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路面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探地雷达道路检测方案

探地雷达道路检测方案

探地雷达道路检测方案一、为啥要用探地雷达检测道路。

咱先唠唠为啥要搞这个探地雷达来检测道路呢?你想啊,道路就像人的血管一样,每天都有好多车在上面跑,时间一长,道路里面可能就会出现各种毛病,比如地基下沉啊,有个空洞啥的。

要是不及时发现,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出个大坑,那车开着开着“哐当”一下,多危险啊。

所以呢,咱们就得用探地雷达这个厉害的家伙,就像给道路做个全身CT一样,把它内部的情况看得明明白白的。

二、探地雷达是啥玩意儿。

探地雷达就像一个超级透视眼。

它会发出一种电磁波,这个波就像小探子一样,能钻进道路里面。

遇到不同的东西,比如说遇到坚实的地基、松软的空洞或者是埋在地下的管线啥的,波就会有不同的反应,然后再反射回来。

探地雷达就把这些反射回来的信号收集起来,然后分析出道路里面到底是个啥情况。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 装备大集合。

2. 了解道路情况。

在检测之前,咱得对要检测的道路有个大概的了解。

比如这条路是啥时候修的,以前有没有出现过啥问题,周围有没有啥特殊的建筑或者设施。

这就好比医生看病之前要先问病人的病史一样。

这样我们在检测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知道哪些地方可能更容易出问题。

3. 标记检测区域。

到了现场之后,得用一些明显的标记把要检测的区域标记出来。

就像给道路划个框一样,告诉探地雷达:“你就检测这个框里面的地方就行啦。

”这样可以避免遗漏或者重复检测。

四、检测过程。

1. 设备安装与调试。

把探地雷达的设备安装好,天线要稳稳地放在地上,然后连接好各种线,打开主机。

就像给机器开机预热一样,要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它能正常工作。

比如说调整一下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啥的,让它处于最佳状态,就像给运动员做热身运动,准备好迎接“比赛”。

2. 开始检测。

然后就可以开始沿着标记好的区域慢慢地移动探地雷达了。

这个移动速度可不能太快,就像散步一样,慢慢地走,这样才能保证雷达能把下面的情况探测清楚。

在移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时刻盯着设备的屏幕,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信号。

倒车雷达实训检测报告单

倒车雷达实训检测报告单

一、项目概述倒车雷达实训项目旨在通过对倒车雷达的安装、调试、检测等环节的实训,使学生了解倒车雷达的原理、构造、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本次实训采用红外倒车雷达作为实训对象,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倒车雷达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5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倒车雷达原理及构造学习;2. 倒车雷达安装与调试;3. 倒车雷达性能检测;4. 倒车雷达故障诊断与排除。

五、实训设备1. 红外倒车雷达一套;2. 车辆一辆;3. 万用表一台;4.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5. 计算机及倒车雷达检测软件。

六、实训步骤1. 学习倒车雷达原理及构造,了解其工作过程;2. 安装倒车雷达,包括雷达探头、线束连接等;3. 调试倒车雷达,确保雷达探头与车辆后保险杠保持水平;4. 进行倒车雷达性能检测,包括距离测量、信号传输等;5. 故障诊断与排除,针对倒车雷达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实训结果1. 倒车雷达原理及构造学习倒车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波或红外线等原理测量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倒车雷达主要由探头、控制器、显示器等组成。

探头负责发射和接收信号,控制器负责处理信号并计算出距离,显示器将距离信息显示给驾驶员。

2. 倒车雷达安装与调试根据倒车雷达说明书,将雷达探头安装于车辆后保险杠上,确保探头与保险杠保持水平。

连接雷达线束,确保线束连接牢固。

通过调试,确保雷达探头与车辆后保险杠保持水平,以便准确测量距离。

3. 倒车雷达性能检测使用万用表检测雷达探头与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是否正常。

使用倒车雷达检测软件进行距离测量,测试倒车雷达在不同距离下的测量精度。

结果显示,倒车雷达在0.3m至5m的距离范围内,测量精度达到±5cm。

4. 故障诊断与排除在实训过程中,倒车雷达出现以下故障:(1)雷达探头无法正常工作;(2)控制器无法接收探头信号;(3)显示器显示距离信息错误。

雷达检验报告

雷达检验报告

雷达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2021-001
报告日期:2021年10月10日
被检雷达型号:XXX
检验机构:XXX检验机构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确保被检雷达设备的工作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排除其存在的缺陷和故障。

二、检验过程
1. 检验人员按照国家雷达设备检查标准,对被检雷达设备进行了外观检查与功能测试,发现其外观完好无损,功能正常。

2. 检验人员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被检雷达设备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其检测范围和精度均达到了国家要求,并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结论
根据本次检验结果,我们认为被检雷达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不存在缺陷和故障,可以正常使用。

