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四中】古诗词鉴赏指导-一轮复习导学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宋词赏析03
响彻千古的劲歌——读辛弃疾北京四中连中国一、作者简介1。
辛弃疾, 词人,字幼安,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
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2。
诗句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
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
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下的眼泪?3。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第四节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01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2讲诗歌内容的理解北京四中杜蘋学习内容:一、概述从理解诗歌内容的角度出发,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答题方略(一)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
(二)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三)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
(四)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列举诗歌题材内容的分类(一)咏物诗(二)咏怀诗(三)咏史诗(四)山水诗、田园诗(五)赠别诗(六)登高诗、凭栏诗(七)爱国诗(八)边塞诗在这八类题材中,你了解它们各自的内容和风格特点吗?三、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贺贾岛杜牧李商隐·李煜·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苏东坡秦观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我们把以上20位作家分为了四类,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分类的?对于这20位作家,你了解又有多少呢?四、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知人论世。
1.拿唐代的边塞诗举例:[例1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的边塞诗在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有哪些特色呢?2.拿北宋、南宋不同的诗歌旋律来举例。
[例1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2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诗在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有哪些特色呢?五、诗歌思想情感的分类(一)孤独寂寞(二)惆怅哀伤(三)烦躁苦闷(四)激愤愤懑(五)欢快惬意(六)欣赏仰慕(七)恬淡闲适(八)坚守节操(九)羁旅漂泊(十)国破家亡(十一)忧国忧民(十二)怀才不遇六、对应练习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高考语文一轮冲刺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精编版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法探究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03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第5讲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北京四中杜蘋
学习内容:
一、意象
简言之,意象即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色彩的物象。
(1)传统意象有着相对稳定的表意功能
(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二、意境
简言之,意境就是画面感和情感氛围两者的统一。
诗歌鉴赏命题,倘使涉及意境,多从这两个方面用心思。
三、意象整合为意境
从两者的关系看,应该说意境是意象的整合。
意象可以是物态的、零散个体的,而意境必须是情态的、浑然一体的。
四、相关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7分)
阙题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4分)。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一高考研究——鉴往知来,知道高考怎么考一、[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速读批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二、[2020·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赠赵伯鱼(节选)韩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
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
③参:领悟,琢磨。
诸方:各地方,各方面。
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速读批注: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4.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课后练习————————————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08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7讲例题讲析之一北京四中杜蘋★课堂补充:一、诗词常见题材•①山水诗②田园诗③咏物诗④怀古诗•⑤送别诗⑥行旅诗⑦边塞诗①山水诗:主要通过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表达人和自然的和谐。
②田园诗: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
体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或者向往。
(向往隐居生活)③咏物诗: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际上往往在这一表面的形象下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或思想。
④怀古诗:一般来说,怀古诗不仅要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评论。
有时则是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⑤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
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
但也有不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⑥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的旅途寂寞、艰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⑦边塞诗:这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
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紧张的战争局势,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对月思亲。
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忧怨,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或者状写兵士的艰苦生活。
二、诗歌手法总结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他通过其他人物或周围的环境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
间接描写可分为人物烘托和环境烘托两种。
(1)人物烘托:借助与描写对象相关的人的言语、行为、外貌、神态、心理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
(2)环境烘托借助描写对象身处的环境,如地域、社会状况、环境气氛、场所摆设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
)2. 写作技巧(1)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2)比喻、象征、夸张、双关(3)烘托(衬托:正衬,反衬)(4)用典、渲染氛围3.结构特点:常用的结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欲扬先抑铺垫、层层渲染、结构对比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
北京市北京四中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市北京四中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二考点溯源 探根教材
导学案二考点溯源探根教材【教材溯源·考点链接】考向一观诗词形【必备知识·核心聚焦】1.古诗词的一般结构2.“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主要指近体诗)(1)起,即起句。
内容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2)承,是“起”的延伸、深化。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内容与“起”构成因果、承接或补充的关系作用承上启下(3)转,表明诗意的转换。
