到生字相对应的拼音,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认识拼音,巩固拼音;再有找“朋友”编儿歌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因内容而异才用的方法施教给学生,从而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为乐,引起共鸣
以学为乐,是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满足和成功,使学习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个体本身的需要和追求。
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是摘选于老舍先生《养花》一文的结尾,他让大家学完之后懂得: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大不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
同时,此文叫大家另有所悟:学习要通过刻苦努力才有一份收获。
在此之时,教师在教学上告诫同学们此项活动,可采取公平的评价,对付出勤奋努力者,表现最佳者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发奖品的方法,意在使学生不知不觉
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气氛中,萌发努力学习的思想感情,达到共鸣。
总之,以乐促学,以学亦乐是教学的目标,也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乐学,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乐趣因素,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设计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这样教师既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这样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