上述检验数据均属实可靠,本报告仅供参考,不做法律证据使用。

检验人员签名:XXX
检验机构盖章:XXX检验机构
以上就是本次雷达检验报告,请被检方和相关人员妥善保管。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检验机构联系。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本次地质雷达检测是针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的。

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隧道衬砌拱顶是否存在脱空现象,以便进行压浆处理。

同时,还需要检测混凝土衬砌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其位置。

此外,还需要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本次检测的里程为DK371+318.0~DK371+783.0(洞口),共计465米。

检测分为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进行检测。

地质雷达是通过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

根据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可以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根据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来计算传播速度V。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

在本次检测中,需要确定检测目的层和探测深度。

针对隧道衬砌的检测,需要检测衬砌的厚度、脱空情况和混凝土缺陷,同时还要检测混凝土背后围岩的情况,因此检测控制深度在1.5米左右。

在本次检测中,我们使用了意大利产RIS-2K型地质雷达,天线采用了600×1600MHz天线阵,以满足检测要求。

针对拱脚和拱顶的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拱脚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50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5cm。

极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而拱顶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45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8cm。

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在拱顶的检测中,我们还发现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存在脱空情况。

具体来说,在序号为1至20的不同里程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空情况,包括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轻微脱空、混凝土不密实、上部混凝土不密实可能存在脱空、有间断不连续脱空、上部混凝土不密实、有一小段轻微脱空、脱空以及混凝土不密实存在蜂窝空隙等情况。

周界安防雷达无委检测报告

周界安防雷达无委检测报告

周界安防雷达无委检测报告
摘要:
一、周界安防雷达简介
二、无委检测报告概述
三、检测结果分析
四、对安防行业的意义
正文:
周界安防雷达是一种用于边界防护的高科技设备,通过探测和跟踪目标,实时监控边界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安防需求的不断提高,周界安防雷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近日,一份关于周界安防雷达的无委检测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报告由权威部门进行检测,旨在确保雷达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无委检测报告从多方面对雷达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包括电磁兼容性、辐射安全、设备稳定性等。

检测结果显示,周界安防雷达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这表明我国周界安防雷达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够为边界防护提供有效保障。

无委检测报告的发布对安防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为安防雷达设备的选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其次,报告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安防雷达技术的信心,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该报告也是我国安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和成就。

总之,周界安防雷达无委检测报告的发布对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路面厚度检测报告

路面厚度检测报告

路面厚度检测报告1. 引言路面厚度是道路建设和维护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测量和评估路面厚度对于道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种常用的路面厚度检测方法,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检测方法针对路面厚度的检测,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如地面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GPR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测量路面下各层的厚度和结构。

下面是使用GPR进行路面厚度检测的步骤:2.1 准备工作•确保GPR设备正常工作,检查电源和天线连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参数设置。

•清理检测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2.2 数据采集•将GPR设备沿着需要检测的路段缓慢移动,保持平稳的速度。

•确保GPR设备和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通常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随着设备移动,GPR会发送电磁波并记录反射信号。

2.3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

•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校正,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GPR数据的特征,将其分析和解释,得出路面厚度的估计结果。

3. 数据分析与结果经过数据采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一组路面厚度的数据。

下面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展示的步骤:3.1 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绘制直方图和箱线图,可视化数据的分布和异常值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初步了解路面厚度的整体情况。

3.2 结果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平均路面厚度、最大/最小值等。

•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或雷达图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结果。

•同时,可以将数据结果与标准规定进行对比,评估路面的状况和安全性。

4. 结论与建议根据路面厚度检测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路面厚度整体较为均匀,符合设计要求。

•存在部分路段的厚度异常偏大,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维修。

车辆雷达测试报告

车辆雷达测试报告

车辆雷达测试报告1. 测试目的本测试报告旨在对车辆雷达进行全面测试,以评估其性能、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实际使用需求。

2. 测试背景车辆雷达是一种重要的车辆安全设备,能够感知并检测周围的障碍物,提供即时的安全预警和驾驶辅助功能。

本次测试选取了一款市场上常见的车辆雷达产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的测试: - 障碍物检测:测试雷达是否能准确检测到前方、后方和侧方的障碍物,并给出相应的预警或警告。

- 距离测量:测试雷达的测距精度,验证其是否能准确测量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

- 速度测量:测试雷达的测速精度,验证其是否能准确测量障碍物的速度。

3.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的测试: - 探测范围:测试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验证其能够探测到的最远距离。

- 探测角度:测试雷达的探测覆盖范围,验证其能够探测到的最大角度范围。

- 探测灵敏度:测试雷达的灵敏度,验证其能够探测到的最小目标。

3.3 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的测试: - 温度影响:将雷达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中,测试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 震动影响:通过模拟道路不平、车辆运动等情况,测试雷达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4. 测试方法4.1 功能测试方法在实际车辆环境中,针对每个功能项目,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真实场景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