内容接“承”而来,转出他意。
多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作用别开生面,让作品陡生波澜(4)合,诗的结尾。
内容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点明诗歌的主旨或诗人的感情作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说理,淋漓尽致,感情强烈暗结: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3.律诗颔联、颈联的三种对仗类型(1)正对:上下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示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效果分析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更迭、怀古伤今之情(2)反对: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示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效果 分析 “身无”与“心有”,内外对比,悲喜相称,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3)串对: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语法关系的一种形式。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效果分析 上句说“疑无路”,下句说“又一村”,语意上形成上下承接,略有转折【教考衔接·命题前瞻】1.根据对古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答案:①承 ②转 ③合 ④抒情2.背诵《无衣》,回答下面问题。
(1)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导学案文档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导学案一、考点聚焦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探索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复习策略1、从题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
2、从诗歌所描绘的人、事、景、物入手,去体会深藏于形象之中的真实情感,把握作品的旨趣。
3、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其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
4、抓住作品中的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去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入手,去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对诗歌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入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咏史、爱国)诗词的思想内容。
三、分析考点【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例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考点归纳: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四、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第一课时学案精品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日期:编号:001预习导学※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类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建功报国类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山河沦丧、国家火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三)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卜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四)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送别留别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考点突破附:精美文章选读秋天的遐想吹着秋天的风,淋过秋天的雨,温暖着深秋的缕缕阳光,感受着这个季节带给我的快乐与忧伤,在遐想的憧憬中徜徉,没有金钱与物质欲望,没有权势与政治较量,只有少许感伤和青春迷茫!秋天的雨下的沉寂而又淅沥,来的悄然去的毫无声息;没有电闪雷鸣的帷幕,没有狂风大作高潮,一切都变得那么委婉那么寂寥,却总能够给予人淡淡悲凉与忧伤;像一首主旋律总能勾起内心些许记忆的过往,喜与悲,得与失,是与非;亲情,友情,爱情,纷纷扰扰,扑朔迷离,纠结煎熬。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4讲诗歌写作手法(二)学习内容:二、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四)衬托与对比1.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又叫烘托,烘云托月。
反衬指为了突出诗中抒写的主体的某一特征,用别一意象的相反特征作比衬。
2.对比:把两个矛盾(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给予对照,俗点说,即“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思考:“对比”和“反衬”有什么区别?相关练习: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以上两首诗中什么地方形成了对比?(五)实写与虚写实写: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写:1. 神怪梦境2. 回忆过往/设想未来3. 主观感觉(音乐欣赏时)相关练习: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忽还乡,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
千里孤坟,相顾无言,无处话凄凉。
唯有泪千行。
纵使相逢应不识,料得年年断肠处,尘满面,鬓如霜。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中,什么地方是实写?什么地方是虚写?“怀古诗”的阅读鉴赏一、怀古诗的主题(一)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同病相怜型”(二)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型”“物是人非型”(三)理性反思:“劝诫型”“启迪型”二、怀古诗的常见主题有: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同情民生疾苦;揭露昏庸腐朽;抒发爱国情怀。
三、相关练习[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诗眼)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古典诗歌中“诗眼”的概念,并能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2、掌握寻找辨析诗眼的几个方法。
学习过程例题引路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例题“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
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
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昔人所谓诗眼是也。
”(《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由此该题答案可概括如下: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咽”、“冷”。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杜甫诗歌赏析 01 Word版缺答案
千古圣名,何止文章——阅读杜甫(一)1课时北京四中黄春一、文学常识回顾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载敬堂集》)。
杜甫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三吏”:《》《》《》;“三别”:《》《》《》。
二、根据老师的讲述筛选整合并记录1、《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三吏”之《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三别”《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8讲例题讲析之二★课堂补充:一、诗词常见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平淡朴素、委婉含蓄、缠绵哀怨、准确精练、简洁生动、绚丽明快、深沉隽永、生动形象、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二、诗词答题技巧及步骤总结诗眼:(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赏析句子:(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主旨:(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分析语言风格:(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意境:(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间、地点、特点)。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并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技巧:(1)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北京市中考语文阅读感悟品字析词悟意境《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无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一、作品作家连线。