4.2 性能测试方法利用标准测试设备和场地,进行针对性能项目的定量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

4.3 稳定性测试方法分别将雷达置于低温、常温和高温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连续性测试,观察和记录其表现和稳定性。

5. 测试结果与分析5.1 功能测试结果根据功能测试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障碍物检测功能良好,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前方、后方和侧方的障碍物。

- 距离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测量误差较小。

- 速度测量能力较强,能够准确测量障碍物的速度。

探地雷达报告

探地雷达报告

探地雷达报告
【探地雷达报告】
一、报告概述
我公司使用探地雷达技术,对XXX区域进行了地质勘测,得出以下报告:
二、勘测区域简介
本次勘测的区域位于XXX市XXX县的XXX乡。

因区域地表覆盖物复杂,且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已停用的地下煤矿,因此需要进行探地雷达勘测。

三、勘测目的
本次勘测旨在了解勘测区域地下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煤矿废弃区域的勘测,检测出隐藏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的消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四、勘测中使用的工具
本次勘测使用的探地雷达型号为XXX,分别在XXX角度和XXX频率下对勘测区域进行扫描和勘测。

五、结果报告
本次勘测结果主要显示,勘测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存在的地下空洞和灾害隐患较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已停用的煤矿地下存在残留物,包括未处理完毕的有害物质等,需要严格监管,以防止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六、结论
根据本次勘测结果,结合相关部门的建议,本公司建议对区域中的煤矿废弃区域进行彻底的治理和消安工作,以确保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安全。

同时,对于区域内的其他地下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设计和施工中的安全防范,以免在勘测缺陷或盲区处蒙受损失。

雷达测量实习报告5篇

雷达测量实习报告5篇

雷达测量实习报告5篇雷达测量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透过实地的测量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实地的地形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展绘、拼接,在实习的同时也体验一下实际测量工作的生活、培养团队协作潜力。

二、实习时间2021年_月_日到2021年_月_日三、实习地点__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四、实习人员__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及老师五、实习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计算器,记录本,三角板等六、实习计划踏勘选点一天,控制测量三天,控制点坐标计算和展绘一天,地形测量四天,拼图一天(计划十天,实际实习时间为九天)。

七、实习经历及体会2021年_月_日上午,带着愉快的情绪,坐上一路向南的汽车,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工程测量实习,这也是我们专业第三次的实习!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目的地——__省桑蚕茶叶研究所!在那里不得不介绍一下__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了,__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__年,经__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集蚕桑、茶叶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园林设计与苗木栽培及现代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

所内主要经营项目有:蚕种培育、茶叶加工、苗木种植、园林设计和果树栽培等。

我们所住的招待所周围空气清新,树木繁茂,山塘众多,地貌丰富,植被覆盖率超高,而且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确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人民居住的天堂啊!当日下午,在招待所门前,我们的__老师简单地开了个动员大会,他重申了我们此次实习的好处和要求,强调了应当遵守的一些纪隶和安全事项,还为我们打气,鼓励我们勇敢机智应对将要到来的困难!之后立刻就是踏勘选点,围绕着招待所外面的“8”字圈,我们选取了A·B两条线路,每条12个点,就这样,我们10几个小组被分成4路!接下来的头3天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小组先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完成角度测量,然后用一天半来完成高程测量。

交通检测雷达枪实验报告李清波

交通检测雷达枪实验报告李清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交通信息检测综合实验开课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学院交通运输年级智能交通系统及工程专业 2 班学生姓名冉景扬学号631105110207李清波学号631105110218张炳森学号631105110219冯烁学号631105110222孙诗琪学号631105110229 开课时间2013 至2014 学年第 1 学期雷达测速与人工测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雷达测速的原理;2、了解雷达的安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验证雷达测速的效果;二、实验内容1、人工测速的距离选择分别为1m、3m、6m、8m;2、雷达速测的角度选择分别为10°、30°、45°、60°;3、每一个距离分别测量4个不同的角度,每次记录十个数据。

三、实验要求1、明确试验目的,弄懂试验原理;2、尊重试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3、合理做出试验结论,独立完成试验报告;4、由于在道路边进行相关测量,需要注意安全。

四、实验仪器1、雷达枪;2、秒表;3、卷尺。

五、实验方法与原理人工测速法:先在路边标记好相关的距离,当要测的车辆的车头先后到达标好距离的两端时,两名人员分别对这两个时刻进行观测,并发出信号,另一名人员对这两个时刻用秒表进行记录。

雷达测速法:需要两名操作人员,一人持雷达枪在相应的角度上对车辆进行测速,另一人记录数据。

测量的车辆为人工测速法指定的车辆。

实验原理:交通雷达测速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当雷达所发出的微波束碰到车辆时,即被反射回来,又被雷达天线所接收,这个接收频率与雷达的发射频率之差是与车速成正比的,其频率差越大,则被测车辆的速度越高。

六、注意事项1、实验地点的选择在运用雷达测速仪进行实验时,应避免在公交站或转弯口进行车辆,以避免由于车道拥堵造成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尽量选择在两个公交站中间直线路段进行测量实验。

2、实验过程干扰源和清除方法许多干扰源(包括自然存在的和人为造成的)都会造成读数错误或性能降低。

道路雷达调试报告模板范文

道路雷达调试报告模板范文

道路雷达调试报告模板范文1. 调试背景及目的本次调试的道路雷达是用于车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一部分,需要达到高精度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效果,以确保车辆安全驾驶。

调试主要目的是验证雷达性能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与其他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效果。

2. 调试环境与设备•调试平台:自动驾驶实验平台•道路雷达型号:RSZH M20•常见参数:–测距范围:0.1m ~ 200m–测量角度:H:70°V:20°–激光器波长:905nm•其他设备:–三坐标测量仪–六维度磁力测量仪–道路雷达分析软件3. 调试内容及步骤3.1 雷达性能测试•雷达响应时间测试•雷达测量的距离稳定性测试•雷达测量的角度精度测试3.2 雷达数据融合测试•与视觉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测试•与激光雷达进行数据融合测试3.3 雷达环境适应测试•雷达在雨天、雾天等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性能测试•雷达在高速行驶下的性能测试•雷达在障碍物密集区域的性能测试3.4 调试步骤1.确保道路雷达设备正常。

2.进行雷达性能测试。

3.进行雷达数据融合测试。

4.进行雷达环境适应测试。

5.分析数据并报告。

4. 调试结果与分析4.1 雷达性能测试结果•响应时间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平均值为40 ms,满足系统要求。

•距离稳定性测试结果:–测量数据标准偏差小于0.1m,满足系统要求。

•角度精度测试结果:–测量数据误差小于0.2°,满足系统要求。

4.2 数据融合测试结果•与视觉传感器进行的数据融合测试结果:–融合后数据精度和稳定性较好,满足系统要求。

•与激光雷达进行的数据融合测试结果:–融合后数据精度和稳定性较好,但在大量垂直振动时,数据融合效果会稍有下降。

4.3 环境适应测试结果•雨天、雾天等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性能测试结果:–数据收集较少,但拉强性、渗透性表现良好。

•高速行驶下的性能测试结果:–数据收集较少,但更具有拉强性和渗透性。

•障碍物密集区域的性能测试结果:–数据收集较多,与其它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效果良好,满足系统要求。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全面)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全面)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二○一四年十一月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一、检测内容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二、检测仪器设备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雷达:瑞典产RA米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米Hz屏蔽天线.采集软件:RA米AC GroundVision V1.4.4版1、仪器介绍RA米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送入检测层,被检测层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如下图). 探地雷达主要利用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 反射探测目的 体.由公式v x z t 224+=雷达根据测得的 雷达波走时,自动求出反射物的深度 z 和范围.雷达的 测试原理及其探测方法根据电磁波理论,当雷达脉冲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交界面时,由于上下介质的 电磁特性不同而产生折射和反射.使用相应雷达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对数据文件进行了 预处理、增益调整、滤波和成图等方法的 处理.最终得到各测线的 成果图,以此对隧道内部砼质量、厚度 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工作.三、检测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相关设计图纸、文件.四、检测情况1、检测部位由于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检测以对最不利位置进行检测为原则,选取检测部位为左拱腰(测线A)、拱顶(测线B)、右拱腰(测线C)三条线纵向连续检测.检测位置断面图如下:2、检测工作情况中心试验室于5日~7日,采用地质雷达仪圆满完成了对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抽检工作.具体检测工作完成情况如下:丁家坪隧道:ZK63+020-ZK63+320、ZK63+970-ZK64+170、YK62+900-YK63+200、YK64+030-YK64+230段灯盏窝隧道:ZK62+100-ZK64+400、YK62+150-YK62+450段长岭岗隧道:ZK74+230-ZK74+530、YK74+355-YK74+555段五、检测结果(一)、对厚度检测本次检测依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要求,砼衬砌厚度按不小于设计值评判,每测线每10米检测一点,计算合格率,具体检测结果如下(单点检测记录附后):二衬厚度检测情况汇总表从检测结果来看,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二衬)厚度合格率均不足90%.(二)、砼衬砌(二衬)、初衬及初衬后围岩质量的检测从本次对砼衬砌(二衬)、初期支护及初支后围岩质量的检测结果来看,各隧道砼衬砌及初支总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但存在局部砼衬砌内部不密实、衬砌砼与初衬脱空等问题,具体检测发现的问题如下:1、丁家坪隧道ZK63+083-088拱顶二衬局部砼脱空2、丁家坪隧道ZK63+120-124拱顶二衬局部脱空不密实,且存在夹层3、丁家坪隧道YK62+919-923拱顶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砼不密实4、丁家坪隧道YK63+172-178左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存在脱空,局部砼不密实5、灯盏窝隧道YK62+425-417拱顶二衬局部脱空,砼不密实6、灯盏窝隧道ZK62+248-252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间局部脱空7、灯盏窝隧道ZK62+291-286拱顶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8、灯盏窝隧道ZK62+278-282、ZK62+286-292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9、灯盏窝隧道ZK62+360-363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10、长岭岗隧道YK74+371-377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11、长岭岗隧道ZK74+279-281拱顶二衬局部空洞,ZK74+285-291砼不密实12、长岭岗隧道ZK74+485-488拱顶二衬局部空洞,ZK74+479-474二衬与初支间脱空13、长岭岗隧道ZK74+514-510拱顶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砼不密实(三)、砼衬砌(二衬)局部厚度存在严重不足情况通过对砼衬砌(二衬)、初支及初支雷达检测断面图分析,个别隧道局部存在砼衬砌(二衬)厚度偏薄.具体部位如下:1、丁家坪隧道ZK63+062-071拱顶二衬砼厚度偏薄,平均厚度为:21厘米.2、丁家坪隧道ZK64+025-027右侧拱顶、拱腰二衬砼厚度偏薄,平均厚度为:25厘米.附件:各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丁家坪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表灯盏窝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表长岭岗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表。