《观沧海》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曹操《天秋沙秋思》马致远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澹澹..()()萧瑟.()..()()竦峙白沙堤.()碣.石()哉.( )枯藤.()天涯.( ) 悬.()三、领悟《观沧海》所营造的意境。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品析《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____________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2
高考专题讲第六讲用形象托出心中的境重点讲解内容:(1)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2)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例题讲析:1.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4.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指导编稿老师:科建宇审稿老师:李家声责编:程彦芳从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可以看到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为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2010年加入延伸题后在鉴赏题中也会考察从不同层面对诗歌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或者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诗歌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发。
具体的考查内容有内容、主旨、情感理解,形象、意境把握及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为了答好诗歌鉴赏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考生应从下列角度做好储备。
一、诗歌体裁可以借助课本梳理下列知识点: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诗经》中的很多篇幅、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属古体诗。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
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每句有几个字即称为几言。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一般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二、诗歌流派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是《楚辞》。
宋词有两个重要流派,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作品视野广阔,激情充沛,想象力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多姿多彩;婉约派以李煜、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他们的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侧重表现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三、了解一点专业术语1.题材:诗歌的表现内容。
我们读过的诗歌题材大致可以分为,思乡与羁旅,怀人与送别,边塞与山水田园,登高与怀古,咏物与咏怀,写景与叙事。
大家可以借助这个分类,将学过的篇目加以梳理。
2.意象:赋予了特殊含义与文学意味的物象。
你能结合学过的诗歌说说下列意象的特殊含义吗?月亮、菊花、梅花、松树、莲花、鸿雁、杜鹃鸟……3.意境:意象加情感构成的艺术境界。
4.诗眼:最能表达诗的主旨及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
5.写作手法:可以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 、说明等。
(2)描写手法: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乐写哀,欲扬先抑等) 、联想、想象等。
(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借代、反问、设问、反复、反语、通感、双关等。
有了上述知识储备,还必须有一定的阅读储备。
《红楼梦》中黛玉在指导香菱学诗时是这样说的:“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粗算起来香菱要读500首左右的诗才能学会写诗,我们在高三为应对高考也必须多读一些诗,可以从已学过的诗入手,从高考考点的角度重新思考,还需要通过做一些练习,训练自己的答题规范与技巧。
做题时读懂最重要,怎样才能读懂呢?要总体把握作家的情感,诗歌的主旨。
从关键词句诗眼、意象、题目,思路结构起、承、转、合,从表达技巧(情趣、妙手),从知人论世入手解读诗歌。
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
读懂之后还要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呈现答案,现提供一点所谓的“公式”,要注意应用时不可生搬套。
(1)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出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能力检测(一) (2010 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①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释]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二) (2010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附参考答案与解析(一)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等活动。
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借鉴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一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度、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作文欣赏挟着灵魂奔跑高三(3) 胡燕据多国网民投票评选,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
令人不禁思考:中美文化如何影响着世界?我们又应如何生活在这个“文化”世界?美国文化令人热血沸腾。
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一个决定往往影响着整个世界的金融形式;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一部一部地上映,红地毯上的明星们一个一个地走秀,一袭华服、珠光宝气,引领全球所谓“时尚”“风潮”;更习惯了躺在沙发抱着可乐汉堡,看着扣人心弦的NBA 直播,抢断,传球,过人,上篮,球进了!漂亮!一切都是速度至上,令人恨不得从沙发上跳起来,放开步子奔跑——美国文化令全世界随之奔跑。
中国文化远没有美国那般霸道。
她只是优雅地讲着汉语,含蓄的微笑中闪耀着孔子般先贤圣人们智慧的光辉;京剧里的一段唱词,咿咿呀呀飘荡了几百年没有变;万里长城一千年一万里,见过多少莺飞草长,世事变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而谁又能讲清那玄妙变幻的中国功夫里的意蕴深长,读得完唐帝国雨雪风霜中的功过是非、人间沧桑?于是,我们只有静静体味——中国文化终究是留给灵魂的。
然而又难以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如此简单地割裂开来。
倘若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调查略作修改:“20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国家”,那么我揣测中国也未必名列前茅。
尽管20世纪的中国还在讲汉语,唱京剧,修长城,练功夫,但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奔跑,还没有怀揣着自己的文化跑到大部队里去,世界也便无从领略其中的精妙与美好。
或许是美国文化带动了中国的奔跑,而中国文化反过来提醒美国,提醒世界:“别跑得太快,落下灵魂”。
幸而我们看到了两国文化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交流与融合。
让我们在好莱坞大片《卧虎藏龙》里瞥见中国的翠竹碧水,在《功夫熊猫》里欣赏到栩栩如生的中国功夫,在略嫌浮躁的流行乐坛里吹过一阵沁人心脾的“中国风”……也许这样的交流与融合仍是不深刻的,不成熟的,但至少我们看到方向:21世纪,世界挟着灵魂奔跑。
[点评]翻阅毕业生的旧文,当年的高才生,现在的北大学生胡燕的应试文章又一次令我心动,我不禁想把它奉献给新一届的高三学生。
还记得当年作为范文下发此文时班里同学的一句赞叹:震撼!震撼于胡燕高妙的立意:21世纪,世界挟着灵魂奔跑。
她没有简单地论中美文化的优劣,而是想到了要融合,因为这个世界真的既需要奔跑的速度,又需要对灵魂的关注。
(指导教师:科建宇)附作文题目: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
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