0924路基路面检测报告

0924路基路面检测报告

0924路基路面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本次路基、路面检测的目的是对0924道路的路基和路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以评估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包括0924道路的路基和路面,全长约10公里。

三、检测方法1.路基检测:(1)采用激光雷达扫描仪对路基进行三维扫描,获取路基的形状和高程信息。

(2)使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路基的影像信息,用于评估路基的稳定性和土壤侵蚀情况。

2.路面检测:(1)采用碳纤维非接触式振弦仪对路面进行振动测试,获取路面的平整度和结构缺陷。

(2)使用地面摄像机对路面进行拍摄,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路面的裂缝、槽痕等缺陷进行识别和评估。

四、检测结果1.路基检测结果:(1)激光雷达扫描仪测量结果显示,0924道路的路基整体平坦,形状规则,没有明显的起伏和变形。

路基高程基本匀称,没有明显的高低差。

(2)无人机航拍结果显示,路基表面没有明显的裸露土壤和侵蚀迹象,没有明显的土壤松动和下沉。

2.路面检测结果:(1)碳纤维非接触式振弦仪测试结果显示,0924道路的路面平整度良好,没有明显的凸起和凹陷。

振动测试结果表明,路面结构紧密,没有松动和空鼓现象。

(2)图像处理结果显示,0924道路的路面裂缝较少,主要集中在路面边缘部分,但裂缝宽度较小,未达到需要维修的程度。

五、分析与建议1.路基分析:根据路基检测结果显示,0924道路的路基形状规则,高程匀称,没有明显的变形和下沉现象,说明路基结构较好,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

土壤侵蚀情况较少,为后续维修提供了便利。

2.路面分析:根据路面检测结果显示,0924道路的路面平整度良好,结构紧密,没有明显的凸起、凹陷和松动现象,路面裂缝较少且较小,不会对驾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由于裂缝存在于路面边缘部分,建议进行维修,以防止裂缝扩展。

综上所述,0924道路的路基和路面检测结果显示,其结构完整性较好,安全性较高。

在日常维护中,建议对裂缝进行及时维修,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路面厚度检测实训报告

路面厚度检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公路路面厚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确保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2023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XX公路工程检测站四、实训内容1.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原理学习- 了解地质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磁脉冲的发射、接收以及反射波的分析。

- 学习地质雷达在公路路面厚度检测中的应用。

2. 实地操作与数据采集- 参与实际公路路面的厚度检测,使用地质雷达检测车进行实地检测。

- 按照操作规程,保持匀速行驶(80公里/小时),连续行驶4小时,确保检测距离及深度要求。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射波和反射波,确定公路路面的厚度。

- 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讨论与总结- 对检测结果与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对比,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训过程1. 前期准备- 熟悉地质雷达检测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 准备检测所需的设备,包括地质雷达检测车、无线接收器等。

2. 实地检测- 雷达检测车在施工现场以匀速行驶,设备对公路路面进行快速检测。

- 通过电磁脉冲发射,记录反射波的数据,分析地下结构介质的变化。

3. 数据处理-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射波和反射波。

- 根据波速和传输电解质的记录,确定公路路面的厚度。

4. 结果评估- 对检测结果与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误差来源。

- 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如设备精度、操作人员技能等。

六、实训结果1. 检测结果- 通过地质雷达检测,获得了公路路面各路段的厚度数据。

- 检测数据与设计规范要求基本一致,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2. 误差分析- 误差主要来源于设备精度、操作人员技能、环境因素等。

- 通过提高设备精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优化检测环境等措施,可以降低误差。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二○一四年十一月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1、仪器介绍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

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

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

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送入检测层,被检测层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如下图)。

雷达的测试原理及其探测方法根据电磁波理论,当雷达脉冲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交界面时,由于上下介质的电磁特性不同而产生折射和反射。

来安县西环城道路工程雷达检测报告

来安县西环城道路工程雷达检测报告

来安县西环城道路工程探地雷达检测报告来安县西环城道路工程雷达检测报告一、工程概况本场检测路段为来安县西环城道路(复兴路至城南路)中的一段,位于来安县检察院附近,我单位于2013年9月4日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在现场探测,用以查明该路段路面下方路基填料填埋情况,共布置8条测线,总长度约370米。

二、工作原理探地雷达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来探测,当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宽带短脉冲电磁波时,遇到具有不同介电特性的介质就会有部分电磁波能量被返回,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波并记录反射时间。

电磁波向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波阻抗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

反射波能量大小取决于反射系数,而反射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射界面两侧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差异。

差异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则反射波信号越明显。

根据分析反射波来回所需要的时间、波形、振幅的特征,来判别反射体的性质和位置,查明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探地雷达原理示意图见图1。

图1 探地雷达原理示意图三、仪器设备本次探测属于工程地质精细测量,使用加拿大Sensor & Software 公司生产的Pulse EKKO PRO型探地雷达,配以50M超强地面耦合天线。

主要特点如下:①高集成化、真数字式、高速、轻便;②天线与主机之间采用光纤连接,频带宽、速度快、数据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发射机、接收机及主机之间不会相互干扰;③采用高压窄脉冲技术,其发射脉冲源与天线一一对应,穿透能力强。

图2 Pulse EKKO PRO型探地雷达仪器四、现场采集数据与成果图根据现场工作条件,本次雷达探测工作共布置测线8条,天线间距1米,点距0.1或0.2米,视窗350ns,总探测长度142.6米,现场测线布置示意图见图3,具体测线位置以现场标识为准。

现场原始雷达记录经过处理,可以得到能够反映路面地下结构特征的雷达时间剖面图。

图3 探测现场图4 测线布置示意图图5 1#测线雷达图像图6 2#测线雷达图像图7 3#测线雷达图像图8 4#测线雷达图像图9 5#测线雷达图像图10 6#测线雷达图像图11 6#测线雷达图像(逆向)图12 7#测线雷达图像图13 8#测线雷达图像五、分析与结论综合分析以上雷达图像反射信号同相轴分布规律,我们推测:1#测线4.0-9.0米位置1.3~1.8米深度同相轴不连续,说明段路基局部填料不均匀,其他部位正常;2#测线3.0-18.0米位置1.5~1.8米深度局部填料不均匀,其他部位正常;3#测线5.0-20.0米位置3.05米深度以下为大小不等的碎砼与砖石等建筑垃圾充填充填而成的;4#测线6.0-20.0米位置3.08米深度反射信号连续性中断,为大小不等的碎砼与砖石等建筑垃圾充填充填而成的;5#测线3.0-23.0米位置3.06米深度以下反射信号出现分叉与紊乱,为大小不等的碎砼与砖石等建筑垃圾充填充填而成的;6#测线6.0-15.0米位置3.02米深度以下反射信号出现分叉与紊乱,为大小不等的碎砼与砖石等建筑垃圾充填充填而成的;7#测线4.0-22.0米位置3.10米深度以下反射信号出现分叉与紊乱,为大小不等的碎砼与砖石等建筑垃圾充填充填而成的;8#测线9.0-18.0米位置3.08米深度以下反射信号出现分叉与紊乱,为大小不等的碎砼与砖石等建筑垃圾充填而成的。

探地雷达 (1)检测报告检测报告

探地雷达 (1)检测报告检测报告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技术是研究高频(107Hz~109 Hz)短脉 冲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的一 门学科
探地雷达采用高频电磁波的形式进行地下的探测 反射测量方式 折射测量方式
透射测量方式
探地雷达的折射测量方法实际是宽角测量的一种形 式
两个条件:
(1)雷达波的入射角足够大 ,或发射天线和接收 天线的距离足够大;
dB作为单位来表示 。如果以Qs表示系统的增益, Wmin为最小可探测的信号功率 ,WT为最大发射的功
率,则
1、 目的体与围岩介质存在足够明显的电性差异。探地 雷达方法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反射或散射能量 为系统所接收和识别。 2、 目的体深度在探地雷达的可探测范围内。如果目的 体深度超出探地雷达系统探测距离的50% ,那末探地 雷达方法就要被排除。 3、 目的体几何形态(尺寸与取向)满足探测分辨率要 求。包括垂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和目标体尺寸与埋深 的比值关系。
4、围岩的不均匀性尺度必须有别于目的体的尺度, 否 则目的体的响应将淹没在围岩变化特征之中而无法识别。 5、测区电磁干扰条件小当测区内存在大范围金属构件 或无线电射频源时,将对测量形成严重干扰。
1、浅层地质调查与水文调查 ,覆盖层厚度 、地下 水位线探测 、地质超前预报 、岩溶探测等。
2、工程质量检测 ,包括混凝土厚度 、脱空 、钢筋 分布 、不密实区分布等。
(2)雷达波在下伏地层(或介质) 的传播速度 大于上覆介质的速度。
探地雷达的探测距离有两部分控制 ,其一是探地雷 达系统的增益指数或动态范围; 其二是探地雷达应 用中 ,介质的电性质 ,特别是电阻率和介电常数。
探地雷达系统的增益定义为最小可探测到的信号电 压或功率与最大的发射电压或功率的比值 ,通常用

公路路面沥青层厚度检测报告(雷达法)

公路路面沥青层厚度检测报告(雷达法)
技术负责人:审核:检验:
附件:路面厚度检测统计表
检验编号:共页,第页
距离(m)
厚度(mm)
距离(m)
厚度(mm)
距离(m)
厚度(mm)
起始桩号
结束桩号
取样间距(m)
平均厚度(mm)
备注:
见附件1
见附件2
检验结论
备注
注意事项
1.检验报告未加盖单位检验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复印未加盖单位检验报告专用章无效;
3.若有异议,请于接到报告十五天内向检测单位申诉,过期不予受理;
4.委托检验只对来样负责。
检验单位
(检验报告专用章)
------------
技术资质证书
--建检字第----------号
-----------------检测有限公司
公路路面厚度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编号:共页,第页
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检测部位
检测项目
委托日期
检测类别
检验日期
检测仪器
签发日期
检验依据
GB50092-96DGJ32/TJ79-2009
检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
检测部位
设计值(mm)
检测值(mm)
平均值(mm)
标准差(mm)

雷达路面检测报告

雷达路面检测报告

*******************工程第三标段地铁防爆层检测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3)一、工程概况 (3)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3)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3)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5)一、检测原理 (5)二、测线布置 (5)三、防爆层检测结果 (6)第三章结论及建议 (11)第一章概述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第三标段。

该工程中L1-g线暗挖电缆隧道段西起6#竖井,向东约150m平行于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八宝山区间,后向南约107m垂直上穿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西侧喇叭口区间隧道。

暗挖隧道总长约257m,埋深6.4~9.8m。

由于路面和地铁之间有防爆层,为了判断防爆层的位置和分块情况,受***********委托,我公司于*****年3月16日对地铁防爆层进行了检测。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1、《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 716-2010);2、《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三、检测范围和内容本次检测范围和内容如下:1、检测范围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防爆层大致范围布置检测范围,检测范围为覆盖防爆层的矩形区域。

东侧起点位于****路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北侧至****路北人行道(含),南侧至****南人行道(含)。

检测范围见图1-1。

图1-1 检测范围示意图2、检测内容(1)防爆层的位置;(2)防爆层分块情况。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一、检测原理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频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

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探地雷达通过电磁波曲线二维映像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地下介质均匀、完整时,电磁波曲线光滑、相位一致、幅值大小相同;而当地下介质中含有其它介质时,电磁波曲线在相位、幅值等特征上将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
第三标段地铁防爆层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一、工程概况 (3)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3)
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3)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5)
一、检测原理 (5)
二、测线布置 (5)
三、防爆层检测结果 (6)
第三章结论及建议 (11)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第三标段。

该工程中L1-g线暗挖电缆隧道段西起6#竖井,向东约150m平行于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八宝山区间,后向南约107m垂直上穿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西侧喇叭口区间隧道。

暗挖隧道总长约257m,埋深6.4~9.8m。

由于路面和地铁之间有防爆层,为了判断防爆层的位置和分块情况,受***********委托,我公司于*****年3月16日对地铁防爆层进行了检测。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1、《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 716-2010);
2、《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
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本次检测范围和内容如下:
1、检测范围
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防爆层大致范围布置检测范围,检测范围为覆盖防爆层的矩形区域。

东侧起点位于****路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北侧至****路北人行道(含),南侧至****南人行道(含)。

检测范围见图1-1。

图1-1 检测范围示意图2、检测内容
(1)防爆层的位置;
(2)防爆层分块情况。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一、检测原理
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频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

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探地雷达通过电磁波曲线二维映像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地下介质均匀、完整时,电磁波曲线光滑、相位一致、幅值大小相同;而当地下介质中含有其它介质时,电磁波曲线在相位、幅值等特征上将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就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防爆层,并能大致估算其大小。

本次路基土体密实度检测选用瑞典MALA地球科学公司生产的RAMAC CU-II型地质雷达。

探测时,将发射频率为500MHz的屏蔽天线与主机相连,笔记本通过网线与雷达主机相连,运行采集软件GROUND VISION2采集数据。

主要用于中浅层、高分辨率探测。

探测深度为2~5米。

二、测线布置
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别布置测线。

东西方向测线,测线起点均位于****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测线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

北半幅布置5条测线,南半幅布置4条测线。

南北方向测线,****北半幅测线起点位于北侧机动车道起点,即机非分隔带南侧边缘线处,终点位于中央护栏处,共布置3条测线。

****南半幅测线起点位于中央护栏处,终点位于****南侧人行道缘石处,共布置3条测线。

测线布置见图2-2。

石 景 山 路 中 央 分 隔 护 栏
花 池
人 行 道
北 半 幅
南 半 幅
人 行 道
北半幅第1次探测
北半幅第2次探测
北半幅第3次探测
北半幅第4次探测
北半幅第5次探测
南半幅第1次探测
南半幅第2次探测
南半幅第3次探测
南半幅第4次探测
北半幅第1次探测
北半幅第3次探测
北半幅第2次探测
南半幅第1次探测
南半幅第2次探测
南半幅第3次探测








绿 化 带
严正街
非机动车道
公 交 站
图2-1 雷达测线示意图
三、防爆层检测结果
根据现场施工人员提供的信息,路面覆土下方约50-80cm 有1层长60m ,宽30m ,材质为混凝土的防爆层,是否为钢筋混凝土不能确定。

根据雷达探测原理,混凝土与路面下方覆土之间应有较明显的层界面(灰度图中红线部位),且所有管线应位于防爆层上方。

可据此判别是否探测到了防爆层。

(一)东西方向防爆层位置检测结果
(1)北半幅第1次东到西探测:从灰度图来看,本图波形整体杂乱,无明显的层界面,初步推断,该测线并未探测到防爆层。

(2)北半幅第2次东到西探测:本图无明显层界面,且时断时续,但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

(3)北半幅第3次东到西探测:东侧在11米位置,西侧在66米位置层界面消失,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

(4)北半幅第4次东到西探测:东侧在11米位置,西侧在69米位置层界面消失,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

(5)北半幅第5次东到西探测:东侧在12米位置,西侧在71米位置层界面消失,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且路面下方52-61米有1层钢筋网。

(6)南半幅第4次东到西探测:路面下方0-61米有1层钢筋网,受钢筋影响,此段无明显层界面。

西侧在71米位置层界面消失,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

(7)南半幅第3次东到西探测:路面下方0-14米有1层钢筋网,受钢筋影响,此段无明显层界面。

西侧在71米位置层界面消失,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

(8)南半幅第2次东到西探测:东侧在3米位置,西侧在73米位置层界面消失,管线均位于层界面上方。

(9)南半幅第1次东到西探测:无明显的层界面,初步推断,该测线并无探测到防爆层。

综合以上结论,初步推断防爆层东侧边线位于距东侧起点7-11米位置,西侧边线位于距东侧起点67-71米位置。

但受较多干扰因素影响,不排除判断的不准确性。

(二)南北方向防爆层位置检测结果
(1)北半幅第1、2、3次探测:均有较明显的层界面,且从0米处开始,同时结合北半幅第1次东到西探测的灰度图,初步推断北侧界线位于非机动车道与机非分隔带之间。

但受较多干扰因素影响,不排除判断的不准确性。

(2)南半幅第1、2、3次探测:均有较明显的层界面,南侧边缘线均位于9米部位,初步推断南侧界线位于南侧人行道路缘石位置。

但受较多干扰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判断的不准确性。

(三)防爆层分块部位位置的判定
由于覆土较厚,混凝土结构各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差别细微,且受仪器精度、资料缺失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灰度图中无法准确判断防爆层分块部位。

雷达检测测结果灰度图如下。

************************** 第8 页共11 页
************************** 第9 页共11 页
************************** 第10 页共11 页
**************第三标段地铁防爆层检测报告
第三章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防爆层东侧边线位于距东侧起点7-11米位置,西侧边线位于距东侧起点67-71米位置。

但受较多干扰因素影响,不排除判断的不准确性。

2、防爆层北侧界线位于非机动车道与机非分隔带之间,南侧界线位于南侧人行道路缘石位置。

但受较多干扰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判断的不准确性。

3、由于覆土较厚,混凝土结构各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差别细微,且受仪器精度、资料缺失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灰度图中无法准确判断防爆层分块部位。

二、建议
建议通过现场施工开挖对防爆层的位置和分块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